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贤愚因缘经卷第十三 婆世踬缘品第六十六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0  浏览数:1835  最后更新:2015/1/27 18:09:00 by 妙善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5/1/27 18:10: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贤愚因缘经卷第十三 婆世踬缘品第六十六

婆世踬缘品第六十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于时此国有豪富长者。名尸利踬。其家大富。七宝盈溢。其妇怀妊。月满生男。形容严妙。世之少双。父母喜庆。深用自幸。便请相师。令占吉凶。相师占已。语其二亲。斯子福德。荣焕宗族。长者益欢情在无量。因复劝请。便为立字。相师问曰。从有此儿。有何瑞应。长者报曰。其母本来。讷口钝辞。既怀此儿。谈语巧妙。踰倍于常。便为作字。号婆世踬。年岁已大。聪才邈群。与其等辈。游行观看。见那罗伎家。有一女子。面貌清洁。晖容希偶。心便染着。欲得娉娶。归启父母。愿为求索。父母告言。吾是贵姓。彼是凡贱。高卑非匹。如何为婚子情深爱。不能自释。重更启言。莫问门户。但论其身。幸垂顾愍。哀为我求。若不如志。便自殒命。父母从之。遣人往求。彼家报言。君是大姓。我是小人。素非畴偶。何缘得尔。其儿殷勤。情犹不息。复更遣信。重从索之。彼家答言。若能如我。习种种术。歌舞戏笑。悉令备知。及于王前。试使得中。然后乃当共作婚姻。儿惑其色。不耻鄙事。即诣彼家。学习戏艺。数时之间。皆已成就。是时国王。集诸那罗。上幢投窗。空中索走。如是种种。众多戏事。时长者子。亦往王边。次应现伎。上索而走。索走既竟。王脱不见。复敕更上。奉命为之。气力渐劣。中道欲堕。心中惶懅。无所归依。尊者目连。陵虚至边。而告之曰。如卿今日。宁全身命。出家学道。为宁堕地娶彼女耶。寻报之言。愿自存济。不用女也。目连即时。于虚空中。化作平地。其人见已。情怖便止。因地而下。得全身首。既蒙安隐。喜不自胜。随逐目连。往诣世尊。礼拜供养。佛于是时。广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快。心意畅解。便得初果。因复白佛。愿得出家。奉修正法。世尊听之。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便成沙门。比丘。专精禅思。遵修正业。诸漏得尽。成阿罗汉。慧命阿难。前白佛言。婆世踬沙门。往昔之时。与彼女子。有何因缘。心染惑着。几致危没。复共目连。造何善因。今蒙其恩。而获宁济。复何因缘。自致应真。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之劫。波罗奈国。有大长者。初生一子。端正无比。当于是时。其家有人。从海中来。赍一鸟卵。用奉长者。长者纳受。经少时间。其卵便剖。出一鸟鶵。毛羽光润。长者爱之。与子使弄。渐渐长大。互相怀念。时长者子。骑鸟背上。鸟便担飞。处处游观。情既满厌。还归其舍。日日如是。经历多时。其长者子。闻他国王作那罗戏。便乘斯鸟。往至彼间。来下观看。鸟住树上。偶见王女。情便染爱。其时遣信。腾说情状。王女然可。便与共交。作事不密。为王所知。遣人推捕。寻时获得。缚束其身。而当斩戮。长者子言。诸君何为。劳力杀我。听我上树自投而死。诸人听许。便起攀枝而上。乘骑其鸟。翔虚而去。因此鸟故。得延寿命。佛告阿难。彼时长者子。今婆世踬是。尔时王女者。今伎家女是。尔时鸟者。则目连是。过去世时。惑色致困。由鸟得济。今复贪色。垂当死亡。由目连故。致得安隐。其婆世踬。所说聪辩。成无漏者。乃往过去。波罗奈国。有一居士。见辟支佛。来从乞饭。居士即时。以食施与。因复劝请。令说经法。其辟支佛。辞云不能。掷钵虚空。腾踊而逝。居士念曰。斯人神力。变化无方。然其不能敷宣道化。愿我后生。遭值圣尊。胜于此士。巨亿万倍。演散法义。无穷无尽。令我身者。亦获果证。由此因缘。今世聪明。逮罗汉果。佛说是时。莫不欢喜。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种缘觉善根者。发菩萨心者。皆信佛语。顶戴奉行。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7 1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