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24《金刚心总持论》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发起人:释悲华  回复数:4  浏览数:5024  最后更新:2009/8/5 1:12:00 by 慈明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释悲华 发表于 2004/11/23 17:52:00
24《金刚心总持论》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雪花飞整理)校对稿
喂,大家好,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现在已经是腊月十二了,我们这里也越来越冷,相信在北方的朋友就更加冷了。能够在这样寒冷的晚上能够聚在这个网络上,听闻这个《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这种因缘真的是很特殊,也很殊胜的。非常随喜大家听经闻法的功德,我们今天呢继续往下说。愿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满。在讲解之前呢让我们来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和护法龙天赐于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身口意皆得清静。一起先来做个观修“顶礼十方慈教大德诸善知识,顶礼十方三宝。南无咕卢贝,南无布打亚、南无达玛亚、南么伞尬亚(三遍)。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日罗怛诃贺斛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祈求圣尊主。恳请恩师赐加持。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失正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所说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心咒……)好,我就修到这里。那么我们接下要为大家讲解,共同来学习的是《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的“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今天的内容呢经文比较多,内容也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释尊在为我们实际上开示了这个修道的歧途以及魔境。好了,在讲解之前,请主持人为大家来读一下,大家认真看经文,共同来学习一遍,今天的内容相当重要的。
经文: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随业转回。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喂,好,非常感谢主持人为大家朗读经文。今天的经文可以讲是我们碰到的里面最长的。那我们来看一下,今天释尊在这里为我们开示什么呢?今天这个题目叫“破斋犯戒论第三十”。前面29论已经全部讲完。承接上一个论,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释尊说,只要他能够回心、持戒、修定、投明师、得正见,不拘老少,必成佛道。现在文殊菩萨反过来再问佛,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看经文:他说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一生呢,都努力的修行,也种了很多善根。但是老来颠倒。破斋犯戒。文殊菩萨问得何福报。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为何有这样的一问呢?是啊,他这个人你看一生斋戒种诸善根,修行应该很不错的。但是老来却颠倒了,破斋犯戒了,得什么福报?文殊菩萨这样问,问这样的人他有什么福报?我们来看释尊是怎么回答的。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我们看到释尊的回答,非常的可以讲也是出乎意料之外。他说这样的人是不成佛道的。这话严重了,一生修善,老来若颠倒,反而不成佛道。这个看来今天所说的大有文章。我们来看今天世尊在这个破斋犯戒论里面,实际上分成这样几个大概三四个部分为我们开示。首先,世尊第一个开示说,这样的人是不成佛道的,而且如何的不成佛道?他堕入怎样的道中?第二个然后说为什么这些人不成佛道?然后最后一部分世尊又为我们开示如何才能真正的成就佛道?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个论,这样分成这样三个部分。好,我们一一来说,这个我们来看,这个文殊菩萨开头是这样问的:他的着重点在哪里?这样的人得什么福报?因为前面讲过很多因果。但是,世尊却说不得福报。我们来看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一下原因。世尊这里面其实说得很清楚,他说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是有些善根,但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无大愿力,他修行这个愿,愿力不大,不坚固,无正知见,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他虽然也有些善根,也就象今天我们很多人一样,比如说也懂得亲近佛,也会拿起佛经也会赞叹说,说佛经有大智慧啦,说这个信佛很好啦等等,觉得佛可以开智慧的,佛可以使我人生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以增进我的生活品质等等,也许他都有这样一些善根,也就是说亲近三宝。但是呢没有大愿力,这里所说什么叫没有大愿力,应该来说他这个愿发的首先:一,没有最初的什么这种愿力呢?就说归依三宝,为免入恶道而皈依三宝的这种愿;其次也没有为出离世间而发的出离这种愿;那更没有为怜悯众生,为求无上佛道所发起的这种菩提心。所以说没有大愿力,所谓的无正知见。所以说修行之初得正知见相当之重要。若信邪导见,不是信向三宝,为求解脱道不是生出离心,为求大乘道而忽略菩提心的发起。那么这样可以讲,正如世尊所说的: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然后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远离明师,漏失前功。若此辈人如果不远离明师,因为明师我们在前面开示过,这个明师实际上就是三宝的代表,处处指归众生归向三宝,处处指归众生行正修正法,所谓正修正学。所以若有人信得明师,数数亲近终不远离,他虽有一些过错,虽有一些知见未得究竟,但是呢他也不至于如此。也就是这里面经书今天我们所以说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堕落。这个堕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跟他最初的这个发心发愿,跟最早就没有得正知见很有关系。而且因为他远离了明师,自然而然所谓的象经书上所说的,他不亲近善知识则必然会亲近恶知识。那么必然因为他根基不稳,就会漏失前功。好了,当他漏失前功退堕的时候,六贼反转,劫自功德。什么叫六贼?我们说眼耳鼻舌身意,向外生出贪嗔痴迷,这个就是六贼。这六贼呢劫自家珍宝,把一切功德好象屋里遭了抢劫一样,被抢劫一光,所以叫做劫自功德。然后呢,心生颠倒。世尊说不成佛道。为什么会不成佛道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他一生斋戒,种善根,修正因,修正行,得正知见,依止明师修行,他不可能会出现经书上所说的老来颠倒。他为什么颠倒呢?他因为就很简单我们在后面继续世尊会开示,他肯定是认为他已经得到了什么,或者他就认为我今天这个境界,或者他就认为就是成佛的境界。就认为成道不过如此,所以说他才导致如上所说的这种过患。所以世尊很肯定的说这种人因为心生颠倒的缘故,他不成佛道的,谈不上什么福报,甚至还相当危险。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这样问佛,我们看经文:得何福报。结果释尊却回答说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必得颠倒见。所以说我们前面也说过,如果一开始修行不敬三宝,不归三宝。见佛不礼,逢僧不敬,破人斋戒等等等等,这种倾向心识,他到后面很容易会偏离了。为什么会偏离,因为他有这种品性X,他就有这样一个谤佛,谤法,谤僧的因。你可以讲,若你谤佛,谤法,谤僧,所以说他必有这种大恶报。所以说他必然退堕无疑。所以说这个不是一件小事,所以说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就是说心生颠倒他就不会成就佛道。这是我们一问一答,这是经书上给我们的启示。
好,我们下面具体来看世尊是如何开示的。世尊分开来说,这个说得非常详细,这个分的种类比在《楞严经》世尊所说的四大清静明惠分类更多,更具体化。好,我们来看,世尊说其中,这个其中指的是什么?就是说他一生斋戒,种诸善根,结果后来却颠倒,其实真正来说,按经书上说这种人就叫入魔道。广义上的入了魔道。其中他说或有单犯食肉,就象前面这些个,其中一种,单犯食肉必落神道,这个单犯食肉指的就是什么,指的就是杀生食肉。不断杀生修道。就象《楞严经》说的纵得这个慧解心开禅定现前。因为他不断杀生食肉,所以说他修行最后所得必落神道。所以说上品为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也受人祭拜。所以说这种人他命终之后他就成为这样子,福尽气消,随业流转。他为什么福尽气消。随业转回,福从哪里来,这个福可以讲就从他前面的斋戒,种善根得来,不是没有福。但是这种福却反成障道的因。所以说经书上说福尽气消,随业轮转,没有用,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句话一再的重复,这种人真的很难回还。因为他心生恶念,怀颠倒见,甚至不如一个有正见,信向三宝,谦卑这种老实的,虽然他一时因缘未成熟,未遇明师,未见功,未得圣道,但是他也不至于受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报应。所以说学佛之初无正知见,没有生大愿力,这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来看这是第一种,讲到这种单犯食肉,也就是不戒杀生食肉,这种人落入神道,这个神当然指的就是这些鬼神。XXX,但是因为杀戮也是不断,所以这种人虽有福报,最大的福报也无非是个鬼王而已。所以说不入XX。
长时间掉线(师父自己录了一点)
掉线情景:喂,大家好,听见了,我不知道,我从网上看掉多久了??可能QQ上显示的时候就掉了是吧,我掉了半天了???,天呀,我就讲今天晚上这网络……,因为他这个在修理网络。好的,那若尘如雪你告诉我讲到哪里了??
若尘如雪:喂师父呀,讲到噢“常无恒”把经文打出来了“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就讲到这儿了。
悲华禅师:噢非常抱歉,讲到鬼道就掉线了,噢天哪,那讲得是够多了。那也没有办法,那我这里录音机还录了一点,那下面简要地讲一下吧,好吗。归纳一下,要点讲一下。这个运气不巧我刚才说过,最近网络在维护,就怕他掉线,那我看一下到了这个单犯饮酒,必落鬼道,噢知道了。
