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道前基础系列讲义:《人间的佛陀》第三讲 主讲:楞严法师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2  浏览数:4645  最后更新:2008/11/4 22:40:00 by 道振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7/11/5 15:35: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道前基础系列讲义:《人间的佛陀》第三讲 主讲:楞严法师

佛学基础班第三讲课程

讲述《佛教的基本道理和修行方法》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应化)上楞下严法师主讲

弟子慧月整理初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今天我们佛学班继续往下讲,今天主要讲解的内容是,悉达多太子结束了寻师访道的过程,最后决定自己一个人独自走向苦行林,然后一直到他成佛,这个过程这个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其实这个过程我们讲的时候虽然很简单,一带而过,而实际上呢,这是个修行成佛的过程。前面所做的种种追求种种努力都不能使太子趋向解脱。那么从太子走向苦行林,乃至六年的苦行当中啊。最终道成肉身,这个过程无疑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去佛时遥啊。离开佛的日子大概有三千年了。这么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现在的佛法已经进入到末法时代,正法时代佛陀降世的时候的事迹,到了今天,很多只剩下历史文献。经书上保留了一些,历代也有一些论有记载。但是各种各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出入的地方,再加上后来很多法师根据各个时代不同特点,讲法不同特点,自身的情况不一样。那对这段的描述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我们今天仍然有必要来,就如同时光倒流一番,来了解。这意义还是很重大,但我们这个了解。我们这次讲课有个特点,都是联系现实生活,都是从佛陀的行迹啊,道理啊,修行方法联系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体悟。所以我们还是从这里着手。去感悟佛陀的这段经历,怎么的显示出成佛的道理来。那其实这里面要讲的东西是非常多,这个里面包含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学的是初级佛学班。在佛教知识上给大家做个了解,它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只是力所能及的尽量让大家从这里面多多体会到一些关于学佛修行上的道理。我们基本上采用了一种非常通俗的,非常容易了解的方式来了解。但尽管如此能,很多同修听起来还是感觉非常陌生。这很正常的,因为你以前从来没有串习,从来没有熏习过这方面的知识,你平时那些世俗的思路想法和修行和学佛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为不习惯的缘故啊,所以很多同修听起来,尽管法师说的非常简单,但是他听起来还是非常吃力啊,这个不要紧。这个慢慢慢慢就好了,这个有个过程。但是只要我们有个信心,努力的去了解,静静的感悟。我们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个取决与自己。

所以说我们这个佛学班,打一开始就给大家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佛修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是需要恭敬心从事的事情。如果没有恭敬心来进入佛门。那么什么也得不到。这是学佛的第一个正见。恭敬心体现在哪里呢?恭敬心体现在对善知识的恭敬,这其实就是对佛陀的恭敬。恭敬心体现在对佛法的恭敬,任何有讲法的地方,只要在聆听法音,在感悟佛法,都是在端身正意,肃然起静,这是对于归依法的具体体现。任何谈到关于修行这些道友的聚会之处,同学所在之处,庄严之道场,我们都肃然起静,这也是什么?对恭敬僧宝的体现。佛教的三要素,佛法僧三宝。实际上他讲述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导师,道路和伴侣,道友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他整个意思就是跟随导师佛陀修学佛法,实践佛法的过程。这是佛教的三要素,被称为佛法僧三宝。所以大家要来道场感悟这佛法僧三宝。对佛法僧三宝肃然起静。争取早日归依,这才是走上学佛修行之道。好,我们在今天讲解之前呢,再次的讲这个道理,另外今天还要开始告诉大家,就是为什么要学佛?

因为我们人世间不管你生在上什么样的人家,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你这一生是贫还是富,健康还是不健康,你的命是好还是不好,终究是一个人,一个人呢,都要面临着生老病死苦,人生无常,佛经里告诉我们,我们这一期生命极为短暂,也就是匆匆几十年啊,一眨眼就过去了。然后无尽的生死轮回,又在逼迫着我们,所以说生命很苦。而且是从根本上是苦。很多人说,人生很无奈,人生无奈因为苦是注定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你没有遇到佛法,你不知道如何认识这个苦,从这个痛苦超越出来。所以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学佛的人他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要经常的感悟生命之无常。所以就因为他一再感悟着生命的无常。死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他感觉到这个人生是很宝贵的,今生今世能够学佛修行成为一个三宝弟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说他会把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这个学佛修行当中去。这个就是我们听经闻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要感念生死无常,因为有了这样的事实存在,所以我们才来学佛修行,不然的话谁需要学佛修行啊,不然的话,我们前面讲过,悉达多太子为什么放弃荣耀的王位,放着太子不当,去到深山老林里去修行呢?去吃那些苦呢?贵为王子,富甲天下,那何必当一个沙门呢,托钵乞食呢?所以说比方说像师父这样,比方说去还俗,去世俗上凭着自己的才智和福报,做什么都好么?还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又可以自由的谈恋爱,结婚生子,好朋友聚会一处,吃喝玩乐,对不对。那何必要去出家呢,还那么辛苦呢,天天来研究佛法,修行佛法,还要在这个很混乱的社会人心当中去宣讲那些很难被人所接受的佛法呢?那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对不对?悉达多太子呢,他完全可以在他的皇宫里面与他的妻子们,与他美丽的宫女们还有大臣,兄弟朋友们。尽享天伦之乐,他何苦放弃这荣华富贵到深山老林里去苦行呢?难道佛祖真的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人说的他的脑神经有问题么?我们要这样想,绝对不是这样的啊。因为人生有个根本的痛苦需要解决,这也是我们学佛的一个什么?一个目的。  

很多人经常问他为什么学佛啊,很多人一开口就说,普度众生,自度度人,到彼岸得解脱,了生脱死。那什么叫了生脱死啊,什么叫到彼岸啊,什么叫普度众生啊?所以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如果说我学佛。因为人活着很苦啊,学佛可以解脱这个痛苦,很烦恼啊,可以熄灭这些烦恼。所以我去学佛,其实学佛的动机是很朴素的。那你说那菩萨不是这样,那菩萨不是也是这样么?他先熄灭自己的烦恼,对自己的烦恼能获得自在,降伏自己的内心,然后反过来帮助众生调俘他的烦恼,熄灭他的痛苦,这不就是自度度人么。所以人家说佛教是为了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为苦而来啊,为烦恼而来啊,没为什么。因为生是烦恼,老是烦恼,病是烦恼,死是烦恼。想要的想爱的得不到是烦恼,我所爱的我喜欢的偏偏又分离是烦恼,我不喜欢的人,我不喜欢的事,偏偏在我面前,摆脱也摆脱不了,这是烦恼。从我的身心来看,眼耳鼻舌意,色受想行识。佛经上叫五蕴轵盛,无常变灭没有一刻安宁,这也是烦恼啊,对不对。有的时候没事干,坐到那里还胡思乱想呢,更何况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总觉得恍恍忽忽的一天又一天,这不是苦么?所以这样的需要佛法。我们抱着这样的心拉探讨,太子这样伟大的悉达多太子,他是怎样的走向修行的,我们继续讲下去啊。

