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31《金刚心总持论》第四十三智愚迷悟论至第四十五修道正果论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发起人:清莲  回复数:2  浏览数:3157  最后更新:2005/6/19 15:40:00 by 慈~觉空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4/12/31 23:41:00
清莲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572
经 验 值:1178
注册时间:2004/4/2
31《金刚心总持论》第四十三智愚迷悟论至第四十五修道正果论 楞严悲华禅师 讲解

主持人:阿弥陀佛!让我们在这里首先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顶礼在坐的各位法师!阿弥陀佛!大家非常辛苦,今天我们又一次有殊胜因缘在这里聆听悲华禅师为我们继续开示《金刚经总持论》。首先让我们感恩三宝,感谢此讲堂的师傅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道场,我们来到了这个道场,就应该把这个观成是佛的塔庙,我们恭敬在这里听闻法师讲法,深深理解甚深的法义,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实修,阿弥陀佛!先让我们做一下发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我今发心,为救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在此听闻悲华禅师开示《金刚经总持论》,阿弥陀佛!请管理员把麦克递给悲华禅师,阿弥陀佛!
悲华禅师:南无弥勒尊佛,哦,听得到,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呢又到了我们学习金刚心陀罗尼经的时间,今天讲这个经呢,初步打算呢,想今天可能也就是讲这本经的最后一次讲解,争取呢在今天讲完,我们很多朋友在这里相聚也有两个月左右了,大家能够坚持听下来,虽然有的时有间断,但是这种坚持听经闻法的功德非常殊胜,非常随喜大家,这两个月讲解《金刚经总持论》以来呢,衷心的希望听闻者能够呢在修行的道路上回到这个恭敬三宝道路的上来,能够回到从我们自己的现前当下的身心去悟佛,去寻找佛的道路上来,也愿有情都能够因听经闻法,而普种善根,愿修学者增上,愿迷路者迷途知返,也普愿一切出家的僧众在末法年中不为名闻利养而奔波,不愿不为……啊,淫欲,这个……世利而奔忙,普愿一切出家众法体安康,饮食,一切修行资粮具足。也普愿一切在家居士都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正信,愿对佛法僧三宝的正念日日坚固,时时不忘,普愿一切未入佛门的皆能正心进入佛门,不谤三宝,恭敬三宝,乃至最终究竟解脱,证得菩提。这是衷心的祝愿,今天呢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讲解了,今天呢我们讲的内容也比较多,也是重要的内容,那么其它话呢,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在正式讲解之前呢,我们还是要恭敬合掌,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心来进入听经闻法的最吉祥的状况,好,祈愿十方三世一切此教大德降智慧和吉祥于我们,顶礼十方三宝、圣僧!
南无古鲁呗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麻亚  南么伞噶亚  (三称)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口业真言三遍)
唵,嚩日啰怛  诃贺斛(净意业真言三遍)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口业真言三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正法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稽首圣者足,恳请恩师赐加持,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诸障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所说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
唵  么内  么内  玛哈麻内  耶索哈(释迦牟尼心咒  数称)。
好,我们最后诵读释迦牟尼佛心咒就到此,今天呢,我们共同来学习《佛说金刚心陀罗经》,今天呢,要讲解的是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争取呢上面的两个论能讲完,那么我们看时间情况,这个以上的好心论第四十二,以及前面的四十二的论,已经全部讲完了,今天呢我们来随着文殊菩萨的祈问,来认真的理解一下世尊所说的有关于智和愚,迷和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差别,也就是说什么是真正的智,什么是真正的愚,什么是真正的迷,什么是真正的悟,愿今天的经文学习呢,能开启我们的心灵,得到正法的甘露,我若有所说不恰当的地方呢,还愿十方三宝赐于回持,愿在佛前忏悔。好,现在呢还是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一下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主持人:下面为大家读一下今天所要讲解的经文内容。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口敢。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屡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阿弥陀佛,我读完了。
悲华禅师:感谢主持人为大家读了这么长的经文,这个可能贴出来的经文漏掉了这样一句话:就是迷人恋色,贪酒恋色,重六根,贪六尘,…(此处两字听不清)快乐,邪伪恶多端,颠倒迷恋,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遭殃,然后是迷真逐忘,背觉合尘。众义胜前,不能救度,这段话是漏了,那么今天呢我们所要讲的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这个经文非常长,这个想呢提示里面的一些要点,给大家一道来探讨一下,文殊菩萨在前面祈请世尊分别开示了诸如像这种何为‘真孝顺、’‘真好心、’‘真方便’,乃至何为’千手千眼’等等,以上的这些名相、含义知之后,今天呢非常直接了当地向世尊提问,什么是智与愚?什么是迷和悟?因为一切以上所说的问题,可以讲都是归结到这四个字上去,若众生若有心,人之何为智,何为愚;何为迷,何为悟。他必获开悟也,他必不至于走弯路。也更不可能落入邪道乃至魔道中去,所以说这四个字其实非常之重要,法说至此,世尊要今天为我们做大师子吼,细细研读这个经文,可以说句句精要,它浓缩了修法的至要在里面,而且今天在讲到这个智愚迷悟的时候,最后世尊是以这样一首偈而作结束的,就是经文所说的,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人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可以这么说,按我的理解啊,世尊所说的这首偈是《金刚心总持论》的这个精华,也就是说《金刚心总持论》开示了这么久,我个人觉得,这首偈言道出了真实,《金刚心总持论》从开始阐述金刚心是陀罗尼门,金刚心是总持门,乃至宣说种种行门,辨别种种邪正,乃至不舍一法,皆有论述,最终世尊可以讲多次强调、反复烘托,最终落实还是这种偈言所说的‘若有男女人,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说到明师的重要,真正明知善知识的重要性,无比的重要性,这个释迦佛示现灭度,是的,佛是示现灭度了,但是佛的弘愿悲心他就停止了吗?绝对不是,所以在父母相见经里面深说,世尊并没有灭度,如果从文字相上看,那么现在我们受爱持、恭敬、顶拜、研习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无疑是释迦牟尼佛如同经上所说的那样是以文字相来出现,当我们读到经文,看到经书法宝时,应该想到这个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舍利,从教化众生的善知识身上,又体现出佛经上所说的,佛呢在末法恶世为衰悯浊世众生无有依怙,而化一切善知识相来度化众生,可以说在显教经典里面也好,在密宗中所宣的甚深法义也好,这应该是属于世尊一片悲心中流露出的甚深密意吧。今天我们能够有缘听闻此经,可以说是末法时代我们众生的福缘所感,而这里面所宣说的这个师道尊严,道出了诸佛如来甚深的悲心,可以说此法难信难解,最近一段时间我也接触了非常多的朋友,可以说很多朋友告诉我,他说现在是末法时代,还有善知识吗?然后他的理由告诉我,如果你不念佛,你就没有办法解脱。当然,也许他说的这句话是有甚深的含义的,但是我听了很久,我觉得他完全执着于这个名相,与众多经典中所开的“于末法时代我现善知识相而度化众生”这样的法义严重的相违,所以我说这是一种邪知见,若完全的固执于这个,而不因此放下我们的我慢、我痴、我爱,这个对修行是个严重的障碍,或许世尊在这个金刚心陀罗尼经里面反复为我们宣说它的真意,我想集中的体现到这一方面上来了。今天这个抉择智愚迷悟论,到最后,也就是说,若说智慧,若说是悟者,应该深思真正明师的可贵;若说愚者,若说迷者,归结到是不知上师明师的可贵,这是我们的理解。好,那我们来分别看一下世尊如何开示悟呢?如何开示迷呢?如何开示愚?如何开示智?我们会发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示的法,并没有为我们去辩证是否是消泯了人所二取的对待为开悟;还是说断尽一切烦恼为开悟;还是说悟入了不可说不可说、不究竟之空性为开悟;还是说如同金刚经里所说的那样,不住一切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为开悟。也不是说诸法皆空,究竟归无所得为开悟。世尊却用非常平凡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悟,什么是智慧呢。世尊说的多好,智慧的人知道有佛道可求,知道有圣教可学,这是智慧;知道有明师可求,知道有福可做,知道有罪业可忏悔,这个叫智慧;乃至知道有世出世间轮回的因果,这才叫智慧;所以说人之善恶报应,能够舍恶从善,改邪就正,这个叫智慧;非理不去说,非正不为,非正道不行,非正务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这个叫做智慧,也叫做智人。其实世尊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个真正的智慧,可以讲,佛所说的经法应该是初上、中上、后上。无论世尊所开示的小乘法、大乘法还是无上乘法乃至密法、显法,皆是初、中、后上。又如地藏十轮经中告诉我们的那样,殷殷的教导我们,世尊所说的法不管是大乘、小乘,无论哪一乘的佛法,我们都不应该舍弃,更不应该以种种理由让其不能流布世间,使它不能流布。也许今日我们今天的社会,众生因为业缘,恶业成熟的缘故,那经典上所说的这种因为执着于某一个法门而诽谤其它的法门,因为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所谓宗派的见解为殊胜,而诽谤其它的宗派为不殊胜,因为执着于自以为开悟,乃至种种殊胜之智慧而诽谤甚深之佛法,乃至一颂一偈,世尊说皆不可取,所以说世尊今天这样为我们开示什么是叫智慧,世尊并没有从究竟第一义上来抉择与否,是非常平凡非常朴实的告诉我们这一切就叫智慧,皆应当赞叹,人为者皆应当为,非理不说,什么叫非理?自己都搞不懂的话,为什么要说?明明知道这句话说下去可能会让一些众生生不好的心,或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成全所谓自己的这种表白的心愿,他非要说,也就是这话不合理数,他要说。非理不说,非是(是也?没听清)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做到这点甚难甚难。若无有这种平等心者,若没有这种诚实心者,若不是对我们所归依的三宝——法宝,抱着一种无论怎样都恭敬的心,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中才讲到非物不取,尤其是三宝之物,这种种言言句句归真,大家细细揣摩,不要漏失一句语言,世尊赞叹这是智慧,好,相反的,什么样的人是愚痴的人呢?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也,他心境不广。什么叫做愚痴呢?这个愚痴啊,世尊这里也没有告诉我们有分别的为愚痴,我们经常跟朋友们说你又分别了、你又执着了,好像是有分别、有执着的他们都是愚痴,呵,这是开玩笑。但是我也不是说假话,确实有这种情况存在,那么什么样的人?