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上师随缘开示摘录
发起人:寂然  回复数:6  浏览数:6482  最后更新:2008/6/11 22:05:00 by 寂然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8/6/11 21:48:00
寂然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48
经 验 值:55
注册时间:2008/4/17
上师随缘开示摘录

               功课、白衣神咒、日常修行和接收道友   

    我刚才本来是想讲下修功课的事情,因为现在在座的几个人也很想知道关于修功课的事情,我刚才前面其实讲过功课本身坚持本身就是功课,为什么修习上师给的功课,这里面包含一个意思,如果你连上师给你的功课你都没办法修,却要分好还是不好的话,那么你进一步再修行的时候,在遇到上师的时候,你可能连上师在说什么你都听不懂,然后呢坚持功课呢,这个本身就已经是在修行,因为他可以使你能够有办法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因为很多人他从来就没有坚持的完成一件事情过,那我们借着功课这个方便来锻炼这个,也就是说刚开始修行的人,前面的因缘都具足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修习什么,应该修习忏悔,应该修习发愿,然后呢要坚持地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是什么呢?他就是功课,所以说走过这条路的人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好了,刚才前面已经讲了很多,现在不多讲,你说什么白衣神咒啊,白衣观音灵感真言,对吧,白衣神咒就这个意思了,这个传说中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梦中,梦中感得观世音菩萨为他传授了这个咒,这个咒在民间非常之流行,其实你只要。(他们说的,对,我刚才说过你们可能不明白自己正在造一种毁谤道友和毁谤上师的罪业,有些事情该停止了,不能一再一再的去说了,好了,我插一下不说了。)我们来说一下,白衣观音灵感真言,刚才说到哪来着?只要你怀着真实的信心,他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传授的,那这样吧,我给大家唱诵一下,这个白衣观音灵感真言,感觉如何?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图片出不来,情况是这样的,圣水那边的网站他们正在调整,所以说暂时图片出不来不要紧。(以下上师唱)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怛垤哆 唵 伽啰伐哆 伽啰伐哆 伽诃伐哆 啰伽伐哆 啰伽伐哆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这么唱的,(以下上师念诵)
 
怛垤哆 唵 伽啰伐哆 伽啰伐哆 伽诃伐哆 啰伽伐哆 啰伽代哆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是不是这样唱的?不过我觉得因为他这个法的传承,是来自民间的流传,虽然流传很久。因为这个法我也不知道,我也没得过这个法的传承。大家如果读,可以诵观世音菩萨大悲咒,常常诵读大悲咒就很好了,当然你如果喜欢这个白衣灵感真言的话也可以诵读。好就这样,我先交麦。

    还是声音大了好是吧,太大也不行,把耳膜给震聋了。其实我们每天怎么修行,也就是实际上修行在每一天里面完成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举心动念这里面都在修行。首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不要认为只有打坐的时候在修行,应该说任何时候都应该在修行才对。比如说包括我们走路,我们都要清楚的观照我们的姿势,我们的身体所生起的感受,所以说四念处修行,虽然没有到上师面前正式的受过这个法,但是我在功课二里面也说的很清楚,你可以观照自己的姿势,身体的动作,这已经初步在修行四念处。如果你每天能这样开始修行的话,那么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修行了呢,如果已经教你这样修行,你却不这样去做,那么你总是想说我现在没有见到上师,又在那里提,那是不是没有必要呢?对吧。所以说修行应该是在每时每刻,在每个不同的程度,每个不同的时段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行,这个才是修行真正的含义。就是说每时每刻不管心情好心情坏,我们都要修行,所以说我们要锻炼这颗修行的心,对这颗心的锻炼也叫做皈依的锻炼。