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都听到听懂了些什么——检查09国庆法会听课效果的考试题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18  浏览数:16519  最后更新:2009/11/2 0:08:00 by 慧清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9/10/13 4:21:00
慈明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7
经 验 值:17
注册时间:2012/9/12

顶礼上师。

A、总体问题

一、这次法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禅与瑜珈的体验

二、这次法会的三大程序是什么?每一程序的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程序:初学引导,明白人生为什么要修行以及上师三宝和我们的关系。

第二程序:内观传授,明白内观的福利和内观的初步学修,主要讲解四念处的修习。

第三程序:深密瑜珈,大圆满隆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和龙萨的初步介绍。

三、这次法会对你的改变是什么?

答:找到了修行的路,明白了修行的次第,并且由此而发起菩提心。

B、个别问题

第一类:

一、为什么需要学佛?

答:因为人生烦恼痛苦不断。

二、人生与学佛什么关系?

答:人生是用来觉悟学佛的。

三、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又为什么需要定课下功夫?

答:在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内观,一步步做到明明了了,并发起勇猛菩提心,冲破重重魔障,建立皈依良善和修行的品格。下定课是为了对治平常生活中的散漫,不修行,强化皈依锻炼,把世俗的心逐渐去掉,趋向道果。

四、反复强调的修行的次序是什么?

答:第一、认识人生与学佛的关系。第二、根基锻炼(良善人格的锻炼,修行人格的锻炼,认识修行次第---认知人格的锻炼)。第三:内外前行(引导发出离心、与日常生活中学会念念祈祷上师三宝)四、瑜珈正行(四念处止观、深密瑜珈等)

五、学佛修行与三宝、师尊、功德、布施都什么关系?从凡夫到圣者的关键是什么?

答:上师乃三宝觉正净的总集,上师身为清净僧宝,语为清净妙法,意为佛陀大觉海,上师是功德主,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无始以来颠倒妄想,不明真相,对我身、对财物、对家人等贪执不舍,而这些又是无常的,正因为心中不舍,所以痛苦不断。而通过布施供养身口意、财物等给上师三宝,可以断除我们对世间轮回的贪执,从而能回到原本清净的本性。从一个凡夫到圣者,关键是信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六、定课修行中讲的五项常规是什么?顺序可以调换吗?是否可以选择而修?

答:1、常读常熏。2、念诵仪轨。3、持咒总持。4、礼拜观想。5、静虑安心。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换,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而修,但最好圆满修习。

七、修行内观有什么福利?人生幸福的根本是什么?修行是通过什么实现解脱的?

答:1、调服情绪。2、战胜恐惧、怖畏。3、忍受寒热、饥与渴、爬虫等,若有中伤和毁谤,甚至危害生命的,他都能耐心的忍受它。4、他轻易享受随心所欲享受净化人心的四禅定,住的很快乐。5、能练习各种神变。6、清净超人的天耳。7、他心通。8、宿命通。9、净天眼。10、漏尽通。

人生幸福的根本是离欲解脱,修行是调服内心的无明欲望实现解脱。

八、《楞严一笑》描绘的是什么境界?现在可以体会这个境界吗?为什么?

答:《楞严一笑》描绘的是开悟境界,此境界似有似无,非有非无,业障清净后自然显现,我执深重的时候不再能体会。

第二类:

一、寂静地如云林寺为什么适合专门的修行?“闭关”修行的前提是什么?

答:云林寺由于外缘干扰很少,很适合用来内观觉照,前提是要有修行的基础,内观的基础,贪嗔痴比较淡薄,对内心的无明觉察成了一种习惯,才能在寂静云林寺专修。

二、四念处经讲的是什么?你现在所理解的念住是什么意思?

答:四念处讲的是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睡眠等保持觉知,具足醒定觉照,从而观察身心五蕴的运作,了悟其无常无我的本质。念住:就是矢勤矢勤的观照它,在当下身心五蕴中不放过它的运作。

三、能够区分身、受、心、法四个层面吗?这认识这四个方面的实相必须超越什么的干扰?

答:能够区分,认识四个方面实相必须超越认知和我相的干扰。

四、经典里介绍的身念处有几种方法?受念处有几种方法?心念处有几种方法?法念处有几种方法?