世尊说也就是决定无疑他肯定就是我们所说的愚痴?世尊说心暗者,怎么个心暗法?不识高低,不知道有天堂地狱,不信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福,这就叫愚痴,为了三杀生食肉而造下种种的借口,这叫愚痴,我打个很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我们在家的居士吧,他谈恋爱,他为了给自己所谓的心爱的女人(或者给她心爱的男人),在他(她)生日时候杀生宰命,说是为了庆祝我们之间美好的爱情,说是为了孝顺父母,说是为了让亲朋好友皆得欢喜,说为了另有情欢乐,及令诸佛如来欢乐,甚至他会形容他说的话,但是我觉得按照世尊说的这叫愚痴。因为为什么呢,他不知道有天堂地狱,不信罪福轮回。所以说世尊认为这一切,不管他用怎么样美妙的语言去包装,没用的,愚痴就是愚痴,这点我们要生起决定解。这样的人在一生当中也许为了名利、为了所谓的虚幻名声,他杀害百千万亿众生的生命,借下了百千万亿的生命债,命债失了一大堆,在轮回路上相遇呢,顿相食啖,无有了期,对吧?世尊说这是愚痴之人哪,哪怕他口说种种智慧的言语,或者是专家也好、是什么也好。所以说慈心不杀,你起码你能做到慈不杀,这是一个三宝弟子最起码的人格,若说这点都很难去做,不真起忏悔心去做,不感觉到这点,唉!不管修什么法,真的,就像世尊说的那样,是愚痴之人,若真的行为能做的到,是正道就去行,非正物我就不取,世尊说这就是智慧人,能做到就是智慧,不能做到哪怕你说的再好,你就是愚痴,这个就是世尊给我们开示的一个回答文殊师利菩萨很肯定的一个态度,这里世尊说到,这些欠众生为什么 杀它、吃它却留下了这样的业障,并不……(没听清)何以故?这里面说到一个,他说这些我们所杀害的亿万的众生,其实它都是我们自己的眷属,什么叫自己的眷属呢?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这不是世尊在随便讲,确实如此!这些眷属确实就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若忍心去杀害它们,或者有的朋友这么说:我这个宗教随便杀生;我这个宗教呢讲究人爱,但是呢这些畜生是可以杀的,等等……种种借口,在佛的智慧看来,在世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看来,不是的。这是在杀我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吃我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肉,所以说佛教之慈悲无缘为界,若人趋入这个慈悲道者,其实即入佛门,即入大乘菩萨之门,这是勿用置疑的。世尊在里面说过,若有众生所做一切善,曾经有一念生起来,乃至不顾自己的利益,愿利益有情,世尊说这种人发心了,他已经获得少分之解脱,这样的人一称南无佛,可以说他皆共成佛道(借用《法华经》的这句话)。世尊告诉我们真相,我们凡夫肉眼,愚痴邪见,不信因果轮回,不相信世尊所说的这些。所以世尊说亲疏不知轮回路上亲疏部,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为什么这里世尊要殷殷教导我们杀业的问题?我们等下面一个论就非常清楚,我们之所以修行不能成功,跟这个绝对是有关系的,若无世界上业债如此沉重,我们今生修行绝对不会这么艰难,因为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世尊在这里开示,特别讲到这个杀生,这个最重!最易犯,但也最容易改。啊,世尊在讲到智慧和愚痴的时候就这样告诉我们。
好,再来看,什么是迷?什么是悟呢?我们来看世尊是怎么开示的,迷者,迷人哪,恋色贪酒,纵六根,贪六尘,……(两字没听清)快乐,邪伪多端,颠倒迷恋,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我觉得这句话落实到这里,就是这句话‘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我们所做的种种迷惑颠倒之举,无不都是贪图日前受用,所以他无心去参祥因果,也无心去听从贤圣、善知识、善友之规劝,就如同过去欧洲有个帝王好像是路易十六,他说我死后哪管背后洪水滔天,都是这种心理,或许有人说,啊,这个佛经都是迷信。人死后灵魂什么都没有,既然人死后什么报应都没有,什么灵魂都没有,那我今天呢该享乐就享乐,他是大智慧,他是唯物主义,是吗?比比皆是,都是这样的人,无非说穿了一句话:‘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好,这个我们再来说一下,一个在家的佛子、居士,他不管怎么说,如果他自己内心很清楚,他并没有真解经意,他自我的修行并没有到解脱的境界,如果他依然坚持与人去争斗,依然不断的包装美化自己见解是多么的殊胜,归根结底肯定他的心有贪恋,恋世心肯定染污,肯定是‘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理由非常之简单,他追逐迷妄,所以世尊说‘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世尊说这种人叫迷人,为什么迷呢?就迷在眼前现前受用,所以说若有此警惕心者,不是迷人。他在家做居士,他必诚实的做三皈五戒,他说不说不要紧,先看看自己行为做的到做不到,做不到,忏悔;不明白,求之。未悟令悟,未通令通,他绝对是有诚实的态度。好,如果他不是在家居士,他是出家的僧人,那么如果他不是‘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他绝对不会为了追逐名闻利养,营名世务而废弃正道不修,他也根本不可能去堕落,而是惭愧,身怀惭愧之心,求甚深之道,乃至一些大心之出家僧人,他这里有菩萨之大心,修苦行,历精进,历往烦恼,不愿正法与末代沉沦。他这样的人肯定不是经上所说的这种迷人,‘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真明白因果者,这种人叫智慧人;真的是证因果者,这种人叫觉悟者,世尊在这里开示的非常清楚。好,世尊反过来进一步开示,什么叫做悟者呢?我们来看,世尊说悟人觉得自己是佛,悟道修行难,……(一句,未听清)他觉知到自己本性是佛,自己能够做佛,所以说他非常仰慕成佛之道。三业无亏,哪三业呢?身业、口业、意业。他严守自己的身、语、意,不会有所亏损,也就是说他一定是问心无愧的。慕道修行,相信自性之佛,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相信自己是佛,当然也相信一切有情是佛,所以度己度别人这是一样的,他必有此心,无我无人,他一再执着于殷殷小我,不再分别于所谓的种种人相,他必是依行来度脱自己,依真正的修行来度他人,在他的实修实证、诚实幕道之中、三业无亏中,他普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所以说他这种慈悲心、这种解脱心自然会流露出来,原因何在?因为他深信自己是佛,而且一切有情皆是佛,能对此生正信者,他的行持必然会像今天世尊在这个经论上所开示的那样。所以说他虽住世间,世法不染,为什么?他不贪恋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佛法说成是世间法,他绝对是心生出离,愿求出世间,所以他虽住世间,是不染。这个‘虽住世间’,在家居士、今日出家很多僧众,他也住世间,但是他不染世法。什么叫世法?就是为了前面所说的这样,财色名利等世间种种,他绝对不染这个,他绝对不会为了名闻利养而放弃甚深之佛道,他必是深信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施能舍,趋向布施解脱之道,不会贪恋世尘,所以他能够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国,变地狱为天堂,之弥陀见佛性,做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这里面世尊赞叹此等人者乃真正悟者、觉者。所以说悟不悟觉不觉,看他的清净解脱与否,看他的智慧能不能辨别善恶、深心、对错、深浅与否,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必然能够得到答案。这个悟不悟并不在于有一个玄妙的说法上,所以世尊为我们开示,而且这本经书就是为初入佛门的人开示的,也对既悟佛门者开示,因为世尊说的很清楚——开示三根,当然重点是为了初入佛门者能有个正知见,不遭邪惑。在平凡的语言中蕴含了甚深的法义,应该细细的揣摩。所以世尊进一步的赞叹,他说若有众生能够得于供养此等人,他说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三世诸佛功德无二,这句话说的非常清楚,就是说供养这样的善知识与供养佛是一样的,没有分别,世尊说何以故?他说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能指、能引、能究众生究竟之成佛之知见,非常类似于像《法华经》里说的,世尊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而示现世间,因为世尊救拔众生就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开启佛之知见,能够避恶趣之门,开示涅盘人间之正道,这就是世尊的本怀,而此等人善知识者,此等持教大德,此等善知识,他能做此等佛事,赞叹供养其者与供养佛正等无二,及利益众生之功用神通,世尊说与佛无二,世尊是倍加赞叹。刚才掉了是吗?好,我们继续说下去,世尊如是赞叹,然后世尊呢为了进一步开示这个法义,再进一步说:所以者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世尊谈,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之真正口诀,与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音,皆是正果。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皆是正音、皆是正果,也就是世尊在前面开示的,不愁你老来修道,不愁你曾经怎么样怎么样业障深重,对不对?这本《金刚心总持论》世尊与我们开示的男子七宝身和女身五漏等等,皆是为让我们正视现实,放下我痴我慢,世尊说若女人欲正……(一字未听清),若能发正心,这种正因正缘,什么是正因呢?我们前面也有讲解过,正因就是自己正确的发心。那这个正缘呢?就是得遇善知识、明师,所以世尊在这里说‘皆是正因、皆是正果’,皆能成就佛道。成就佛道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入正道。所以说我们今日之学佛者,这一个我们皈依法宝者,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应该明辨正邪,应该随着自己修行的深入越来越在这些个诀择上下功夫,决不马虎,这是不回避的,不要一分正邪好像就是诽谤,不是这样的。在我们刚刚信归佛门之初,要辨别清楚,我是不是正信三皈依?对吧?我是否正信三皈依以后我做到了亲近三宝而远离非三宝?这个是有个正邪的,若初发心不对,世尊说了,到最后必退转,必入邪道无疑,所以初发心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朋友说:啊没关系,不要断众生信佛的缘,他虽然这样那样他进入了,他求了也好,因为人能敬佛能学佛不容易呀,我不这么看,而世尊开示的非常清楚,正因者得正果,不正因得不正果。这是要慎重的。好,自皈依三宝,自亲近三宝,随着你修行日日增上,还要进一步再辨别,何为善知识?何为恶知识?这个是要分的,你的智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说句诚实的话,并不是说……啊我今天坦率的说,不是说我穿着出家的僧衣,而我就必然是善知识,依然要这样辨别,因为你的智慧应当深入,说清楚,归根结底遇正师者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我们要信世尊这样的教化,所以世尊说若能如此,世尊说怎么样?世尊说……(一字未听清)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乃至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得正法必成佛道。这就是世尊告诉我们的。所以说男子修行得正法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成佛道,富贵乃至贫贱、帝王宰官乃至人与非人,一切有情,他说若能得正法,易成佛道。这话是说透了,你看前面世尊开示了那么多,男身七宝女身五漏等等……啊,老来修行、少年修道等等这些法义。最终世尊做了大总结、大开示,得正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会发愿,愿正法住世,愿明师住世,愿善知识住世,愿持教大德住世。祈请莫入涅盘,祈请永转法轮,不舍众生,就是这样。这样的祝愿绝对不是虚假的,若此护持者、若此祈愿者,必种无上之福田。将来必感无上之福报,这是根本,我们学佛的人若丢掉了根本,你不要说其它的法门和宗派,说得天花乱坠,其实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甚至非常容易……(一句未听清),何以故呢?因为前面世尊开示过,这样的人因为邪见自专,往往他会诽谤三宝,他不是一种正信进入佛门,他必然会运用佛法,随便用,对不对?所以他为了求得世间和利养,他来到佛门中,他就喜欢利用金刚经,喜欢利用六祖坛经,他若为此心而乱解经意。他的欲望就不会停息,他必然会造等等种种碍法的因缘,这个不可不认,世尊在这个论上殷殷教导我们,归结为最后是受记:‘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可以讲,前面世尊所开示的一切都是告诉我们何为正法,何为真明师,你把本经书细细地看,决定能获正知见,不遭疑惑。这段时间的因缘跟大家在这里讲了这么多,这话真是是说出来了,希望这本经书所说的东西能够给大家带来吉祥,带来一种幸福。好吗?希望这个愿望不空落,再看,我们这个论就讲到这里。下面呢我们还有时间,请主持人再为大家把后面的经文读完好吗?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和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我们今天的经文就会圆满了。
