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太虚)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1  浏览数:3859  最后更新:2007/5/22 15:06:00 by 释楞严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释楞严 发表于 2007/5/22 15:04:00
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太虚)

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太虚)
          ──二十五年四月在奉化雪竇寺講──

    一  概說
    二  十方淨土
    三  兜率淨土

一  概說
現在特別提出「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比觀一下:
釋迦牟尼佛所以要說這一部經,無非使現在將來一切眾生依經修觀,往生兜率內
院的。然此內院乃是彌勒菩薩無漏福德所成,也是諸天興供之勝妙善根所成的淨土,
所以一生其中,就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並非通常之生兜率天可比。我
們要曉得,淨土是對穢土說的,由正報而有依報,有依報必有正報,故言淨土即總攝

依正莊嚴。十方諸佛菩薩所居皆為淨土;二乘聖者及六凡眾生依住的地方則淨穢非一
,區別不一,現在專就淨土來說,把十方淨土與兜率淨土來略作比較觀察。
二 十方淨土
淨土是很寬廣的共通名字,猶如光是講寺院,即包括全中國的寺院都在其內。舉
雪竇寺則只說一寺,西方彌陀淨土,東方藥師琉璃淨土,維摩經之東方阿■淨土,上
方眾香淨土等;此皆各舉淨土之一種。故法華經說:『臨命終時,千佛授手,十方淨
土,隨願往生』。謂隨諸有情心之所好,皆可往生。現在中國人大概只曉得彌陀淨土
,比如只曉得雪竇寺一寺一般。淨土種類略分為三:一、究竟淨土。即法性佛土及自
受用佛土,天台教說名常寂光淨土及圓滿實報莊嚴土。二、他受用佛淨土。佛為十地
菩薩所現淨土,天台教說名為圓滿之實報莊嚴士。以上皆非凡夫、外道、二乘所能到
的,三、方便攝受眾生淨土,這就是現在一般人所謂彌陀極樂淨土,乃至彌勒兜率淨
土等。是專為發大乘心行菩薩道在這一生未得成就度生自在、轉世恐有退墮者,乃攝

歸方便淨土中為作依靠。凡夫、外道貪生死者不求生淨土,二乘自求涅槃,大乘聖位
菩薩各自生其華藏淨土等亦不須求往淨土;所以十方佛菩薩變現淨土,專為攝受學發
大乘心而未自在者所設立。
三  兜率淨土
現在再就無量淨土中來講攝受我們最親切最接近的──兜率淨土。上面十方淨土
普遍攝受十方世界的眾生,如普通大學之各科學術,是應各科學生之要求而辦的,僧
學院、則是專門教育僧徒的。彌勒內院淨土也是這樣:它是專為攝化此土有情而設。
故說兜率淨土之殊勝有三:一、十方淨土有緣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眾生最為
有緣,未易可知。彌勒菩薩以當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界眾生,則為與此界眾生有緣
可知,特現兜率淨土,故應發願往生其中以親近之也。二、兜率淨土,同在娑婆,且
在欲界;此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故,與此界眾生特有親切接近之殊勝緣,故他方淨土
汎攝十方有情,而此則專化此土欲界眾生也。三、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

,是由人修習十善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因此可
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為創造人間淨土也。以上講十方淨土與兜率淨土之比觀,大約
如是。(智定記)(見海刊十七卷第六期)

释楞严 发表于 2007/5/22 15:06:00
Re: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

慈宗的名義
    ──二十五年四月在奉化雪竇寺講───
「慈宗」,就是「彌勒宗」。梵語彌勒,此譯為慈氏,依據慈氏為宗,乃立「慈
宗」的名義。民國十二年元旦,我在武昌佛學院,選集瑜伽真實義品以明其境,菩薩
戒本以軌其行,彌勒上生經以明其果,叫做慈宗三要。在敘文有幾句話:「遠稽乾竺
,仰慈氏之德風;邇徵大唐,續慈恩之芳燄,歸宗有在,故曰慈宗」。是定這個慈宗
名義的緣起。在平常看起來,慈宗似乎就是慈恩宗,其實不然,慈恩宗是唐高宗皇帝
建大慈恩寺於陜西長安,時玄奘三藏大宏新譯經論,高宗請玄奘法師住持大慈恩寺,
其高足窺基法師繼起,都稱慈恩大師,主弘法相唯識教觀,此慈恩宗之所由立名也。
但與慈宗雖不無小異,亦實有密切關係,然慈宗最重要者在宗奉慈氏菩薩,以上生內

