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悲华在线 > 教言 > 祖师教言摘选 > 正文     选择推出楞严悲华禅师各种讲座和专门的开示法语。  [admin  2016年5月3日]        

  网站首页  导师  道场  教言  缁行  法轨  图片区  播放区  下载区  太虚全集  慈宗专辑  学习园地  网上礼佛  留言板  

普巴扎西活佛的甚深基础开示摘录
          ★★★ 【字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09    更新时间:2012/2/12

诸佛菩萨化现无处不在

比如说人间有众多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不仅仅是一个善知识,还有众多比如说在家众生也好、旁生道也有好,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我们举个例子,前两年上师说,今天从石渠过来几个人说他们的爷爷去世了,因为他爷爷往昔当土匪的时候杀了很多人,业力沉重,一生在他手下死去的人不少于二十个,请上师观待一下,需要念多少经都可以。但后面上师说:他在观待之中怎么也见不到他的爷爷在三恶趣之中,后面再观待佛的境界当中,爷爷已经成佛了。于是就对这家人说:你们的爷爷不需要念诵什么,为了救度度化的一切众生念一遍观世音菩萨即可。下面的人都不相信,说:不可能的,手下杀死二十多人难道业力还不沉重?上师说:可能是一个佛的化身。因为佛的化身在救度众生之时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就是这样,诸佛菩萨没有一个特地的,而是呈现不同的形象来度化一切众生哪!比如说现前对众生有利益的一切事情都是佛的转世,都是佛的化身。不仅仅是有情,甚至无情之一切物具,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一切都是佛的化身。因此,我们说诸佛菩萨在各地当中。但要知道的是:虽然诸佛菩萨在各地地带当中,但内在当中不会有稍许之烦恼。在客观上面如果呈现烦恼之现象,也是众生业力沉重,而在自己的感觉中呈现好像有这样的一种烦恼现象。比如说大地当中不同的水池呈现众多不同的月亮形象,而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本身并没有生灭之现象。一切诸佛菩萨化身如同这个道理般。
  因此,稍许理解刚刚讲解的这些道理,对生起信心有极大的意义。藏地有一种说法:佛在何处亦不知,故当时时生敬信;贼在何处亦不知,故当心存谨慎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如同刚才所言般,诸佛菩萨的化身在何处谁也不知道,因此若能精通这些道理,生起信心就好办得多了。

 

关于信心护持及是非抉择的开示

上师:有时候凡夫站在自己个人的立场上,会把自己的想法当作是最真诚的,很多事都不会顾的,这样会导致很多很多伤心的事。比如说,在某寺,某位导师身边各式各样的弟子很多,各人站在各人立场之中,按照自己的方式成办,但都是片面的,就会导致很多令上师烦恼的事。因为一位导师要做的事并不是单调的,而是全面大局的事。比如,很多高僧大德会倡导修庙、建塔、大规模放生、大型法会,功德的确不可思议!这也是诸佛菩萨针对不同根基众生慈悲示现不同的方便。但是不同导师的示现可能不一样,有些弟子可能不太了解我的心念和方式的缘故,所以有时候也勉为其难……

很多年前,曾经有位居士给我写信,让我如何如何处理当时在高原的某位居士。也许,他是站在以信心护持我的立场,但是细致观待:

第一,任何一位导师或者出家众必然有自己的主见,不可能跟顺任何人的是非言语漂泊。若导师随凡夫的是非而左右,则会成为导师事业最大的障碍。一位导师可以倾听不同的意见,但是自己必须有主张,否则不能成办大局,而形成偏袒。只要这位导师自己的主见不倒,那么,什么是非也不会有成功的时候。 

第二,很多人都说对导师有信心、站在信心的立场上护持上师,但是自己把自己看成最圆满的时候,看待他人就永远形成一个不平等的现象。世上很多很多众生都是这样的:口称自己是凡夫,一切都是佛;但是行为当中,永久是自己是佛,他人是凡夫。这种行为就会导致成自己的说法永久站在上风,控制一切达到自己的标准。即便对于导师,口中说上师是最高的,但是行为中永远站在导师的最上风——上师做法不对,所做的一切都要以我的为标准,那就说明你所说的信心已经不存在了!说是信心,已经没有信心了!凡夫看凡夫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永久会站在(上师和道友)上风的立场上看待一切。所以,我们天天强调提高信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能否把自己放在导师下面一点?放在下面一点的话就会觉得,自己言行可能是不圆满的。