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每一天可以怎么修行呢?从早上眼睛睁开这一刻一定要注意,眼睛睁开恢复知觉这一刹那,不要浪费了你的心,应该如理的忏悔和发愿,然后让这种愿和忏悔的心警醒的心一直加持着我们每天所做的一切。所以说早上起来,最近要求大家要念诵百字明,念诵百字明21遍,再念诵六字真言6遍,这个六字真言指的是“嗡班扎萨垛吽”,是金刚萨垛心咒,不是观音菩萨那个“唵嘛呢叭弥吽”,那个六字大明咒。那早上起来把这颗心调整好,净化好,非常之重要,这就叫做是一天修行的开始。当然禅定功夫深入的人,就是修行走向更细微的人,他这个时候不仅仅限于说我恢复意识以后,把洗刷干净以后才开始修行,而在他眼睛还没睁开意识恢复的这一刹那,他就开始修行了,他这时的修行能觉知到,人是怎样醒过来的,一切是怎样出生的,这是讲深入一步的修行。但起码我们可以做到早上起来的时候,要好好的修行功课,或者修忏悔,或者正确的发愿,这样就叫做修行的开始。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洗刷,或者去做卫生啊,做房间卫生,做个人卫生等等,然后是吃早饭,与家人面谈,然后独自一个人可能面对他关于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那这些时候有没有在修行呢,还是在修行,这时候你要念住自己,念住什么,首先最起码念住你的身体姿势,念住你的身体。还有再的话可能你还不断的在思维,一些曾经听闻过的法义,然后把这些听闻到的法义跟自己相对照,跟现实生活的起心动念相对照,这个叫念法。最低程度你应该念身,念住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明明了了清清楚楚,这就是一种锻炼。然后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可能内心中会退转,可能内心中生起疑念,可能心中充满了贪欲,可能心中充满了一种嗔念等等,五毒常常会现前,这个时候要不断的忏悔。你可能这个“嗡班扎萨垛吽”,这个咒语,你可能一天当中要不断的颂念,你呢不断不断的忏悔,这就是修行的开始,修行中忏悔的开始。很多人修行是不断从积累知识开始,不断从增强自我的能力开始,错了!修行不是这么开始,因为修行最终的目的是破除我执走向对实相的了悟,那么修行应该从忏悔开始,应该从念念明了的念住自己身体,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从忏悔开始。要想长远的修行,必须发大愿,按照佛菩萨,按照传承上师那样发愿,这样发愿呢,就可以坚定我们的修行,使修行能够持之以恒,那持续的修行,那才能产生修行的成果,这个叫修行非常重要。那就是说我们每一天坚持的做好功课,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心情好还是不好,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当你问到自己的时候,说我是谁呢?我是不是今生今世想修行呢?我是谁呢?我是不是上师的弟子呢?我为什么来找上师呢?我找上师是为了什么呢?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会想修行,还有你还要这样想,我这样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呢?我不知道,我随时可能结束我的生命,我可能还没到我老的时候我就会死去,人世是这样的无常,归根到底,生命是一种痛苦,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还没有了悟无我的真相,到今天为止我还是没有开悟,到今天为止呢,我修行还是没有解脱,所以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这样做呢?那上师说我这么做,那既然我相信我的上师,那肯定是对的,我就应该这样做,这就是毫无保留的去皈依,去信受去奉行,这就是一个修行人该做的事情。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是以这样的正念来护持我们的心,那么正知就会时常的生起,正念正知不断的守护着我们这颗不断的走向恶业烦恼流转的心,那么我们的心慢慢有一天终将被我们自己所调伏。调伏的心,经过训练而平静的心,他将有能力去觉悟真理,他将有能力去修行,将有能力去领悟上师所说的法义,将有能力最终去证得实相。所以说起步就是修行,你只要肯跨出这一步,就开始修行。那么好了贪嗔痴慢疑,最首先要去除的是贪心,我们只有结束我们过去对某些无聊事物的贪爱,而持戒,我们才有可能来修行,对不对?这是第一步。
