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悲华在线 > 导师 > 禅宗大德 > 正文

  没有公告

  网站首页  导师  道场  教言  缁行  法轨  图片区  播放区  下载区  太虚全集  慈宗专辑  学习园地  网上礼佛  留言板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黄公元)
          ★★★ 【字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3    更新时间:2014/3/12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黄公元)
 
--------------------------------------------------------------------------------
[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黄公元

  内容提要:本文从虚云老和尚一生兼祧禅宗五家法脉、圆融处理禅净关系、圆融处理禅净与教、律的关系等三个方面,以虚云圆融的思想与行持为依据,就老和尚对永明延寿大师圆融思想与圆修行持的继承与发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求从中获得若干有益的启示。

  主题词:虚云老和尚,永明延寿禅师,继承与发扬

  虚云德清(1840-1959)是近现代一致公认、普遍尊崇的一位佛门大老、禅宗泰斗。他虽以禅为本位,但他胸怀博大,视野开阔,并不拘泥于一宗一派,摒斥门户之见,对教、净、律、密诸宗各派都能圆融贯通,平等对待。他的融通思想与圆修行持,是契应时代的变迁而对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对虚云老和尚的思想与行持产生深刻影响的有历代许多古德先贤,五代宋初的著名高僧、一代巨匠永明延寿禅师(904-976),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人物。延寿诸宗融合会通的思想与精进圆修的行持,对虚云有甚深的影响。虚云不仅继承了延寿的思想,而且对延寿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本文就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一身兼祧五宗法脉:虚云继承发扬延寿思想的一个具体表现

  虚云老和尚一生,愿宏行苦,证境高深,胸怀博大,诸宗融合,万法一如,没有门户之见,颇有五代宋初以圆融会通为最大特色的永明延寿禅师之遗风。延寿虽是法眼宗三世诸师中居于首位的大禅师,但他痛切于五宗分灯以后禅门内出现的宗派主义弊端,不以法眼宗祖师自居,赞自贬他,而是自觉淡化宗派意识,拆除门户樊篱,在他的等身著述中,几乎看不到当时已经颇为流行的禅门五宗之名。这一现象十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应该说这是智觉延寿禅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消融禅宗内部的派系隔阂,坚持曹溪一味之旨的智慧善巧之举。

  与延寿时隔近千年的近代,禅宗整体式微,不仅宗乘中法眼、溈仰、云门三宗法派早已绝嗣不传,即使有“曹一角”“临天下”之说的曹洞宗、临济宗,虽然门庭相绍,法派一直未曾绝嗣,尤其是临济子孙更是遍布各地,数量可观,但也已远远不能与昔日之恢宏气象可比。更何况,门庭相绍、法嗣未绝者,未必一定心髓相符,真传不失。而法嗣不传、门庭不在者,倒也未必真传全失,圣道皆亡。对此,明末的无异元来禅师(1575-1630)曾有非常精辟透彻的论述。元来曰:

  盖宗乘中事,贵在心髓相符,不独在门庭相绍,故论其绝者,五宗皆绝,论其存者,五宗皆存。果得其人,则见知闻知,先后一揆,绝何尝绝。苟非其人,则乳添水而味薄,鸟三写而成乌,存岂真存。[[1]]

  元来此说显示了他淡化宗派意识、门户之见的开明态度,用今天的话说,即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异禅师说五宗根本上无异,绝者皆绝,存者皆存,暗合冥契延寿当年的立场与态度,说出了当年延寿所付诸实行而未及明言的意蕴:盖宗乘中事,贵在心髓相符,不独在门庭相绍。

  由是观之,溈仰、法眼、云门三宗,法嗣虽绝而道未全失,其精华有的已融入法嗣未绝的临济、曹洞二宗之中而得以延续,则绝何尝绝。从存者皆存而言,门庭相绍的临济、曹洞二宗,不仅传承了自宗的法流,也延续了溈仰、法眼、云门三宗的精华。这一点,正好在虚云老和尚身上得到了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虚老既是门庭相绍的临济、曹洞二宗的杰出传人,又遥承法嗣久绝的溈仰、法眼、云门三宗之法流,得五宗精髓于一心,集五宗法脉于一身。

