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开班前作业题
发起人:慈灯  回复数:21  浏览数:11801  最后更新:2014/4/18 10:56:00 by swdf2627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1/3/28 18:14: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智心
2010-6-10 2:15: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最具功德的福田是三宝,而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上师的恩德比三宝更加广大。所以上师才是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其实这个题目好像以前上师有开示过,后来却忘了,到现在确实还没想明白)先等等再写。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要常常思维上师的悲心和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应该是皈依,如果没有皈依,所做的一切就只是“佛学”了。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信心是第一关键。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5: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智清
2010-6-12 17:35: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上师三宝是无上的福田。《瑜伽概论》中提到“常言道: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者就是施主,有施主就必须有功德主,受施者就是功德主。施主和功德主若能彼此回向,则皆具成佛之缘。所谓功德者,功者,必有其修行付出之功;德者,必有其能令众生有所得之品。如此殊胜功德之主,唯有三宝。”上师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总集,是一切传承总集,是一切功德总集,是众生的无上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积累具足的福德资粮是学佛修行的前提,通过对上师的供养承事积累福德资粮,上师三宝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要常常思维上师的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现未来佛法僧三宝。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认识到三宝的殊胜功德后要寻师依止,因为上师是三宝总集、一切传承总集,若不皈依上师学佛,自己一个人琢磨,怎得正法,况且末法时代众生福薄,需要次第修行,不依止学佛,一切无从谈起。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依止善知识以“恭敬心”为第一关键。“佛法从恭敬中求”。《瑜伽概论》中提到“行者自皈依佛门,亲近、供养、承事善友,到奉行五戒善法、十善业道,清净三聚净戒,都是在忏悔业障、努力积累广大功德资粮,始终都离不开贤善人格的支撑。如果没有贤善的人格为基础,所有的修行都会走样。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5: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慧清
2010-6-21 1:37:00

顶礼上师三宝!

弟子恭敬作答: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顶礼上师!上师三宝,是我等众生最无上的福田。

一个对父母供养孝侍的子女,因知恩报恩尚且能得到好的果报,何况恭敬供养孝侍三宝。佛是慈悲智慧圆满的人,佛把一切众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以大平等的心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指引教导一切众生要远离恶趣,追求永久的安乐,恭敬供养佛宝,就是对佛的感恩仰慕和向往,是为修成佛的因可获佛加持而得福报;法宝是佛陀所亲证的能够让众生解脱的最直接正确的经验,恭敬法宝种解脱的因,修证佛法 为法供养,可得解脱的果,为此法宝而供养,得福报;僧宝为清净和合的出家众,是佛的传人和弟子,恭敬供养承事僧宝,如同恭敬供养承事佛陀,恭敬喜乐于这种梵行洁白自净其意,以此供养得福报。

而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上师即佛,上师是有经验的过来人,能带领我出离轮回永获安乐,上师所具的慈悲智慧与佛等同,上师即是我出世间的法父;上师即法宝,上师所宣讲一切皆为调伏我的妄心,皆为降伏我等贪嗔痴烦恼,皆为我等一切众生解脱离苦,完全是在体现佛的以众生为本,慈悲而不损恼,智慧而不执著;上师即僧宝,上师即是清净的修行者,与佛陀两千多年前一样行大布施,示现僧相普度众生;所以供养上师三宝,即是供养佛宝供养法宝供养僧宝,上师所体现的,就是佛法僧宝的集合,是我等为世间和出世间积累福报最无上的福田对境。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顶礼上师!上师三宝是最胜资粮田。

因为上师即是佛宝 法宝和僧宝的总集。上师是佛宝总集,在上师对境前供养承事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积累资粮;上师是传承总集,在上师对境前供养承事得到一切传承上师的加持,积累资粮;上师是一切功德的总集,在上师对境前供养承事,得上师无上加持,获得上师所证功德。所以,作为一个学佛修行的佛弟子,上师就是自己的福田对境,在上师对境前恭敬供养承事,积累福德资粮是最直接的。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顶礼上师!常常思维起上师对一切众生平等的心、对每个众生怜悯爱惜的大慈大悲心、上师待人处事的超然与智慧、上师的贤善人格、上师无所不能舍的精神、上师的清净严谨、接引众生的无量方便、上师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上师不顾一切的付出,不计回报的布施都能让弟子从内心中升起感恩感动欢喜的心而依止。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顶礼上师!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皈依”。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以佛为师,目的为最后成佛。所以,学佛第一个前提首先要皈依佛。皈依佛,就是成为佛的弟子,放下自己,完全的去朝向佛,才有资格谈学佛,才能得佛摄受。落实到生活中,学佛首先要找到一位善知识做自己的师父,因为他是有修证经验并有德行的人,视他如佛而皈依他,然后才能谈到依止这个师父进入传承闻思修证。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顶礼上师!依止善知识以恭敬为第一关键。