    那么对修行构成最大破坏,又最难以消除的是什么?是贪嗔痴慢疑的疑,五毒也是有顺序的,贪嗔痴慢疑,当我们的贪心稍稍淡薄的时候,我们的嗔心就会显现,去除嗔心,痴心又会浮现,痴心去除了慢心就变得很明显,慢心去除了,很明显一个显现就是疑心,就是疑虑。就象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或许有些同修也无须明白,有的同修无需听不听,所以说我们无需讲这样一件事情。其实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来自你的疑障,疑障的烦恼魔,道友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上师也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守上师的戒命,导致了这件事情进行因果循环的恶果。所以如果再在这件事情进行评论,再在这个问题去说的人,他不断的在破坏上师的戒命。如果你说你是个很有信心的人,你想受持更深的法要,那你就必须遵守这个戒命,你不遵守这个戒命,一旦知道错了,如果不知道忏悔,而是相反反而继续下去的话,那我告诉你你结局的命运非常悲惨,你会身心俱毁。所以没有信心,没有信任,那一切将不复存在,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实际上是一条信心的道路。佛教里面一开始就说了,佛法大海惟信能入,那么到了最后也是因为信心成就,而证悟实相的,这条道路是谁也离不开的道路。所以你应该清楚明白,你正在做什么,上师说的话,如果你的这种五毒之心,覆障着你,你不加忏悔的话,你就会听不懂上师到底在说些什么,明白吗?已经申述的非常清楚了,如果你想跟随上师修习,你必须接受所有的道友,如果一时不能接受那是因为智慧没有到,或者因为种种的原因,但是你必须忏悔,你必须知道不能对道友生起一种毁谤,生起一种怀疑,不管怎么说他和你是一样的。至于你所探究的东西,到底什么是事实的真相,那个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你的依止,你的修行,这个是最重要的。而不断的去继续自己的罪业的话,那么很显然你自己会感到非常的痛苦,一切痛苦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有罪业,所以才会有痛苦,一个内心没有罪业的人,他无论遇到什么,他不会有痛苦的,哪怕他已经生病,哪怕他快死了,哪怕他被众生折磨,被众生拷打,他的内心也没有丝毫的痛苦,何以故?因为他的内心没有罪业,所以说我们应该这样的认识,我们为什么痛苦那是因为我们内心有罪业。所以普贤行愿告诉我们,忏悔无尽,我们有时候因为自己内心的疑障,因为内心的一点点的五毒,可能就会整个的把修行的功德给摧毁掉,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罪障覆心,你一天天就会衰退,你一天天会造更深的罪业。所以这里我不想多说了,今天借这个语音我明确告诉大家要清楚要明白,你这样的一种说法是一种罪业,你一定要忏悔清静,停止不要再继续。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我想离开你们,我不想根你们在一起,因为跟你们在一起毫无意义。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一定要学佛,那你就要信任佛陀,如果你要依止上师学佛,那你就要信任上师,如果你愿意成为上师的弟子,那么你就要接受上师所有的弟子。因为很简单,除非上师已经告诉你,这个弟子是破戒弟子,他违背上师的戒命,他必须离开,否则我们都应当接纳,否则就说明他没有任何的罪业。如果你对他生毁谤,如果你说他是什么什么,那么你就是有罪业的,听明白吗?你应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哪怕是一个杀人犯,他也是上师的弟子,如果他对上师有信心,他从来不怀疑上师,不毁谤上师,那么他就是上师的好弟子,那么你呢,如果想成为上师的弟子,那你也应该接受他。如果说每一个弟子都要求他没有任何的过失,如果说大家都是清静的,那么何必来修行呢?如果上师也这样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静,每个人都不能犯错误,每个人都很完美,那么我相信上师可能没有什么弟子,可能孤家寡人一个,对不对?所以我就想不通,就象你们所理解的那样,那如果说上师已经是个解脱的人,他为什么还来到这个世上呢?那么他来在这个世上到底要与谁相伴呢,对不对?因为大家对上师有这个信心才说这个话,没有信心者,我们可以想想那佛菩萨来这个世上是为什么?那我们为什么要寻求佛菩萨?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法僧三宝?我们为什么要依止佛陀,我们为什么要走上正法?我们为什么要依止菩萨僧团呢?为什么?为什么要寻求这样的师?为什么要寻求这样的道?为什么要寻求这样的道伴呢?对不对?这种心的人与我们要修行的弥勒净土的法门也大相违背,对不对?你这种嗔恨心很强的,你认为只有清静的众生才能相处,你认为只有清静的众生才能摄受。