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呱呱禅与人生房间值班日志跟贴处(2012年10月22日起-2014年2月19日终 )【此贴已锁贴】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203  浏览数:42466  最后更新:2018/1/14 14:56:00 by 姚紫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2/12/5 17:07:00
慧清
向日葵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145
经 验 值:1335
注册时间:2005/3/3

12月4日 周二

呱呱视频房间

值班、主持:慧清

场记:普明

6-7:30 菩萨声明练习时间:

智晴 读诵

禅海 唱诵

6:22考勤:慧清 妙善 智晴 静心

===============================

7:30-8:00议事交流时间

7:57分考勤:

慧雪 普明 慧清 道如 禅海 会禅 寂然 慧定 禅缘 智照 散仙 智晴 慧虹 又是一场雪 游客1300

智晴师兄上麦交流对皈依、发心的探讨很必要,会利益大家。也认为智福师兄白天设置的话题很好。

主持人现场生成话题:

※房间广播[【值班 主持】慧清(61222887)]:

师兄们好!今晚主题:1,谈谈对皈依、发心的认识2,法会回来后都在做什么?有学修上的疑惑和需求吗?3,什么是正常的师生关系,我们如何做才是正常弟子该有的行为?谈谈自己做得怎样。师兄

们可大致围绕这个,也可以选择来谈谈。

================================================

8:00-9:30  话题讨论时间

普明师兄场记大致如下:

智晴师兄:第一个话题,以前和慧雪师兄谈到的。作为在房间的话题,要利益到很多师兄

我就想到发出离心很重要,我们没有出离心,还很多世俗心的贪念。我们要觉悟自己的心。

我们世俗中有很多对境,是在考验我们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接触到很多人,我们如果有出离心的话,就能时时看住自己的心,消灭自己的贪嗔痴

现在明白了慧雪师兄的发心是谈皈依的心,我想的是出离的心

我认为是要先发皈依之心,后面再发出离之心,然后是发菩提之心

法会回来后,我表面上看是挺积极的,但我认为是假相。

按照法会传递上师的精神,我认为现在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在承事,但是个人的修行是很不够的,所以感到非常忏悔

 

我在法会的时候就暗暗的想要将禅修融入到生活里

我的困境是时时在求临界点,比如孩子,我觉得一方面我要学法,但一方面我的孩子很小 ,我要照顾我的孩子。冬天来了,我家的电脑在阳台,没有暖气,我怕冻着孩子。所以我现在有很大的困恼,我是要精进的学法呢,还是要照顾孩子,目前我还是选择照顾孩子,所以我选择这个困恼还是没有解决。

现在上师也很少在房间,很少在群里开示,上师也是在让我们自己调整,但我也以这个借口,很少参加房间的活动,虽然我没有参加 ,但我也在论坛里看师兄们的值班日志,师兄们记得很详细,我也认真的看师兄们参与的情况。

 

慧清:关于应该带孩子还是应该每晚上网学习护持这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办法请上师开示,在于自己的发心,答案不在上师那,关键是自己侧重偏向哪一边呢?在道理上我们都知道要跟上师修行,要走向解脱的,要发大心,但要是真能做到了我们都应该奋发提起去出家了。现实情况是我们确实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牵绊导致我们放不下。那我觉得就尽力的做,从能做的做起,不能偏废两端。

 

智晴师兄:我能感受到上师的慈悲,因为我们是在家的世俗人,不能抛弃家人

我越来越游离于同修之外了,我觉得很危险,我认识到了,我必须和同修捆在一起,我现在还在公司,我回家就不方便上网。

 

慧清:我认为就是从能做的地方做起,建议师兄每周七天抽出一天来做网络上的护持和修行,把孩子托付给家里人照顾一晚,自己在办公室来护持和修行,能做这一点也是功德无量的。

 

智晴师兄:我一定不能脱离网络和群的道场,脱离了我会越来越差的。就像上周,我家孩子发烧了,我就在家照顾,看孩子稍微好点了,我就赶紧到精舍去干点活,我觉得我这样才算心安。

