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上师随缘答疑开示录(20060108)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3  浏览数:5308  最后更新:2007/2/25 19:03:00 by 菩提念珠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7/2/25 19:03:00
菩提念珠





大学本科级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275
经 验 值:459
注册时间:2004/4/2
Re:2006年1月8日答疑法会录音整理跟贴处

问题十六:顶礼法师!请问法师,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独自净土吗?那么佛与佛间的净土是怎样的关系?
    这个理解不对,我也觉得很怪怎么老是会问这样的问题呢?那就是说,你现在看来很显然对净土法门很感兴趣所以你才会这样问对不对?但是你信仰这个净土的时候,你平常就没有去学佛因为了解佛法而信仰净土,然后又搞和好象又在辨别这个净土不能老实修行,又可能两头都不是,这可能是我乱说的,但是我看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什么叫独自的净土?净土存在独自吗?首先要理解净土是怎么回事,净土是从果报上说的、依报上说是叫净土,我们任何一个学佛的人都要求净土。你比如说我们现在作为人的境界凡夫的境界我们天天看到这个土是秽土,为什么会有这个土呢?因为我们会有一个五浊的心,我们五浊的心只要一感受这样一个秽土,那么我们现在修行,把五浊的心去掉,变成清净的心,清净的心感报的土呢,就叫净土。那么做为佛,他的心的本体是清净的,他所感报的净土是清净的。那为什么佛经上会有说不同佛不同的净土,那这个不是指佛的禅寂观净土。也就是说佛陀的法身都是一样的,他是因为愿力不同,所化的众生根基不同,机缘不同,所以他就化现的净土不同。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他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以及跟阿弥陀佛愿力相同的众生佛菩萨共同庄严所感报的净土对不对?所以从这个意思上来讲叫做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所以说阿弥陀佛是极乐净土的主尊。你比如说象弥勒菩萨,他为了能度化释迦佛的遗教弟子以及他自己的其他眷属,他要在贤劫继释迦佛之后再示现成佛。这时候呢,他就先在兜率天建立他的净土,所谓兜率天净土,那这个兜率天净土是因为弥勒菩萨的清净愿力、清净心,以及跟弥勒菩萨的共同愿力、共同同行持的众生业力所感报的净土,从感报的依报上来说他叫净土,叫兜率陀天。那么从正报上来说就是这颗清净的心了,对不对?那么首先要明白这个心和净土的关系,然后再去说佛与佛净土是怎样的关系,所以就是说佛与佛净土的关系不同就是佛与佛的愿力、佛与佛同类同感的因缘众生的心不同而导致的一种关系。所以说是这样一个区别。还有一点,佛的净土、禅寂净土那指的是什么,那指的就是佛的法身,那这个净土都一样的,因为他并不在于形象上而言。那佛的报身净土呢,他专门摄受这种登地以上的菩萨,登地以上菩萨可以看到佛的报身,所以在登地菩萨的眼中看到的极乐世界是这样的,那么这就叫做极乐世界净土。那么对于一个刚才说的往生在极乐世界边地夷城的人他看到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绝对不是一个登地菩萨所看到的样子。那么你能不能说登地菩萨一个净土,然后边地夷城的众生一个净土,那这样说来的话一个众生一个净土对不对?因为一个众生一个心哪!所以你要去理解这个道理就懂了,就会解开你刚才这个疑问,就是你去研究这个、去想这个是出于什么,你为什么要问这个要想这个问题呀,他跟你现在修行是什么关系呀。好了,我刚才说到这里应该把你刚才说的问题都说完了。

问题十七:顶礼法师!请问法师,作意和究竟加行果位是什么关系?
    这种提法我不太清楚啊,他这样的名相是依据什么,什么叫做作意和究竟加行果位什么关系。你从哪个角度去说的,这我不太清楚,恕我无知我听不太懂啊,这个作意是一个概念,加行又是另外一个概念,这个果位又是一个概念。你能不能详细点说。

问题十八:顶礼法师!请问法师,弥勒佛的大愿里有没有称一声“南无弥勒尊佛”就能往生兜率天?
    这个你看上生经吧,称名但合掌都能成为往生兜率天的因呀,这个问题,我也很无知,也因答不了。我也不知道他为啥要问这个问题。难道对佛菩萨的愿力就这样机械的按照世间的想象去理解吗?