我们经常讲到这个酒鬼,讲到饮酒的人因为他沉溺于这种饮酒的享乐,他经常的是以鬼道为舞。那么好了,这个我刚才反复不断的讲,老来颠倒为什么,他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最初他没有得正知见,没有大愿力。他也许这个时候在他修行的时候他觉得我不饮酒,他只是因为说世尊说在家居士应该不饮酒,他不明白这个不饮酒它究竟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他实际上饮酒也是一种性戒。我们等一下后面会讲到,为什么世尊讲何以故,何以者何?饮酒它终不成道。因为世尊定的这个戒律,它真的是只有佛才能定出佛戒来的。所以这个肯定的,若不持戒,他肯定不会成就的。所以饮酒者他乱性,若喜饮酒者,他必然的就不会成道。那么他修到后面他突然就喝酒吃肉,好象就声色酒气全部来了,他觉得这无碍大道,实际上他不懂,这个就是他最初修行的时候没有正知见的缘故。所以世尊讲,若犯饮酒,必落鬼道,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无非是鬼而已。就算是有财鬼,似乎在那里也受一些人的供养,好象似乎有一些福报。但是没有用,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我们这个因为断了很久,时间关系下面简要说。)
简要说,还有后面继续讲到犯淫欲。就是修行到中途,最后大开淫戒,觉得无所谓。世尊说这样的人必然会堕入魔道,不管上品中品下品无非是魔气十足而已。然后若犯偷盗,就讲他若偷心不除,禅宗有一句话,偷心不除,不得开悟,永远不会开悟。因为这个偷心与佛道永远不相应。所以说他说这种人必入邪道,都是些精灵妖怪邪人。你看这些人天天跟人家讲你看我会显灵,我有神通,我会给你看相,比如我能预言你明天怎么怎么吉凶祸福等等。他们就爱搞这一套。那么很显然,这种人就是偷心,走捷径,好象就是说他也不是告诉人家说如何渐渐获得禅定力,甚至有的连禅定力都没有获得,他就妄言他有神通等等。这都是出于偷心的缘故。释尊说这种人必入邪道,邪道去了,做精灵妖怪兴妖做乱去了。所以释尊前面讲若有人上无师证,下无师传,对吧,然后就是说偷心不足,世尊说这种人肯定会落入邪道。他肯定会下XX,因为他必然会谤佛、谤法、谤僧。因为那些真正的佛法僧三宝,那些真正的善知识所开示的法要,他听了就是不舒服,所以说他欲灭之而后快。所以这种人肯定会有这样的业,入邪道。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世尊的意思就在这里。
然后,我们再看犯妄语,妄语就是乱说话。这里面说的也是叫做乱说善人法。自己不是证得,说自己已经证得,赶快把自己往上一抬高,失去了这个诚实的本性。直心如弦,十方如来,他心直如X,象《楞严经》所说的。所以说修道者不可不直心,一点点这种恭高我慢,乱说经法,这种空腹高心都不要有,小心,象世尊所说的将来会落入妖类中去。倚草附木,很多鬼附在草木之上为家,就是这个意思。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个讲的是妄语,大妄语。
下面又讲到嗔怒者修罗道,修罗道我刚才说的也蛮多的。这个修罗道世尊这里面告诉我们它是恶道。所以说有些人你看他也持斋,也修行,但是他好与人说是非,他好争斗,有的人甚至打着旗号说,我要护持佛教的正法,所以说这个法师说法不对,那个人又怎么不对,经常挑起事端。我们一句话叫佛门无憎,和合无憎,所以斗憎者,远离佛道。所以这种人最终再怎么样无非是落入个阿修罗道。这属于恶道,我们平常讲的恶,讲三恶道,就讲人天之道这是善道。那么其实修罗道就是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它都是恶道。那这个修罗道是另外说出来的,修罗道不单单有天道的修罗,也有人道的修罗,畜道也有修罗,鬼道也有修罗。它的特征就是常好斗争,受劳不息,当然了,很劳心劳力。爱斗争人很劳心,爱跟人争论的人他很辛苦。所以说你看这阿修罗福报很大,但是他终不成佛道。所以说我们也发愿莫入此道,修行应该修一颗慈忍平和的心。所以这里面就讲到,世尊这里面给我们开示了这么多,分别的很清楚的加以开示。所以说列出种种这种虽然一生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这种景象,这种人不会成就佛道,反而因此而堕入恶道,而且很难回转。因为这样的人在修行到后面他能这样做肯定是有峙无恐,肯定认为自己已经成道,他才会为所欲为,认为这样就可以了,随便往来。所以说一开始他就没有正知见。因为有正知见者,他到后面,他最多是觉得我根器是不是很钝,而今天依然没有成道,他怎么可能去老来颠倒呢,而且还破斋犯戒。这就等于说,明知不对,他不会去这样犯,大不了因为一时不慎,他忏悔还得清净。而绝对不会象出现今天世尊经论上所说的这些,这种种种颠倒之内性。好吧,因为时间关系,刚才前面其实讲得很多的,我就简要地为大家重新说一遍。
这个世尊下面接下去一部分告诉我们所以者何,也就是他进一步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逐一地分析一下。就讲“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这个说什么意思呢?这个说的意思就是说,这个食肉经就指的是不断杀生食肉,你看那些大乘菩萨完全是素食,这个食肉他是完全不沾的。那么这个食肉修行,觉得自己可以成道,没关系,就所谓的坏事照干,学佛照学;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人还美其名曰象济公和尚。对吧,也是这么一回事吗?完全不是。世尊说这个就象什么认冤家为子,欲求相亲,无有是处。我在前面举一个例子,我们平常熟悉的东郭先生的故事,还有一个鱼夫与蛇的故事。你去把这个毒蛇捂在怀里,觉得没事,结果毒蛇不是还咬你一口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你想杀生食肉说这可以成道,世尊说这人必入神道,成神鬼之列,怎么可以列入正贤之邦呢?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世尊很肯定的说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根本不可能。
再看饮酒修行,饮酒修行的人,世尊怎么比喻呢?他象吃毒药,虽想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里讲到饮酒,说的是什么?因为他不知道饮酒讲的是酒性,饮酒就是一种酒能乱性。象饮酒吸烟吸毒,甚至包含我们平常喜欢麻醉自己。象有些朋友,他就陷入这种虚幻的这种恋爱之想等等,怀着一种好象麻醉自己梦幻的寄托。这种可以讲都统统属于饮酒之列,因为他有这种酒心。所以说图梦幻者,欲图成道,欲求长生,是不可能的,就象吃毒药一样,怎么可能呢。然后再讲到偷盗修行,世尊说就象往一个漏壶里面灌水一样,他怎么可能能够把水灌满呢,无有是处。偷心修行的人,他不可能成道,XXXX,他就会喜欢搞一些妖魔鬼怪的东西,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以此来快速的取悦于人,自己急不可待。然后说假话说久了,自己感觉好象就那么一回事了。所以说他就好象认为,不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我马上就成道了。所以我们修行要塌实,不要这种急于求成。这里面都有一种偷心在,因为偷心的本质,就是不与取,也就是说不想付出什么努力,就想走捷径。你看偷人家东西多简单,是吧从口袋里一偷,自己就不用上班赚钱,一偷过来,就是1万2万的,这多好啊。所以说偷心要注意,不然的话修行修下去了,肯定会堕入外道里去了。
最后我们讲一下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喂,我们来说一下,刚才听不见??现在能听见吗?噢今天非常抱歉,噢好的好的,这个我们继续说)世尊讲这个淫欲修,欲成佛道。什么是淫欲修行,就是说我不断除淫欲,而我可以成道。这种人释尊说“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这点就非常重要。你想把这个沙土你在锅里怎么蒸,怎么放调料,它怎么可能吃的呢?世尊说如沙煮饭,无有是处。什么叫淫欲修行欲图成道。你看他一生斋戒修行,到后面他就开始破了。他觉得是不是我已经成就了,对不对。既然成就了,那我也象他们想象当中那样男女都不忌了,对不对。所以说我们居士修行从这里开始,首先断除邪淫,行正淫,不行邪淫;然后渐渐出离心生;对不对,然后然后……最终断除淫欲。也就是这里面淫欲心可以讲是一种烦恼。所以说最初修行的时候应该持这种正知见,不管是哪乘道的修行,它最终都要去除烦恼的。因为淫欲心属于烦恼。因为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的。阿难尊者当初出家的时候就是见世尊相好庄严,他说世尊这种相貌庄严,清净无染,他不同于世间男女腥臊交媾而生的。这种因为爱乐佛身清净而出家修道,可见佛示现出来的,佛并不是一个就是说淫欲之性。没有的,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这开始就要有这样的正知见。所以今天很多修行人,觉得好象修行差不多了,就怎么样,甚至有的人妄求这种所谓的密法,男女双修啦,觉得没关系了。仍然是这样一句话,坏事照干,学佛照修。好象淫欲难离,不爱佛道等等,号为平等不恶,染净双修,都是一种邪见,邪知邪见。所以说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所以开始你就要有正知见。我们宁可老实的说。因为凡夫必然会有这种情爱之心,但是我慢慢慢慢,我会转欲爱为慈悲,慢慢地转欲染为清净,慢慢地化烦恼为菩提。所以我就再说一下,为什么这么说,不管哪一个道,如果说小乘道,它视淫欲为冤家,为毒药。那么它采取的态度是先持戒,远离不受他染,也就说它把淫欲,把这种烦恼心作为一种毒害,远离之,断绝之。这可以讲是小乘道的修行。那么大乘道的修行,它是相当于什么?在这个不好的食物上,我加药,我把它转成可以服用的良药。也就是说它也是转这种心,转烦恼心,为道用。它也是要去除烦恼的。所以说经上说,菩萨是假爱欲而生于这世间化导情迷,令归佛道,也不是说菩萨无所谓淫欲的。好,就算是无上乘,无上密宗,无上禅宗等等这些无上乘,它也是什么?以烦恼为道用,所谓烦恼即菩提,它也是要作为道用用的。所以说不管小乘、大乘、无上乘,它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去除烦恼。所以说皈依三宝非常重要,三宝就意味着清净无染。我们自打一开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归依三宝就表示佛陀的清净的体性。这个正知见一定要树立起来,如果一个人一开始修行他就注意这个正知见,所以说他有善根,他怎么可能出现我们今天所说的老来颠倒,反入魔道中去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若不知此者,他修行必成魔道。所以说今日这样的人不是没有,甚至有的人更可悲,打着自己是活佛的旗号,动不动就跟人讲什么男女双修,愚痴的男女更有甚者他以为这是无上道,真的是如同《楞严经》所说的各各是成无上道,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有这种男女双修之法,那必然也是菩萨之法,必然是一种特殊的因缘,非常特殊的因缘,特殊的根器才能有的,对吧不是一般的。更不是说到处宣扬,到处可以作为一种好象法来做的,这肯定不对,所以这一点非常非常之重要。因为世尊告诉我们,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没门的。按我说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佛菩萨和罗汉。好吗。这个就讲到这个淫欲,特别多说一些。
还有,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这是说大妄语者,就如同凡夫自己说自己是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这种人都是怀着一种贪心,原来的知见就不正,因为原来开始修行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除烦恼,不是说为了解脱烦恼而脱离人生的苦而修行,他就是带着这种不正确的知见,这种因地不正。他总觉得修行成道以后,成佛成圣厉害得不得了等等。所以说他贪图这种种种诸如好象所谓的自在,所谓的自在神通,所以这样的心他都会这样。那么他到后面他就会打妄语,未证言证,急不可待,说自己已经成圣,行为无所忌。他所谓的说自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目的还在于想痛快。我们通俗讲叫痛快,我们不该有这样的邪见,要得正知见,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过失。