我不断问自己是否是个修行人?这和世俗的人完全没有区别了,只是挂了个皈依弟子的名,这样很恐怖,越来越怕了

我从原来的没有系统的学佛到现在跟随上师系统的修行。对家人在学佛路上的帮助,我要从行动上开始付出。通过自己的影响,他们行为上的改变,也在说明他们慢慢的接受了我。

 

慧清:是的。我们修行就是修习气,让家人看到我们自己的变化,这样对他们的影响和改变是最大的。

 

智晴师兄:给上师承诺了什么,但是做不到,我觉得在修行上,我说到但没有做到,我觉得我经常给上师打妄语,感到忏悔,我认为有一个正常的师生修学关系,就是不能对上师打妄语。供养和承事上我没有给上师打妄语,但是在修行上我给上师打妄语了,我从法会回来的时候,还祈请上师开示过定课,发现自己后面都能没有做到。

 

慧清:是啊。我觉得我们修行是要上师在和不在一个样,比方我们道场里上师来和不来,我们要做到一样;我们在家里修行也应该和法会上在上师身边修行一样奋发提起。但这点我也没做到。

 

智晴师兄: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我希望能够不断的改正自己。像今晚很多师兄看到上师有在线开示,来的比较多,然后看到上师不会开示,就陆续离开了。这是否也是一种假学佛呢?

慧清:我们在这里交流,就像围绕在云林寺天井的大桌子一样,不要有包袱吧,卸掉形式上的东西,从内心进行交流。

 

禅海师兄:每一个师兄上来讨论,都说发心非常大。出离心非常只要,我们在生活里的烦恼很多,这也说明我们的出离心不够。

现在是两头热,有的时候非常努力,有的时候很消极

回到当下的念头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觉知的状态非常少。

不能从世俗的学手艺这种关系来形容依师学佛师生关系上,要有全力护持三宝事业的心,发皈依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师生的关系。

形式上的学佛是很简单,要真正奋发提起,念念都在修行这是很难的。所以在当下看自己的念头是什么样的,这是很重要的。

以前有种感觉,去不去精舍都可以,但现在觉得这样是脱离皈依的,当下是没有皈依的心。

 

慧清:这最近的网络活动中听到师兄有很多次表达想祈请上师。那我们为什么要见上师,上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呢?

禅海师兄:网管的师兄,思想要统一,祈请上师开示,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说出来。我本身就是个不三不四的,现在有胆气了敢上来了,以前就像小强一样,猫着不说话。我觉得是我们祈请上师的方法不对。心不是自然的,恭敬的心,是歪歪的

 

慧清:师兄说我们祈请上师的方法不对,但我觉得不是方法,这不是方法,而是心。祈请不是仪式。

以前在道场我们把请法当作一种模式,怎么做上师都说不对。现在我觉得形式不是重要的,而是这颗朴素的心,简单至诚的心才是重要的。

还记得您昨天有说自己弄了一个东西做了以后去请示上师,上师说这个不对,然后你就停下来了,再去告诉上师因为不对就停了,然后上师又说停了也不对。然后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面临这个问题,不会跟上师沟通。往前走不对,不走又不对的时候,那我们这么超越这个呢?感觉我们能突破这个了就进了一大步了,因为可以跟上师正常的互动了。

 

清心师兄: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困难。我记得我以前跟帖,我不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师徒关系,我觉得现在就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理清楚。

我没有办法和上师正常的交流,不直心,是颗拐弯的心。

不能靠近上师,一靠近上师, 我觉得如坐针毡

很多时候没办法想清楚上师当下的开示,要过了很久才能想清楚,但是当时却不知道去问上师

感觉碰了钉子,就再也没有勇气继续下去

上师说这就是业障,我不知道我这个是不是业障。

 

慧清:如果是业障的问题就修行三欢喜积累福报资粮就好了,我觉得业障和资粮是此消彼长是反比的事情。是吗?

