[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开班前作业题
发起人:慈灯  回复数:21  浏览数:11800  最后更新:2014/4/18 10:56:00 by swdf2627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1/3/28 18:06: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开班前作业题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2010-5-18 22:26: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07: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月亮心闪
2010-5-19 11:48: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相比较而言,智慧和德行越清净圆满的人,你把钱财供养给他,比布施供养一般人所得果报大:佛在世时以佛为第一福田,供养佛陀可获无量功德善果,并种究竟解脱之因;佛涅槃后,以供养戒行清净的比丘僧为最胜福田;再退而求其次,供养世间贤德之人又较供养俗人为上。在这里,你所供养布施的对象智慧越圆满心地越清净德行越高尚,就好比把布施的财物种子种到了肥沃的土壤里,将会感现越加圆满丰盛的果报。
    
能够令施者生慈悲心的人,也是很好的布施福田:比如在街上看到两位乞丐,一位是衣衫烂褛的老婆婆,一位是年轻力壮的青年。假如老婆婆比年轻人更容易让你生起慈悲悯念之心,则把钱财供养老婆婆将来产生的功德果报较大。

     
对自己有恩德的人亦是很好的福田,比如孝养父母长辈老师,使他们的财物受用丰足,不致于缺乏;比如供养那些在生活中曾经帮助利益过自己的人。这样的供养也会感现无量的福果。若以给自已带来的利益的圆满与否来分。除了报答父母师长等其他众生恩德之外,报答佛陀教化之恩是最为应当的。所以,把钱财用在上师三宝、印送佛经善书、资建佛学网站、装塑佛像修建庙宇等弘扬佛法的事业上,是最为究竟圆满的。

      
若从相反的角度讲,如果明知别人会去干不正当的事,还把钱财供养资助人家去做杀盗淫酒等十恶业,不但无有功德福果,反而会由于为虎作伥而招来恶果,其罪业与直接去做恶事的人等同。

由此可见,上师三宝是无上的福田,这次开班前我要做好听法前的供养和承事及做好端心正意随喜讲法听法功德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 修行必备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具备福德资粮。这种福报资粮是成佛的资粮,也是生活的资粮。没有福德你身体这儿病,那儿疼,打坐的时候浑身上下不舒畅,怎么安住呀?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怎么去求法呀?饭都吃不上怎么借“假”修真呀?想供养都供养不了怎么办?所以必须先积累修行资粮,才能上路。

 

   福报是修布施、供养而得来。有些人非常穷困潦倒,修佛也没钱,吃不上饭,生活没着落,这是往昔(包括过去世)吝啬造成的。常说“舍得”,不舍不得,少舍少得,大舍大得,只有舍才能得。比方说你供养出去一万块钱,就如同已经存银行了,你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若不舍这笔钱可能就浪费到什么地方去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必须修供养。修财神法只是请财神把你积累的福报取出来给你,如果你往昔没有积累资粮,财神也无可奈何。所以六度万行,“布施”第一。

 

   福报是修布施、供养而得来。有些人非常穷困潦倒,修佛也没钱,吃不上饭,生活没着落,这是往昔(包括过去世)吝啬造成的。常说“舍得”,不舍不得,少舍少得,大舍大得,只有舍才能得。比方说你供养出去一万块钱,就如同已经存银行了,你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取。若不舍这笔钱可能就浪费到什么地方去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必须修供养。修财神法只是请财神把你积累的福报取出来给你,如果你往昔没有积累资粮,财神也无可奈何。所以六度万行,“布施”第一。

 

   修福报资粮有它的特殊方法,大圆满初佛普贤王如来在密续部中有过特殊的交待,特别是莲花生大士,他收了很多神仙,让他们干什么呢?让他们以后作护法,作财神,就是专给那些缺乏福报资粮的修行人送钱送宝。修法有多种,如供曼达、弥勒相应法等。供曼达法是准备好曼达盘,念诵供养文并观想用宇宙微尘数量之多的财富宝物来供养一切佛菩萨、上师、本尊、空行及财神、护法、岩藏守护者,祈请他们接受此供,受供后赐予加持。还有弥勒相应法,弥勒是福佛,许多修弥勒法不间断的,福报都有明显增长。

 

   除了上述修法,还要常作上供下施。上供诸佛菩萨、上师、空行、护法、财神,下施贫穷者、需要帮助者及各恶道众生。上师三宝是最殊胜的福田,舍一报万,如修建寺院等善事,功德极大。这样舍出去,叫作种福田,就是在田里播下点种子,日后会收获福报资粮,只会增长不会减少。作了功德要不执着,并随时回向众生,则功德无量。

 

   布施,主要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如果没钱,布施的方法也很多,比方和悦慈悲的表情和关爱的眼神。人的眼光,给人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如果你做错事,一看旁边有人报以嘲笑的目光,你心里就难过,若他们投以同情谅解的眼神,你心里即刻就感觉暖洋洋的。还有爱语布施,你在人家困难时、生病时去安慰一下,就是爱语布施。还有仪态,这人很绅土,很周正,穿得干干净净,给人以舒服感,这也是布施。这些都是不用钱的布施。无畏布施,是帮助遇到困难恐惧的人,救助将被杀的动物,就是施以无畏。

 

   不过财、法、无畏三种布施中,法布施功德最大。要劝一个人信佛等于是用三千大干世界供一次佛,功德非常之大。比方你告诉他因果轮回,告诉他拜佛的好处,告诉他怎么供养三宝,这都是法布施,能增长很大福报。有很多人问我:“我很穷呐,我怎么供施啊?”其实供施有多种方式,修供施的关键就是修施舍之心。财施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物的施,一种是观想的施。我们作五供,里面有通过观想对饿鬼道布施,能增长无量福报。

 

   修供施主要是修一颗心,所以,以平等、清净、慈悲之心去供施非常重要。修慈悲喜舍也是一颗心。随喜实际上并不是很容易修的,你的父母朋友得到什么好处,你就替他高兴。你厌憎的人有了什么好事,你心里就会是另一种滋味,随喜不起来了。这个随喜也是一种功德,也是一种施舍,就在于自己一颗心,心平定就容易修。

 

   最后,对待福报,应知一切如幻,供养你所拥有的物品是相对的供养。就胜义谛的见地来说,以上这些都是虚幻不实有的。所以最究竟的就是证悟空性,不执着,安住于本觉的状态,这就是胜义谛的供养及积聚福德。如果你起心动念还能够帮助所有的众生,这更是福德无量。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捷径

恒常思维忆念!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和恩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华严经/入法界品之十九>>: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叹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无量百千众生发菩提心已,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寿命,汝善值如来出现,汝善见文殊师利大善知识。汝身是善器,为诸善根之所润泽。汝为白法之所资持,所有解欲悉已清净,已为诸佛共所护念,已为善友共所摄受。何以故?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日,普照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盛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灯,能放种种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犹如净目,普见一切安危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车,普能运载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门户,开示一切菩萨行故;

     菩提心者,犹如宫殿,安住修习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园苑,于中游戏受法乐故;

     菩提心者,犹如舍宅,安隐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利益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依,诸菩萨行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父,训导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慈母,生长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乳母,养育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友,成益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须弥山,于诸众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铁围山,摄持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犹如雪山,长养一切智慧药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

    

接下一页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07: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菩提心者,如调慧象,其心善顺不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马,远离一切诸恶性故;