最后一个是讲心多嗔怒者,性争胜者,与人争强好胜,乏平等慈爱之心,所以说若对众生怀有平等而不择冤亲之慈爱心者,他所说话都是为了什么?利益人家,人家实在不听,他去哀悯,总是想用更适当的方式让对方能够听,听了以后改邪归正。所以说他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平等的慈心,去与人言谈。而这种人根本不可能争强好胜。所以说争强好胜者他是为什么?他是为了让自己觉得了不起,想超越别人。所以说这种人与道相违,他最多他只能落入个啊修罗道。福报再大,上个阿修罗王,象佛经所说的阿修罗王,手都可以遮日月,他又能怎么样,依然是恶道中人。所以学佛不可学这个,要学一颗平等的慈心。平常与人论议,言言之中必然是为人着想,为人好,若你真的发心赤诚,为人好言好语,我想你必不至于与人争个高低是非成败长短。我想这些东西就会避免,不然你真的很容易落入修罗道中。世尊在这里专门开示。那很多修行精进的人最终落入修罗道非常之多。所以世尊说,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你不可能成就的,船还没开到一半你就已经沉进去了。他说是人自堕。非佛不渡。都是自己的过错,不是佛不渡他。所以说你要想佛度我,那你必然要听佛的话,受持佛戒,象《金刚经总持论》所说的那样得正知见,不要遭邪惑,象这些都是决定解,若入耳根做定解的永为道种。那绝对不会象今天所说的这样,一生虽然斋戒,种诸善根,结果却老来颠倒。这句话是引说,实际上是什么?他之所以破斋犯戒,有峙无恐,就是他觉得行,他多年苦熬,今天终于熬到头了,所以他都成妖做怪,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
好,最后世尊为我们开示,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这句话看到没有非常清楚,你要想成就菩提道果,没有其他路可走,你就应当持如来清净的斋戒。这佛戒绝对清净,清净绝对是正道。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僧就是清净解脱。一切住世三宝就是这个象征、代表。我们见到僧人的形象,就应当想到这个,而不要动任何的邪心,如此则功德无量。世尊说,宁舍身命,终不毁犯。这个命去掉是小,你若得了这种邪知见,所以说经上有这样的话,破戒也不要坏正知见。因为持戒者他有福报,若坏了这种邪知见,象今天这样,毁犯佛之清净斋戒,认为无所谓可以成道,那这就是坏掉正知见。这个很严重的。所以宁舍身命,终不毁犯。这个毁犯就包括这个清净的斋戒,也包括这个经书上所说的正知见。所以说世尊说得非常彻底,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一切佛菩萨,一切大成就者示现种种似乎与凡夫同行同事,他都不是真正的有这种淫欲心。他绝对是假爱欲而入住世间,化导情迷。我们这个正知见一定要树立,那么你这一生中的修行,你决定成佛道。所以说我们前一章里面说过,虽然有人少年造业,到老修行,但是若他能常斋戒酒,他参投明师得正知见,他是不拘老少,皆成佛道。如果你不是这样做,不是这样做。那么就象今天我们这个经上所说的这样,他老来必然颠倒,破斋犯戒。文殊师利菩萨方便问,得何福报。世尊说这个谈不上什么福报,这叫心生颠倒,不成佛道。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所以世尊说,佛许此人。立地成佛。立地就是说他肯定能成佛道,是这个意思。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这个每句话都得认真听。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什么叫不退真实?就是一开始XX,他一直是不退转的,他就认定了佛菩萨他就是慈悲的,我们走的路就是三宝的路,佛就意味着最终无上的觉悟,法就意味着最终无上的智慧,僧就意味着最终的清净离欲解脱。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因为三宝是最真实的。所以这样的人肯定能成佛道。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这句话看得非常清楚,我们今天很多人把佛法呢当作是世间法,你看清楚没有,世尊说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苦难的娑婆,他示现做什么?出家、修道,甚至雪山六年苦行。他示现什么相?示现出世间的相,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在世间中觉悟。所以说佛出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说佛法在世间,佛法即是世间法。千万不要这么理解。所以说世尊示现这个也是今天所说的这句话,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而不要认为佛这样示现出家、示现六年苦道,无非是向人示现他没有获得正见,后来终于获得正见以后菩提树下才得开悟。然后以前这种苦行,以前这种出家好象都白浪费了。若做此说者,真的是谤佛、谤法、谤僧。世尊说得很清楚。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那好了,那菩萨是什么?菩萨是自身已得度,他愿出世间,因为他感到世间的苦,感到轮回的苦,感到以上所说的一切皆是苦。然后他回入娑婆,愿力化导,这个为菩萨。所以说菩萨他是跟世间搅在一块,他虽示现为世间相,但是他的心却处在菩萨的法界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正知见。所以说没有出离心的人,他说他我修大乘道,对众生怀有怜悯,这个叫做爱欲所缚,这个慈悲心是不清净的,他不会成佛道。关于这一点在《维摩诘》所说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只有象维摩诘居士那样那才是真正的在家菩萨。好了,这个我们再说下去。佛从精进解脱得。精进,不是一目十行,爱修不修,不要一直说学佛怎么这么难,你想想看我们一生中造业造了那么多你都不觉得辛苦。今天回心向道,遇善知识,说要修行,连个课诵都做不了;连说我磕头,磕头磕下去起码得磕3年,他觉得这三年太漫长了,怎么会漫长呢?世尊说佛从精进解脱得。这个精进,真的修佛道者,若走正道,一期精进,一期苦行获得长久的安养。轮回世间这么久,那么多事情你都不畏余力的去做,为什么偏偏对修行你就这么懒呢?!所以说释尊告诉我们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这个就叫我们勉为其难,难行能行。确实佛道与我们的世间心相违背,可以讲我们平常所想的就如同地藏菩萨本愿功德所说的,阎浮堤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恶。我们要想这个业力真的难转,XXX不一样。所以说世尊告诉我们,要求佛道,必须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如此方入佛道。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慧得。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一切种,就是讲的我们平常的广修福业,广造善因,乃至诚心点一柱香,乃至诚心磕一个头,乃至诚心一合掌,乃至与人结善缘,去布施人家一盘光碟。点点滴滴,这是一切的种子,佛从这里得。因果不昧,因果不虚。这样做绝对没错。所以说若一个人持戒修行,他大不了大不了他戒持持的着相,因为他没有开大智慧,他仍然执戒相,他大不了是这个过错。但是持戒修行他绝对没有错,佛之种对吧。所以说佛从一切种得。世尊说一切智慧得。所以说稍有智慧者,必能明辨是非。所以说这个福因之种,这个智慧之行。世尊赞叹。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慧得。这世尊循循善诱,可以讲是谆谆教导,真的给我们上了非常好的一课。
这里我本身水平也有限,那对世尊所开示的甚深的法义真的是叫勉为其难,把我自己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供养给大家。今天因为网络的关系,我们有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详细讲的大家还听到。所以说后面讲得比较匆忙一些,非常抱歉好吗?今天时间关系,耽误大家的时间,就先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问题1:请师父开示,我想问,怎样能坚持不懈的狠下心来发心念佛?
喂好,因为今天讲时间已经九点多了,天气那么冷大家坚持在这里听,真的难得,尽量能够为大家说些,法缘是这样的。然后这里这个朋友问怎样才能发狠心来修行?其实是这样的,真的发心修行,这个也说明你善根成熟了。这几个方面来看,你的信心增强了,我们平常讲的善根,五种善根,信根。你慢慢地祛除那些邪知见,对佛法就升起了这种信心,那这信心的力量就会使你想发心修行。另外,你的精进心通过不断的锤炼也升起了。还有再者,你因为长期的熏习,你就会念念不忘,自然而然这种力量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吸引你一路地修下去,就目标常固。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这里面不全在于一个什么顶礼一个什么法门,你可以下狠心来学佛。因为能够发心学佛,这个一个是去除疑障,就是增信心;一个是要培养这种善根,念念不忘的善根。所以说平时也需一点一滴的有规律的坚持不解的修行,它其实就在帮助你建立这种修行的正念。还有它慢慢的,你还要培养你的定心,所谓的定力。还有慢慢的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打开智慧。有了智慧,这个也就它能带领你发心修行。所以说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不能修行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障碍,一个就是有一个贪爱,也就是对虚幻的很多东西怀着这种贪爱不能舍弃。还有一个障碍,就是邪智,在见解上有一种错误的执着。所以你必须祛除这种邪智和让自己的贪爱之心执着轻微了,自然而然会下心修行,因为修行其实就意味着放下,对不对意味着去努力的看破,努力的去放下,XX让你得到什么或者让你肩上背的东西更多,它是放下一个我执我爱的过程。所以菩萨修行从布施开始,最终以智慧的布施而圆满。就这个意思,修行不是一件很累的事,要发长远心,有规律的修行,这样日久功深,修行就上路了。就是没有获得正知见之前也不急着修行,如果没有真正契入这种修行的正确的动机意义,没有真正明白修行的法要,我觉得也不必就这么急着求什么法。因为前行真的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你看开示破斋犯戒论,很多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他却老来颠倒,破斋犯戒。他为什么缘故。就是因为世尊说的,虽有善根,但是没有愿力,这个愿力太小,或者愿力甚至有偏,没有大愿力,没有正知见,而且他远离明师,漏失前功。这个明师是明白的师父。明师我们前面也有开示,什么叫做善知识,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体性?这个并不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好象就是无法琢磨的。因为个人修行真的是个人福报因缘不同。一切其实都在于自己的这种性格,在于自己内心的这个缘种里面。若你不抱这种邪见,不要以这种眼光衡量人,而天天问,你这个人开悟了不开悟。如果你不是这样来衡量明师,那么你调正了你的心,真诚的祈愿三宝加被,那么肯定能遇上善知识,就算过去的恶缘成熟,你得遇恶知识,那你也将又遇善知识,因为这是离不开因果的道理。所以说种善因者他必能得善报,种恶因者他难逃恶果。所以说不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好吗这个问题呢就说到这里。