有时候,即便是一些事实,由于自己智慧不够的原因,终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待一切。这样的话,这个信心很难体现出来。亚青寺喇嘛仁波切经常讲安藏竹根玛公案,看到我手里拿的是破鞋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信心,即使看不到雪狮——这也应该有很高的见地,但是观待自己的过失而想到,实际当中可能是雪狮,只是自己业力沉重,看不到雪狮,导师说的永远是对的。能有这一心念说明还是在有意调伏,虽然没有很高的智慧,但是已经把导师奉在上面,自己放在下面了,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信心。信心是下面不具备智慧的人对有智慧的人的一种敬仰。如果这样不能调伏,说明自己长期站在很高的立场之中,永久觉得自己很高。因为以自己作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时候,都是把自己放在导师和道友的上风,这样的显现可多得不得了!比如说,所有的弟子,谁不会说上师是最高的?决定都说自己是凡夫的。但真的是这样吗?自己口中说自己是凡夫,但是实际当中永久站在圣者立场之中。真正想到自己是凡夫,而以凡夫做事情的人太少了,少的可不得了! 

第三,如果世界上真有魔鬼的话,除了挑拨是非而导致众生烦恼的人,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魔鬼了!有些地方,每天都听说哪位弟子与哪位弟子不好。天哪!我的耳朵也太没有福报了!我就对这些地方的弟子说:我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调伏一下你们自己的心,是非的话能不能少一点?但是现在看来,是非话并没有减少,并且越来越多,这就说明法并没有融入自相续成为清净自心的力量。结果是我付出很大的代价,最终对你们没有丝毫之利益。那我继续讲法还有什么意义?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在此奉劝性格比较急躁的弟子尽量多闭门静修,少置身是非烦恼之地。因为不论对谁,言语太多时都是起现贪嗔痴而犯戒的预兆。因此,要想消灭怨敌,首先应先消灭自心的烦恼。 

第四,是非纷扰导致道友不合和,为大恩上师身体带来违缘。

法师:上师,这算是犯誓言戒吗?

上师:天哪!此外还有什么誓言戒?!

法师:修行是为了求清净心,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是心应该随上师转,如果以凡夫心随凡夫心转,甚至跟顺是非谣言,以烦恼心造烦恼业。那还修什么密法?您现在身体已经这么差了!

上师:一位导师身上很多很多病是否因此导致,我也不知道。但是毕竟是一种心态。比如,如果儿女做出太多是非的事情,父母内心当中的烦恼可能会更重的,这也决定会导致父母身体不会健康。用世俗的话说,导师与弟子之间是有师徒感情的,这种感情和陌生人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这时候如果出现是非纷扰,就好像希望突然破灭了一般,心中绝对会有一些不安,这种不安就称为烦恼。

法师: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因此,说是非者不是一个佛教徒,应该远离! 

第五,内在的和合才是真正的“小康之家”。

居士:上师,特别感谢您为我们创造缘起,成办某件事。因为这件事需要很多位师兄一起成办,所以大家在开始沟通时彼此非常小心翼翼,都怕言语不慎伤害到对方。后来大家慢慢熟了,彼此都相信对方是站在以信心护持上师、圆满成办事情的立场上。虽然我们都是凡夫,成办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考虑不周全、甚至不够如法之处,但是大家都是以特别坦诚平等的心态有话直说,所有的问题、意见摆在桌面上共同探讨、沟通,而不是私下议论。所以事情办完以后,师兄们彼此间更融洽了,像一家人一样。心里特别感激所有的师兄们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

上师欢喜地说:非常好!非常好!这才是真正的小康之家。所谓的小康之家就在于内在的和谐之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无论是导师与弟子之间、还是道友们之间,如果心全都连贯到一起,就像一瓶水倒入另一瓶水中一样,这样的生活才是最自在的。即便是个家庭、团体,还是师徒关系的道场,没有一个和谐的场面,那么这位导师内心的烦恼就会很重的,必然会导致导师远离这个地方。

 

未解法义,勿妄宣法义

讲解这么深奥的法,我就怕新来的弟子不是很理解一些道理,却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外面谣言说是怎么怎么讲解等等。