主持人:我现在把将要讲解的内容给大家读一下,
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于是文殊菩萨曰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文殊菩萨叹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阿弥陀佛!我读完了。
悲华禅师:好,感谢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文,好,我们经文读到这里,《金刚经总持论》的经文是圆满了,我们下面继续跟大家一道学后面的一个论,这个智慧十方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代表文殊师利菩萨,这位伟大的菩萨对世尊最后的疑问,于是文殊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道理前面反复宣说),因何不修不得成佛?就道出这个原因,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种种,都已经让我们明白真正修行走正道一定能成佛道。好了,然后回来一看,如此众多的众生何以不修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十方诸佛菩萨善知识他们美好的心愿好像是不能圆满实现呢?文殊菩萨最后悲悯,再为我们祈请这样甚深的法要,这就是世尊所做的最后开示。看一下这个经文所含的义理是很深刻的,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说到这个业债,也就是说业债,何以故?等一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世尊这么说呢?说到一个“业债”,我们平常讲的“我业障深重、业障深重”这就告诉我们修行究其根本,乃至什么修去我们的业障,所以忏悔业障,去除业障,这就是修行,这是重要的修行。而前面所说的是什么?是不断的积累福德资粮,你看前面所说的那么多,世尊说‘能为者皆当为’,种种都是为了什么呢?——积累我们的福德资粮,也就是没有福德资粮你难以遇真明师,你很难具足我常说的那个解脱之缘,这就是因为你缺少福德,所以说薄福原缺之我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前面所说的一切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一个真正对佛法有信心的人,应该不要忘记了积功累德,应该不舍一善而为之,这样把这个落实到真正的行为上去,诚实地修行。接下来世尊又一次为我们揭示出另外的一面,就是什么呢?业债!这里面说的业债就是一个意思,就如同欠别人的钱没还清,这个债主他总是不停的找上门来,有什么办法呢!业债广多,所以说不得成佛。不是说他不能成佛,而是说他被业债所困住了。看世尊如何开示,世尊说:“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啊,是这样一种业债的相缠。就如同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里面所说的那样‘我观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恶’,所以说我们具信的佛子,今天听世尊开示这样的法要,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确实有无量的善根,已经觉醒,承认是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想想看,确实是恶业广多,可以讲举心动念真说像前面世尊说的好心啊,其实无人敢说:我已经完全做到了。所以惭愧啊,在我们心中!是吧?而还有那么多的众生他就不愿意承认这一点,那世尊怎么描述的?所以“说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这就是业债还不清,假如就算他杀生害命的债暂时满了,还清了,而脱离了恶趣,因福德生在人道中,又因为什么?没有善根,不逢正法,假若我得逢了,哦,我说错了,他又是因为什么?缺少善根,还是难以遇到正法,所以前面所说的,若无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以上所说的种种是不能实现的,所以世尊告诉我们要忏除无始以来的业障,同时再一次告诉我们前面所说的种种积累善根,也就是说老实的踏实的去行善的重要性,若你能不离这颗现前当下的真心,去诀择善恶因果,像前面所说的种种去做,肯定是功不搪捐的,确实在成就着佛道,所以世尊在这里说:“此等人者,假若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所以联系这段经文看我们今日之修行人,为什么我们今天修行总是有魔障?所谓的不能进功,也就是有朋友讲的我功夫上不去,修了很久没见消息等等,都无形中折射出了这样一个现象的存在,所以我常说现在修行人很难,为什么说很难?真的,他很难遇正法。他很难走正道,他有很多很多的魔障障碍着他,有的今天刚刚信佛,第二天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知道了,根本就不让他供个佛像,这个是障碍吧,有的好不容易发心要出离,结果呢又遇到种种违缘,哪怕是念一句阿弥陀佛,甚至有人呢还会说他:你这人好事不做,念什么佛啊,我能说这话绝对不无,今日之社会,当我们来亲近三宝、来修行的时候,确实有众多的违缘、重重的磨难。好了,就算我们受了三皈依戒,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圆满这个皈依的戒体、能不能正信的皈依,依然存在问题,多年以来难逢善知识,多年以来难听真实法要,是不是很难?种种违缘困扰着,世尊殷殷教导我们要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也就是如果总结前面说的话,我们的修行就是在积累善根资粮,就是在忏除无始的业障,简单的说叫集资忏罪。这是我们修行要做的事。从早上眼睛一睁开,到晚上睡下,只要你一时能觉醒,都应该念念不忘三宝而祈祷,念念不忘三宝,心向正法。而在一切具体的事情、一切因缘中去行集资忏罪的这种行愿,对吗?一切法门、一切的修行都以这个做为根本来做,肯定不会有错,若不知何为增上,何为正,何为邪,何为真善,何为假善,那么我的建议你实在不行看看这本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绝对有益处,闻者必有益,我不是说专门推荐这本经书才这么说,确实这本经书有他殊胜不共的地方。好,这个关于佛道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就给大家阐述到这里,成佛道并不难,难就难在业债和没有福德资粮上,世尊告诉我们佛道的修行就是在集资忏悔,说到点子上了。好,最后又佛殷殷告诉来戒我们,佛通过文殊师……你看佛告文殊师利,落实到什么呢?落实到我们非常熟悉的五戒,戒律,以戒为师。这个戒律,佛陀制定这个戒律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佛的,所以我们真的要非常重视戒律的受持,也就是说你若不三归必不得佛戒,你若不行持佛戒,终不成佛道,这是千经万论反复宣说的。所以世尊说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反过来说,若无慈悲种子,不可能成佛。不持不取不于戒,也就是偷盗戒,断绝富贵种子,世尊说。你若无富贵资粮你成佛难。这个魔障重重对吧,啊,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你心不得清净,你心不能清净,无有清净种子你不能成佛。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也就是说你不诚实修道,你不会成道的,是这个意思吗?不持醉酒昏迷戒。世尊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我们不醉不饮,就是说莫让自己心陷入迷醉、莫失去自己的聪明种子,所以说若你不培植这个聪明智慧种子它能成佛道吗?若你不行持这种智慧种子你怎么成道?佛道是智慧之道,所以是故世尊说五戒不持,人天路绝。这是第一层意思。五戒若不持,人天路绝,什么叫人天路绝?你连生在人天道都不可能,你下三恶道去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更谈不上修行了。所以五戒坚持,三恶道绝,这个就是世尊告诉我们的如何关闭恶道之门,开启人天涅盘路最最关键的地方,这个可以讲反复宣说持戒的重要性,哪怕你宣说千遍万遍,我想都不会太多。善恶由人,自造自受,世尊讲到这个因果的关系了,你想不想成佛,能不能成佛,说穿了全在你自己,因为善恶为人自招啊,一切的命运啊都是由人自己所造的,也由人自己所改变的,可以讲这是因果的至理所在,这是我们明白三世因果里面最及心要之处,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世尊后面就开示了,这段开示的非常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就是说你若真修啊,没有不得者,‘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你看这说得多好,告诉你真正的因果,所以说受持三归五戒,真信因果,凡是以因果来抉择、来取舍,而不妄主为,这不就是世尊对我们最真实的教导吗?所以说欲成佛道,世尊说先用明心。在这种培植福德资粮、业障铲除的基础上要想修正真的觉悟之道,世尊点出它的总持门,先用明心,也就是一切佛道、一切法门皆为开启自性对吧,离不开现前当下深心的觉醒,所以世尊说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反过来越有智慧者则越深信因果,越善加抉择困果,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道理,对吧,这个经开示的非常之明确,世尊说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这已经把本末究竟之深说是宣无疑了。好,到此这止,世尊为我们开示了《金刚心陀罗尼经》,整个经文就这样结束了,最后是文殊菩萨的叹言,文殊菩萨感慨呀,说了这样一句非常好的话:‘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这是文殊菩萨最真实的赞叹!勉励我们发勇猛心去求得度脱。莫惊莫畏,若逢正法,走正道,必成佛果,所以得正知见是多么的重要,得正信心是多么的重要。最后是这本经的结束部分,‘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再次回顾到我们讲经之初的缘起,你看最后一句话:‘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句在佛经中经常讲到,真正听闻正法,内心生起欢喜,这叫法喜,因为正信来承受这个法,然后奉为顶上恭恭敬敬地去奉行,这个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说呢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再次一勉励我们应该如是知、如是行,乃至功德圆满。关于这个《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呢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也随喜大家,感谢各位护持、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了。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皆能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愿得正知见,不遭邪惑,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能成就佛道,获得甚深正法之安乐,阿弥陀佛!非常感谢大家。就讲到这里吧。