问题2: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如果学佛之初无正知见,无大愿力,到老颠倒不成佛道,是不是就不如不学不修的好?
我想今天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刚才讲的时候也就很想讲这个。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破斋犯戒论,它讲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人他因为开头他发心不正来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点善根,但是没有大愿力,无正知见,关键在这里。所以说我刚才说了,如果你没有正知见修行,你修行方向不对,就比如说这个人他非常想研究,比如他经常问我师傅啊,你是禅师,你从泰国那边经过长期的闭关禅修修行,您的禅定工夫肯定很高深。师傅你传我这个法嘛,教我怎么打坐嘛。他说我这个打坐左边又看到光,右边又听到声音,好象他似乎觉得没有这个所谓的师傅的指点,他的功夫不上路。但是我观察他的发心修行,因为我知道,他为什么要修禅定,你的动机摆正了没有?对吧,他对佛法僧三宝他有没有得正知见?如果不,如果没有,我绝对绝对不会去教他如何打坐的,甚至说都不愿意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要的不是这个。再者,我们如果去参求明师修行,而不象经上所说的能够下心参求,你连一点感恩心都没有,你轻慢心还怀得大得不得了,你说不下心,而且根本就谈不上布施供养。你说这样的人他怎么修行?这说明什么?他这个因地不真,所以你说的好,如果没有正知见,没有大愿力,只是为了自己的某种个人的名利而修行,而不象菩萨那样为了利众生而修行,哪怕是为修解脱道,为出世间的烦恼欲苦而修行。那么这种人真的不如不修的好。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堕恶道的。你说对吧。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想亲近一个明师,亲近一个有缘的善知识跟他修行,如果您不能听他的教导,他所说的话你不听,你只想跟着他,但是你真的却怀着轻慢心,怀着邪见,你不如不跟。因为你毁谤师父,下地狱,修行不是为了下地狱的,你说对吧。这个话是对的。所以说结个善缘,哦,何苦来的呢?讲个故事,前几天这们这边放生的一个居士问我,他说,师傅啊,他说我买了鱼,我就给它念了念大悲咒,念完以后我就告诉大家可以吃了可以吃了。我说何苦呢??!!你有心给它们念大悲咒来超度它们,你为什么不戒杀,你为什么要吃它呢?吃它,你说我念个大悲咒,好象你更厉害,你就有神通。他说我在修密法的,只要一念肉就不是肉了,是吗?这是安的什么心呢,对不对。所以这不叫结善缘。你若真结善缘,你为什么不见到三宝礼拜恭敬,哪怕我听不懂师傅今天说什么,我磕个头也好。就是象我们讲看经书,哪怕我们一时不能解经义,那礼拜亦得。对不对。你拜经书也得。因为恭敬心,恭敬法宝,这个因果种下去,必然是因果不昧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如果修行XX不正,求法这个心不正,这个愿力非常狭小,非常的自私,那真的是不如不学佛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世尊这样开示是有深意在。而且听闻这样XX,并不会告诉我们说学佛没有必要,也不会让我们升起这种学佛有一种恐怖心理。因为这里面世尊告诉我们求佛道正,要象经书法宝上所说的那样正求。所以说,你莫邪求,邪求者示险道,必堕无疑。那么正求者,信归三宝者永不堕落三恶道。所以说应该早日皈依三宝,求正行,修正法,得正见,就是这个道理。好吧,今天非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说的不好,今天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非常感谢大家,阿弥陀佛!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6-23 20:33: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2:15:48 编辑过]

