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道前基础系列讲义:《人间的佛陀》第七讲(答疑) 主讲:楞严法师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2  浏览数:3981  最后更新:2008/6/21 15:58:00 by 妙善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8/6/21 15:58: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提问者:师父,你讲的我大概明白这个意思,我就想就说这个弥勒净土和这个弥陀净土,那都是因为弥勒菩萨和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心愿不同,所以成就了两个不同的境界,是不是这样理解?

师父回答:对对对!!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感报这个极乐净土。在阿弥陀佛成佛之前有无数的佛在极乐世界成佛,那阿弥陀佛之后观音菩萨也示现成佛,观音菩萨也是在这个世界成佛,只是说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叫极乐世界,那么观音菩萨成佛的时候那不知道叫什么世界了。在经书有讲,名字比较长具体没记住。经书上说多了,比如说前佛后佛有十亿众生先后成佛,同一名号,这都是愿力,你看《悲华经》你就懂了,《悲华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在阿弥陀佛前生那个时候,在法藏如来面前共同发愿的,讲海()婆罗门一路劝化,劝导,当时释迦牟尼佛前生是做转轮王,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当时都是做这位转轮王的一千位王子里面其中一个部分。

提问者:那一段是在《法华经》里面有的。

师父:《法华经》没有,在《悲华经》里面说的很清楚。

提问者:《法华经》上有讲说这个。

师父:《法华经》里面没有那么具体的讲,《悲华经》讲的非常详尽,那这个前生的这个转轮王,跟他们愿,最初发的本愿有关系。

提问者:师父,我想再问一个问题,既然他因地的愿望不同,那么成就的净土不一样,那么他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也不同呢?

师父:条件就是你要跟这个愿相感应,感应道交,信愿行,佛法成就的大纲就是信愿行。当然不一样,怎么会一样呢,这个不一样,哎呀,很简单,比如说我们现在爬山,一个人从东面爬上去,一个人从西面爬上去,他爬了爬了最的终点是不是都一样呢,那么在到达这个终点之前,是不是所处的地方都不一样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提问者:那么师父,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当中,就是我们不需要断掉这些烦恼执着,那么带业就可以往生。

师父回答:你如果往生,你处在什么品位上,这个取决于你修行的程度,也就是所谓的执名的深浅,这就决定你这个九品莲花不同嘛。你如果到了那种境界,你就能上品上生,你到那个境界就下品下生,不就这个境界决定的吗,下品下生,中品中生他也没说他没有不带业的,那完全没有业,那业尽情空都是圣者了,那早就解脱了,那或许到了他这个地位往生不往生就无所谓了。

提问者:师父,你说弥勒净土是不是要断掉这些,比如说烦恼障,所知障呀?

师父回答:那错了,弥勒净土主要接应的就是欲界众生,就是我们这些烦恼深重的众生,而且到弥勒净土一往生都是莲开,莲花化身,不存在这个莲花开不开的问题,他是这个世界弥勒菩萨现的方便净土,非常方便的,他专门度化欲界的苦恼众生,象我们这些凡夫,这些不容易成就的人,往生弥勒净土是蛮好的。为什么,他都能往生,往生很容易,业很相应,为什么,因为弥勒菩萨是专门这样化的净土,如果弥勒净土是只有到了那种境界才能往生,那弥勒菩萨何苦在这个欲界示现净土呢,那就没必要了,弥勒净土存在也没什么必要,明白这个意思吗?