[此帖子已被 清莲 在 2005-1-1 0:02:1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1-1 0:58:1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慈~觉空 在 2005-6-19 15:22:03 编辑过]

2005/2/27 14:12:00
幸一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25
经 验 值:236
注册时间:2004/9/24

《金刚心总持论》四十三至四十五讲---清莲整理 

主持人:阿弥陀佛!让我们在这里首先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顶礼在坐的各位法师!阿弥陀佛!大家非常辛苦,今天我们又一次有殊胜因缘在这里聆听悲华禅师为我们继续开示《金刚经总持论》。首先让我们感恩三宝,感谢此讲堂的师傅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良好的道场,我们来到了这个道场,就应该把这个观成是佛的塔庙,我们恭敬在这里听闻法师讲法,深深理解甚深的法义,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实修,阿弥陀佛!先让我们做一下发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我今发心,为救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在此听闻悲华禅师开示《金刚经总持论》,阿弥陀佛!请管理员把麦克递给悲华禅师,阿弥陀佛!
悲华禅师:南无弥勒尊佛,哦,听得到,各位善知识,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呢又到了我们学习金刚心陀罗尼经的时间,今天讲这个经呢,初步打算呢,想今天可能也就是讲这本经的最后一次讲解,争取在今天讲完,我们很多朋友在这里相聚也有两个月左右了,大家能够坚持听下来,虽然有的时有间断,但是这种坚持听经闻法的功德非常殊胜,非常随喜大家,这两个月讲解《金刚经总持论》以来,衷心的希望听闻者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回到这个恭敬三宝道路的上来,能够回到从我们自己的现前当下的身心去悟佛,去寻找佛的道路上来,也愿有情都能够因听经闻法,而普种善根,愿修学者增上,愿迷路者迷途知返,也普愿一切出家的僧众在末法年中不为名闻利养而奔波,不为世利而奔忙,普愿一切出家众法体安康,饮食、一切修行资粮具足。也普愿一切在家居士都能够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正信,愿对佛法僧三宝的正念日日坚固,时时不忘,普愿一切未入佛门的皆能正信进入佛门,不谤三宝,恭敬三宝,乃至最终究竟解脱,证得菩提。这是衷心的祝愿,今天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讲解了,讲的内容也比较多,也是重要的内容,那么其它话呢,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在正式讲解之前,我们还是要恭敬合掌,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心来进入听经闻法的最吉祥的状况,好,祈愿十方三世一切此教大德降智慧和吉祥于我们,顶礼十方三宝、贤圣僧!
南无古鲁呗  南无布达亚  南无达麻亚  南么伞噶亚  (三称)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净口业真言三遍)
唵,嚩日啰怛  诃贺斛(净意业真言三遍)
唵,修哆利,修哆利,修摩利,修摩利,萨婆诃(净身业真言三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正法甚深正法利,灭除障垢尽无余,我今稽首圣者足,恳请恩师赐加持,往昔由于诸业障,愚痴暗昧诸障道,我今发心为众人,宣说如来微妙法,愿能所说合经意,回向龙天利有情。
唵  么内  么内  玛哈麻内  耶索哈(释迦牟尼心咒  数称)。
好,我们最后诵读释迦牟尼佛心咒就到此,今天呢,我们共同来学习《佛说金刚心陀罗经》,要讲解的是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争取上面的两个论能讲完,那么我们看时间情况,这个以上的好心论第四十二,以及前面的四十二的论,已经全部讲完了,今天呢我们来随着文殊菩萨的祈问,来认真的理解一下世尊所说的有关于智和愚,迷和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差别,也就是说什么是真正的智,什么是真正的愚,什么是真正的迷,什么是真正的悟,愿今天的经文学习呢,能开启我们的心灵,得到正法的甘露,我若有所说不恰当的地方,还愿十方三宝赐于加持,愿在佛前忏悔。好,现在呢还是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一下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
主持人:下面为大家读一下今天所要讲解的经文内容。
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文殊菩萨问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愿佛慈悲。广为我说。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圣教可学。知有明师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间轮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灯。能知能见。善恶报应。一知见后。便能舍恶从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积德成名。流传后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杀害百千万亿众生身。借下百千万亿性命债。轮回相遇。递相食口敢。无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马猪羊畜生之类。皆是屡世冤亲。善恶眷属堕入轮回。改头换面。来作畜生。愚人杀食。即杀自己眷属身。即食自己眷属肉。此遭彼杀。彼遭此杀。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迷恋颠倒无数。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悟者觉也。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虽住世间。世法不染。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邦。变地狱为天堂。指迷徒见佛性。作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众生。得供养者。所得福德。如供养三世诸佛功德。等正无二。何以故。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众生。佛之知见。能指众生。悟佛知见。能引众生。入佛知见。能究众生,成佛知见。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真正口诀。若有男女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贵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贫贱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与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
阿弥陀佛,我读完了。
悲华禅师:感谢主持人为大家读了这么长的经文,这个可能贴出来的经文漏掉了这样一句话:就是‘
迷人恋世,贪酒恋色,纵六根贪六尘,取性快乐,邪伪多端,颠倒迷恋,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遭殃’,然后是迷真逐忘,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这段话是漏了,那么今天呢我们所要讲的智愚迷悟论第四十三,这个经文非常长,这个想呢提示里面的一些要点,给大家一道来探讨一下,文殊菩萨在前面祈请世尊分别开示了诸如像这种何为‘真孝顺、’‘真好心、’‘真方便’,乃至何为’千手千眼’等等,以上的这些名相、含义之后,今天非常直接了当地向世尊提问,什么是智与愚?什么是迷和悟?因为一切以上所说的问题,可以讲都是归结到这四个字上去,若众生若有情,人之何为智,何为愚;何为迷,何为悟。他必豁开正眼,他必不至于走歪路,也更不可能落入邪道乃至魔道中去,所以说这四个字其实非常之重要,法说至此,世尊今天要为我们做大狮子吼,细细研读这个经文,可以说句句精要,它浓缩了修法的至要在里面,而且今天在讲到这个智愚迷悟的时候,最后世尊是以这样一首偈而作结束的,就是经文所说的,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可以这么说,按我的理解啊,世尊所说的这首偈是《金刚心总持论》的精华,也就是说《金刚心总持论》开示了这么久,我个人觉得,这首偈言道出了真实,《金刚心总持论》从开始阐述金刚心是陀罗尼门,金刚心是总持门,乃至宣说种种行门,辨别种种邪正,乃至不舍一法,皆有论述,最终世尊可以讲多次强调、反复烘托,最终落实还是这句偈言所说的‘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说到明师的重要,真正明师善知识的重要性,无比的重要性,这个释迦佛示现灭度,是的,佛是示现灭度了,但是佛的弘愿悲心他就停止了吗?