小易 发表于 2005/6/23 19:19:00

                          <<金刚心总持论>>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释悲华    主讲  

        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现在已经是腊月十二了,我们这里也越来越冷,相信在北方的朋友就更加冷了。能够在这样寒冷的晚上聚在这个网络上,听闻这个《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这种因缘真的是很特殊,也很殊胜的。非常随喜大家听经闻法的功德,我们今天呢继续往下说。愿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满。在讲解之前呢让我们来恭敬合掌端正身心,祈愿三宝和护法龙天赐于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身口意皆得清静。一起先来做个观修:

       “顶礼十方慈教大德诸善知识,顶礼十方三宝。南无咕卢贝,南无布打亚、南无达玛亚、南么伞尬亚(三遍)。

         嗡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萨婆诃(三遍)

         嗡 瓦日罗怛诃贺斛 (三遍)

         嗡 修哆利 修哆利 修摩利 修摩利 萨婆诃 (三遍)

        南无本师释伽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祈求圣尊主。恳请恩师赐加持。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失正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所说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

        嗡  摩呢摩呢嘛哈摩呢   耶莎哈(若干遍)

        那么我们接下要为大家讲解,共同来学习的是《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的“破斋犯戒论第三十”。
      今天的内容呢经文比较多,内容也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释尊在为我们实际上开示了这个修道的歧途以及魔境。在讲解之前,请主持人为大家来读一下,大家认真看经文,共同来学习一遍,今天的内容相当重要的。

       经文:
       破斋犯戒论第三十:文殊菩萨问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得何福报。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受人祭拜。福尽气消。随业转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上品有财鬼。中品风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尽气灭。随业转回。一失人生。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尽气消。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其中或有单犯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空腹高心。必成妖类。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其中或有多嗔怒者。虽有福德。必落修罗恶道。上品阿修罗王。中品阿修罗众。下品阿修罗女。常好斗争。受劳不息。福气消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饮酒修行。欲图成道。如饮毒药。欲求长生。无有是处。偷盗修行。欲图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满。无有是处。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如彼凡夫。自称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心多嗔怒。性好争胜。缺平等慈。而图成道。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是人自堕。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宁舍身命。终不毁犯。佛许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佛从广发大愿。原出世间得。佛从平等。不择冤亲得。佛从下心,参求明师得。佛从慈悲。忍辱得。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得。

        今天的经文可以讲是我们碰到的里面最长的。那我们来看一下,今天释尊在这里为我们开示什么呢?今天这个题目叫“破斋犯戒论第三十”。前面29论已经全部讲完。承接上一个论,文殊菩萨问佛。少年造业。到老修行。得成佛否。释尊说,只要他能够回心、持戒、修定、投明师、得正见,不拘老少,必成佛道。现在文殊菩萨反过来再问佛,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们看经文:他说一生斋戒种诸善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这一生呢,都努力的修行,也种了很多善根。但是老来颠倒。破斋犯戒。文殊菩萨问得何福报。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为何有这样的一问呢?是啊,他这个人你看一生斋戒种诸善根,修行应该很不错的。但是老来却颠倒了,破斋犯戒了,得什么福报?文殊菩萨这样问,问这样的人他有什么福报?我们来看释尊是怎么回答的。世尊曰。“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远离明师。漏失前功。六贼返转。劫自功德。心生颠倒。不成佛道”。我们看到释尊的回答,可以讲也是出乎意料之外。他说这样的人是不成佛道的。这话严重了,一生修善,老来若颠倒,反而不成佛道。这个看来今天所说的大有文章。我们来看今天世尊在这个破斋犯戒论里面,实际上分成这样几个大概三四个部分为我们开示。

