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
弥勒讲式 学记 | |
![]() |
发起人:慈谨 回复数:0 浏览数:954 最后更新:2010/7/6 17:28:00 by 慈谨 |
选择查看 |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
慈谨 发表于 2010/7/6 17:37:00
|
弥勒讲式 学记 弥勒讲式 学记 此讲式,为日人所著。1157年,日本解脱上人始作。1200年,明惠上人复作弥勒讲式。1356年,由圆清抄写。 总礼 首先是总起颂,对于世尊佛陀的皈依礼敬。 法用 表白 三身:法、报、化。见于《金光明经玄义》。 夫三界无安。久咽火宅之烟。百年不常。几结水上之泡。迷者不知迷。受苦还为乐。贪者弥欲贪。临死犹求生。凡界旧习厌离甚难。 三毒与四颠倒。六道众生,爱火炽盛,执断执常;妄计常、乐、我、净。殊不知,缘生诸法,刹那生灭。愚痴众生,不达如实,直到临死,还会种种舍不得。唉,厌离甚难。诚然如是。 我等幸遇大乘之正法。虽近出离之要路。犹趍名利之门。徒为恩爱之奴。遍修一善。诚心未调。比之罪业不可譬言。轮回犹遥不可不悲。 佛陀之法教,意义深远广大——如长夜明灯,能渡苦海,故为“乘”;能渡一切有缘,故为“大”。导致解脱,佛法又是唯一无二的中道妙法,故为“正”。 但殷顾根机之拙自作悬涯之想。何生何功暗成佛道。不如专守释尊之付属深凭慈氏之引摄。一绝一称之功非只待龙花之朝风。大慈大悲之誓何不望都率之秋云。仍志之所之聊励净业。今日称扬盖其一也。伏愿三宝哀湣纳受。 后人毕竟不能做到“自作皈依”,于是,导致种种信仰的产生。其中,就有净土思想。 今此讲演不似常途。粗以五门欲述志趣。一者忏悔罪障。二者归依弥勒。三者欣求内院。四者正遂上生。五者因缘果满也。 此讲式内涵丰富,融入三时教法,义明理赅。 第一忏悔罪障者。妄业力大能障二利。若求解脱须修忏悔。凡众罪之源妄想虽凉。正生烦恼专依我心。只宜静心常观我身。夫身如朽宅。危命柱仅支。心似攘客。宿与息欲去。红粉翠黛唯彩面皮。男女淫乐互抱臭骸。身冷魂去弃之荒原。雨灌白曝须臾烂坏。烧即为灰。焉身入心□质埋又为土。谁思旧好与之惜名。其名冷于谷响。与之求利。其利空于春梦。顺我心为恩爱。背己忽作仇敌。顺逆二门莫不妄缘。皆是执无我之我。计无常之常。四种颠倒眼前迷乱。世人犹可耻。况于释子哉。若归三途之旧里。殆遇千佛之出世。宝山空手之诫闻而未惊。但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虚妄薰习非有似有。境界本不善恶。唯我心所分别也。身语自不发起。偏一心所造作也。一心亦是众缘所感。缘亦缘生展转不可得。刹那刹那前灭后生。三世迁流因果与空。过去巳灭故空。飞鸟之路难趁。未来未生故无。空华之果谁期。现在一念电光不留。生既不实生。不生则不灭。众相寂灭。体是真如。光中无有圆。真如岂容妄。如此观察名无生灭。一弹指间能灭百万亿阿僧祇劫生死重罪。大乘妙力诚难思议。数留心者盖灭罪障。仍唱伽陀曰 这一段,有三个重点。首先讲四颠倒、第二讲缘起性空、第三讲不生不灭、自性涅槃。 第二归依慈尊者。巳忏悔罪障身心清净。须归依弥勒以期引摄。所以何者。大圣利物慈悲虽等。众生受化机感互异。盖多生矌劫系属令然也。爰牟尼者一代之教主。恩德超于诸佛。