  正是由于虚云老和尚与五宗之法皆能心心相印,“心髓相符”,并发大菩提心誓愿振兴五宗,故他不仅分别于妙莲和尚、耀成和尚处接续门庭相绍不绝的临济、曹洞二宗法脉,成为临济宗第43世法嗣(属龙池系)和曹洞宗第47世法嗣(属寿昌系),并付法于多位弟子,使临济、曹洞二宗的法脉继续不断延展;而且他还接续法嗣久绝的溈仰、法眼、云门三宗法脉,遥承宋代兴阳词铎禅师为溈仰宗第8世法嗣,遥承南宋祥符良度禅师为法眼宗第8世法嗣,遥承南宋末光孝已庵深净禅师为云门宗第12世法嗣,亦分别付法于多位弟子,从而使溈仰、法眼、云门三宗法嗣在断绝数百年之后得以重新延续。[[2]]

  正是经过德高望重的虚云老和尚智慧卓绝的努力,他众望所归地兼祧五宗法脉于一身,这一事实形象地说明,一花五叶源于同一根本,五宗一家,本来一味,不同的宗风,只是随顺不同的时机因缘,接引学人的不同方便而已,根本宗旨无有差别。否则,怎么可能集五宗法脉于虚云老和尚一身呢?同样的道理,为了使五宗法脉得以承传不绝,虚云老和尚付法时,亦有将二宗以至多宗的法嗣付于同一弟子的。[[3]] 此乃虚云老和尚在近现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力图在重兴五宗的同时,消融宗乘内部的宗派隔阂,坚持曹溪一味之旨的智慧善巧之举。是故,虚云老和尚精心考查五宗法派源流,并直下承当而一人兼祧五宗,并择选堪受大法的法器,付之以一宗或多宗的法脉。虽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与近千年前永明延寿避谈五宗而淡化宗派意识,消融门户之见,二者有所不同,但其良苦用心与根本宗旨,则是默契冥合、无有二致的。

  具体到法眼宗,由于从开宗者法眼文益禅师起即有反宗派主义的倾向,而在继其传统的德韶、延寿那里,这一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是延寿,更是以融合会通为其最大特色,并不在乎一宗一派形式上的传承,而着眼于佛教整体慧命的延续,故永明延寿的诸多弟子中,既有接续法眼宗法脉的,如开化行明禅师、乾明津禅师与富阳子蒙禅师等,[[4]] 也有承继天台宗法脉的,如行靖法师、行绍法师等。[[5]]

  法眼宗可以考查的法嗣,在南宋即已断绝。虚云老和尚接续法眼宗法脉的缘起,除老和尚早已发心外,具体的机缘则是应福建长汀明湛法师之请。明湛(1906-1946),即本湛青持,早年曾参与罗祖教活动,后经见镛法师开导,幡然改悔,彻底抛弃罗祖教,在长汀八宝山创建峻峰寺,重戒重教,躬身苦行,发起莲社,领众修行,提倡净土法门,使长汀佛教弃邪归正。后明湛赴南华寺拜虚云为师,志愿欲绍法眼一宗,恳授其法眼源流。虚老嘉其志,遂查诸典籍,自己遥承南宋祥符良度禅师为法眼宗第8世法嗣(虚云古岩禅师),并郑重付法于明湛为法眼宗第9世法嗣(本湛青持禅师)。此后,虚老又陆续授本性净慧、寂照宏如等一批弟子为法眼宗9世法嗣(注:此处有误,寂照宏如即灵意乃第十世)。[[6]]从而使法眼宗的法脉得以继续传承不绝。

  虚云老和尚这样做,显然不是为了强化宗派观念,重设宗派樊篱,恰恰是为了淡化宗派意识,消融宗派鸿沟,他一身兼祧禅宗五家的法脉,尤其是遥接法眼宗的法流,正是他承续并发扬文益、德韶、延寿一脉相承的法眼宗的圆融思想及其优良传统的一个具体表现。

