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0  浏览数:2295  最后更新:2009/10/13 18:41:00 by 释楞严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9/10/13 19:02:00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98
经 验 值:5340
注册时间:2005/10/14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太 虚

  第一图的七个横线,是表示人生佛教的七个层系。这种次第含有高度和广度的意义;高度者,是以其理性的高低浅深而言,亦可说为深度。广度即以其范围而言,亦即是示其量的大小。今逐层分说于下:

甲、无始终无边中之宇宙事变

  说宇宙事变,即是说宇宙万有的一切法,时间空间即事变分位,宇宙即包括一切法,并是有变化有生灭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生灭变化的法,即是无常诸行,诸行是指一切有为法,因其有生住异灭的变化,故说是“行”,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的时刻在变化,在时间上找不到它的起始和终止,在空间里寻不着它的中间和边际。若更进而放宽说,亦是无我的一切法,并将无为法包括在其中了。故无始终无边中的宇宙事变,括尽了有为无为一切法。换些名辞,也可说为缘起性空法,唯识性相法,华严的五重法界,法华的三千性相,其范围至为广阔,故初层的线也最长。

乙、事变中之有情众生业果相续

  在无常诸行和无我诸法的尽一切法宇宙事变中,特提出有情世间来说,这层是以有情众生为中心,以有机的生命为重点,在有情上建立一切,其层度比初层稍微狭小。这两层若以天台学家所说的“百界千如的三千性相”来说,第一层的宇宙事变,可总包括三千性相。三千性相即是国土一千,众生一千,五蕴等法一千,总名叫作三千性相。性相等百界千如即是诸法实相,这种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第二层注重有情世间,特说众生一千性相也。但有情亦不能离开依报国土的器世间和有情所依的五蕴等,不过此阶段特以有情作中心罢了。细究这有情的生命相续,是由造业感果转展不已,故有情的生死流转相续不息也。由前世造业感今生之果报,此生造业又招来生受果,故有情流转三界出没四生,皆是三世业果相继。在教理上特显示者,为十二有支缘起,说有情的生死流转因果。由此广推及一切法的缘起亦不出此十二有支。有情的各个报身,是由各人的自业所感,依报的器界国土,亦是诸多有情的共业所招,有成住钡空的生灭相续。五蕴等一切法,是自共业果相续,又即五蕴等的积聚;试分析有情的本身,皆是五蕴法等的组合体。此层因以有情为中心,故线稍短,以示量之较狭。

丙、有情业果相续流转中之人生

  在有情业果相续中,特提出人生来说;在有情界里人类算是最灵的了,由有情各自造业感受别报的身根,由共同造业感受总报的世界国土。而人类创造力强,此层特注重人生。在有情流转中来看人生,下层有三恶趣,上有天趣,中间是人的地位,好像一切为人生设施的,而人生的力量不可思议,成凡成圣皆是人所自作。故佛陀现身人间,说法度生,由人成佛。能够听闻佛法受持学修者,亦是人类,此层以人为中心去看一切众生之业果相续流转生死,特别讲明人生因果,故比上一层更为狭小。

丁、有情流转中继善成性之人生

  在易经里有两句嘉言是:“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说明人生以继善成性为最善最美的标准,这种学说在纷纭繁变的人界中,推为至当的格言,在讲世间法的学说里也算是最完满的哲学了。这两句话以佛法来说,可证明有情之业果相续中,人生是善业所感,造人的业因,受人的果报,人生的业因即由各人所行之五戒十善等业行,此业行是善的,故感人生之善的果。故中国的儒家说人性是善的,将此善性继续而扩大,成贤成圣皆由此也。孟子说:“人异于禽兽者几希”?二者的距离、相差不远、 看能否继善于此“几希”中扩充之。以完成人性建立完满的人格,故继之者善而成之者性也。于人生中最重要者是善,须假继善之功,成完满善性的人生,即是依继善成性之行为,作五戒十善之行,以此善的人生因果律,成人性完全之善性。此层成立人生果报,继续修善,完全以人为中心,其他一切环境,全以人的用功致力而达其美善。这种道理是儒家的特长,而佛教向来将此忽略了。尤其是中国佛法,因儒家已有详细的发挥,以为佛法不须重视。今讲人生佛教特将此点提出来,依人的果报修人的业行,使相续不失人身,作进修的基础,故其宽度较上下度为最狭,此为人生的枢纽,成凡作佛以此为转捩点,而人生佛教之重心亦在此。故此层最为重要。