绝对不是,所以在父母相见经里面宣说,世尊并没有灭度,如果从文字相上看,那么现在我们所受持、恭敬、顶拜、研习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无疑是释迦牟尼佛如同经上所说的那样是以文字相来出现,当我们读到经文,看到经书法宝时,应该想到这个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舍利,这个是释迦牟尼佛的师相显现,从教化众生的善知识身上,又体现出佛经上所说的,佛在末法恶世为哀悯浊世众生无有依怙,而化现一切善知识相来度化众生,可以说在显教经典里面也好,在密宗中所宣的甚深之法义也好,这应该是属于世尊一片悲心中流露出的甚深密意吧。今天我们能够有缘听闻此经,可以说是末法时代我们众生的福缘所感,而这里面所宣说的这个师道尊严,道出了诸佛如来甚深悲心,可以说此法难信难解,最近一段时间我也接触了非常多的朋友,可以说很多朋友告诉我,他说现在是末法时代,还有善知识吗?然后他的理由告诉我,如果你不念佛,你就没有办法解脱。当然,也许他说的这句话是有甚深的含义的,但是我听了很久,我觉得他完全执着于这个名相,与众多经典中所开示的“于末法时代我现善知识相而度化众生”这样的法义严重的相违,所以我说这是一种邪知见,若完全的固执于这个,而不因此放下我们的我慢、我痴、我爱,这个对修行是个严重的障碍,或许世尊在这个金刚心陀罗尼经里面反复为我们宣说它的真意,我想集中的体现到这一方面上来了。今天这个抉择智愚迷悟论,到最后,也就是说,若说智慧,若说是悟者,应该深思真正明师的可贵;若说愚者,若说迷者,归结到是不知上师明师的可贵,这是我们的理解。好,那我们来分别看一下世尊如何开示悟呢?如何开示迷呢?如何开示愚?如何开示智?我们会发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开示的法,并没有为我们去辩证是否是消泯了人所二取的对待为开悟;还是说断尽一切烦恼为开悟;还是说悟入了不可说不可说、之究竟之空性为开悟;还是说如同金刚经里所说的那样,‘不住一切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为开悟。也不是说诸法皆空,究竟归无所得为开悟。世尊却用非常平凡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悟,什么是智慧呢。世尊说的多好,智慧的人知道有佛道可求,知道有圣教可学,这是智慧;知道有明师可求,知道有福可做,知道有罪业可忏悔,这个叫智慧;乃至知道有世出世间轮回的因果,这才叫智慧;所以说人之善恶报应,能够舍恶从善,改邪就正,这个叫智慧;非理不去说,非正事不为,非正道不行,非正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实,这个叫做智慧,也叫做智人。其实世尊在这里告诉我们这个真正的智慧,可以讲,佛所说的经法应该是初善、中善、后善。无论世尊所开示的小乘法、大乘法还是无上乘法乃至密法、显法,皆是初、中、后善。又如地藏十轮经中告诉我们的那样,殷殷的教导我们,世尊所说的法不管是大乘、小乘,无论哪一乘的佛法,我们都不应该舍弃,更不应该以种种理由让其不能流布世间,使它不能流布。也许今日我们今天的社会,众生因为业缘,恶业成熟的缘故,那经典上所说的这种因为执着于某一个法门而诽谤其它的法门,因为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所谓宗派的见解为殊胜,而诽谤其它的宗派为不殊胜,因为执着于自以为开悟,乃至种种殊胜之智慧而诽谤甚深之佛法,乃至一颂一偈,世尊说皆不可取,所以说世尊今天这样为我们开示什么是叫智慧,世尊并没有从究竟第一义上来抉择与否,是非常平凡非常朴实的告诉我们这一切就叫智慧,皆应当赞叹,能为者皆应当为,非理不说,什么叫非理?自己都搞不懂的话,为什么要说?明明知道这句话说下去可能会让一些众生生不好的心,或者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成全所谓自己的这种表白的心愿,他非要说,也就是这话不合理数,他要说。非理不说,非事不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做到这点甚难甚难。若无有这种平等心者,若没有这种诚实心者,若不是对我们所归依的三宝——法宝,抱着一种无论怎样都恭敬的心,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中才讲到非物不取,尤其是三宝之物,这种种言言句句归真,大家细细揣摩,不要漏失一句语言,世尊赞叹这是智慧,好,相反的,什么样的人是愚痴的人呢?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识高低,他心境不广。什么叫做愚痴呢?这个愚痴啊,世尊这里也没有告诉我们有分别的为愚痴,我们经常跟朋友们说你又分别了、你又执着了,好像是有分别、有执着的他们都是愚痴,呵,这是开玩笑。但是我也不是说假话,确实有这种情况存在,那么什么样的人?世尊说也就是决定无疑他肯定就是我们所说的愚痴?世尊说心暗者,怎么个心暗法?不识高低,不知道有天堂地狱,不信罪福轮回,一向贪花恋酒,杀生害命而供口福,这就叫愚痴,为了杀生食肉而造下种种的借口,这叫愚痴,我打个很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我们在家的居士吧,他谈恋爱,他为了给自己所谓的心爱的女人(或者给她心爱的男人),在他(她)生日时候杀生宰命,说是为了庆祝我们之间美好的爱情,说是为了孝顺父母,说是为了让亲朋好友皆得欢喜,所谓的令有情欢乐,即令诸佛如来欢乐,甚至他会形容他说的话,但是我觉得按照世尊说的这叫愚痴。因为为什么呢,他不知道有天堂地狱,不信有罪福轮回。所以说这是真正的愚痴,不管他用怎么样美妙的语言去包装,没用的,愚痴就是愚痴,这点我们要生起决定解。这样的人在一生当中也许为了名利、为了所谓的虚幻名声,他杀害百千万亿众生的生命,借下了百千万亿的生命债,命债欠了一大堆,在轮回路上相遇呢,顿相食啖,无有了期,对吧?世尊说这是愚痴之人哪,哪怕他口说种种智慧的言语,或者是专家也好、是什么也好。所以说慈心不杀,你起码你能做到慈心不杀,这是一个三宝弟子最起码的人格,若说这点都很难去做,不生起忏悔心去做,不感觉到这点,唉!不管修什么法,真的,就像世尊说的那样,是愚痴之人,若真的行为能做的到,是正道就去行,非正物我就不取,世尊说这就是智慧人,能做到这些就是智慧,不能做到哪怕你说的再好,你就是愚痴,这个就是世尊给我们开示的一个回答文殊师利菩萨很肯定的一个态度,这里世尊说到,这些欠众生为什么杀它、吃它却留下了这样的业债,何以故?这里面说到一个,他说这些我们所杀害的亿万的众生,其实它都是我们自己的眷属,什么叫自己的眷属呢?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这不是世尊在随便讲,确实如此!这些眷属确实就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若忍心去杀害它们,或者有的朋友这么说:我这个宗教随便杀生;我这个宗教呢讲究人爱,但是呢这些畜生是可以杀的,等等……种种借口,在佛的智慧看来,在世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看来,不是的。这是在杀我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吃我们自己父母兄弟姐妹的肉,所以说佛教之慈悲无缘为界,若人趋入这个慈悲道者,其实即入佛门,即入大乘菩萨之门,这是勿用置疑的。世尊在里面说过,若有众生所做一切善,曾经有一念生起来,乃至不顾自己的利益,愿利益有情,世尊说这种人发心了,他已经获得少分之解脱,这样的人一称南无佛,可以说他皆共成佛道(借用《法华经》的这句话)。世尊告诉我们真相,我们凡夫肉眼,愚痴邪见,不信因果轮回,不相信世尊所说的这些。所以世尊说,轮回路上,亲疏不知,相杀相食,无有休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为什么这里世尊要殷殷教导我们杀业的问题?我们等下面一个论就非常清楚,我们之所以修行不能成功,跟这个绝对是有关系的,若无此业债如此沉重,我们今生修行绝对不会这么艰难,因为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世尊在这里开示,特别讲到这个杀生,这个最重!最易犯,但也最容易改。啊,世尊在讲到智慧和愚痴的时候就这样告诉我们。
好,再来看,什么是迷?什么是悟呢?我们来看世尊是怎么开示的,迷者,迷人恋世,贪酒恋色,纵六根,贪六尘取性快乐,邪伪多端,颠倒迷恋,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我觉得这句话落实到这里,就是这句话‘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我们所做的种种迷惑颠倒之举,无不都是贪图目前受用,所以他无心去参祥因果,也无心去听从贤圣、善知识、善友之规劝,就如同过去欧洲有个帝王好像是路易十六,他说我死后哪管背后洪水滔天,都是这种心理,或许有人说,啊,这个佛经都是迷信。人死后灵魂什么都没有,既然人死后什么报应都没有,什么灵魂都没有,那我今天呢该享乐就享乐,他是大智慧,他是唯物主义,是吗?比比皆是,都是这样的人,无非说穿了一句话:‘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好,这个我们再来说一下,一个在家的佛子、居士,他不管怎么说,如果他自己内心很清楚,他并没有真解经意,他自我的修行并没有到解脱的境界,如果他依然坚持与人去争斗,依然不断的包装美化自己见解是多么的殊胜,归根结底肯定他的心有贪恋,恋世心肯定染污,肯定是‘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理由非常之简单,他追逐迷妄,所以世尊说‘迷真逐妄,背觉合尘,纵遇圣贤,不能救度,长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轮回,万劫不复。’世尊说这种人叫迷人,为什么迷呢?就迷在眼前现前受用,所以说若有此警惕心者,不是迷人。他在家做居士,他必诚实的做三皈五戒,他说不说不要紧,先看看自己行为做的到做不到,做不到,忏悔;不明白,求之。未悟令悟,未通令通,他绝对是有诚实的态度。好,如果他不是在家居士,他是出家的僧人,那么如果他不是‘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他绝对不会为了追逐名闻利养,营名世务而废弃正道不修,他也根本不可能去堕落,而是惭愧,身怀惭愧之心,求甚深之道,乃至一些大心之出家僧人,他这里有菩萨之大心,修苦行,历精进,历往反来,不愿正法与末代沉沦。