好了,上节讲到悉达多太子这时,与他父亲派来的后来成为比丘的五个随从啊,到了迦阇山苦行林中,做无师的修行,没有老师,靠他自己啊。好,悉达多太子呢在这个苦行林中里,远离了一切物欲,穿的是非常简陋的袈裟,喝的呢,是边上的河水,吃的是少量的麻粟,佛经上说,日食一麻。这个麻有的是叫做麻麦。就是印度的一种可以充饥的。一天一粒这样,吃的很少。基本上过午就不食,一天就吃一顿。渴了几喝喝水,然后居住的地方呢。是在树下或是在山洞,能够避免烈日风雨的侵蚀就可以了。不可能像我们今天住的钢筋水泥,高级住宅,就是很低级的住宅啊,那也是比这个好多了。天天就是打坐禅定思维,做种种静想,希望呢能悟出解脱之道,希望能够明白这宇宙人生他根本的痛苦是什么?如何得解决,这就是希望能得道,悟道。太子如此苦行,一晃就是六年。六年过去了,要知道在这六年当中,太子做种种的努力,做种种的修持。人家说觉得奇怪这太子怎么会懂得修行呢,谁教他的?比如现在叫我一个人到山中去打坐,那我知道怎么打么,什么都不知道,连怎么打都不知道。那就对了。太子事先知道,他有教啊,学过啊,有一些是前世行菩萨道他早就有这些种子在啊,太子这个时候不是凡人,但是呢他又是凡人,为什么?因为还是示现出不知道解脱之道。还是示现没有完全悟道,所以他又示现为凡人,似同凡人。所以说一个凡人他也能这样做到。所以大家要理解,这个佛菩萨的示现,一方面是外在的,外在呢,在我们的世界通常显现为和光同尘,就是说和光同尘让他那个巍焰的光芒啊柔和,变的跟我们相似。但是不是同流合污啊。所以他看起来也像个凡人,这是外在看,他也在做凡人做的事,凡人能作到的事,凡人不是凡人。所以这是外在看。他在为我们做示范,显示这些道理。同时他内在呢,又不同于凡人,又不同于一般的凡夫。这就是内在的,所以内在的东西,内证东西是非常的深,有时表面是看不出来的。你不到一定的修行境界你怎么知道,这个人修行的到什么程度了。更何况悉达多太子他是即将示现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如果按有的更深入的秘密经典来说,早就是佛陀。所以这个是佛菩萨不可思意的一个境界。他已经证得解脱自在,可是他又能够示现与凡夫同等而来这个娑婆世界来度化这个众生,这个称为不可思议啊,所以要从外在和内在的去衡量。对我们来说,理解佛法也是有帮助的,我们通常的时候经常没有区分这个外在的示现与内在的,内证的关系。经常把这个二者混为一谈,所以经常这个佛法上的理解很多理解不通了。

好,我们来看这个外向上现为苦行的太子,他表现为一个什么,非常精进而坚定的修道者。他这种修行的品质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呢,太子六年过去了。他还是感觉没有悟大道,在这个证悟菩提上,菩提就是智慧。就是经书上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完全了生脱死,明心见性。悟这个道在内心中证悟。生死的根源在这里还没有披露。所以说,奇怪,这六年苦苦的修行怎么未见道绩呢。而且呢,从外相来看,往日雄姿英发,温文而雅的太子到了今天只剩下形容枯拷皮包骨头,象一个活骷髅啊。旧时的王者风范已经所剩无几,荡然无存。你冷不丁看这个太子,看的眼泪都会掉下来。太苦了,皮包骨头,大家看过么那些垂垂衰老的老人,有的时候他把衣服脱去了,他那个瘦骨嶙峋啊,他那个样子。很瘦很瘦。给人看过去病泱泱的感觉。除了精神,一个修道人的精神。灼灼闪光的眼神以外跟一个病者跟一个老者差不多,甚至还更不如。

所以太子就在思考不对呀,我六年的苦行在证悟上怎么感觉没有什么进步呢,这怎么回事?是方法不对么,还是修法欠妥。他展开了反思,也就是说感觉有些不快,所以他就起坐,起坐这时候他就不在继续刻苦的打坐。经书上说太子这时候站起来。这个骨头坐的几乎不能动了,太子好不容易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徒步的四处走走。就在太子打坐,禅坐的附近有一条河,就是著名的尼连禅河,尼连禅河呢非常的美丽,因为尼连河畔这里有苦行林,有很多修道的人都在这里修行,按今天来说是非常清幽的所在,是非常适合修道的地方,太子这个时候放弃了苦行四处走走,沿着河边走,观赏沿岸美丽的风光,青青的草地,百花盛开的地方。河边各种艳丽的鲜花开放。花香鸟语,鸟儿在水面上,岸边,树上飞来飞去。河里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由去,那河水非常的清澈,边上的树木是郁郁葱葱,清风徐来,流水淙淙,花香鸟语。啊,这时太子的精神为之一振,好象感觉也忘了修行,干脆在这里享受享受下这个美景吧,然后他看到诱人的河水,不假思索的就把袈裟脱掉,跳进水里,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洗完澡那心情,轻松愉快多了。不那么郁闷了。在经典里面讲,太子这个时候几乎就没有力气,不但没有力气站起来,也没有力气在河里,就是略微的洗洗,但就是这样恢复了疲劳,人感觉精神为之一振。好这样回来以后太子也不急于想回去静坐,而是到处看看到处走走,继续走。那往下经书上就说道,遇到牧牛女,放牛的,赶着牛群来吃草遇到了太子然后跟太子交谈了起来,然后知道他是修道的沙门,深深敬仰,然后呢有的书上说,为了表示敬意,给太子一大碗鲜牛乳,太子喝了牛乳一饮而尽。高兴的和这个牧牛女谈了一会,愉快的道别,然后再回到静坐的地方去修行。讲了这样一个过程,那这个在今天的人看来的话,这个出家沙门怎么回事,无心修行了。我们平常看到出家修行人不都是闭目打坐,道貌岸然的样子。看见女人啊,眼睛都闭闭的,眼睛瞅都不瞅啊。很清净啊。那今天的太子怎么回事呢,也无心打坐呢?又洗澡,又玩耍,还跟这个牧牛女还攀谈,还喝了牛奶,这看过去好象,从世俗的角度去显现不是很清净啊。这个时候,边上一起来修行的这五个沙门,五个沙门是哪五个啊?就是最早他父王担心太子没人照顾,派出来的五个随从。他一看太子这个样子啊,哼,他们就认为啊这个太子大概是已经退失道心了,开始贪恋世间的物欲了,早也不精进修行了。于是他们心生傲慢,鄙视了。不要跟他一道修道,看到他太子向座位走去的时候,然后大家什么话也不说,也不道别悄悄的就走掉,最后把太子一个人丢在那里。好,这样一个过程。

粗粗来讲是这样一个过程。其实这里面在说什么,我们知道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真的。在佛陀的传记里面只是写一写说,这个佛祖啊,修行修累了,出去玩玩,玩的很有精神了,然后回来打坐,不是。其实呢还有一些经典中记载,这实际上是讲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如何成佛的法。在这个牛,这个牧牛女喝的奶等等都有表法的含义,真正来讲这个释迦如来行菩萨道在这个尼连禅河边修道的时候,他曾经饮用过三斗六升的乳糜方成佛道。什么叫三斗六升的乳糜方成佛道,因为一切诸佛都因为食乳才能成佛。那么所谓的食乳者。奶乳它有两种:一种是什么呢?一种是佛所食的,不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跟世间的不一样,世间的是合和不净,具备那种腥味的那种。如果说一个菩萨成道需要吃那些腥臊气味的牛乳才可以成佛,那不是在谤佛么?不是大错特错么,不是,这是清净法乳,什么叫三斗六升呢?三斗表示什么,表示三聚净戒,什么叫三聚净戒呢?三聚净戒一切菩萨所受持戒律,也就是一切恶要断除,一切善法要修,一切有情众生要度化。度尽一切有情众生,断尽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成为三聚净戒。所有的善业都聚集在这三戒,所以称为三聚净戒。那么六升者,实际上是说六般若 ,布施持戒忍蓐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也就一切菩萨所修这六般若蜜。这叫三斗六升乳糜,受持三聚净戒,修持六般若蜜方成佛道,那么成佛道以后,因为吃这个清净法乳才证得佛果。这个在哪里有讲,这个在达摩大师的破相论里,有这样的一问一答。大家不防学习一下就会了解“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 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所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说这个牛,牛实际上指什么,说这个毗卢舍那佛,毗卢舍那佛也(法身毗卢舍那佛。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啊,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外相上看,好象这个悉达多太子啊,好象没有道心了,四处走走玩玩,其实不是,应该来说,他使他的修行趋入了正道,何为正道,就是十方三世诸佛所出之清净法乳,所谓三聚净戒,六度般若蜜是这个意思。好了,那我们这样来理解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传记中所说的过程啊,我们大家心中就释怀了。有很多同修呢,怎么说呢,有一些现象,现在比方说我看到网络上有一些讲法的法师,这个法师不一定是佛教的法师啊,他把悉达多太子在成佛以前与这个与牧牛女这一段这个过程,我看很多都是这样,就胡乱的解说。有的还从这里整出什么啊,什么密宗密法啊,还说什么修道到后面啊得吃点肉啊,得跟一些女色接触接触啊,要不然成不了道啊,等等。都是在那里胡说八道,应该这样理解。达摩大师所解是正解,如此方是佛道。好了我们继续讲下去。