  我先举个例子:以前上师(喇嘛仁波切)说在解放之前吧,石渠一带有一位很大的成就者叫塔下花登尊者。上师说他开始在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身边当侍者的时候,从老远的地方来了七位老和尚都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弟子。那时候,昌根阿瑞仁波切身体不是很好,因此,这几位老和尚就住在上师的房间里。晚上,他们把塔下花登尊者印证的见解稍许给上师说了一下——在觅心法之上树立三身之境界。上师就觉得:塔下花登尊者这么大的高僧大德还会把三身之境界树立在觅心法——就是意识造作之上吗?不可能的吧?但是他们又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弟子,上师不敢断定是真是假。第二天,他出去见昌根阿瑞仁波切的时候就说:塔下花登尊者这么大的高僧大德给弟子印证见解的时候,怎么会在觅心法之上树立三身之境界呢?昌根阿瑞仁波切回答说:塔下花登尊者不是在伺察意当中印证三身之境界的人,这些都是弟子不了解的原因而说是塔下花登尊者的印证。昌根阿瑞仁波切说这件事他知道。

如同这件事情般,现前有些弟子不是很理解密法的真实要义,却拿着自己稍许知道的道理在他人面前宣扬亚青寺讲法的风格是这样的。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过失——要知道密宗不是这么好玩的,而且你所传的对境是很向往密宗的信众,如果因你这个缘导致他对密宗产生诽谤的话,这样的过失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上啊!十四条根本誓言当中也有这一条:于诸未熟凡庸前,若传密法违七条。所以不能这么乱言,这个很不好很不好!了知之者必须更精通这些道理。

 

 

对上师的信心既是爱又是信

信心的对境有四种情况:就叫做,是信不是爱;是爱不是信;两者都是;两者都不是,分为四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人总认为,信心可能对哪一个产生稍许清净心的时候称为信心,但这里还有需要我们细致分辨的地方。

一、是信心不是爱

  是信心不是爱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平常对因果已有所信任,也已经知道:若成办善事能获得快乐;若要是行持恶业会遭受痛苦。因此深信这样的因果而生起来的清净心,就称之为信心。所以,当今我们对因果的信任称之为一种信心,不能叫做爱。

二、是爱不是信心

  是爱不是信心指的是:仅仅站在感情的立场之上,对自己的父母乃至亲人生起的亲近心,称之为爱。要记住:所谓的信心是站在出世间功德之上,单纯站在世间的感情之上,只能称之为爱,不能叫做信心。

三、既不是信心又不是爱


   
我们在面对怨敌的时候,不会对他有信心,因为不具备出世间之功德;也不能叫做爱,因为没有世间上的感情。因此,称之为叫两者都不是。

四、既是信心又是爱

  
如同面对自己的上师一般。因为我们对于上师,既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具备一种感情,又从出世间的角度当中认识到上师所具有的一切功德。所以,面对自己的导师既是爱又是信心。

如是传讲对于我们以后修持正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依止导师时要经常观待自己,不要堕入到哪一方面之上。必须要具备刚刚所传讲的既是信心又是爱,如此两者融合到一起行持,信心方能永不退转。

 

在家居士如何以智慧善巧面对生活

 

弟子问:上师,家里人看到我念经打坐,心里就会生起一些烦恼。请问我作为一个在家居士如何在面对家庭生活的同时修行佛法?另外,这种在家居士的生活和凡夫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上师答:如今这个时代,以在家居士的身份修学佛法的情况很普遍。因此,首先要知道在现前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在家居士应当站在怎样的立场要求自己、并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关系呢?

  首先,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我们要清楚自己当下只是以凡夫身份在修学佛法,所以不要把在家居士的生活跟凡夫的生活分得太开了。毕竟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凡夫,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圣者的立场上思考与行持,必然会导致自他很多烦恼。那么,我们现前该怎么办呢?比如说像杀生、打妄语等等这些坏事我们都不会去做。平常我们最重要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多抽出一点时间修行(编者注:如果在家里不能念经打坐、研读法本,可以利用上下班路上,单位中午休息时间等等),其他时间以前怎么做,现在依然该干嘛就干嘛。这就是我们要做到的所谓“两面齐全”。

  必须要记住:自己是一个凡夫。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责任,不能舍弃家庭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要在履行家庭等责任的基础之上,有条件时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修法。


  其次,要以智慧善巧地面对生活。以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很多渔民虽然以打鱼为生暂时无法执守“不杀生”的戒律,但是即使仅仅守持不偷盗也堪称一戒居士,并成为三宝弟子。在家居士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那么平常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家庭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不能因为自己进入佛门而对自他形成一种约束,否则会导致出更多的烦恼,不能这样的。

