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从敦煌发愿文看弥勒信仰
发起人:慈谨  回复数:0  浏览数:1462  最后更新:2010/8/5 8:55:00 by 慈谨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0/8/5 9:05:00
慈谨





博士后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608
经 验 值:937
注册时间:2009/4/22
从敦煌发愿文看弥勒信仰
 

从敦煌发愿文看弥勒信仰
 
明夷法师

  在整个敦煌文献中,佛教文献可说是占了绝大部分。而各种各样的发愿文,又是其中占很重要的比重。在这些敦煌文献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资料。想了解古代弥勒信仰历史,不可不从这方面著手去研究梳理。
  在敦煌文献的发愿文系列中,有许多关于弥勒信仰的资料。这里,我仅仅拈出三例,来与大家作一番探讨,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从敦煌文献的发愿文系列里,我们随意的就可以列出一个有关于弥勒信仰的年表来。这里我将比较重要的事件列出来,使大家心里有个谱。
  西元536年(北魏大统二年),比丘尼干英写《比丘尼戒经》,发愿生龙华。
  西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比丘道济写《涅槃经》一部,发愿生兜率天。
  西元565年(北周保定五年)乙酉朔日,比丘洪珍写《一千五百佛名经》一百卷,《七佛八菩萨咒》一百卷,诸杂咒三千三头,写《涅槃经》一部,写《法华经》一部,写《方广经》二部,写《仁王经》一部并《仁王经疏》,写《药师经》一部,《药王药上菩萨经》一部,写《菩萨戒本》一卷并《律》,愿生龙华初会。
西元571年(北周天和六年),比丘昙卿写《金光明经》一部,愿生龙华初会。
  西元607年(隋大业三年)三月十五日,佛弟子苏七宝,为亡父母写《大智度论》一部,愿七世考妣,神栖净土,面奉慈尊。
西元867年(唐咸通八年)二月壬申日,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造《弥勒佛变相》于莫高窟南壁,发愿上生兜率,得遇弥勒。并撰《造像功德发愿文并序》于二十六日辛酉。
  西元964—974年,沙洲比丘法坚发愿上生兜率,撰《发愿上生兜率文》。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今就西元867年(唐咸通八年)二月壬申日,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造《弥勒佛变相》于莫高窟南壁,发愿上生兜率,得遇弥勒。并撰《造像功德发愿文并序》于次日辛酉一事,来作一番检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撰《造像功德发愿文并序》。
  窃以实相凝空,随缘生以呈妙色;法身湛寂,应物感而播群形。幽显冀其津梁,人天资其汲引。自祥开道树,变现之迹难量;捧驾王城,神化之规叵测。加以发愿鹿苑,觉海浮浪于三千;光照鹤林,智炬潜晖于百亿。俯运善权之力,广开方便之门。邈矣能仁,遐哉妙觉者也!
  阙今鑴石、塑佛、绘画者,则有敦煌郡清信社长口大朝、社官朱再靖、录事曹善僧等三十余人,惟公等是雅量宏远,温仪凛然。怀君子之规谋,习先生之法度。心花早发,意树先荣。了四大之非恒,悟空花之无实。中以风火不适,地水相违;九横交弛,十缠纵逼;三途流浪,六道轮回。是以同心启愿,减削资储;贸召良工,树兹少福。乃于莫高窟龛内,于南壁上画《弥勒佛变相》一铺。备工匠之巧,穷丹青之妙。姿尽绮绚,绝世无比。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随形若在。又背恶回只为斋,每年三长以具足供,献奉三宝。又年岁至正月十五日急七月十五日,悉就窟点燃灯,年年供养不绝。
  以此功德,先奉为当今皇帝御宇,金镜常悬,国祚永隆。又愿我河西节度使万户侯检校司空张公,命同劫石,寿等龟鹤。合邑诸公等,惟愿常修正道,崇信法门。般若为心,慈悲作量。平生垢障,沐法水以长清;宿昔尘劳,拂慈光而永散。生生世世,同会良缘。当来之中,值遇弥勒;龙华三会,愿登彼岸。支罗(那)眷属,永辞灾障。亡过七代及亡父母,三代考妣,清体灵识。并愿花台受气,速证无生。穷无穷之世界,尽无尽之苍生。俱沐胜因,咸登觉果。
  大唐咸通八年岁次丁亥二月壬申日塑
  二十六日辛酉题记