话说太子经过这一番的修行,重新走回法座。刚才说过了,跟随着来的这五位沙门呢,交头接耳的议论一番,神色不悦的相继而去,太子也看到了。心理明白知道他们为什么,但是也不介意,也不过去跟他们主动去解释,自己来。秀丽的景色,身体的洁净因为这个鲜乳的供养使太子身心舒畅,斗志昂扬跟他原来起坐的时候啊那种苦苦的修行判若两人 。太子以三聚净戒,六般若蜜走向及至,开始立下金刚誓愿。经书上说,太子到了这个菩提树下在金刚座下立下一个誓言,若不成无上佛道,我宁碎此身,终不起此坐,这就是著名的太子的发愿,就是说如果我这一座坐下去,起来以后不证得无上菩提我死了都不起坐。太子立下大誓言,下了最大的决心。也是一种非常有把握的,因为太子心中有数了,知道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修行,这一切都走上正道的太子,就在这个金刚座上建立了从来没有非常奇妙的禅定,在禅定里面太子自由自在的遨游在他的精神里,无数的新奇接踵迩来,另他目不暇接。经书里面有很多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说明。太子慢慢慢慢的证得了神通,太子渐渐的证得了这个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等等,经书上说的是五眼六通,在这个过程慢慢的证得逐步的圆满,那么太子也可以以他深威的禅定境界 这种精妙的神通道力来观察。太子在禅定当中仿佛是一个淡淡的旁观者,所发生的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能动摇他,无动于衷决不起执著然后因为深入禅定的缘故。那么所集中起来一切人性的弱点的化身,排山倒海的来出现在他眼前。我们知道人是有贪嗔痴种种执著,因为我们平常这颗心啊,贪嗔痴种种欲念执著,它就会幻化出无量境界,这点大家会理解么,比如说平时睡觉中,为什么梦境中总是有这样那样这样那样的境界呢?梦境也是由心想所成,我们平常在白天,你看到种种事情种种景,其实呢离不开你内心的境界那在梦中表现的更明显,因为我们平时没有修道,所以很少有人说我正在入梦的时候能够清醒过来打坐来静静的观察这个梦境,如果你能够在这个时候清醒过来安住,打坐静静的观察正在进行的梦境。其实你很容易就会发现所谓的梦境者全部都是随心而转,当你内心充满了贪欲的时候出现种种贪欲之境界,当你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种种恐惧的境界,其实外在的境界和内在的心灵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一致,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这个道理太深奥了一般人不知道,一般人觉得外境是外境内心是内心它怎么会是一个东西呢?因为没有修行的缘故,他还不能很深微的知道这个道理,其实是这样。所以为什么我们平常修行甚至可以在晚上睡梦怎么样来观察判断我们最近修行的成果,也可以这么说。如果说你能够做到在临终的时候一定一定能够正念现前称念佛号往生净土的话,那么平常通过观察你的梦境就可以看出来。在睡梦当中每当遇到恐怖的事情,遇到充满诱惑的事情,遇到种种平常的事情时候,你能不能提起念佛之念,而且你这个念佛又是怎么念的呢?通过这样种种观察都可以判断这个人修行的情况,为什么可以这样判断呢,因为梦境乃为心所现,心里的种种欲念想法啊无明业力。什么叫业力,业力就是讲我们过去起心动念做种种事情这种力量隐藏到我们的心识里面去。人的心就象一个种子,它具备记录的功能,好比录音机一样它有录音的,所以我们能够回忆,有时我们会想起一些事情,那是因为心具备记录的功能,然后遇到一些环境我们内心的种子它就会遇缘现行,遇缘就显现出来。有的时候莫名其妙看到这个人就发火了,其实在内心深处就隐藏着对这个人发火的种子在,这些都叫做是业习。那么业习特别在晚上睡梦的时候外在的境界已经离开了,它纯粹是内在心识里面的对境,对不对。他虽然睡梦里面也能看到听到很多东西,但其实它更没有障碍,他更加能够体现内心的种子业习,所以说一样的,太子深入禅定的时候,做为人性的贪嗔痴种种人性弱点,种种执著一切化身这都是幻化的,排山倒海般浮现出这个境界,各种各样的有的是非常难以抗拒的诱惑,那么挑逗嗔心的浮起,让人失去自持能力,再次陷入到五欲的执著当中与在家的俗人无异,甚至纯酒佳肴热情淫荡的美女金钱珠宝广大的国土与人民,另人飘飘然的礼拜称颂无上的权威和荣耀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种种另人眩目另人起心动念的境界一一浮现在太子眼前等待他的受染,修道人这些定境现前的时候他稍微一动心就会陷入到魔境中迷失正道,那么从前修持所得便尽付东流水,这是个考验的时刻。但是太子早已经参透了世间欲乐虚幻。他的道心非常坚固,他的心根本不为其所动 ,把一切的引诱试探都看做空花水月依然不动,那么因为内心不着的缘故,不为所动的缘故这些心魔幻境,就如同早晨的宝薄雾被太子智慧的朝阳驱散的无影无踪了,就像高山上的雪遇到炙热的阳光早就化为蒸发的无影无踪 。经过这样的一个考验太子战胜了,战胜了什么?战胜了自己 。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征服千军万马不如征服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啊,自己。只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力者才是真正的伟大。就像那个以前有个侵略印度版图扩张的亚力山大帝,他也是这样,他晚年的时候觉悟了。他死的时候叫人说我死的时候棺材上凿个洞把我的手放在棺材外面。人死的时候手是不是松开的,他说让世人看看这个就是亚力山大,死后两手还是要放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

好,太子战胜了自己,他已经从世间的一切极难祛除束缚的欲望解脱了得到自由。但是紧跟而来的,这种内在的心魔战胜了。紧接着而来的就是这些不寒而栗的这些妖魔鬼怪,毒蛇猛兽蜂拥而至,这些外魔出现。我们知道在三界六道里面因为众生种种心的业力感受到六道种种不同的生命形态。那么在这个宇宙当中呢因为过去魔心不断魔业不断也感报了产生很多魔众。就像我们社会上的人有的人很坏,是个大恶人无恶不作,有的人却很善良。那么在这个三界宇宙中,在生命界里面还是有这样的魔众。那么这个时候呢魔众就来了,这些魔众全部都形象恐怖,手持各种各样的武器,发出另人毛骨耸然的叫声,做出种种威胁举动步步紧逼太子,他们想吓唬住太子让他放弃修道,如果不听他们的话的话,就要煎熬折磨他杀害他的生命,为首的魔王更是威逼利用,卖弄种种神通,一会电闪雷鸣一会山摇地动树木崩塌,鸟兽悲鸣好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但是太子毫不为其所动,仿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太子如太阳般的禅定力面前这些魔众一一降俘。太子也没跟他们打,不在乎他们,用禅定力降俘他们。因为太子心知啊,这一切的邪魔鬼怪都是幻化之,只要修行者心中不起执着,不自生恐惧,他们就无能为力,对他也是无有任何的损害。所以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一条蛇就真的一条蛇会出现在面前,我们什么时候听说我们打坐的时候看到种种怪物的东西它就真的出现在面前了,那是你的心陷入了这个幻觉,实际上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没听说过,是幻化之物。更何况太子知道就算自己的这个肉身也是假和,一样也是幻化走了就走了有什么可惜,所以太子无所畏惧。太子的心已经明明了了,只有那平等的法身才是真真正正,才是真实的。你只要生起完全的勇气,面对一切魔怨毫不动摇,立志坚定的信念,信念给了他难以摧折的勇气,这无比的勇气加上这个无上的智慧,在加上高深的禅定使这些魔怨徒劳无功全军败退,失去一位他们可以骚扰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些魔众对太子在也不起作用了,没用了从此以后都没用,经书还说 “还有讲在做出种种恐惧的威逼之前呢,魔王派出他的三个魔女,这个魔女可以讲是集中的显现了这个人世间的诱惑,做种种的这个卖弄风骚啊,反反复复的挑动太子的这成道成佛之心,最后统统无功而返,并且在太子的禅定神通面前,这三位美女从非常美丽娇艳的容貌一下子变成又老又丑这样一个老妇的形象,头发也白了,面孔褶皱,自生羞愧离佛而去,无论是利诱还是威逼都不能动摇太子,一切都要示现降伏魔怨最终成佛这样一个过程。自己好好的去体会,好好的去理解这段话”