       首先,世尊第一个开示说,这样的人是不成佛道的,而且如何的不成佛道?他堕入怎样的道中?第二个然后说为什么这些人不成佛道?然后最后一部分世尊又为我们开示如何才能真正的成就佛道?这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个论,这样分成这样三个部分。好,我们一一来说,文殊菩萨开头是这样问的:他的着重点在哪里?这样的人得什么福报?因为前面讲过很多因果。但是,世尊却说不得福报。我们来看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一下原因。世尊这里面其实说得很清楚,他说此等众生虽有善根,是有些善根,但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无大愿力,他修行这个愿,愿力不大,不坚固,无正知见,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他虽然也有些善根,也就象今天我们很多人一样,比如说也懂得亲近佛,也会拿起佛经赞叹,说佛经有大智慧啦,说这个信佛很好啦等等,觉得佛可以开智慧的,佛可以使我人生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以增进我的生活品质等等,也许他都有这样一些善根,也就是说亲近三宝。但是呢没有大愿力,这里所说什么叫没有大愿力,应该来说他这个愿发的首先:一,没有最初的什么这种愿力呢?就说归依三宝,为免入恶道而皈依三宝的这种愿;其次也没有为出离世间而发的出离这种愿;那更没有为怜悯众生,为求无上佛道所发起的这种菩提心。所以说没有大愿力,所谓的无正知见。所以说修行之初得正知见相当之重要。若信邪导见,不是信向三宝,为求解脱道不是生出离心,为求大乘道而忽略菩提心的发起。那么正如世尊所说的:虽有善根,无大愿力,无正知见。然后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远离明师,漏失前功。若此辈人如果不远离明师,因为明师我们在前面开示过,这个明师实际上就是三宝的代表,处处指归众生归向三宝,处处指归众生行正修正法,所谓正修正学。所以若有人信得明师,数数亲近终不远离,他虽有一些过错,虽有一些知见未得究竟,但是他也不至于如此。也就是经书里今天我们所说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堕落。这个堕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跟他最初的这个发心发愿,跟最早就没有得正知见很有关系。而且因为他远离了明师,自然而然所谓的象经书上所说的,他不亲近善知识则必然会亲近恶知识。那么必然因为他根基不稳,就会漏失前功。当他漏失前功退堕的时候,六贼反转,劫自功德。什么叫六贼?我们说眼耳鼻舌身意,向外生出贪嗔痴迷,这个就是六贼。这六贼呢劫自家珍宝,把一切功德好象屋里遭了抢劫一样,被抢劫一光,所以叫做劫自功德。然后呢,心生颠倒。世尊说不成佛道。为什么会不成佛道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他一生斋戒,种善根,修正因,修正行,得正知见,依止明师修行,他不可能会出现经书上所说的老来颠倒。他为什么颠倒呢?在后面继续世尊会开示,他肯定是认为他已经得到了什么,或者他就认为我今天这个境界,或者他就认为就是成佛的境界。就认为成道不过如此,所以说他才导致如上所说的这种过患。所以世尊很肯定的说这种人因为心生颠倒的缘故,他不成佛道的,谈不上什么福报,甚至还相当危险。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这样问佛,我们看经文:得何福报。结果释尊却回答说心生颠倒,不成佛道。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必得颠倒见。所以说我们前面也说过,如果一开始修行不敬三宝,不归三宝。见佛不礼,逢僧不敬,破人斋戒等等等等,这种倾向心识,他到后面很容易会偏离了。为什么会偏离,因为他有这种品性,他就有这样一个谤佛,谤法,谤僧的因。你可以讲,若你谤佛,谤法,谤僧,他必有这种大恶报。所以说他必然退堕无疑。这个不是一件小事,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就是说心生颠倒他就不会成就佛道。这是我们一问一答,这是经书上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下面具体来看世尊是如何开示的。世尊分开来说,这个说得非常详细,这个分的种类比在《楞严经》世尊所说的四大清静明惠分类更多,更具体化。好,我们来看,世尊说其中,这个其中指的是什么?就是说他一生斋戒,种诸善根,结果后来却颠倒,其实真正来说,按经书上说这种人就叫入魔道。广义上的入了魔道。其中他说或有单犯食肉,就象前面这些个,其中一种,单犯食肉必落神道,这个单犯食肉指的就是什么,指的就是杀生食肉。不断杀生修道。就象《楞严经》说的纵得这个慧解心开禅定现前。因为他不断杀生食肉,所以说他修行最后所得必落神道。所以说上品为鬼王,中品夜叉,下品罗刹,也受人祭拜。所以说这种人他命终之后他就成为这样子,福尽气消,随业流转。他为什么福尽气消。随业转回,福从哪里来,这个福可以讲就从他前面的斋戒,种善根得来,不是没有福。但是这种福却反成障道的因。所以说经书上说福尽气消,随业轮转,没有用,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句话一再的重复,这种人真的很难回还。因为他心生恶念,怀颠倒见,甚至不如一个有正见,信向三宝,谦卑这种老实的,虽然他一时因缘未成熟,未遇明师,未见功,未得圣道,但是他也不至于受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报应。所以说学佛之初无正知见,没有生大愿力,这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们来看这是第一种,讲到这种单犯食肉,也就是不戒杀生食肉,这种人落入神道,这个神当然指的就是这些鬼神。但是因为杀戮也是不断,所以这种人虽有福报,最大的福报也无非是个鬼王而已。
        我们经常讲到酒鬼,讲到饮酒的人因为他沉溺于这种饮酒的享乐,他经常的是以鬼道为舞。那么好了,我刚才反复不断的讲,老来颠倒为什么,他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最初他没有得正知见,没有大愿力。他也许这个时候在他修行的时候他觉得我不饮酒,他只是因为说世尊说在家居士应该不饮酒,他不明白这个不饮酒它究竟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他实际上饮酒也是一种性戒。我们等一下后面会讲到,为什么世尊讲何以故,何以者何?饮酒它终不成道。因为世尊定的这个戒律,它真的是只有佛才能定出佛戒来的。所以这个肯定的,若不持戒,他肯定不会成就的。所以饮酒者他乱性,若喜饮酒者,他必然的就不会成道。那么他修到后面他突然就喝酒吃肉,声色酒气全部来了,他觉得这无碍大道,实际上他不懂,这个就是他最初修行的时候没有正知见的缘故。所以世尊讲,单犯饮酒,必落鬼道,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无非是鬼而已。就算是有财鬼,似乎在那里也受一些人的供养,好象似乎有一些福报。但是没有用,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接下来后面继续讲到犯淫欲。就是修行到中途,最后大开淫戒,觉得无所谓。世尊说这样的人必然会堕入魔道,不管上品中品下品无非是魔气十足而已。然后若犯偷盗,就讲他若偷心不除,禅宗有一句话,偷心不除,不得开悟,永远不会开悟。因为这个偷心与佛道永远不相应。所以说他说这种人必入邪道,都是些精灵妖怪邪人。有些人天天跟人家讲:我会显灵,我有神通,我会给你看相,我还能预言你明天怎么怎么吉凶祸福等等。他们就爱搞这一套。很显然,这种人就是偷心,走捷径,他不是告诉人家如何渐渐获得禅定力,甚至有的连禅定力都没有获得,他就妄言他有神通等等。这都是出于偷心的缘故。释尊说这种人必入邪道,做精灵妖怪兴妖做乱。所以释尊前面讲若有人上无师证,下无师传,偷心不足,世尊说这种人肯定会落入邪道。因为他必然会谤佛、谤法、谤僧。因为那些真正的佛法僧三宝,那些真正的善知识所开示的法要,他听了就是不舒服,所以说他欲灭之而后快。因此这种人肯定会有这样的业,入邪道。所以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世尊的意思就在这里。
        然后,我们再看犯妄语,妄语就是乱说话。这里面说的也是叫做乱说善人法。自己不是证得,说自己已经证得,赶快把自己往上一抬高,失去了这诚实的本性。直心如弦,十方如来,他心直如弦,象《楞严经》所说的。所以说修道者不可不直心,一点点这种贡高我慢,乱说经法,空腹高心都不要有,小心,否则象世尊所说的将来会落入妖类中去。倚草附木,很多鬼附在草木之上为家,就是这个意思。妖气散尽,随业轮回,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个讲的是妄语,大妄语。
       下面又讲到嗔怒者修罗道,修罗道我刚才说的也蛮多的。这个修罗道世尊这里面告诉我们它是恶道。有些人你看他也持斋,也修行,但是他好与人说是非,他好争斗,有的人甚至打着旗号说,我要护持佛教的正法,说这个法师说法不对,那个人又怎么不对,经常挑起事端。我们一句话叫佛门无憎,和合无憎,所以斗憎者,远离佛道。因此这种人再怎么样最终无非是落入个阿修罗道。这属于恶道,我们平常讲的恶,讲三恶道,就讲人天之道这是善道。那么其实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它都是恶道。那这个修罗道是另外说出来的,修罗道不单单有天道的修罗,也有人道的修罗,畜道也有修罗,鬼道也有修罗。它的特征就是常好斗争,受劳不息,很劳心劳力。爱斗争人很劳心,爱跟人争论的人他很辛苦。所以说你看这阿修罗福报很大,但是他终不成佛道。我们也发愿莫入此道,修行应该修一颗慈忍平和的心.世尊这里面给我们开示了这么多,分别的很清楚的加以开示。列出种种这种虽然一生种诸善根,老来颠倒,破斋犯戒这种景象,这种人不会成就佛道,反而因此而堕入恶道,而且很难回转。因为这样的人在修行到后面他能这样做肯定是有峙无恐,肯定认为自己已经成道,他才会为所欲为,认为这样就可以了,随便往来。所以说一开始他就没有正知见。因为有正知见者,他到后面,他最多是觉得我根器是不是很钝,到今天依然没有成道,他怎么可能去老来颠倒呢,而且还破斋犯戒。明知不对,他不会去这样犯,大不了因为一时不慎,他忏悔还得清净。而绝对不会出现今天世尊经论上所说的这些,这种种种颠倒之内性。
       世尊下面接下去一部分告诉我们所以者何,也就是他进一步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逐一地分析一下。就讲“食肉修行,欲图成道,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这个说什么意思呢?这个食肉经就指的是不断杀生食肉,你看那些大乘菩萨完全是素食,这个酒肉他是完全不沾的。那么这个食肉修行,觉得自己可以成道,没关系,就所谓的坏事照干,学佛照学;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人还美其名曰象济公和尚。对吧,也是这么一回事吗?完全不是。世尊说这个就象什么认冤家为子,欲求相亲,无有是处。我在前面举一个例子,我们平常熟悉的东郭先生的故事,还有一个鱼夫与蛇的故事。你放跑这条狼,你去把这个毒蛇捂在怀里,觉得没事,结果毒蛇不是还咬你一口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你想杀生食肉说这可以成道,世尊说这人必入神道,成神鬼之列,怎么可以列入正贤之邦呢?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世尊很肯定的说如认冤家。当己子想。欲求相亲。无有是处。根本不可能。
      再看饮酒修行,饮酒修行的人,世尊怎么比喻呢?他象吃毒药,虽想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这里讲到饮酒,说的是什么?因为他不知道饮酒讲的是酒性,酒能乱性。象饮酒,吸烟,吸毒,甚至包含我们平常喜欢麻醉自己。象有些朋友,他就陷入这种虚幻的这种恋爱之想等等,怀着一种好象麻醉自己梦幻的寄托。这种人统统属于饮酒之列,因为他有这种酒心。所以说图梦幻者,欲图成道,欲求长生,是不可能的,就象吃毒药一样,怎么可能呢。

       然后再讲到偷盗修行,世尊说就象往一个漏壶里面灌水一样,他怎么可能能够把水灌满呢,无有是处。偷心修行的人,他不可能成道,他就会喜欢搞一些妖魔鬼怪的东西,搞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以此来快速的取悦于人,自己急不可待。然后说假话说久了,自己感觉好象就那么一回事了。他就好象认为,不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我马上就成道了。所以我们修行要塌实,不要这种急于求成。这里面都有一种偷心在,因为偷心的本质,就是不与取,也就是说不想付出什么努力,就想走捷径。你看偷人家东西多简单,从口袋里一偷,自己就不用上班赚钱,一偷过来,就是1万2万的,这多好啊。所以说偷心要注意,不然的话修行修下去了,肯定会堕入外道里去了。
       最后我们讲一下淫欲修行欲图成道。世尊讲这个淫欲修,欲成佛道。什么是淫欲修行,就是说我不断除淫欲,而我可以成道。这种人释尊说“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这点就非常重要。你想把这个沙土你在锅里怎么蒸,怎么放调料,它怎么可能吃的呢?世尊说如沙煮饭,无有是处。什么叫淫欲修行欲图成道。你看他一生斋戒修行,到后面他就开始破了。他觉得是不是我已经成就了,对不对。既然成就了,那我也象他们想象当中那样男女都不忌了,对不对。所以说我们居士修行从这里开始,首先断除邪淫,行正淫,不行邪淫;然后渐渐出离心生;对不对,然后然后……最终断除淫欲。也就是这里面淫欲心可以讲是一种烦恼。所以说最初修行的时候应该持这种正知见,不管是哪乘道的修行,它最终都要去除烦恼的。因为淫欲心属于烦恼。因为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的。阿难尊者当初出家的时候就是见世尊相好庄严,他说世尊这种相貌庄严,清净无染,他不同于世间男女腥臊交媾而生的。这种因为爱乐佛身清净而出家修道,可见佛示现出来的,佛并不是一个淫欲之性。没有的,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这开始就要有这样的正知见。所以今天很多修行人,觉得好象修行差不多了,就怎么样,甚至有的人妄求这种所谓的密法,男女双修啦,觉得没关系了。仍然是这样一句话,坏事照干,学佛照修。好象淫欲难离,不爱佛道等等,号为平等不恶,染净双修,都是一种邪知邪见。所以说没有这样的佛菩萨,没有这样的罗汉。所以开始你就要有正知见。我们宁可老实的说。因为凡夫必然会有这种情爱之心,但是我慢慢慢慢,我会转欲爱为慈悲,慢慢地转欲染为清净,慢慢地化烦恼为菩提。所以我就再说一下,为什么这么说,不管哪一个道,如果说小乘道,它视淫欲为冤家,为毒药。那么它采取的态度是先持戒,远离不受他染,也就说它把淫欲,把这种烦恼心作为一种毒害,远离之,断绝之。这可以讲是小乘道的修行。那么大乘道的修行,它是相当于什么?在这个不好的食物上,我加药,我把它转成可以服用的良药。它也是转这种心,转烦恼心,为道用。它也是要去除烦恼的。所以经上说,菩萨是假爱欲而生于这世间化导情迷,令归佛道,也不是说菩萨无所谓淫欲的。就算是无上乘,无上密宗,无上禅宗等等这些无上乘,它也是什么?以烦恼为道用,所谓烦恼即菩提,它也是要作为道用用的。所以说不管小乘、大乘、无上乘,它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去除烦恼。所以说皈依三宝非常重要,三宝就意味着清净无染。我们自打一开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归依三宝就表示佛陀的清净的体性。这个正知见一定要树立起来,如果一个人一开始修行他就注意这个正知见,所以说他有善根,他怎么可能出现我们今天所说的老来颠倒,反入魔道中去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若不知此者,他修行必成魔道。所以说今日这样的人不是没有,甚至有的人更可悲,打着自己是活佛的旗号,动不动就跟人讲什么男女双修,愚痴的男女更有甚者他以为这是无上道,真的是如同《楞严经》所说的各各是成无上道,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有这种男女双修之法,那必然也是菩萨之法,必然是一种特殊的因缘,非常特殊的因缘,特殊的根器才能有的,不是一般的。更不是说到处宣扬,到处可以作为一种好象法来做的,这肯定不对,所以这一点非常非常之重要。因为世尊告诉我们,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没门的。按我说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佛菩萨和罗汉。