问题十九: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烦恼即菩提何意?
    烦恼即菩提什么意思呢?他有二个意思、二个层面了解。一个意思在开悟者的当下,烦恼的体性就是菩提体性,在开悟者能所双亡的境界当中没有烦恼也没有菩提。若说有菩提,烦恼也就是菩提,菩提也就是烦恼,一切凡夫所认为的烦恼在开悟者都是妙理在体现。烦恼越大越体现解脱的殊胜,好,这是一个角度理解。另外一个角度,烦恼即菩提什么意呢?可以理解为烦恼是菩提之种子。就象佛经上所说的我等声闻如焦芽败种永断烦恼不能发起殊胜菩提大愿。就象我们人生呀,经历过风雨呀,这种亲身经历过的感受非常深刻,他就在调服烦恼战胜烦恼经验烦恼的过程中逐渐的成长的,所以由此可见烦恼往往是菩提之种,众生因为有烦恼,烦感受这个苦,自他衡量易生起这个菩提悲心来,所以烦恼也可以说是菩提种呀,发心种子,这样理解。好了,如果不是刚才前面说得二种理解,我觉得烦恼即菩提没有任何的意义。难道你会说烦恼即菩提所以我现在不去对治烦恼吗?难道你会说烦恼即菩提的话,我现在颠颠倒倒的样子跟佛差不多、跟济公和尚差不多?这是自欺欺人的。

问题二十:顶礼法师!请法师介绍一下自已学佛的因缘。
    介绍一下我学佛的因缘是吧?这个我学佛的因缘没什么好说的,在网站上面法师主页里介绍时有略提到。我也看了整个的文,大致上差不多了,你如果要了解的话去看一看吧。我也没啥学佛因缘,这个问题回答了好几次了,我学佛的因缘其实很简单就是知道人生苦哇,如果不学佛的话根本不能解脱痛苦,所以为了解脱痛苦必需学佛,因为我看到了,佛是最真正的最现实告诉我们生命的归宿在哪里,他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他解决了我们所有的问题,为什么活在世上该怎样活着,怎样活着才会幸福;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离开痛苦?如何究竟解脱,佛都告诉我们了。所以这就是我学佛的因缘。因为信心而学佛

问题二十一:顶礼法师!请问法师,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十方净土,都在我们一尘不染的心中,难到心外还有净土吗?
    不对,这话本身就不对,什么叫一尘不染的心呀?一尘不染的心是什么呀?你看到了吗?你没看到,如果你看到了,那你怎么还会看到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十方净土哇?那么极乐世界不就是娑婆世界不就是十方净土吗?难道你认为极乐世界是空间上的隔碍?不是吧!所谓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是什么的障碍呀?是心界的障碍、心量的障碍。那如果照你这么说,阿弥陀佛现在坐在弥勒讲堂他是在极乐世界中呢还是娑婆世界?是不是?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同修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整个的净土都是我们心中,心中的意思就是说唯心所现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谓心外没有净土,净土之外没有心,心也非心,净土也非净土。大家好好去领悟这个境界,不能单纯的认为说心中有个净土,也不要认为净土就在心中或者心就在净土中等等,这都不对的都是一咱妄想分别不能究竟了意。