清心师兄:我觉得不是。福报只是修行的助缘。业障需要忏悔清净了才能消除。

慧清:但是我觉得福报是通过供养来的,资粮是在承事中来的。上师说过承事是消业的最快方式。那承事越多资粮越多业障消得越多呀。这个问题我们意见不一样,当个问题收集起来吧,祈请上师开示。

  

普照师兄:比如承事,我们承的什么事。跟我们修行的用处是什么?比如我们承事,要有智慧承这个事,这件事是为什么服务的,要去觉察,我们修行要知道当下发生什么。那自我觉察从哪里来呢?你自己很难辨别,所以做事之前要有交代,有个说明,比如:上师我想把这件事做成咋样咋样?然后请上师开示。上师说怎样怎样不是符合修行者的,而是世俗想,我们就知道了吗。那我们请示的事做了吗?我们没把整个思想,想要做这个事的觉察能力和智慧能力表达出来。上师会从这里面告诉你不如法的问题。你不告诉上师,上师怎么告诉你不如法的问题呀。我们做事不是要如法吗?

慧清:师兄,我理解就是在承事之前把自己做这个事情的动机汇报上师。

普照师兄:对啊,要说明清楚,你是怎么思考的,怎么想,这个事情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如法的去做这个事情的想法。我们经常自以为是的做一套,又不如法,因为整个承事过程就是修行。你不跟上师说这个,上师就没办法教化。你们一直把上师开示的机会,自己给自己开示了。然后又问上师怎么办?你都“怎么办”了,你还问怎么办?所以上师为什么说,你今天主持就是修法了。你将怎么主持,怎么让自己在主持过程中领悟法意,然后又能做个榜样让在座的师兄体会你在护法过程中,自己修法被启发到,然后他也被启发,他明天也发心来做。但我们不是。你如果这样说了我要怎样怎样,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到问这个的时候谁都不说话,你们把上师做的事自己做了,不给上师做。这就是要自我觉察要辨别的。就是:我对做这个事为什么而做。

而我们就想赶快的要做完,上师别批评我不对。

上师批评不对就是纠正不如法的地方,本来是要感恩的,但时常有情绪。 情绪就是问题。

我们做事不是急着完成任务,而是在任务中知道法意在哪里。

 

那在承事 供养中都是在修行。

比如上师问“你供养我为什么”,如果回答不出来,就是对供养没有如法供养。

我们每个念头都是有如法不如法的时候。所以要把起心动念都告诉上师,但是上师一问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我们就回避。

就生出“上师是不是怀疑我、对我不好”等等世俗想,很多不净的情绪在里面,问题都出来了,然后躲开,上师给的这个法又没收到。

慧清:师兄您一提醒,我当下觉察自己,包括最近做网络活动有完成任务的那种心态。

 

普照师兄:没错,执行命令啊。执行命令是不会进步.时时刻刻都在当下,觉察自己。我们从业中来。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告诉上师。比如我换了工作岗位,或者降级,都要给上师说。在这里面上师都能够启迪你从这里有智慧,能够增上。智慧从这里增上。是不是所有生活都带着我们修行念头呢?都可以利用呢?我们是这样做了吗

慧清:刚才您说承事之前请示沟通很多师兄反馈,不知道如何跟上师建立连接,包括个人修行。如果上师不回复,自己就慢慢消沉了,最后跟上师脱节了。

普照师兄:你都自己自以为是了,又不关法的事。还是世俗人,世俗人就这样啊。不跟上师沟通,当然没有力量了。

跟上师连接很简单。上师说“把收入的10%供养上师,烦恼的90%供养给上师”,

你没有一个说法也不敢来跟上师说话。上师都开示过呀。

为什么要把90%烦恼给上师,这烦恼是什么?知道吗?你还不知道,这不是无明吗?

慧清:师兄,烦恼是所有生活烦恼还是学修上的烦恼?

