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
道前基础系列讲义:《人间的佛陀》第七讲 主讲:楞严法师 | |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1 浏览数:3765 最后更新:2009/1/26 23:43:00 by 大净 |
选择查看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
妙善 发表于 2008/10/25 18:49:00
|
道前基础系列讲义:《人间的佛陀》第七讲 主讲:楞严法师 《人间的佛陀》第七讲 主讲:楞严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喜恭录
|
大净 发表于 2009/1/26 23:43:00
|
《人间的佛陀》第七讲 校对 主讲:楞严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那么有的同修比如说他能够有缘依止一位善知识,深入某个法门修习,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太容易出现某个偏差。那今天有些人自我固执,用一经一法一个理论,就非常执着的认为这就是最高无上的真理,从而分裂佛陀的种种思想,在这个佛教里面呢,起各种宗派法门的争执,这些都是因为不能圆融的缘故。那我们对佛教的基本道理做一个概览,一些基本的正见呢,传递给大家,那么就会使大家避免这样的一种偏差。这种偏差在今天其实很普遍,这个普遍的现象还有由于没有广学多闻的缘故,就是学得不广,按我们世俗话说见识不广,阅历不深,所以说出现种种执着,这是不应该有的。当然的的同修说,我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嘛,我只要能够深入地跟一个有成就的师父深入修下去,到最后不是也能够通达吗?道理是这样的,道理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么好的缘份,能够这么如法的来依止一个真正的善知识,这里面存在着诸多困难。那我们今天的现状就是这个样子,网络上也好,其它媒体也好,我们都能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到佛法。那么讲经说法的人也很多,那么在这些错宗复杂、良莠不分当中呢,怎么区分开来,这确实是个问题。再说现在社全是属于信息时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么在信息时代需要撑握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功夫。所以说我们这样把佛教的基本道理进行一番概览,非常有利于帮助大家树立起佛法的稳固的基础和正确的知见。那么我们讲到佛法的这些内容,就是讲到基本道理呀,都有哪些呢?我们打算呢,分这几个章节来讲,恐怕呢需要讲十三到十四个章节。基本上还是采用这个净行法师写的这本书的提纲来讲,当然有些地方也做补充和更正。那么要讲到对佛法的基本的内容,四法印、缘起、宇宙的生灭,这个宇宙怎么形成,生命有情如何流转,以及什么叫无我,还有呢,佛教的心理学,佛教是如何阐述这颗心的?业力、生死轮回、魔、修行者的等级、如来的特性、涅磐解脱的状态等等。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第一个部分,就是讲佛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佛说那么多法,都在说什么?我们对佛所说的这些法,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哪一些是对学佛修行没有关系的戏论,那么整个学佛修行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这个我们先做一个基本的认识。 那其实也就是说,整个佛陀说法的三个要点。那么归纳起来通俗的讲就是说,整个佛法说的是有情生命,如何通过对宇宙生命实相的认识,而进行修行,而最终达到解脱,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佛法。也就是说佛法是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如何修行。