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禅与人生有何关系?
发起人:楞严悲华  回复数:8  浏览数:4354  最后更新:2014/2/18 14:07:00 by 普光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4/2/17 18:01:00
楞严悲华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4
经 验 值:41
注册时间:2014/1/7
禪與人生(遠距教學)
任課老師:依昱法師
第四講
第一章 禪學的經典名著
(一)《楞伽經》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宋朝求那跋陀羅(西元三九四—四六八年)譯。楞伽,山名。阿跋多羅,「入」之義。本經是佛陀入楞伽山所說的經典,也是禪宗初祖達摩至四祖道信傳授禪法所用的經典。據唐代道宣的《續高僧傳‧可大師傳》所載:「初,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自度。』」《景德傳燈錄》卷三,達摩謂:「吾有《楞伽》四卷,意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
全經記錄大乘佛教多種重要教義,內容主要是說「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這四種法要,不外就是「心」法;並說明「阿賴耶識」與「如來藏」相結合的法義。此經是「起信論」建立「真如緣起」的根本依據,同時也是代表後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經典,以及法相宗所依六經之一。
(二)《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略稱《金剛般若經》、《金剛經》。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西元三四四—四一三年,一說西元三五0—四0九年)譯。金剛,堅固、明淨、快利之義。般若,智慧之義。波羅密,到彼岸之義。意思是說,如金剛一般具有堅固、明淨、快利的性能—般若智慧者,即能到達寂靜的涅槃彼岸。
本經在中國佛教,是一部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經典,無論高僧大德或一般社會大眾,大都以受持、研究《金剛經》為學佛必備功課。本經同時也是禪宗所依根本經典之一。如《六祖壇經》云:「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修般若波羅密行,但持《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六祖慧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文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豁然開悟的,所以力勸後世行者應持《金剛經》。若問《金剛經》主旨為何,有十六字可概括,即:「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金剛經》云:一、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二、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三)《六祖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又稱《六祖壇經》、《法寶壇經》、《壇經》。一卷。唐六祖惠能大師(西元六三八—七一三年)講,弟子法海等記錄。共分十品:一、行由品;二、般若品;三、疑問品;四、定慧品;五、坐禪品;六、懺悔品;七、機緣品;八、頓漸品;九、宣詔品;十、付囑品。
本經被視為禪宗典籍中的無上寶典,因為是六祖大師將佛法實踐後,從自性表露出來的理趣,彌足珍貴。近代的錢穆博士認為,《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經典作品,同時也是探索中國文化必讀典籍之一,自唐以來,即受人推崇、重視。在中國佛學思想史上,《壇經》確有承先啟後的力量,不但思想家應研究,更是想找回「自性般若」,實現「見性成佛」的禪宗行者,不可不讀的寶典。
《六祖壇經》云:
一、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眛,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般若品第二)
二、「無相頌」曰:『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疑問品第三)
(四)《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一卷。又稱《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證道歌》具如來藏思想,如歌詞說:「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又說:「窮釋子,口稱貧,實則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寶。」
《證道歌》所具之般若內函—「頓悟無生」,為《證道歌》的核心思想。歌詞中亦有濃厚的《華嚴》理事圓融的要旨,如:「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證道歌》是唐永嘉玄覺(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撰。玄覺初學天台,讀《維摩經》而悟道,經六祖大師印可,逐改宗禪門,並著作本文。全文共一八一四字,以古體詩的體裁,或四句,或六句一偈,揭示其悟境及禪宗真髓,文簡意賅,是一篇禪法弘揚的傑出作品,也是禪文學的絕唱,故廣受文人雅士,禪行者的喜愛。
《永嘉證道歌》又云: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五)《景德傳燈錄》
《景德傳燈錄》,原題《佛祖同參集》,略稱《傳燈錄》。三十卷。宋朝道原禪師纂。景德,北宋真宗年號。因「燈」能照暗,謂法系相承,猶如燈火展轉相傳,師資正法永不斷絕,故名《傳燈錄》。
在《寶林傳》、《祖堂集》尚未發現之前,《景德傳燈錄》是禪宗最早的一部完整史書,位居五燈(即《傳燈錄》、《廣燈錄》、《續燈錄》、《聯燈會要》、《普燈錄》)之首,其史料價值,遠在《五燈會元》之上。這是學術界研究禪宗的重要資料,必讀史書,也是志於參禪修學者的修行指南。
本書收錄印度、中國歷代祖師名號,並一一列其法系,說明禪門傳燈相承次第,以及載明各祖師之俗名、籍貫、修行經歷、住地、示寂年代、世壽、法臘等。此外,更傳述各祖師「師資證契」的機緣語句,接化語句及悟道偈語等,號稱「一千七百則公案」,即出自此書。
其他,比《傳燈陸》更早的史書,尚有《楞伽師資記》、《傳法寶記》、《歷代法寶記》、《寶林傳》、《祖堂集》等。比《傳燈錄》晚的史書則有《五燈會元》、《指月錄》等十多種。
(六)《禪源諸詮集都序》
《禪源諸詮集都序》,二卷或四卷。唐朝宗密(西元七八0—八四一年)著。宗密收錄禪宗諸家的言詞偈頌,撰成《禪源諸詮集》一書,別稱《禪源理行諸詮集》,凡百卷。後遇會昌法難(西元八四五年)及唐末五代之亂而佚失,今僅殘存《禪源諸詮集都序》。
宗密同屬禪宗(荷澤禪)與華嚴宗,力主禪教合一。本書就是提倡此一主張的代表作,是佛教思想上的重要典籍。文中將一切眾生的根源稱之為「本覺」、「真性」、「佛性」、「心地」,故稱「禪源」。以「本覺真性」為主題而開展理論,即是教義;依之修證開悟,便是禪法。作者又將禪的實踐分為五種。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大乘禪。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