院,比如念阿彌陀佛以求生極樂世界,專以阿彌陀佛為宗奉,持名、觀想之所念皆在
阿彌陀佛,此亦如是,專在慈氏如來。玄奘、窺基法師雖亦生兜率,然習法相唯識者
不一定以上生彌勒內院為宗;也有宗慈氏生兜率的不習法相唯識。中國淨土初祖廬山
慧遠大師的師父道安法師,已竟宗奉慈氏宗以求生兜率內院,這是慈恩宗以前早有慈
氏宗流行的事實。考求生西方彌陀淨土的盛行中國,在唐朝善導大師以後,唐朝以先
還是修彌勒宗的特多;如中國唐以前的古像以彌勒為多,後唐以後才雕刻彌陀或西方
三聖像,所以現在依慈氏為宗的慈宗淵源甚古。
法相唯識教觀,都依慈氏為根本。故慈宗可以包括慈恩宗;慈恩宗則不應該括慈
宗。今慈宗三要乃舉其最宗要的三種,已備經律論三藏:真實義品明教理、屬論,菩
薩戒本軌行持、屬律,上生經修證上生果、屬經。再推而廣之,則唯識宗所依的六經
十一論──華嚴經、解深密經、厚嚴經、如來出現功德莊嚴經、大乘阿毘達摩經,十
一論謂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論、顯揚聖教論、辨中邊論、成唯識論、百法明門論、

唯識二十論、集論、雜集輪、攝大乘論及觀所緣緣等──,慈氏菩薩所說金剛經論、
現觀莊嚴論轉法性經論,以及經、律、論三藏中之宣說慈氏行果者,都是慈宗的法藏
。然這還不過就慈宗的主體上說,若依全體廣用來說: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宏揚的法
門,教化之生類,都付囑慈氏菩薩。在各種經律上也都講到彌勒菩薩的因緣:如無量
壽經中,佛以彌陀淨土付囑彌勒菩薩宣揚;禪宗的初祖迦葉尊者,也肩持釋迦佛衣入
定雞足山,以待彌勒當來下生成佛時候出來交付。所以,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稱大
小性相顯密禪淨等法門,皆為當來下生彌勒佛所承前啟後的慈氏宗之所宗;現在一切
五乘、三乘、大乘性相顯密的佛法,都是彌勒菩薩所擔當宣揚的佛法,由是融攝各宗
派以慈氏為大歸依處。
觀察古今流傳世界之佛法,在印度流行有三個五百年不同:初五百年三乘或小乘
的佛法,現在流行世上是錫蘭緬甸暹羅等處。第二五百年,龍樹、馬嗚、無著、天親
等出世,將佛滅後隱沒的大乘佛法發揚光大出來,即現今流行中國、日本、朝鮮等者

皆是。笫三五百年,顯密大乘並行而密宗獨盛的時候,今流行西藏、西康、青海、蒙
古之佛教,皆是,此諸佛法皆應各時各地之機宜而差別,溯其根源,都從釋迦佛大圓
覺海之所流出,而皆會於一生補處慈氏菩薩為承前啟後之總樞。如是觀察隨機攝化的
佛法,皆可得證無上菩提之果,而向來宗派的區別,也可不須執定的是一非餘了。
由是以觀一切佛法,可分三類:一、為世出世間共修之五乘法,二、為出世共修
之三乘法,第三、為不共大乘法。一大乘法於其偏勝又可分境、行、果三,其實仍是
互懾互涵的:例如真實義門理境,其中也有所修法空觀及四攝六度等行,由行趣證離
言法性,終得涅槃菩薩妙果。菩薩戒本注重於行,但是也有境與果的意義,先觀境、
發大菩提心,才修菩提戒行,行滿自然得果。彌勒上生經屬於得果,然慈氏之現在一
生補處果、當來究竟佛果,也莫不由自證離言之理境,而方便設立教化有情之內院淨
土使上生者得不退菩薩果位,亦由修行以成。經云:於釋迦法中發菩提心者,行十善
者,皆得往生兜率淨土。依境起行,由行趣果,雖然互相通攝,也有各各特殊處以分

齊限;大略可分五乘、三乘、一乘,即一乘的境、行、果的區別。也有經論可為共不
共佛法總綱要之概論者,慈宗即以此共不共法總明一切佛法義理淺深之意旨,故慈宗
就是一切佛法的總樞機。也就是從釋迦佛大圓覺海中,流布於世上以度生成佛之佛法
全體大用、皆會歸宗依於當來下生慈氏佛,謂之曰慈宗也。(智定記)(見海刊十七卷
第六期)
(附註)此文原為「兜率淨土與十方淨土之比觀」的第四節,今離出獨立,題目仍
舊。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7 1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