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
30《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悲华禅师开示录音整理)妙静 | |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1 浏览数:2621 最后更新:2008/2/1 19:57:00 by 释楞严 |
选择查看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
释楞严 发表于 2008/2/1 19:56:00
|
30《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悲华禅师开示录音整理)妙静 《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悲华禅师开示录音整理)
《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悲华禅师开示录音整理) 好了,我们最后再来看好心论第四十二,说的好心,我们说做一个好心人,对吧,我平常也经常讲,每个人都应该去修行,每个人也都能修行,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开悟,你不能用智慧来修行,你可以用禅定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用禅定的力量,那你用好心的力量呀,你可以好心呀,好心与人,发好心,做好事,对不对?如果你实在不行,你应该念念不忘三宝而祈祷啊,人人都能修行,人人都应该要修行,而且我们最为三宝的弟子,每一天心心念念都要用在修行上,莫忘莫失,树立自己的正念,强化深入自己的正信,越来越使自己保持一种正知的状态,为人处事,对吧,所以树立正信,正念,正知非常重要。好,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心呢?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好心?佛言:好心两字,无人行得,这句话说的太好了,这个好心其实没有必要进行讨论,这个心好不好,说句实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到底安的什么心,天知地知,我看你自己晓得,你付诸与行动,那才是好心,对吧,世尊说好心两字,不好说,无人行得,你付诸于行动,能付诸行动,那才是好心,对吧,世尊说,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福报,济利他人,不求恩报,乃至下心,满人心愿。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救能救。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如此等等行为,真实能行,非但口说。这才叫好心。世尊在这里每一句话,真的非常好,我们还是要说一下,你看什么是好心?我们在学习了凡四训里面,曾经也说过,有一云古禅师曾经也开示了凡四训说过,什么是好心?里面有一个故事讲,他问过很多读书人,你们说什么叫做善事呀?等等,他们回答了好多,最后那个云古禅师说,阿,都不是,不一定呕不一定。为什么?他说了几种好心,其中一个就是说,你做好事不求果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这个事,那就叫做恶事,你若是成全他人而不是成全自己而做的事,那就叫做好事,这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如果你真心去做,能够付诸实践,却不是表面文章,就象今天在这里说的,难行能行,难救能救。答应了人家,千辛万苦都要去成全人家,对吧,他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表面做的好看,做给别人看的,这是好事,善行。对吧,还有一点,你做了好事,不想求回报,这点真难做到,我们学佛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难道内心真无所求吗?对吧,所以世尊在这里说:好心两字,无人行得。所以真的为了别人为了善,为了修行,而去付诸与行动,这才是体现真正的好心,用在这里,所以世尊说好心两字,真的是无人行得。有人说的,无人行得。所以下面讲的种种好心的标准,真的说的非常之好,再看一下,我们来做个提示,他说:满人心愿,乃出于下心。我们佛经上有讲,菩萨为报众生恩,而行菩萨道,他能谦下,所以说这里是下心,说明他不容易,因为我们满人心愿,经常是报高心,很难下心,所以说我们不会觉得这事本来应该是我们做的。后面讲的难舍能舍,难忍能忍。就是讲勇于冲破这个,不择冤亲,平等济度。这都是讲到佛法的真实含义。