普照师兄:有分开吗?烦恼是不分学修和生活。学修是没烦恼的,念诵有烦恼吗,打坐有烦恼吗,本来就是生活有烦恼,生活中就是觉察。我们学佛修行智慧生起,就是为了在世俗中生活更增上,为我们更有时间更有能力供养道场供养上师,常转法轮,为让上师活得更好长久住世。有道场让我们身体不会感冒不会生病,这个供养都是很好的。

 

无明不是要让师兄表态,是要他们懂得如法的问上师,祈请上师。

 

上师一开示,大家都说没问题了,那上师还有话说吗,网络上也是,上师开示完,大家都不讲话,上师也没事干。

都大家都把自己的烦恼藏的紧紧的,都说没问题,要想讲话的师兄们都在表达自己做的事多棒。

很多师兄是来表达,是要得到上师的认可。

上师的认可又不是法,上师还要在那边听大家说,那不是浪费时间。

因为不是心里治疗。如果是治疗,就会先赞许,认可,让你得到满足。

慧清:师兄,有师兄打字反馈说,这个烦恼供养给上师,那生活里婆婆妈妈家庭琐事的烦恼也很烦恼,这个要供养给上师吗?

湛越师兄:不是。这个烦恼是错误的。这是倒垃圾。学佛的人自己要学会对这件事的表达。

然后上师会告诉你这件事你是在哪里引起的烦恼,上师就会帮你理顺这个烦恼,给你开示。

只要是听懂上师的话,按上师说的如实去做,如实汇报,就好了。

自己要有愿求,如果没有意愿的话,就没有办法了。 

 

慈诺师兄:刚才感受很多,听到了湛越师兄的一番话,把我自己心里的问题都洗涤了一遍

以前越猜测越烦恼,心里自圆其说,冠冕堂皇的说服自己

以前不知道不对劲在哪里?还是自己在那乱想。拿自己的尺子衡量上师

要赤裸裸的暴露自己,不完美就不完美,这颗皈依的心要有皈依的心。

 

寂然师兄:问问题是否如法,要反思一下

先看完上师关于问法的开示,然后再去问问题

反思问的问题是否如法,反思来反思去,这是不是直心呢?

我问问题不多,这和发心有关,我问了问题,上师不回答,就不再问了

作为一个修行的皈依弟子,情绪的困扰不应该太大,要主动的调整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主动对弟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上师一直以来就在锻炼我们的主动性,我觉得我很缺乏主动性

我觉得要把上师关于如何如法问问题的开示要好好的学习下

我觉得自己是歪的,问的问题也是歪的

 

慧虹师兄:师兄,我记得上师说祈请的我们已经做到了,现在要准备的是迎请。

慧清:我们要学习要调整,上师在慈诺师兄发的茶话会的贴后面的一首诗,在开示这个诗的时候已经开示的很清楚了,我们要继续调整,往深往细的觉察和反省。目前道场准备好了,但是我们心里的道场准备好了吗?

上师到来之前我们要一直调整,这是说做前行,不是在说祈请的动作。

 

 

清净师兄:当下心中有事,很烦恼。

看了今晚的主题,一点都没有反应

刚才听到普照师兄说的:把自己收入的1%的零钱供养上师,99%烦恼交给上师, 99%烦恼供养给上师”不知道如何理解?

我要是问了问题上师不回答,我就会一直反思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直到把问题解决.

 

普照师兄:

烦恼是什么,你现在在业中,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你自己能解决吗?

所以在起心动念之前,你决定做一件事之前都有烦恼的,那这之前要把这个想好,要给上师说明,这就是烦恼交给上师。

 

禅香居上师现场开示:我以前是这样说的:你把99%的烦恼供养给上师,然后把零花钱的1%供养给上师,大部分的钱自己享用,大部分的烦恼供养给上师,自己留一点点就行。

普照师兄:网络师兄是说,这个烦恼很不好,为什么要供养给上师?

禅香居上师现场开示:可以的。上师又不怕烦恼。

禅香居现场师兄:可是怎么供养给上师?