  这一点还可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虚云老和尚对汤瑛(雪筠)居士所撰的《辟湛愚心灯录》大加赞赏的书信中得到进一步佐证。清康熙时有号湛愚老人者,著《心灯录》宣传谬说,故为世宗所禁。但上世纪30年代有人却重印流通,大肆宣扬,危害极大,苏曼殊等亦中其流毒甚深。故汤瑛著文辟之。湛愚谬说甚多,其中之一即如汤瑛所指出的“此老呵佛骂祖,目空古今,五宗独尊临济,余四并黜,云门、曹洞,呵斥尤甚。”[[7]]虚云老和尚对汤瑛辟邪显正的文字大为赞赏:“展阅之下,痛快何似!”并明确指出:“该录瞎人耳目,衲向不许学人阅读者。”这正体现了虚云老和尚平等圆融地对待五宗的一贯思想。

  虚云老和尚坚持佛法一味,反对门户之见,维护释迦佛祖无争之训。如他说:

  诸佛诸祖随机说法,未可厚非,殊途同归,及其成功则一,不可效世俗争门户之见,致尽失我佛无争之训也。[[8]]

  虚老不但以平等心对待南宗禅门下的五宗,消融五家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以平等心对待南宗与北宗的禅法,消融南北二宗之间的门户之见,他曾如是言:

  黄梅五祖虽极许六祖之“本来无一物”偈,仍盛称秀祖之“时时勤拂拭”偈者,六祖之偈虽佳,此种人旷劫难遇。若一知半解者执之,反堕空亡,究不若秀祖之脚踏实地,人人皆可依之修持也。[[9]]

  由此观之,虚云老和尚不仅一人承续了南宗禅的五家法脉,实际上还承续了南北二宗的禅法,可以说是达摩祖师将禅宗心法传入中土以来的整个中华禅的继承者,并结合近现代的时机因缘而予以发扬光大。这与近千年前的永明延寿禅师亦颇有相似之处,在延寿的等身著述中,我们发现他不仅引述六祖慧能及其众多高徒与五宗祖师的语录作为自己思想见解的依据,还引述北宗祖师神秀及其高足、以及牛头禅祖师法融及其高徒的语录作为自己思想见解的依据,延寿可谓他那个时代整个中华禅继承者的一个杰出代表,而且对后世中华禅宗的演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在这一意义上,虚云老和尚正是对延寿融合禅宗诸家的思想与行持在近现代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一位宗门泰斗。

  二、 虚云在圆融处理禅净关系方面对延寿思想的继承发扬

  虚云老和尚不仅是延寿融合禅宗诸家的思想与行持的继承者与发扬光大者,也是延寿融合会通禅净二大法门的思想与行持的继承者与发扬光大者。

  延寿作为融合会通中国佛教中具有最广泛影响的禅净二大法门的代表人物,促使禅净合流成为入宋以后中国佛教发展演变的基本趣向,后世的许多高僧大德,无不受到这一融合思潮与行持路线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禅、净之间的争论也或显或隐,一直未曾停息过,包括围绕延寿著名的《禅净四料简》的争论,就有文献可据而言,自元代以来亦时有所闻。[[10]]

  虚云老和尚正是近现代继承发扬延寿禅净融合会通思想与行持的一位宗门巨匠,他对圆融处理禅净二大法门的关系,包括如何正确看待延寿的《禅净四料简》,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安得禅净门,妄自别浅深?”这是虚云老和尚对于禅净二大法门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度,而且是他坚持始终的根本主张。1952年12月在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上,虚云应邀作开示,谈念佛与参禅的关系。他回顾中国佛教演进的历史,明确指出:

  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弘扬佛法的婆心了。[[11]]

  然后,针对不同宗派法门,尤其是禅、净二宗之间,互相争论排斥的现象,虚云希望学佛者多看延寿的著述,并语重心长地指出:

  ……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古人说法,大都拾叶止啼。赵州老人说:“佛字我不喜闻。”又说:“念一句佛号,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识先人的苦心者,便说念佛是老太婆干的事,或说参禅是空亡外道。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

