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上师随缘答疑开示录(20051211)
发起人:妙善  回复数:5  浏览数:6594  最后更新:2005/12/13 13:41:00 by 妙善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5/12/22 17:02: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问题7-10: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有很荒唐可笑的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忘记它,非常痛苦,祈请师父告诉我,如何才能忘记过去呢?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有很荒唐可笑的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忘记它,非常痛苦,祈请师父告诉我,如何才能忘记过去呢?

   好,我接到麦了,第七个问题,他问怎么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让他很痛苦。其实我们没有修行的人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心总是在怀念着过去,总是在想象着未来,总是不能够活在当下这一刻,其实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最有意义的。我们不由自主去追忆已经过去不存在的过去,我们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幻想去策划那些根本学没到来的未来。我们为过去为未来感到忧伤,感到焦虑感到痛苦,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一种无明的状态,很烦恼的状态。我们通过修行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放下。要想修行先进入当下,比如说按照四念禅的修法,先从觉到自已的呼吸开始,你首先觉知这个当下身心的实相,先抓住这个呼吸,先观察它,呼吸怎么进怎么出,如果你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呼吸的进和出,那无疑就能活在当下。在你清楚你观察呼吸进出的时候你的心不会在过去也不会在未来,这是通过具体的修行能够去除自已对过去未来这种执着。当然了,在没有修行这之前我们可以运用一种思考来忘掉过去,要思考什么?思考过去的这种虚幻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都是三世因果在轮转,过去我造的因不断地当下当下地延续,能把握的就是今天,过去的一切它留下的只是业,而业就反映在当下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当下的这个身心能够去除这个业,那过去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能够得到解脱,过去其实是不存在的,你何必为它去伤神呢。什么是过去的业留在现在呢?比如说你过去是一个很贪心的人是一个小偷,总想偷东西总想占便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你过去的这种业习,当然过去已过去,但反映到现在你看你现在的心还是个小偷的心,总想占便宜总想不劳而获,总想付出很少得到很多。如果你能够把这个心给改了,那过去的业就脱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吧 ,你现在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你这个业习喜欢当小偷的业习,所以真正值得痛苦的是你这个当小偷的业习,你这个业习如果不改它以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导致果报,未来苦是无止境的,对吧。所以说过去他什么也没有,如果有就是留在现在你心中的业习,把苦的因给断了苦就不存在了。一个人总不能这样去想吧,我昨天这个手被石头砸下很痛,我今天已经没有石头砸我的手的痛,我不能一直为过去的手的痛再痛苦吧,对不对,所以说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痛苦。你要看清实相,对吧。昨天你被人骂了一句,今天又没人骂你,你难道为了过去而伤心,你真的觉得这个骂会留在今天吗?好了,昨天骂你的人今天你再看的时候他可能就不骂你了,如果今天他已经不骂你了今天对你很好还对你笑,你还为他昨天骂你而痛苦吗?如果他今天继续地对你怀恨在心好象也没好脸色给你看,其实你是为今天痛苦而不是为昨天痛苦,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的心来对待我呢?