  所以我天天都在讲解“智慧”和“善巧”。要懂得善巧方便地处理问题,把自己所面对的境况搞清楚,再去从事善法和修行。等到有一天,我们的一切条件都完全改变,具足离世专修的因缘,那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修行了。


三喜依止具德上师

1.财物供养:以清净之心、尽己之力供养饮食、受用等令具德上师欢喜。

2.身语承侍:行住坐卧等。

上师从座上起身时,弟子应当立即起立,不能依然旁若无事地坐在座位上。上师安坐后,应向上师请安问候,并观察时机承事上师,取悦上师心意。

 

与上师同行,应走在上师的左后方,不远不近恭敬随行;如需带路或者开辟道路,请求上师开许后走到前面无妨。

 

不能任意踩踏、骑越上师的坐垫、乘骑、车辆等,开关门、敲门应动作轻缓。

 

上师面前应怀敬畏之心,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寂静调柔,不能搔首弄姿、忸怩作作、愁眉苦脸等,断除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无稽之谈等。

 

应当在他人面前如实宣说上师的功德。如有人轻慢、诽谤上师,若有能力制止其邪见、诽谤应尽力禁止;实在无能为力,也应远离,不与之为伍。

 

同样恭敬上师眷属和金刚道友。谦和融洽,顺从和睦,即使对方恶语中伤、无理取闹,亦应以智慧理智观待,远离容易招致烦恼的环境与聚会,善巧护持信心与誓言。

 

3.修行供养:内心恒时祈祷上师,忆念上师;恭敬奉行上师教言,精进实修;善调自心。


普巴扎西仁波切亲述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前之教言

拳拳利众心 殷重父子情
——普巴扎西仁波切亲述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前之教言


  2500多年前,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揭示宇宙人生之奥秘,超越生老病死之痛苦,弃王位丽妃,去华服美发,披三法衣,受近圆戒,于尼连禅河畔苦修六年,后于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睹启明星而彻悟法界密意。在众梵天的祈请下,佛陀开始了49年的传法生涯,令佛法广弘于人间。佛法不共的智慧与慈悲,使众多追求永恒真谛者,追随着佛陀的足迹弘扬正教,劝导一切众生断恶行善,令其远离贫困病痛、天灾战乱等诸苦,获得生生世世的安乐。

  三界众生之怙主——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宿世悲愿示现补特伽罗形象,赐予我等罪苦众生直趣解脱之妙法甘露,如黑暗之明炬,驱散无明痴暗。然惜众生业力沉重、福报浅薄,上师倾尽毕生心血弘扬正法、圆满佛陀事业之后,意欲示现涅槃。顿时,日月失辉、大地悲咽……

  藏历铁兔年(公历2011)的雨特别多,一如蒙在亚青寺众多弟子心头的阴霾。新年伊始,频频传出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法体欠安的消息。初闻此讯,汉藏各族弟子纷纷以放生、诵经等各种善行祈请喇嘛仁波切长久住世,上师病情亦随众生业力与愿力示现几度反复。

  时至仲夏,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病重,我及众等弟子悲泣不已,长跪祈请上师长久住世:“上师!您乃生死自在之佛陀,愿您怜悯我等长劫漂泊三有、无依无怙之浊世众生,恳请您长久住世!昔日法王如意宝亦授记您:‘如今末法时代,佛教衰微,您就是教证二法唯一之光明,请您务必长久住世、弘扬正法,利益一切有情。’”上师遂以无量悲心慰籍我等,慈示病情逐渐好转,饮食起居如常。一如释尊示现涅槃时,因阿难及一切信众祈请释尊长久住世,释尊为满众生心愿而多住世7日般。

  浊世众生福薄业重,数日后上师复示现病重。78上午,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再次探望示现病危的无上恩师。当我轻轻撩开门帘,已多日未语的上师一眼瞥见我,即刻微笑着用微弱的声音召唤:“爱子,快进来!”
   
由于连日未进饮食,显现上身体已异常虚弱的上师起身倚靠在床头,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慈祥的面容一如往昔般温暖。然而此时的我,心中却充满了唯恐与上师分别的担忧、不舍与悲伤,不知不觉中早已泪流满面……

  上师深情地对我说:“如今我已年至耄耋,比起历代传承上师,我也算是高寿的人了。从小修行佛法至今,我未曾忘失自己弘法利生的誓言,无有间断地修行、传法,唯愿众生离苦得乐,而今利益众生的事业已经圆满。心爱的弟子!切勿过于悲伤。你我父子的心如如一体,刹那亦未曾分离。从你年少初到亚青至今,我已把本传承之法圆满无余赐予给你。由于你视上师为真实佛陀之大信心、视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为父母之大慈悲、视轮涅一切显现为清净坛城之大智慧而精进修法,现已圆满一切功德。如今,有你等继承大圆满之法脉者绍隆佛法,我倍感欣慰,无有丝毫遗憾。无论我住世与否,你等务必倾尽一切心力为汉藏弟子广传一切法要,引导弟子趋向究竟解脱,此乃你等事业重中之重,亦是我唯一之嘱托,当谨记在心!”