提问者:没必要断这个尘沙无明,现身烦恼,这样也可以往生弥勒净土是吗?也象极乐世界一样的。

师父回答:不要,你看《上生经》就懂了,沮渠京声翻译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在我们论坛里面就有,你看完这本经书你就懂了,是谁告诉你的,要这样这样才能往生,往生净土本来就是易行道,易行道,是专门为那些发大心的众生而设的,因为发大心的凡夫,他往生净土见佛闻法得到不退转,然后度化有情,是不是最好的一个,最殊胜的一个,在未法时代众生是不能舍弃净土法门的,因为净土法门太殊胜了,比如说象我们这些跟着修行的,如果我们的禅定力,我们的修行不能达到即身证果,其码你证到初果呀,初果,那么七生七世往返你也永远不会堕入到三恶道,也就解脱了,但是他修境界不一定能达到证初果的境界呀,所以我执就不一定就能破,但是他如果兼修这个净土,要往生弥勒净土,那么他行十善业,对弥勒菩萨充满信心,那么临终的时候他念弥勒菩萨,他就往生兜率净土。他到了兜率净土呢,见到弥勒菩萨说不退法轮,昼夜恒说不退法,诶!那将来还可以随弥勒菩萨下生,十拿九稳也是不退转永远成就。所以这很殊胜的,不能舍弃净土法门。所以我不会纯粹地讲心地法门,密法参禅,同时还要禅修,禅修要次第而行,同时也劝大家要修净土法门,这净土是易行道,很殊胜。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大家所熟知的就两个净土,一个是叫极乐世界净土,一个是弥勒净土,这两个大家最熟悉了。为什么?在唐朝的时候,在唐朝中期之前,佛法刚刚传到我们中国的时候,弥勒净土那时风行天下,到了中间的时候人家就分不清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以为都一回事。那个时候的建筑大多数都是弥勒像,都是弥勒菩萨像,我们现在保留的北魏时期那些雕像,比如说四川那个乐山大佛那都是弥勒佛,好了,到了唐朝以后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仰弥陀净土,这个种种历史原因的,因为一个法门的弘扬跟高僧大德怎么弘传也有关系,弘传的人多了,大家就更知识道了,他就修了,他跟时代人心也有关系,如果大家都比较倾向于接受某种观念,那某种观念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就是说造成了中国佛法两千年来为什么说各领风骚一千年。现在到两千年之后,未来的岁月未来的日子谁也不知道,谁人知识呢?你说弥勒菩萨吧,佛经里面记载着,弥勒菩萨将重新振兴三宝,那就说我们现在佛法越来越衰败,弥勒菩萨肩负这个使命,要把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三宝重新振兴起来,佛经里面说的也很清楚,弥勒菩萨是未来众生的大皈依处,佛陀有授记的,皈依弥勒菩萨的众生,在弥勒菩萨的时候全部得度,释加牟尼佛有授记的,所以说你不能说这弥勒净土不要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往夕生中成就这个愿力,以示现清净佛土度化那些清净众生,众生清净离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即能往生极乐世界,实现度脱,也是位居不退,法门无量,度化众生无量,所以说这不好说,你说在我们中国这里这么多人讲弥陀净土,你比如说在韩国,在那些其它国家,他们很多人不知道弥陀净土,你比如说南朝鲜那边他们大多信仰的也都是弥勒净土,这跟数量没有关系,这跟时间也没什么关系,佛法就是佛法,如果说有关系的话,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呢,那现在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出现在我们中国呢?因为那个时候的众生整个的业报感召了佛陀的诞生,我们今天的业报不象那时的业报,所以我们感召我们处在这个时代,这一切佛法都是什么——缘起性空。缘生缘灭因缘而定,没有定法,定死了那就不是佛法了。

提问者:我想问一下,现在师父说的慈恩宗,还有这个唯识宗,还有慈宗,

师父回答:慈恩宗是讲唯识宗,是当时的窥基大师和玄藏法师创立的宗派,现在这个宗派几乎也都失传了,中国的八大宗现在留几宗呢,要知道我们佛法是经过摧残的,文革的时候佛法都快,很多地方都没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恢复宗教政策佛法又开始兴盛,那一时期忙前盖寺院,做经忏,佛教人才也出现断层,今天佛法兴盛了,象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各方面的思想也在激荡。

提问者:在近代谛闲老和尚不是慈恩宗的代表吗?