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要降服魔怨才能成佛,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修道最终要成就,要经历过降伏魔怨的过程。你看前面太子已经正确的走上修道的道路,结果这五位随从的沙门也离开了,太子有没有为此而动摇?修行是自己,跟人支持不支持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很多修行人说。这个家里人不支持我,朋友不支持我,所以我就没来是上课所以我就不修行,好象别人要决定他要不要修行。有的人说,不行啊师父我都结婚了,有的说不行啊师父我现在有女朋友了,我不能跟你修道了,哈哈。有这说法么?太子很坚定并不为此动摇,然后无论怎么样的一种境界,能够让内心生起贪嗔痴的种种欲念和执著都一一的降伏。这样才能成佛,如同《普贤行愿品》中说:“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是成佛之道啊,所以说太子在菩提树下示现降伏魔怨。为后代的人做出了榜样,也向世间宣告了成佛之路。向世人宣告释迦牟尼佛乃是一位已经降伏一切魔怨,已经破除世间一切迷惑的圣者,解脱者。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太子已经克服了一切有情的苦恼恐惧,一切软弱无力,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强者征服者。我们读那个《心经》有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说到这里正是这个境界,太子以他的智慧和禅定力,彻底的摧毁了世间八法,啊,哪世间八法?世间八法比如说像这个,称讥苦乐得失毁誉等等。有人称赞你啊,有人轻慢你啊,无论是荣耀的还是屈辱的,使自己感到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种种。这被称为世间八法,摧毁了,对他来说,并且深深的系缚中解放出来,一切的魔怨已经降服,那他当然是一位解脱,完全解脱的圣者。像有些宗教说:“佛陀像孔子一样,他只是世间的一个圣人而已”。那我们学习了佛陀的这个传记,我们就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佛陀的境界并不只是说,世间的一个贤德之人而已。当然了,从人格的圆满来说,佛陀也是最圆满人格的贤圣者。因为有些宗教认为啊,这个神的力量是无边的,那么佛呢最多只算个人的境界。其实他没有明白这个佛陀是道成肉身,他是在人间示现解脱,示现成佛。你只要看一看佛陀这个修道得解脱的过程,他是如何的降伏一切的魔怨而成佛的,就明白佛陀不是仅仅只是世间的一个有德者。他是一个完全解脱这些迷惑和魔怨的圣者,他是佛陀。这点大家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对佛陀生起坚定无比的信心。因为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代能够修佛修行,全靠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心。

看到太子所做的种种修行始终贯穿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心很重要。好了,佛陀已经成了,于是就道成肉身,经过了这场智慧,信心,禅定的大较量,大试探,也可以说是大决斗之后,太子的心中犹如雨过天晴,太阳重现清新无比,一切的烦恼牵挂全部都清净之,太子的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难以形容的道的喜悦,太子已经能够感知到万法合一,宇宙浑然成为一体,感受到一种难以解说的,无以明状的,不可思意的超越你我自他相对存在的,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涅盘境界。在这个涅盘境界里,在这个无比透彻的禅定当中,他能够回顾以往,任意的回忆和发掘从前种种,一切都随念而现前。从前的善恶行为,父母眷属。每一生每一世的生死轮回,历世的修行以及从现在开始到无限久远事情都历历在目,意念而现丝毫不爽。太子获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能够随意的观察宇宙万物,清楚明白,无论远近,体积大小一一如在目前。而且能够洞察万物的底缘。不但是具备了透彻的天眼通还获得了法眼,五眼六通。经书上说佛陀具备了肉眼,天眼,智慧眼,法眼和佛眼,称为五眼。在佛眼当中一切宇宙人生这个生命的真相披露无疑啊,这佛陀是彻底的觉悟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佛陀所不知道的东西,因此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佛教,所看到的佛教,是佛陀所宣说的,是佛陀在他那个真实无比的神通道力当中,以佛陀那无人可及的,最高尚的最纯净的人格来宣说。所以可想而知佛教是多么的伟大,佛陀这个时候呢,他也能够收听到宇宙的一切声音,清楚明白,无论是非常遥远的,微弱的,都能听到清清楚楚就在耳边,他随意就能知道每一个众生他心里在想什么,他具备他心通,乃至他们以前在想什么,他都清清楚楚。这一切都太奇妙了,太子在他的菩提座下,用他所获得的能力随意的观察,一切的一切都随他的心念而转,没有任何的限制。就是他的自身也超越了时空的障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随意的可以同时甚至不同时的遨游在过去现在未来之中。这个时候太子已经非常明白自己的心识力量,经过累劫的修行,今天已经完全完全的觉醒了,充满无限的喜悦无限的解脱,能够生起无量的神变,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智慧的境界,那就是修行证果的终极,那就是佛果。以前所困饶的宇宙人生这个奥秘在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中早已是昭然若揭在掌握之中,如今他知道一位佛陀已经诞生了,他已经道成肉身成等正觉,与三世诸佛平等无异。这是佛陀成道的一个过程。有的经典里面这样说,佛陀在这个清晨的时候,天蒙蒙亮,紫薇星现前,睹明星而悟道,然后经过坐在这个金刚座上七七四十九天观察思维后来才出来传道度众生。这个下面呢我们留着我们下一节课再讲,这个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我们还的经过几节课才能彻底的讲完,今天呢我们先讲到这里,那今天讲完以后呢,大家还是回去再继续深入的学习,你可以去多看一些佛陀的传记。网络上搜索也好,自己回家去打坐想一想,反复的想一想,好象说如同这个电影情节重新再现一样,去想一想佛陀是怎样的修行,怎样的成佛。有的人说我又不是佛,我怎么想。要知道这样的观想,这样的思考意义是非常大的,也是善根无比的,因为这也是对佛陀功德道行的随念。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十种随念功德广大无比,你能随念佛陀之功德佛陀之道行,随念三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哪怕你仅仅只是在一种想象当中,想一想也都功德不可思议,佛法太奇妙,更何况佛陀的加持力,三宝的威神力那都是不可思议的。你只要有一颗至诚心信心就能如愿。这也算是附带的布置一道作业题,大家回去做。重新再回味这段过程,来对照我们现实来好好想想,然后另外再做一些习题,好吧,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弥勒尊佛。

2007/11/5 15:38: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第三讲答疑(慈明整理)

 

主持人:

问题一、顶礼法师,请法师慈悲开释:梵净穴在头部的那个位置?

问题二、顶礼法师,请法师慈悲开释:拈花示众和佛说一段话含义。

请楞严法师慈悲开示。

 

楞严法师:我们这个答疑时间很迟,每次这样弄一下都到十点,十点再整一下,就都很迟了。所以我想我们的答疑在晚上不要安排太长时间。答疑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一些新来的同修一些迫切需要知道的一些东西。答一下,好吧?我们今天就稍微答一下,时间差不多大家早点休息。好不好,我要整理一些事情。

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梵净穴在头脑的那个位置。梵净穴,这个提法很少,有的是说梵穴。但是我们佛教的修行,是讲明心见性,很少去讲具体什么穴位怎么样怎么样,这是道教的一些修炼方法。平常讲的是梵穴,有的说是在头顶上,有的说是在头顶正中的百会穴。有的道教上说是在头顶正中额头前面中间有个软软的,小孩的时候还是软的,叫做hong(一声)门的等等。有的是说在后面玉枕穴,气感到那个时候会通。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不是修行的正道。如果一个修道者,事先就在身体里观想一个穴位。就在那里修行,这不是明心见性的正道。佛教中不提倡这种修法。具体有一些秘密的方法,那就要看上师怎么给你传授了。因为不同的人,他的特殊,方法也不一样。