     菩提心者,如调御师,守护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良药,能治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犹如坑阱,陷没一切诸恶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金刚,悉能穿彻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香箧,能贮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犹如妙华,一切世间所乐见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众欲热使清凉故;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见药王,能破一切烦恼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药,能拔一切诸惑箭故;

     菩提心者,犹如帝释,一切主中最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门,能断一切贫穷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庄严故;

     菩提心者,如庄严具,庄严一切诸菩萨故;

     菩提心者,如劫烧火,能烧一切诸有为故;

     菩提心者,如无生根药,长养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龙珠,能消一切烦恼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烦恼浊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一切诸贫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树,能雨一切庄严具故;

     菩提心者,如鹅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氎线,从本已来性清净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众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快箭,能破一切诸苦的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矛,能穿一切烦恼甲故;

     菩提心者,犹如坚甲,能护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刀,能斩一切烦恼首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剑,能断一切憍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锯,能截一切无明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利斧,能伐一切诸苦树故;

     菩提心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菩提心者,犹如善手,防护一切诸度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足,安立一切诸功德故;

     菩提心者,犹如眼药,灭除一切无明翳故;

     菩提心者,犹如钳镊,能拔一切身见刺故;

     菩提心者,犹如卧具,息除生死诸劳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识,能解一切生死缚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贫穷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导师,善知菩萨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出功德财无匮乏故;

     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

     菩提心者,犹如明镜,普现一切法门像故;

     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诸罪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摄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龙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犹如命根,任持菩萨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犹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犹如大网,普摄一切诸众生故;

     菩提心者,犹如罥索,摄取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犹如钩饵,出有渊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药,能令无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药,悉能消歇贪爱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犹如疾风,能卷一切诸障雾故;

     菩提心者,如大宝洲,出生一切觉分宝故;

     菩提心者,如好种性,出生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住宅,诸功德法所依处故;

     菩提心者,犹如市肆,菩萨商人贸易处故;

     菩提心者,如炼金药,能治一切烦恼垢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蜜,圆满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犹如正道,令诸菩萨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犹如好器,能持一切白净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时雨,能灭一切烦恼尘故;

     菩提心者,则为住处,一切菩萨所住处故;

     菩提心者,则为寿行,不取声闻解脱果故;

     菩提心者,如净琉璃,自性明洁无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觉诸众生烦恼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净水,性本澄洁无垢浊故;

     菩提心者,如阎浮金,映夺一切有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诸世间故;

     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诸来者故;

     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

     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

     菩提心者,则为尊胜,诸众生心无与等故;

     菩提心者,犹如伏藏,能摄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网,能伏烦恼阿修罗故;

     菩提心者,如婆楼那风,能动一切所应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罗火,能烧一切诸惑习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08: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月亮心闪
2010-5-19 14:36:00

<div class=ForumPostTitle>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div><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上师三宝很重要。。待续

</div>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09: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慧月
2010-5-19 22:27:00

顶礼上师!

上次的答案是偷懒没有思考,看到上师的开示而写的。这次看了上师红笔的批注才去思考,发现自己真的不理解什么是福田资粮田的真正含义,心里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去看了上师以前的开示等寻找答案,并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如下,请上师批示指证。

慧月顶礼   于5月23日补充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弟子理解,如果供养世间的圣人和供养恶人那是不一样的,圣人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而恶人会去做不利于众生的事,那么你供养他们的区别就很显然。佛陀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圣者,为了利益众生而做一切事,所以佛陀的对境很大很殊胜,上师三宝是十方佛菩萨的总集,当然功德更大。而且供养如此的殊胜功德主,可以让心性得以向善,利于学佛修行。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上师经常开示有福德才能修行,没有福德整日为了生存奔波,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修行佛法,更别提供养布施,没有求法的钱,只能做钱的奴隶,而无法修行。没有功德不能修行,离佛法十万八千里。那么没有福德资粮的时候,修行不能建立。所以面对殊胜的上师三宝的对境,就要勤修福德承侍供养(道理同上),来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才能修行趋向解脱。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弟子在能想起修行的时候,通常多数的时候是想起上师的恩德,因为我知道在世间自己是个很恶的人,但是上师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的慈悲。上师从来不嫌弃弟子的恶劣,而是苦口婆心教导弟子改恶向善,不辞劳苦,年复一年。上师的悲心弟子回想起来感到万分惭愧。上师做这些并不是要弟子回报什么,而是真实的想让弟子们解脱苦难。这是世间人都做不到的。面对这样的上师,这样的恩德,弟子就会想为了报答上师的慈悲而去按照上师说的去做,去修行,去解脱,去发菩提心,而让上师安心,帮助上师分担,不要让上师再那么操劳。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前提是依止上师,因为弟子自己没有解脱的能力,没有这个力量。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和引导,自己只有随着恶业流转的命运,更别提如何修行了,会连修行的门都找不到,或者走到邪道里都不自知了。上师是过来人,上师更是大慈悲大智慧,是功德主,又是法主,没有依止上师怎么快速积累福德资粮而趋入修行呢。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

以上不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乃是在群里上师给予答案的结果,这样直接就复制在这里,不是正确的答题。

顶礼上师!弟子重新思考再写答案。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09: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妙善
2010-5-20 8:55:00

顶礼上师!

开班前作业题: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上师是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上师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要常常思维上师的恩德和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依止善知识以信心为第一关键。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0: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乐喜
2010-5-21 6:37:00

期待湛月师兄的答案!南无弥勒尊佛!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0: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道弘
2010-5-21 8:36:00

