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关于安达市弥勒慈化院建院理念的构想(草稿)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4  浏览数:5729  最后更新:2014/3/13 22:33:00 by 慧雪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8/4/15 17:41:00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98
经 验 值:5340
注册时间:2005/10/14
关于安达市弥勒慈化院建院理念的构想(草稿)

关于安达市弥勒慈化院建院理念的构想(草稿)

黑龙江省安达市弥勒慈化院(以下简称本院)特别强调弥勒菩萨的大慈爱、大包容、大方便善巧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济世精神,是合法的宗教活动固定处所,属慈宗弥勒道场。本院提倡并教授禅净双修、显密圆通的身心瑜伽修炼,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己任,是楞严悲华导师开创并住持的东北地区的法缘道场。

本院目前设在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安达市境内,占地面积2000多平米,是正修僧人安身立命处,是正信在家佛教徒聚会之地,前来参加活动和做功德的人不分民族、宗教、信仰,无论年龄大小,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能敬佛、礼佛,能遵守道场的各项规章制度,能维护而不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是遵纪守法的公民,都是受欢迎的对象。

本院推行人生佛教的理念,注重人格培养、道德操守、人生关怀和身心修炼的法统,秉承一生补处弥勒菩萨对末法众生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精神,采取务实的、随顺人世因缘的态度,要在现世人间普度众生、普及佛法,无论劝生何方净土,最终都以建设人间净土为归趣。因此本院以在现世普及佛法的信仰、道德、文化和实践为基本任务,以出世解脱和入世菩萨道为更高的追求,具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丰富内涵

本院秉承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根本教义,去慈悲教化和引导一切有缘之人归心向道、一心行善、迈向解脱,通过开展各种促进人们学习、修行和行善的活动,达成以佛法来增进个人及群体解脱幸福的目的和护国佑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效果

为此,本院的教职人员必须是宗教学识素养高、人品好、慈悲善良、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具高风亮节,非此不可承办事业,故宁缺勿滥;护法人员要诚实守信、谨言慎行、勇于牺牲奉献,能和同修团结协作又能慈悲善巧广结善缘,也是宁缺勿滥;信众之间要互助友爱、相互提携,作到宽容自律,心术不正者拒绝混入和参与。

本院信众必须遵循的共同的为人准则是三归五戒善法。三归即:一、归依佛,敬重象征佛宝的佛像、舍利、塔和代佛传法的传教师父、善知识;二、归依法,敬重承载法宝的经书、法物和讲经、开示等;三、归依僧,敬重僧众、修行集体及其修行。五戒善法即: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诳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心身。信众应当文明诚信、自觉自律,讲究遵师重道、奉献布施,做到互助友爱、互为善友,通过身心的净化,达到个体人格和集体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周边环境和有缘之者,从而达到增进社会和谐、利国利民的目的。

本院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宗旨,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为入世、济世思想。

为实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目标,这就需要增强人们的责任心和慈悲心。(要想“庄严国土”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投身到建设发展国家社会的事业中去;而要想“利乐有情”则需要高度的慈悲心去爱家爱国爱一切生命,这是佛教的根本理想,也是最终的目的。)。为达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的目的,则必须激发人们的感恩精神和奉献精神。“上报四重恩(四恩即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和三宝恩)”提醒我们感恩心是多么重要。如果不感恩父母长辈,家庭家族怎么和谐?如果不感恩众生,人际关系怎么和谐?如果不感恩国家,这个社会怎么和谐?如果不感恩三宝,这个法界怎么和谐?;“下济三涂苦”(三涂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因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就是要去帮助那些弱小的、苦难的象畜生、饿鬼、地狱道的生灵,需要高度的奉献精神。如果个个自私自利不肯奉献,那这个世界又有什么生机和乐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所以,提倡负责、慈悲、感恩和奉献,就是本院信众的人格精神,应当导人们在三归依和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和参予合法的宗教活动、学修活动、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

当今时代,由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导致许多人身心疲惫、性情乖张,有的人甚至支离破碎,陷入极大的痛苦深渊。人类的私欲膨胀,导致了严重的诸如环境污染、战争暴力等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从哪里改善才是根本呢?佛陀告诉我们:要从心开始!佛教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整套的净化心灵、解放心灵、觉悟心灵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当以此来造福人间。试想,如果人人都奉行三归五戒善法,则何愁人间不美好如天界?