师父回答:谛闲老和尚有在都在,比如弥勒信仰的他也没完全断,我是说主流上。比如说禅宗,禅宗现在就衰败了,象唐朝那个时候,不怕天下慌,就怕头不光,那种盛况今天还想存在吗?今天就没有了,明白这意思吗?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众生苦咧!

提问者:师父我想问,《童蒙止观》当中数息,如果我念佛数息的话,数到什么时候?

师父回答:你等一下,你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离开一下,我倒杯水。

提问者:我是初学佛,所以很多问题不懂请各位师兄多谅解,(喂,这回声音大吗?声音大不大?)因为我对这个佛教知识懂的很少,所以今天就多请教一些问题,耽误各位师兄修学了没有,不知道。象我们主要是修学弥陀净土,所以说我对弥勒净土根本是一无所知。那么过去我只知道象谛闲老和尚在民国时代非常出名的,然后是弘扬的是慈恩宗,还有虚云老和尚,师父您回来了。我想问的就是说,在我看了《童蒙止观》,那么我在《童蒙止观》这个数息念佛的过程当中,念到什么时候可以进入下一步呢?

师父回答:《童蒙止观》

提问者:数息嘛,那么我在数息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数到什么时候进行下一步呢。

师父回答:数息、随息、从分、到气、到息,是不是?吸到什么时候进入,其实很简单呀,数息也好随息也好,他都是为了让你的心定住,如果你随息随不来,比如说打坐一开始,呼吸进和出根本就把握不住,那你就先数息,你从一数到十,一,一进一出,一,再进再出,二,再进再出,三……,诶!如果你数到第四的时候,我忘了我数到哪里了,从头再来,再一、二、三、四……,如果你能够很清晰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那你试看试看这个时候你来随息,随着呼吸进和出进和出,那你就发现很容易,他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做到,就这个衡量。改天我们再把我讲的那个《童蒙止观》十几讲全部上传到网上,大家有心再去听,我当时讲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很多同修就是进入实修以后,在理论上多懂一些,关于止观禅修的概念,就这么简单啊。听懂没有?你能随你就不用数了,就我刚才说的你吃A苹果和B,这个吃好了吃饱了就行了就不用吃下面那个,你那个吃不来就得吃这个。

提问者:师父,数和随我都能做到。

师父回答:那你就念分吧,这取决于你念佛功夫的深浅,取决于你禅定的深浅,你现在说都会做到,因为现在没给你细细辨别,因为人的心念……,有的时候,哎呀,我一直在呼吸上,其实他心很粗的,念头早跑到哪里去都还不知道,他说我也知道,这个遇到的多了,以前05年国庆的时候打禅修,打禅七,在寺院大殿里面几十个人坐着,我观察了一下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进去的,他们就感觉听师父说话真的好费劲,我们这里有个叫清莲的,清莲从新疆跑来,总共也没待三天,然后我说进入当下,他听这句话听得云里雾里的,天天在那里听他不知道什么叫做进入当下,一直到后面的时候,诶!他突然感觉他理解了这个,其实这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他心不能契入,所以说你现在能做到数息和随息,那你能做到刹那不散地念住这个呼吸吗?如果真能做到的话,那可能方便就可以进入初禅了。

提问者:短暂地能做到。

师父回答:短暂的不算,短暂那算什么呀,人在刹那刹那之间都是佛呀,你说我在刹那刹那地成佛吗?

提问者:那我做不到。

师父回答:这心粗跟细的问题这还要继续辨别,不是那么简单的,是层次。

提问者:师父,您什么时候指导我们怎么辨别呀?

师父回答:那肯定会的,你说师父做什么,师父就做这些呀。

提问者:师父,在福州那边你有没有这样的学生您在传授呢?