        还有,不断妄言,以虚言实,欲图成道,这是说大妄语者,就如同凡夫自己说自己是国王,欲求富贵,无有是处。这种人都是怀着一种贪心,原来的知见就不正,因为原来开始修行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除烦恼,不是为了解脱烦恼而脱离人生的苦而修行,他是带着这种不正确的知见,这种因地不正。他总觉得修行成道以后,成佛成圣厉害得不得了等等。所以说他贪图这种种种诸如好象所谓的自在,所谓的自在神通,所以这样的心他都会这样。那么他到后面他就会打妄语,未证言证,急不可待,说自己已经成圣,行为无所忌。他所谓的说自己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目的还在于想痛快。我们通俗讲叫痛快,我们不该有这样的邪见,要得正知见,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过失。
最后一个是讲心多嗔怒,性争胜者,与人争强好胜,乏平等慈爱之心,所以说若对众生怀有平等而不择冤亲之慈爱心者,他所说话都是为了什么?利益人家,人家实在不听,他去哀悯,总是想用更适当的方式让对方能够听,听了以后改邪归正。所以说他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平等的慈心,去与人言谈。而这种人根本不可能争强好胜。所以说争强好胜者他是为什么?他是为了让自己觉得了不起,想超越别人。所以说这种人与道相违,他最多他只能落入个啊修罗道。福报再大,上个阿修罗王,象佛经所说的阿修罗王,手都可以遮日月,他又能怎么样,依然是恶道中人。所以学佛不可学这个,要学一颗平等的慈心。平常与人论议,言言之中必然是为人着想,为人好,若你真的发心赤诚,为人好言好语,我想你必不至于与人争个高低是非,成败长短。我想这些东西就会避免,不然你真的很容易落入修罗道中。世尊在这里专门开示。那很多修行精进的人最终落入修罗道非常之多。所以世尊说,如渡漏船,欲过大海,终须沉溺。你不可能成就的,船还没开到一半你就已经沉进去了。他说是人自堕。非佛不渡。都是自己的过错,不是佛不渡他。所以说你要想佛度我,那你必然要听佛的话,受持佛戒,象《金刚经总持论》所说的那样得正知见,不要遭邪惑,象这些都是决定解,若入耳根做定解的永为道种。那绝对不会象今天所说的这样,一生虽然斋戒,种诸善根,结果却老来颠倒。这句话是引说,实际上是什么?他之所以破斋犯戒,有峙无恐,就是他觉得行,他多年苦熬,今天终于熬到头了,所以他都成妖做怪,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
       最后世尊为我们开示,若欲成就菩提妙果,当持如来清净斋戒。这句话看到没有,非常清楚.你要想成就菩提道果,没有其他路可走,你就应当持如来清净的斋戒。这佛戒绝对清净,清净绝对是正道。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僧就是清净解脱。一切住世三宝就是这个象征、代表。我们见到僧人的形象,就应当想到这个,而不要动任何的邪心,如此则功德无量。世尊说,宁舍身命,终不毁犯。这个命去掉是小,你若得了这种邪知见,所以说经上有这样的话,破戒也不要坏正知见。因为持戒者他有福报,若坏了这种邪知见,象今天这样,毁犯佛之清净斋戒,认为无所谓可以成道,那这就是坏掉正知见。这个很严重的。所以宁舍身命,终不毁犯。这个毁犯就包括这个清净的斋戒,也包括这个经书上所说的正知见。所以说世尊说得非常彻底,淫欲修行,欲图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饭,无有是处。一切佛菩萨,一切大成就者示现种种似乎与凡夫同行同事,他都不是真正的有这种淫欲心。他绝对是假爱欲而入住世间,化导情迷。我们这个正知见一定要树立,那么你这一生中的修行,你决定成佛道。所以说我们前一章里面说过,虽然有人少年造业,到老修行,但是若他能常斋戒酒,他参投明师得正知见,他是不拘老少,皆成佛道。如果你不是这样做,不是这样做。那么就象今天我们这个经上所说的这样,他老来必然颠倒,破斋犯戒。文殊师利菩萨方便问,得何福报。世尊说这个谈不上什么福报,这叫心生颠倒,不成佛道。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所以世尊说,佛许此人。立地成佛。立地就是说他肯定能成佛道,是这个意思。佛告文殊师利。佛从发心斋戒清净得。这个每句话都得认真听。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什么叫不退真实?就是从一开始,一直是不退转的,他就认定了佛菩萨他就是慈悲的,我们走的路就是三宝的路,佛就意味着最终无上的觉悟,法就意味着最终无上的智慧,僧就意味着最终的清净离欲解脱。佛从久久不退真实得,因为三宝是最真实的。所以这样的人肯定能成佛道。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这句话看得非常清楚,我们今天很多人把佛法呢当作是世间法,你看清楚没有,世尊说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苦难的娑婆,他示现做什么?出家、修道,甚至雪山六年苦行。他示现什么相?示现出世间的相,我们学佛就是为了在世间中觉悟。所以说佛出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说佛法在世间,佛法即是世间法。千万不要这么理解。所以说世尊示现这个也是今天所说的这句话,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而不要认为佛这样示现出家、示现六年苦道,无非是向人示现他没有获得正见,后来终于获得正见以后菩提树下才得开悟。然后以前这种苦行,以前这种出家好象都白浪费了。若做此说者,真的是谤佛、谤法、谤僧。世尊说得很清楚。佛从发广大愿,愿出世间得。那菩萨是什么?菩萨是自身已得度,他愿出世间,因为他感到世间的苦,感到轮回的苦,感到以上所说的一切皆是苦。然后他回入娑婆,愿力化导,这个为菩萨。所以说菩萨他是跟世间搅在一块,他虽示现为世间相,但是他的心却处在菩萨的法界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正知见。所以说没有出离心的人,他说他我修大乘道,对众生怀有怜悯,这个叫做爱欲所缚,这个慈悲心是不清净的,他不会成佛道。关于这一点在《维摩诘》所说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只有象维摩诘居士那样那才是真正的在家菩萨。好了,这个我们再说下去。佛从精进解脱得。精进,不是一目十行,爱修不修,不要一直说学佛怎么这么难,你想想看我们一生中造业造了那么多你都不觉得辛苦。今天回心向道,遇善知识,说要修行,连个课诵都做不了;连说我磕头,磕头磕下去起码得磕3年,他觉得这三年太漫长了,怎么会漫长呢?世尊说佛从精进解脱得。这个精进,真的修佛道者,若走正道,一期精进,一期苦行获得长久的安养。轮回世间这么久,那么多事情你都不畏余力的去做,为什么偏偏对修行你就这么懒呢?!所以说释尊告诉我们佛从精进解脱得。佛从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得。这个就叫我们勉为其难,难行能行。确实佛道与我们的世间心相违背,可以讲我们平常所想的就如同地藏菩萨本愿功德所说的,阎浮堤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恶。我们要想这个业力真的难转,所以说世尊告诉我们,要求佛道,必须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学能学,如此方入佛道。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慧得。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个一切种,就是讲的我们平常的广修福业,广造善因,乃至诚心点一柱香,乃至诚心磕一个头,乃至诚心一合掌,乃至与人结善缘,去布施人家一盘光碟。点点滴滴,这是一切的种子,佛从这里得。因果不昧,因果不虚。这样做绝对没错。所以说若一个人持戒修行,他大不了大不了他戒持持的着相,因为他没有开大智慧,他仍然执戒相,他大不了是这个过错。但是持戒修行他绝对没有错,佛之种对吧。所以说佛从一切种得。世尊说一切智慧得。稍有智慧者,必能明辨是非。所以说这个福因之种,这个智慧之行。世尊赞叹。乃至佛从一切种,一切智慧得。这世尊循循善诱,可以讲是谆谆教导,真的给我们上了非常好的一课。
       这里我本身水平也有限,那对世尊所开示的甚深的法义真的是叫勉为其难,把我自己的体会说给大家听,供养给大家。今天时间关系,耽误大家的时间,就先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问题1:

        请师父开示,我想问,怎样能坚持不懈的狠下心来发心念佛?
        好,因为今天讲时间已经九点多了,天气那么冷大家坚持在这里听,真的难得,尽量能够为大家说些,法缘是这样的。然后这里这个朋友问怎样才能发狠心来修行?其实是这样的,真的发心修行,这个也说明你善根成熟了。这几个方面来看,你的信心增强了,我们平常讲的善根,五种善根,信根。你慢慢地祛除那些邪知见,对佛法就升起了这种信心,那这信心的力量就会使你想发心修行。另外,你的精进心通过不断的锤炼也升起了。还有再者,你因为长期的熏习,你就会念念不忘,自然而然这种力量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吸引你一路地修下去,就目标常固。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这里面不全在于一个什么顶礼一个什么法门,你可以下狠心来学佛。因为能够发心学佛,这个一个是去除疑障,就是增信心;一个是要培养这种善根,念念不忘的善根。所以说平时也需一点一滴的有规律的坚持不解的修行,它其实就在帮助你建立这种修行的正念。还有它慢慢的,你还要培养你的定心,所谓的定力。还有慢慢的亲近善知识,听经闻法,打开智慧。有了智慧,这个也就它能带领你发心修行。所以说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们不能修行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障碍,一个就是有一个贪爱,也就是对虚幻的很多东西怀着这种贪爱不能舍弃。还有一个障碍,就是邪智,在见解上有一种错误的执着。所以你必须祛除这种邪智和让自己的贪爱之心执着轻微了,自然而然会下心修行,因为修行其实就意味着放下,对不对意味着去努力的看破,努力的去放下,XX让你得到什么或者让你肩上背的东西更多,它是放下一个我执我爱的过程。所以菩萨修行从布施开始,最终以智慧的布施而圆满。就这个意思,修行不是一件很累的事,要发长远心,有规律的修行,这样日久功深,修行就上路了。就是没有获得正知见之前也不急着修行,如果没有真正契入这种修行的正确的动机意义,没有真正明白修行的法要,我觉得也不必就这么急着求什么法。因为前行真的非常重要。我们今天你看开示破斋犯戒论,很多人一生斋戒,种诸善根,他却老来颠倒,破斋犯戒。他为什么缘故。就是因为世尊说的,虽有善根,但是没有愿力,这个愿力太小,或者愿力甚至有偏,没有大愿力,没有正知见,而且他远离明师,漏失前功。这个明师是明白的师父。明师我们前面也有开示,什么叫做善知识,善知识具备什么样的体性?这个并不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好象就是无法琢磨的。因为个人修行真的是个人福报因缘不同。一切其实都在于自己的这种性格,在于自己内心的这个缘种里面。若你不抱这种邪见,不要以这种眼光衡量人,而天天问,你这个人开悟了不开悟。如果你不是这样来衡量明师,那么你调正了你的心,真诚的祈愿三宝加被,那么肯定能遇上善知识,就算过去的恶缘成熟,你得遇恶知识,那你也将又遇善知识,因为这是离不开因果的道理。所以说种善因者他必能得善报,种恶因者他难逃恶果。所以说不是一件不可为的事情。好吗这个问题呢就说到这里。

       问题2:

       请师父开示,请问师父,如果学佛之初无正知见,无大愿力,到老颠倒不成佛道,是不是就不如不学不修的好?
       今天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刚才讲的时候也就很想讲这个。我们今天学的这个破斋犯戒论,它讲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人他因为开头他发心不正来修行,这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有点善根,但是没有大愿力,无正知见,关键在这里。所以说我刚才说了,如果你没有正知见修行,你修行方向不对,就比如说这个人他非常想研究,比如他经常问我师傅啊,你是禅师,你从泰国那边经过长期的闭关禅修修行,您的禅定工夫肯定很高深。师傅你传我这个法嘛,教我怎么打坐嘛。他说我这个打坐左边又看到光,右边又听到声音,好象他似乎觉得没有这个所谓的师傅的指点,他的功夫不上路。但是我观察他的发心修行,因为我知道,他为什么要修禅定,你的动机摆正了没有?对吧,他对佛法僧三宝他有没有得正知见?如果不,如果没有,我绝对绝对不会去教他如何打坐的,甚至说都不愿意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要的不是这个。再者,我们如果去参求明师修行,而不象经上所说的能够下心参求,你连一点感恩心都没有,你轻慢心还怀得大得不得了,你说不下心,而且根本就谈不上布施供养。你说这样的人他怎么修行?这说明什么?他这个因地不真,所以你说的好,如果没有正知见,没有大愿力,只是为了自己的某种个人的名利而修行,而不象菩萨那样为了利众生而修行,哪怕是为修解脱道,为出世间的烦恼欲苦而修行。那么这种人真的不如不修的好。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让我们堕恶道的。你说对吧。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想亲近一个明师,亲近一个有缘的善知识跟他修行,如果您不能听他的教导,他所说的话你不听,你只想跟着他,但是你真的却怀着轻慢心,怀着邪见,你不如不跟。因为你毁谤师父,下地狱,修行不是为了下地狱的,你说对吧。这个话是对的。所以说结个善缘,哦,何苦来的呢?讲个故事,前几天这们这边放生的一个居士问我,他说,师傅啊,他说我买了鱼,我就给它念了念大悲咒,念完以后我就告诉大家可以吃了可以吃了。我说何苦呢??!!你有心给它们念大悲咒来超度它们,你为什么不戒杀,你为什么要吃它呢?吃它,你说我念个大悲咒,好象你更厉害,你就有神通。他说我在修密法的,只要一念肉就不是肉了,是吗?这是安的什么心呢,对不对。所以这不叫结善缘。你若真结善缘,你为什么不见到三宝礼拜恭敬,哪怕我听不懂师傅今天说什么,我磕个头也好。就是象我们讲看经书,哪怕我们一时不能解经义,那礼拜亦得。对不对。你拜经书也得。因为恭敬心,恭敬法宝,这个因果种下去,必然是因果不昧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如果修行XX不正,求法这个心不正,这个愿力非常狭小,非常的自私,那真的是不如不学佛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世尊这样开示是有深意在。而且听闻这样XX,并不会告诉我们说学佛没有必要,也不会让我们升起这种学佛有一种恐怖心理。因为这里面世尊告诉我们求佛道正,要象经书法宝上所说的那样正求。所以说,你莫邪求,邪求者示险道,必堕无疑。那么正求者,信归三宝者永不堕落三恶道。所以说应该早日皈依三宝,求正行,修正法,得正见,就是这个道理。好吧,今天非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说的不好,今天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非常感谢大家,阿弥陀佛!

       

       

      

[此帖子已被 小易 在 2005-6-23 19:39:38 编辑过]

小易 发表于 2005/6/23 19:49:00

顶礼上师!

师兄,不知道为什么第二个问题的字号改不过来,好奇怪,很抱歉

慈明 发表于 2009/8/5 1:12:00
顶礼上师,我该怎么办?我发现我就是这样的人。。。每一个罪业前面都有自以为是的增上慢心或者卑下慢心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个觉得很恐怖,很失望。。。。。真的很失望。。。。。。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