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2007年6月15日佛学班第二讲作业答题[在此跟贴作答]
发起人:慈灯  回复数:24  浏览数:11319  最后更新:2018/1/20 14:19:00 by 姚紫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1/3/23 12:43: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2007年6月15日佛学班第二讲作业答题[在此跟贴作答]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2007-6-17 18:35: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45: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慈明
2007-6-17 22:36: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而悄悄的离开皇宫,带了近侍车匿一人,晚上偷偷的出城。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太子出走后,父王深知太子的坚强不屈的性格,无法把他追回,只有任由太子在外流浪,期望有一天太子能厌倦刻苦求道的生活,回宫与自己再享天伦之乐。佛陀出家,父亲没有罪过。太子出家正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太子从富贵中出家,说明了太子并不是生活不下去,为了求生活而出家。是真正的为了求道而出家。我想,太子能放弃自己的王位,放弃舒适的生活,放弃自己美丽的妻子,而出家求道,正是给我们启示:名誉,舒适的生活,家庭等并不能解决生命本身的问题,正如上师所说的一句话:如果我美丽的妻子,舒适的生活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那么我是不会出家的。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第一位是跋伽仙人,修的是苦行,目的是为了升天享福,太子认为升天享福只能得一时之乐,福德享尽后依然要轮回生死,苦实不能尽去,况且苦行未必就一定是升天享福之因。

第二位是阿羅邏迦蘭仙人,修的是禅定。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解脱。太子认为非想非非想还有我存在,不能解脱生死。太子一番辩论后,阿羅邏迦蘭佩服太子的见地深刻,恳请太子得无上道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苦和乐只是人的感知而已,执着这些,依然在自我的感觉当中打转,不能超越自我,所以不可取。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不是,太子是寻访了很多的老师,最后发现了没有人可以做他的老师,然后才决定自己探索解脱途径。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46: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大净
2007-6-18 7:19: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出家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他只带了近侍车匿一人,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一个晚上,偷偷地离开皇宫,踏上修行的道路。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父王暗中派人追随保护,使他不致为猛兽毒蛇所害,遇事也能得照应,但没有追赶阻挠。太子只想早日修道成就解脱生死轮回,对于父王派来的侍者毫不在意,并没有接受他们的保护,反而是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修行。我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因为他也是为了太子好,他不知道现世的荣华富贵是非常短暂的有漏之福,他的父亲并不懂得解脱生死轮回的殊胜,体会不到轮回之苦。太子出家不是不孝,出家是为了了脱生死,获得究竟的解脱,并且出家前早已安顿好家中的一切,为父王留下了后代。计利须计天下利,太子是为了天下所有众生的利益而出家,是大孝。太子抛却王位,从富贵中出家,对于我们这些福德微薄的人很有启发意义,太子的勇气和决心让我非常的钦佩,太子看破了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果不修行寻求解脱之道,再大的福报享尽之后依然要堕入轮回,对于我们今天的这些人来说,太子连王位都可以舍弃,我们却常常是为了一些浮名浮利如蝇竞血,如蚁聚膻;仔细想想真是“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要把这些功富贵早日看破,生起深深的出离心,对于个别人有效法的意义。我理解太子出家是为了追求永久的解脱,他认识到在王位上是得不到这些的,反而会成为修道的障碍,我知道了这个事实后,就对太子产生了很深的敬仰心,希望效法太子早日生起纯净的出离心。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跋伽道人和阿罗逻,他们分别修苦行和禅定,他们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天。太子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方法解脱不了生死,纵使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大劫天福享尽,仍然要堕入轮回,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脱生死。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阿罗逻仙人。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因为苦行“以受苦作为得乐之因,纵得生天于一时,可是天福尽了,一样要轮转生死,苦实不能尽去,况且苦行未必就是导致生天享福之因哩!” ,苦行无法转变内心,无法断烦恼,修行主要是修心,成佛后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反映,心净则国土净,一切唯心所现。而通过禅定等乐行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时,仍然有知觉存在,‘若有任何“我”或“我想”的状态存在,仍是有所执著,未曾抛下烦恼,未得解脱的状态,又怎能算是究竟呢?’ 仅仅是靠甚深的禅定力压住烦恼,而不能转化烦恼,当天福享尽,禅定力量消失时,自然会堕入轮回。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不是的,想通过修道解脱必须依止善知识,世间的学问想学好它都要有老师,何况成佛大道。太子作出这样决定,是因为宿世的因缘成熟了,经过多生多劫的修行,依止了无数善知识后,成佛的三大劫惟欠此一生,已经没有人可以作他的老师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48: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清莲
2007-6-18 11:19:00

