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密宗道次第论——宗大师弟子造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2  浏览数:3899  最后更新:2011/9/7 5:47:00 by 释楞严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1/9/7 5:36:00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98
经 验 值:5340
注册时间:2005/10/14
密宗道次第论——宗大师弟子造
密宗道次第论   

克主杰大师著

本书译例

出版说明

序 言

科 判

卷 一

卷 二

卷 三

卷 四

卷 五

 

  本书译例

 

  一、本论译稿依据拉萨新版《密宗道次第论》本。

  二、本论凡内地所无名词皆依师授而译。

  三、本论咒文译音悉依师授。

 

  四、本论前三部密法皆依文译,第四部密法则有依文译者,有依义译者。至必须灌顶始可听闻者,

俱略未译。

 

出版说明

 

  本书作者克主大师(1385~1438),一作克主杰、克珠杰,是宗喀巴两大弟子之一,被称为宗喀巴心目中的惟一弟子,生于后藏拉朵绛,出家后广学经论、显密教法,16岁时,在后藏各大寺立宗,智慧辩才,名声远扬。先从智祥受欢喜金刚灌顶,学道果教授,继而从福幢等广学密法。1407年,到前藏色拉却顶谒见宗喀巴,见其衣食住行皆如律制,深为折服,拜其为师,从学以大威德金刚为根本经典的《七观察续》、《三观察续》、《四瑜伽次第》等,受十三尊能怖金刚大灌顶。又从宗喀巴另一大弟子嘉曹杰等再闻法要后,在格登寺讲授《集密》、《欢喜》、《胜乐》、《时轮》等密教经论及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要义。此后在日窝觉仅寺静修多年。1431年,继宗喀巴、嘉曹杰后,住持格登寺,如法教化大众,讲经传法,殁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

  克主在师一生著述丰富,显教方面有《现观庄严论注疏》、《释量论大疏》、《三律义建立论》、《宗喀巴大师传》等,密教方面有《集密》的各种修法,能怖金刚、胜乐论、欢喜金刚、时轮等各种修法和经释,其总贯诸部密教的《续部总建立广释》即是这部《密宗道次第论》。全书分两大部分,初叙述声闻、缘觉、波罗蜜多、密咒四乘各别之成佛义,次述显教三转法转及密教的密咒乘法轮,重点在密咒。密咒分事、行、瑜伽、无上瑜伽四部,重点在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中,从师徒要求、观地、净地到绘坛、四种灌顶、生起圆满次第,皆依次论述。与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相比,第一部分,《广论》多阐发义理,此论重论述史实;第二部分,《广论》旁征博引,摧服异说,此论删繁就简,直述己见。此论言简意赅,可作《广论》之纲要。

  本书译者法尊法师1932年在拉萨依上安东大师学习此论,1935年在汉藏教理院据拉萨版译成汉文,1937年铅印出版。咒文译音乃依师授。无上瑜伽部近因行续必须灌顶始可听闻,故略而未译。

  我们此次出版据汉藏教理院本,文中科判不规则处,略有改动;错讹文字,亦加修正。为方便读者,复作文前总科判。

 

序 言

太虚

  密宗次第,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西藏克主大师造,世苑汉藏院法尊教授译。闻此译尚为略论,别有广论,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广,虽略去广辩及细析各端,而事理之纲要固已完具也。译师出稿本属为序之,乃查阅一过,就承感所及笔述于下。

  密宗之判教不详于梵汉,由汉传日后,东密始为《十住心论》及《显密二教论》以竖判横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后因东密之影响,遂为法华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论尤为晚出,盖承菩提道次之后,乃黄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观也。

  东密勇为化身释迦显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则谓“遮那”即释迦。今此论乃先为成佛这建立,初出声闻之成佛义,略同台贤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显二密,显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两部同法相大乘。(二)瑜伽部二说:一以净饭王子入第四静虑时,诸佛来集,引意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须弥顶说瑜伽续,还来人间未现成佛;二以最后身菩萨于色究竟天入遍空定,诸佛来集,五相成佛,往须弥顶说瑜伽续,乃生人间现十二相。其与显不同处,惟其诸佛灌顶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间色身引成天上报身,二成天上报身化降人间生身,不过报化先后之次第。初释即化是报,近台密义;次释从报起化,符法相义。(三)无上部亦同法相,惟于“最后有”承诸佛第三、第四

灌顶,成双运金刚持报身,为此部之特义。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均可以法相大乘为决定义。声闻但是于法相见未完备,密续但于“最后有”至“成佛”间加入其特义。推之大乘各种成佛及佛身说,皆不过法相大乘义中加其特义或详略开合之殊尔。故台贤分四教五教各别之成佛与佛身说及东密之法身密教说,皆应废止。

  东密于说《真实摄》等根本经之“大日如来”为法身佛,复因本地及加持之争而分古义新义。阅此所传印度三论师同判此是往须弥顶说经之变化身(可是胜应身或随类化身),不惟非法身,且非报身,殊足拔除东密之立义根本。

  密续之分作、行、瑜伽、无上四层,殆为红衣士以来所共许之说。无上部之特异瑜伽部者,在双身之特殊修法,亦为红、黄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黄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于无上续分父、母、无二三续”义,及以“欢喜金刚为无二最胜密”之义,应即红衣派密(闻别有金刚道次),然红衣派自居最高无上,而判黄衣派犹有一间之不及,则如台贤各标自胜,未足折服。中立旁观,黄派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于;红派胜在直截顿超,较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而同取双身和合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传。

  于佛所转法轮,既采《深密》三时说,又以第二时为最上,显违经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谛法轮,第二无相法轮,第三善辩法轮,立名颇当。以《楞伽》、《华严》等入第二法轮,尚应扬择。密续之作部、行部、可统于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统,略同东密台密之两界。然无上部对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统属关系?且五金刚并立,虽可以《集密》统大威德、欢喜、胜乐,但时轮又如何关摄?故似多关而缺统一之组织。此论乃谓“曼陀罗诸尊若广分别虽无边际,然彼一切或于五部,或于身语意三密金刚,或于三密不离一切部主金刚持第六部,罄无不摄。”则应于五大金刚上以“金刚持”总统之。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七日在庐山记

  

  顷阅莲菩提译之西藏白衣派(西藏有红黄白黑四派,传除黑派为外道,余皆佛教)明行道六成就法,自称乃特出于密宗道次无上部以上之秘传。核之亦为无上部中所含之行法,但就其所侧重点特殊发挥,自标其胜(红衣派应更别有自标其胜之处),其实则大同小异而已。中以“灵热成就”为特要基本,余五皆依据之。幻观梦观甚平平,净光中阴为最上成就,然亦为红黄派所共。转识成就同作密之弥陀法,不过易弥陀为金刚大持耳。观于意变胜慧女身段,颇能说明藏密无上部皆修欲乐定之秘密。要之以美妙及丑怪奋起贪惧之热力,于此心得安定,则烦恼性空即菩提矣。

                    一九三六年八月六日在庐山再记

 

  甲初 大师世尊成佛之建立分二

   乙初 声闻二部

   乙二 大乘分二

    丙初 波罗密多

 

    丙二 密咒分二

     丁初 瑜伽

     丁二 无上瑜伽

   甲二 转法轮相分二

    乙初 转波罗密多乘法轮相分二

     丙初 正转法轮

     丙二 没后结集分二

 

      丁初 初次结集

      丁二 第二结集

      丁三 第三结集与部别分离

     丙三 造论解释分五

      丁初 因明论

      丁二 声明论

      丁三 医方明论

 

      丁四 工巧明论

      丁五 内明论分三

       戊初 解释初转四谛法轮之论分二

        已一 正释见分之论

        已二 正释行分之论

       戊二 解释第二转无相法轮之论分三

        已初 正释见分之论

 

        已二 正释行分之论

        已三 等释二分之论

       戊三 解释第三转法轮之论

    乙二 转密咒乘法轮相分四

     丙初 事续建立分三

      丁初 事续差别之建立分二

       戊初 部各事续分二

 

        已初 出世部

         庚初 佛部分八

          辛初 部尊续

          辛二 部主续

          辛三 部妃续

          辛四 部顶续

          辛五 男女明王陀罗尼

          辛六 男女使者续

 

          辛七 佛部之菩萨

          辛八 佛部天龙药叉等续

         庚二 莲花部分五

          辛初 部尊续

          辛二 部主续

          辛三 部妃续

          辛四 男女明王续

 

          辛五 男女使者续

         庚三 金刚部分五

          辛初 部尊续

          辛二 部主续

          辛三 部妃续

          辛四 男女明王续

          辛五 男女使者续

 

        已二 世间部分三

         庚初 有财部

         庚二 药叉部

         庚三 世间部

       戊二 总事续

      丁二 事续之灌顶及受戒建立

      丁三 得灌顶受戒已修道之建立分三

 

       戊初 有念诵静虑分三

 

        已初 四支念诵之加行

        已二 正行分二

         庚初 修自生起而作承事

         庚二 修前生起献供养等分六

          辛初 生起所依

          辛二 请能依尊奉座安住

 

          辛三 显示契印

          辛四 供养称赞分二

           壬初 供养

           壬二 称赞

            辛五 修忏悔等

            辛六 修四无量

          已三 结行

 

         戊二 不待念诵静虑分三

          已初 住火静虑

          已二 住声静虑

          已三 声后能给解脱静虑

         戊三 善承事已修习地法

       丙二 行续建立分二

        丁初 显经之差别

 

        丁二 学道之次第分四

         戊初 为令成就修道法器受灌顶法

         戊二 成法器已清净律仪及三昧耶

         戊三 住三昧耶先修承事分四

          已初 有相瑜伽分二

           庚初 外四支念诵

           庚二 内四支念诵

 

          已二 无相瑜伽

         戊四 善承事已修诸悉地

       丙三 瑜伽续建立分二

        丁初 转瑜伽法轮相

        丁二 学道之次第分五

         戊初 四印之训释

         戊二 差别

 

         戊三 次第

         戊四 印定之所为及胜利

         戊五 如何印定之相

       丙四 无上瑜伽续建立分三

        丁初 分为二续

        丁二 别分之义分二

         戊初 破除他宗

         成二 安立自宗

 

        丁三 修所诠义分四

         戊初 能成熟之灌顶续分三

          已初 于何灌顶曼陀罗之相

          已二 由谁灌顶金刚阿闍黎之相

          已三 师于曼陀罗如何为弟子灌顶之法分三

           庚初 于彩土坛分三

            辛初 绘曼陀罗法分三

 

             壬初 择地仪轨分五

              癸初 观地

              癸二 乞地分二

               子初 从现主乞

               子二 从不现主乞

              癸三 净地分二

               子初 掘净法

 

               子二 不掘净法

              癸四 摄地

              癸五 守护加持地

             壬二 预备仪轨分四

              癸初 地神预备

              癸二 诸尊预备

              癸三 瓶预备

 

              癸四 弟子预备

 

             壬三 下明绘曼陀罗仪轨

            辛二 修曼陀罗法分三

             壬初 修彩土曼陀罗法

             壬二 修布绘曼陀罗法

             壬三 修身曼陀罗法

            辛三 修已灌顶之法分二

 

             壬初 为成熟相续给弟子灌顶法

              癸初 入曼陀罗

              癸二 入已灌顶无上续所传灌顶决定惟四

               子初 瓶灌顶分四

                丑初 于何曼陀罗得

                丑二 数量

                丑三 诸瓶灌顶之体性

 

                丑四 作业

               子二 秘密灌顶

               子三 智慧灌顶

               子四 语表灌顶

         戊二 守护三昧耶及律仪

         戊三 正修自体生起圆满次第

         戊四 近因行续(略而未述)