好了,第二个问题,拈花示众和佛说一段话的含义。这个,佛说那一段话呢?佛说拈花示众那段话?拈花示众,只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唯有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对吧?是这个公文吧?是不是这样一段话?没关系,管理员你把房间献花功能都打开。因为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学员班的人。学员班的同修基本上都比较好,捣蛋的人很少。不要太拘谨,念那个台词,也不要念念为了台词而台词,慢慢的熟练起来,方便大家就是了。这个第二个问题含义也不明,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回头我们慢慢再研究吧。因为释尊在这段公案里面是表法的,这个表法又是表示传乘。我们知道佛教的传乘有三种,一种心印传乘,一种表示传乘,一种口耳传乘。口耳就是比如说,我这样说,你听,靠这样文字语言来领会。表示传乘就是有所表示,它象征一种意味,令行者开悟。比如说禅宗以前有一位(juzhi)和尚。人家问他什么是佛,他就把一根手指竖起来。当时不是说他有个侍者小徒弟嘛。他就是每一次也学他师父啊,别人问他什么是佛。他就把手指竖起来,人家都觉得他很高深的,他也很沾沾自喜。有一天他师父回来说:什么是佛?他习惯性的又把手指竖起来。那师父观察他这个时候,这小和尚根器很利,机缘恰好,他师父就一把剪刀把他手指给剪断了。这都是大家作略。剪断了,然后他(小和尚)一下子就非常茫茫,夺门而出,到门口他师父喊他:站住,回头!现在回答我什么是佛?他又习惯性的把这个手指竖起来,但一看手指没了,当下开悟。这是属于表示传乘。有所表示,比如说像一些密教的一些传乘方法,比如说一些受戒的一些方法,比如说灌顶,灌顶也是一种表示传乘。比如说有这个宝瓶灌顶,拿面镜子啊,照片啊,加持的圣物啊,对不对?这指的是一种表示传乘。还有刚才说的心印传乘。这个我经常讲这三种传乘。心印传乘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表,以心印心,当下即得开悟。所以说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还不是心印传乘。心印传乘是普贤王如来在不动密意法界当中以他的眷属采取的方法,非常深微不可思议的。但是这种方法到了后代渐渐的也就不再用了, 因为众生根器很难用心印传乘和表示传乘令其开悟。口耳传乘变的非常重要,比如说像师父我这样,这个连口耳传乘都不算,我把他叫做什么呢?叫婆婆妈妈的传乘,反复的叮咛,反复的说。说了又说,好像一些东西还没传过去。所以说,怎么说呢?大家不要好高骛远。有的同修呢,遇到密宗的什么活佛灌几顶,就觉得了不得了。有的甚至灌完顶了,也亲近这个活佛修行了,也不遵守这个密乘誓言,一转身又开始毁谤这个师父。啥也不懂,他也灌了顶。所以说,看见几个灌了顶开悟,到现在我也没看见,可能是我这个凡夫漏眼看不见圣者成佛。但是真的很难发现现在有多个人通过这么几个灌顶下,通过不可思议的心印传乘下,你不说话,我不说话下,他就开悟了,很少很少,真的很少,我觉得是很少,如果都这么容易的话,根器是如此好的话,那真的不需要这么婆婆妈妈的了。什么传乘,所以我在口耳传乘下还加了婆婆妈妈传乘,没办法。然释尊说这句正法眼藏就是讲如来心印的意思。就像我们讲中国禅宗,达摩祖师传到二祖神光惠可大师,一代一代传到六祖大师,一代一代师徒相传,传下来这个心印法门。如来的正法眼藏,心印法门昨天也说过,什么叫明心见性?就是说,悟到心之本源,心之源头。到了心的源头你就知道,比如说我们说长江从那里来,从喜玛拉雅山来,喜玛拉雅唐古拉山脉流出的这个水,对不对?我们这个水从青藏高原那边来,你要到了那个源头,到了唐古拉源头,就知道:噢!水是这样。这个心也是这样。心生万念,万有的体现都在心的根源。你能穷法之底源,透彻心之底源,那就明白释尊的拈花示众。但是这个心的本性、本来面目,其实开悟的都说它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抬手举足眼前一切都是。那什么是佛啊?你会吃饭、会睡觉,眼睛能看见东西,耳朵能听见东西,这不就是佛吗?天天日用都是佛性在起用,那就不需要修整,一切都本来清静。一切都本来无所动摇,一切都本来具足,一切都本来现成,就在当下一悟。

好下面两个问题,管理员读一下,今天我们就早点结束。

 

主持人:

问题三:顶礼法师,请法师慈悲开释,意业的报应究竟有多大?请问如何才能彻底根除意恶?我想搞清楚意业报应的原理。安心慢慢的修掉恶念,不怕那些报应,我现在佩带着解脱护身咒轮,不想去掉,就怕意恶带来恶报。

问题四:顶礼法师,请法师慈悲开释,佛陀那么完美的人,打坐的时还有那么多魔境?我们业障深重,打坐是不是很危险?我们修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打坐?

请楞严法师慈悲开示!

 

楞严法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问题,下面的两个问题值得一讲,第一个问题这个同修讲到意业的报应究竟有多大?其实是这样的,身口意三门来造业,它不存在说一个业叫做意业,业就是业,业就是我们身口意三门所作所为会带来的一种力量。比如说一个人他躲在他的屋子里,他想报仇,他不断的串习,反复的生起这个要复仇的心念,那这个就会带来业力。不但说他所仇恨的对象他的心灵会接受到,能感应到,而且他自身起这种嗔恨心也不断的熏染他的业识种子,那么这个在未来世遇缘都会现形,都会所谓的果报现前,有缘分的缘故,因缘会遇,果报会遇时,所作业不爽。所以不要有这样的区分,所以身口意三门意为关键,因为身造作,语造作,都靠意业的推动。如果没有这个心里想法,他的身口怎么去造这个业呢?也不太可能。所以说并不是意业的报应有多大,那所有的业的报应有多大?就取决你这个业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恶业的程度如何。那么当这些业,这个业,业种遇到缘现形果报的时候要看什么呢?在经书上,当他深入学的时候,有所缘缘,增上缘,意守缘等等。这个我们今天不详细辨别,因为我们现在是佛学初学班嘛。那受报的时候还得叫讲究因缘,比如说前世你和这个人是仇人,那今生你做和尚,你修行得道。那么你再次遇到仇人,按照普通人来说,怨怨相报肯定像火柴遇到火一样会燃烧的,仇恨烈焰肯定会烧毁你。但是可能今生你修行悟道了,你这个虽然过去有这个业,碰到这个仇人,仇人看到你可能被你的慈悲心感化,可能会放下屠刀。当时在虚老和尚莲谱里面讲了一个公案也说过,一个老和尚在山里面,有一个士兵攻占到这个寺院,他走进这个寺院的时候,他看到这个老和尚,不由自主拿起弓箭就想射他。老和尚说,你来的正好,我等候你多时了。把这个士兵给吓了一跳,他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一看到这个老和尚就想一箭把他射死。然后那个老和尚为什么会说他等我多时?他大吃一惊,老和尚说,没什么,我过去欠你一条命,如果你今天依然想杀死我,那你就动手吧。当然这个时候他(这个士兵)就不动手了。这就叫做,虽然过去有业,但是现在报应不现前。如何才能彻底的根除意恶呢?那只有靠彻底的修行了。你想搞清楚意业报应的原理,刚才就说了,不是说你慢慢的安心修掉恶业,修道没那么简单,你得知道业从那里来,恶是怎么回事,内心机制怎么样。整个都是修道的过程,那你怎么个慢慢的安心在那里?靠自己瞎琢磨吗?估计是有点困难。你现在戴了个护身咒轮不想去掉,对啊,说明你内心恐惧,你没把握。你对自己内心所产生恶业没把握,也不知道怎么修去,对不对?外面靠一个护身咒轮。护身咒轮呢也可能是那个善知识念咒加持的,或者是那个开光法会开光的。戴在身上会起一些作用吗?当然会起一些作用。会保佑你,会对你有一定的加持力,但是这些加持力在身上之所以能产生,跟你的信心也有关系。对不对?你如果有信心,你自己上师的那怕是一个指甲佩带在身上,威力也是无穷。一切邪魔也无法靠身。那问题就是说,你这个还是外向的,关键还在于你的内心。不是说光光靠这个护轮我就不怕恶道,如果说每个人身上都戴着一个护轮,下地狱的都可以超升净土的话。那大家都不要修心了对不对?那大家只要一人发放一个护身咒轮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咒里面说怎么怎么有效,但是有效有效都取决与你的心,对不对?其实真正的威力来自于你的信念,来自你的信心,就像观音菩萨大悲咒里面说的,什么是大悲咒的相貌呢?至诚心是,大悲心是。至诚心、大悲心是大悲咒的相貌。有的人诵了半天的大悲咒,不认识大悲咒的相貌。不发至诚心,没有这个大悲心,那么他到那里去大悲咒呢?一样的道理,护身咒轮也是这个道理。力量来自于你的祈祷,来自于你的信心。然后这样外在的加持力才会发生作用。比如说我以前到其它地方去,有的同修告诉我说:师父啊,我出门晚上总是看见鬼,怕的要命,你头帮我摸摸,那我出去就不怕。我说好,那我帮你摸摸,你观想一个绿度母在你头顶上,实在观想不来,把师父观想在你头顶上也可以。他这样以后他就感觉很好,晚上也不害怕了,好像真的就好了。可是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他说又不行了。他说师父你再给我摸摸。我说你没完了,天天摸,那就不是了,因为他信心没竖立。只要他对师父有信心,对佛菩萨有信心的话,他内心自成祈祷,一观想就来了,所以他就变成执着与外在头顶上放一个绿度母,换一个师父的法身,那就失去意义了。所以说,怕是没有用的,人生有什么好怕的,无处可逃啊,我们一天天的衰老,很快就会死亡。最后说怎么办?赶紧赶紧学佛,赶紧寻求善知识,赶紧赶紧学佛修行。除此之外,我还能怎么样祛除我的痛苦和恐惧呢?别无他法。所以呢,希望你好好的修行。但是两条路都不值取,一个是为了害怕去找很多依赖的东西,要勇敢。第二个,修行也不是自己蒙在那里,慢慢的祛除。不可能的,修行要去寻求善知识,要深入的学法,经受考验。