1、答:佛陀为避免家人的阻挠悄悄地离开皇宫。只带了侍者一人,深夜离开皇宫。

2、答:太子出走后,父王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深知儿子的个性,想他吃了苦会回来的。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人之常情。太子出家是大孝。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佛陀从富贵中出家给我们的借鉴是,出家非为衣食,是为解脱,富贵更易让人不舍,不舍则轮回,世上最难舍的是亲人与财富。佛陀这样的出家,生生世世会让后人想到出家不是走投无路,出家不是为衣食,出家不是情感失落,出家乃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为。

3、答: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苦行者,一位是仙人。苦行者专修苦行,认为今生吃尽苦,来生就不会有苦。仙人认为禅定即是快乐。太子认那都不是究竟,苦行不是解脱法,非想非非想处不是究竟,时间再长,终究还要堕落回来。最后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跋伽仙人。

4、答:佛教最重要的一点是获得解脱与智慧,今生修苦行,认为来生就快乐,但不知快乐的根本依然是苦。禅定只是快乐的一个阶段,他不知道还有比禅定更高的快乐,那就是涅盘寂静。佛陀认为他们都不能解决生死的大问题。他们都不知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盘寂静。

5、答:解脱不能靠自己,佛陀也找过老师,但于佛法最高处,他们都不能教他。佛陀是示现,阎浮提因缘成熟,佛陀是来化导众生的。佛法是修学是有次第的。必须籍由明路人才可修行,否则如苦行者、仙人,磋砣一生甚至数劫也一无所获。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0: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湛寂
2007-6-18 12:30:00

顶礼上师!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想要找寻灭苦之法,真正快乐解脱之道,担心家人的阻挠和伤心,所以只带了近侍车匿一人,在太子二十九岁的午夜时分偷偷地离开皇宫,踏上了修行的道路。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佛陀的父亲深知儿子的个性,没有再勉强去追回他,只是派了侍从悄悄地去保护他.佛陀的出家不是父亲的错,也不是太子的不肖.而是为了寻求真正的解脱之法才出家的.佛陀思索到即使人世间的种种福报圆满了,人生还是脱离不了最终的痛苦,世间的种种本质仍是苦的.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太子最早的两位老师分别是:跋伽--修苦行的道人;另一位是阿罗逻迦兰--修‘非想非非想处’,乐行的道人.

    跋伽修苦行的目的是为了今生尽量受苦尽了,来生就可以享受福报。但太子认为即使来世享福,福报尽了仍然要轮堕人间啊!何况苦行未必就是来生能享福报的因啊?

    阿罗逻迦兰认为“要断生老病死的苦恼,当修禅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便得解脱。”但是太子却认为“若有任何‘我’或‘我想’的状态存在,仍是有所执着,未曾抛下烦恼,未得解脱的状态,又怎能算是究竟呢?”