告诉我们,我们这样生活和修行,按照佛法来,那么将来,就会得到什么样的解脱之果报。也就是整个佛法在说这个。那么也就是说,佛教是用来觉悟世人、觉醒世人的,以此来度化众生。所以说这个“觉”字,是佛教的核心。佛陀说宣说的这一切佛法,也都是为了让众生觉醒。正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这样感慨:“奇哉,奇哉!大地有情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为众生都具妄想执着,如果能够把妄想执着给打破,那么个个是佛。那么这个就是佛陀出现在世间,宣说佛教的因缘,那整个佛教,也就在宣说这个。所以说任何一个想认识生命、想解脱生命,想达到自由,大自在的人,都应该学习佛法,这正是佛法要告诉我们的,所有的内容。 佛代表觉、法代表正、僧代表净。依觉者所宣示之正道而实践清净众生,最后获得佛果,那么这显然就是佛法僧三宝,所代表的含义,都包括在里面了。所以说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归依处,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的道路,是我们的道伴,是我们的支柱,一切都汇归在这归依当中。我们归依佛法僧三宝,走得也是佛法僧三宝的路,未来呢得,到也是佛法僧三宝的果实。那么佛法在这点上对我们进行了最清晰的、最深刻的阐述。那么由此可见,佛教的最终的功用,就是要去除众生对虚妄不实的执着,觉醒他心中的这个佛性。也就是说转迷成悟啊,使他从凡夫转成佛。能够这样打破无明走向觉悟的过程,所进行的种种修行,以及使这种佛性,能够壮大圆满的这些种种方法,就是佛法。那么去加以实践,最后能够让有情生命,得到一种真正圆满觉悟、不再执着虚妄的,那种大自在大解脱,这个过程,其实上就是讲的是僧的含义。那么因为对佛法僧三宝的实践,也构成了佛法的整个的核心,也就是说一切佛法呢都可以归纳在归依中、都可以体现为佛法僧三宝。有的同修说不会吧,都纳于归依中,都体现为佛法僧三宝吗?事实如此。佛宝其实说的就是觉悟者,法宝说的就是正道、正法,僧宝说的就是实践清净之行为,与此相关的一切,构成了佛教。你比如说,有人说我去找师父,我去拜一个师父跟他学,那么这师父本身就代表什么?就代表佛宝,那师父首先必须是觉悟者,如果师父自己不是觉悟者,他怎么当你的师父呢,对不对?那么他属于佛宝的范畴。那你比如说在那里打坐、在那里念佛、我去看经书、我学习经典,这在做什么?这在归依法宝,对不对?那你呢,在那里调息、在那里修观想、持戒律、止恶行善、做种种功德善行等等,那这些行为在做什么?在归依僧,僧为净,清净之行持名为僧、僧宝。你看,还是离不开佛法僧三宝。 有人说不是呀,我是修行密宗的,那修行密宗的人就不归依三宝吗?不对,这是认识的问题。那修行密宗,密宗归依的是三根本,哪三根本呢?上师,上师是什么?是传承的根本;本尊,本尊是什么?本尊是成就的根本;还是有一个是空行护法,那空行是什么的根本呢?空行是事业的根本。有人说这就不是三宝了,是吗?还是三宝,是佛法僧三宝内在的含义。那我们所归依的这个上师宝,三根本里面上师是根本,上师是传承的根本,那么这上师宝,其实就是佛宝,觉者啊;本尊,密宗里面本尊修成就,那本尊不就是现量代表法宝吗?法的本身即是本尊,在显宗经典里面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法身大士,这些菩萨本身就是法宝,他本身就表法,那么实际上讲的这个本尊呢是成就根本,那你能够现量见法、悟得法性、证得法性,这不就是法宝吗?那么说的种种空行护法、事业,佛教事业的兴盛,佛教事业怎么兴盛?佛法的讲学和修证兴盛,那佛法的讲学和修证,这不是在不断的清净众生的过程吗?不是不断的在实践吗?这不就僧宝吗?所以从外相上说叫做佛法僧三宝,那么从内相上说其实也就是:上师本尊和空行,那还是三宝啊,所以大家要这样理解。如果密宗修行者,他所归依的对像不是佛法僧三宝,那么他岂不成了外道,对吧?很多同修没有明白这一点,都在表面上去理解,所以说互相起争执,违背佛陀教法平等这样一个真谛。佛陀所说的教法并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外、内、密圆融一贯,是非常圆满的,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所以说我们现在以宗派之争、以见解之争、以法门之争,却不知道说,佛陀所宣说八万四千法,都是从真如佛性的实相智慧当中流露出,随应众生不同根机而显现的方便法门,所以呢,才会起争执,因为把种种的方便法门,执着为实有,固定不变。