顶礼上师!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六祖坛经》上,六祖大师初见五祖,曾说到:“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既是福田”。《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楞严经》上也提到,山河大地,根身世界,皆是妙明心中之物。故而弟子以为,无上福田,本不从外来,而是清净本心。然而,就如上师所说,末法时代,众生福薄,根性劣钝,不能如同先圣,得悟本心。需要广做供养,广种福田,积累资粮,清除业障,还见本心。佛陀住世时,佛陀为无上的福田。因为佛陀已经证悟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供养佛陀,能激发我们对佛果的渴望,亦能让我们对法僧敬重,能让我们渐渐清除心中的种种偏斜。能使我们渐渐的于佛陀相应。从外在的佛陀,悟的自己内在的佛陀,还得自己的清净心。然而,末法众生,已然见佛无缘。但佛法和转经传法的僧众依然住世,佛陀的肉身虽然无缘得见,但佛陀的法身恒久住世,不生不灭。慈悲的佛陀,在此末世,以种种方便,示现众生而说法。《涅磐经》上佛陀曾说“常,乐,我,净”。并告嘱迦叶菩萨,佛陀在末世,将化无量分身,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一切善知识,皆是佛陀的法化身。而上师,就是同弟子今生最有缘的一尊佛陀的化身。由此而知,上师既佛。正法时代,佛陀为第一福田。在此末世,上师为第一福田。如能信心充满,那么供养上师,同供养佛陀的功德,是无二无别。供养上师,并与一切众生常能恒顺。那么,内在的上师,内在的佛陀,便能逐渐显现。通过供养外在的上师,积累福德资粮,渐渐与内在的上师相应。从而渐渐消除业障,而见清净心。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佛陀又名福慧两足尊。《法华经》上比喻,福德,智慧如同车的左右两轮,欲至目的地,两轮缺一不可。弟子以为,福德来源于行,智慧来源于教。故而每每有佛出世,普贤和文殊两位大菩萨,总会随佛出世,助佛教化。所以福德和智慧,是我们学佛不可缺少的两种必备资粮。然而如此二种资粮如何获得?福德资粮来源于行。小乘弟子,戒行清净。大乘弟子,六度万行。然而不论何种行径,都是以同上师的行为相应为出发点,都是遵循师法。再说智慧资粮,智慧来源于教法。不论是小乘的四念处教法,还是大乘的菩萨教法,乃至密乘的金刚教法。也都是无一例外的来源于自己的上师,也都是来源于师法。由此可知,证教二法,皆是来源于师法。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皆是从上师处积累。所以,对上师承事供养,依教奉行,是为第一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瑜伽师地论》云:“意乐者:谓于诸法正观察忍、为所依故;于佛善说法毗奈耶,不可引夺。于他所证,深生信解。信有功德为所依故;于三宝所、及于获得自义利所,深信无动。” 由此可见,要想升起对上师的依止意乐。应常常思维:上师智慧,广大深远。能察诸法因缘,能察诸弟子根器。不无因而说法,不无缘而说法。亦应观察,上师所说法,乃佛陀正法,不可破坏,应一心信受奉行。应观察上师所行。于上师一切行为起清净想,起功德想。深信上师乃是三宝的总集,乃是佛陀的显现。如此思维,种种信心,没有动摇。《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 弟子如是思维上师种种智慧,行为,功德。其实是对弟子的心的一个调整。如此思维,便能渐渐于上师升起强大的信心。从而才能获得上师三宝的加持。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要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识。然后还要有正确的发心,皈依,发愿。发心学佛,不求余物。皈依三宝,从此走上菩提之路,不再为外道所迷惑。再而发下大愿,如矢有地,才能奋发精进。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没有皈依而学佛,把学佛当成一种消遣,或者仅仅停留在对佛教知识的了解,这都是有偏斜的。都是不正确的发心。因不正,而果不正。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所以依止善知识以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为第一关键。上师慈悲,能对所有弟子无偏的教导。然而因为弟子的信心不同,所获得的利益往往不同。所以信心是第一关键,信心是前提。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0: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智悟
2010-5-24 8:20: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依据上师的开示:“受恭敬、感恩和悲悯处是名种三福田。受恭敬之佛法僧等,称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报答之父母及师长,称为恩田(报恩福田);受怜悯之贫者及病者,称为悲田(怜愍福田、贫穷福田)。你看佛陀是不是具足这三者?乞食、教化、现僧相上师示现贫穷疾病匮乏——悲田!上师示现教化无倦无机不摄——恩田!上师示现尊贵庄严应供——敬田!上师三宝处是为恭敬处,亦是感恩处,亦是悲悯慈爱处,因此说上师三宝具足三相,为最胜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供养上师即为积累资粮,因此上师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念佛要念佛的功德和恩德”,上师即佛,因此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和恩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道之初,首要归信三宝,礼拜系念,亲近供养。”归信三宝即是为了解脱而准备进入修行,进而对一具德善知识的归依。这位善知识就是依止的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学佛以依止善知识为第一前提。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依止即依之而止,以长久不舍地依教奉行为第一关键。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1: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恒光
2010-5-25 10:26: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福田一词的解释是: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则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称为福田。我缺少恭敬心、缺少功德,不知报恩,所以福薄。上师具足圆满智慧福德,具足慈悲喜舍,是一切众生的严父慈母。上师智慧圆融,让我生起向往追随之心;上师福德具足,让我生起恭敬之心;上师的辛苦教化,让我生起感恩之心;上师示疾,让我生起哀悯之心;我供养上师必能感得圆满的功德善果,所以上师就是无上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资粮的解释即:必需品、积集、准备之意。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以资助其身,故欲证三乘之果者,宜以善根功德之粮以资助己身。诸经中亦每以资粮一词引申为趋向菩提的资本,或谓长养资益菩提之因的诸善法。学佛修行需要福德和智慧资粮,我于上师处已广种福田,必将收获圆满的功德善果,这将助我到达解脱的彼岸,所以最胜资粮田即是上师。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要常常思维上师救度我的恩德和上师解脱的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我心深受三毒之毒害,因而心生希求,愿寻找一位慈悲、喜乐、平等的智者作为依祜,上师就是这位智者。在追随上师的过程中,我心感受到了清净安隐、欢喜无碍,对以往经历的一切有了不同的认识,能真实的面对、看待当下所遇到种种,心生意乐而依止追随,所以要常常思维上师的恩德和功德。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具体的动作就是--不再认为我很美、我很能的时候,就不会与师佛对抗了,就会低下头向师佛礼拜,心悦诚服地向师佛求教,我认为这就是开始皈依佛门了,这是第一个前提。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依止善知识以善恭敬的信心为第一关键。法本里说:上师如太阳,弟子如雪山,上师的慈悲和弟子的信心、善恭敬行如同阳光照耀着,雪山只有以善恭敬之信心得到阳光的照耀,才有源源不断的雪水之加持。心若没有善恭敬,将得不到上师的加持.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1: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智海
2010-5-28 21:30: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三宝是无上福田,具体的落实在到上师三宝上面来。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学佛修行需要福德和智慧二资粮,上师三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功德、智慧、力量的总集,是直接引导自己修行的善知识,依止上师修行能得到一切福德和智慧乃至成佛,获得最胜佛果。所以恩德最大,也是最胜资粮田,所以佛陀说,一切功德来源于上师。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恩德而生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依止善知识,一切诸佛皆因依师而成就佛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比如我自己,如果没有依止上师,就不可能皈依佛门,乃至一点一滴的功德都不会生起。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以长久而不疲厌的依止,依教奉行为第一要务,要以三欢喜来要求自己。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慈清
2010-5-28 22:39:00

顶礼上师!

开班前作业题: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三宝是无上的福田,在我心中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故上师是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上师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大慈悲心,大智慧,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的心。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依止善知识以恭敬心为第一关键。

感恩上师!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恒远
2010-5-31 23:45: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上师三宝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总集,圆满具足福德智慧,并以大慈大悲大雄力救度无量有情,上师三宝于众生功德最大,供养上师三宝自己所获修行福报也最大,上师三宝是我等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修行需要资粮才能进入和深入,承事供养上师三宝可为修行迅速积累资粮,上师三宝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上师已经了脱生死,获得大自在,并以大慈大悲大雄力救度众生,上师的慈悲与无上智慧是众生彻底解除烦恼脱离生死的良方,只有上师是众生的大皈依处,常常思维上师的殊胜功德自然会由衷升起依止的心。

此外,还需常常思维上师自己的恩德而升起依止的心。弟子在没有依止上师之前,面对人生的种种痛苦和万般疑惑,始终找不到消除痛苦和解开疑惑的办法,不知如何才能获得身心的宁静与平和只有在依止上师之后才真正找到了路,上师开示的法语,一言一行中的教化,尤其当自己正处深重烦恼,突然忆起上师的开示,以上师的开示看清烦恼的时候,越发感恩上师,越发坚信唯有依止上师才是人生中最首要的事情。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要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识。学佛是要解脱生死,并最终证得佛果,解脱生死这样的大事,根本不是以自己的力量和所谓的智慧所能办到的,所以需要依止善知识、需要依止上师,因为上师已经彻底解脱了生死,知道解脱生死之法唯有依止上师学佛,我等才能真正了知解脱生死的法门。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依止善知识,需以信心为第一关键,如对善知识没有信心,就接受不了法,若不能接受正法,学佛、修行、解脱、成佛也就无从谈起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3: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道振
2010-6-1 0:20:00

感恩上师慈悲摄受!