     宋神达、冉生、僧罗口法、僧程智常

  沙门明照,俗姓张。住持敦煌龙兴寺。重要活动时间为西元857—867年间。活动范围在敦煌、沙州、凉州一带。是当时西北地区佛教领袖。西北地区佛教,向来是弥勒信仰相当隆盛的,从历代取经僧、译经僧在这里的活动,就可以看出端倪。譬如东晋南北朝的法显、宝云、智严、慧览、鸠摩罗什、沮渠京声、佛驮跋陀罗、昙无谶、法盛等,乃至唐朝的玄奘,无不在这里活动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他们又都是弥勒信仰的信奉者。加上姚秦、北凉、北魏等政府首脑,也都是弥勒信仰的信奉者,大力推广弥勒信仰。再则回鹘佛教也是以弥勒信仰为主导,所以这些地方的弥勒信仰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不为奇怪。基于此,在弥勒信仰的信奉者中,便有各种各样的修行人。加上“邑社”、“法社”的兴起,所以群众性质的弥勒信仰,更是如火如荼。我们从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撰《造像功德发愿文并序》中就已经明白了这些情况。到了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辽代、金代,这里的弥勒信仰,仍未削减。
  在金代的于阗国,便是弥勒信仰比较普及的典型地方,尤其是于阗国迎摩寺。我们可以从敦煌卷子S6264号的那份牒卷可以看出,西元十三世纪时期弥勒信仰在当地的影响。这是由左街内殿讲经谈论兴教法幢大师赐紫沙门道圆在于阗国迎摩寺传授八关斋戒,而由受戒弟子曹清净保存下来的戒牒,时间是金代天兴十二年,(从历史上考证,金代天兴年号,是从天兴元年(西元1232年)至天兴三年(西元1234年),根本无天兴十二年之说。但也许是因为路途遥远,改换年号的消息没有传递到西北的于阗国去的缘故罢,所以便留下了天兴十二年这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年号了。)当时是二月初八日(亦即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举行的。从这份戒牒我们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当地的影响。戒牒中“奉请兜率天宫弥勒菩萨为坛头和尚”,亦即得戒和尚。而以阿弥陀佛为教授阿阇黎,金粟如来为羯磨阿阇黎。这里我们不妨将戒牒原文抄录下来,供大家看看。

     南阎浮提大宝于阗国迎摩寺八关戒牒
                     授戒弟子曹清净牒
  牒前件,弟子久慕圣因,遐游觉海。负出尘之捷要,投入圣之机谋。遂厌火宅喧嚣,骤出尘之路。此乃爱河永别,彼岸须举;添究室以盈口,变觉花而证果。事须给牒,仍牒知者,故牒。
天兴十二年二月初八日授戒弟子曹清净牒
 奉请兜率天宫弥勒菩萨为坛头和尚
 奉请阿弥陀佛为教授阿阇黎
 奉请金粟如来为羯磨阿阇黎
 奉请十方诸佛为证戒阿阇黎
 奉请诸大菩萨为同学伴侣
 授戒师左街内殿讲经谈论兴教法幢大师赐紫沙门道圆

  上面,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是造像祈福发愿,上生兜率,得遇弥勒。下面,再来看看另外两则不同的发愿文。一则是受戒忏悔发愿,一则是荒郊化财发愿。

     受戒忏悔回向发愿文
  弟子某甲等合众道场人,愿持如上受戒忏悔,所生功德,尽将回向(施)法界众生。未离苦者,愿得离苦;未得乐者,愿令得乐;未发心者,愿早发心;已发心者,愿速修习;已修者,愿坐道场,证大菩提,永无退转。
  愿弟子等现在世中,无诸灾障。烦恼恶业,念念消除;智慧善芽,运运增长。行住坐卧,身心安乐。当来世中同共往生,兜率天宫遇弥勒佛;儴佉王世随佛下生,三会龙华闻佛说法;皆可得度法界众生,与诸众生一时成佛。

     荒郊化财回向发愿文
  是以受形三界,若电影之难留;人之百龄,似隙光而非久。是知生死之道,孰能免之?纵使红颜千载,终归垄上之尘;财积丘山,会化黄泉之土。
  是日,灵车缓缓,送玉质于荒郊;素盖翩翩,饯凶仪而亘道。
  至孝等,对孤坟而躄踊,泪下数行;扣棺椁以号啕,心催一寸。泉门永闭,再睹无期;地户长关,更开何日?无以奉酬罔极,仗诸佛之威光。孝等止哀停悲,大众为念十念:
  南无兜率天宫接引导师弥勒大慈尊(三遍)
  南无兜率天宫助佛弘化法花林菩萨(三遍)
  南无兜率天宫佐佛演法大妙相菩萨(三遍)
  南无十轮拔苦大愿大力地藏王菩萨(一遍)

  上来称扬十念功德,滋益亡灵神生净土。惟愿花台花盖,空里来迎;宝座金床,承空接引。摩尼殿上,听说苦空之法;八德池中,荡除无明之垢。现存眷属,福乐百年;过往亡灵,神生净土。孝等再拜奉辞,和南圣众。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8 5: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