  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哪有许多葛藤! ……

  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着,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12]]

  虽然延寿早就融合会通了禅、净二大法门,但后世末流(包括禅、净二方面都有)总是免不了赞自贬他的毛病,而且争论起来常牵连到延寿的《禅净四料简》。为此虚云老和尚不止一次谈及《四料简》,对《四料简》的基本精神及其影响作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对克服禅净纷争的弊端,促进佛教内部的和合,引导佛教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55年,虚老已116岁高龄,时住江西云居山,他不顾年迈与冬寒,专门为此作了一次开示,其中谈到:

  近世修净土者,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的,不独辜负文殊菩萨,而且带累永明禅师,终于对权实法门,不能融会贯通,视禅净之法,如水火冰炭。虚云对此,不能无言。

  ……

  他(指永明禅师)是宗门下法眼禅师的第三代,著的书很多,如《心赋》和《心赋注》,是讲明心见性的,《万善同归》是讲法法圆融的,《宗镜录》百卷,是弘阐拈花悟旨、融汇各宗理趣,摄归一心的。……《宗镜录》以心为宗,以悟为则。所说虽有深浅,皆穷源澈底,微微细细地表出此心,辟邪辅正,使后人不至误入歧途。平生说许多话,未曾说过宗下不好。

  他既是从宗门悟入的,何以又弘扬净土呢?因为大悟的人,法法圆融,参禅是道,念佛是道,乃至如我们劳动掘地也是道。他为挽救末法根劣的人,故弘净土。他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一生赞扬净土,寂后人人尊重,在净慈寺建塔纪念。

  ……中国佛教徒以冬月十七日为弥陀圣诞,所据是何典章呢?《弥陀经》说,阿弥陀佛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谁人知他冬月十七日生呢?这原是永明禅师的生日,因为他是阿弥陀佛乘愿再来的,所以就以他的生日作为弥陀诞辰。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顿起斗争。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参禅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间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

  印光法师在今世佛法衰落时期,算是难得的善知识,信仰他的人很多。……专弘净土,是很好的;但有偏见——谁人向他问禅,就被他骂。他常以《四料简》来批评禅宗,屡说参禅之弊。……

  我认为宗下有浅深,显教密教有顿渐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浅深,区别起来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永明《四料简》中所呵责。

  唯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四料简》载在永明何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它是伪托的。他所呵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禅净是二吗?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参禅为禅。……其时(指佛陀在世时)哪来的禅和净呢?[[13]]

  接着,虚云指出,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亦未说出“禅”字。“禅是最上一乘法”。他以“掺了水”的牛奶为形象的比喻,指出延寿是“对‘掺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并不是说‘纯奶’的禅‘蹉路’。”“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哪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参禅的“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以为有功夫了,其实滞于阴境,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永明因此说‘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但他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要有净土,才能去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又打错妄想了。”[[14]]

  最后,虚老说:“我平生没有劝过人不要念佛,只不满别人劝人不要参禅。”并语重心长地指出:“希望一切行人,不要再于《四料简》中偏执不通,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就不辜负永明禅师了。”[[15]]

  通观虚云老和尚的这次开示,可见他对延寿的禅净融通思想有如理如实的把握,对延寿《四料简》的深意有真切透彻的体察,正是由于他禅净兼通,故绝无门户之见。对禅、净二法妄分高下者,应好好领会虚老的开示,体察老和尚的一片苦心,千万不要辜负了延寿大师说《四料简》的悲智善巧之意。

  确实,虚云老和尚不但“没有劝过人不要念佛”,而且多次阐发参禅与念佛相得益彰的关系,还应机教化,常常劝人“老实念佛”。他善于对机说法,随缘开导,适合学禅的,以禅法引导,适合念佛的,以净业接应。虚老有许多劝人念佛的精彩开示,如“一心念佛,矢志莲邦,斯为离苦得乐最妙法门”。他在《垂语大体略要》中有一则佛七结束之前所作的《念佛将终开示》,开头一句即是“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密。”对此,后面还进一步展开作具体分析:

  今单念此一句阿弥陀佛,即能包藏此六种波罗密门,何也?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密。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从生,即是持戒波罗密。一心念佛,自心柔软,嗔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密。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密。[[16]]

  接着,他针对关于念佛法门的错会,恺切指出:

  今时有人不识念佛功能,反视为浅近法门者,确是错会不少,自陷陷人。一句佛不念,单单参个“谁”字话头,殊不知念佛法门兴于禅宗之前,因时人但知口念,不识其心,故教以念佛带参禅。

  夫用心之人,贵在参究、追寻、问讨。若是上根利智之师,便能直下承当。倘或钝根渐次之人,必须先要念佛,待念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再向无念之中起一参究,且看这个念佛是谁。要看“谁”字话头者,先当以念佛为缘起,后以参禅为究竟,缘念佛而参禅,是故名曰禅净并修。[[17]]

  然后,虚老以母子相忆之喻,指出:“母喻所念佛,子喻能念人。能念之人,即有情身心;所念之佛,即是自性弥陀。自性弥陀并有情身心,不隔丝毫。能念之人与所念之佛,无二无别。须要长久用心,精炼纯熟,打成一片。或口念,或心念,或有念,或无念,念至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向这里参究。若能得个入处,通一消息,始知禅净不二,庶几念佛有益,方不负一七辛苦。即今佛七将终,诸位还有得入处、通消息者么?如其有者,须要自己承任的当(谛当);其或未然,还要认真念佛。”[[18]]

  这一开示,以过来人的深刻体认为基础,将禅、净不二之理路与行法说得十分透彻,实乃禅净并修之良导,这是他继承与发扬延寿禅净融合思想与行持的又一生动体现。

  虚老在云居山时,给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宽元居士)的回函中说:“承询功夫落堂之事,乃系功夫纯熟之谓。即念佛人之念而无念也。参禅人功夫落堂,则不参而自参。”[[19]] 这不也就是说禅净本来无二,可以兼修吗?

  虚云老和尚不仅实行和倡导禅净并修,而且赞同并提倡专修念佛,这方面的事例也很多。

  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时,虚云老和尚即请慈舟法师主持鼓山念佛堂,为念佛行者提供方便,给予指导。他还多次开导叶青眼居士念佛:“禅很难学。自唐以来,究将绝响。不如专修念佛三昧,较易成功,且稳当。”[[20]]

  他在印光法师生西十二周年(1952年)的纪念会上,还专门作了“老实念佛”的开示,他说:

  我劝大众,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身大事。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21]]

  在给卓义成居士的复信中,他说:“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比较最为方便稳妥。居士受持《佛说阿弥陀经》,熟览《印光法师文钞》,若能依而行之,则净土现成,万修万去。”[[22]]

  如此等等,无不说明,虚云老和尚对延寿禅净融通思想的精义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而且能结合时机因缘与学人根机,应机说法,随缘化度,充分显示了他于禅净二大法门一视同仁、毫无门户之见的一副平怀。

  三、 虚云在圆融处理禅净与教律关系方面对延寿思想的继承发扬

  虚云老和尚不但融通禅与净,也重视禅净与教、律的融通。他不仅自行深入教海,精通教理,严净毗尼,持戒无犯,而且以著述、说法等方式弘扬教理,亲自制定禅规,重视戒律的传授,还建立学戒堂、佛学院,请律师、法师为大众授课讲法,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延寿诸宗融通的思想与行持的继承与发扬。

  1952年12月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期间,他在一次讲演中指出:

  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23]]

  他又说:

  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哪一法门相宜,便修持哪一法门,切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近来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严守戒律,还说持戒是执着。那种高调,是多么危险![[24]]

  虚老不仅如此教人,自己一生亦如此实行。早在福州鼓山时,他既重视禅堂的恢复,禅规的建立,亲自领众参禅,使鼓山禅风冠于全国;也重视念佛,鼓山念佛堂以念佛为常课,并请慈舟老法师主持之;还设学戒堂,后改鼓山佛学院,宗镜、大醒、印顺、心道等法师先后任教,每年夏天必讲经,春初全寺修忏摩法,共拜万佛忏,春末则传戒一次。[[25]]