弟子结合自身情况,思考答题如下,祈请上师开示指正: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弟子业障深重,人生福薄而苦不堪言,却仍不自知。弟子此生得遇上师,为无比殊胜之际遇,此乃上师之慈悲恩德,弟子之最大福报也。弟子由此方知自己数十年人生之颠倒梦想为苦,方知上师三宝为人生至宝,方知只有皈依上师三宝学佛修行,才能终至解脱安乐之境,并能随上师三宝广度众生至圆满究竟之道——此为弟子最大之幸福也,也是弟子离苦得乐之唯一机会。因此,弟子要抓住这个机会,以上师三宝为对境而广种福田,以期生生世世都能不离上师三宝,并逐步积累资粮,调整自心与上师相应,渐趋解脱之道。弟子认为,上师三宝是弟子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弟子贪嗔痴慢疑五毒深重,本难以皈依上师而真实趣入修行,甚至连上师三宝为何,学佛修行为何,尚无法知。然弟子得遇上师之后,在上师的慈悲摄受下,弟子自感因上师三宝之殊胜对境,战胜了弟子自身夙久以来的很多业习,而逐渐开始意识到上师三宝之殊胜,学佛修行为人生之必须,并逐渐端正自己的发心,努力皈向上师三宝的方向。弟子深深意识到,如非以上师三宝为对境,弟子想要战胜自身业习,是不可能的——这几十年的人生就是很好的证明——弟子曾尝试过人生的很多道路,希望能解决人生的烦恼痛苦,但终究一无所获,后来如非上师三宝的慈悲救度,弟子早已沉沦人生的苦海深渊。现在弟子逐渐明白,学佛修行是人生唯一之究竟道路,而要学佛修行,必须以上师三宝为对境,努力战胜自身业习,先养成为人和学佛修行的基本品质(即学佛修行之资粮),方能依师次第修行。因此,上师三宝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弟子在亲近上师依师修行的过程中,真实体会到上师对弟子的深重恩德,无比的慈悲大爱和无上的智慧方便,弟子深深地感恩,深深地感动,深深地敬仰赞叹和向往,这三点让弟子不断升起要依止上师的心。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是皈依心。弟子的感受是,如无皈依之心,那么走得越深,就离得越远。皈依心,是一个朝向,是以上师三宝为核心,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身口意努力去体会这个方向,朝向这个方向。如果没有这个方向,那么根本谈不上学佛。学佛,就是朝向佛,努力修行自己成为佛。而不是内心根本不认同,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佛,就开始自行其是。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是恭敬心。只有心生恭敬,才能认真听闻思考上师的法,才能受法修行。如无恭敬之心,上师三宝即便再三宣说佛法甘露,闻者亦如满水之钵,再难注入半滴,无法受法。礼敬上师三宝,能消除弟子身上的恶业,逐渐调伏自心到可堪受法的状态。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4: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冬天
2010-6-7 21:14: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上师三宝是无上的福田,这次开班前我要做好听法前的供养和承事及做好端心正意随喜讲法听法功德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上师三宝是最殊胜的福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恩德而生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入道要先拜明师求学,故亲近上师法被列为诸法系列之开始。