答:身念处为四威仪、全念住、不净观、四大观、九墓墟观。受念处为即受观受而住。心念处即心观心而住。法念处为观五盖缠、五执取蕴聚、六种内外入、七觉支、四谛。

五、按你的理解描述一下你所知道的从念呼吸到证悟实相的步骤;从念身到证果的步骤;从观察念头到证果的步骤;从保持觉性到证果的步骤。

答:念呼吸--觉知呼吸进出--觉知细微的呼吸进出--细微受想行识、无常观、无我观--心获解脱。

念身(行禅等)--觉知身体粗大色相、运作--觉知身体细微的运作--细微受想行识、无常观、无我观--获得解脱。

观念头--觉知粗大的念头升起--刨根究底从果究因--了知无常、无我实相。觉知细微念头升起灭去--实现解脱。

保持觉性--行住坐卧如实了知我行、我住、我坐、我卧--感受升起如实了之苦、乐、不苦不乐受--心有贪、离贪;嗔、离嗔;痴、离痴;收摄、放逸;增上、停滞;胜妙、下劣;定、散漫;解脱、系缚。五盖、五蕴、六根尘、七觉支、四圣谛即法观法而住。

六、请叙述下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的差别?你现在理解的心经里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字是什么境界?是属于哪层般若的功用?结合四念处请说说如何进阶到最后的实相般若的?

答:文字般若是在思维模式下了知无常、无我实相。观照般若是在念处觉照中觉知无常、无我实相。实相般若是究竟圆满了知、觉照一切法无常、无我。

照是觉知、觉照的境界,属于观照般若。

先从文字了知,再从观照中了知,最后与一切时、一切处具足圆满醒觉,如实觉知身、受、心、法的运作、无常、无我本质。

七、四念处内观强化训练的要素是什么?请说出起码三个要点。

答:奋发提起、矢勤矢恳、圆满醒觉。

第三类:

一、苦是怎么来的?苦是怎么熄灭的?请叙述捷径内观熄灭痛苦的步骤。

答:苦升起时矢勤矢恳的观照它,观照入微,观察随之而升起的细微心念,心为什么会感到苦,苦的过程,观察苦的时候,苦就不苦,最后了知苦是因为心觉得苦,当不觉知的时候,就会觉得苦,当觉知的时候,就不会苦。圆满细微的觉知是熄苦之道。

二、为什么不愿意修习内观?厌烦心是怎么生起的?

答:因为业习的原因,心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着不动,所以就起厌烦了。

三、为什么会说能不能不修观呼吸、观身或观苦受,只修观心观自在?这样说法对吗?其实质是存在什么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观呼吸,观身观苦受,是实际修行次第,观心是随着观呼吸、观身、观苦受深入而下才能深入细微的观察。平时我们所说的观心,是一种方便观察,是在情绪比较强烈的时候观照,是一种方便对治当下粗重烦恼的方法。而若要实现解脱,还是要从次第观察开始。

四、当苦受生起,念住它有哪两个作用?

答:当下熄灭苦,并能随之起观。

五、你修行内观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

答:懒惰、懈怠、放逸、睡眠!只好一再提醒自己醒觉、醒觉、再醒觉!

六、为什么会有修行的次第?它取决于什么?

答:因为福德智慧不够,所以有修行次第,取决于修行当下能不能如法起修,障碍多少。

第四类:

一、什么是三殊胜?在任何修法当中可以省略的吗?假如省略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任何修法当中都不可省略。省略会出现修法中障碍很多,并且福报很小,得人天福报,不能得出世间的果报。

二、所传的龙钦大圆满外前行修行和锻炼的关键是为了生起什么心?它可以作为内观的前行吗?

答:龙钦大圆满前行修行和锻炼时为了升起出离心和对上师三宝的祈祷心,可以做内观前行,可以减少内观中出现的杂念等,使心能比较安住在出离和祈祷心中专心修行。

三、要求修习大圆满外前行念诵文起码要多少遍?你掌握了前后的观想方法了吗?

答:大圆满前行念诵文需要念诵3000遍,前后观想方法还是不熟练,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四、一座瑜伽的步骤你掌握了多少?在正行中介绍的观诵有相止和无相止你理解多少?你所知道的随时领受的四灌是什么?

答:忘记了。

五、修行大圆满密法的前提是什么?是否人人皆可修习?能否修行的关键是什么?

答:修行大圆满密法前提是具根具器,并不是人人可以修习,关键是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18 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