  听到上师如此殷重的嘱托,我心如刀割,但也唯有暗自垂泪,再再祈请上师住世。我深知上师一切显现皆为利众之缘起,乃佛陀无量大悲事业之化现。在上师的境界中,无论显现住世还是涅槃,其大悲加持犹如日月朗照寰宇般,从未与众生刹那分离。

  诚如上师之遗教,为令更多有缘弟子及一切众生具足往生清净刹土之缘起,上师要求藏汉各族具信心者,无论能否朝觐其法体,皆应发愿:从今往后,无论置身僧团抑或与世人相处,皆应团结和睦;清净持戒;不染世间八法,精进实修一生。

  上师特别嘱咐,作为佛弟子首先务必要做到与道友、家人和睦相处,令自他欢喜。上师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众生的疾苦,即使在示现涅槃之际,心中所系念的仍是我等众生,从世俗的家庭幸福到出世间解脱安乐,无不在上师的大悲观照之中。即便我等心中有多少无义之自寻嗔怨,为了自他今生和未来的幸福,又有什么理由不遵照上师之教言,与一切如母有情和谐共处呢?因此无论面对任何违缘逆境,我们首当反观自过,善调自心,而非归咎于人。如是自净其意,谨慎守持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乃至密乘三昧耶戒,既合佛法之宗旨,亦为上师对弟子之殷重心愿,如是方为祈祷上师乘愿再来及佛法兴盛之正因!

  在日常行持中,并应做到从此不杀生、不偷盗、不吸食各类烟草、不饮酒、不买卖牲畜;每日念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舍)、阿弥陀佛名号(亦名为强制往生法,如是念诵:祈请大觉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西方极乐刹)各108遍;此生念诵2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嗡班扎儿萨埵吽)、100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嗡啊咪德瓦啊依斯德吽舍)。如是行持者,未来必能与上师相聚在莲师刹土——铜色吉祥山!此乃上师亲自所作之授记,我等作为后代弟子,纵欲命难亦当如实精进行持。

  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至诚发愿:以此清净善行祈请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早日乘愿再来,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甚深开示——生活之本性

我们如今修学禅定,不是说生活之外寻找另一个教法。我们现前所信仰的佛教就在讲解生活之本质——生活的本性就是佛教。因为生活是一种显现,由于没有认识到其实相,所以显现会带给我们很多烦恼、恐惧,乃至不愉快的很多事情。因此,如今需要了解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性具备快乐、喜悦、平等、自在等多方面的功德。

    
要记住的是:生活之外不要去寻找一个佛教。佛教是生活的自性、生活的实相。一旦认识到这一点,面对生活,生活不会束缚自己的内心。因此,一旦认识到生活的自性,所起现的生活无论驻于你的面前或者消失,都对你的本性不会造成丝毫之起伏——因为已经执受这种实相的缘故。这么理解更现实一些。

    
如今不懂佛法的人总认为:生活之外还有一个佛教,当然不是这样的。若要是懂得生活之实相,相信你的生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生活是充满和谐的;你的生活是充满自在的。如今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生活之实相,所以我们就在谈着这个道理。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探索一切生活之本质,说明不是生活之外去探索另一个事情。因为即便释迦牟尼佛成就以后,也得穿衣服、也得吃饭。但是即便穿衣吃饭。都不会构成他内心丝毫之情绪飘动——我今天不穿好的衣服心里就烦恼,穿了一些好的衣服我就觉得很高兴;今天我托着钵的时候就觉得很困难,所以内心烦恼、内心恐惧;怕今天不能得到饭而恐惧,得到饭而喜悦等等……不会的。这就是解脱。

   
解脱指的是已经执受他的本性。若要是单纯讲解空性,难道过去的妄念消失、未来妄念没有产生之间的见解是缘起性空?还是空性?只要能执受空性,就叫解脱吗?当然不是的,解脱不是单纯讲解空分。所以作为内道教的见解,必须要站在不能堕入两边之中而到达一如,即无论常边、还是断边都称之为外道教的见解。如今很多修学之者在修学觅心法的时候说一切皆为空性,但细致观待,还是已经堕入外道教之见解。这些都得细致一点吧!