学佛次第讲座---上日下常法师--- 第五讲 学佛条件

第五讲 学佛条件——“学佛应具何条件?”
  今天我们接下来讲学佛,次第当中的第五讲。从上面一路下来,说人生的无限选择,为什么我们要选佛法,既然经过了这样的选择,当然这种学佛法就不是普通一般的。那么请问普通一般的又是怎么学呢?那就是说,也许我家里边从小带着信佛,也许朋友说信佛好就这样,就像有人说这个咖啡好,这个菜好,你尝尝看,好也好,不好也好,也许你慢慢的吃了几次以后,吃上瘾了觉得蛮好。当然不是这个样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经过严密的选择,他所需要几种条件,上次我们讲的说心态,当然主要的心态,实际上还有外面其他因缘,除了我们内心当中,最主要的应该辨得清楚去学,相应地去学,不要以我这个知见去衡量这件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拿掉了以后,那么我们现在就谈,再去学的时候需要什么条件,现在这里举个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我念书,当然假定说我随便念个书,那没什么关系,反正是,假定我真正的有了,要很完整的认识具体的目标,那将来去选的时候,不能随便一个张三李四阿毛阿狗。现在我们大家都很重视,这是完全同样的道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说这个条件,分两方面来说,怎么从外缘去看呢?一个是自己相关的部分,所以这里面开出两种来,那么完全要外面的,真正重要的我们说,要想学习过程当中,当然有很多的条件。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去念书,要选学校,要选什么科系?要选什么环境?学佛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大目标之下,请问要的什么?
  非常重要的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说他是个过来人,因此经论上面《华严经》,其实不但是《华严经》,《华严经》是以佛法当中,大乘最圆满的经来说,小乘比如《阿含》最根本来说,他们都是非常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到百分之百要依靠善知识,请问什么叫善知识,既然我们现在学佛,以佛法的条件告诉我们这个真正够的上,带我们从凡夫完全无明求生死轮回当中超脱,能够证得象佛一样的完整的这样一个人格。这个善知识条件需要十种,具足了也就是最好,首先把这十个条件说一下,那么头上三个叫戒、定、慧。这修学佛法的整个大纲,不管是大、小必须要的,第四个叫教量的圆满辅助,第五个证量的够标准,因为佛法如果用另外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外乎两样东西,理论上是完整的说明,说明了以后还要实践,确如所说的理论上面的,一一亲自验证。
  拿我们来说,譬如说科学科技,我现在造一个非常好的或者汽车,或者太空船,或者冷气随便什么样,理论上什么,说完了理论,还要恰如这个理论,说明它有什么好处,如何选法,乃至于把东西给你,让你用了以后得到这个好处,所以除了理论以后还要实践,这个佛法,是内在修行的,所以修证,第四我们觉得教量的丰富,乃至于圆满这第四。第五证量的通达乃至于圆满,所以戒定慧教证二量,再下面第六个叫做德增,德就是德行,我现在做学生要跟着老师,当然这个学生有的时候刚刚开始,什么都不懂,有很多已经有了相当条件要去找老师,这个老师比弟子条件够高。增就是增加,这个善知识的条件比跟善知识的学生,德行要比他增加增上叫德增,这是第六。第七个老师不断地德行增长,还要很懂得善巧的,能够把他所体验到的不管是理论也好,或者是实践上头,亲自验证,能够很巧妙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许有人他懂得很多道理,他又会做,要他讲,讲不出来,这样的话,我们要真正跟他去学,就比较难以受用。再下面还要一个条件,叫具足悲心,他讲是会讲,可是他悲心不够,对不起,你找他他不想教你,这个不行,所以他也要具足悲心,除了这个以外,讲这件事情蛮辛苦的,特别是引导这样的一个弟子。因为假定说我们现在学校里,那好简单,从一个凡夫引导到佛,每一部分弟子学的人都是完全不知道,而这个内涵是怎么的深广,所以要不厌其烦,要自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平常我们常常说,如果教一个很笨的人,对牛弹琴辛苦无比,所以这个老师悲心,要有非常大的强健的具足勤勇教导弟子这种,还要最后的一个不怕厌烦。要这样的十个条件,这样真正最完整善知识的条件。
  这样的善知识条件很难找,很难找,万一不够怎么办?如果他具足一半,五种,那是中等的,也可以,这五种不是五种当中随便选一选就可以呢?不是的,这个有他一定的次第,前面戒定慧三学是必需要的,所以除了戒定慧三学以外,还另外加两样东西,那两样呢?就是能够通达实际上的通达,有的时候他教量并不是很丰富,可是他有内证的功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一个他有悲心,就这样,他真有悲心愿意教,他并没有说德增,实际上这已经暗暗含在里头了。如果你去的时候,你比他高,当然你不会找他了,这个是中等的。
  万一这个也找不到呢?那么最下等的最起码的,必须具足三个条件:第一是德增,他那个德行一定超过学生,然后这个德的内涵,有一个真正的根本,以佛法来说,不是以我们眼光去看这事情,所以第一个条件就是德增。另外这两个条件这都是经验,老师平常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两个原则,平常我们还是世间,虽然学佛法还是世间,假定说世间法跟佛法,两者当中有冲突的时候,他确定以佛法为重。现在我们学是学佛的,遇见世间的情况,佛法暂时就不管他了,这个对不起,你要跟他去学的话,他以世间面貌跟你谈这问题,你真要想学佛法这有问题的。还有拿佛法来说,佛法是讲的真正的重心,是后世重于前世,这里有他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我们简单的来说,佛法真正重要讲因果关系,这才是佛法的中心,佛法的因果不是说好简单的,今天种下去明天就开花结果的。为什么第一个,这是说明种因才是重要的,还有为什么偏重于后世呢?假定说我们把这个重心放在后世,现在很多世间的名闻利益他不会动心,这情况之下他才能坚持佛法,表示他自己本身就这样特点,是最起码的一个基本条件。特别现在这个末法的时候,我们真的要想找十全十美的,那是非常困难的。
  更进一步说,我们从了解了佛法这个角度去看,特别是说明业力所感,我们如果没有正确的多多少少有一点修行,净除罪障,集聚资粮,那不可能我们的业能碰见十全十美的。所以实际上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的话,那自己衡量,从最起码的开始,从下进入中,然后上。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就是说善知识的条件,具足善知识自己还要什么条件呢?除了上次谈的心态以外,上次说的心态是基础,在这个上面还需要弟子的根本条件,在这里也附带说明一下。第一个呢,从上面断器三过当中来谈,自己内心当中放掉这个我,上次讲的学我,所以他能够心平气和的把老师告诉我们的话,能够取代我自己的判断。通常我们这一点有个特别名字叫正直住,心里放平稳,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这里同样的从上一次的学我,还要把这个提升,也就是透过这个基础,老师告诉我们的话,我们才能够确如他告诉我们的我们去听进来,听进来以后,还要进一步去判断,特别的,佛法是说明信是能人,你有了这样的心情的话,你才能够真正谈到信,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解决问题的,单单信是不够的,智慧,所以要根据自己经验到了以后去思辨判断,所以第二个条件要是具足判断的智慧,说看老师讲的对,是不对,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说找善知识,如果没有具足这个条件,现在有很多外道,这个外道最近象这个骗局当中,常常我们遇见这种事情,报纸上常常看见的,民间鬼鬼怪怪的事情,你们不了解这个不行,佛法有一定告诉我们的特征,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衡准世间的万事万物,有这样高明的特点在,这个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第二个还要具足智慧,当然刚开始不行,但是我如果说随分随力地,不断地去照着次第慢慢的就可以产生这样的效应。然后还有第三个条件,内心当中有很强大的希求,希求心一心一意地想,我们常常遇见这个东西很好,可是好是很好,我的确也觉得好,但是我不想要,没有这种心情不行。所以他们还要有强大的,我不但能够辨别,而且我要不断地非常强大的,就好像口很渴,肚子很饿这样,这好东西我们才能够受用。