好了,第四个问题,第四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他说佛陀那么完美,打坐还有那么多的魔境,你刚才就没有那么认真听了,佛陀这是一种示现,而且佛陀这个魔境是在什么?是在他降伏了内心的烦恼以后出现的外魔。在之前他内心的魔境,这个内魔啊,是在他修道的过程,进入到很深的禅定当中显现的。一般人晚上睡觉,除了恶梦,特别的梦,他就迷迷糊糊,再也不记得晚上做的什么梦了。但是禅定功夫好的人,晚上做梦清清楚楚。一个人他如果修行多次,能够达到一定的数量,在这个梦境当中他能够觉醒,能够打坐禅修,那这样他临终解脱一点问题也没有。这个是在禅定当中出现的魔境,这个不是你说的,一打坐就魔境。我们普通人打坐,我实在搞不清楚,到底是外面来了个魔,还是他自己就是魔。佛陀是个很完美的人,佛陀在这个时候没有示现很完美,他是个修道的菩萨,他还没成佛。那么他打坐出现魔境,刚才说过,是为了示现向世人宣告,佛陀是降伏魔怨而成佛,就是所有的魔在佛面前没有用。所以说,他说的话,你说宝贵不宝贵啊?佛说的话,传的教就是佛教,你说他珍贵不珍贵啊?按照佛陀所教的法去修行的人就是僧宝啊,你说他珍贵不珍贵?所以说佛陀显示三宝的功德。而不是说佛这么完美的人打坐还出现魔境,那还了得,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业障重打坐是不是很危险?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是很危险,是什么情况下危险呢?你业障很重对不对?那是那也搞不清楚。然后见风就是雨,哐啷一下你以为魔鬼来了,你这种心态怎么去打坐?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打坐,根本不知道如何打坐,那么打坐过程中出现在定慧方面的问题呢?谁帮你抉择啊?没有善知识替你抉择,这是对,那是不对,这是行那是不行,啥也不懂,没有领路人。当然自己去打坐很危险呐,但是并不是说去打坐的人很危险,打坐怎么会危险呢?修禅定的人很危险吗?从来也没有听说过释迦牟尼佛修禅定修成神经病吧?我们今天人说一打坐人就容易神经病,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打坐怎么会神经病呢?因为你有神经病,所以才需要打坐嘛,打坐是为了让心平静下来,让心更有控制能力,让心更明亮。那是因为你不懂得打坐,所以说打坐会带来问题。你看那些佛菩萨什么时候因为禅修而成魔呢?或者成了神经病呢?或者陷入危险呢中?没有的事!而且,如果不通过禅修,不会产生任何一位佛陀的,一切佛陀都是通过禅修中而证悟的。禅修是修行中极为关键的。那么你在这个末法时代能禅修的话,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你这样临终往生净土,那把握性更大。这是很正常的一个道理啊。我们修到什么境界打坐呢?这个问题问的也很好,不是你修到什么境界,我相信如果你照这样瞎修的话,你修到这一辈子结束了,你还进入不了打坐,那怎么样才进入打坐呢?打坐就是进入禅修,就进入真正的定慧的修持,这个要有三个条件的具足。那三个条件?一,你必须被具德的善知识所摄受,什么叫具德的善知识,就是有经验的善知识,他是过来人,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东西他都懂,他的见解非常正,而且他具备修行经验,他能指导你。你如果没有这样的善知识摄受你,你自己在盲修瞎练,不要说是打坐也成问题,就是看经书也成问题,都成问题,没有善知识指导,你自己在瞎修,都会有问题。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你已经懂得怎么修法,你包括这个打坐的前行啊、正行啊、结行啊,以及中间的细节啊,对治调整啊,你都胸有成竹,你自己就可以去修了,而且这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而出现的。也不是说一天两天马上你就可以去打了,就可以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就不用再去问了,不用再研究了,不是这样子噢。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缘,那就是你自己的因缘要具足,你对这个法,对善知识,对打坐要生起信心来,信心具足,全身心的投入到修法中去,发心纯正,发愿发的对。也就是说你自身的条件要具足。那三缘具足,那打坐还怕什么魔境呢?魔来魔长吧,对不对?有困难克服就是。只要信念不退,都不会出问题,而且因为你真正的皈依以后,很多所谓的业障魔境魔境都不知道去掉多少,这是不可思议的加持之力,所以说不是修到什么境界才可以打坐,就是你要好好的趋入打坐这个修行,争取提升你的境界,不是说你修到什么境界才能去打坐,那么,一个是打坐修行,打坐大家理解为一定要坐在那里去控制自己。其实这是不了解的缘故,打坐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这个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经常示现打坐,他吃完饭,做完事,动不动就坐在那里。他是为大家示现说,打坐是很重要的,而且打坐不单单是坐在那里叫打坐,打坐只是个俗称呐,其实真正来讲,就是止与观的修习,就是定慧的修习,那么这个定慧的修习其实就是什么啊?就是整个佛法的修习,具体的实践、求证。调整身心,这叫打坐。那么你知道行走当中也可以打坐啊,我们平常说的打坐,指的就是禅修的意思。那么现在甚至你可以打坐坐在那里念经啊,在这个修戒的程面上串习啊,念诵啊,它也叫打坐。所以说打坐不单单是一个姿势,它是身口意三门有个精确的,有个就是说毫不含糊的这样一个实践的过程,这叫打坐。

好,今天这个问题就这么多了,是吧?那今天咱们答疑是否就到这里?好, 还有问题哈?再把后面的问题一并提交上来吧,好吧?把剩下的问题全部打出来。然后我们一揽子给大家做个解答,那么今天我想我们尽快的结束,每天不能太迟了。

 

主持人

 

问题五:顶礼法师,请法师慈悲开示,修四供前行的感悟,修出离心,四供前行指的是什么?修什么样的心是出离心?请楞严法师慈悲开释。请管理人员把麦递给楞严法师。

楞严法师:这个管理员呐,这个时候,法师只有一个,面对面,用不着称呼什么楞严法师。楞严法师,你这个法师太多,你不知道叫那个法师所以才叫楞严法师。还有另外一方面呢,你说作为上师的弟子,这个时候称上师有什么不对呢?还要怕什么呢?因为我们法会上有个统一的规格,以讲法的法师为尊贵,所以不管是谁,都要先顶礼法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为了这个意义而定,不要说顶礼法师,今天就算有其他的出家师父来,他进入这里听讲,他也要顶礼法师,那个讲法的才叫法师,其他的不叫法师,是这个意思。这里我们要理解我们这个顶礼法师的意思,是代佛说法者,这叫法师。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出家人都叫法师,那这个师父叫师父,大家对这个可能不是太了解,所以才产生这样一个认识模糊。

好,那我们现在接下来开始答疑。继续把这个问题打在屏幕上,因为这一刷就没掉了。

 

