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
(72)一只孔雀——愿力成熟 转生孔雀 | |
![]() |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0 浏览数:538 最后更新:2015/1/28 17:13:00 by 妙善 |
选择查看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
妙善 发表于 2015/1/28 17:13:00
|
(72)一只孔雀——愿力成熟 转生孔雀 (72)一只孔雀——愿力成熟 转生孔雀 一时,佛在印度王舍城(Rajagadha)附近的灵鹫山(VulturePeak)传授教言。一只绚丽无比的孔雀从檀香山飞来,于祗陀园经堂上空盘旋,似乎在右绕佛陀,然后停落在世尊面前。世尊为它宣说了‘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皆寂灭’的三法印(Ti-Lakkana)后,开示道:“你对我生欢喜心能使你脱离傍生界。”孔雀似乎会意,扇动几下翅膀起身飞走,不幸在飞返途中被一只巨大的鹞鹰捕食。因它对世尊生欢喜心的缘故,投生到王舍城一大商主家。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精心喂养。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学习文字历算等学问,此子天资聪颖很快对所学通达无碍,并对佛法僧三宝具极大信心,征得父母同意出了家,七岁时即获证阿罗汉果位,常以神变去外面采回水果鲜花供佛及僧。众比丘在世尊前赞叹:“世尊,稀有!真稀有!七岁沙弥竟获证罗汉果位。”世尊闻此赞言,为使诸众生起厌离心而告诸比丘:“你们还记得在祗陀园讲经时,有一只绚丽的孔雀飞落于我的面前听法吗?”“记得。”世尊曰:“它在我传法之后对我生起欢喜心盘旋而去,途中不幸被巨大鹞鹰捕食身亡,因对我生欢喜心之善根而马上转生到王舍城的商主家,对三宝深生信心,在我教法下出家,七岁便获证罗汉果。”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他以何业转生孔雀?又以何业得到人身,在佛教下令佛欢喜,年仅七岁出家获证罗汉果?祈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昔日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圣胜城有位布德哈国王,两国兵戈相加,死伤无数。后布德哈国王率四大军队向梵施国王再次挑战,梵施国王即选精兵强将迎战,作战很久,最终布德哈国王获胜。梵施国王的残兵败将们死伤逃亡,只剩国王孤身一人骑马逃进森林。因作战日久精疲力竭,国王见森林中寂静无人便卸下盔甲,倚树小憩。离他不远处有一群雌孔雀围着一只绚丽的孔雀嬉戏,共享怡悦生活。国王见此羡慕孔雀舒心惬意、自由安闲、无争无害的生活,感喟自己身为国王不见王妃,损兵折将,触景生情,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当时无佛出世,唯有应世独觉在此林中静修。他为度化国王,故意咳嗽一声,没有防备的国王以为是敌方兵临,正欲起身逃命,瞅见静坐的独觉,顿时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觉得能在如此寂静林中苦行,定是一位大尊者。国王立即用仅有的干粮供养独觉。独觉接受供养后,以神变把他置于高空,使他远离畏敌的惊恐,心得自在。他在独觉前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孔雀,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佛欢喜,于其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这只孔雀。以其发愿力成熟,故多世转为孔雀,今得人身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获证罗汉果位。” |
[论坛小贴士]:
| 返回首页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