  假定正规的说修学佛法,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要对善知识恭敬,这有特别的理由,有的时候,我们相应于真正的好老师,自己做弟子还要这样的几个条件,三个最基本的恭敬,实际上或者是明说,或者是暗暗的包含在里头,这个是我们需要的一个条件,虽然讲弟子是属于自己的,可是这个主要的对应于善知识讲,所以这是对外面来说,另外还有一样东西,我们如果把善知识看成外面的另外几样东西,对应于善知识,另外我们称他为暇满的人身,暇就是闲暇的暇,满是圆满的满,实际上暇跟满是两样东西,那么现在这里分别讲一下,在这分别讲这东西以后,也许有人问,学这个东西,善知识真的这么重要吗?现在我们有时候看得见,买点书看看也可以吗,好像容或有人有这种疑问,这个原则是这个样,假定你去学随便一样东西,普普通通的常识,这容或可能,可是你如果真正要学,一种非常完整的内涵,这个就大有问题。我们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即使你能够学得到,也相当困难,我用实际的比喻,大家就可以知道,假定说真的看看书,自己就可以的话,那我想书店到处都是,学校大可以关门,对吧!因为学校的好坏没关系,你们买了书自己看就行了,可是实际上我们的经验不然,学校是绝端重要,这种情况也只能说是,好象相对的来说,从另外的角度去看的话,并不一定单单这个够,可能是乃至于说是绝对的重要。
  譬如我现在举个简单的比喻,就像告诉你英文ABCD,你买了这个书你认识它,写的时候弯弯曲曲,你晓得怎么念,也许它注了音,你跟着注音念,念得准,念不准,实际上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里,如果诸位对这个有疑问,我建议你们看一本书,你这疑问整个就消除掉了《海伦凯勒传》,她从小的时候生了一场病,眼睛瞎掉,耳朵聋掉,由此也不会讲话,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定没有好老师的话,她的一生岂不是像畜生一样,她是情绪上的,她可以跟她妈妈沟通,那么这种请问,小狗跟母猪是不是可以沟通,小牛跟老牛是不是也可以沟通,真正地关于,我们人间重要的深一层意义,她觉不可能学会,你们真正看了《海伦凯勒传》就晓得老师花了多少心血,最后终于让她晓得,老师表达的这个东西,表达一样东西说这个叫水,这个叫什么,这故事非常动人,因此虽然她眼睛瞎,可是她可以把我们要的知识,非常深奥的知识,透过抽象的种种方式告诉她,没有老师绝不可能。现在我们学佛要深入的内涵,远超过海伦凯勒所观察的世间。说我们不要老师,然后自己摸,有这可能吗?我想这可以让各位自己去体会,这里就不细说,这样,所以在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特别是《华严》,说你要想真正求一切智智,最初的因缘第一个好老师,没有好老师其他都不谈。因此将来我要介绍各位学的时候,这个同样的也特别重视,入门第一步这是重要的。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你马马虎虎,那本来结结缘嘛,老师要不要都没关系,这个要分别。
  那么现在下面就讲暇跟满,暇就是闲,我们做任何东西要有时间,如果没有时间那就不可能,做世间的尚且如此,何况是学佛呢?因为我们称这个,如果一个人被这几种条件限制了,尽管得到了人身,这个人身不可能学佛叫无暇。有八种,如果在这个八种当中,那对不起学佛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有一首偈,大家可以记一下,“三恶邪倒见”,第一个“三恶”,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邪见、倒见、邪倒见,偈子上的第一句。第二句“无佛生边地”,虽然生为人,可是佛不出世,的确佛是善知识,佛传下来,然后祖师等等接下来才有,所以如果这世界上佛不出世,那虽然生为人,还是没有用。第二个什么叫“生边地”,虽然佛出世,可是佛法没有传到的地方,这是叫边地,这边地不是说住在海滩边上叫边地,住在山边上叫边地,就是说没有佛法流行,这个佛法需要有个条件,佛的四众弟子在那里游行人间,这第二句叫“无佛生边地”。第三句“性驰长寿天”,什么叫性驰,就是说他这个根或者眼、耳、鼻、舌意,眼睛瞎了,耳朵聋了,这个是看得见的五根,再不然意根就是脑筋痴痴呆呆的,性驰就是五根当中不具足,要想真正学圆满佛法不可能。
  佛法这东西要有非常多的内涵,然后要做各式各样的跟他相应的事业,所以凡是这种东西,要想完完整整地学是有困难。最后是“长寿天”,“此为入无暇”,反过来说,“离此得间暇”,最后一句这八种条件,这八种条件如果任何一个人,在这个所限的话,学佛是不可能的,这是暇满当中的暇。满呢说这八个条件撇开了,然后呢我们再进一步,还要圆满十样条件。那么在这八个当中,有人会问,天不是很好吗?通常情况之下,我们称天上太快乐了,太快乐的人就不容易学佛,我们也看见世间人太快乐了,这个不容易学,为什么,佛本质上就告诉我们,这个世间是苦的,因为苦所以才希求要跳出这个苦,有了这个希求心才愿意去学,现在你告诉我苦,我快乐得很,不行,这是一个实际上的问题。
  除了这个以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要想从真正的人世间超越出去的话,这个人本身有一种特征,经论上面告诉我们,整个六道当中生为人,当然特别的不算,一般普通人的素质,平均标准衡量他有三样特点,这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第一个思惟的能力,因为佛法要告诉我们道理的话,我能不能相信它,你想想看,合不合道理,相信了以后,这要经过思惟观察,以后去实践抉择,变出你的智慧,这个没有思惟的能力不行,而且这思惟不是说马马虎虎的,平常如果我们简单去看,有很多高等动物像牛羊也有,可是要想对佛法深入不可能,实际上天上的天人这个力量也差,只有人间最强盛最了不起,第二个条件叫做勇健,他有很为强悍刚决的力量。第三个梵行,有的时候我们念梵行,净化我们很多染污的习气,这个只有人间有,因为修学佛法本质,就是要透过思惟要观察,晓得这个不对,这个对,然后要去掉它的时候,这个采取的行为叫做梵行。梵行有的时候,要弃舍掉自己很多习气,没有勇健力量的话做不到,这个只有人当中有,所以我们得到了这个,如果不好好地珍惜,平时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再下面我们就谈十圆满,一共有十个,这个十项当中,我们分成两种,自、他两种。那么先说一下,什么叫自,第一个,人生得到这个人身,现在我们了解佛法以后,说我们有六道转,以快乐来讲,最好的天,修罗道也比我们人来得快乐,他的物质享受比我们好,不过他嗔心很大,他真正内心的快乐很少,福报比我们大,天、修罗、人、然后地狱、饿鬼、畜生、那现在要人当中,不但人当中,人生第二个条件,中国,那个中国不是我们说中华民国的中国,就是说有佛法所在之处,为什么称它为中国呢?佛法自己说这个叫中道,中间的中,它既不偏于常也不偏于断,这断常两个字,当我们慢慢学下去,自然会了解,现在我们只是说,第一个不但要人生,生的国度是佛法所在的地方,还有第三个条件,诸根具足,就是刚才对应于人无暇当中的性驰。“人生中国诸根具,业力未倒信处正。”有的时候我们造了很大的业,造成业以后,这个业有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个强大的力量,会使得你强到不可能学佛,假定说造了一种非常强盛的业,然后你心里面一天到晚,为这个东西所把它绑住了,大家想想有没有这个可能,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经验,实际上这是专门指恶业来讲。
  我举个例子来说,譬如说,抢东西偷盗,然后也杀人了,这个时候内心当中就有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他跑到哪里,就怕这个警察来捉他,我们可以免强地想像得到,同样的造了恶业以后,这种心里面强大的力量,要想学佛是不可能的,通常这个状态,一般的人是不太可能有,但是佛法既然说圆满的,反正有可能他都告诉我们,下面“信处正”,这个是在一般人上最难的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有他自己的信仰,在座的各位来说,我现在已经信了佛,我这信处应该正确了吧,有信处,也可以说多多少少有一点,是不是真正够得上这个很难说,还要这样地提升,那么什么情况之下,才称得上信处呢?比如说现在眼前有两件事情,那么如果要照着佛法,对不起,世间的事情好像摆不平,如果照着世间的事情,佛法只好放弃,真正有够条件的人,对不起。世间的就放掉它,也许大家一听,这样佛法就不要学了,刚开始并不是我们这样强大,刚开始的时候,本来是一步一步的,当你渐渐渐渐地透过这个认识以后,觉得智慧的辨别增长了,到那时候你会感觉得到,我之所以舍弃佛法,而照世间是因为在利害上面,可是等你对佛法有认识以后,你利害的价值概念不太一样,完全不一样。
  可是我们前几天曾经谈过,人生的一生跟人生的无限,在这两个不同标准之下,判断很多事情一定不一样,所以当我们接受新的知识,渐去衡量的时候,这概念会改的,所以这个地方讲信处,是指这样的,只要我有机会接触,渐次地深入,那时候渐渐会提升,所以我们尽管可以说,不是百分之百具足,但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欠缺,对于普通一般学的人,这样的条件慢慢增长就可以,再下面这五样东西,完全说从自己方面来看,我生为一个人,生在这个地方,然后耳聪、目明、然后呢?自己也没造恶业,也有这个信心,五样,这五样要圆满,然后呢?