你要学佛,学佛你就会知道,任何一个人他都是平等的,他对我不好就象我对他不好,他不喜欢我就象我不喜欢他,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允许我自已去不喜欢他人那为什么不允许别人不喜欢我呢?一样的,看的平常而已了。我就不求这个,我不求这个我痛苦又何来?对不对。所以说现在的问题才有意义,过去的问题没有意义。好了,如果你能够用一颗慈心经常在弥勒菩萨前烧烧香喝喝茶,然后看着弥勒菩萨笑哈哈地说,哎,我也要象弥勒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充满了慈爱,笑哈哈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每天都这么想每天都这么看,每天都这么想每天都这么做,那么你所谓的痛苦是来自你自已的内心的,如果内心能够用一颗慈心去转化自已原来的报怨嗔恨心不平等的心,那么痛苦在哪里?说回来了,痛苦就是我自已的心,你能解决了这颗心就解决了痛苦。没有必要去解决外在来解决这个痛苦。外在过去早就不存在了,外在只是外在的形象,还在我们的内心,所以你要这样地去想,那你就会慢慢解除痛苦。所以别管过去忘记不忘记,就算想起痛苦也行啊,关键还是现在,好吗,这话好好想一想。因为作为我们学佛修行的人,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想的角度也不一样。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

    好了第八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这个我无法开示,这个法太高深了,这个应该由报身佛来开示,很抱歉我开示不了这个问题。很抱歉啊,哈哈,初地十地,我想现在的修行人初地住地十地对于您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现在的修行已经到了加行位即将登地的时候,你的师父就会给你开示什么样的见解是初地菩萨的见解,什么样的见解还停留在加行道加行位菩萨的见地,当然这个要详细地去鉴别之间的差别,这个里面在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这两点上进行区别,而这两种区别是属于甚深微之法,在网络上不能开示,要找你的师父好好替你开示,你自已的修行必须到这个程度。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

    好了,第九个问题,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如果你真实的成为一个具器的弟子,够格了,那上师完全摄受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上师是怀有慈悲心的,这个慈悲心不是一般人的那种慈悲心,只要任何一个众生成全了修法的根器,他不可能不教修行的,他不可能不完全摄受。所谓的完全摄受一方面来自于上师的悲心意愿,另一方面来自于上师自已本身的修证和智慧,他可以全程地带领你走,所以说这不存在这个问题。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上师肯定是能够完全摄受,但是能不能够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实际上说的是你自已,作为一个弟子是不是真的成为一个弟子了,这话的理解还要倒过来理解,至于作为弟子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原因不在上师身上,应该这样理解。比如说你原来跟着一个师父修行,因为开头的时候你是以一时冲动,是一种虚伪甚至狡诈甚至不是真正为了修行成佛而来找上师的,为了种种理由原因甚至借口来亲近上师,这个原因各种各样。比如说有的女弟子找一个上师他是为了感情,真正来说如果真的说穿了她想找个伴,想找这种感觉,在她内心根本就没有说我要修行。她在这个修行的根本点上都没有,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弟子不存在上师摄受还是不完全摄受这种问题。怎么个摄受,完全两码事。如果有的上师很慈悲把他引导进来,但最终真正的上师都会告诉她你要修行你要怎么做。如果她这样来真实地面对自已的时候,她采取了一个逃避的态度,因为从欲起这样的动机本身就不纯,它会毁谤上师,甚至会借着这种按世俗说装腔作势吧来达到她想要的东西。这个人性的这方面的现象我作为一个出家师父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大家很清楚。呵呵,大家这方面的东西比师父明白的多,师父就不多说了。一个人真心地学佛真的很难。对吧,人不习惯于真心地面对自已,所以说做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很少很少,所以说这里不存在上师能不能完全摄受的问题,是弟子不会真正明白上师的悲心。这是没问题的,真正慈悲的上师肯定会完全摄受弟子,但是取决于你自已必须完全地真诚必须具器,我相信所有的上师都是这样的,无一例外,不然他就不是上师了。你想想看,如果没有很深的慈悲心谁愿意去当上师,呵呵大家觉得这很奇怪,你才瞎说,当上师不是很好吗,那么多人恭敬你,给您磕头有钱有住。