不知道如来应化这个方便善巧,不知道这个方便善巧最终所导向的,都是令众生开悟成佛。就是百川最终汇归大海,来自同一个源头,又归于同一个地方。因为不知道佛法圆融的道理,所以起种种争执,这个实在是有背佛陀出世间渡化众生的本怀。是因为不明白,这个方便善巧和究竟实相,之间的关系,所在才导致,今天我们学佛人种种的这种偏执。 好了,由此可见,一切佛法呢都纳于归依中,只不过是说根器不同的众生呢,对佛法僧三宝的理解、归依和证悟的程度有差别罢了。那么我们前面讲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众生皆有佛性,那么这个佛性指的是什么?佛性一切有情众生都具足,那也就是说,佛性是成佛之种,他含藏在一切众生的心中,起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这是佛性。那众生与佛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大家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理解迷和悟这两个概念。为了理解迷和悟这个概念,我们不妨来理解一下,我们白天清醒的时候和晚上睡梦中的差别,一个是醒时、一个是睡时。一个是清醒状态、一个是睡梦状态。那么我们在睡梦状态下所感受到种种境界,在醒来之后是不是根本就不存在呢?因为他是梦中之事,人家说梦醒了、梦根本就是假的。一样的道理,那佛性和我们众生现前这个境界的差别在哪里呢?就在这里,就如同清醒状态和睡梦状态。当众生能破迷开悟的时候,那佛性呢,就是真实的。那么过去在没有开悟之前的种种迷惑、所感受到身心果报境界,他也都是虚幻的,这就是佛性和我们现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佛性是本具的,但是因为迷,关键就在这里,无明,无明是关键、迷是关键。我们什么都不缺,但是缺一个悟,这是很关键的。所以我们称佛教,佛的意思是觉的意思。佛教通俗讲就是觉悟的宗教,这是佛教很本质的一个特点,大家一定要记住哦。那么照这样来看的话,众生的佛性种子如果能够开发、成熟、圆满,最终以佛心代替妄心,那么就是他成佛的时候了。但是我们这些颠倒的众生,不知道自己本具佛性,更不知道说,这个佛性能起无上妙用,不能够反观内照,不能开发这个佛性,结果呢,却迷失本性、执着在身心内外,种种虚妄境界中,在这里面打滚。任由无明妄心,催动我们身口意,去造作种种的业。因为业,而感受种种的果报,而流转在天上人间地上,这个六道轮回当中,而得不到解脱。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佛法极力所要宏扬的,就是让迷茫的众生能够开悟成佛,能够脱离这个生死轮回的这个苦海。那就是说佛法所宣说的,根本就不是世间法。那世间法告诉我们做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到学校里面去上课,学技术、学知识,是为了增长我们的能力和技能,使我们现实这些东西更完美,对不对?追求的是世间的目的。却没有教导我们如何超越世间,出离世间。这就是世间法和佛法的区别啊。所以佛法讲的是出世间法,不是讲的世间法,不是世俗所说的那种方法。 你看我们从小到大,在以前我们所受的教育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壮大自我,对不对?从来没有象佛法这样说,如何打破对自我的执着,去重新认识自我。因此佛法非常珍贵,珍贵就在于它是什么?使我们有情众生得到解脱的无上法宝。这样的法宝是佛陀所宣说的,这样的教化被称为佛教。而反过来,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出世间,并不是我们理解在空间概念上、和时间概念上的这种超出。根据以上的理解,应该是转变内心,达到觉悟所导致的结果。所以说实际上这种出世间是指超越、解脱世间的种种,这种痛苦的束缚,进入到一个完全自在的境界当中,是一种境界的转换。好,既然我们知道出世间是一种身心世界的变化,是一种境界的转换,是一种从迷到觉的过程;那么我们就知道了,一个觉悟的人,他完全可以:仍然处在世间的种种俗事当中,但是他的心却能够,安住在圆满解脱的出世间当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所理解的佛,不要理解为,一定非要跑到一个什么特别的地方,才能成佛。