逸多者世尊之补处。宿缘厚于此土。群主之所仰谁如斯二佛。彼三会得脱二百八十亿众生。皆是释迦遗法结缘之人也。我等虽拙何漏其数。加之慈尊者从日月灯明之昔称求名菩萨。至释尊出世之时。为一生补处。常修唯识以为心要。遂及如来灭后九百年降逾阇讲堂说五部论藏。法相大乘之滥觞在之。我等于朝于夕悬心于此教。一文一句开悟于其说。机缘晴催宁疑引接哉。又虽中宗学侣其望各异。我等无贰佛眼盖照。是以弥勒自告释诠明言。我得释迦大师要契附属。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愿哉。呜呼如来之寄附属也本虽仰诚谛之词。补处之守芳约也弥知殷勤之志。妙高山王设有倾动。日月轮宁虽落大地。二圣金言不敢改变。每忆此事莫大悲喜矣。仍唱伽陀曰 此一段介绍弥勒慈尊。虽然说,三世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然而,本师释迦牟尼佛陀与当来弥勒佛陀,与吾辈有大因缘。所以,我们专究此二佛。 第三欣求内院者。依总别因缘既归依慈尊。须欣求兜率以期值遇。夫十方三世补处菩萨将成正觉。先住都率顶薰修胜业严净其处。所谓秽土中净土之事。是郑重勿辄轻哢矣。于菩萨所居有外院有内院。上生经云。若我住世一少劫中广说不能穷尽。我等拙词何足赞说。但外院者五百亿宝宫是也。一一宝宫有七重园。皆是七宝之所成也。每宝皆放百亿光明。其光化出五百亿莲花。其华转作五百亿行树。一切众色映颇梨果光明右绕出大慈大悲之音。天子天女住立树下。妙音乐中说不退转地之法。垣墙四回高六十二由旬。龙王守护雨五百亿宝树。有风触树唱甚深法。外院一宫其相犹尔。况亦于一生补处之内院四十九重之宝殿乎。一一庄严悉表内证之道德。见闻觉知并为菩提之胜缘。临之者必住不退转。至于如彼留璃宝渠之水涌上游梁栋之间花德香音之辈从身物种种之事可思。等觉无垢之报应诚是泛尔之所不能欤。既而摩尼宝殿之中。师子大座之上。有微妙宝帐。饰之以五百亿众宝杂花。百千梵王自十方。以梵天铃悬其上。以宝罗网覆其上。弥勒大圣结跏趺坐。身量高大十六由旬。顶上肉髻绀留璃色。毗楞伽宝以严天冠。化佛菩萨住在其中。本师释迦来助其化。三十二相一一带五百万亿之宝色。八十随好各各出八万四千之光云。见者无厌之妆金山耀朝日。大梵深远之唱雷音响秋空。昼夜六时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诸天听受一时得道者五百亿。他方菩萨驾云集。上下诸天遂愿生。一念斋戒为之上品之修因。一遍称名以感顺次之往生。其因甚易。其德尤大。非慈尊愿力者无能致之矣。大圣谁不欣。下凡谁不望。是以西方道俗皆修弥勒之业。晨旦前代多得彼天之报。一宗烈祖其仪超余□心。无著天亲师子觉之三圣兄弟结契。戒贤玄奘慈恩淄洲四代往诣继踵。我等是谁门人。宁忘先迹乎。彼弥天道安之欣兜率也。同侣之志无讲。南阳昙戒之念弥勒也。师资之好有思。贤愚虽异古今可比。伏愿传灯大师与慈尊共来迎。仍唱伽陀曰 兜率净土,位处欲界天;然而,由补处菩萨上生,感得此天天子,悉皆发心供养;此土化作净土。此处所说之内、外二院,是根据善法堂之建立而按立一名。此兜率天,无论内外,皆无欲染,上生皆为男身,大家皆都听闻法教,发心行道。具体可参考 |
[论坛小贴士]:
| 返回首页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