 

卷 一

 

  敬礼胜师足,成就广智眼,

  遍见所知处,具众善说海。

  其说如恒河,流注所化洲,

 

  我慧如毫端,取滴救忘失。

  其大小乘异宗建立分二:

  [科]甲初 大师世尊成佛之建立

      乙初 声闻二部

  声闻二部许我等此大师,昔于古释迦牟尼如来前发菩提心,入资粮道,始趣三无数劫,集积次粮。次至宝髻如来出现世间,圆满初无数劫。次至然灯如来出现世间,圆满二无数劫。次至毗婆尸如来出现世间,圆满第三阿僧祇劫。次至生为净饭王子一切义成,凡有百劫,集积资粮,三十二妙相,八十随形好因。如云“毗婆尸然灯,宝髻三出现,三无数劫后,初谓古释迦”。其三无数劫集积资粮,乃至初夜降魔,许为真次粮道,异生菩萨。其三十五岁春季后月,毗舍佉星十五日初夜降魔,中夜入定,证加行道、见道、修道,后夜明相,始现证无学道,成正等觉。次过四十九日,乃于波罗尼斯,转妙法轮。是为四谛法轮,除此不许转余法轮,不许大乘为佛所说。次至八十岁而般涅槃,许心识断犹如灯灭。于修

道中,不许十地之建立;于果位中,不许圆满受用身,许法身与色身,亦不许胜应身之名。

  婆沙诸师,说一切义成太子之身,是异生身,故是惑业所感苦谛。其成佛时,亦未易彼身相续,仍是苦谛,故说色身非佛。

  经部诸师,以恶心出如来身血,应不成无间罪等,而为破除。

  [科]乙二 大乘分二

      丙初 波罗密多

      丙二 密咒

      今初

  资粮、加行时,圆满初阿僧祇劫。初地至七地,圆满第二。八、九、十三地时,圆满第三阿僧祇劫。最后生时,于摩醯首罗厚严天中,十方一切诸佛以大光明灌顶。十地圆满之智名边际智,亦名金刚喻三摩地。此于相续生起之第二刹那,证得法身与圆满受用身之二身,是为成佛。

  其圆满受用身,具五决定:一、处决定,惟居色究竟,不往余处;二、法决定,惟大乘法,不说小乘法;三、相决定,惟相好庄严身相,不变现余相;四、眷属决定,惟十地菩萨,无异生等眷属;五、时决定,乃至生死未空,不般涅槃。

  此摩醯首罗在何处耶?答:诸天处究竟,谓净居色究竟天,其上更有佛刹,名曰厚严。如经云:“超诸净居上,可爱究竟天,佛于彼成佛,化身现此间。”谓彼圆满受用身,安住色究竟上,其变化身,乃于人间现十二相(普遍说八相,今依《宝性论》,有十二相)。如此释迦佛佛土娑婆世界,有百俱胝四大部洲,于百俱胝南赡部洲,同时现百俱胝释迦牟尼佛十二种相,谓百俱胝从睹史天下,同时亦现。如是同时示现有百俱胝父净饭王及百俱胝摩耶夫人,诞百俱胝一切义成太子。如是凡百俱胝童子游戏,受用妃眷,出家苦行,往菩提树,降魔成佛,转正法轮,入般涅槃,皆同时现。又于此土,现百俱胝般涅槃相,于余刹土,同时示现。或有诞生,或有成佛,或转法轮等,皆百俱胝,乃至生死未空,如是示

现。如《大乘宝性论》云:“大悲世间智,遍观者世间,不动于法身,现种种化体。若现生天中,及从睹史下,入胎与出胎,善巧诸工巧,受用诸妃眷,出家修苦行,及往菩提座,降摩成正觉,转微妙法轮,反现般涅槃,遍现诸秽刹,尽三有而住。”

  [科]丙二 密咒

  密咒宗中,作、行两部,除波罗密多成佛相外,别无异说,故惟瑜伽与无上之二。

  [科]丁初 瑜伽

  《摄真实根本续》及《金刚顶释续》,二经宣说。其解此密意之释迦亲论师、佛密论师、庆喜藏论师,天竺共称为善巧瑜伽三人。前二论师之宗,谓我等大师世尊,从生为净饭王子,乃至于尼连河侧修诸苦行,许为真实十地菩萨。于彼行六年苦行,次入上上第四静虑,亦名第四静虑边际,亦名不动三摩地,亦名遍空三摩地。尔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来集会,以弹指声警起其定,告曰:“汝惟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尔,当修何行耶?”次乃引至摩醯首罗,其异熟身,置尼连河侧,一切义成菩萨,以意生身往色究竟,十方一切诸佛,先以衣灌顶,即冠灌顶,其后如次令修五种现证菩提(即五相成身)。五种现证菩提圆满,即成圆满报身大毗卢遮那佛也。既成佛已,现四神变,往须弥山顶,说瑜伽诸续。次来人间尼连河侧,入前异熟而起定,示现降摩成佛等相。

  庆喜藏论师之宗义,谓三无数劫集资粮,十地菩萨最后有时,于色究竟天,入遍空三摩地。尔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来集会,以弹指声起三摩地,告曰:“汝惟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尔,当如何修?”十方一切诸佛为授宝冠灌顶,后令渐次修习五现菩提。此圆满已,即成圆满报身大毗卢遮那佛。既成佛已,现四神变,往须弥顶,说瑜伽续。次现生人间,为净饭王子,示十二相。

  五种现证菩提中,有依大师昔现五种现证菩提,及依后进所化修习五种现证菩提。其中十方一切诸佛,为一切义成菩萨宝冠灌顶后,令修“即达跋罗提碑当迦热弥”咒义。彼修习已,即于定中现证自心法性、十六空性、本性清净。后此定起,于后得时,见彼性净,自心法性,于自心中为月轮相,由此获得大圆镜智,不动佛体。此现证菩提之名,曰从观察而证菩提。

  所进所化修此次第,谓诵“即达跋罗提碑当迦热弥”员,次修表示自心法性、十六空性、自性清净之十六母韵,于自心中,变成月轮之相。

  其后十方一切诸佛,令一切义成菩萨修“嗡博提即达邬跋打耶弥”咒义。彼由修故,即于定中,现证自心法性空性,离垢清净;于后得时,现见心性,离垢空性,于自心中,为极圆满月轮之相,由此获得平等性智宝生佛体。此现证菩提之名,曰从发大菩提心现证菩提。

  后进所化修彼之次第,谓诵“嗡博提即达邬跋打耶弥”,次修表示自心法性、离垢空性之父音,于自心中,为极圆满月轮之相。

  其后一切诸佛令修“提叉跋□罗”咒义。由修习故,现见前修普贤大菩提心,于自心间月轮之上,为白色五股金刚杵直立之相。由此获得妙观察智,弥陀体性。此现证之名,曰从坚固金刚现证菩提。

  后进所佛修彼之次第,谓诵“提叉跋□罗”,次于自心,修白色五股金刚杵。此名“最初金刚”。当释其义:最初是首先义。首先义者,谓先未成佛,今新成佛。渐次修习五种现证菩提之时,于自心中,见彼白色五股金刚,名初金刚。云何彼杵定有五股?谓为表示成佛之时,渐修五种现证菩提,由一一现证,证一一智,故有五股。

  次由十方一切诸佛,为一切义成菩萨受名灌顶,易彼“一切义成”之名,立名“金刚界菩萨”。次令修习“跋□罗伊摩廓吭”咒义。由修习故,现见十方一切如来身金刚界、语金刚界、意金刚界,皆入自心白五股杵,即彼金刚为一切如来金刚极微所成,由此获得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体。此现证菩提之名,曰从金刚体现证菩提。

  后进所化修彼之次第,谓诵“跋□罗伊摩廓吭”,修从自心白五股杵放光,十方钩召一切如来身金刚界、语金刚界、意金刚界,皆入自心白五股杵。

  其次十方一切诸佛令金刚界菩萨修“嗡耶塔萨嚩达塔伽嚩当塔阿吭”咒义。由修习故,变自心杵月,现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庄严大毗卢遮那圆满报身而成正觉,由此获得法界体性智,毗卢遮那佛体。此现证菩提之名,曰从一切如来定现证菩提。

  后进所化修彼之次第,谓诵“嗡耶塔萨嚩达塔伽达嚩当塔阿吭”,变自心杵月成大毗卢遮那身。既成佛已,现四神变,其受用身住色究竟;由彼现一化身,化为四面毗卢遮那,往须弥顶,说瑜伽根本续《摄真实》等;次来人间示现降摩成佛等相(印度三大论师皆许说《摄真实义》等之毗卢遮那为化身,尚不说为报身,何况法身!日本说是法身及加持身者,实有可抉择余地)。

  [科]丁二 无上瑜伽

  无上宗中,大师世尊成佛之相,其余时轮、欢喜金刚、胜乐等中,皆未宣说,惟集密等说之。此于圣者宗(龙猛)及智足宗,皆有宣说。圣者宗于提婆《摄行炬论》中说,智足宗于《曼殊室利口授广说》中说,二者同一意趣,谓波罗密多乘与四谛密咒,皆许十地菩萨有一生补处及最后有之二种建立。其一生补处十地菩萨者,谓彼十地菩萨于第二生决定成佛。最后有者,谓彼十地菩萨,于现生中决定成佛。此释迦牟尼大师世尊,先依波罗密多乘三无数劫,集积资粮,至最后有十地菩萨时,于色究竟入遍空定,尔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来集会,以弹指声令从定起,告曰:“汝惟此定,不能成佛。”白云:“若尔,当如何行耶?”时十方一切诸佛,钩召最胜空点天女,为灌第三智慧灌顶,其后开示现证菩提之次第,令其修习。至中夜分,三空渐灭,证一切胜义光明,从此而起清净幻身。次一切诸佛为灌第四灌顶,令行诸行。至第一明相出时,以金刚喻三摩地,永断下下品所知障,得无学双运金刚持位,是谓成佛。惟说此位,不经瓶灌顶,可授以上之灌顶,不修生起次第,而可修圆满次第,未说余位。

  次圆满报身大金刚持,住色究竟,别以化身,示现人间十二种相。谓初生为净饭王子,至于尼连河侧,六年苦行,日除一麻一麦一果,不受其余粗强饮食,入遍空定,尔时十方一切诸佛,皆来集会,以弹指声令从定起,告曰:“汝以加此苦行逼恼之身,不能降魔。汝惟以此定,不能断除下下品所知障。”故受粗食,往菩提树。一切诸佛,召最胜空点天女,示现为灌第三智慧灌顶之相,次为开示现证菩提之次第,令其修习。至中夜分,三空渐灭,示现证一切空胜义光明之相,从此而起清净幻身。一切诸佛为灌第四灌顶,令行诸行。至后夜分,明相初现,以金刚喻定期,永断下下品所知障,得无学双运而成正觉。

  此惟示现成佛之相已足,何为示现第三灌顶及第四灌顶等相耶?答:为令了知仅以波罗蜜多道,虽能至十地,然成正觉,决定须入无上咒道。若不入此定,不能成佛故。

  [科]甲二 转法轮相分二

      乙初 转波罗蜜多乘法轮相

      乙二 转密咒乘法轮相

      初又分二

       丙初 正转法轮

       丙二 没后结集

       丙三 造论解释

 