师父回答:福州有呀,其它也有,东北也有,有道场的地方,能够涉及到的地方都有。肯定有的,他到了这个层次自然就修这个层次的法,他没到这个层次,你能说什么呢!象对有的同修来说很重要一点,他必需明白佛教的基本道理和修行,他基本的观念正见要确立,然后才深入法门去修,那你说这个连基本的佛教道理都没通,然后又开始深入一门,整天到晚执着不舍,那这样应该不是修学之正道,你给他讲也没有用,在地藏菩萨三经里面讲的,《善恶业报经》看过没有,里面就有一句话说的很清楚,福德不够的众生不宜直接修禅,里面是说的非常清楚。

提问者:师父,止观不是天台宗的修法吗?

师父回答:你这话说的还是错的,说天台宗里面有讲止观修法,不是说止观修法就是天台宗,整个佛法都是止观修法,整个佛法也称为止观瑜珈,知道吗?那你说释迦佛法不叫止观法吗?

提问者:刚刚知道。

师父回答:什么叫刚刚知道,你这个样子就是对佛教基本道理搞不通的原故,为什么?因为都是你自己在那里看书,自己在那里瞎掰,是吧。

提问者:师父,天台宗讲什么?

师父回答:止和观,《大乘起信论》。

提问者:天台宗讲止观,讲大止观,摩呵止观。

师父回答:对,天台智者大师他是集这些宗派之大成,为什么,因为智者大师不是被称为东方小释迦。明白吗?

提问者:对呀,明白。

师父回答:这位祖师大德就如同佛,佛陀再来一样,把整个佛法进行总结,然后创立这个宗派,“宗”,我不是告诉你嘛,“宗派”“宗派”他必须归宗,知道吗,归宗就归到佛这里来了,然后他须应不同的时代。

提问者:师父,你说止观包含一切佛法吗?

师父回答:那当然了,你真的看过天台宗的书你就知道了。

提问者:止观含有一切佛法。

师父回答:不是,那你佛法不是就是定慧之法门吗!诸佛住大乘定慧立庄严,《法华经》不是有这一句话。“佛自住大乘,定慧立庄严”。修止可以达到定,修观可以达到慧。止观圆满不就是定慧圆满吗!那戒是为了什么?戒是为了修定慧呀,所以整个佛法是不是定慧法门呢?那不是……明白这个道理吗。

提问者:戒、定、慧呀。

师父回答:对呀,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需要通达这个道理。64:30我们学佛的人其实真正要做到什么呀?能够通达一切的理论,又能够把一切的理论含摄为一法,这才是圆融的,这叫做智慧的象征,智慧打开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看见一朵花他能见到佛的法身。他能够知道说这八万四千法他的归宗在哪里,他又能把这归宗这一个呢又支分为八万四千法,这叫通达。这不是说你这个佛教的知识多和少的问题,你看六祖大师,他也不识字,他也没看多少经书,但是,他通达心宗。人家给他……,六祖大师说:“你读吧。”他把这个经书一读,六祖大师说:“可以了,到这里了,知道了,这段经文讲的就是归宗的道理嘛。”就是这个这个……。他不是一下子就讲出来了,因为这些经书所说的目的是为了通宗,所以宗旨如果通达,那么经书自然就通达了,那我们又没听说过六祖大师是因为知识渊博才成为六祖大师的,因为六祖大师通达。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说,这法师他通几本经,通几个论才称为法师,其实真正讲不能这样来称,那你只通这几本经书,其它经书你就不通了?你说我只会讲《金刚经》,但是我不会讲《心经》,有这说法吗?你说我会讲《妙法莲花经》但是我不会讲《楞严经》,这也是犯这个毛病,哪有这个说法呢!那你就把这个法师理解成学校的教授,因为他知识渊博,所以他会讲课,那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他学习能力都很强,他花长一点时间去研究经典的话他也能讲课了。但是他能通达吗?对不对!你说。

提问者:师父,我想起很久以前看过一个佛门的公案好象是,具体的名字我记不清了,那么就说两位修学弥勒净土的菩萨,好象是无著和天清吧,是天清和无著是吧?