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以及上师的教导,弟子知道了佛法需从恭敬中求,也体会到:从远古的佛教到现在,清净的佛法传承得以延续,都源于代代接续香灯的人对自己的师父感恩报恩,如法恭敬。一个弟子对自己的上师发自内心的恭敬才能滋养出对师父的信心,而依止上师修行解脱最终就凭的是信心,所以,恭敬是求法的前提。一个要学佛解脱的佛弟子如果不能恭敬自己的上师,即是轻师慢法,就象一个装满毒水的杯子,法不会进入他的心中,即便接到法也是有毒的,而轻师慢法与忤逆、离经叛道也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总之,不恭敬自己的上师,非但不能解脱,反造无边罪业。提婆达多就是一例。因为上师即是三宝总集,恭敬上师即是恭敬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令诸佛菩萨欢喜而加持摄受;反之,忤逆上师三宝即是背叛一切诸佛菩萨,不得诸佛菩萨所摄受。

结合到自身感悟到:从古至今,世俗间求学问、学技术都讲究个尊师重道,才能得到师父的悉心传授。古语有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世间的师父把一生的经验传授给弟子,教会他生存的本领,徒弟就当象对待父亲一样孝顺报答他。跟世俗间的学艺相比,我们要的不只是滋养这个短暂的肉身,而是要解放法身,走到最最美好的世界去,永远的没有痛苦。而上师就是把用生命换回来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实现我们这个理想,这种恩情是世间任何方式也报答不了的!所以,依止上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感恩、恭敬!

 

【弟子偶然看到一部纪录电影的片段:一个孩子去拜师学京戏,按规矩要找来家族长辈和附近最有威望的人作见证,先是磕头敬茶立下誓言,后是白纸黑字立下字据,承诺身家性命都交予师父,要孝顺承事师父,得艺了亦不能背叛抛弃师父。。。看后让弟子内心十分震动。

世俗间的师父恩德与上师对于我的恩德无法比拟的。然而世俗中的徒弟对自己的师父都尚且如此恭敬,我对待领我解脱的法父,不要谈超过,而是有没有达到这种恭敬呢?

上师即佛,说起来理直气壮,可是还经常让上师不欢喜,那么,是不恭敬上师,还是不恭敬佛?是不认识上师,还是不认识佛呢?感恩上师加持,弟子该做一长长的深层次的反省。

恭敬心下,蕴含着无尽的摩尼宝藏,滋养着最圣洁的白莲花;

而起心动念处纤毫的不恭敬,都是奔向地狱的动因!】

 

感恩上师,弟子作答完毕,佛学班已经隆重开班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维,弟子明白要做好恭敬 供养 承事,修好三欢喜,做一个入理如法依师修行的弟子,让法流入心中。 

南无咕噜贝!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6: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恒芳
2010-6-21 9:42:00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上师三宝是无上的福田!因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上师三宝是最胜资粮田。因修行成就需要福德和智慧,而上师三宝具这样的功德,与佛陀无二,而上师直接传授我们佛法,修行解脱之道路,上师的恩德比佛陀还大。所以上师是最胜资粮田。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上师圆满的福德和智慧。弟子罪业深重,只有依靠上师的救拔才能脱离轮回苦海。只有踏实的跟随上师修行,才能走上解脱之路。弟子要时刻忆念上师之恩德,从而升起对上师依止的意乐。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第一个前提是皈依具德上师,只有皈依才能走上修行解脱成就之道。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对善知识有无上的信心为第一关键。

祈请上师批阅!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6: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湛清
2010-6-21 13:29:00

顶礼大恩上师!   