       今初

  佛薄伽梵,于菩提树下,现等觉已,经七七日,未转法轮。次从中印摩陀国王舍城,而北渡殑伽河,往波罗尼斯国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何故名为仙人堕处?谓昔迦叶佛将出世时,有五百独觉住彼山中,由天人传告,知佛将出世,遂现神变,上飞虚空,入火界定,以自身火,烧化色身,舍利堕地,谓仙人堕,故名仙人堕处。何故名为施鹿林耶?谓昔波罗尼斯王名梵授,住此山鹿,禁不许杀,遂从余处,有众多鹿,集住其中,故名鹿林。有五贤部,安住其中,谓长老憍陈如、长老马胜、长老起气、长老大名、长老贤妙。彼见世尊自远而来,共立制云:“具寿憍答摩,退失静虑,缓懈多食。彼来此处,不应与语,不应相亲,不应奉迎。若坐此长座,任其自坐。”遂余一座。次世尊至时,彼不能堪世尊威德,皆来敬

礼,有为洗足,有为敷座,赞言具寿憍答摩,善来善来。次佛世尊坐所敷座。次五贤众,由见世尊容颜光明,白言:“具寿憍答摩!汝今诸根鲜明,皮色清净,非证胜智见耶?”世尊告曰:“善男子!勿于如来,呼云具寿,致令汝等,长时苦恼。我是如来,现正等觉悟自觉智。我是一切智,不依余师。”才说此语,五众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手执瓦器,如受近圆已经百年,如剃须发已经七日。次梵释等,无量天子,供养世尊千辐金轮。大师受请,初夜经行,中夜眠息,后夜起已。观察过去诸佛世尊,为于何处转妙法轮,见于此地转。次须臾顷,即于此处有四宝所成一千座现,世尊绕前三座,坐第四座,为五贤部及无量诸天,初转第一四谛法轮,曰:“诸苾刍,此是苦圣谛,汝应知;此是集圣谛,汝应断;此是灭圣谛,汝应证;此是道圣谛,汝应修。”遍智憍陈如生起见道,诸天赞叹,雨诸天花,没至膝许,大地六种震动。此《转四谛法轮经》,正是初法轮之经。其《毗奈耶》、《阿笈摩》、《近念住经》、《广大游戏经》、《百业经》、《百喻经》等,就所诠义与彼相顺,亦是初转法轮经摄。

  次佛世尊,于灵鹫山为共住弟子五贤部第五千苾刍声闻大众,及正所化机无量菩萨,转第二无相法轮。此以十万颂广般若波罗密多,及中之广二万五千颂、中之中一万五千颂、中之略般若万颂,略之广八千颂,略之略圣摄颂等,正为二转之经。其《三摩地王经》、《金刚能断经》、《佛方广经》、《入楞伽经》、《大宝积经》、《华严经》等就所诠义与彼相顺亦是二转经摄。有于《般若经》许为母子十七部。前举之十万颂至摄颂六种,以其皆说八种现观安立,曰母。《善力映蔽请问经》、《般若七百颂》、《般若五百颂》、《般若百五十颂》、《般若五十颂》、《金刚能断经》、《般若心经》、《憍尸迦经》、《贤手请问经》、《少字般若》、《一字般若》,共十一种,以未具说八种现观安立,为子。有以《二十五门经》代《贤手请问经》。自宗《般若经》,非定为母子十七,尚有多种故。

  最后善辩法轮者,谓在广严城等处,正为趣一切乘无数菩萨而说《解深密经》,正为后法轮经。与此所诠随顺之经,皆为最后法轮所摄。又有于后法轮经名,说为决定胜义法轮者,有说《三摩地王经》、《佛方广经》、《楞伽经》等为后法轮者,然不应理。总其凡说一切诸法真实性空之大乘经典,皆中转法轮所摄。凡说究竟一乘之经,亦为彼摄。凡说三自性中,遍计执无实性,依他起及圆成实有实性之经,皆后转法轮经摄。凡说究竟三乘之大乘经,亦为彼摄。然《三摩地王》等三经,皆说一切法无实性与究竟一乘故。

  又《如来藏经》、《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大般涅槃经》、《利益指鬘经》、《胜鬘狮子吼经》、《智光庄严经》、《无增减经》、《大法鼓经》、《入无分别陀罗尼经》、《解深密经》,觉囊巴说此十经,为如来藏十经,为后转法轮,为了义经。许彼诸经所说如来藏与佛自性身,同是谛实有,常恒坚固,无为相好而为庄严。一切有情,从无始生死,于烦恼网壳,本来具足,以九喻九义而为宣说,又许初、二法轮为不了义。

  补敦仁波卿,亦说彼十经为后法轮经。彼经所说,如觉曩所许,然是不了义,许自性身与如来藏同,然说有情身中无彼,惟中法轮乃是了义。

  许彼十经所说义同,不应道理。以《解深密经肥?观自在请问经》全说究竟三乘,《胜义生请问品》全说依他起、圆实有实性,《弥勒菩萨请问品》全说离意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所余九经,皆说一切法无实性及究竟一乘,又依无阿赖耶识而说故。又觉曩巴自宗,说依他起如免角,许究竟一乘;又以《解深密经》为了义,证彼自宗,实成相违。

  自宗,若有情身中无如来藏,则有情身中无成佛之因,故诸有情,应不成佛。若如来藏与自性身同,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彼者,则一切有情皆已成佛,后无佛可成,有情亦定不能成佛。故前二宗,皆非所许。若尔云何?如《大乘宝性论》说:“如来藏与如来界同。”其释说界义为因义,故如来藏即是如来之因也。然亦非于凡成佛因,皆名如来藏。若尔云何?谓心上实性空之空性,即自性清净心之法性。即此未离客垢位自性清净心之法性,或名为来藏,或名来性住种;其已离客垢位自性清净心之法性,或名自性身,或名究竟涅槃,或名究竟离系果,或名具二清净之法性,或名具二清净之法身。言客垢者,谓烦恼及所知二障。故自性身定非如来藏,以永离客垢,定非未离故。故于自宗,如来藏与自性身之异门等,

亦是无为无事,常恒坚固,然无实性。

  又三法轮中,初是小乘法藏,余二是大乘法藏。又初法轮开示声闻见,第二开示中观见,第三开示唯识见。故第二转为了义,余二不了义(此于《辨了不了义论》广明)。

  又一切佛语可摄为十二分教。何第十二?如寂静论师于《八千颂释胜心藏论》云:“经重颂授记,颂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并方广,希有论议部,是十二分教。”其中因缘、譬喻、本事、本生,四合为一,是九分教。

  又佛经与佛语同,类可分三:一、亲口所说经;二、佛所加持经;三、佛所听许经。初如《般若摄颂》。第二有三:一、身加持经,如《十地经》。二、语加持经,如《除未生怨王忧悔经》。三、意加持经有三:(一)意以三摩地加持经,如《般若心经》;(二)意以大悲加持经;如药叉天龙等各献自咒,佛以悲愍加持成生胜果之咒;(三)意以真实力加持经,如薄伽梵意宣谛实力,令山林墙壁等,皆出法音。三、佛所听许经,如薄伽梵于《集法经》云:“诸苾刍,于我之经首,当云懭?是我闻、一时?”等。又云:“于文中间当加接续词而结集。”故佛示现般涅槃后,诸声闻众,于经之首置“如是我闻、一时”等,及于中间加接续词等。

  又一切佛语,三藏所摄:正诠增上戒学者,是毗奈耶藏;正诠增上定学者,是素怛览藏;正诠增上慧学者,是阿毗达摩藏。增上定学与佛所说奢摩他同,增上慧学与毗钵舍那同。

  又十二分教中,前五分教是声闻经藏,次四是毗奈耶藏,此通大小二乘毗奈耶藏,后三是大乘经藏。于彼等中,散说诸法自相共相者,是阿毗达摩藏;若如集论则论议部,是对法藏,此通大小二乘对法藏。

  又一切佛语摄为八万四千法蕴,以所化身中贪增上行有二万一千,瞋上行有二万一千,痴增上行有二成一千,三等分行有二万一千,故说八万四千烦恼。对治其量者,有声闻人说七部对法中,有法蕴论者,为一法蕴量,彼有千颂;又有声闻许圆满宣说蕴处界等一义之经,为一法蕴。有大乘说以坚固象所负之墨写一法蕴。自宗所许如世亲说,八万四千烦恼中,圆满宣说对治一一烦恼之经,为一法蕴。

  [科]丙二 世尊示现般涅槃后,有三次结集

      丁初 初次结集

  世尊转正法轮化事已毕,遂将圣教嘱咐迦叶,春季末月,毗舍佉星,十五夜间,于拘尸那城,示般涅槃。是年夏季,于王舍城七叶窟中,未生怨王而为施主,大迦叶波与五百罗汉上座僧伽而受安居。尔时五百罗汉共积大衣为座,阿难尊者高升其上,向舍卫国合掌涕泣,妙音诵云:“如是我闻、一时”等,而结集经藏。尽其所说,一切经藏,全无一句增减,自心诵出,所有经义。阿难下座,次邬波离结集毗奈耶藏,大迦叶波如前结集阿毗达磨藏。次在迦叶作是思惟:我已略作圣教事,今当涅槃。遂将圣教付阿难陀:“汝此圣教当付奢搦迦。”次往朝礼世尊八塔。天宫龙宫,各有一如来牙塔,亦往朝礼。次回告未生怨王,适值王睡,告眷属曰:“当说我将涅槃,前来报知。”次往南方鸡足山,谓三山集合之中,现种种神变,于草座上,结跏趺坐,捧持世尊所许粪扫大衣加持尸身,乃到弥勒佛出现世间,说正法时,令不坏烂,颜不少衰,而般涅槃。由诸药叉合彼三山。次奢搦迦自海取宝,回问世尊何在,供养五年。闻说涅槃,即便闷绝。醒后又问舍利子、目犍连、大迦叶等,闻说涅槃,亦复闷绝。醒后又问现有谁在。曰阿难陀在。次请阿难陀及诸眷属,供养五年。次阿难陀为彼出家及受近圆。彼亦善学,精通三藏,证罗汉果。次阿难陀广作圣教事已,见一苾刍诵“若人生百岁,定如水老鹄。”告曰:“世尊非作此说,?当诵若人生百岁,定是生灭法。?”时彼苾刍,往亲教师前,谓阿难尊者教如是诵。共亲教师,于彼苾刍,不欲现示自己错误,而云阿难陀年老,念衰忘失。次彼苾刍,告阿驻陀。阿难陀厌离念云:现今圣教已至如是,故当涅槃。遂将圣教付奢搦迦。告曰:“汝当授予摧坏城中卖香童子邬波笈多。如来为彼授记号无相好佛,广作佛事。”次往告未生怨王,适值王睡,谓眷属曰:“可述我来报知也。”偕诸徒众,赴殑伽河岸。次未生怨王梦伞折柄,醒后言之。眷属告曰:“圣者阿难陀来报,将般涅槃。”闻已闷绝。醒后急乘大象,追赴殑伽河岸。尔时广严城诸离车子,因天告知,捧多供具,来殑伽河岸。有一仙人俱五百眷属,亦皆来至此,求阿难陀出家近圆。时阿难陀。遂于河中化一小洲,于日中时,为出家近圆,无间而得阿罗汉果,故名日中阿罗汉,或名水中。彼作是念:今于亲教师未涅槃前,我当涅槃。白阿难陀,教曰:“汝莫作是语。如来曾授记云:迦涅弥罗是随顺静虑之处,有日中阿罗汉,当于彼处建立佛教。故汝当往彼安立佛教。”彼遂往迦涅弥罗,广弘正法。次阿难陀入般涅槃,舍利分为二分,于王舍城及广严城各建一塔。