   当太子告别老师准备再寻其他修解脱之法时,阿罗逻迦兰老师恳求太子成道之日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因为苦行和乐行其本质仍是执取两边,苦乐只是念头的粗细之分,松和紧的两端,其本质仍是苦的,没有断烦恼。执迷苦乐的人会在这两边不停地来回波动,永远达不到平静。所以太子认为不可取,都不是正行。禅定是成道的条件和基础,并不是目的。再高的禅定,如果没有觉悟出世间的智慧,还是不究竟。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太子遍访道人,一一加以修行,发觉很多见解都不究竟,甚至有走偏了。最后太子发觉已经找不到一个人能当他的老师了,只好靠自己来摸索解脱的途径。太子的修行提示我们,修行之初,正见是非常重要的。正见才能引导我们走上真正解脱的道路。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1: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慈灯
2007-6-18 13:19: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为了避免家人的阻挠,佛陀当时只带了一个近侍车匿在夜里悄悄出城。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太子出走后,父王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因为他深知太子的脾气秉性,想等太子厌倦了出家的生活,自然就会回到他的身边。净饭王还是担心太子的安危,于是安排侨陈如等五人跟随太子出家修行以便照应。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出家也不是不孝。佛陀从富贵中出家说明对人生无常有了充分的认识,所谓财、色、名、食、睡等欲望都是无常,终归是空,都不是解脱的因。这样的好条件都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对我们这些凡夫真是很有教育意义,这与我们凡夫对五欲的贪著反差极大。佛陀可以放弃储君的位置而出家,我们生活得这么苦反而就不能放弃那?!当得反思,我们为什么来学佛,是真的学佛吗?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第一位代表性的老师是跋伽道人,专修苦行,他认为苦行可以使苦灭尽而来生可享大福报。太子认为苦行非解脱之因,所以最终没有跟随他修道。第二位代表性的老师是阿罗逻迦兰,专修禅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便得解脱。太子认为即便修禅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也依然有“我”的存在,也不是解脱之法。所以最终也没有跟随他修道。阿罗逻迦兰得见太子见解高明,于是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是执著有“我”,所以都不能得到解脱。佛陀很快就修行证到这些境界,可他发现都不究竟,都不是解脱,所以都不可取。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太子寻师访道,实修实证,发现这世上再也没有谁能做自己的师父了,而且所学到的法都不是最终解脱的法,只能内求于己,自己去证悟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1: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海上明月
2007-6-18 13:31:00

顶礼上师

1.为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只带近侍车匿在晚上悄悄离开皇宫出城修行去了.

2.没有追赶和阻挠,他深知太子的性格任由他去.父亲没有错,太子出家是对父母的孝道,是为解决生死找答案.他看到了也就能舎弃了.

3.第一位是跋迦仙人,修苦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升天享福.另一位是阿罗罗兰仙人修禅定,目的也是为解脱,是他恳请太子得道后先度他.

4.

5.太子遍访名人发现再也找不到能给他当老师的人了,只好自己去探索解脱的途径找到解脱的到路.只有自己救自己.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妙善
2007-6-18 14:45:00

南无古鲁贝!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1、   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出家悄悄地离开皇宫是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他只带了近侍车匿一人出城。出城是在二十九岁那年一个晚上。

2、   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1)太子出走后,父王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2)大王心中非常懊恼,但是深知太子坚强不屈的个性,知道绝无法把他追回,强留于皇宫之内。因此,唯有任由太子在外流浪求法,只希望有一天,他厌倦了刻苦的修行生活,会重返皇宫,与自己再享天伦之乐。   3)大王对太子的安全,却很担忧。于是,便暗中派人追随保护,使他不致为猛兽毒蛇所害,遇事也能得照应。 4)我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5)太子出家不是不孝,是大孝。6)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我认为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是有借鉴和效法的意义的。因为功名富贵都只是暂时的,一切皆是无常,福尽还是要继续轮回。唯有借取暇满人生精进努力修行,才能摆脱轮回,获究竟解成佛果位。7)太子出家是大孝。太子出家的勇气非常让人佩服,反观自已的心,知道自已很多方面都很欠缺,没有太子清净的出离心、菩提心和智慧。但是太子也是从凡人经过精进努力修行最终觉悟成佛的,因此我们应发长远心,发大愿,努力积资净障,依师修行,与上师相应,与佛心相应,觉悟本心,一样可以即身成佛。