好的,我们现在来看下第五个问题。这个也是最后的一个问题了,答完我想今天就结束,十点半我想也不会太迟,大家辛苦了。这个问题问的也蛮大的,大家认真听一下。请法师慈悲开释,修四供前行的感悟。四供前行,什么叫四供前行?在宁玛巴藏传佛教,包括黄教格鲁巴、萨迦巴其他一些宗派的修行当中,差不多都是共同的。就说在修正行之前,它强调修前行,前行分为共同前行和不共同前行,甚至有一些不共加行,这个不一定,但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一些共同前行和不共同前行,如果按照宁玛巴大圆满这个方便教授来看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四供前行指的是四种共同前行,为了驱入金刚乘,为了既身获得解脱,这四共前行是任何一个修行人所必须驱入具备的。那什么叫四种共同前行呢?它以什么作为它的核心呢?其实很简单,这四共前行其实是小乘法,就是以修出离心为根本,因为必须有出离心的基础。然后再修行这个不共同前行,称为五种加行,比如说皈依乃至到上师瑜伽,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被称为是不共同前行,这个主要是为了什么?生起菩提心,那从密乘的修行来讲,从真正的实修来讲,它必须落实到什么啊?最后上师瑜伽,对这个传法上师,摄受的这个金刚上师具备这个不共的信心,达到完全至诚的信心,信心到了相当的程度,那才有办法跟着这个上师修正行,这个点穿了就是这样。那么很显然,四种共同前行的修习和五种不共加行,不共前行这个里面,这五种加行里面所要达到的比如说:菩提心啊、信心啊,以及一些忏悔啊、什么这些。那很显然都是一个修道者必备的,所要达到的功德。所以说,所谓的前行也不是前行,前行就是正行,前行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圆满啊?到证悟的时候才可以圆满。那么我们平常学佛人,其实也都在修行这个前行,那么比如说,四种共同前行就是四种出离心的修习,四种出离心的修习是为了舍弃对今生来世的贪着,生起出离心,何以见得,比如说。第一个出离心观想,观想什么?观想这个暇满难得,什么叫暇满?暇就是闲暇,就是有时间来修道,满就是圆满,就是诸根具足,就是有办法具备条件来修道。那一共有十八种暇满,自五种圆满,他五种圆满,自他一共是十八种圆满,加上这八无暇,一共是十八种暇满。比如说现在我能够生而为人,诸根具足,对佛教生起信心,能够趋入佛法,又被善知识所摄受,外在呢?我没有投生到地狱恶鬼畜生道,也没有投生到长寿天,有办法来遇到佛法,那佛法刚好住世,对不对?这些条件都很重要。那获得这样的能修道的人身,被称为十八种暇满珍宝人身,这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大家衡量一下就知道,很难很难得到的,那么按照大圆满的自宗说法的话,这十八种圆满归纳起来也无非就是我刚才前面所讲的三种因缘具足,就是所谓的师缘、法缘、自缘三具足。他遇到了被具德的善知识完全摄受,他呢六根具足啊。他具备修道的根器,然后他一心全身心生起信心投入到修行中去。这种因缘是很难遇到的,这样的人身称为珍宝人身。那么,思维这个暇满人身难得,知道这个暇满人身乃是前世持戒的结果,过去生中发愿为人行菩萨道的结果,才会得到这个能够修法的,能够得遇善知识,被善知识所摄受的这样一个珍宝人身。如此思维,才会生起极大的珍惜,因为珍惜的缘故,就不会懈怠,不会说虚耗年华。我们平常天天都在虚度年华,就是不知道珍惜啊,所以这样想。另外一个,接下来讲寿命无常,此身必然变坏,内外情器都无常。圣者无常,我也无常,上师无常,传法的机会,修法的机会,学法的机会都无常,那么这样观察以后呢,心就不敢拖延懈怠,就会有精进修道的心,你想想看,明天就要死了,没有多少机会修行了。你说还能在那里懈怠吗?所以说,如此观想就会生强烈的出离心,精进修法。那么刚才前面两个所讲的无疑中对今生轮回的所有欲乐产生厌离心,你就觉得,要是漏过一次听法的机会,要是错失一位善知识,这种恐怖比起今天晚上我没去跳迪斯高,或者没有跟亲朋好友在那里吃吃喝喝,玩了一通。相比的话,那也不知道多大的差别啊,所以他就会生起强烈的舍弃今生,珍惜今生修道的这样的出离心。那么很显然,这二者是对今世,放下今生,舍弃今生,而强烈的渴望修行解脱,希望能离开轮回的痛苦。好了,下面两个共同出离心就是讲到什么?就是讲到因果不虚,轮回是苦,各种不同的说法,大同小异。因果不虚。而且这两个要联系起来思考,什么叫因果不虚啊?就是今生今世啊,我们身口意所造的业,善少恶多。根据因果不虚的道理的话,一粒种子种在一个荒山中会变成满山遍野的树,我们的恶业如果不修行不去断除,那将来就可能会变成漫天无际的恶业,承受都承受不了,整个虚空都难以纳受,恶报现前,很恐怖,而且我们你看,天天到晚,颠颠倒倒,善少恶多,来世时堪可怖啊,来世真的那么可靠吗?有人说等来生再说,今生好好做人,来世好好修道,谁知道你来世还是不是人啊?对不对啊?因为,想一想这因果不虚,来世得人身的机会好像挺渺茫的,所以这么一想,就会舍弃来生,无望来生,但求今生。你就会说,今生不将此身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你这么一想后,你就不会嫌上师罗罗嗦嗦,唠唠叨叨的。你就不会觉得这师父好烦啊,要求这个,要求那样,叫我干这个,叫我干那个。你就不会嫌弃了,你知道说这个师父很慈悲啊,苦口婆心的劝你修行,你还把师父说的话当作开水白菜,爱喝就喝,不吃就不吃。对不对?你不珍惜啊,对不对?所以说,这样观想因果不虚,就会断弃来世,舍弃对来生的渴望。好了,那么最后讲到轮回是苦,轮回过患,你想一想看,上至天道,下至地狱,这六道当中,三界有情,那一道不苦?好了,地狱不用讲了,这十八层地狱啊,八寒八热等等,还有两个边地地狱,十八地狱,无间地狱,苦不堪言,不用讲。还有大地狱,小地狱等,因为众生的恶业所感召,主要是因为嗔心的缘故,嗔心过大,感受地狱果报。那么这不用讲,那么恶鬼道、畜生道、旁生道也不用讲。你看见那个畜生逍遥自在?有人说,你看现在养的宠物很逍遥,我现在这个阳台上他们就养了个宠物,我天天看着它,看它好可怜,看不出它有什么逍遥自在。动物、投生为畜生也很苦。饿鬼道不用说了,整天到晚鬼头鬼脑的,晃来晃去,肚子也吃不饱,就算肚子吃不饱,天天还遭受各种各样的压迫。那一天这个道士招魂把他给抓一下,法术作一作啊,那撕肝裂肺的痛。然后整天到晚鬼头鬼脑的,穿来穿去,阳气太旺的地方还去不了。想报仇想捣鬼的话,也累的要命,天天附体,附体也很累,所以说,鬼道中也是痛苦不堪言。更何况是那种饿鬼。整天到晚,遇到吃的,一吃下去就变成火,为什么会变成饿鬼啊?因为前世内心谄曲,贪吝,贪心的不得了,鬼头鬼脑的,最后都变成鬼,所以经书上说为什么很多女人会变成鬼,她具备这个品行不改啊。所以投生做鬼,那这个三恶道不用讲,苦不堪言。好了,再好,你就再说天人吧,我们知道天人也有老死之苦,对不对?我们知道天人寿命尽的时候,五衰相现前,身上原来很香的,形成汗臭,这个宝座原来是爱去那里就去那里,逍遥自在,现在宝座也震动坐不安稳了。然后其他的天人看见他要死了,要堕落了,只能远远的给他丢花,不敢靠近。相貌丑陋,一切威势丧失,苦啊。当时在佛经上说有个帝释天,刚好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堕落了,他知道,因为他天人有天眼,一看,哎呀!要投做猪胎,因为福报享尽了,下面的业继续受,投胎做猪。那么这个时候他感到非常恐惧,时至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他赶来释迦佛那里,请佛陀为他开示,后来他证悟初果。免于堕入恶道,而且还还得天年,继续做他的帝释天,成为一个初果圣者。这佛法救度了他。人苦,天道也很苦,其实很简单,大家只要理解在人世间,你今天快乐逍遥没几天又痛苦,你在世上见过那个人真正的幸福过?我以前没出家之前我遇到很多的人,遇到哥们他就跟我讲,我现在就差升官发财,我要娶个老婆,对吧?我以前很多同学,我每次同学聚会我就听他们唠叨这些。很羡慕啊,谁谁谁啊成了老板啊。然后他说,听说你也是老板啊。我说老什么板啊,我很苦,你别问我。大家都在追求这个,那幸福有吗?没见过真正幸福的,因为幸福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而这个心是有常的。而且这欲望会越来越大,受用的无常,你说痛苦不痛苦?注定的,所以说,有什么好羡慕的?世上没有见过真正幸福的人。哥们是这么说。那些姐妹们呢?姐妹们天天就在想,找个好老公嫁,到了现在很多人也嫁了,很多也离婚了,有的整天到晚死去活来的,有的也老了,那嫁了就幸福了吗?不管幸福,好的还是不好的,不管婚姻是美满的还是不美满,没看见真正的那一个姐妹真正幸福了。