成佛也不是说改变这世间的这所有这一切,变成另外一个与这个世间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东西。成佛是什么呀?成佛是在他这种心灵世界当中、这种境界当中,哪怕他以某种应身生活在地狱中,他也是清凉的。也就是地狱对他来说,也是净土。无论在六道的哪一个道境界当中,佛陀都是自在的。这就叫做佛,这就是所谓出世间的境界。那么达到这个境界的,出世间的修行者、觉悟者,也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当中,所以这个一定要很好的理解。其实你如果能够正确的这样理解,那对于我们学佛修行呀,就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有很多同修呢,在学佛过程中,他一直在乎外表上的东西。他不知道说佛法是在内在的改变,既然是内在的改变,那么外在的很多行为,通过你现在分别意识所察到的东西,他未必就是真实的。那整个学佛的过程是什么?是不断的反观自心、觉醒自心的过程,而绝对不是去外在去衡量、去辩别,对不对?应该去反观内心,去辩别去衡量自己,而不是他人。那我们就不会说:哎呀,这个法师好啊、不好啊,这个同修清净啊、不清净啊,他就不会这样。他抉择正与邪、对与错都从哪里出发?都从对照自己内心出发。能够增长自我内心的戒定慧的,这就是正;能够增长自己内心贪嗔痴的,就是邪。因此这样的缘故,如果说我们去亲近依止一位善知识来学佛的话,那么这整个过程,就是以这个善知识做为桥梁;以善知识所教导的法,来修持,令自己内心觉醒。那么你这个信心、你这个修行、你这个行为,都取决于这个。那就不会在不去检讨、不去觉知自己内心世界,不去实践这个教法来改变自己的前提下,去什么呀?一味的去观察这个善知识的种种过失,种种所谓的如法不如法、清净不清净对不对?这就成为戏论。 所以大家这样理解就明白了,所谓的佛教就是:“令一切众生成佛的宗教。”都从大彻大悟的佛陀的智慧、圆满之海中流出,皆汇归于佛陀自性圆满之海。从此来,从此去,无来无去,如如不动,名为如来。因此万法皆归宗,因宗而衍生、演派无量的方便,所以这叫宗教。那么令众生从凡夫直到成佛,这样的教化,就称为佛教。好了,我们以上理解了什么叫佛教,佛教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我们明白了能够让心觉醒,这才是真正的佛教。所以我们学佛过程呢,要不断的去醒悟自心,这就是正道。因此呢,七佛通偈这样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岂不具有深意焉! 好了,以上讲过,学佛呢要远离种种戏论,要务实修。那么最后再来讲一下,学佛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这个问题也很重要。那么根据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些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身体力行、领会消化这个佛法,那么就会带来心灵的净化。那么在身心方面,他就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清凉和解脱,这就是佛法的利益。那么你内心得到清凉、解脱、智慧,那么随顺了这些佛教的道理,那么我们就能够主动的创造环境、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化悲苦为欢乐、化束缚为解脱。那反过来那些不懂得佛法的人,佛法不能纳入心中的人,那么时常生活在颠倒邪见当中。他只能是随波逐流,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不能自主。所以当然就得不到,真正的安宁,和永恒的幸福,就会失去幸福。所以说学佛真正会让我们幸福,来自什么?来自内心的清凉,来自智慧解脱,这是学佛真正的利益。那有些同修信佛教他其实求的不是这个,不是为了身心解脱、为了生命自由而学佛。他求外在的东西,比如说我通过学佛呀、做功德呀,我可发财呀,我可以得到种种种种的保佑啊、平安啊,于是乎,他就不是从改变自我的身心,这方面去下手,而是去追求外在的功用。他认为呢,我只要做了某种供养,或者是说我只要付出什么,做为一种交换我就能得到相应的福报。这个发心,其实也是正常的,但是所走的路却是错的。 文中不能确定处以红字标出 |
[论坛小贴士]: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