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
慈宗三杰 | |
![]() |
发起人:慈谨 回复数:0 浏览数:1555 最后更新:2010/8/5 9:06:00 by 慈谨 |
选择查看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
慈谨 发表于 2010/8/5 9:16:00
|
慈宗三杰 慈宗三杰 慈宗三杰,乃指梁京师灵味寺宝亮法师(443—509)、金真定府龙兴寺通照守千法师(1064—1143)、明天台山慈云寺幻为如惺法师(1567—?)。梁宝亮法师著有《名僧传》一部三十卷,其中多有《弥勒感应之要文》,为拾弥勒结缘之先踪,为记兜率往生之旧迹。金通照守千法师,诞灵宋朝,匿迹崆峒;形宗饮光,学务慈氏。为一朝唯识之巨魁矣。讲经、论,又著疏十有余部。撰有《弥勒上生经瑞应抄》二卷,又因《弥勒上生经瑞应疏》而制有《弥勒上生经瑞应科文》一卷。明幻为如惺法师编有《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分十二门,劝人修习弥勒净土,近生兜率,远赴龙华,亲近慈氏,获证无生。 以宣传往生弥勒净土的僧传,记载弥勒法门的修行者的事迹,最早见于弘扬弥勒法门的涅槃宗高僧、南齐宝亮撰的《名僧传》。其后,有历代的《高僧传》,以及弘扬四分律的律宗高僧、唐朝道宣撰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辽代弘扬弥勒净土的名僧、上京管内都僧录纯慧大师非浊(?—1063),撰的《三宝感应要略录》;清代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禅宗曹洞宗高僧弘赞在犙辑《兜率龟镜集》;还有现在台湾的于凌波居士撰的《中国近代佛教人物志》、《中国佛教海外弘法人物志》、《民国高僧传》。以及当今林宜德居士编辑《兜率龟镜集续篇》。 自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甲午在建康译出《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之后,历朝历代均对此《上生经》各有宣扬。尤其以唐、五代最为显着。 中国佛教历史上,弥勒行者的礼忏法门,始自东晋道安师徒。这时期的礼忏形式、内容和规模,我们可以从中窥探一二。在《高僧传卷第五》里,我们只是看见许多弥勒信仰者修习者的修忏事迹的记载而已。
根据南北朝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高僧传》卷第八《梁京师灵味寺释宝亮》记载:释宝亮(443—509),本姓徐氏。其先东莞胄族,晋败,避地于东莱弦县。
金代真定龙兴寺通照守千法师(1064—1143),俗姓贾,藁城人。性聪慧,无幽不烛。诞灵宋朝,匿迹崆峒;形宗饮光,学务慈氏。为一朝唯识之巨魁矣。善讲《瑜伽师地论》、《唯识论》,又着有《心经幽赞》等疏十有余部。为释百本疏主窥基《弥勒上生经瑞应疏》而作的《上生经瑞应钞》而制末章,《上生经瑞应科文》则其一也。
明天台山慈云寺幻为如惺 浙江天台山慈云禅寺传教观沙门幻为如惺禅师,明朝人,生于1567年。为天台宗僧人,博学多闻,尤善文笔。曾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刊《佛法金汤编》。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依据《妙法莲华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撰成《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分十二门,劝人修习弥勒净土,近生兜率,远赴龙华,亲近慈氏,获证无生。《龙华忏仪》以天台教观而撰,且以比丘二十五人共修,主要系依经作观。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春,吴门进士营志道为惺师《龙华忏仪》作序,万历庚戌佛成道日,楞严寺如鉴亦为《龙华忏仪》撰跋,并付梓刊行流传。