3、   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1)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老师是跋伽道人和阿罗逻迦兰仙人。2)跋伽道人和阿罗逻迦兰仙人分别修苦行和禅定。3)A他们说修苦行的目的:‘今生尽量受苦修苦,苦便能尽;来生便更无苦可受,得享大福荫。因此,现今受苦越多,未来得乐越大,自受苦恼,乃是种乐之方。’B 他们说修禅定的目的:‘要断生老病死的苦恼,当修禅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处”,便得解脱。’ 4)太子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A太子对这种只求生天享福、不求究竟解脱的修行法,绝不表赞同,便对他们说;‘以受苦作为得乐之因,纵得生天于一时,可是天福尽了,一样要轮转生死,苦实不能尽去,况且苦行未必就是导致生天享福之因哩!’‘你们又何苦要以苦生苦呢?’ ‘苦行实非解脱之道。’B 太子问道:‘“非想非非想处”,有没有“我”的存在呢?’
  ‘如果没有“我”,是哪个去“非想”,哪个去“非非想”呢?’
  ‘如果根本没有“我”的存在,就不能说有“非想非非想”境界存在了。’
  ‘如果仍然有“我”存在,他是有知觉的,还是无知觉的呢?’
  ‘如果有知觉的,便仍有所渴念,仍陷入得失苦恼之中,并非清净的解脱。’
  ‘如果没有知觉的话,便与木石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无异,这又有何可贵呢?’
  ‘若有任何“我”或“我想”的状态存在,仍是有所执著,未曾抛下烦恼,未得解脱的状态,又怎能算是究竟呢?’
  ‘因此,你所说“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实非解脱的彼岸。纵能入禅定甚深如此,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绝难因而断生死轮转,除去一切束缚。’
5)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阿罗逻迦兰仙人。

4、   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1)以受苦作为得乐之因,纵得生天于一时,可是天福尽了,一样要轮转生死,苦实不能尽去,况且苦行未必就是导致生天享福之因哩。“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实非解脱的彼岸。纵能入禅定甚深如此,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绝难因而断生死轮转,除去一切束缚。所以说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2)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是因为佛陀在一一加以修行后,知道这些行为都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断生死轮回,实非解脱的彼岸。只有发心正确,觉悟一切皆是无常无我苦空,觉悟本心,才能断轮回,走上究竟解脱大道。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1)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并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2)太子之所以最后作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太子遍寻道人,穷研解脱成道的法门。但是,所遇所闻,皆无新意,且多乖谬,令他求师的热忱也冷却了。太子遍访道人之后,发觉竟无一人堪为导师,只好内求于己,凭自己心中的灵力,摸索解脱的途径。这样,他便与父王派来侍候的比丘侨陈如等五人,到迦阇山苦行林中,作无师的修行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禅喜
2007-6-18 15:51:00