  月耀曾在鼓山亲近虚老约两年时光,他在回忆中如是说:“见其对四众弟子来请益的,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无不以平等慈悲的态度,谆谆开导。喜禅者令参禅,念佛者令生净土,学教者令成法师,随机说法,从不自赞毁他,立门户见。”[[26]]

  1955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方便开示中,不时有这方面的教导,可谓苦口婆心。如四月二十八日开示中说:“本来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参禅、念佛、看经、礼拜,种种法门,对机而说,你是什么机,对你说什么法。”[[27]]六月初三日的开示中指出:“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28]]

  由诸如此类的开示,我们可以发现,虚云老和尚对诸宗各法始终是平等对待、圆融会通的。善观学人根机,应机说法度人,而不泥于一宗一法,执定以一法示人;主张修行要一门深入,诸门为助,而不固守一门,排拒诸门;虽然各修一门,但互赞互扶,而不互谤互毁;这些都是老和尚平等、圆融对待诸宗各法,维护佛教健康发展的智慧表现。

  虚云老和尚平等、圆融对待诸宗各法的思想与行持,是对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对老和尚的思想与行持产生影响的古德先贤很多,延寿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

  藉教悟宗是达摩以来禅宗的优良传统,但后来也有禅门末流片面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排斥读经学教,滑向盲修暗证的歧途。为纠此弊,延寿等先贤古德,拨乱反正,使之回归藉教悟宗的正途。延寿的《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著述,乃是这方面影响巨大而深远的代表作。虚云老和尚十分推崇延寿,不但自己重视对延寿著述的研读,并有深刻的体解,而且他还谆谆教导佛弟子曰:

  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29]]

  这是虚云老和尚在谈参禅与念佛的关系时说的,言下之意,无论参禅的、念佛的,都应阅读延寿的著作,都应学习佛教的教理。参禅者必须学教,藉教而印心证悟;念佛者亦须明教,依教而净业成就。离教而参禅,无有是处;离教而念佛,亦无有是处。禅、教、净的关系,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关系,禅、教、净本来一味,方便化导而成三,返本归元则无二。老和尚要学佛者多看延寿的著述,就是为了继承与发扬延寿禅教净融合会通的思想,保证参禅和念佛的修行实践不致偏离教理所指引的正确方向。

  而诸法之所以圆融相通,乃是基于诸法皆源于一心。虚云说:“种种法门,皆不出一心。所以,一法通则万法通,头头物物尽圆融;一法不通则一切不通,头头物物黑洞洞。一心不生,万法俱悉。能如是降伏其心,则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说法,世出世间,头头是道,随处无生,随处无念;有念有生就不是了。”[[30]]这与永明延寿“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的思想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戒律则是诸宗共基,诸佛诸祖无不视戒律为佛教的生命。在这一方面,虚云老和尚与永明延寿大师亦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延寿一生不仅自行戒律精严,而且在弘律传戒方面也卓有建树,阅读有关延寿的传记文献,阅读延寿等身著述中关于戒律的论述,阅读延寿弟子行明禅师记录整理的《智觉禅师自行录》,对此都会获得深刻的印象。延寿戒乘俱急,既重身戒,又重心戒,时时处处事事检校身口意业,僧相之威仪,心行之持守,堪为万世僧范。他不仅常为大众授菩萨戒,在圆寂之前,不顾自己年已古稀,应台州缁素的邀请,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回到他潜修多年、受记得法的天台山,亲自主持盛大庄严的度戒法会,开演大乘菩萨戒,度戒者万余人,皈依者更是不计其数。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同样不仅自行戒律精严,而且在制订规约、弘律传戒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对近现代佛教除弊去衰,保证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始终视戒律为佛教的生命,有许多这方面的精妙开示。虚云反复强调:“一切法门,都离不了持戒。”[[31]] 他说:

  夫戒者,乃生善灭恶之基本,超凡入圣之玄机,于一切法中,最尊最上,故称三学之首,所以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六度万行,不离于戒。[[32]]

  虚云老和尚一生恢复重兴了许多祖师道场,而每复兴一处道场,都把秉持戒律,制订规约,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做,《虚云老和尚全集》中厚厚一册《规约》(全集第六分册),即是这方面的重要见证。他在鼓山时,请慈舟法师办戒律学院,并将鼓山以前传戒仅八天延长为五十三天,还把寄戒不剃发搭衣等非法风气都改变了,尽管阻力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终于使鼓山的戒规如理如法,道风大为改观。他初到鸡足山时,那里根本不知戒律这回事,简直是乌烟瘴气,老和尚就以戒律为抓手进行整顿改造,后来老和尚在回忆云南的经历时说:“我借传戒,把云南佛法衰败现象扭转过来。”[[33]] 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

  老和尚晚年以一百多岁的超高龄,依然为维护戒律、续佛慧命而奔走呼号,面对破坏戒律的魔说,甚至以死相抗,维护中国汉传佛教独身素食的优良传统,这种为法忘身的精神与举动,实在令人敬佩!虚云老和尚不愧是中国佛教的脊梁!

  虚云老和尚世寿120岁,僧腊101个春秋,一生“坐历五帝四朝”,“受尽九磨十难”, 为法忘躯,终生奉献给佛教事业。他的思想博大圆融,他的行持卓绝精严。他既是中国近现代禅宗的泰斗,一身兼祧禅门五宗法脉,使曹溪宗风得以传承不绝;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的领袖之一,且是诸位佛门领军人物中最早降诞于中国,而住世时间最长的一位,尤其是在谛闲(1858-1932)、印光(1861-1940)、太虚(1889-1947)、圆瑛(1878-1953)等佛门领袖相继入灭之后,老和尚仍以一百多岁的超高龄,在佛门遭受重创的背景下,不避艰险,赴汤蹈火,自觉承当,忍辱负重,难行能行,如中流砥柱,支撑佛门以不坠,对中国佛教续绝存亡作出了他人无以替代的巨大贡献。面对当今中国佛教劫后复兴的气象,在虚云老和尚圆寂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并由衷感念虚云老和尚的巍巍功德。老和尚一生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又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佛教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遗产。其中,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不仅在老和尚住世时,对中国佛教的续绝存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和将来,依然蕴含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对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诸如,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与再度复兴,既需要创新,也需要继承,而创新也离不开继承,必须自觉地继承与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才不会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虚云老和尚在这方面是个光辉的典范;而以永明延寿为主要代表的诸宗圆融和合、反对宗派主义的思想与行持,就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之一,虚云老和尚在近现代条件下继承了这一传统,振聋发聩地指出如固执门户之见,赞自贬他,互相诽谤排斥,只能是“死路一条”,佛教自身的和合团结,于佛教的发展关系至大,不同宗派,不同山头,不同法门,不同传承,僧人居士之间,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但绝不能互相攻击拆台,应该圆融会通,互相护持,共创中国佛教的美好未来;唯有如此,中国佛教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良性发展,也才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水久虫生,法久成弊”[[34]],永明大和尚、虚云老和尚正因为以清净智慧的法眼洞明了任一宗派、法门若固守成规,死执某一方便之法为包治百病的唯一良方(不知变通,不但拒不采用他人可以愈疾的良药,甚至污之为毒药),背离佛法根本精神的弊端,他们才基于佛法一味的圆理,积极倡导融合会通,这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永明大和尚、虚云老和尚与所有的祖师大德一样,对教理与戒律的极端重要性皆有深刻的体认,视教理为修行的根本依据,视戒律为佛教不灭的生命线,因此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无论哪宗哪派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重视教理的学习研究与消化吸收,重视戒律的学习研究与如法持守;中国佛教只要继承发扬永明大和尚、虚云老和尚等先辈硕德的优良传统,发展前景一定是光明美好的!