  次奢搦迦广作佛教事业,为邬波笈多出家近圆,付与圣教。次圣者邬波笈多广作佛法事业,不可思议。凡度一人证阿罗汉,于五十弓之石室,投五指细筹,其室充满。次将圣教传付地底迦。彼付黑色,彼付善见。如云:“善说正法能仁王,迦叶阿难奢搦迦,近护地底迦黑色,善见正法传七代。”

  [科]丁二 第二结集

  世尊般涅槃后,过百一十年时,广严城诸苾刍等,作十种不清净事,获大利养。彼处有一切欲,是阿罗汉,证八解脱,少欲而住。次有婆飒疯婆聚落耶舍阿罗汉,见广严城诸苾刍等,获大利养,观其何故,获大处养,知是受行十不净事。便住一切欲大阿罗汉处,顶礼白言:“圣者可行高声事否?”彼曰:“何为高声?”曰:“作非法羯摩后,一切人共唱高声,说羯摩得成。”告曰:“不可。”问:“犯可罪?”曰:“恶作”。问:“于何处制?”曰:“于舍卫国。”问:“为谁制?”曰:“为六群。”问:“若尔,今广严城,苾刍行如是事,为忍许耶?”曰:“不忍。”“若尔为何?”曰:“应当驱摈。”如是俱述十事,议当摈逐广严城苾刍。次圣者一切欲曰:“今当摈逐广严城诸苾刍等,汝当更寻善党。”次耶舍阿罗汉,以神通力往波叱离等处,为诸阿罗汉,述广严城诸苾刍等所行十事。曰:“我击楗椎,汝皆当来。”回广严城,闭道场门,而鸣楗椎。有阿难陀弟子,缺一未满七百苾刍,皆阿罗汉,咸来集会。时波叱离有曲安阿罗汉,入灭尽定,未闻楗椎。耶舍阿罗汉顶礼僧伽,启白十事,问:“可行高声否?”曰:“不可。”“若有苾刍作如是事,为忍许否?”曰:“不当忍许。”“若尔何为?”曰:“应当驱摈。”如是于一一苾刍,皆问十事,而得同意。尔时曲安阿罗汉,从灭定起,有天告曰:“有

汝同一亲教师,缺一不满七百阿罗汉,咸集广严城。”尊者以神通力至广严城,便叩其门。耶舍问是谁,以颂答曰:“有住波叱离子城,持律苾刍具多闻,其中有一来至此,伫立门首诸根寂。”告曰:“余人亦有诸根寂静,汝意是谁?”曰:“曲安。”遂为开门。次作羯磨。后开门已,即鸣楗椎,住广严诸苾刍等,皆令入内,广破十种不清净事,摈广严城诸苾刍等。尔时七百大阿罗汉,作吉祥长净。诸天唱言:“非法败退,正法得胜。”是名第二结集。施主为无忧王。

  [科]丁三 第三结集与部别分离

  清辨论师之《分别炽然论》与律天论师之《异部宗轮论》、莲花生所造之《沙弥问岁论》等,皆有宣说。有一派说,大师涅槃过一百三十七年,波叱离子城有罪恶魔,名众贤,不顺化,为阿罗汉形,现种种神通,致令僧伽异见斗诤,经六十年,未能合顺。次有苾刍名曰犊子,集合僧众,如法息诤,是名第三结集。施主为难陀大王与大莲花王。又有一派说,大师般涅槃后,过一百六十年,花庄严城,有四上座,以四种语诵持戒经,谓善构语、边方语、庸俗语、鬼趣语,令诸弟子见不合顺,分为四根本部,其中细分成十八部。彼皆说云:“惟此是佛教,所余十七,皆非佛教。”共相斗诤。后有一日,得迦哩迦王,梦兆授记经见说,梦一白布,十八人裂布不破。问迦叶佛,佛告大王:“此梦于汝无益无损,是释迦牟尼如来教法,虽分十八部,然解脱布无损坏之前相。”故知十八部,皆佛教故,名第三结集。施主为无忧王。

  四根本部,谓根本说一切有部、大众部、正量部、上座部。此四之差别,初者以善构语诵戒,师承谓刹帝利种出家授记,是清净尸罗最为第一之罗睺罗尊者,僧伽胝衣,从念五条下至九条,衣角之相,共有四种,谓邬波罗、莲花、宝及树叶。第二以边方语诵戒,师承谓婆罗门种出家授记,是头陀功德最为第一之大迦叶尊者,僧伽胝从念三条乃至七条,衣相为螺。第三以鬼趣语诵戒,师承谓首陀种出家授记,是持律之中最为第一之邬波离尊者,僧伽胝从二十一条下至五条,衣相为娑积迦花。第四以庸俗语诵戒,师承谓吠舍田出家授记,是教化边地最为第一之迦旃廷那尊者,衣条同上,衣相为轮。

  有说大乘结集,谓佛教般涅槃后,于王舍城南,毗摩罗山,集十亿菩萨,曼殊室利与弥勒、金刚手菩萨,仍次结集大乘阿毗达摩、毗奈耶、素怛览三藏。此不应理,如《集密根本续》首“如是我闻一时”至“入金刚妃婆伽”之四十字,世尊金刚持说,《金刚鬘续》及《授记密意续》等,于一一字,各以一颂而训释故;又与一切说密部大师与眷属无异体者,皆相违故;又《明炬论》释“如是”二字之名,是金刚持自释,成相违故;又无其余清净根据,以资证故。

 

卷 二

 

  [科]丙三 造论解释

  论有二种:一、真实;二、相似。如《瑜伽师地论》云:“无邪第一义,矫伪出诸苦,闻诤及正行,离六论为三。”谓彼九种,总摄内道、外道一切诸论,其无义邪义、矫诈虚伪、听闻究竟、诤讼究竟之六论,是外道论,是相似论。其第一义出离苦果,正行究竟之三论,是内道论,是真实论。又前四论,如其次第,如辨乌邪齿论,外道诸余论,外道吠陀论,无惭外道论,闻诤究竟二论,亦外道论(如外道明咒与外道因明论)。又有五明处,谓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释彼之论,亦有五种。

  [科]丁初 因明论

  因明论中,有外道因明论与内道因明论。初如外道洲生仙人所造之因明论、足目婆罗门所造之八句义因明论。内者如七部因明及《集量论》等,谓陈那菩萨造《集量论》,共有六品,法称论师解彼密意,造七部因明论,正体如身之论有三:广谓《释量论》,中谓《决定量论》,略谓《正理滴论》。初有四品,次有三品,后未分品。旁流如支之论有四:一、《因滴论》;二、《辨诤正理论》;三、《观系属论》;四、《成他相续论》。

  [科]丁二 声明论

  声明论中,传说天上有有名一智天者,造一《大声明经》,盛行天上,未传人间而没。后由帝释造《声明论》,教授水曜仙人,令其转教诸余天子,故水曜仙人名曰天师及名声将。处起骄慢时,天帝释导至大海,取水一瓶,用吉祥草,略沾一滴,告曰:“声明若大海,我知如瓶水,而汝所知者,等同草端水。”彼心解悟,辞不欲教。告曰:“然应随知而教”答:“四时不教,余日当教。”言四时者,“初八碍师长,十四碍弟子,三十害智慧,初一俱损害。”谓避白月黑月四失坏日,乃至现在讲声明者,依行此法。次于人是有婆罗门,名波尼那,令相师看手,问能不能知声明,相师云不能。次问知声明者,须何等纹,即以利刀割就,而学声明,然未能解。如外道说,次修大自在天而得成就,请求善巧声明之悉地。大自在天教读阿伊邬,遂于声明无间善巧。若如内道说,系修世间自在(即观音菩萨)而得成就,刹那通达,如《曼殊室利根本大教王经》授记云:“制声明波尼”等,极相和顺。彼造《波尼声明论》,有二千颂。此有龙王所造疏,名“摩诃薄客”,凡十万颂。

  又有国王,名曰乐行,与夫人共浴。王以水洒夫人,夫人以善构语(即普通说为雅语)曰:“莫洒水。”王因不解声明,解为俗语之施之麻饭,便令使女持麻饭至。夫人自思与此如蠢牛之王共住,宁可就死,便欲自尽。王知欲死,问因何过。夫人俱告。王曰:“莫为是死,我当善学声明。”尔时夫人舅父名萨嚩嚩摩,亦劝夫人不宜如是,我当修六面童子,善学声明,转教国王。次修得成就,彼未现身,隐于账后,授彼自造《声明经》,至十五品。萨嚩嚩摩婆罗门自取量曰:“迦罗跋,愿且授此。”六面童子乘孔雀飞去,由布账隙,睹见孔雀彩色,谢曰:“迦罗跋忍恕。”遂名其经曰“迦罗跋素怛缆”,译曰《集分经》。迦罗跋者,义为集分,亦即孔雀光彩之名也。其后九品,是萨嚩嚩摩婆罗门与胜爱婆罗门造,共四百颂,二十四品,其释有难行狮子造与利益弟子之二论。

  又大德月论师,依龙王所造《摩诃薄喀论》,造《月记声明论》,有七百颂,三十二品。其舅父法民造六千颂、释宝慧论师造一万二千颂疏。次月满论师造三万六千颂,释此。除本释二种,余藏中未译。藏中所需者,又有念智论师所造《言说门论》,解释名句文三身,彼等一切皆属外明。

  又声明所附,有诗韵论,内分诗赞、配韵、异名、歌典四种。诗赞即名言之故名。此有解释诗赞体相之论与所编之诗赞。初是诗论而非诗赞,后是诗赞而非诗论。又前是外明论,后通内明外明。初如《诗镜论》,后如《如意树论》。又诗赞论所诠有诗赞身体、庄严、过失三种。身体又有单颂、单行颂、行间杂之三种,随造何种,皆须表示十种状态之一种出状态法。又有东印度与南印度之两派。庄严之中,义理庄严有三十五,声音庄严有三十二,秘句庄严有十六。过失有十。又《诗镜论》之著作者,谓执杖外道。若尔,何故赞妙音天女耶(此天女是内道供)?答:如外道许彼是海岸当补惹婆罗门之妻,如内道说是观音齿所化现,然皆许为修语音之天女。

《如意树论》有一百零八品,前百零七品,是善自在大王所造,最后一品是彼太子月自在所造。

配韵论者,有赭黄论师与王天所造,藏中未译。藏地译者,谓浊世一切智宝生寂论师之《宝生福》(或宝源),开示作诗所须字之轻重及声明所须男、女、不定之三性差别。

异名论者,有无死狮子论师之《无死藏论》,现示地下、地上、超地无量异名。

歌曲论者,如大德月论师之《世间庆喜剧》及吉祥喜天论师之《龙庆喜剧》。

  [科]丁三 医方明论

  医方明论,如勇论师之《八支医方论》及月喜论师之《广释》,并龙猛之《百方》等,皆是外明论。

  [科]丁四 工巧明论

  工巧明论,如舍利子造宣说形像量度等论,此亦通内明摄。

  [科]丁五 内明论

  内明论,谓开示调伏内心烦恼、所知二障之论,其中分三:

  [科]戊初 解释初转四谛法轮之论

     戊二 解释第二转无相法轮之论

     戊三 解释第三转善辩法论之论

     初又分二 

      已初 正释见分之论

      已二 正释行分之论

      今初

  有七部对法(即法智六足)。总摄彼义者,有《大毗婆沙》。更摄彼义,谓《俱舍颂》及《释》。婆沙师说,七部对法皆阿罗汉造,如云:“法蕴舍利子,施设目犍连,识身为天乐,发智迦旃廷,界身是满造,品类为世友,正行异门福,传说为大腹。”又许《大毗婆沙》是诸阿罗汉及异生共造。经部师说,彼一切论,皆异生造。七部论中,除《施设论》之《施设世间》与《施设业》二品,藏地皆未译。传说《大毗婆沙》有十万颂,藏中亦未译。《俱舍》未论,明迦湿弥罗婆沙师宗,自造释论,亦广明经部宗义。其众贤论师、陈那论师、称友论师、满增论师之疏,藏地皆译之。又七部因明与《集量论》,亦有多分明经部宗。