师父:两个兄弟一起约好了,到兜率天然后回来一道,这个我告诉你,以前论坛上,现在升级以后不知道有没有丢了,你去看台湾一个常照法师叫做避疑,他专门对这个有进行避疑,你可以看看他写的,这根本就无稽之谈,再说的话兜率天宫他的时空差异,上面一昼夜我们人间就四百年,哪有这个,这是莫明其妙的说法,你别管!这些疑难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因为这个历代有一些法师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他流传这样的思想,但是这思想都站不住脚,你比如我前面不是有说过吗,那本书叫做〈〈净土十疑论〉〉,他里面说是智者大师所说,如果你真的通达天台宗,你不要说很通达,你真的了解一下天台宗的教义,你就会发现智者大师绝对不可能写这样一本书,所谓的〈〈净土十疑论〉〉。整个〈〈净土十疑论〉〉就是在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不退转的,那兜率净土是会退转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往生的,弥勒净土是不容易往生的。其实这个论从他的立论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个通达佛法的人他不可能这样立论的,难和易是相对的,弥勒菩萨和阿弥陀佛他都有他的愿力和因缘的,怎么可以这样说!所以他不是称信而谈,不是从心地的一种通达中流露出来讲法,所以说偏差了,那能接受这样观点的人他本身他的心就是偏差的,他对佛法的理解他也不是从信心出发的,他是接受一种所谓的观念,一、二、三,齐步走。他是这样一种,怎么简便怎么来,怎么方便就怎么说,所以说你如果能够明白,一看这个〈〈净土十疑论〉〉简直是糊说八道,明白吗?你比如象我,那我不知道,很早以前我并没有说什么,跟大家很广泛地说,宣扬这个弥勒净土的殊胜,劝往生,以前没有的,以前就是我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我最早的时候很向往的净土就是极乐净土。我记的我在出家之前二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都是天天都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观想,在做梦里面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用功的修,然后做这个观想,琉璃地呀、莲花呀,净土的这些经典都很深入地看学。那后来又产生其它的愿望,我应该出家去等等。那后来后来我就接触到弥勒净土,就发现我这个愿力和这个(净土)非常想应的,所以说后来我就开始提出,当时也没跟人家讲什么弥勒净土不弥勒净土的。当时那个时候我看了象这样一些文章我还是没有感觉,当时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净土十疑论》,然后他里面讲的种种辨别我听了就学得不以为然了,这啥意思?阿弥陀佛净土是很好,但是他里面总是在说弥勒净土不好,他说的不好的理由呢?好象又不是佛法,又没说不好的原因,他只是描述一种外在的东西,但是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外在的这些东西是随众生的心而现,那么佛陀的种种都是方便教导,既然如此的话,那他却区分说极乐世界的鸟会说法,那兜率净土鸟不会说法,我说兜率净土的鸟不会说法或者没有鸟的话,他水能说法不是也很好吗,干吗非得鸟说法,所以当时我就怀疑他这个说法,我说这说的好象总感觉不对劲,所以说反而让我想看看这个弥勒净土到底说什么,结果后来我就看到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记得当时这本经书,我是当时根据流通处书籍条目,我写信到精灵刻经处,他们给我寄了这个经典的条目,在条目里面我就发现有个古装本的弥勒净土,然后当时我就叫他们寄过来,当时就把弥勒三经寄过来,弥勒上生经、下生经两部,那寄过来一看这本书,这十几年过去我都翻烂掉了,看了这个弥勒净土,这个净土好哇,就奇怪了我这个梦昧以求的,魂牵梦绕的好象就是这个,所以那个时候我说,噢原来这本《净土十疑论》是胡说八道,但是虽然他是胡说八道那我们照样也是很多人讲他,很多人说他,那么你这个错误的观念一传播再传播,那很多人就觉得那也很正常啊,对不对,当时佛经里面说过,如果一种错误的说法引导众生断众生慧命,就怎么样呀。如果你讲错一个共同的法,那么就如同令三界众生眼睛瞎了,有这么大的罪过,如果你对这个不共同的甚深之法,如果讲错一句就如同杀掉三界的众生那么大的罪过,因为这个谤法罪很严重,那反过来,你能为三界众生宣说一句共同法,那这个功德也是……,不是有一句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善知道宣说佛法令众生受益呢,这个《善恭敬经》里面打了很多比喻,整个世界稻、蔴、竹、苇破为微尘,微尘里面又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功德是如是不可思义,等等。什么没听清呀?你对佛法的认识只要这个观念上转变,你象这一层面上的问题都不复存在了。

提问者:师父,弥勒上生经,您刚才是不是说的这部经呀?