戊、人生向上胜进中之超人

  这里的超人包括天界天神,但不用天神的名目者,以此层比“天”界天“神”的范围宽广,只要超出人类以上的都是。此可包括三界诸天和三乘初发心的修行者,若二乘人还没有得到极果的时候,仍不出于人类和欲色界天,而大乘菩萨行也在人天中成就,故此超人的包括很宽;由人修行增进至超人的胜行,或是三界里的天神,或是出世的二乘贤圣,大乘的菩萨行,皆从人成。这是人中的向上前进者,故此层量度又稍放宽。

已、人生向上进化至不退转地菩萨

  由胜进中的超人,修大乘行达到不退转的地位,是为二乘圣者的极果,以菩萨圣位亦可包括二乘圣者;大乘圣者所修菩萨行,教化一切众生,为利生故,遍入三界五趣,除佛的法界外,其余的九法界的众生皆是菩萨行化领域;居于九法界之最上位,与第十之佛法界相近了。

庚、无始终无边中之宇宙完美人生──佛

  这层与初层一样宽,但与初层不同,这是佛陀证到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一切法的范围有多大而佛的智境亦有多大,穷尽一切法的边际,就是佛的智慧法身边际。此层最宽广,中间人之一层,因属人生佛教所特提出讨论之点,是为适应今世界人类之需要,作为人的立足点,但非是人生究竟的目的,而究竟的目的是在成佛。这是佛教特有的趋向,与儒家不同;儒于这七层中,前三系和后三系都顾不及,即所谓“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是仅顾到人事,人间之外的事,存而不论也。故中间这一层最狭,特示明儒家的道理仅说到人间,其没有佛法的广度,尤其没有佛法的高度深度。故居人间而人所依止的一切法,一切众生,不能深切明彻。其超人之三界天人,三乘之圣者,菩萨境界,及究竟之佛境界,皆未之闻也。故佛教与儒教不同,而向来儒家每谓佛法厌世忽略人生,今则特提倡此人生佛教,注重人生的因果业报,继善成性达佛之极果。一面又指明儒家的道理不及佛法的宏广高深也。

二、人生佛教层系与层创进化论之比观

  层创进化论,是英人穆耿亚历山逗所发明的,是英国新近的一派哲学,其理论是综合现代科学的成果及各派哲学和宗教哲学的所长而成的,为很有层次系统的新哲学。有人说我的人生佛教的层系与亚氏的层创进化论的层系相仿,其实不然,他的次第是塔模式的上小下大,我的这个次第是上下大而中间小,不惟是形式的不同,尤其是内容更判若云泥。他的最底一层的基础,是以无限或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建立的,似乎更与人生佛教的第一层的“无始终无边中”宇宙的意思相同,但我说的是包括一切“宇宙事变”的现实法,他只是一个空洞的时空的虚架子。他的第二层是物质,亦只是时空中的单纯物质,这与佛法所说的色法相同,色法即是有质碍有变化的物质,在空洞的时空里。有物质的存在,是更加一重意义了。他的第三层是比较时空物质再增进一步,成为有机的生命物,生物与物质的不同,是有生命连绵的状态,生殖死限等生机的特性了。其第四层为有心理活动的动物,前之生物包括一切动植物,此则唯指有生命有心理现象的东西。其第五层是理性,为在一切动物中特具理智性能的人,是动物中最灵明优秀的人了。人是有最高希望欲的,不以人为满足,故有进一层的超人的神的境界,以神为最高的一层,也是最狭小的一层。他的最底的那一层的时间和空间,是空洞的不是实事的,其物质的和生命的均不在其内,我的初层则将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一切法,都包括净尽了。而且他的最高层的超人是很狭的,只说到天界,远不及我的第五层系中的向上胜进中的超人(包括三界及三乘圣者)广大,这是我与他的不同点。他虽然是在西洋算进步的哲学,但比之人生佛教,则瞠乎其后,还差得很远呢!若能将这人生佛教的道理,宣扬于西洋以至全世界,则可综合又超越一切科学哲学,而骎骎乎为世界文化,世界宗教的归墟矣。(世光记)

───三十三年秋在汉藏教理院讲
见海刊二十六第二期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切的众生看见我不会感觉我有恶意!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4/27 1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