以前我也接触过生活在社会地层的一些人,比如说沿海城市啊,像我们这些地方,像福州啊,夜总会很多,过去没出家之前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女生。这些人我问他,她有时候和我谈起,我问她,她说她这辈子就是没钱,是因为他很穷的缘故,所以说她就这么认为。其实不管你是有钱没钱,生而为人它就是苦,所以很多人他不觉悟,确实非常苦。我以前曾经见过哈,以前记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还是个红灯区,现在城区都改了,以前我有一次好像是什么工作关系,我陪着我的朋友去一个场所,娱乐场所,然后我看见一个女孩子很奇怪,他带着几个人,把那个阿弥陀佛的佛像挂在她那个场所,那个可能是做什么推拿按摩的,他在那个地方挂着,她天天做完之后,她就在那里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然后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在外面和她聊天,我说你天天念佛啊?我说你真稀奇,在这里念佛,天天“阿弥陀佛”。她就很认真的告诉我,你也念佛吧,她说人生很苦啊,我现在很苦啊,我不得不这样在这里干这样的活啊,我要念佛啊。她表现的非常的痛苦,所以说谁要是说阿弥陀佛不好,她就气坏了,就跟人家争辩,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念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再做人上屈。那我们且不说她这样念佛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但起码她知道人生很苦,这是我见到的一个,她没觉得她这个苦是因为没钱,所以说,人生都是苦。所以佛经告诉我们,人有生苦、老苦、病哭、死苦。求不得、爱别离、怨嗔会、五取蕴,都是苦。又可以这样理解,行苦、坏苦、苦苦,这样三苦不断,什么叫行苦、坏苦、苦苦?比如说苦苦,比如说我现在很难受是吧,这个刚刚得的胃病,过一会又肝病,祸不单行,苦了又苦,这叫苦苦。什么叫行苦呢?现在看起来没什么苦,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苦果现前,这不是行苦吗?比如说我得了癌症,得了癌症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再下去我就会很苦。我们无时不刻不处在这种当中。那什么叫坏苦?坏苦就是原来好好的,它会变坏。对不对?坏苦从大的来讲,比如说你找到一位心仪的女朋友,跟她在一起,初恋是很快乐的 ,什么都很快乐。可是你的女朋友会永远青春常驻吗?你们的感情会永远如此吗?这是必然的规律,人会厌倦的,更何况福报那有这么圆满啦?对不对?有人说我再找一个,你再怎么找,就算你再怎么找,你天天找,找完以后你还会老啊,你自己得老,也得死啊。因为一切都会变坏,这叫坏苦。不信大家今天好好去打坐,回头去看看。你试一试,那一种姿势是最快乐的?你说我这样躺在凳子上,很舒服,这就叫做快乐的,可是你躺啊躺啊在这个凳子(上)呵,时间久了以后,它是一种痛苦,有人说,那我站着就是快乐,我站着很快乐。可是你站着站着,能站多久就会觉得快乐呢?对不对?有的同修就说,呵!你这个和尚乱讲,这个人生嘛,这个找女朋友,找男朋友,男欢女爱就是一大乐事嘛。那我现在问你了,当你现在和自己心爱的人拥抱的时候,你说:哇!这天底下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那我问你,你就这么一直拥抱着,你能拥抱到什么时候还会告诉我说,拥抱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呢?你都烦都烦死了。你会保持一个动作不变吗?你就这么天天拥抱着,可能过不了三天还是三个月,你就再也不想拥抱任何一个人了,为什么?坏苦!一切都会变坏。你自己所仅仅拥抱的,为你所有的,这一切你所爱的东西,不管是人也好,是物体也好,它都要腐烂。因为你要知道啊,从高必堕落啊,从高必堕落,有成必有坏,是不是?这是个世界万有的规律,无常呐!所以这叫坏苦。所以人生三苦不断,你看,无论是天人还是人还是三恶道。三界六道中,无一不苦。就算偶尔有点安乐,也就如同针尖一样,针尖上的偶尔一点安乐,站都站不住,很难很难的,稍许安乐而已啦。所以说,想到这个,那就会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要脱离这六道的痛苦,不要让我的生命再处在这个境界当中。处在这个随业漂流,无依无靠,这种什么也得不到的这种境界当中。好,这就是四种出离心中最后一个,叫什么?轮回过患的观察。通过对轮回过患反复的观察,内心生起强烈的出离心,舍弃来世的希望。啊,你想想,未来世无非是投生在六道中,所以今生就要努力修行,于是,舍弃今生,舍弃来世。对轮回,对轮回当的那怕最荣华,最美好的东西,也不生贪恋之心,愿意舍弃它,然后对修道,对解脱,对涅磐生起强烈的渴望。这就叫什么?生起出离心,你把这个出离心修好了,那就叫做完成共同前行。那不一定啊,有的人在修共同前行的时候就开悟了。因为观想无常呐,特别是寿命无常,观想无常呐,最初的时候能让你生道心。生出离心呐、道心。在中间阶段的时候,观想无常呐,会让你怎么样?会让你就是说精进修行,到最后观想无常到极至,念念无常,念念生灭,你这个时候能悟到空性,开悟!所以说,观想无常,从初到中,到最后,其实是成佛之道。所以不要小看这四种共同前行。如果你放弃了对四种共同前行的修行,你就堕落了。啊,如果你天天修行这四种共同前行。修这出离心,啊,那么怕你没有出家,你在家,你也不会堕落。好了,即使你出家了,或者说你就不再观想这种无常了,那你肯定会堕落的。我的上师就这么告诉我的,我一直记住这句话,所以上师给我们讲法的时候,还是个别授法,都要讲这个,讲无常几乎是惯例。这个无常呐,反复的讲,都印到心里去了。所以大家也要这样,这是修行之正道,观想无常会生道心,是精进之源,是修法基础,啊,这很重要的。佛在涅磐经中也告诉我们,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最为第一;一切庄严当中,惭耻之服最为庄严。那就修道的人,想无常,想死亡,在所有的想中,是第一之想。修道人的庄严服饰是什么?就是惭愧、羞耻的心。好了,那比如说像我们修法仪规当中,我通常对弟子布置都会要求他修这个共同出离心。不管给他什么法本,其实核心都是叫他修这个心。啊,只有修这个出离心牢牢的稳固下来。啊,把这个修道的基础发心牢牢的稳固、扎好了,好了他的态度牢牢的端正了。那么,往下教他正行,教他止观禅定,这个是势如破竹,他肯定会成就,就是势如破竹。的之服最为第一最美好的东西。一大乐事嘛,,成就的多。以前曾经有位大成就者,他摄受了大概几百位徒众吧。在山里面修道,各就人事,然后他的弟子当中获得成就的非常多,这个上师传法有个特点,他一直非常重视基础前行的修习,出离心、菩提心的修习。所以说,后来他成就者非常多。那我们今天很多人修道勤苦哈,难见道起,要找是什么原因,啊,因为他不念佛啊,如果你念佛啊,常常想着佛的功德,念念不忘这个无常,因为你不观想无常,不观想这个人世之苦,那你这个道心起不来。你怎么谈得上去念佛啊,有的人说念佛就是佛保佑我,佛保佑我啊!这叫念佛,不是的。念佛要念佛的功德,念佛的法,要念念不忘修行,这叫念佛。啊,所以说末法时代众生,如果不念佛,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谁知道他念什么啊?他念的不是佛啊,他或许念天魔外道,啊,念的是凡情,俗见,啊,他怎么可能呢?他修道也不亲近具德的善知识,跟着一些邪师去修道,等等,平常呢也不去修这个出离心,所以说,他不念佛。修法也不是为了觉悟自己,而是为了追求这个有为的功利。那这样的邪道走下去,当然很难成道。哈,所以经典中说,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因为不念佛的缘故。哈,现在很多同修说因为这个人不修炼佛法,不念阿弥陀佛,所以才变成这样,这是瞎说,没这个说法,经书都翻遍了都看不到这种说法。

 

好了,今天的答疑就到这里。还是多多勉励大家借这个机会,我们今天来这个参加佛学班的,都是有缘人,啊,缘分如何,全在大家自己的手中。好,祝福大家吉祥,今天答疑就到这里。好,晚安。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9: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