为了净化心灵、造福人间,佛教徒的模范作用和人格影响力是关键所在。

佛教徒的人格应该成为人群中的道德模范。佛教徒积极进取的奉献精神、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众生的慈悲情怀,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本院的教育宗旨是培养和造就高品位、高素质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然后这样的人又影响了更多的人,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本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增进个人解脱幸福”的社会功用,也就是本院之所以存在的社会价值。

另外,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正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的理念,与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和谐中国的理念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不谋而合。本院推行的人生佛教思想及行为准则就是充分挖掘和发挥了佛教的现实意义和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它与社会的进步和谐相融,而不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这种教义和社会的和谐性,导致本院无疑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信众们无疑可以成为履行“八荣八耻”、“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急先锋。而那些超越人类一般境界的、更高的解脱境界,则属于个人身心世界的深入内照,与我们现实社会的规则并无矛盾,既不干扰也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活,这里就无须再论。如果是真实的人间大乘佛教徒,当以出世的心行入世的慈悲,又以入世的现实追求出世的解脱。所以,我们不提倡隔世的“逃避主义”和清高的“极端主义”,也不提倡堕落的“享乐主义”和庸俗的“拜金主义”。我们衷心地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者都团结起来,为了人类的幸福未来共同努力!我们反对暴力、反对自由散漫、反对不文明、反对分裂、反对邪教,要成为热爱和平、热爱国家、热爱进步、热爱统一、热爱美好善良的一道清流,要和广大的人民一起汇入到建设美好明天的滚滚洪流中来。

 

为此,本院应成为广大信众谋求功德利益、平安护佑的朝拜供养求愿中心寻求人生导师,参加学习、研究和实践佛法的学修弘法中心,成为开展各种佛教慈济公益活动的慈善事业中心,根据以上的精神理念,为了达成美好的愿望,本院的建设和发展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有一个合适的领导体制。本院除了保留和延续正信佛教的宗教传统外,必须实行法人僧众的“自主、自治和自管”,由其它僧人代表和广大护法信众代表参与协商和协助工作。本院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理应接受有关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行政指导和监督。为了保证本院的纯洁性,必须贯彻佛教“三归依”的原则,没有合适的领导人选的情况下,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保证本院能够完全处在正法力量的正确领导下。

第二、要有一个合适的管理模式。除了继承和推行传统丛林清规外,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注重管理行为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顺畅性。为了实现佛教普度众生的目的,根据现代人的人心特点,必须坚持“严以治乱,慈以度众”的原则。

第三、要有一个合适的文化理念。必须有明确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理念描述和逐步完善的规章制度。要突出家风、道风和学风这三风的建设,作到“家风朴实、道风严谨、学风活跃”。

    第四、要有一个合适的发展机制。本院必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随时存有充满活力的动力机制、制衡机制、增长机制、更新机制和传播机制,作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以上是为弥勒慈化院的指导原则和总体愿景,是为初步构想。为贯彻这个精神和实现这个总体愿景,本院可以进一步制定组织机构、组织章程以及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

    一、组织机构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要以佛法僧三宝的代表导师为核心,按传统的丛林机制设立序列;2、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与佛法因果违背,同时又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3、可借鉴现代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宗教团体的管理模式来实施日常的教务、法务和事务工作。

   二、组织章程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要以导师、导师教法和导师随众为中心;2、佛事、教学和执事的运做秩序必须良好,不可杂乱无章;3、要保持佛教道场信仰和功用的纯洁性,不与世俗其他团体的功能和作用混杂。

(未完待续)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切的众生看见我不会感觉我有恶意!
2009/1/7 21:33:00
禅净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41
经 验 值:55
注册时间:2008/12/27

顶礼上师!!!

  ---慈悲教化和引导一切人一心向善,走向解脱。

  ---感恩精神和奉献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增进个人解脱幸福

  ---佛教徒的人格应该成为人群中的道德模范。。。。等等”

这些都是弟子在人生路上的准则,感恩大恩上师的再度提示,弟子为此更加崇敬上师,并誓下愿永远追随!!!

 

2009/1/26 17:52:00
明会





大学专科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219
经 验 值:229
注册时间:2007/2/6

顶礼大恩上师

弟子愿做高素质的人 高尚的人 勇于奉献牺牲的人

大恩上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念师恩,开我迷萌;
人身难得,命亦无常;
因果不虚,无望来生;
我常作此,无常死想;
发心出离,愿证菩提;
念兹在兹,不负深恩!
2014/3/13 17:08:00
慧拓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07
经 验 值:113
注册时间:2011/11/1

顶礼上师!

    弥勒慈化院必将成为度化一方众生的殊胜道场!

2014/3/13 22:33:00
慧雪





初中生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11
经 验 值:122
注册时间:2011/7/21

顶礼上师!

弟子会做到“诚实守信、谨言慎行、勇于牺牲奉献,能和同修团结协作又能慈悲善巧广结善缘”弥勒慈化院是弟子们修行的殊胜道场,弟子会好好珍惜。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7 10: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