    在接触上师以前,我对佛法一无所知并盲目排斥(罪过)。2007年,一位比较值得信敬的朋友,介绍我入了上师的群,认识了上师,才平生第一次接触正法,对佛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奈何福德资粮不足,一直疲于奔命,没有博闻、审思、实修,致空有一颗向法之心,而没有系统的佛法知识,所以,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肯定流于浅白,但弟子愿以最坦白之心呈上最诚实之理解,以求上师点拔指正。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

    弟子理解,利益众生可广种福田。但我们凡夫肉眼凡胎,缺少智慧,很多时候不能辨别如何做才是真正利益了众生,甚至会好心办了坏事情,所以必须依止上师,跟随上师修学,才能确信种的是否是“福”田。

    上师是无上的福田。上师代佛宣化,为使众生脱离无边苦海而慈悲度化众生,有无上功德,那么供养上师,也是助佛宣化,自然福田最胜。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

    弟子理解,学佛需要“学费”,这个“学费”就是往昔所累积的资粮,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德份”,没有德份或缺少德份的人没有机会接触佛法,即使佛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这个福德资粮是靠生生世世积累的。打个比方,就如同我们在福田里种上了种子,时常用善行这个阳光雨露去滋养它,它长成的果实就是学佛修行的福德资粮。

    跟福田一样,上师是最胜资粮田。因为上师是为利益天下苍生而来,上师的慈悲是大慈悲,供养上师,就如同在最肥沃的田地里种上良种,收获自然丰盛。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弟子理解,要常常思维上师的悲心、愿力、功德而升起依止的意乐。学佛不是为了自己解脱,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为了使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共成佛道。依止有大悲心大愿力的善知识,才会方便饶益众生,所以一旦通过观察,确信这个善知识的悲心、愿力、功德广大,我们便要毫不犹豫地跟随他,思维他的功德,向他看齐,所谓见贤思齐,他的功德越大,我们的目标越远,最终的功德也就越大。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弟子理解,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要有皈依心。这个皈依心主要是指“心”,不是形式上的皈依。要真正体会到轮回之苦,自己发心出离的同时,对沉溺于轮回苦海之中的所有众生升起悲悯之心,愿意为了让他们得到解脱、获得圆满而皈依。皈依要发自内心的。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弟子理解,依止善知识要以信心为第一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对这个善知识完全信赖,才能达到彻底地依止,彻底地依教奉行,毫不犹疑。由没有丝毫杂质的信心,才会升起不虚伪不做作的恭敬心,由这样清静的恭敬心,才能真切领会上师的教言,快速证觉。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2011/3/28 18:17:00
慈灯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81
经 验 值:936
注册时间:2005/10/9

觉梦
2010-6-22 17:58:00

顶礼上师

 

一、我等众生薄福,需要供养而广种福田,什么是无上的福田?

答:上师的心是无上的福田。做财物的供养让上师能够安住,做闻思修行的法供养令上师安慰,做上师的智慧心希望弟子去做的,一生中去实践,并做力所能及的护持,就是种无上的福田。

 

二、学佛修行需要资粮,什么是最胜资粮田?

答: 自己的心是资粮田,皈依并志向修行的心是最胜资粮田。种这块田,是自己默默的努力,就是要完全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心,诚实,不欺骗,并按照上师教导的修行去体验修行、去观察生活和生命。

 

三、要常常思维上师的什么而升起依止的意乐?

答: 顶礼上师,思维上师的广大悲心。在每一次面对忧恼、看见自己和其他众生愚痴面的时候,即刻想到上师,度众的不易,伟大不可思议的坚持,然而正是那不可思议的坚持和上师选择的生活方式,在关键的时候再一次触动心灵、启发思考、在火焰中向清清莲池挪步。

 

四、学佛的第一个前提是什么?

答:我认真。当我面对生活的时候我是认真的感到痛。当我面对自己的傲慢偏狭我是认真的感到可能失控的恐惧。面对人生的种种虚幻的情境我是认真的疑惑。那个时候,一旦我想要求一个超凡脱俗的老师,我的超凡脱俗的老师您就来了。

 

五、依止善知识以什么为第一关键?
答:顶礼上师,关键是愿意尝试您说的、实践您说的。敢于“尝试”我做到了,完整的“实践”我没有做到。您说这样能够解苦,我就算觉得难熬也去尝试着做,回想我的初心,它就是那样子的。现在的我,得到一些法益,也懈怠染了些尘,我会沿着小路打扫回去。

 

顶礼恩师 唯有恩师指导人生的道路

南无古鲁贝!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玛亚!
南美桑噶亚!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1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3 15: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