我说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上师他每天做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把佛法都流露入你的心中,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希望你消除罪业,增长善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会你懂得如何学佛如何做人如何可以修行,他每天都在关心这个,这是很累的一件事情。真正的上师谁愿意去做呢?所以说只要有善知识愿意这样去做,我想他就是佛菩萨,对于我来说我都是非常的恭敬,对于这样的上师都是恭敬的五体投地的。那么就请问您是这样的上师吗,如果是的话我会恭敬顶礼您的。因为您实在是众生的怙主,苦恼众生唯一的依靠,您也是佛菩萨的化现,佛菩萨的悲心具体地显现在你的身上,除了您以外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佛菩萨了。所以说一个真正的上师谁愿意当呢,既然是上师他肯定具备这种悲心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就象人家说你是菩萨,哎哟你不要称我为菩萨啊,太谦虚了,其实真正讲起来有什么好谦虚的呢,你真正地愿意去做一个菩萨那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话说回来,在这个世上有几个众生愿意做菩萨?有几个众生愿意说我可以吃尽一切苦让一切众生开悟成佛?谁啊?对吧。所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说第九个问题应该这样想,这就对了。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

    好了,第十个问题,请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好了,我们来理解什么叫亲近?看亲和近两个字,亲近按世俗上来说,儿子亲近父亲,母亲亲近女儿,情人之间互相亲近,亲亲爱爱而靠近这叫亲近,对不对,按世俗讲是这样,对不对。但佛法上所谓的亲近上师修行是这个意思吗?完全不是,刚好相反,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亲近善知识,比如说在《圆觉经》里面就讲这样一个法义,大家可以去看。《圆觉经》上说什么,亲近上师什么?他说你如果碰到这样这样的善知识,你要去亲近承侍,尽力供养承侍,这就叫做亲近。所以说这不是说什么样的弟子,就是说有哪一个弟子可以亲近上师而尽命侍奉承侍供养呢,没有,所以说不是说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亲近不亲近不是一个权力,所以说你理解为靠近当然这个问题就出来了。所以说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第二个问题问的就好。好了如何亲近上师,很多教言都有,大家都应去看都应听从,包括我们这个论坛里面象藏传佛教这个荐文专栏,还有论坛荐文里面所讲的那么多教言,都是教你如何亲近善知识来修行。看经书你可以去看《华严经》,看看善才童子他是怎么亲近善知识修行的?你可以看《善恭敬经》怎么亲近善知识修行的?你可以看任何一本经书那些弟子向佛陀请法的时候他是如何亲近上师修行?到处都有,如何亲近是如法的?按照经法上说的,按照祖师大德所说的那样去亲近依止善知识就是如法的。为了修行为了解脱为了清除自已的业障为了积累自已的资粮而亲近善知识是如法的。以极大的信敬之心来亲近善知识是如法的。以自已清净的供养以自已勤奋的承侍以自已严谨的依教奉行令上师生欢喜,这样去亲近上师是最如法的。这就是所谓的令师心欢喜,令师心欢喜你要明白这师心是什么?不是说你今天化妆化得很浓看起来很漂亮令师欢喜;不是说你今天做生意发了拿二十万块钱供养师父师父欢喜;不是说你年轻力壮很会替师父干活师父欢喜,都不是。因为你要让师心欢喜,什么是师心呢,师心就是智慧的心,师心就是慈悲的心,师心就是这个平等的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位上师他遇到一个垂垂老已的老者,那么他怎么会有那样的耐心去教导他呢?就是悲心,这就叫做师心。按照世俗的心谁愿意去接受一个老人呢?你看我们现在社会上其实很多孩子都不孝顺,记得早几年的时候我没出家的时候,我那时候陪着我妈妈到诊所去看病,那医生感觉很奇怪不停地赞叹,他赞叹什么?他跟我妈说:哇~你这孩子真孝顺,他说我在这里行医这么久都没有看到哪个年轻小伙子会陪着妈妈来看病。也许这个医生他看的很少,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今天的人并不孝顺自已的父母,不要看这样的行为很普通,但如果没有孝心是做不到的,是这样的。什么叫师心?如果不是出于慈悲心谁愿意那么耐心地去给一个没有什么用的人丑丑的老老的这样一个人去耐心地给他传讲佛法呢?所以说慈悲是看得见摸得着是有相的功德,功德是会显现出来的,只要你真心地去想都能发现,所以我们要经常这样感念佛陀的功德。以这样的心来亲近上师,这样来闻法修行,那就是如法的,很简单的,越简单越好。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