禅香居上师现场开示:对,好好想这个问题,“怎么把大部分烦恼供养给上师”

 

普照师兄:承事的过程中肯定有烦恼,我们怎样知道有烦恼呢,我们不知道,所以上师给了一个方便,我们在做事之前,要把如何做,怎么想的给上师汇报。上师会在这过程中开示,从这里面解脱出来,从这里得到智慧,这个烦恼是不是就被上师收走了?

这就是请法过程。我们要的就是解决烦恼。烦恼是让我们轮回的。

我们就是让上师收走我们的烦恼。弥勒佛的大袋子就是收我们的烦恼

我们有个具体动作:我已经说给上师了,为什么上师不回答?

上师不说也是加持,说也是解决我们烦恼,不说也是解决我们烦恼

要自己去觉悟,怎么跟上师来回。这就是我们要修的。

慧清:上师不说的时候知道这里有法意,但是不知道这个法意究竟是什么,就很晕了。

普照师兄:关键的是,我们愿意听上师的,一切执行上师的做,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

不是一直去解释上师说的什么,听懂上师说的什么。是当下接受上师所安排的。

不回答是安排   ,回答也是安排,甚至骂也是安排。

 

禅香居上师现场开示:上师永远都会回答的。是不是当下回答,还是QQ回答,还是这个时候忙的很,不适宜回答,你所有问题我都会回答。你敲的每一次的钟都会响。上师有求必应,求什么就会回应什么。但是有求必应是不是说你想要吃馒头就给馒头,你想现在马上回答你的问题就要回答。上师无处不在, 处处都在回答。

 

智芳师兄:反复的看自己的问题,觉得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透

以前对皈依发心理解的很肤浅,对上师的教法依教奉行,改正自己的恶习,每次做一件事情是以什么目的去做,一定要把精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要把最好的东西供养上师,要集资功德供养上师

从法会回来后,非常惭愧,猫起来,什么事情都不愿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主动性,什么事情都是被师兄拉着走,没有求法的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要祈求上师开示

正常的师徒关系,我要跟着上师学,我要依照上师教的去行,要改正我的错误

做三欢喜,承事、供养、修行,报答上师

我觉得我的烦恼没有减少,要主动的和上师汇报,要主动的跟师相应,和上师修行

 

智悟师兄:我对皈依的发心,放弃自我,改变自己。做事的动机就是发心。法会回来后,我觉得还是有进展,回来后对自己有一些认识,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过于执着了

又一次无意中有师兄在背后舆论我,我以前会和师兄议论去,但我又想要改变自我,首先要接纳他人,慈悲的起步就是接纳难于接纳的人,执着执着就越来越深。以前和智芳师兄在一起,经常会闹别扭

自己要作一些改变

我们要积累福德功能和品格,我以前非常执着

我想起上师离开西安的时候,上师说某位执着的师兄说不能举重若轻,不能放下些东西

建立正常的师徒关系,我觉得还是要奉行三欢喜

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我能认识到自己的执着,有时候能减轻一些烦恼

但是当下不能感应到,要事情后面才能感觉到

可能还是自己皈依发心没到位,习气很重,缺乏贤善的人格

 

 

2314  回向

23:05 考勤:

普明 智悟 慧清 禅海 禅亮 会禅 慈诺 智芳 寂然 慧定 清净 禅丹 慧虹 慧心 又是一场雪 游客1300

 

 

论坛:

 

智芳师兄发帖【师徒备忘】给师父留言弟子想念您,上师!

智晴  慧清师兄予以回帖

 

 

QQ群:

我的皈依道场群

网管-51慧清(727528020) 23:18:14

 

上师开示问法窍诀:直心是道场。不先入为主而问。别让上师做选择题而问。要无条件而问;无事先设置好而问。有疑惑要问,没疑惑也要问。不要试探性地问;不要验证式地问。不要没有前一个就来下一个地问。要对着上师问。要为需要做的事而问。要问前面不懂的。要问需要懂但是现在还不懂的

 

 

 

上师开示:自从你归依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三宝对境前!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8/3 1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