他这样的人肯定不是经上所说的这种迷人,‘但念目前受用,不顾身后招殃’,真明白因果者,这种人叫智慧人;真的是证因果者,这种人叫觉悟者,世尊在这里开示的非常清楚。好,世尊反过来进一步开示,什么叫做悟者呢?我们来看,世尊说,悟人觉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业无亏,他觉知到自己本性是佛,自己能够做佛,所以说他非常仰慕成佛之道,三业无亏,哪三业呢?身业、口业、意业。他严守自己的身、语、意,不会有所亏损,也就是说他一定是问心无愧的。慕道修行,相信自性之佛,六根清净,有方有便,无我无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相信自己是佛,当然也相信一切有情是佛,所以度己度别人这是一样的,他必有此心,无我无人,他一再执着于殷殷小我,不再分别于所谓的种种人相,他必是依行来度脱自己,依真正的修行来度他人,在他的实修实证、诚实慕道之中、三业无亏中,他普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所以说他这种慈悲心、这种解脱心自然会流露出来,原因何在?因为他深信自己是佛,而且一切有情皆是佛,能对此生正信者,他的行持必然会像今天世尊在这个经论上所开示的那样。所以说他虽住世间,世法不染,为什么?他不贪恋世间,他绝对不会把佛法说成是世间法,他绝对是心生出离,愿求出世间,所以他虽住世间,世法不染。这个‘虽住世间’,在家居士、今日出家很多僧众,他也住世间,但是他不染世法。什么叫世法?就是为了前面所说的这样,财色名利等世间种种,他绝对不染这个,他绝对不会为了名闻利养而放弃甚深之佛道,他必是深信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施能舍,趋向布施解脱之道,不会贪恋世尘,所以他能够坐尘劳内,转大法轮,化娑婆界为极乐国,变地狱为天堂,知弥陀见佛性,做诸佛事,度脱有情,不舍慈悲,誓相救拔,这里面世尊赞叹此等人者乃真正悟者、觉者。所以说悟不悟觉不觉,看他的清净解脱与否,看他的智慧能不能辨别善恶、深心、对错、深浅与否,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必然能够得到答案。这个悟不悟并不在于有一个玄妙的说法上,所以世尊为我们开示,而且这本经书就是为初入佛门的人开示的,也对既悟佛门者开示,因为世尊说的很清楚——开示三根,当然重点是为了初入佛门者得正知见,不遭邪惑。在平凡的语言中蕴含了甚深的法义,应该细细的揣摩。所以世尊进一步的赞叹,他说若有众生能够得于供养此等人,他说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三世诸佛功德无二,这句话说的非常清楚,就是说供养这样的善知识与供养佛是一样的,没有分别,世尊说何以故?他说自觉觉人名为正觉,说法利生,妙用神通,与佛无二。能开、能指、能引、能究众生究竟之成佛之知见,非常类似于像《法华经》里说的,世尊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而示现世间,因为世尊救拔众生就是为了让众生能够开启佛之知见,能够避恶趣之门,开示涅盘人间之正道,这就是世尊的本怀,而此等善知识者,此等持教大德,此等善知识,他能做此等佛事,赞叹供养其者与供养佛正等无二,及利益众生之功用神通,世尊说与佛无二,世尊是倍加赞叹。刚才掉了是吗?好,我们继续说下去,世尊如是赞叹,然后世尊呢为了进一步开示这个法义,再进一步说:所以者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世尊谈,大悟之人,得名菩萨,得秘密之真正口诀,与得见、得闻、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皆是正因、皆是正果,也就是世尊在前面开示的,不愁你老来修道,不愁你曾经怎么样怎么样业障深重,对不对?这本《金刚心总持论》世尊与我们开示的男子七宝身和女身五漏等等,皆是为让我们正视现实,放下我痴我慢,世尊说若你能遇正师,若能发正心,这种正因正缘,什么是正因呢?我们前面也有讲解过,正因就是自己正确的发心。那这个正缘呢?就是得遇善知识、明师,所以世尊在这里说‘皆是正因、皆是正果’,皆能成就佛道。成就佛道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入正道。所以说我们今日之学佛者,这一个我们皈依法宝者,我们皈依佛法僧三宝,应该明辨正邪,应该随着自己修行的深入越来越在这个正邪诀择上下功夫,决不马虎,这是不回避的,不要一分正邪好像就是诽谤,不是这样的。在我们刚刚信归佛门之初,要辨别清楚,我是不是正信三皈依?对吧?我是否正信三皈依以后我做到了亲近三宝而远离非三宝?这个是有个正邪的,若初发心不对,世尊说了,到最后必退转,必入邪道无疑,所以初发心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朋友说:啊没关系,不要断众生信佛的缘,他虽然这样那样他进入了,他求了也好,因为人能敬佛能学佛不容易呀,我不这么看,而世尊开示的非常清楚,正因者得正果,不正因得不正果。这是要慎重的。好,自皈依三宝,自亲近三宝,随着你修行日日增上,还要进一步再辨别,何为善知识?何为恶知识?这个是要分的,你的智慧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说句诚实的话,并不是说我穿着出家的僧衣,我就必然是善知识,依然要这样辨别,因为你的智慧应当深入,说清楚,归根结底遇正师者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我们要信世尊这样的教化,所以世尊说若能如此,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乃至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得正法亦成佛道。这就是世尊告诉我们的。所以说男子修行得正法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成佛道,富贵乃至贫贱、帝王宰官乃至人与非人,一切有情,他说若能得正法,亦成佛道。这话是说透了,你看前面世尊开示了那么多,男身七宝女身五漏等等……啊,老来修行、少年修道等等这些法义。最终世尊做了大总结、大开示,得正法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会发愿,愿正法住世,愿明师住世,愿善知识住世,愿持教大德住世。祈请莫入涅盘,祈请永转法轮,不舍众生,就是这个含义。这样的祝愿绝对不是虚假的,如此护持者、如此祈愿者,必种无上之福田,将来必感无上之福报,这是根本,我们学佛的人若丢掉了根本,你不要说其它的法门和宗派,说得天花乱坠,其实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甚至非常容易有害,何以故呢?因为前面世尊开示过,这样的人因为邪见自专,往往他会诽谤三宝,他不是一种正信进入佛门,他必然会运用佛法,随便用,对不对?所以他为了求得世间和利养,他来到佛门中,他就喜欢利用金刚经,喜欢利用六祖坛经,他若为此心而乱解经意。他的欲望就不会停息,他必然会造等等种种谤法的因缘,这是不可不慎的,世尊在这个论上殷殷教导我们,归结为最后这句偈:‘若有男女等。得见真明师。修行得正法。无一不成佛。’可以讲,前面世尊所开示的一切都是告诉我们何为正法,何为真明师,你把本经书细细地看,决定能获正知见,不遭邪惑。这段时间的因缘跟大家在这里讲了这么多,这话真的是说出来了,希望这本经书所说的东西能够给大家带来吉祥,带来一种幸福。好吗?希望这个愿望不空落,再看,我们这个论就讲到这里。下面呢我们还有时间,请主持人再为大家把后面的经文读完好吗?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和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我们今天的经文就会圆满了。
主持人:我现在把将要讲解的内容给大家读一下,
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于是文殊菩萨曰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假如债满。生人道中。又无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不持五戒论第四十五:佛告文殊师利。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不持不与不取戒。断绝富贵种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绝。五戒坚持。三恶道绝。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文殊菩萨叹言。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阿弥陀佛!我读完了。