顶礼上师!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经过慎密的思惟,佛陀终于決定离家学道,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一个晚上,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他只帶了近侍車匿一人,偷偷地离开皇宮,踏上修行的道路。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净饭王知道佛陀出家后,心中虽然非常懊惱,但是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深知太子坚強不屈的个性,知道绝无法把他追回,強留于皇宮之內。因此,唯有任由太子在外流浪求法,只希望有一天,他厌倦了刻苦的修行生活,会重返皇宮,与自己再享天化之乐。净饭王没有强行阻挠太子出家,他没有过错.太子看到生老病死的苦无论贫富贵贱皆不能免,为寻求解脱出家求道,也是为了父母在内的众生能究竟离苦,不为不孝.常说的富贵出家难,舍安逸而求道本是大智慧,对于我们福德不够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示现,甘在世间沉浮无非是难舍世间贪爱,佛陀为求解脱道于大富贵能舍,无非是在太子看来世间富贵不是究竟的安乐.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一个是跋迦道人,他是修苦行道人中的为首者,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今生尽量受苦修苦,苦便能尽;來生便更无苦可受,得享大福阴。因此,現今受苦越多,未来得乐越大,自受苦恼,乃是种乐之方。另一个是阿罗逻迦兰,他修禅定,禅定实是乐受,是乐行.想要断生老病死苦的烦恼.太子最终没有跟他们修道,因为太子认为苦行末必就是导致生天享福之因,更不是解脱之道,而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实非解脫的彼岸。纵能入禅定甚深如此,也不見得有什么好处,绝难因而断生死轮转,除去一切束缚。阿罗逻迦兰认为太子年少智慧过人,见解精辟,他日必成无上道,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佛法无我,无论是执着于苦行还是乐行都有个我在,有我就会有生老病死的苦患.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因为太子多方寻访后论证后,认为没有人可以指导太子修行解脱道.太子这么做并不是告诉我们人人都是独觉佛,即便是佛陀量根施教而度化的时候,众生也是依佛陀教化而成道,佛陀并没有教跟随佛陀修道的尊者们去成独觉佛,末法众生功德善根浅,好在佛陀教法尚在,更当依止明师而求自利利他.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2:53: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湛清
2007-6-18 16:55: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因为净饭王不愿太子出家,布下重重哨卡,如若惊动人们,太子就出不了家了,这也表明太子出家之心的异常坚定。他只带了马车夫车匿。半夜出城的。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太子出走后,父王没有阻挠,他知道太子求道的心意坚决,是追不回来的,所以只是派了五个人跟随侍候他。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太子为了救天下苍生脱离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更有借鉴和效法的意义,太子连地位财富娇妻等世间凡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都能抛弃而去苦修,是需要倍于我们这些福德不足之人的大出离心的,我们在苦海中得到的那一点点欢乐,较之太子所得应属太少,应更容易放弃,却仍执着不放,与太子的大出离心相比,我们应该自省和效法,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对太子的出家,我感到由衷的钦敬,发这样大的出离心,对于我来讲是很难的,虽明知父母子女情再重也终有散时,也难逃老病死之痛,但仍无法舍弃他们而求道,知道了这个事实后感到惭愧,也因为做不到舍弃一切出家而迷茫,不知道这样在家修行是否能真正修得解脱。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跋伽仙和阿罗逻。苦行和禅定。目的是升天。因为他认为这两种修行方式都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福德享用没了之后还会再堕入六道轮回,是在修痛苦的因,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阿罗逻,在和太子谈话后看出太子会修成无上正果,就恳求太子得道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苦行虽然会积得一部分福德升天,但在福德享尽之后还是会堕入轮回受苦;乐行即使达到非想非非想的境地,还是有我,还是有滋长五欲而继续入六道,佛陀认为这两种行都不能解决生死,超出轮回。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不是,修行是一定要依止师父的,虽然太子所访的师父都没能给他满意的答案,但太子也是在这些方面修到最高境界之后认为这不能够解脱生死的,这些师所授的也为太子以后的修行打下了基础。太子的智慧已经是世间最高,他再也找不到人来做他的老师,只好自己探索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3:21: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智净
2007-6-18 18:18:00

顶礼大恩上师!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经过慎密的思惟,佛陀终于決定离家学道,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一个晚上,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他只帶了近侍車匿一人,偷偷地离开皇宮,踏上修行的道路。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太子的父王知道后,心中非常懊惱,但是深知太子堅強不屈的個性,知道絕無法把他追回,強留於皇宮之內。因此,唯有任由太子在外流浪求法,只希望有一天,他厭倦了刻苦的修行生活,會重返皇宮,與自己再享天倫之樂.只是派了五个人跟随侍候他.弟子认为他的父王没有过错.太子出家没有不孝的.太子为了救天下苍生脱离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更有借鉴和效法的意义,太子出家给我们表明只有抛弃掉世人所追求的事业和爱情的满足,生出大出离心.才能够求道,才能够觉悟.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跋伽道人,是修行苦行的.目的是求得大福报,但是未必能够超脱因果.另一位是阿罗逻迦兰仙人,是修行"非想非非想处"禅定,是最高的禅定.太子认为修禅定是不能够成智慧的.不是佛道.最终都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阿罗逻迦兰仙人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执着于苦行這種只求生天享福、不求究竟解脫的修行法,一樣要輪轉生死,苦實不能盡去.是未必能够超脱因果.佛陀知道是不可取的.执着于乐行的是修行"非想非非想处"禅定,是最高的禅定.佛陀认为禅定是成道的条件,纯粹修禅定是不能够成智慧的.不是佛道.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不是,修行是一定要依止善知识的.我们没有善知识是不能够得到佛法的.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因为太子多方寻访后论证后,认为没有人可以指导他了.只好自己去探索解脱的途径找到解脱的道路.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3:2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慧莲
2007-6-18 23:00:00