问题二十二:顶礼法师!请问法师,以瑜珈师地论说为背景,修行时,最初的心念和心理动及作意,和修行的中的过程,和得到果位的关系,得到果位了,但境界没有生起,作意后能生起吗,怎么升起?
    看来这个同修得重新整理了一下他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问起来仍然还是不能问得彻底。也看得出来,这个同修学这个学得也是学得很迷糊,那我不妨来看看他到底要说得什么。哦,这个认识完全是错误的,做意这是讲心行,果位不是这个意思啦,果位讲的是心融入到什么程度,证悟了人无我、觉知了,这可以讲契入了小乘果,比如说刹时间证悟了人无我,证到这个空性,他就证悟了初果。证悟初果以后,他的心念动啊、心里动啊、做意啊、过程啊,哪怕行住坐卧一切有没有关系呀?没有关系的与这个无关。你总不能说证果以后就角傻瓜一样什么都不想吧。但证果以后、开悟以后心念动作种种做意种种修行与没证果之前有天壤的差别,差别就是什么呢?大家好好修行去体会吧,引用禅宗的这样一句话,初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参禅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真正明白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境界是有这样的不同。根据这个22个问题,我可以这么说,如果你就这样想来想去的话,那是永远证不了果的。恩?什么?“境界没有生起,做意能生起吗,怎么生起?”什么呀?你要生起什么呀?你要得到什么境界呀?在有的境界中通过作意能得到的,有各种各样的境界,你说得是什么境界呀?是处在五根识境界,还是第六意识境界,还是末那识境界,还是第八识境界?什么境界都没有说清楚,所以这个问题也没办法回答。好吧有兴趣的同修可以好好再去学一下法相唯识的道理,这个非常好,大家如果有能力去学习法相唯识是最好不过了,去了解人我法三自性,如果要学唯识,我想很重要,大家有能力去学学《百法明门论》,因为天亲菩萨在浓缩,把这个心王有为法无为法都区分清楚了,这样便于对自己进行了解,那非常好,把这个八十个心王及五十多个心所了解清楚、有为法无为法了解清楚。那这样呢就为进一步的修行打下基础。起码来说可以知道我们眼前所看见的世界,我们现在所感知的这个世界,你会知道他其实离不开心识的。所以我们往往离开心识去谈论那些客观的事物的存在与否就是不明白唯识的道理。若能够对唯识的道理生起稍微的信解,那也有助于我们放下那么深重的执着。如果一个人一旦明白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的一切其实都离不开自己的心识,他如果一旦明白了这个心识的产生本身就是无常虚幻的,那么他就不会再那么执着了。他有一种那恍然隔世的感觉,这也就是学习唯识的功用哦。一个众生不是很执着的时候,他就容易放下来去亲近善知识,去修行了。不然的话,他始终是不肯修行的,因为他非常相信自己所听到所看到的,对自我的分别意识他具备极大的信心。反过来对于超越分别意识,象善知识所开示的对超越意识分别的修行他一点信心都没有、疑虑重重,所以说学习唯识有这样的好处。好了,今天晚上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非常感谢大家能来听,我这里说是感谢大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感谢大家,可能是跟着大家学的感谢大家,互相感谢吧。下面做个回向我们就结束今天的答疑吧。
今天怎么个回向呢?回向的时候,还是再说一下,回向非常重要。我们要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善法、所行的一切善行这些功德都要聚集起来,让自己的一切众生,三世所造的一切有漏功德,乃至说诸佛菩萨所造的三世无漏功德都聚集在一起回向。回向什么?遍满虚空际的有情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因此功德成就佛果,为度有情愿成佛。这是我们的回向。那么站在净土法门上来说就是愿都能往生极乐世界。都往生净土都去成佛嘛!一样的愿。这个还要愿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所受用物、生生世世所有的这些身体的受用物都能广做佛事。就是把一切东西拿来回向,扩大我们的心量,去除我们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我们这样回向具有极大功德,可以使我们所修一切善法,所行一切善行转为无漏之功德。象这种回向是一种相似的回向,因为要想圆满的这样回向那必须证悟的心,他就会任运生起回向的心,安住在证悟菩提中,自然具足如是回向。那么我们虽然一时做不到,但是我们随顺着佛菩萨这样发愿回向,将来渐渐就能圆满回向。