  [科]已二 正释行分之论

  有律天论师之《戒经疏》及《沙弥律颂》等,善友论师之《别解脱戒经释》五十卷及八种《苾刍别解脱经疏》、两种《苾刍尼别解脱经疏》,德光论师之《律经》广说十七事与二部律,九卷,又造《百一羯摩》十二卷。又《律经》自疏及法友论师《律经大疏》七十卷,又毗舍伽造《二部律颂》六卷,释迦光论师造《沙弥律三百颂》及自释等,藏中皆译。又正见者,总以许否四种法印,立为是否佛教正见。然声闻十八部中,正量部、犊子部、法上部、法护部(即法藏)、贤道部(即贤胄)等,由许不可说之补特伽罗我,虽不能立是佛正见,然就归戒等,亦立为佛弟子。四法印者,谓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余诸部,皆摄为婆沙师与经部师,故十八部,皆说大乘非是佛说。德光论师者,

有说是邬波笈多之弟子,有说是月珠阿罗汉之弟子。然自宗说,世亲菩萨有四弟子,善巧于师:善对法者,谓自宗说,世亲菩萨有四弟子,善巧于师:善对法者,谓坚慧论师;善因明者,谓陈那菩萨;善般若者,谓解脱军;善戒律者,谓功德光,即此德光,是摧坏国婆罗门种,诵持十八亿部。

  [科]戊二 解释第二转法轮之论

  藏地流行之《庞塘目录》、《勤补目录》、《伦迦目录》及随顺此三之书中,多未分宗派,故今与彼,略有不同。此可分三:

  [科]已初 正释见分之论

     已二 正释行分之论

     已三 等释二分之论

     今初

  此谓龙猛菩萨之正理聚六论及其随属。正理聚六论者,一、《中观论》,二、《六十正理论》,三、《七十空性论》,四、《回诤论》,五、《细研论》。此五无异说。藏地诸先觉,有增《成立名言论》为六者。然尊长云:“若六论中有《成立名言论》者,龙猛菩萨弟子之论中,遍引圣者(即龙猛)之论为左证时亦应引之,然无一书引彼论故;又《明显句论》(即月称之《中论疏》)后遍列正理聚众论时,亦未列《成立名言论》故,应知无彼。”故我尊长(指童慧大师)许正理聚五论。一切智宗喀巴大师,则增《宝鬘》,许为六论。其《中观论》、《六十正理论》、《宝鬘论》之三种,论体圆满,其余三论,是《中观论》旁流之支论。又《中观论》以无量正理度,显一切诸法真实真空性,未显方便分。其余四论,亦惟显空性。《宝鬘论》中,既以正理最广抉择人法二种无我,亦显粗概方便分三士道次第。《中论》在印度传说有八疏:一、提婆沙摩,二、德慧,三、德吉祥,四、窣吐罗末底及下四疏。藏中仅译四种:一、佛护论师之《佛护论》七卷;二、月称论师之《显句论》;三、清辨论师之《般若灯论》。观音禁论师说此论随顺提婆沙摩疏。四、《全无畏论》。此《无畏论》,在诸目录等,多说是龙猛自造。然定非尔,以圣者弟子之论中,全未引彼教故。又释第二十七品云:“大德提婆亦云”,次引《四百论》文故(考此论似同青目释)。《六十正理论》,有月称论师疏,《七十空性》、《回诤》、《细研》等三论,有龙猛自解。

  圣天菩萨造《四百论》,分十六品。前八品中,明下士、中士道次及上士菩萨行次;第九品以下,则以正理广抉择二种无我(考后八品即奘师译之《广百论》)。

  月称论师著《入中论》及释论,以诸正理,广明人法二种无我,亦明方便分。其本、释二论,有拏错译及跋刹译。

  清辨论师著《中观心论》及释论。《般若灯论》,观音禁论师造有广疏,又观音禁论师广述外道宗及声闻十八部宗,有八十卷,藏地所译,述外道宗之书无更广者。

  提婆菩萨于狮子洲国王花园,花胎化生,貌如天子,王养为子。龙猛菩萨之诸余弟子,皆依为定量,等同龙猛菩萨。佛护论师证持明位。清辨论师虽于现生誓修金刚座法,然第二生为金刚铃论师,得大悉地(此说与《西域记》略异,彼云未死,此云已死也)。月称论师者,藏地中观师有说非龙猛之亲弟子者,然依集密之师承,应许龙猛亲弟子,亦有多种教理证成。依摩巴派,谓即生证得上品成就,住四百年。其传,如金刚座论师造,跋刹所译。

  智藏论师造《二谛论》及释论。静命论师造《中观庄严论》及释论。有谓莲花戒论师造广释者,纯属妄语。莲花戒论师造《中观光明论》九卷。此名东方自性三家。静命论师缺一岁未满千年,藏王松赞冈薄时,曾请至西藏。后藏王赤松得赞时,并请莲花生大师来藏,降伏诸恶非人,度七人出家,广弘圣教,其恩最大。又圣解脱军造《般若二万颂疏》、狮子贤论师造《八千颂大疏》及《二万颂八品疏》、《现观庄严论略疏》、《般若摄颂易解》、佛智论师造《摄颂造难论》等,皆属中观自性派。此三论师皆是静命论师之弟子。又清辨论师之论,亦是自性派之论。佛护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等,是中观应成派。清辨论师、祥护论师、智藏论师、静命论师,则是中观自性派。

  中观两派所许胜义,有何差别?答:自性派师,说胜义有与谛实有,二无差别。此虽于名言,亦不许有。若执有彼,即是我执。说由自体有、由自相有、由自性有、三无差别。此于名言(即世俗也)许有,许一切法,于名言中,皆如是有故(如水由水之自性而有等)。应成派师,说彼五种,虽于名言,亦不得成。若执有彼,即是我执。又自性派,可分二家:一、清辨论师与智藏论师,许色声等离心外境之粗色;二、静命论师及彼弟子,许色声等,非离心别有外境或粗色,皆不成立。然与愚夫妄谈一切诸法皆是自心者,迥不相同。应成派诸师,亦许离心外境,如清辨论师。一切续部之正见,皆是应成派(唯识与中观等见,广如《辨了不了义论》说)。

  [科]己二 正释行分之论

  有龙猛菩萨之《发心仪轨》、月称论师之《七十归论》等。

 

  [科]己三 等释二分之论

  有龙猛菩萨之《集经论》、寂天菩萨之《集学论》、《入行论》等。总其龙猛菩萨所造,除上列之外,尚有《法界赞》、《出世赞》、《无分别赞》、《心金刚赞》等一切赞论,及《亲友书》等诸教授论,并医方明《化金论》、工巧明《百慧论》、《育子法》等一切世间之论,藏地皆有译本,《中观五蕴论》,虽传为月称造,然是借名密部诸论,至下当说。

  [科]戊三 解释第三转法轮之论

亦有正释见分、正释行分、等释见行二分之三类论。

总与弥勒菩萨有关系者,传有二十部论,谓慈尊所造之《庄严经论》、《现观庄严论》,名二庄严。《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名二辨别。更加《宝性》,为慈氏五论。无著菩萨所造,谓《本地分》、《摄事分》、《摄异门分》、《摄释分》《摄抉择分》,是名五部地,共一百二十六卷。《本地分》中,分诸杂地、声闻地、菩萨地,是诸地次第。又有诸乘共聚《阿毗达摩集论》、大乘不共聚《聚大乘论》,名二总摄。世亲菩萨著述,有《庄严经释》、《辨中边论释》、《辨法法性论释》、《明了释论》、《成业论》、《五蕴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共为八部。又有不列《辨法法性论释》而加《缘起经释》者。然于自宗,世亲所造,非定限八部,《缘起经释》,《稻秆经释》、《十地经释》、《摄大乘论释》、《三念(佛法僧)经释》等,余尚多故。三部《般若摧难论》,是齿军论师造,藏中之《二万颂释》,是赤松得赞王造,故彼二论,皆非世亲之书。

  此诸论中,《庄严经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之三,解释第三法轮,显唯识见。其《庄严经论》等,明见行;二辨别论,正明彼见。此无异说。其《宝性论》,藏地先觉,说是解释第二法轮,显中观自性派之见。觉曩巴则谓释后法轮,明彼自许见。我之尊长(指童慧大师),谓释后法轮,明唯识见。补敦大师,谓释后法轮,明中观见,或唯识见。然我自宗,依宗喀巴大师所许,正释《如来藏经》、《陀罗尼自在王问经》、《智光明庄严经》、《利益指鬘经》、《胜鬘经》等之密意,属第二转法轮意趣,如中观应成派义。无著菩萨亦作应成派义而释《现观庄严论》。在印度时,世亲菩萨、陈那菩萨、寂静论师等,作唯识释。圣者解脱军、大德解脱军、狮子贤、佛智足、无畏论师等,作中观自性派释。阿底峡尊者,作应成派释。藏地诸大译师及诸后进,谓释二转法轮,明中观自性派见。觉曩巴

谓释后法轮,显大中观见,是则谤毁圣解脱军与狮子贤作般若之释论也。我之师长,谓显唯识见。然于自宗,依宗喀巴大师所许,《现观庄严论》究竟意趣,是中观应成派之见,正明见修,解释第二转法轮也。五部地中显示见者,谓唯识见解释第三法轮。《菩萨地》中,《真实义品》明见,余品明行。故除彼一品,余明行者,是总释大乘经义。二总聚论,解释第三法轮,是正明唯识见之论。世亲八部,释后法轮,明惟识见。其《般若八千颂摄义论》与三部《般若摧难论》,释经文句,虽是中观,然说是有意趣,意趣住唯识见云。

  [科]乙二 转密咒乘法轮相分四

      丙初 事续(或作部)建立

      丙二 行续建立

      丙三 瑜伽续建立

      丙四 无上瑜伽续建立(“续”字古亦译“经”字)

      初又分二

       丁初 事续差别建立

       丁二 事续之灌顶及受戒建立

       丁三 得灌顶受戒已,修道之建立

        今初 此有二种

        戊初 部各事续

        戊二 总事续

 

如其次第,即宣说各部修法仪轨之续,及宣说一切部共同修法仪轨之续也。若尔,总有几部?答:无上瑜伽共有六部(正云种性),谓毗卢、宝生、弥陀、不空、不动五部及第六金刚持部。此中以第六为最胜,次以不动部为胜也。此分种性与有种性之二:如毗卢佛是名种性,以彼所印诸尊,名有种性;余部亦尔。瑜伽中分五部:一、如来;二、宝;三、莲花;四、业;五、金刚部。如其次第,与毗卢等五部同。然此诸部中,以如来部为最胜。事行续中,各分世间、出世二部。出世又分如来、莲花、金刚三部,如其次第,为上中下。事续世间部中,分药叉部、珍财部、余世间部之三种。

  [科]己初 出世部

      庚初 佛部分八

  一、部尊;二、部主;三、部妃;四、部顶;五、儿女明王;六、男女使者;七、佛部菩萨;八、佛部之无龙药叉等。部尊谓释迦佛,部主谓曼殊室利。

  [科]辛初 部尊续

  谓佛薄伽梵,在净居天,十地菩萨所变之狮子宝座,未待眷属请问,佛自说如来百字咒之仪轨及胜利,妆说《建立三三昧耶王经》。彼中宣说修释迦佛为正尊之曼陀罗法,及塑像画像法、画曼陀罗法等。有云:此非事续,应是行续,以说自为本尊法故。此不应理,彼能立因,不决定故,无畏论师与阿提峡尊者,皆立为事续故。