所以说真实能行,非但口说,世尊说,愚人口说好心,心无慈善,贤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济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这是真好心,若是能舍寸而求尺,种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这世尊说的非常清楚,而且这里面给我们还有一个在修道上几点重要启示,除了刚才说的,再困难都要去成全,除了刚才说的,说一句话去落实一句话,除了刚才说的,满人心愿,能够谦下而无求,他还讲到一件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好心,他是不好做得,一件事情为什么呢,我们平常总是付出一点点,或是舍弃一点点东西,却希望有很大的果报,这是最后一句话,也就是一种偷心吧,这也就是说偷心之人啊,不能发好心,也谈不上是做好事,所以说,这都是点出我们修道上的最最难做到的,也最容易犯的这个毛病而宣说吧,好吧,就说到这里。今天就讲这么多,这个也讲的很多了,说的有错的地方,请大家原谅!也请护法龙天予与谅解。能够在以后说的时候,尽量能够更加圆满。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题四:请问师父修身是为了更好的修心,修身不是究竟的佛法,我这样理解对吗? 悲华禅师:我坦率的说,这样理解一半对一半不对。为什么这样说,佛法我们这里不是在讲究竟的佛法,其实什么佛法都是究竟的,所谓的初中后上,因为一切佛法,皆是方便法,若说到世尊所悟到的无上菩提,它本无法可说,一切法皆空,归无所得。一切都是为了让众生切入甚深之涅盘境界,所以说一切佛法都是究竟的,我们学佛呢,要发正心,也就是你修行的动机要对,我们平时为什么讲这些念诵早晚课诵那么重要,这里面已经告诉你如何发心,怎么才是我们要求的,比如说功从如何归依三宝到发菩提心,对不对,发四无量心等等,这设计到修行的动机,你说的修身不是修心,也就是是说,一个人修行只是为了美容,美颜。或者是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很强壮和健康,或者干脆说一句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所谓人间佛教,就把无上的甚深的出世间法,说成是世间法,也就是你把佛法拿来为世间的利益贪爱服务,你是成全让我的人生好象在生死轮回上这一切去美化他,用佛法来美化,当然这不叫究竟,而叫偏道。修行是为了去除烦恼,是为了走上解脱的。不是说为了到最后让我们的身体,阿,世尊开示的最后我们的身体也将要腐烂,这个在唯摩诘经里面所说的,他提醒我们要追求不生不灭的法身,莫贪恋这个必朽必坏的生死 无常的肉身,唯摩诘大士示现生病,他说众生病则我病,菩萨因大悲而病,他方便示现,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把修行的整个方面换成如何完善这个身体上面,,我们无非就是平常讲的:就是要借假修真,另外,修行中身和心并没有分开,本来身心其实是一体的,修心就是修身,修身就是修心。身心合一来修行。这个是修行的正道。好,这个问题就分析到这里。 问题五:请问是不是去贪嗔与慈悲相铺相成? 悲华禅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是这样的,我们这样讲,归依三宝,归依清清之解脱三宝,这个贪嗔痴心把他清除,净化了,这条道路,那么一个人的内心贪嗔痴越来越薄,反过来那他的慈悲心,他的净心就会显现,可以说,这却是相铺相成的,可以讲贪嗔的反面就是慈悲啊,对不对,从解脱烦恼这个层次上来讲,一个人的心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宁静,心越来越好,对不对,从功用上来讲,反过来讲,一个人的心宁静,烦恼轻微的人,他就会留慈悲。平静中的罗候罗尊者,他修行安那般若一长发,在寂静林中修行安那般若而成就。当下经中说,如此之升起、、、、、、 悲华禅师:哈哈!现在什么问题都来问师父了,好了,话说回来,这个问题虽然问的听起来简单,其实也不简单,说句实话,这不是一种贪欲,而是一种习气。我可以这么说,过去这个贪欲心,因为你压抑他,并不见得你能成就,你去放纵他,更不能成就。如果慢慢摸索出一条修行的中道,慢慢修行,亲近善知识,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师父就不讲了,也许你以前是生病,食欲不佳,现在想多吃,你应该听医生的话,该多吃就多吃,把身体养好,这另当别论,这是设计到修行上的,我说一下。 问题七:顶礼师傅!请问:我和同事关系处的比较好,所以有应酬,可是回家后总不舒服,但是和同事的关系很重要,我应当怎样保护自己? 问题八:顶礼师傅!请问:在家里修行打坐,如何处理家庭生活?是否完全戒除男女生活? 问题九:顶礼师傅!请问:心是指知觉意识吗?