悲华禅师:好,感谢主持人为大家朗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文,好,我们经文读到这里,《金刚经总持论》的经文是圆满了,我们下面继续跟大家一道学后面的两个论,这个十方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代表文殊师利菩萨,这位伟大的菩萨对世尊最后的疑问,于是文殊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道理前面反复宣说),因何不修不得成佛?就道出这个原因,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种种,都已经让我们明白真正修行走正道一定能成佛道。好了,然后回来一看,如此众多的众生何以不修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十方诸佛菩萨善知识们他们美好的心愿好像是不能圆满实现呢?文殊菩萨最后悲悯,再为我们祈请这样甚深的法要,这就是后面世尊所做的最后开示。看一下这个经文所含的义理是很深刻的,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业债广多。说到这个业债,也就是说业障,何以故?等一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世尊这么说呢?说到一个“业债”,我们平常讲的“我业障深重、业障深重”这就告诉我们修行究其根本,乃至修去我们的业障,所以忏悔业障,去除业障,这就是修行,这是重要的修行。而前面所说的是什么?是不断的积累福德资粮,你看前面所说的那么多,世尊说‘能为者皆当为’,种种都是为了什么呢?——积累我们的福德资粮,也就是没有福德资粮你难以遇真明师,你很难具足我常说的那个解脱之缘,这就是因为你缺少福德,所以说薄福缘缺之我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前面所说的一切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一个真正对佛法有信心的弟子,应该不要忘记了积功累德,应该不舍一善而为之,这样把这个落实到真正的行为上去,诚实地修行。接下来世尊又一次为我们揭示出另外的一面,就是什么呢?业障!这里面说的业债就是一个意思,就如同欠别人的钱没还清,这个债主他总是不停的找上门来,有什么办法呢!业债广多,所以说不得成佛。不是说他不能成佛,而是说他被业债所困住了。看世尊如何开示,世尊说:“何以故?一切众生。迷顽颠倒。从无始以来。不种善根。只造恶业。冤冤相系。业业相缠。你不放他。他不放你。结成业网。弥满世界”。啊,是这样一种业债的相缠。就如同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里面所说的那样‘我观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恶’,所以说我们具信的佛子,今天听世尊开示这样的法要,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确实有无量的善根,已经觉醒,承认是的,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想想看,确实是恶业广多,可以讲举心动念真说像前面世尊说的好心啊,其实无人敢说:我已经完全做到了。所以惭愧啊,在我们心中!是吧?而还有那么多的众生他就不愿意承认这一点,那世尊怎么描述的?所以说“出入三途,往来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递相报应。无有了期”。这就是业债还不清,假如就算他杀生害命的债暂时满了,还清了,而脱离了恶趣,因福德生在人道中,又因为什么?没有善根,不逢正法,假若我得逢了,哦,我说错了,他又是因为什么?缺少善根,还是难以遇到正法,所以前面所说的,若无善根福德因缘的成熟,以上所说的种种是不能实现的,所以世尊告诉我们要忏除无始以来业障的同时,再一次告诉我们前面所说的种种积累善根,也就是说老实的踏实的去行善的重要性,若你能不离这颗现前当下的真心,去诀择善恶因果,像前面所说的种种去做,肯定是功不搪捐的,确实在成就着佛道,所以世尊在这里说:此等人者,“假若得逢。诸根暗钝。重重魔障。不能进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所以联系这段经文看我们今日之修行人,为什么我们今天修行总是有魔障?所谓的不能进功,也就是有朋友讲的我功夫上不去,修了很久没见消息等等,都无形中折射出了这样一个现象的存在,所以我常说现在修行人很难,为什么说很难?真的,他很难遇正法。他很难走正道,他有很多很多的魔障障碍着他,有的今天刚刚信佛,第二天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知道了,根本就不让他供个佛像,这个是障碍吧,有的好不容易发心要出离,结果呢又遇到种种违缘,哪怕是念一句阿弥陀佛,甚至有人呢还会说他:你这人好事不做,念什么佛啊,我能说这话绝对不无,今日之社会,当我们来亲近三宝、来修行的时候,确实有众多的违缘、重重的磨难。好了,就算我们受了三皈依戒,我们能不能真正的圆满这个皈依的戒体、能不能正信的皈依,依然存在问题,多年以来难逢善知识,多年以来难听真实法要,是不是很难?种种违缘困扰着,世尊殷殷教导我们要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也就是如果总结前面说的话,我们的修行就是在积累善根资粮,就是在忏除无始的业障,简单的说叫积资忏罪。这是我们修行要做的事。从早上眼睛一睁开,到晚上睡下,只要你一时能觉醒,都应该念念不忘三宝而祈祷,念念不忘三宝,心向正法。而在一切具体的事情、一切因缘中去行集资忏罪的这种行愿,对吗?一切法门、一切的修行都以这个做为根本来做,肯定不会有错,若不知何为正善,何为正,何为邪,何为真善,何为假善,那么我的建议你实在要看看这本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绝对有益处,闻者必有益,我不是说专门推荐这本经书才这么说,确实这本经书有他殊胜不共的地方。好,这个关于佛道修道正果论第四十四就给大家阐述到这里,成佛道并不难,难就难在业债和没有福德资粮上,世尊告诉我们佛道的修行就是在集资忏罪,说到点子上了。好,最后佛又殷殷告戒我们,佛告文殊师利菩萨,佛在这里做了一个总结,落实到什么呢?落实到我们非常熟悉的五戒,戒律,以戒为师。这个戒律,佛陀制定这个戒律啊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佛的,所以我们真的要非常重视戒律的受持,也就是说你若不三归必不得佛戒,你若不行持佛戒,终不成佛道,这是千经万论反复宣说的。所以世尊说不持杀生食肉戒,断绝慈悲种子。反过来说,若无慈悲种子,不可能成佛。不持不于不取戒,也就是偷盗戒,断绝富贵种子,世尊说。你若无富贵资粮你成佛难。这个魔障重重对吧,啊,不持邪非淫欲戒,断绝清净种子,你心不得清净,你心不能清净,无有清净种子你不能成佛。不持妄言绮语戒,断绝诚实种子。也就是说你不诚实修道,你不会成道的,是这个意思吗?不持醉酒昏迷戒。世尊断绝聪明智慧种子,我们不醉不饮,就是说莫让自己心陷入迷醉、莫失去自己的聪明种子,所以说若你不培植这个聪明智慧种子它能成佛道吗?若你不行持这种智慧种子你怎么成道?佛道是智慧之道,所以是故世尊说五戒不持,人天路绝。这是第一层意思。五戒若不持,人天路绝,什么叫人天路绝?你连生在人天善道上都不可能,你下三恶道去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更谈不上修行了。所以五戒坚持,三恶道绝,这个就是世尊告诉我们的如何关闭恶道之门,开启人天涅盘路最最关键的地方,这个可以讲反复宣说持戒的重要性,哪怕你宣说千遍万遍,我想都不会太多。善恶由人,自造自受,世尊讲到这个因果的关系了,你想不想成佛,能不能成佛,说穿了全在你自己,因为善恶为人自招啊,一切的命运啊都是由人自己所造的,也由人自己所改变的,可以讲这是因果的至理所在,这是我们明白三世因果里面最及心要之处,善恶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世尊后面就开示了,这段开示的非常好,‘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同修同得。不修不得’。就是说你若真修啊,没有不得者,‘你若修得功。别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别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狱。当除恶心。欲免饿鬼。先断悭贪。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学孝慈。欲生天上。当持五戒’。你看这说得多好,告诉你真正的因果,所以说受持三归五戒,真信因果,凡是以因果来抉择、来取舍,而不妄主为,这不就是世尊对我们最真实的教导吗?所以说欲成佛道,世尊说先用明心。在这种培植福德资粮、业障铲除的基础上要想修正真的觉悟之道,世尊点出它的总持门,先用明心,也就是一切佛道、一切法门皆为开启自性对吧,离不开现前当下身心的觉醒,所以世尊说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则因果不昧。反过来越有智慧者则越深信因果,越善加抉择困果,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道理,对吧,这个经开示的非常之明确,世尊说心明则因果不昧,见性则成佛无疑。这已经把本末究竟宣说无疑了。好,到此这止,世尊为我们开示了《金刚心陀罗尼经》,整个经文就这样结束了,最后是文殊菩萨的叹言,文殊菩萨感慨呀,说了这样一句非常好的话:‘善哉善哉。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知识难逢。人身难得。今已得逢。头头具足。种种现成。若不发心。佛也难救’。这是文殊菩萨最真实的赞叹!勉励我们发勇猛心去求得度脱。莫惊莫畏,若逢正法,走正道,必成佛果,所以得正知见是多么的重要,得正信心是多么的重要。最后是这本经的结束部分,‘尔时会中。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无量天龙八部。皆悟自己本来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坏。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再次回顾到我们讲经之初的缘起,你看最后一句话:‘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句在佛经中经常讲到,真正听闻正法,内心生起欢喜,这叫法喜,因为正信来承受这个法,然后奉为顶上恭恭敬敬地去奉行,这个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说呢‘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再一次勉励我们应该如是知、如是行,乃至功德圆满。关于这个《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呢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也随喜大家,感谢各位护持、工作人员等等,都非常辛苦了。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皆能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愿得正知见,不遭邪惑,愿一切法界众生皆能成就佛道,获得甚深正法之安乐,阿弥陀佛!非常感谢大家。就讲到这里吧。