  又薄伽梵,在广严城宝楼阁中,念三月后当般涅槃,令目犍连集小千界一切苾刍。时目犍连升须弥顶,唱“谁是善逝弟子者”等,召集四万大阿罗汉,及小千界一切苾刍。次舍利子,召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苾刍,弥勒菩萨,召集十方一切世界从胜解行地乃至最后有一切菩萨。尔时世尊,说无边门陀罗尼及诸胜利。《释论》中说,此经说释迦佛为正尊之两曼陀罗。

  又摩竭陀国,无垢城中,有婆罗门,名无垢善现,请佛及僧。彼花园侧,有一古塔,忽放光明,及说赞颂。尔时世尊,礼绕悲泣。诸弟子众,问彼因缘。佛曰:“今此塔内,有一切如来加持心藏,名曰秘密舍利宝箧陀罗尼,是彼之力。”次说彼仪轨及胜利。

  又菩提庄严,现在藏中不全。昔诸智者,请彼来时,谓佛三种舍利,可入塔中:一、法身舍利,即诸陀罗尼;二、色身舍利,即色身所出,如芥子许之舍利子;三、身像舍利,即诸佛像。如其次第为上中下。

  又佛在劫比罗时,劫比罗城有婆罗门,名劫比罗月,不信圣教。有彼言敬大婆罗门,梦劫比罗月,七日当死。转告彼知,彼深恐怖,往白世尊。佛为记曰:“汝七日死后,当生无间大那落迦,次展转生十六大那落迦,后生猪犬等。”彼请佛救护。时劫比罗城,四道交处,有一古塔,佛令修葺,并于其中,安此清净无垢光明陀罗尼,能廷汝寿,死后当生不动佛刹。除盖障菩萨,请陀罗尼仪轨及诸胜利。除盖障菩萨,自亦宣说。次金刚手请详说修塔仪轨。

  《缘起经》者,世尊于三十三天,如意石上,时观自在请问:“若诸天人建如来塔而修福德,愿说饶益彼等仪轨。”遂说缘起心藏陀罗尼入塔仪轨及彼胜利。

  此后四陀罗尼,由何立为佛部所摄?答:以彼皆说安塔陀罗尼及建塔仪轨,彼一切塔,皆是如来塔故。

  又《七佛本愿殊胜经》,于广严城,为阿难陀说。次曼殊室利、归依解脱金刚手、梵王、帝释、四大王众、十二药叉大将等,皆各自说仪轨。又曼殊室利,请《药师琉璃光王如来本愿殊胜经》及刹土庄严。有说彼二是显教摄,往昔目录,列为显经故。有说是密教摄,以静命论师造有修法,又先须受长净等,与事行仪轨极随顺故。有谓佛部所摄。自宗亦许为密法,以《一切陀罗尼总仪轨遍显光明论》中,亦摄为密教故。然为何部摄,则无决定。

  有说《少字般若》是密教摄,以有牟尼牟尼咒故,是相似因。有说《心经》是密教摄,传谓龙猛所造疏中,有释迦佛为正尊之曼陀罗,及传谓达日论师所造疏,有十方佛绕般若佛母之曼陀罗,传谓莲花所造疏,亦如是说,并有八种现观之灌顶等,皆是妄语。其遮魔法,亦属臆造。

  有说:“苏噜”咒是佛妙色咒故,是佛部摄。然此是摘译,难以抉择为何部摄。

  又《金光明经》,有说是密教摄及佛部摄,有说是显教摄。然在自宗属密教摄。印度诸师,亦多作密教。又此有《金光明最胜王经》三十一品、《金光明经王》二十九品及《金光明经王》二十二品之三种,其叙品如一。又初经之《辩才天女品》与后二经之《妙音天女品》相同,即彼品中说妙音天女修法及增慧仪轨。又《四大王众护方品》中,说毗沙门天之修法,及如意宝陀罗尼,并形像修悉地法。《大吉祥天女》及《大吉祥天女求财》二品中,说彼天女之修法,及依彼求财之方便。《药叉大将品》,说彼修法,及依像修悉地位。此等一切,于三部经,皆无差别。

  [科]辛二 部主续

  正谓《曼殊室利根本续》。彼有三十六品,说曼殊室利寂静、忿怒多种修法,亦说塑像方法,并授记如来涅槃八分舍利及住持正法之士夫。

  又《曼殊室利修一勇识续》,共有四品。彼说白色曼殊五尊修法及黄色曼殊五尊修法二种仪轨,又说依大孔雀修长寿法、防冰雹法、观察梦兆,并依释迦佛、依观自在菩萨、依天子等修种种法。又此第二品与《根本续》第二品,俱说塔像座中,安藏跋罗为主九药叉轮与财流天女为主九女药叉轮之方便。此二曼殊法,乃至现在传承未断,然系摘译,故无缘起及嘱咐品等。

 

[科]辛三 部妃续

光明天女及五种天女法等。有一光明天女陀罗尼,说咒及胜利;又有一《光明天女经》,解释咒义,及说修法与详细仪轨。此二是事续,皆共信受。又幻光明者,有七百颂,传谓从一万二千颂本摘出。彼中宣说二十五尊、十一尊、五尊之修法仪轨。依事续释,有修轨及大供养法等。然于彼中,说有众多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无上瑜伽之名,尚有众多可疑之处。

  五种天女陀罗尼者,谓摧坏大千、大孔省、大随求、寒林、摄受密咒天女等。此之释论,寂静论师造大随求之修法,画守护轮法及五天女之修法。胜敌论师造陀罗尼仪轨大随求之修法,画彼护轮法、五天女之修法、石女修子法等。

 

  [科]辛四 部顶续

  谓尊胜佛顶、无垢、白伞等。尊胜佛顶有五:一、《佛顶尊胜经》;二、《净一切恶趣佛顶尊胜陀罗尼》;三、《佛顶尊胜经》,持死主杖;四、《佛顶尊胜陀罗尼》;五、《尊胜顶经》。第一、第三虽略有不同,然是同本异译,谓在极乐世界摄正法殿,观自在请无量寿佛说。二书皆说九尊修法。言持死主杖者,谓阎罗法王,发愿随护持彼陀罗尼者。第二是佛在三十三天说,谓彼有天子名善坚固,身现死相,自见七日死后,渐生猪犬等七趣,后堕无间。归依帝释,求其救护。彼云:“我不能救。”导至佛所,请佛救护。从佛顶髻,放大光明陀罗尼声。次彼天子于六日中,诵持彼咒,永尽恶趣一切业障。第四略说陀罗尼及安置塔中法。第五说尊胜佛母三十三尊之修法,现尚流行。 

  无垢佛顶陀罗尼,谓佛在睹史天宫时,三十三天有一天子,名无垢摩尼藏。药叉星面告曰:“汝七日死后生无间,当思从彼救护之方便。”往求帝释,告曰:“我无能救。”导至睹史,请白世尊。世尊为说彼生无间受苦之相,众皆恐怖,求佛救护。佛从顶髻放无量光及陀罗尼句,并说仪轨及胜利。解释此者,有俱生游戏论师之《陀罗尼解》及建塔印塔之仪轨。静命论师造《无垢供养法》。又依续本文,有建百八塔之香木曼陀罗及建五塔之香水曼陀罗之二。释论则依别部说三曼陀罗,及依总部说五曼陀罗,共为八种无垢曼陀罗。

  又白伞盖有四:一曰如来顶出白伞盖无能胜大遮止法,第二更于彼上加“最胜成就”。此二是同本异译。后译纯正。谓佛在三十三天善法堂说。彼二皆有有无缘起之二种,前者传谓天上说,后者传谓人间说。其中所诠最完备者,为最胜成就本。嘘罗伽嚩摩论师所造释中,将咒分为四段,谓明咒、总持咒、心咒、心中心咒,依此宣说四曼陀罗。现多依此派为根本,然非全无错误。大德月论师所造修法,画护轮法、陀罗尼仪轨、施食仪轨,及幻化轮等,共十四种,皆是定量。又金刚座论师,造有解释,金刚利论师,造护摩法。又莲华钩论师及金刚铠论师,造二曼陀罗仪轨,说受五佛戒等,故非纯净。传谓大德月所造之曼陀罗仪轨,受四大灌顶,是藏人伪造。白伞盖中所说之具善捧及具善三兄弟等护法,即持捧摩诃哥罗护法。

  炽焰佛顶者,即《曼殊室利根本续》一品分出。

  黑色佛顶者,传谓藏他非人之所造。 

  装塔像之陀罗尼,藏人有说,凡佛顶类之陀罗尼,装于像顶,眉毫摩尼陀罗尼,安眉毫处等。然于自宗,上部密教之陀罗尼等,即安上分。

  [科]辛五 男女明王陀罗尼

  一时世尊,在净居天宫,由佛加被曼殊室利,宣说《尊胜明王秘密续》,广有一万二千颂,略有三千颂,二皆不在人间。最略有千颂,二十一品,此说琰魔王六种曼陀罗及各种事业仪轨等,又准提陀罗尼及幢顶庄严等,皆是此类。

  [科]辛六 男女使者续

  此有多子陀罗尼、贤门陀罗尼、摧伏恶人陀罗尼等。又有不动经九品咒等,多误。

  [科]辛七 佛部之菩萨者

  如观音菩萨,虽是莲花部,然佛部曼陀罗亦有之。此类之续,如《八大菩萨各各百八名经》,又如

《曼殊百名经》、《弥勒誓愿陀罗尼》等。

 

  [科]辛八 佛部天龙药叉等续

  如《大云经》,有百千品,藏译一品,说龙王曼陀罗及多种仪轨。又如财流母宿曜母出生甘露陀罗尼之施水法续,谓佛在王舍城时,贤护长者捧持香水,投诸药华,白世尊言:“惟愿加持此水,供养一切诸佛菩萨,及施六道一切有情,生大功德。”世尊遂入出生甘露三摩地。此说六咒、六印、六三摩地而为加持。又有救护焰口鬼陀罗尼,谓佛在劫比罗城,多根树园,尔时阿难陀住阿兰若,至后夜分,见一饿鬼,口吐火焰,告曰:“汝七日后,死生地狱。”还白世尊,为说施食陀罗尼及仪轨。又缘起如前,有饿鬼女,作如是说。启白大师为说陀罗尼及施食法,名焰口女陀罗尼。更有智星施水法等,有以“□迦尼”咒施水中有者,全无依据。又有毗那耶迦陀罗尼及《毗那耶迦续》十二品,彼说二臂毗那耶迦及

四臂毗那耶迦等之修法,又说依毗那耶迦修财、爱敬、降伏等法,先觉等亦许为佛部所摄。又《大黑天续》八品,是六臂大黑天不共法,丑目天王请,马头明王说。有许此属佛部所摄,有许是莲花部摄,以是马头明王说,六臂,亦即观音化身故。

  [科]庚二 莲花部分五

      辛初 部尊

      辛二 部主

      辛三 部妃

      辛四 男女明王

      辛五 男女使者

      今初

  佛在舍卫国,为曼殊室利说是上方无量寿佛百八名号及称赞功德。有三嗡咒及二嗡缺“嗡补那耶补那耶”等大咒之二。有说一是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咒,一是色究竟无量寿佛咒。然不应理,二者俱说是上方无量佛咒故。二嗡咒是中间缺断,百八名号未全,非续异也。