   
何谓解脱?觉性与妄念非为异体。指的是在执受本体当中,呈现一切之相和本体本来就是一如的。生活的本质和生活之显现本来即为一如的。由于我们随着显现而飘动的时候。就变成轮回道,由此产生了很多不自在、不平等、不快乐的一些现象。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若瑜伽士贪执妙力幻化而行不善业的时候,他只有受一切业报。就是说,若一个修行者没有认识到实相,贪执妙力而随着生活之显现飘动的时候,只能感受业报。如今很多不守持一切戒律的修行者,自称为修持很高的生圆次第,细致观待一下他的内心及一切行为,若他随着生活飘动,就叫做妄念——是漂泊轮回之根本,只有受一切业报,这是没得说的。即便说他修的这个法有多么殊胜——法虽殊胜,并没有遵照法而行持。

    
我们讲解密法在执受见解当中,是超越因果之法。但至于能否超越因果,先观待一下是否随着生活而飘动?若未完全执受生活之本本性,对生活显现产生一点点羡慕乃至贪执,于生活当中漂泊一切行为都叫做轮回之根源,而不叫做成办解脱之方便以及解脱之因。

    
不管学理论还是实修,若能圆满通达并运用的话,相信一切法都在一法当中圆融,所以要细致一点,理解要更深奥一些,更广大一些。这样一来,我相信你的禅定就会越来越增上,尤其你所认识的禅定理解越来越广大。因此所有一切一切都在一个理解的禅定当中圆满,不是说我在禅定当中应该圆满一切,而是真实圆满一切。

 

 何谓传承?

弟子问:上师您好!我以前没有在您面前听过法,仅仅听过您讲法的光盘,请问这样能够得到传承吗?

上师答: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传承?传承的目的、使命是什么?传承所对治的对境是什么?

    当今社会有一种弊端:有人觉得在导师面前听闻一遍念诵仪轨就万事大吉,从此以后算是得到了传承。导师的法音故然有一点点加持力,但是若仅仅听闻一遍,并未因此懂得调伏自心的次第和方便,能算是得到传承了吗?不,这种形式化的传承仅为名言传承,如天空中飘泊般的,法是法,你是你,没有形成调伏自心的力量。譬如一位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没有什么器质性的疾病,但是自我感觉病得很严重,医生只好给他打一针,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告诉他这针多么贵重,打一针就可能治好病,其实打的就是普通生理盐水,但病人自我感觉好转了。名言传承就如同这针安慰剂,徒为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比如,你今天第一次见我,我仅仅给你念一遍上师瑜伽仪轨,你就能知道该怎么修上师瑜伽了吗?不可能的。试想,如果仅凭口头念诵就可以得到佛法真义传承的话,那么在广场上架设几个高音喇叭天天念诵,整个城市的人不就都获得传承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佛教的宗旨乃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不要太执著外在的形式,而要将佛法真实要义纳入心相续,依教实修。因此,传承的目的就是:让你知道该怎么修。完全通达修法之后,证悟与历代传承祖师无二无别之密意,如此你方能成为一个得到圆满传承的修行者。否则,即便在一千位导师面前听一千遍的念诵仪轨,你仍然是凡夫一个,还是不懂调顺烦恼的方便。

    由此可见,真正的传承来自于信心,信心就是最大的传承。往昔一位老妇人将狗牙当作佛牙而祈祷时,她得到的是谁的传承?主要还是取决于信心,只要有信心,传承已经得到了。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此属显宗法要故,未得传承亦可诵。”——只要对此法生起信心,他已经赐予你传承了。我想这才是最真实的。

    传承对治的对境是什么呢?是修行的疑问。

    因此,最好的传承是什么呢?就在修行的路途之上可以完全遣除一切疑问,消除一切障碍,这就是一个圆满的传承。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念诵传承的时候,可不是仅念诵一遍即可,还要讲解其中很多修行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传承啊!历代传承祖师都是依圆满传承实修而获得证悟的,可不是天天听口头念诵仪轨而解脱的。如今你们拿到的《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的光盘和法本,已经是最细致的讲解了,如果以信心将其纳入心相续而实修,就是得到传承唯一的力量。

    但是,还需了知,闻法之后付诸实修,修法过程中遇到问题还需要在导师面前得到指正。否则,仅凭书面句义,从各种法本中东拼西凑成所谓的修法,完全是自以为是的一套,这可不是得到传承啊!