那么除此之外的回向都是有毒的偏执的回向,这种把执着于实有一个我做为做一个实有功德的对境的实有的法,把三轮执着实有的回向只能得个人天福报。那么这种人天福报呢就象吃了一个有毒的东西,虽然一时味道好吃,过后不久日渐身亡。那么就象我们回向如果只得个人天福报,再享乐过程中又造了业,当福报受尽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堕落的,所以这种福报反而成为我们堕落的因,所以说不要这样回向。而应该采取这种随顺佛菩萨发愿的无毒回向。好了这样观想清楚一一的观想从内心中生起,观想完了然后来念诵相应的回向文。这样先观想然后再回向很重要的,要认真的观想,一念心就生起一念的功德。好了,那我们今天就做个回向,我们今天就按照西方净土法门的方式来做个回向,诵念发愿偈来回向: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今天我法会就到这里,我有个感受,可能有的同修呢会觉得呢,这个法师的答疑好象总是不能让我满意,我想要的东西我想问的东西,他总是不那样答,我想或许有的同修会这样说,这个呢我也能理解。因为呢我们今天很多修行的人,他都按照自我固执来修行的,他都以他自我意愿来修行的。叫他真正老老实实的按照师父所要求的那样来修行恐怕是很困难。师父说往东他就会往西,师父说你只要一他就要二,真正老实的修行人太少太少了。所以说这种讲法很正常。你比如说一个修行人他一定要按一个方式去问,问这个识呀,他所看到哪里是怎么讲的,他听到哪里是怎么讲的,然后他就不能正尔八经的按照师父给他传授的次第来修行。就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以说总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呀。那这样我也没办法。我今天也跟一个同修也沟通这样一个道理。说想想我们以前来到寺院的那些同修哇后来也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我就问了为什么每个人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呢?后来我跟他讲,我说你是否发现这师父有几点有点不太随顺众生,大家有兴趣不妨听我说一下。今天我们的答疑就到这里。
这个为什么不随顺众生一下,哪二点不随顺呢?一点就是讲人嘛总喜欢有某种诱惑,告诉他你做了这个就有那个、那个就有那个,让他不断的去求去追索。那你这师父怎么老是一捅就把东西给捅破了,就平平常常就告诉人家,也不把这个说成是神秘的让他一步步想要的东西,他就觉得怎么会这样呢?可以这也是习惯,我不愿意这样,我为什么要这样,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去满足他这个、去诱惑他这个愿望,他好象拼命的,挺精进的样子,他最后又没东西修出来。他这种不改变自我的修行呀,他怎么修也是修出个自我来的,有什么用呢?或许我这人可能不太想去骗人吧,因为我又不求你啥,对不对?我这样跟你说完以后,你很干劲干劲干劲你赞美我、你称颂我,对我来说我又不觉得是一件欢喜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不愿意这样。那不愿意这样的时候就有一些同修觉得,跟这个师父没啥好学的,人家的师父那么多法一本二本三本,那这师父好象没法。他就不学了,他就跑了是不是?这是一种,不能满他的愿。第二种嘛,我们今天学佛的人哪很多都想获得别人的评价,都想被认可,大家非常关心被认可。比如说我是不是个大居士了、是不是大弟子啦,或者你印可一下比如说我在跟别人讲法的时候,你看我学得多好,我讲得多好。所以他平常就很乐于讲法、喜欢给别人做开示、喜欢把自己学会的东西告诉别人他的境界有多高。那么偏偏又遇上这样一个师父总是好象不太领情,你看我明明表现的很好,你也不夸我一下,经常还骂我二句,我感觉已经功德很殊胜,很诚心的东西,可是到这个师父面前一盆冷水泼下来,好象我一点功德都没有。所以有的人生气了,有的说不行我生邪见了等等,不管怎么说,这个师父不解风情,不给他一个评价。那就是按现在很多人说的千里马要找伯乐,那这个师父不是伯乐,非认可他这个千里马,但是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呢?自古以来是伯乐去找千里马,千里马是马他傻乎乎的他怎么会懂得去找伯乐呢?所以就怪了,我们现在都是千里马想找伯乐,如果发现这个不是伯乐,他就离开这个伯乐不要这个伯乐,所以我经常感觉做为一个师父,我倒象一个伯乐,师父怎么成了伯乐了?所以算了,所以这点我也不解风情。那么好了,这个师父呢即不会去诱惑人家不断不断的去求,又不会给人家鼓励评价一下,又搞得这样不冷不热的样子,所以算了我就不跟这个师父。(完)

往昔所造诸恶习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20: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