悲华禅师:莲花化生是一身生吗?我想你不要研究这么多,也不要去想这么多,好不好?你是莲花化生吗?这是从相上看的,但是佛法的成就,并不是从相上看的,如果你当下往生的时候,都是莲花化生,证入正果者他是莲花化生,凡夫那怕是低境界的,他也是莲花化生,这是诸佛菩萨的愿力各方面都有联系,那是不是说有六根、六识和见闻知觉的境界,那要看你证悟的程度,所以说那位大德说的,我也忘了,今天记性不太好,若有真信愿行,肯定万修万能去,这个往生程度是要看他修行的深浅,对吧,是这个意思,莲花化生,往生弥勒净土上升兜率陀天宫都是莲花化生,往生佛国净土好象都是莲花化生的,这个说不上断除根识的事,超越的境界。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好吗,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弥勒尊佛! </div> |
释楞严 发表于 2008/2/1 19:57:00
|
<div class=ForumPostTitle>《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 悲华禅师 讲解</div><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金刚心总持论》好心论第四十二(悲华禅师开示录音整理) 问题四:请问师父修身是为了更好的修心,修身不是究竟的佛法,我这样理解对吗? 悲华禅师:我坦率的说,这样理解一半对一半不对。为什么这样说,佛法我们这里不是在讲究竟的佛法,其实什么佛法都是究竟的,所谓的初中后上,因为一切佛法,皆是方便法,若说到世尊所悟到的无上菩提,它本无法可说,一切法皆空,归无所得。一切都是为了让众生切入甚深之涅盘境界,所以说一切佛法都是究竟的,我们学佛呢,要发正心,也就是你修行的动机要对,我们平时为什么讲这些念诵早晚课诵那么重要,这里面已经告诉你如何发心,怎么才是我们要求的,比如说功从如何归依三宝到发菩提心,对不对,发四无量心等等,这设计到修行的动机,你说的修身不是修心,也就是是说,一个人修行只是为了美容,美颜。或者是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很强壮和健康,或者干脆说一句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所谓人间佛教,就把无上的甚深的出世间法,说成是世间法,也就是你把佛法拿来为世间的利益贪爱服务,你是成全让我的人生好象在生死轮回上这一切去美化他,用佛法来美化,当然这不叫究竟,而叫偏道。修行是为了去除烦恼,是为了走上解脱的。不是说为了到最后让我们的身体,阿,世尊开示的最后我们的身体也将要腐烂,这个在唯摩诘经里面所说的,他提醒我们要追求不生不灭的法身,莫贪恋这个必朽必坏的生死 无常的肉身,唯摩诘大士示现生病,他说众生病则我病,菩萨因大悲而病,他方便示现,就是提醒我们,不要把修行的整个方面换成如何完善这个身体上面,,我们无非就是平常讲的:就是要借假修真,另外,修行中身和心并没有分开,本来身心其实是一体的,修心就是修身,修身就是修心。身心合一来修行。这个是修行的正道。好,这个问题就分析到这里。 问题五:请问是不是去贪嗔与慈悲相铺相成? 悲华禅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是这样的,我们这样讲,归依三宝,归依清清之解脱三宝,这个贪嗔痴心把他清除,净化了,这条道路,那么一个人的内心贪嗔痴越来越薄,反过来那他的慈悲心,他的净心就会显现,可以说,这却是相铺相成的,可以讲贪嗔的反面就是慈悲啊,对不对,从解脱烦恼这个层次上来讲,一个人的心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宁静,心越来越好,对不对,从功用上来讲,反过来讲,一个人的心宁静,烦恼轻微的人,他就会留慈悲。平静中的罗候罗尊者,他修行安那般若一长发,在寂静林中修行安那般若而成就。当下经中说,如此之升起、、、、、、 悲华禅师:哈哈!现在什么问题都来问师父了,好了,话说回来,这个问题虽然问的听起来简单,其实也不简单,说句实话,这不是一种贪欲,而是一种习气。我可以这么说,过去这个贪欲心,因为你压抑他,并不见得你能成就,你去放纵他,更不能成就。如果慢慢摸索出一条修行的中道,慢慢修行,亲近善知识,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师父就不讲了,也许你以前是生病,食欲不佳,现在想多吃,你应该听医生的话,该多吃就多吃,把身体养好,这另当别论,这是设计到修行上的,我说一下。 问题七:顶礼师傅!请问:我和同事关系处的比较好,所以有应酬,可是回家后总不舒服,但是和同事的关系很重要,我应当怎样保护自己? 问题八:顶礼师傅!请问:在家里修行打坐,如何处理家庭生活?是否完全戒除男女生活? 问题九:顶礼师傅!请问:心是指知觉意识吗?
悲华禅师:莲花化生是一身生吗?我想你不要研究这么多,也不要去想这么多,好不好?你是莲花化生吗?这是从相上看的,但是佛法的成就,并不是从相上看的,如果你当下往生的时候,都是莲花化生,证入正果者他是莲花化生,凡夫那怕是低境界的,他也是莲花化生,这是诸佛菩萨的愿力各方面都有联系,那是不是说有六根、六识和见闻知觉的境界,那要看你证悟的程度,所以说那位大德说的,我也忘了,今天记性不太好,若有真信愿行,肯定万修万能去,这个往生程度是要看他修行的深浅,对吧,是这个意思,莲花化生,往生弥勒净土上升兜率陀天宫都是莲花化生,往生佛国净土好象都是莲花化生的,这个说不上断除根识的事,超越的境界。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之分,好吗,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弥勒尊佛! </div> |
[论坛小贴士]: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