顶礼大恩上师!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出家为了避免父王后妃的阻挠,他只带了近侍车匿一人,就在二十九岁那年一个晚上,偷偷地离开皇宫,踏上修行的道路。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父王暗中派人追随保护,使他不致为猛兽毒蛇所害,遇事也能得照应,但没有追赶阻挠。太子只想早日修道成就解脱生死轮回,对于父王派来的侍者毫不在意,并没有接受他们的保护,反而是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修行。我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因为他也是为了太子好,他不知道现世的荣华富贵是非常短暂的有漏之福,他的父亲并不懂得解脱生死轮回的殊胜,体会不到轮回之苦。太子出家不是不孝,出家是为了了脱生死,获得究竟的解脱,并且出家前早已安顿好家中的一切,为父王留下了后代。计利须计天下利,太子是为了天下所有众生的利益而出家,是大孝。太子抛却王位,从富贵中出家,对于我们这些福德微薄的人很有启发意义,太子的勇气和决心让我非常的钦佩,太子看破了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果不修行寻求解脱之道,再大的福报享尽之后依然要堕入轮回,对于我们今天的这些人来说,太子连王位都可以舍弃,我们却常常是为了一些浮名浮利如蝇竞血,如蚁聚膻;仔细想想真是“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要把这些功富贵早日看破,生起深深的出离心,对于个别人有效法的意义。我理解太子出家是为了追求永久的解脱,他认识到在王位上是得不到这些的,反而会成为修道的障碍,我知道了这个事实后,就对太子产生了很深的敬仰心,希望效法太子早日生起纯净的出离心。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跋伽道人和阿罗逻,他们分别修苦行和禅定,他们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天。太子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方法解脱不了生死,纵使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大劫天福享尽,仍然要堕入轮回,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脱生死。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阿罗逻仙人。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因为苦行“以受苦作为得乐之因,纵得生天于一时,可是天福尽了,一样要轮转生死,苦实不能尽去,况且苦行未必就是导致生天享福之因哩!” ,苦行无法转变内心,无法断烦恼,修行主要是修心,成佛后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反映,心净则国土净,一切唯心所现。而通过禅定等乐行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时,仍然有知觉存在,‘若有任何“我”或“我想”的状态存在,仍是有所执著,未曾抛下烦恼,未得解脱的状态,又怎能算是究竟呢?’ 仅仅是靠甚深的禅定力压住烦恼,而不能转化烦恼,当天福享尽,禅定力量消失时,自然会堕入轮回。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不是的,想通过修道解脱必须依止善知识,世间的学问想学好它都要有老师,何况成佛大道。太子作出这样决定,是因为宿世的因缘成熟了,经过多生多劫的修行,依止了无数善知识后,成佛的三大劫惟欠此一生,已经没有人可以作他的老师了。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3:22: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清~净
2007-6-19 7:30:00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 为了避免家人的阻拦. 只带了近侍车匿一人. 在29岁的那年的一个晚上悄悄的离开了皇宫.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 其父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 其父想等太子厌倦了那种生活,会回来与其同享天伦之乐.并派了五   名侍者照顾佛陀的生活.  佛陀出家他的父母没有罪过.  太子出家是对父母的大孝. 太子出家是要证得人生的真谛,示现出家的圆满.  太子出家是必然的,我没想很多.

3、太子寻师访道答: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 一位是跋迦仙人,是修苦行的,目的是了脱生死升天享福.  另一位是阿罗逻兰仙人修禅定,目的也是为解脱. 台太子没有给随他们修行.  是阿罗逻兰仙人恳请太子得道后先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 因为,无论苦行还是乐行都无法摆脱轮回.所以是不可取的.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  不是告诉世人解脱靠自己,因为太子多劫以来的修行,宿世因缘成熟故.  世人修行必须依止善知识,是告诉世人求解脱必须实修.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3:23: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慧月
2007-6-19 8:01:00

顶礼上师!!!