  另外同样有五样,五样属于外面的,现在以另外的五种,我们称他为“他圆满”。第一个“佛降”,就是说佛降生在世间,根据我们所了解,一个佛法真正在世间,必须是佛在世间,佛走了,有佛法可能留在世间,可是佛出世的机会,是非常少,非常少,所以经论上面说像灵瑞花的,几千年一现,这种花非常难得的,经过很久很久才出现一次,比如说我们了解的依师,依佛法来说,现在这个时代叫做贤劫,贤劫这个年代,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非常大,所以千万年计一共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一千个佛出世,所以这个佛出世很少的,第一个叫佛降。第二说法,我们说佛降世当然说法,对不起,不一定,有的佛降到世间来不说,或者说了以后你碰不到,第二个说法,然后呢“正教住”,说“佛降说法正教住”,正教住什么意思呢?他不但讲道理,因为佛是真正完整的成就者,他不但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修行的验证,还有他的弟子也一样的,他讲这个道理,能够像他讲的道理要自验证,他自己以外还有很多弟子,也就是说说教是数量,然后正教住是证量,佛还有弟子,有这样的一个内涵存在世间,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去念书,他单单老师不行呀!还要好学校,好学校有这么多环境在,这个也类似的。
然后下面最后一句,这个就是他圆满的最后一句,叫“法住随转他悲悯”,什么叫“法住随转”呢?这不但这个法有人学,而且他能够展转的传递下来,佛能够把法传给弟子,然后,弟子有了认识以后,然后也能够把他推广开去,最后一个什么叫“他悲悯”呢?真正修学佛法,是全部精神去学的,所以他不是业余性质,拿我们现在的在家居士是业余性质,那么这个跟他悲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见佛世的时候,都是出家人,出家人自己全部精神跑了去学佛,可是我生活怎么办呢?有人招呼你,所以有人会招呼你的生活,所以就事来说,这个条件是以出家人为主的,当然以我们现在来说,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有人会招呼我,我全部精神空下来可以学佛,也可以这样说,真正要想圆满这十个条件,是不大容易,具足了这些条件以后,然后我们开始去学佛,那就对,所以这个从我们自己那方面来看的话,也可以说具足暇满,我们通常佛法当中,有个专门名词叫暇满大宝,这是最最珍贵的宝贝,因为我们得到了世间这种最珍贵的宝贝,根据传统以前古代的说法,或者佛经里面讲最珍贵的叫做什么呢?如意宝,我们中国人叫聚宝盆,说有这么一个盆哪,然后一放的话,你把那个金银财宝放进去,它就长得满满的,如意宝的话那更好,说拿了这个东西,你要什么它就给你什么,我们现在说要飞机,汽车,轮船,我要飞机,那宝就飞一个飞机出来了,你要钞票,钞票就出来了,就这样,照理说我们的这个东西虽好,不能帮助你解决痛,不能帮助你不要老,不能帮助你不要死,死的时候这个别人的呀。但是佛法不是,透过这个整个问题,彻底能够解决,请问哪一个好?但是学佛要想学好,这些条件是必须要的,所以佛法当中给他一个专名词叫暇满大宝,这个有无比的意义,而这个东西又非常难得。
  当我们了解这特点以后的话,我们会很珍惜这个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这个是以前的呀,现在这个时代,还要加一样东西,佛是没讲,可是,很多现在的这种的大善知识就告诉我们,现在叫第九无暇,因为无暇经上面只告诉我们八样东西,现在多了一样东西第九,第九暇是什么?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大家都说进步了,进步了,的确是物质上面的进步,这个是绝对的事实,不过它只是偏重于物质,精神是不是同样的能够进步,大成问题。因此,特别关于心灵方面提升,非常欠缺,而所有的人都被这个东西绑住了,如果说我们的物质生活必须如此,那也就算了,实际上并不一定必须如此,因此我们要到一个温饱。我觉得以前的人,一年三百六十天当中,大概忙上一半就可以过得很好,现在我们三百六十天,天天忙还不够。以前的人忙通常情况之下,稍微忙一点就行了,现在人忙,一天要十几个小时还不够,上班忙完了下班还要忙,脑筋还是不停。所以实在很难讲,到底是什么样,因此专门修学佛法的那些,这些了不起的大善知识,就特别说明,现在这个时代是第九无暇,也说明我们现在学佛真是难。
  那也许这样,那既然这样难那就不要学了,不,他有个特点,假定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个好好的佛法,那现在虽然是说学佛是极端的困难,假定我们懂得这个特点以后,善巧的运用,这个时代对我们,就是另外一个叫“时大”,大就是很大的,这个大字是好字来讲,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是个大好机会,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佛法当中,有一个特别的原则,特别的原则就说我们根据这佛法来去做,其实这个原则,是通于所有世间的,就是以前我们的错误,慢慢的把它净除,然后我们须要真正的建立,这个新的知识要慢慢的增长,要做这种事情要利用机会,这个机会我想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件事情,佛法特别讲的就是,如果受用的人越多,那你产生的效果就更好。其实我们不妨这样说吧,比如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商业时代,当我有了这个产品以后,这个产品需要的人越多,那我的销路越好,我这个生意越好,赚的越多是吧。现在我努力在佛法上面去做,如果这样去做,能够更多人受用的话,那对我来说,我积的资粮就最大,伤害更多人我的罪障最大,现在帮忙很多人去减除这个,改善他的话,也就对于佛法当中来说,净除罪障,集聚资粮,最好的机会,当这个时代人人被它所绑,转身不过来,我居然能够找到一条路,帮忙人家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这个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为什么现在我周围有很多同学,我跟他们建议,依照着佛法,把佛法运用在我们周围,不一定要出家做和尚,乃至于必须依靠在家的身份。如果我们不能好好的善巧的了解的话,就算懂得了佛法,第九无暇也难克服。但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佛法,照着有圆满次第的佛法,好好去做的话,那我们反过来,却把这种恶劣的时代,变成个最大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那么上面简单的说明的话,就是说明说这个暇满的特点,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呢?现在我们要想好好的利用,仍就从这两方面来谈,前面我们说,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那么依止善知识,自己须要这几种条件,这个是比较简单扼要的说明,如果我们更深一层去谈呢?第一个我们以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概念,去依止善知识。第二呢?根据这种概念应该怎么做法,那么这个概念换句话说,是我们的内心当中,调整我们的心理,这一点对我们眼前是非常重要。我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做一个比喻,中国古代对于老师非常尊敬,所以中国人说“天地君亲师”,所以我们称尊师重道。现代人不是,现代人感觉老师一个教书匠,那好像木匠、泥水匠一样,乃至于到后来他来教我,他因为赚我的钱,所以觉得是这样的。这种心理不妥当,这样,它这个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在,所以内心当中,我们应该有一种转变。根据《华严经》上面讲到的话,那开出来的条件非常多,特别是华严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后来,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这两位,这都是大菩萨,就告诉他依止善知识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那第一个开头的叫孝子心,这里现在把他浓缩起来,最重要的分成四个大项,九种状态。这里简单的说一下,第一个叫孝子心,那个孝子心什么个状态呢?凡是真正孝顺的孝子,他心里一直想,父母要他怎么做,他一定会照着父母的做,他不会我要怎么做,这种状态跟现代的整个社会是不太一样的。现在社会上究竟怎么,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普通的听见一句话,父母辛辛苦苦的带孩子,经常听得见父母说,忙了一生还不是为了孩子,好象父母是为了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就是到了每一个阶段以后,有一个判逆时期,好象这是当然的。到底怎么样我也不懂,不过拿佛法来说,这种状态是可以避免,而且应该避免。当然假定说,这个小孩子本来就是这样,那等他不叛逆时再来谈佛法,那么现在这里的孝子心,是要这样的条件,进一步我们问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拿现在这个时代来谈,这件事情好像有点说不通,那当然拿我们的科学,偏向于这一方面来说,你在这个角度上面去看,可以。可是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去看,那就不太一样。