或许你这样的因缘可能会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他基本上只摄受清静的众生,他最主要是摄受大乘清静的众生。就如同悲华经里讲的很清楚,那往昔释迦牟尼佛发愿不是这样的,他重点摄受五浊恶世的众生,什么叫五浊恶世的众生呢?就是我们,就是我们这样的众生,叫五浊恶世的众生,就是充满了贪嗔痴慢疑的众生,就是如此不清静的众生,就是如此寿命短促,没有什么善根福德的众生,就是这样一个整天到晚疑心重重,整天到晚无法修行的众生。所以你为什么不接受他?你如果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你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众生,这不是什么配不配的问题,更何况你所认为的,你所想的,还是一个错误的东西不说,我们应该站在一个高度看这样一个问题,对不对?所以说悲华经里说菩萨发心有四种过失,其中一种就是什么呢?只愿意教化清静的众生,也就象我们修行的人,我们只愿意与这种清静的众生为伍,对不对?我们平常世俗人就这样,对我好的人我对他很好,对我不好的人我对他不好,合得来的我跟他合,合不来不合,但是修行人不一样啊。当然我也没要求你一定要马上接受一切的众生,因为你智慧没有显现,你的我执还很沉重,所以说你不可能自然而然的生起对众生悲心,那么起码第一步你要做到,依止上师修行,要去接受所有跟随上师的道友,这点非常之重要。这里面不是一种所谓的包庇或者怎么样,你还得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道友,不同的弟子,可能上师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化他,就如同上师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化你,对不对?如果上师能这样对你慈悲,就意味着上师能对所有的弟子慈悲,上师如果能接受你的话,就意味着上师能接受所有的人。所以如果你的心不平等,你只是很自私的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或者有的人说,我要为上师护法,我请问你护什么法,没有信心的人他能护什么法?对不对?所以这点一定要明确,一定要明白。当然了,不可能,我们看到道友肯定有人我是非之分别。好了我要告诉你消除这种嗔恨心,让我们的心放开去接纳,用一种慈悲喜舍的心,来对待道友,这是我们要走的路,是我们要修行的方向。不要认为这个不重要,有人说我只要按照上师说的整天闷在家里修行就好了,我何苦一定要去接受道友呢?你错了,完全错误!你可知道上师的功课是什么呢?功课哪句读出来,都是告诉你这个道理,你要以慈悲喜舍的心去对待他人,这是个修行者的要求。什么叫慈?你看我们的法名里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让每个人的名号上面都加一个慈悲喜舍四个字呢?慈就是慈爱,就是每当我们遇到他人的时候,首先我们遇到同修道友,我们要先从同修道友做起,对不对?如果你同修道友都做不到,怎么可能对其他人这样呢?对吧。你要用慈爱的心去对待他人,慈爱就是用爱心去面对他人,爱心导致的结果是让人家快乐,自己如果有好的地方一定与人分享,你所作所为当然都希望对方带来安乐,这就是要慈心,首先要慈心对待他人。其次是悲心,慈悲喜舍的悲,悲就是不忍别人受苦,如果道友很忧伤很难受,你没有能力帮助他起码你存这样的好心对待他,你甚至可以默默的祝愿,希望同修能够早日的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希望同修不要被贪嗔痴慢疑的毒所中。对不对?所以你要有颗悲心来对待同修道友啊,对不对?就是要从这里开始修行,慈悲喜舍还有一个喜悦的心,什么叫喜心呢?就是能够赞叹随喜别人的功德,这叫喜悦的心,别人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哪怕有一点点胜过我们自己的地方,我们都要赞叹,而且很舍得赞美他人,而且不是出于虚伪的赞美。对吧。虚伪的赞美是让别人认可我们自己,不是我们所说的随喜的赞美,对不对?最重要先有颗舍心,你要有颗布施的心,舍弃自己的贪爱,舍弃自己的邪知邪见,随时准备忏悔自己,准备改变自己的心,准备要舍的心,舍从外在的物质,哪怕从一颗白菜,一直到自己最珍爱的东西,乃至到自己的内心,所有一切对自我的贪执,都能舍。对不对?所以慈悲喜舍从哪里开始做起,从布施开始做起,从舍字开始做起,一个能舍的人,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进入慈悲喜舍之道,对不对?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是佛陀所成就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心修行他能够获得梵天果报,慈悲喜舍的心修行他能够投生到梵天善趣,慈悲喜舍的心修行他能够使我们的善缘不断的增上,使我们的福德资粮一天天的增长,那么这样你的定力和慧力就会增长,这样你就能修行四念处,这样你就能够走上瑜珈相应的道路,最终当然能够成佛了。