1、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佛陀下定决心出家修行,为了不让家人阻挠,所以悄悄离开皇宫。佛陀只带了一个车匿于佛陀29岁的那一年一个晚上出城。

2、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太子出走后,父王没有派人追赶,因为他深知太子坚强不屈的个性,知道绝无法把他追回,强留于皇宫之内。因此,唯有任由太子在外流浪求法,只希望有一天,他厌倦了刻苦的修行生活,会重返皇宫,与自己再享天伦之乐。

太子父王暗中派人追随保护。 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太子出家也不是大不孝。

太子从富贵中都能出家,丢下荣华富贵,坚定修行的愿望。我们在贫贱中却为何不能丢弃呢,和太子相比我们拥有的世间福德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愚痴的我却还是不肯放下那微不足道的东西,不肯出离。我的认识和觉悟远远比不过太子,想想觉悟的佛陀给众生示现,贪恋世间的富贵不如去修行得解脱。

佛陀太了不起,能够战胜自己,能够觉悟真理,我只有仰望。

3、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一为是苦行的道人,跋伽道人。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今生受最大的苦,未来就会得到最大的乐。这只是求生天享福,不求究竟解脱。

二是道人阿罗逻迦兰,他们修行的目的是达到禅定工夫。

太子发现他们的修行方法都不究竟,受苦和快乐都不是解脱之道。其中阿罗逻迦兰恳求太子得度后先来度他。

4、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因为佛陀知道这修修行都不是究竟,苦行是折磨自己,没事找事,没苦找苦。无非是增强自己的忍耐,这些也有福报但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修行的方法和结果都不正确。乐行是修禅定,修禅定是得智慧,修成功可往生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禅定是成道的一个条件,世间的禅定并不一定得到出世间的禅定,禅定是的到智慧的基础。再高的禅定如果不获得出世间的智慧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单靠禅定并非解脱之道。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太子独自探索解脱不是说世人都要靠自己。太子是因为在世间找不到可以做他的老师,只好靠自己。太子是累劫修行的菩萨,不是一般的人。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3 13:24: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清海
2007-6-19 10:37:00

1、 佛陀出家为什么要悄悄地离开皇宫?他只带了一个谁出城?在什么时候出城的?

答: 害怕家里人的阻挠。 带了马夫一个人。晚上的时候出城的。


2、 太子出走后,父王有没有派人追赶和阻挠?他是怎么想的?采取了什么行动?你认为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有没罪过?太子出家是不是不孝?太子从富贵中出家,不是从贫贱中出家,你认为是不是对我们这些福德不够的人没有什么借鉴和效法的意义?你是怎么理解太子出家的,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后你是怎么想的?

答:父王有派人保护,但是没有阻挠,他想着 太子将来厌倦了修行的生活,会回来的。佛陀出家他的父亲没有罪过。太子出家不是不孝。 太子从富贵中出家,没有安逸于现状,不是逃避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勤于思考人生的究竟,遍访名师,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太子的出家给当世以及后世的众生证明了一条 可以从凡夫而成佛的道路,人生有了希望。幸亏有了太子的出家,太子悲心重,专门到五浊的恶世示现成佛的,如果没有了太子的出家,我们该怎么办啊!佛陀慈悲没有舍弃我们。

3、 太子寻师访道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老师是谁?他们分别修什么行?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子为什么最终没有跟随他们修道?其中有一位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是哪位仙人?

答:两位老师 分别是一个修苦行,一个修禅定。 修苦行的希望,今生多受苦,来生可以升天享福。修禅定的就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天。 太子终归觉得那都不是究竟。 还有一个我存在。是后面的修禅定的阿罗逻迦兰仙人,恳求太子沙门得道后先来度他。


4、 为什么执着于苦行和乐行都不能得到解脱的目的?为什么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

答:执着于苦行和乐行,从修行的方式和修行的目标,都不是解脱的目的。佛陀知道还有个我存在,还在轮回之中。


5、太子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苦行林靠自己探索解脱途径,是不是要告诉世人解脱只能靠自己,不必要去寻师访道?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太子最后却作这样的决定?

答:不是的。太子是在遍访名师之后,没有找到一个美满的答案,才依靠自己的。太子已经累劫修行了好久了,并非这一世。
太子找不到可以引导解脱的老师了,所以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2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3 2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