师父回答:对。

提问者:他那里说往生弥勒净土,弥勒菩萨是不是不来接引呀?不象西方净土那样,你往生的时候求生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呀?

师父回答:你不要去研究这个了,你要先明白什么东西叫接引,什么叫接引,接引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往生的时候是佛来接还是我们去接,接不接这个东西都叫做(接引),圣境会不会现前,就是我今天所讲的这个心能不能感报这个境界显现,那好了就算你说的不接吧,如果弥勒菩萨不接你自己能去,和阿弥陀佛来接你能去他又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能去吧,那无非这个接法不同吧,是不是。好了你如果理解说接引就是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往生,那弥勒菩萨为什么不来接你呢?经书上说的很明白,弥勒菩萨率领诸天圣众,天乐鸣空眉间放白豪大人相光来接这个善男子,善男子一睹弥勒白豪相光千万亿劫的生死众罪消灭,弥勒菩萨当即为其随其宿缘而说法要,令其欢喜,那你说弥勒菩萨怎么会不接他,那莫非弥勒菩萨的慈悲心还不如阿弥陀佛吗?应该不会。

提问者:师父,你刚才念这个《上生经》里面的吗?

师父回答:对呀,你自己去看,你看完你就懂了,怎么会不接善男子,不接善女人呢?!