  [1]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23,《卍续藏经》125卷,287-288页。

  [2] 尽管关于虚云老和尚接续五宗法脉的具体情况,有关记述(包括虚云自己的追述)不尽一致,但虚云一身兼祧五宗法脉这一基本事实,则为举世所公认,无有异议。

  [3] 这方面的事例不少,具体可参见叶兵《虚云和尚承嗣禅宗五家法脉的因缘》等文,《虚云老和尚全集》第12分册。

  [4] 杭州乾明院津禅师与富阳子蒙禅师是直接在永明延寿座下承续法眼宗四世法嗣的,而开化行明禅师乃延寿在雪窦山初转*轮时的剃度弟子,后来延寿令其参谒法眼宗二世的天台德韶禅师,于德韶处嗣法而与延寿同为法眼宗三世,得法后到杭州永明院(今净慈寺)翼赞本师延寿,同延寿一起高树法幢,大开法化,为延寿的得力助手;延寿圆寂后,行明住持开化寺(六和塔塔院),宋代谥号传法大师,故世称开化行明或传法行明;正是他根据延寿自述记录整理了《智觉禅师自行录》。

  [5] 行靖法师、行绍法师,也是延寿在雪窦山初转*轮时的剃度弟子,后延寿、德韶让他俩依天台宗的螺溪义寂法师学习,学成后在杭州石壁寺弘扬天台教观。

  [6] 参见叶兵《虚云和尚承嗣禅宗五家法脉的因缘》等文,《虚云老和尚全集》第12分册。

  [7] 融熙(汤瑛出家后的法名)《辟湛愚心灯录》,见《虚云老和尚全集》第12分册,247页。

  [8] 虚云《复金弘恕居士书二则·其一》,《虚云老和尚全集》第3分册,88页。

  [9] 虚云《复金弘恕居士书二则·其二》,《虚云老和尚全集》第3分册,89-90页。

  [10] 《禅净四料简》并非延寿独立的一部著述(《智觉禅师自行录》所记述的延寿著述目录中无此记载),很可能是延寿已经佚失的著述中的一段偈语。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提到延寿《禅净四料简》及后人不同意见争论的文献是元代中峰明本禅师(1623-1323)的《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11] 虚云《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120页。

  [12] 虚云《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120-121页。

  [13] 虚云《答禅宗与净土》,《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298-302页。

  [14] 同上,302-303页。

  [15] 同上,303-304页。

  [16] 见《虚云老和尚全集》第6分册,51页。

  [17] 见《虚云老和尚全集》第6分册,51-52页。

  [18] 同上,52页。

  [19] 黄公元:《黄元秀居士与虚云老和尚的法谊》,《禅》2008年第4期,42页。

  [20] 叶青眼:《虚云大师闽南弘法略记》,《禅》2008年第4期,4页。

  [21] 虚云:《老实念佛》,见《应无所住》(虚云老和尚开示录菁华),192页,云居山真如禅寺印行本。

  [22] 虚云:《复星洲卓义成居士》,《禅》2008年第4期,13页。

  [23] 虚云:《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118页

  [24] 虚云:《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119-120页。

  [25] 月耀:《虚云大师在鼓山》,《虚云老和尚全集》第8分册, 48-49页。

  [26] 同上,50页。

  [27] 虚云《云居山方便开示·四月二十八日开示》,《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225页。

  [28] 虚云《云居山方便开示·六月初三日开示》,《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257页。

  [29] 虚云:《参禅与念佛的关系》,《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 121页。

  [30] 虚云:《云居山方便开示·六月二十五日开示》,《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268页。

  [31] 同上。

  [32] 虚云:《垂语大体略要·新戒堂看单便语略》,《虚云老和尚全集》第6分册,53页。

  [33] 虚云:《云居山方便开示·四月二十三日开示》,《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218页。

  [34] 虚云:《云居山方便开示·七月初八日开示》,《虚云老和尚全集》第2分册, 269页。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313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 游客填写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www.beihu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悲华在线
    技术:三宝弟子;美工:皈依弟子 信箱: shilengyan@163.com
    (2008-1-10 号开始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