  又无量行甘露鼓音陀罗尼,是佛为苾刍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百八名号及称赞功德。此等皆是部尊之续。

  [科]辛二 部主续

  观音根本大续,名《大悲莲花网续》,谓佛在薄达罗山顶说。分十二品,说十一面观音,一千四百一十七尊曼陀罗等,二十七种根本曼陀罗,及此旁流众曼陀罗。

  又有《不空羂索详细仪轨续》,谓佛在薄达罗山顶说,仅译二十四卷,广说陀罗尼仪轨及消灾等种种修法。又有不空羂索陀罗尼者,即广续中摘译,非是异续。又有广续,佛在薄达罗山说,未译完本,内说一曼陀罗。

  又观音狮子吼陀罗尼,广略二种,略者是在金刚座说,广者是因自在光王身遭一心癞,为治彼故,曼殊菩萨请佛在薄达罗说。此等皆是观音法类。

  [科]辛三 部妃续

  正谓《一切佛母度母种种事业续》,三十五品。第三品中,有梵文度母,二十一赞。有说彼别译二十一礼,不同别译,是无上瑜伽续,日护论师作无上瑜伽解故。释论虽如是解,然不须与彼不同。譬如《称赞曼殊室利真实名续》,欢喜金刚论师与语自在称论师作瑜伽解,《时轮大疏》中作无上瑜伽解,提婆菩萨亦引“阿是最胜字”等文,作圆满次第义解故。

  又有《度母百八名号续》,为救有情八怖畏故,金刚手菩萨请观自在菩萨说。大德月论师依此造度母百八修法及息灾等事业法,依二十一礼造二十一修法及事业法。度母法类余尚众多。

  [科]辛四 男女明王续

  如《马头明王七十品》等大续,藏地未译,惟摘译“诃耶伽唎嚩”陀罗尼。又有叶依山林母陀罗尼及略仪轨,又有《跋罗那沙嚩日经》,略说修法仪轨事业。藏中惟此三种。

  [科]辛五 男女使者续

  如《不退大力经》及《大吉祥物》等。

 

卷 三

 

  [科]庚三 金刚部分五

      辛初 部尊

      辛二 部主

      辛三 部妃

      辛四 男女明王

      辛五 男女使者续

      今初

  惟有净一切恶趣阿閦鞞陀罗尼。但此究是佛部或金刚部,尚须观察。然补敦大师等先觉,皆以彼作金刚部尊,更无余续可资表明。

  [科]辛二 部主续

  部主谓金刚手菩萨。彼有《金刚地下续》,三译不同:其二十五品者,是萨迦班禅所译;十三品,是圣慧译师所译;其七品者,是鸡面苾刍译。

  又有《金刚手降魔续》、《金刚猛续》,此有本续、后续、再续三种。又金刚摧坏陀罗尼二十五颂,是出诸译师造成。有师说此是在金刚座说,佛密论师说金刚座是降魔成佛处,非于此处说,是佛在金刚须弥峰说。此峰纯以金刚所成,在最胜山东南方隅。时因未生怨五弑害其父影胜大王,制立非法,令诸众生造不善业,因此世间善神衰败,恶神强盛,灾疫流行,人民痛苦。四大王众请世尊说救护方便。佛教金刚手思惟救护。时金刚手,仗佛神力,承佛加持,现金刚摧坏明王身,宣说此续,共一百零八品。藏中所译仅是初品。此品是本,余品是释。故续云:“一切续根本。”亦是说此初品是余一切品之根本,非说是四部一切续之根本也。又有金刚须弥楼阁陀罗尼,亦是金刚摧坏之释续,非百八品摄。此等皆是

部主正续,余者尚多。又秽迹金刚陀罗尼者,萨迦班禅等颇为重视,而补敦大师等,是否真净,作为可疑。

  [科]辛三 部妃续

  有焰然母陀罗尼。

  [科]辛四 男女明王续

  有甘露军荼利法。

  [科]辛五 男女使者续

  大力陀罗尼、金刚纯、金刚嘴、金刚霹雳等,是真净续。大力陀罗尼似是明王陀罗尼,然诸先觉皆作使者解。余如金刚铁嘴、黑铁嘴、炽然翅鹏等,皆系伪造。

  [科]己二 世间部分三

      庚初 有财部

  如贤宝陀罗尼及彼续,又《损处王续》,宣说黄色藏跋罗陀罗尼及灌顶礼法等。又《胜舞将续》等。有说此是威猛毗沙门天王者,不应正理。续说世尊在杨叶宫,尔时会中有息劳天子,名胜舞将。时毗沙门天王为眷属盛故,启请世尊宣说明咒。世尊身放无量光明,照无边世界,次光回入息劳天子顶,胜舞将刹那变成大忿怒身,在世尊前自说明咒。世尊加被,令有大功力,并广宣说彼事业等。其十品以上,皆明胜舞将明咒及诸事业。第十一品是药叉大将请白世尊,问毗沙门天王异名。世尊加被金刚手菩萨,次金刚手说毗沙门天王极多异名,其中亦有“息劳”一名。故胜舞将是毗沙门之子,非毗沙门。第十三品及十王品,宣说毗沙门仪轨及事业等(事业,即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法)。所余诸品,更说余事。藏中尚译众多余法。

  [科]庚二 药叉部

  有曰梅喀雷陀罗尼者,是佛在王舍城时,有一罗叉恐怖罗睺罗。尊者畏惧,往世尊前,启白世尊。世尊为说梅喀雷陀罗尼,是一药叉所献明咒。

  [科]庚三 世间部

  有明咒王名大息者,谓一后夜,有一切鬼王,名劫比罗,外伸其齿,诣世尊前,白言:“世尊!我是一切鬼王,若我饿时便吐毒气,所触众生定遭疾疫,以彼命根而为我食。若有知此明咒者,便不受此毒气所害,惟愿听闻。”次说其咒。又发誓愿,不放毒气,作近事男。

  [科]戊二 总事续

  此有四续:一、《秘密总续》;二、《苏悉地续》;三、《妙臂问续》;四、《后静虑续》。前前续广,后后减少。

  其《秘密总续》,宣说灌顶等未成熟者成熟之方便。以其广说佛部曼陀罗等,共说三部一千五百大曼陀罗,又广说事续与上三续一切曼陀罗之所共须观地等法及加持等法。此续是一整文,未分品段。《苏悉地续》说修苏悉地明王辟魔等业,以彼明王为所说法,故名苏悉地续。此广宣说修明咒仪轨及修无边事业成就法、事续防护法,并所应守持之三昧耶等。

  《妙臂问续》略说《秘密总续》中未曾说及之曼陀罗,并《苏悉地续》未曾说及之修明咒法,更广宣说依于息灾、增益、爱敬、降伏等无边事业修成就之法等。妙臂是金刚手之子,一生补处之菩萨也。

  《后静虑续》是事续中《金刚顶髻大续》之一段,亦有说为彼续之后续(即释续也)者也。此说十事:一、修行处所之相;二、我之真实;三、明咒之真实;四、天之真实;五、住火静虑;六、住声之静虑;七、声后授解脱之静虑;八、趣入修明咒之仪轨;九、护摩仪轨;十、灌顶仪轨等。其我之真实等三事,广明事行二部中最要之四支念诵法。住火等三种静虑,是事行二部修事业之正行。趣入修明咒之仪轨,是明正行前之加行法及完时之结行法。

  若欲了知由事续成佛之道次第,必须了知彼四续之义。然当随从何论师行耶?答:虽有堪为量准,如大德月论师、静命论师等之著述,然后惟著小杂之仪轨,故与天竺共许善巧事续名如日月者,有二论师,谓佛密论师及胜菩提论师,当随彼行。佛密论师著有《后静虑续释》及《妙臂问续略义释》、《文义净忘录》等。胜菩提论师著有《苏悉地略修法释》(以上十事于咒道次第广明)。

  [科]丁二 事续之灌顶及受戒建立

  无畏生论师于《灌顶仪轨金刚鬘论》,正说若受华鬘、水、冠、杵、铃及名六种灌顶,则于事续、行续诸经,听闻讲说,皆得自在。由此即显事行二续,除彼六外,无余灌顶。《智点续》云:“水及冠灌顶,共许于事续。杵铃名灌顶,更于行续说。不退转灌顶,显在瑜伽续。”此说事续,惟有华鬘、水、冠灌顶。行续之中,彼上增加杵、铃及名三种灌顶。瑜伽续中,惟于彼上加不退转金刚阿闍黎灌顶,无余灌顶。无上续中,其上更有三种灌顶。若尔,云何罗睺罗论师等,说事行续有阿闍称灌顶耶?答:彼于授记、安慰、随许等,说名阿闍黎灌顶,非真阿闍黎灌顶。以圆满德相之金刚阿闍黎灌顶,须先受三昧耶及如理灌顶、五明灌顶,次与三种大三昧耶。三三昧耶者,一杵三昧耶,二铃三昧耶,三印三昧耶。金刚杵三昧耶者,谓先令睡金刚萨埵,次由宣说金刚真实,授金刚杵,令彼执持。铃三昧耶者,谓说铃之真实,令其执持。印三昧耶者,谓授与明妃,令修乐空。其瑜伽续与无上续,虽二俱有金刚阿闍黎灌顶,瑜伽续中铃杵三昧耶,与无上续无大差殊,然印三昧耶差别极大。彼瑜伽续中印三昧耶,以修天身便名大印,故惟令弟子修金刚萨埵身。无上续中印三昧耶,虽修天身亦是大印,然须更修与金刚界自在明妃抱持乐空,乃是金刚阿阇黎灌顶正行。如《喜金刚》第二章云:“智慧满十六,以手正抱持,等合杵及铃,阿阇黎灌顶。”故下三续部中,况真实明妃,即于所修天女、观想抱持及入定等,皆未宣说。又现在盛行之事续灌顶,如佛部中五大明王、大白伞盖、摩利支天,莲华部中胜敌论师传无量寿九尊法,金刚部中金刚手降魔法,并沙嚩日巴所传白色摧坏金刚等灌顶中,随传事闻何种灌顶,先修地法及加行法,次传华鬘、水、冠三种灌顶,其后授记、庆慰、随许,传与不传,皆不相违。有于彼等全传四种大灌顶等,应知惟是臆造邪法。

  又灌顶法,瑜伽本续《摄真实经》云:“入此金刚界大曼陀罗,不须观察是器非器。”有误解此,便于一时为法非法器传灌顶者,是大错谬。《摄真实经》之义,《金刚顶经》释云:“法非法器中,是法器者,令入坛场,并为灌顶。”非法器者,惟令入坛,不应灌顶。又于惟令入坛不与灌顶者,庆喜藏论师所造曼陀罗仪轨《金刚生论》云:“亦不应说汝从今等。”谓亦不应令发誓愿。

  是否法器之差别者,无畏论师曼陀罗仪轨《金刚鬘论》中谓能不能受戒,然灯论师所造《集密曼殊金刚曼陀罗仪轨》四百五十颂,寂静论师释云:“受戒有二,谓受共、不共戒。共者,谓归依发心,受菩萨戒。”谓先传归依,次传愿心,再传行心,次惟为灌五明灌顶。又云:“不共者,谓五部所摄戒等。”此谓总受五部律仪。若能受持各别戒者,“应更令受持明律仪,圆满为灌金刚阿阇黎以上三种灌顶。”若不灌金刚阿阇黎灌顶,则不须受五部律仪。若受五部律仪,当灌金刚阿阇黎灌顶。于事、行续之灌顶,定不应受五部等戒。故莲华钩与金刚铠论师,于白伞盖曼陀罗仪轨说受五部戒者,不应取为定量。《秘密总续》中,亦惟宣说皈依、发心、受菩萨戒。又如前说上二部续灌顶道理,佛密论师《大日经疏》于事行两部亦说,不能受戒者,惟令入坛;能受戒者,令受如前所说共戒,为灌名以下之灌顶。