哈,你看又在这里……,那《上生经》时面有讲过弥勒净土是不收女人的吗?那或许就这样告诉你,或许这话这样理解不是更好吗:“往生弥勒净土莲花马上化生,化生就是男人身,不复女人身,那不称善男子称什么?那不是更好吗!我们要知道弥勒菩萨的本愿是什么,是安乐道度化众生,安乐道今天的话我们理解就说,很省事的就成佛,你偏那么累那么辛苦地成佛。那弥勒菩萨他历劫以来是以慈心来度化众生,慈呀,与众生与乐而名为慈。弥勒菩萨他生生世世他化现的时候都是示现这种安乐相,所以为什么弥勒菩萨,我们一看到弥勒菩萨,哎呀心里就欢喜,欢喜心。所以弥勒菩萨的净土他也是这样,非常方便的净土,所以为什么说他是方便中的方便,是殊胜中的殊胜,是捷径中的捷径,这个一点都不为过。如果说我们按照次第这个戒、定、慧修学层层直上,就象走一条速行道最后成佛,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往生到他方世界,就好比说是横出三界,就象一颗竹子从中间破开——横出,那么往生弥勒净土呢,那就叫做不即不离出三界,他既不往上窜也不往边上横,他就在这个当下,就在这个娑婆世界他就能往生,他在欲界第四层天,欲界天,其码来说这界的众生他这个心性他要求也仅仅到这个欲界为止,他就能够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能够见到弥勒菩萨。那为什么众生会有这个殊胜的因缘见到弥勒菩萨呢?因为很简单,因为弥勒菩萨跟我们的因缘很殊胜。他历劫以来跟释迦牟尼佛都是师兄弟互为师徒的,你看佛经里面你去看那个《佛本生经》,到处都有弥勒菩萨的踪影,而且这个贤劫千佛跟我们因缘深哪!谁的因缘殊胜哪?当然有的人比如说他看到弥勒菩萨这种慈心教化,看到弥勒菩萨的这种……,他不生欢喜心呀,那他跟弥勒菩萨没缘份,一般不会,一般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跟弥勒菩萨都有缘哪!因为弥勒菩萨的龙华三会度的全是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弟子,释迦牟尼佛时代没有得度的在龙华三会弥勒菩萨度。那龙华三会的一百二十多亿众生这么多,他跟弥勒菩萨肯定是有缘份的,怎么会没有呢?怎么没有呢?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怎么会没缘呢?我们的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呀,我们就从苦恼中来的,佛经不是说他方世界再苦也没有我们这个世界那么苦,所以大家都害怕这个苦,想敢快离开这个苦,那么一听说有极乐世界,哎呀都是快乐没有痛苦那当然人人想去,所以到后面的时代,信佛的人越来越否定现世的利益,他从离苦得乐这种发心角度,而且你看他力,借助他力,自力就不用那么辛苦,那么这种思想就会导致很多人愿意这样干,愿意这样做,那么这种信仰当然就越来越普遍了,是人心取向,人家对佛教的信仰从理性更偏重于感性,所以说,比如说大乘佛法,比如说小乘佛陀时代的教法,比如修止观,修四念处即身证果,很多人就觉得不可能,觉得那太难了不干,大家心里都想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好象很容易很容易对不对?那这不是心是什么?佛教是八万四千法当然要满足众生,一样可以得度他,当然有人说我都这么偷懒了这么想舒适地往生,那成就是不是也比那些正念人身的、具有大信心大愿力大行的菩萨要来的快呀?有的同修这样想,那你也未免太贪心了。得度是得度你怎么会比这样的菩萨成就还快呢!那就说不过去了对不对,应该来说你慢成就才对,其实往生极乐净土他也是大乘佛法,这法是大乘法不是小乘,那也就说修这个法门要发无上菩提心的,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是主要度化这些发无上菩提心的清净的众生,那么他兼带着度其它那些小心量的信心众生。所以说后来的祖师大德就加了一条,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加:“回入娑婆度众生,巧把尘劳做佛事。”那也就是回向,回向娑婆的愿,后来的祖师大德为了让大家念佛,不要去掉这个菩提心,别越来越依赖。比如说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他就特别强调菩提心,这样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品位才高哇。是世尊的本怀呀,那好了,越来越抛弃这些东西,那祖师就加上这个,但是你说回入娑婆来度化五浊恶世众生这个愿,你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佛的这些相关经典里面你看不到这条,是吧,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面你看到这条没有?没有。阿弥陀佛的愿里面有讲我要成就这样的清净国土,摄受这样清净的众生,他没有说我要怎么样?我要到这个五浊恶世来度化众生,恰恰这个正是阿弥陀佛最初发愿的时候所没有的这一条。那你如果看释迦牟尼的五百大愿那就有哇,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愿愿度五浊恶世的众生,《悲华经》里面说的很清楚,象释迦牟尼佛当时这种初发心,是什么呀?是称为大悲白莲花,那其它那些佛菩萨发心只能称为鲜花,不能称为大悲白莲花,所以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初发心被称为,被十方诸佛称为大悲尊主。所以当时宝藏如来才赞叹说,象这位菩萨这样发心,这个在很久远劫以前有一位佛才跟这位菩萨的初发心是一样的,慈悲心重。经书上说,现在这位如来正在一个星球里度化众生,这些众生的身高只有母指那么高,这位如来的身高只有一肘那么高,也就说这个世界的果报比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更加恶劣,这位如来现在还正在这个世界做佛度化众生,所以才有这个本愿。所以我们现在对佛菩萨的理解先从本愿去理解。如果没有这些本愿没有这些因缘,那就象大家说的不必要有这么多佛菩萨,那有这么多佛菩萨,那正显现给我们开这个方便门,让我们从此入门而趋入,但是不管你是从哪一个门进入,最终我们都会成佛,所以说诸佛平等,菩萨都是愿愿归宗,我们这样理解就通了,就不存在问题。也就不存在打驾了,不存在这个那个的。越来越坚定我们佛教的信仰。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1: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