幻为如惺禅师法系传承 天台一宗,宋、元两代盛传于江浙。入明以来,只有东溟慧日、原璞士璋、白庵万金等数家。东溟慧日以后,继述的有无碍普智、万松慧林、千松明得、百松真觉诸家。至万历间无尽传灯(1553—1627)住天台幽溪高明寺,始重立天台祖庭,大开讲席。 东溟慧日,字东溟,俗姓贾,台州赤城人。幼年出家于本县的广严寺,学习教法于柏子庭法师,接着又游行至上竺寺,依止竹屋湛堂法师,不久之后出来主持吴山的圣水寺。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下天竺寺发生火灾,慧日应大众的邀请,前往为之修理整新,等到寺院完成之后,又回到上竺寺居住。元顺帝特别颁赐“慈光妙应普济”的德号。明太祖洪武初年(1368)应诏进入京城,皇帝下诏请他前往天界寺开山,恢复瓦官寺的旧迹,又令他于南京钟山演说戒律。不久之后,回到上竺寺。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79)七月初一,告诉弟子们说:“我梦见青色的莲华在方形的池中生出,清新芬芳香气袭人,我往生净土的瑞相现前了!”之后四天,正身端坐,合掌念佛而往生,时年八十九岁。(见《大明高僧传》载) 无碍普智,字无碍,俗姓褚,浙江杭州人,出家于龙井寺。依止东溟慧日法师受持天台性具的学说,讲经说法毫无滞碍。前后住持了四个道场演说佛法,天台宗的门风因此大振。 晚年开演佛法于江苏松江县的延庆寺,因而在此终老一生。普智法师平日专修净土法门,无论寒暑都不中断。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正月二日,稍有疾病。聚集大众,然后端坐而逝。(见《大明高僧传》载) 万松慧林(1482—1557),号万松。姓沈氏,仁和人。出家法轮寺,礼天目平野老人获闻心要。入京师历诸讲席,研究玄奥。于空幻叟处陈其所诣,为嗣法云。遁迹诸暨山中。寻入径山,接引后学。临终偈云:“七十七年,浮踪何倚。本无去来,应缘而已。”塔于菖蒲田之传衣庵云。(见《大明高僧传》载) 千松明得(1531—1588),号千松,万松慧林法嗣。住苏州天池山寂鉴寺。有法嗣百松真觉法师(1537—1589)。天台山慈云禅寺传教观沙门幻为如惺尝从之学习《楞严经》。有护法吴门进士营志道等。(见《大明高僧传》载) 象先真清,字象先,俗姓罗,长沙湘潭人,年少时记忆力特强胜过一般人。年十五岁,中秀才。十九岁,家里遇到灾难,因此前往南岳衡山伏虎岩,依止宝珠和尚,剃发出家、受具足戒。曾经参究‘无’字话头,有一天因为所乘之船撞到岸边,而有所省悟。宝珠和尚往生后,真清就居住在觉皇寺。他曾经罹患背痛的疾病,有一夜梦到关公(伽蓝护法)给他医药,不久之后病就痊愈了。后来向南游行到天台山,于是在当地结茅屋居住。接着又迁往华顶的天柱峰,空闲的时间则开示天台宗的十乘观法、阐明一心三观的宗旨,前来归附学习的人日渐增多。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获病。把他所储蓄的财物,全部交给五台、云栖、西兴等寺院供养僧众。正月七日,绝食,只饮檀香水,预期于二十九日往生,又与大众讲说一切法无生的道理,教诲开示甚为恳切。到了二十九日夜里,起身告别大众说:“吾逝矣!”说完后,安然而逝。过五日后,相貌颜色仍然红润如同在生之时。火化之日,到处充满浓郁的香气,骨头坚硬锵锵有声,时年五十七岁。(见《大明高僧传》载) 幻为如惺(1567—?),字幻为。天台山象先真清法嗣。尝从千松明得处学习《楞严经》教义。与吴门进士营志道、了凡居士袁黄等交往。嘉兴楞严寺如鉴禅师与之甚厚。为天台宗僧人,博学多闻,尤善文笔。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刊《佛法金汤编》。校刊《佛法金汤编》时,猎史志文集,见到一些名僧的碑传,因而随喜录出。只为南宋至明万历年间部分僧人立传。全书分译经、解义、习禅三科。共正传112人,附见69人。每科后无“论”,有的传后有“系曰”一段文字,表达作者的观点。而后著成《大明高僧传》八卷,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付梓刊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依据《妙法莲华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撰成《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四卷,分十二门,劝人修习弥勒净土,近生兜率,远赴龙华,亲近慈氏,获证无生。幻为如惺虽为天台僧人,却修持、弘扬弥勒法门。《得遇龙华修证忏仪》以天台教观而撰,且以比丘二十五人共修,主要系依经作观。此忏仪吸收了有关天台忏法的仪轨,并掺有大量的教说,为弥勒礼忏仪的集大成,对弥勒法门的弘扬有极重大的贡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春,吴门进士营志道为幻为如惺《得遇龙华修证忏仪》作序。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佛成道日,楞严寺如鉴亦为《得遇龙华修证忏仪》撰跋,并付梓刊行,将幻为如惺所撰《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广布流传。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著成《大明高僧传》八卷。 |
[论坛小贴士]:
| 返回首页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