如何选择具德上师?

一、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的必要性

    具德上师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故依止上师前,务必谨慎观察和选择上师,原因有二:

   
第一、末法时期导师真伪难辨。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于《甘露妙音》中云:浊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骗子师相心。欺骗诸众愚痴者,彼是邪魔恶知识。不观导师而依止,则如弟子饮剧毒。阿底峡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年迈时,曾于法会上请一位小沙弥坐在自己身旁,并授记:待这位小沙弥如我般老迈时,世间恶知识将会越来越多,届时请他警告世人切勿轻信矣!如是所言,浊世有许多骗子师恶知识,自称某某菩萨之化身,挂着活佛的头衔,为了名闻利养而欺骗众生。信众如果不幸依止此等邪魔,则如饮剧毒般,轻则家庭、事业不安,重则邪见谤法,夭丧法身慧命,故须谨慎辨别。

    第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等今世所获三相圆满人身,乃无量劫中行持善法所获稀有之果实。然此珍宝人身极为无常,临终随时可能呈现。故我等务必选择清净具德上师作为永恒之依怙。世间人选择伴侣尚且极为慎重,因其关系一生之幸福;修行者唯依上师方能证悟菩提胜果,故选择上师更应慎之又慎,因其关乎自己生生世世的幸福。若导师乃善知识,以圆满智慧善巧调伏吾等自相续,则解脱指日可待;若不幸依止恶知识,则牵引我等至三恶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谁愿承受如是痛苦?因此,在真伪交错、龙蛇混杂的末法时期,我等在依止上师之前,谨慎观察和辨别为首当之要务。

二、观察和选择三恩上师的标准

   
具德上师乃圆满持有从因地直至果位的所有传承修法和解脱窍诀者,至少证悟见道位以上功德。如萨迦班智达于《涅莫问答》中云:获得密咒续部之要义与无颠倒之殊胜灌顶,此即具德上师。若未获得灌顶,此上师纵然贤善,仅为名言上师。此中获得灌顶非仅经历诸多灌顶仪式,而指真正证悟四部灌顶之密义,即圆满五道十地功德者方为具德上师。故所依止之善知识必须圆满闻思修三慧,通达显密法义,并已完全融入自相续。若仅具空言词句之境界,内心并无实修之甚深道验,此非真正善知识。故应从不同方面详细观察、抉择善知识。

    在辨别导师时,弟子甚至可以直接问:您的上师是谁?传承如何?从普贤王如来到您,传承是相续清净、无有间断的吗?有何依据?您在上师面前闻思过什么法?之后如何修证?谁允许您现前作为一位传法的上师?有何证据?您是否具有清净的戒律和圆满的菩提心?等等。总之,应谨慎观察即将依止的善知识是否具有清净传承,是否具备登地菩萨以上的功德。因解脱为我等今生修行唯一的目标,此处不可有一点世间人情脸面,若不具备如是条件者,因彼不具救度众生超出轮回之能力,故不应依止为实修导师。

()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内在一切功德

    由于弟子业力之遮蔽,无法现量见到导师内在之功德,故应以无有偏袒之诚信无有所缘慈悲心而抉择导师。如无垢光尊者云:证悟之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自心恒具无常出离心,呈现无有偏袒之诚信,大慈大悲等显诸功德。因为真实见解必然伴随无伪诚信和无缘悲心等真实功德,如同真正的太阳必然具备光明而能驱除黑暗。

    “偏袒即私心我执、赞自毁他。
    “
无有偏袒之诚信指见道以上所具备的大平等信念,所谓大平等信念是指不仅对自己的上师,且对自他宗派一切导师及众生,皆有不可思议之信心。具备如此圆满信心者方为具德善知识。如大恩上师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每至一地,就捡一颗普通的石子珍藏于嘎乌盒中,并告诫弟子:即使一颗小石子,亦为一切诸佛菩萨之坛城。特别是高僧大德之修行圣处,加持力不可思议!往昔噶陀寺司徒仁波切向狗顶礼,因为在他眼里,一切显现均为清净之刹土。由此可见,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之善知识,如同太阳普照大地般,无有偏袒之私心。