  所以我前面曾经举一个例子,说海伦?凯勒的故事,大家就很清楚。她住在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里边,你现在要从老师那里得到这个的话,如果说你自己的意见不放弃,老师的这个概念能传到你的手上吗?不可能,所以你必须完全放弃了,要揣摩他,然后呢她也会讲话,他并不是听见,她用她的手摸老师的发音状态,她必须完完全全揣摩老师怎么讲,用这种方法才能够表达,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仔细去看的话,那个佛法你必须放掉我们自己才去学。另外还有一本好书,所以我常常愿意介绍人家《射艺中之禅》,我好象前两天讲过那个故事,对吧,这个很明白,如果这个德国人不能放下自己的想法身段,他能不能练到他老师的绝艺,他永远不可能。他就说:“老师的两箭不但射中了靶子,也射中了我的心。”他本来老是放不下,被老师一射好呀,我死心塌地,那个就是充分说明孝子心,第一个是孝子心。那么这个特点说明什么呢?就是一定要放掉我,也就是上次讲的,绝对不能学我,应该学老师,那么现在这个老师,告诉我们的就是学佛,这是第一个状态第一个心。
  第二个状态跟这个老师学呀,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你学得觉得太辛苦了,不想学了,这个不行,所以要有很坚固的意志,那么这个经上面告诉我们,这个叫金刚心。金刚是什么,金刚是所有物体当中最硬的东西,它能够破一切东西,而不被一切东西所破。所以我们现在跟着善知识学,不被一切所动,而要能破掉眼前外面对我们的一切障碍,那我们才学得上去,这是第二个条件。
  那么下面第三个条件的话,这个是大地心,就是我们要承受老师的教诫,然后要学了以后呢?因为佛法不但理论上面要学很多东西,学了以后还要照着去实践,我们内心当中应该有这种承担愿意学的心,这样所以要有这个,内心当中有坚强的意志,要愿意学好,像佛一样要负担各式各样学习的困难,那么为什么叫大地心呢?这个负担的心要像地一样,别的东西他压压会压垮,房子会垮掉,我们人当然会垮,钢铁也会垮,可是大地永远不会垮,你怎么压上去,它不会垮,这样,这个特点,我们也应该把握住,那么再下面呢?负担了以后怎么办呢?负担了以后有几样东西,那就是说那个真的照着去,一步一步去实践。
  第四个叫铁围山,是佛经当中说的故事。说在这个里面这个山,不管你产生什么状态,这个铁围山不会动的,当我们去做这件事情,不管任何受了很多苦恼绝对不会动摇。
  那么再下面,就世间的佣人这样的心,佣人就是告诉你什么脏东西你要去做,那真正我们去跟老师的时候,这种要去掉那个傲慢心,这样。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因为跟着老师被老师呵斥,或者什么,不要觉得惭愧,不要觉得怀疑,下面呢?
  另个一个叫除秽人,比如现在下水道大小便,他就专门帮忙清理这个东西,都是处理脏东西的,就这样,然后特别是印度,因为佛出世在印度,处理这种事情,这种人的身份都有比较下贱,我们现在觉得很高贵,为什么呢?这个心里面那个傲慢的心要拿掉,在真正善知识前你就很谦卑,所以佛门当中有一句话,“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自己觉得很神气,很高,就象高山一样下了水,那山上的水都流掉了,这样,一定在山上洼里,那水蓄在那里,意思就是说,我们心里很谦卑,然后不管什么东西,我们能够承受它。
  再下面呢?就象车,车能够载任何东西,所以换句话,这个自己的善知识告诉我们,要我们做的事情不怕难,我们都勇于承担,像我们搬一样东西觉得很重,放在车子上的东西不会觉得重,要有这种心态。还有如犬心,这个并不是真的像做狗呀,说事实上有的时候,会来责备我们一样,可是我们了解到,真正够善知识,他真正的用心,他是帮我们忙,在特别的情况之下,他用这种责骂的态度,但是他心是心,这个我们要了解。所以我们看那狗,那个主人不管他骂,骂完了怕怕的躲在那里,骂完了摇摇尾巴又过来了。所以如果说,诸位真正去看那个经典,比如《华严》上面很说明这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就特别欢喜藏传有本书,叫做《密勒巴尊者传》,这个里面就充分说明,一个弟子跟老师学,他那心边的九心,是完全具足。
  那么最后一个如船心,那个船跟车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个车是有路的,船没有什么路,在海里面,哪里都可以走。所以这师长告诉我们的事情,也就是给我们的担子,不管你朝那个方向做东西,我总会去做,从不厌烦。
  那么前面讲这几个,四个条件,第一个亲近善知识,需要以老师的意见为意见,放掉我自己的意见,那时才会体会得到,当你体会到的时候,正好一步一步的来,慢慢的改掉它,然后这种心态要强到什么呢?强到象金刚一样,我愿意学佛的心态,可以挡住一切,而不会被小小的境界所挡住。然后有了这样的心态,愿意去承担老师交待我的所有东西,他告诉我的理论我要学,学会了我要去实践,我愿意去做,这样负担他的事情,那么负担他的事情,真正去做的时候,分下面这几样次第,这个内心当中要有这种准备,现在并不是说,我一口气准备好了,去亲近善知识,我们要了解,有了这样的认识,去亲近善知识的时候,在不断的亲近当中,不断的练习当中,这种能力会提升,当我们这个能力提升的时候,这个人在不断的增长,那么现在这个内心当中,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我们怎么去做呢?
  它这个里边又告诉我们几样东西,这都是真正修学佛法,我们必须应该知道的,现在真正照着老师告诉我们的道理去做了,两样东西非常重要,第一个对老师要信心加强,平常讲我们信了,可是当我们拿这个十圆满当中的信处中,这标准衡量的话,对不起,不够,佛经上面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要你百分之百的圆满,本来这样东西都是学习的,所以等到你真正跟到老师了以后,第一件事情,要学习增长你的信心,对信老师,那么这个分两个方面来讲,要分两方面,当然你信的时候你有一个标准,拿佛法来衡准老师,拿老师告诉你的佛法,两个互相比较,所以我们为什么佛门当中称法师,法师,他是老师,他这个老师自己是依法能够修行而增长的,我现在从他那个地方修学佛法,所以这个老师,以法的标准来衡准,可是这个法不透过这个老师,是没办法真正使我们学到的。你懂得了这个特点,要晓得对老师要生起信心,在这时有两点,有二点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平常我们这个对佛门当中来特别的强调,说他够条件,那我相信他,他现在条件不够,那我怎么相信他呢?有人会这么说,现在有一个实际上的问题,说他够不够条件,可能够可能不够,你怎么晓得他够,怎么晓得他不够,是不是要一个衡准尺来衡准他,假定你条件不够的话,你能衡他吗?不能衡准。那么现在,既然你要学的东西,跟他学,那表示你比他差,你比他差,你能衡准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的想,就是说我们先相信他,他因为是讲,所以我们并不仅仅是说,依靠了这个善知识就够,善知识一定要讲,一定的法,这个法本身呢?就是佛告诉我们的,所以在讲的内涵,可以反复的来校正,这样的校正以后,自然而然我们会产生,比较完整的一个认识,然后为了对他的信心起见,我们还要强调一点,观他的功,念他的恩,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当你看见这人对你有功有恩,你就想到其它的,没有什么问题,反过来说的话,你很容易观过念怨,你跟着他一天到晚观过念怨,你心里一天到晚嘀咕的话,你怎么能够跟他学呢?所以简单的来说,这个内心当中,我们要真正这个条件,整个的来,以外要对他有信心,不断的观他对我们的恩,功就是他告诉我们,没有这个我们是不可能思,这是我们这一次要讲的简单的内涵,好,今天就到这儿为止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以长久而不疲厌的依止,依教奉行为第一要务,要以三欢喜来要求自己。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2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3 13: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