这是一条确定无疑的道路,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大德们,那些成就者们都是这样宣说的。相信大家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念,上师是不是说错了?我告诉你上师绝对没有说错,一定没有错的,这就是学佛,所以说大家要明白这个宣说的密意所在。为什么一开始建立语音室的时候,告诉大家慈悲喜舍,我们这个语音室从弥勒菩萨生日那天开始,大年初一正式开张,然后豁然映在眼前的就是四个字,“慈悲喜舍”,对不对?慈爱的心,悲悯的心,随喜的心,能放舍的心,平等而舍的心来面对一切。这样我们就形成一个网络道场,你看我们网络道场挺好的,也挺清静的,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个网络道场,很多同修还没有这种因缘。你看这次国庆,我们到这里来进行禅修,还不就是这种因缘而带来的,这次国庆来寺院禅修的道友,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与上师结缘的,只有少部分的不是在网络上结缘的,所以说太重要了这一点。我记得南京栖霞寺有个叫本正老法师,他在临终前给人最后的教言就是这四个字,“慈悲喜舍”,这位大德,深知佛菩萨在末世度生这个悲心,他深深的知道,可以讲深深的体会到佛陀来救度我们末劫众生的悲愿,良苦用心之所在。所以这条慈悲喜舍的道路,以我们现在所赞叹所修行的,弥勒净土法门是非常相应的。我们想想弥勒菩萨他所示现出来的悲悯,可以讲在诸菩萨中对我们众生最宽容,最慈悲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兜率陀天弥勒净土是在欲界当中成就的净土,是离我们最近最近的佛国净土,那么这点就非常清楚了,是谁放弃了自己的清静的果报,是谁可以对我们这些浊世众生深怀悲悯,不弃不舍呢?那么在诸位菩萨当中,我们如果想到弥勒菩萨这种精神,那就会很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慈爱,什么叫做真正的悲悯,对不对啊?连这样的众生都不舍弃,所以弥勒菩萨为什么会在我们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他为什么会在释迦牟尼佛之后成为贤劫第五尊佛呢,是不是?就是这样的,根据密续的记载,根据密教中的传言,象大宝法王,如果按照授记所言,大宝法王是不是应该继弥勒菩萨在贤劫成就的第六尊佛。那么如果这是一个事实的话,我们来看一下,大宝法王在密拉日巴尊者所流传的白教传承的法脉里面,他是怎样的苦行,我们就会知道了,这些佛菩萨他是以怎样的悲心来救度我们。如果我们跟佛菩萨来学,哪怕一念之间,哪怕一点点与佛菩萨的这种悲心宏愿相应,那么你可想而知清除罪障的力量有多大,这种成就功德的力量有多大,哪怕一点点吧。所以说慈悲心难起,你如果真的能够一点点的对众生付出慈悲,那我敢说你离开悟就绝对的靠近了一大步,何以故?因为我们最终开悟要成就的是空悲双运的智慧,什么叫空悲双运?很简单,空性与大悲不相违背,大悲就是空性,在一切皆空中流露出大慈大悲,这个才是佛道。所以说智慧和慈悲他无非是一体两面,所以衡量一个人智慧高低,就是衡量一个人悲心的大小,衡量一个人的慈悲心有多大多小,可以看他智慧有多高,这是无二无别的,所以说这样去理解。那么我们所承受的无论是深还是浅,无论是粗还是细的佛法,他都是贯穿一体,前后不相违背。今天借这个因缘随缘给大家说到这里,这些话希望大家牢牢的记在心中,然后把这些话再告诉其他的同修道友,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要珍惜眼前的因缘,要珍惜今生难得一有的福报。你要知道我们修行的人到今天没有解脱,你不要认为是自己前世是一个什么很有修行的人,我前世是不是一个和尚?是不是一个尼姑等等?不要这样想。你甚至可以这样想,我前世肯定是一个浪费因缘的人,我前世的时候早有机会亲近佛陀,我早有机会听闻正法,可是我没有认真的修行,结果又流落到今生,所以今生不要错过这样的因缘。所以经常要把暇满之难得,把寿命之无常的,这种因果与轮回的道理,在心中反复反复的观想,反复反复的揣摩,反复反复对他生起觉受,那你这样的心来修行的话,那他一定不会走到偏道上来,就能够逐步逐步消除修道上的障碍,就能去除种种的魔障,步入这种光明的正道上来,所以这点非常重要,大家要记在心中。好了,今天晚上关于这个话题先说到这里,好不好。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4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0: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