    “无有所缘慈悲心:如果善知识已经证悟见道及见道以上之见解,自然呈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亲友怨敌,皆平等护佑,如此方堪为众生之怙主。然需了知,慈悲心应具足于内心,而非仅表面显现贤善之相。如汉地信众皆视放生为善举,并尊乐于放生之喇嘛为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识。诚然,放生确实挽救了众多生命,实为善举;然另一方面,若未知放生之究竟目的,亦未对众生生起慈悲心,仅仅将放生作为例行善举或积累世间福报之资粮,甚若发心追求名闻利养,则于解脱又有何益?如《毗奈耶经》云:利养及名闻,愚人所爱乐,能坏众善法,如剑斫人头。由此可见,判断善恶取决于内在发心而非外表行为,故当审慎观察。

()善知识应当圆满具足外在一切功德

   
清净戒律乃善知识呈现外在一切功德所必备。《佛遗教经》云: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前,阿难等弟子问:佛涅槃后,众弟子以何为师?佛言:以戒为师。’”佛于诸经典中,反复赞叹并一再劝诫弟子守持清净戒律。特别是现今于五浊恶世之中,善知识必须守持清净戒律方能自利利他。

    尤须注意,有些行者以所谓密宗方便为名,行持诸多不如法之行为(如借双运之名行淫欲之实,以嗔恨心行降伏、恐吓等),实乃掩饰自  己的非法恶行,或者为了控制弟子,信众对此尤须警惕鉴别。对于恶誓言(弟子对恶知识所发的誓言,或恶知识为控制弟子令弟子所发的誓言,本质即为不如法),应大胆破除,趋向正道,如此非但无过,还有无量功德。因为真正的佛法正是要从邪道、偏道趋入正道,故丝毫无需担心违背誓言之过失。

    此外,具德上师尚应据弟子根机无误引导出世间解脱法要。经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由此可见,善知识救怙众生之根本在于无谬宣说佛陀正法,引导众生依法趋向究竟解脱。若未能根据弟子根机,次第开示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解脱要义,一味宣说获得世间福报或人天果报之法,则无法真实利益众生,非真正善知识之法相。

()“依法不依人依人不依法

   
依止上师前,应先深入细致地观察抉择。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之后,则不能再观察上师(尤其是三恩上师)过失,而应当将一切皆净观为上师之功德。即使上师在街上杀牛、杀羊,弟子也应以清净之心观待:此乃上师以特殊之不共密行度化众生。若觉得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则应自相呵责:上师之行为具有密意,此乃自己之心识、眼识不清净所致。假如上师表面上似乎对自己特别厌恶或者显忿怒相,弟子亦不应舍弃上师,甚至生起嗔恨心,而应反省忏悔:上师观察到应该以如是方式调伏我的分别念,考验我的信心。过后待上师心情平静时,弟子再到上师面前忏悔。即使弟子亲眼见到上师已堕入地狱受痛苦,亦应将上师观作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并生清净信念:上师大悲承担众生业障,到地狱去度化有情。弟子常犯的过失是:该观察时不加抉择,轻易依止;不宜观察时,却拿着放大镜检点上师的行为,真是颠倒可悲!

    1.初学者应依法不依人(未具正法者)”

    由于初学者尚未精通法义,对他人言说行为亦不具判断能力,故当依法进行抉择,不能率意轻信他人(未具正法者),以免误入歧途。

    此中误区是:应以依法不依人之原则细致观察抉择导师时,却未作观察;待依止上师后,方开始观察上师,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逐渐发现自己好像上当受骗了,于是毫无顾忌地大肆诽谤,轻易违犯密宗根本誓言而堕金刚地狱。

    2.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则应依人不依法

    具德上师之身、口、意三门为三金刚,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故法与上师无别,依止上师即为依止法。尚需了知,释迦牟尼佛传讲八万四千法均为应机而说,初行者若仅依文字诠释,极易理解偏颇。而上师则能以遍知智慧观机授教,使法与根机相应,令行者迅速趋入解脱。故一旦依止具德上师后,即应依人不依法,甚至在上师示现一些貌似不如法之显现时,更应以清净心观待,万勿依自心于之分别衡量评判,甚至舍弃、诽谤上师。

    此中误区为:已经依止具德上师,仍按照依法不依人的教条观察上师,不该观察时却拿着放大镜衡量上师,且内心无智又不识上师之密意,最终得不到上师丝毫加持,遑论解脱!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 游客填写  ·注册用户 ·忘记密码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www.beihu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悲华在线
    技术:三宝弟子;美工:皈依弟子 信箱: shilengyan@163.com
    (2008-1-10 号开始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