问题1:请问师父,什么是不生不死的境界?

喂,这个不生不死的境界,是我们佛道追求者明性见性最终要达到的境界,不生不死的境界也是涅盘的境界,它超离生死,在此涅盘境界中并没有凡夫所谓的生与死,无所谓凡夫所见到的生与灭之相,这个涅盘境界实乃不可说之境界,涅盘境界虽不可说,但是,三藏十二部、一切善知识教导我们的是,虽说不得,但可以实修证得,所以说愿一切有情皆能趣入甚深之佛道,而获证究竟之不生不灭之涅盘境界而永享安乐,解脱生死轮回这种随业漂转不由自主的,这种本质上是苦的生命,所以什么是不生不死的境界呢,也就是解脱的境界,佛法僧三宝为我们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当我们达到究竟的觉悟的时候,它就是不生不死的境界,当我们的智慧光明真正显发的时候,那么我们所能明辨的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当我们的烦恼当我们的一切业障得以清净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而这个境界所化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所以说入皈依者入此门者最终必将证得这个不生不灭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有情众生皆能获证的境界,好吗,这个问题就这样说到这儿。

 

问题2:请问禅师,涅盘经中若不是阿难疏忽,没有及时请佛祖住世,佛祖至今还会住,对吗?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是的,涅盘经中有这样一说,阿难魔障心,世尊当时问他,因为魔障的缘故,阿难总是不能真正的回答,导致世尊不能住世,世尊也说了,按照世尊真正修行的功德,无论多久住世都能住世,啊,是这样说的,但是我们要看到阿难尊者是大权菩萨之示现,他之所以为我们示现这段因缘,他是给我们启示,这个启示就在我们平常所学的普贤行愿品中,请佛住世和请转法轮,所以说我们今日之佛子,莫步阿难尊者疏忽之后尘,应当珍惜今日住世之持教大德和善知识,愿他们法体安康,愿他们法轮常转,愿他们不遭魔难,愿他们消除一切违缘而利益众生,所以说阿难尊者如此示现,其用意在这里,所以说我们祈请善知识住世,护持佛的正法,这个就是我们不违背阿难尊者、不违背世尊对我们的教诲的具体的体现,好,这个问题问得挺好,我们再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就结束,好吗。

问题3:顶礼悲华禅师,请问为什么佛成道日要吃腊八粥,腊八粥和佛陀有什么关系?

这个朋友问到腊八粥,说句实话,我不知道这个腊八粥如何做法,因为这种因缘,我也没有处过这样的情况,但是据我知道,世尊成道的时候有这样的说,饮牧羊女清净之法乳,讲到这个乳,世尊渡过这个连禅河,因为苦行,已成皮包骨头,最后饮了牧羊女所献的乳,应该来说,这个是表法的,这个乳应该绝对不是指世间不净的牛乳,应该指的是诸如三聚净戒、六波罗蜜等等微妙清净之法乳,养育了一切的求解脱者,世尊一切的示现,如同我们前面一个问题所答的那样,都是权巧方便告诉我们甚深的法要。这个释迦佛成道日的纪念,可能因为历史文化的演变,是不是吃腊八粥,说句实话,我不太清楚,若有者,也是取其义而纪念之,而以此来警醒我们,因为一切的佛事,现在所流传下来的,甚深法义的代表和宣说上,也都是表法的,我们若能够因此而契入法义,这本身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带给我们的真实利益吧,好吗,今天我们就回答到这里,大家都辛苦了。

 

 

[此帖子已被 心海 在 2005-8-15 20:50:07 编辑过]

幸一是末法众生的典型代表,五恶俱足,烦恼障重,所以发愿从现在起要寻求和依止善知识,止恶行善,先觉自再觉他。祈求上师三宝的教授和加持,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2: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