  总其俱不能持共不共之戒者,惟令入坛,全不灌顶。是瑜伽本续《摄真实经》、释续《金刚顶经》及曼陀罗仪轨《金刚生论》三中所说。无上续曼陀罗仪轨,四百五十颂释亦说。事行两部亦同斯理。佛密论师于《大日经疏》中说:若不灌金刚阿阇黎灌顶,惟灌五明灌顶者,亦不须受五部律仪。若受五部律仪,则须传受金刚阿阇黎灌顶,是寂静论师、毳衣大师、宝铠论师、庆喜藏论师、无畏论师等所说也。

  若全不灌顶,惟令入坛,有何益耶?答:若受皈依,以净信心见曼陀罗,能净多劫所集众罪,植妙习气,为未来世能入甚深咒道之法咒,有斯大益。事行两部之五明灌顶与瑜伽部之五明灌顶,虽同名五明灌顶,然义各殊,而有极大胜劣差别。

  《苏悉地经》说,事续三部中,若得佛部灌顶,未得余二部之灌顶,虽可通修三部诸尊、诵咒、听经等,然必须得彼尊之随许。若得莲华部灌顶,未得余部之灌顶,可修两部诸尊、念诵、听经等,然于佛部不得自在。若得金刚部灌顶,未得余二部之灌顶,惟可修金刚部诸尊、念诵、听经等,于余二部未能自在。

  何为事行两部受灌顶时所受共戒耶?答:谓受菩萨戒与以仪轨受行菩提心同。若由修力于内相续已发行心,然未以仪轨受戒,仍无律仪。言此为共戒者,谓显教大乘与密咒大乘,任入何门皆须受持;即于密部四部续中任入何道,亦皆须受;即无上续中,生起、圆满,任学何道,亦皆须受彼戒,故名共戒。

  于何时受?堪为定量之论中,共有三说:一、弟子加行与正入曼陀罗,二时俱受;二、惟前时受,后时不受;三、惟后时受,前时不受。

  以何语受?《金刚慢账续》云:“我归依三宝,忏悔一切罪,随喜众生善,誓受佛菩提。我乃至菩提,归依佛法僧,为行自他利,今发菩提心。已发最胜菩提心,我请一切诸有情,修胜可忆菩提行,为利众生愿成佛。”又有多种集密曼陀罗仪轨,及无畏论师曼陀仪轨《金刚鬘论》等,惟以初颂受行心戒,亦有多种曼陀罗仪轨,以彼全文而受彼戒。若惟以初颂受者,则当为说前三句文,明受行心之加行,“誓受佛菩提”一句,明以仪轨受愿行二心。若用全文受者,“誓受佛菩提”一句为总标,从“我乃至菩提”至“我请一切诸有情”句,明以仪轨受愿菩提心,“修胜可忆菩提行”句,明以仪轨受行菩提心。其以仪轨受愿心时,惟立誓云:“我为利益一切有情愿当成佛。”犹非满足,须更誓云:“我所立誓,未至成佛,誓不弃舍。”若以仪轨由如是誓而受愿心,则于学处必须修学,谓昼夜六时,思惟归依发心胜利及断四黑法,修四白法等。若不断四黑法,是令后世不生发心之因,非舍现法已受之发心也。若尔,由何令舍发心耶?答:若舍饶益一切有情之意乐,及舍欲得成佛之意乐,即舍发心。

  若以仪轨受行心戒,则应善知菩萨律仪诸根本罪及支分罪等,殷勤守护。未灌顶前,应当忆念如上所说受菩萨戒义,随师三诵。末句完时,则于相续引生戒体。若不如是忆念彼义,则不能生菩萨律仪,犯者不能还净。未生菩萨戒者,定不能生密咒律仪。若于大众授发心时,应先宣说七支愿等文义胜利,令善定解。至正行时,应嘱咐云:“当念为处一切有情,发成佛心,随我念诵。”令其随诵。由发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心,能获大福。若未以仪轨受殊胜愿心(即“乃至成佛不舍誓愿”之心),则无违越学处之罪。若未得上二续部之灌顶,惟得事行随一部之灌顶者,除菩萨戒外,别无可护密咒律仪。下至若无断十不善之戒,及护五学处邬波索迦戒,上至若无近圆别解脱戒,则定不能得菩萨戒。故得事行两部

随一灌顶者,则必具二戒。其能舍戒之根本罪,即菩萨之根本罪。然别解脱戒与菩萨学处所未能摄事行两部,尚有众多应护不共之三昧耶,如《苏悉地经》说。若得瑜伽续及无上志中金刚阿阇黎以下灌顶者,必具三戒。其根本罪,则菩萨戒根本罪及密咒十四根本罪,一切皆是。

  若事行部戒,除菩萨戒根本罪外,无余根本罪,则与阿底峡尊者之《摄三昧耶论》,说事部三十根本罪等,有相违过。答:彼尊者所造,如云:“别解根本罪四,菩萨十二,事部三十,行部十四,瑜伽部十四,大瑜伽部十四,又四,又五,共正七十。”此列九十七,而云七十,数且错谬故。又云:“我三昧耶金刚师长云”等,三昧耶金刚,非阿底峡尊者之师故。

  [科]丁三 得灌顶受戒已修道之建立

  下三续部中,全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之名义。生起次第者,惟顺佛果五种德相现前修习,犹非完足,须顺生、死、中有三所治事相而修瑜伽。下三续部中,虽有顺果位五种德相现前修法,然无顺生、死、中有三所治事相而修瑜伽,故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者,惟修诸法空性及修风息瑜伽,犹非完足,须由风、息、入、住、融于阿嚩都帝所生空乐妙智,及从智起之天身,并引彼不共方便,击身之殊胜瑜伽,三法随一。下三续部中,虽有修空性及修风息瑜伽,然无彼等,故无圆满次第。下三续部,各有有相、无相二种瑜伽。

  事续修道之法分三:

  [科]戊初 有念诵静虑

     戊二 不待念诵静虑

     戊三 善亲近已修悉地法

     初又分三

      己初 四支念诵之加行

      己二 正行

      己三 结行

      今初

  先修四事:一、诵结总部之咒印;二、顶礼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供养自身;三、归依发心;四、以咒印守护。次往室外盥洗等毕,还入室中,着诸法衣,安住本座,加持供物,守护自身及处所等。此代上部修守护轮。

 

  [科]己二 正行分二

      庚初 修自生起而作承事

      庚二 修前生起献供养等

      今初

  先依中观离一异等正因,抉择修习自心性空,是谓我之真实。次以所修天(本尊)之真实,与我之真实合无差别,修无自性,是谓天(本尊)之真实。此二真实,即六天中之真实天(六天依次广明)。是代上部诵性净咒与空性咒等,修习空性。次想空中所修本尊,体是本尊,相为所诵密咒之声相,专一缘住,是谓声天。次想自心于虚空中为月轮相,上有所修本尊,体是本尊,相为所谓咒文,纯金色相,是谓字天。声天、字天,随修大咒、心咒、心中心咒,皆可也。次观咒文放无量光,其端放出所修无量本尊相,净诸有情一切罪若,供事一切诸佛菩萨,光明诸尊,还入诸字,月轮及字变成所修圆满之天身,是谓色天。修自生起作承事时,除单修正尊,不须别修眷属及宫殿等。次若知者,应以各各印咒,触着加持顶髻、毫相、二眼、二臂、喉、心、脐等;若不知者,随是三部中何部,即以彼部总印咒,加持彼等,是谓印天。此代上部加持六处。次令天相明了,坚固我慢(此非烦恼之慢,假名为慢),专注而缘,是谓相天。此等总代上部五相成身也。藏诸先觉,说事续中无修自为本尊法,惟于对方修习本尊,从乞悉地,名从主取悉地。行部之中,虽有自生起法,然无于彼令人智尊,以及灌顶、部主印定等,故于对方不修三昧耶尊,惟迎请智尊,献座供养,而乞悉地,名从伴而取悉地。瑜伽续中,自生起为天,入以智尊灌顶、部主印定,后仍送圣。无上续中,自生起为天,入以智尊灌顶、部主印定,后不遗送。就生起仪轨四种不同,建立四部等。其所依凭,谓集密释续《集智金刚经》云:“若离智慧萨埵胜妙安乐,及离自为尊慢而修习者,是为事部。”补登大师云:“佛密论师于事续中说自生起,意或谓事行不违,应当观察。”未能决断。然我自宗,许事续中,若自生起,及入智尊灌顶、部主印定,一切皆有。故佛密论师引《大日经》及《金刚手灌顶经》者,非因共许之事续无可引证而引彼经,以《后静虑释》中引《金刚顶髻续》及《金刚摧坏广续》,说修六天法而善解释,无不许彼二为事续者故。《摄行论》亦云“事续金刚顶髻”故。又说行部亦无自生起者,诚为非处之邪解,现前相违《大日经》等故。若事续中无自生起者,则与广续《金刚顶髻》、略续《后静虑》、《金刚摧坏广经》、《略摄续》、《圣成就续》等显说六天之修法,及以四支承事、修静虑法,胜菩提论师与佛密论师谓余事续虽未显了,亦多说彼等,皆成相违。又《后静虑》中说四支承事时云:“住声心及事。”此“事”若非修自为天,则《大日经》

中显示彼时云:“此事住自天,应于自身观。”此“事”亦不应修自为天。若尔,行续亦应无自生起,自许相违。又胜菩提论师于《苏悉地修法》云:“若不能修自为本尊遣庸俗慢,及不能修一切诸法真实空性,全不能成息灾等悉地。”《金刚手灌顶续》亦如是说。故事续中若无自生起,则依事续,应全无有悉地可成。又龙猛菩萨所造千手千眼大悲观音修法,说自生起、入智慧尊、灌顶、印定,无著菩萨所造两种弥勒修法,吉祥苾刍尼所造十一面观音修法,寂静论师、胜敌论师所造五大陀罗尼修法,皆说修自为本尊、入智慧尊灌顶及部主印定等。又《修法海论》、《百修法论》、《一百五十修法论》等,所说事续之修法中,多说自生起法,故皆为此等。又事续灌顶时,应不堪请降智尊,弟子不堪入智尊故。又应不堪受事续之灌顶,师资俱不堪修为天故。若尔,则与汝造五大陀罗尼等灌顶仪轨中,修师为天,修弟子为天,及于身中安立诸天等,皆成自宗相违。又霞嚩日巴所造白色金刚摧坏多尊曼陀罗仪轨说承事法时,阿阇黎修为本尊,于灌顶时,修弟子为本尊,亦成相违。又安密咒大乘胜出显教大乘之色身同类因,亦应不具,以不完具修自为本尊法故。又事续部,应不完具变贪为道之法,以现在不修顺果位圆满相故。又事续部,应不完具变贪为道之法,《欢喜金刚》第二章与三补札说四种贪,配四续部时,说诸尊互视之贪为道,是事续部,若不自修为本尊,则无是事故。《集智金刚经》义,非说事续,若自修为天法与入智尊,是说事部,有不自修为本尊与不入智尊,惟于对方本尊供养取悉地之法也。事续通常所化心难信受修自为本尊之钝根种姓,不说修自为天,为说于前修为本尊取悉地之法;若是事续正所化机,则定为说修自生起等,同佛密论师所说。

  若说事行两部俱不可入智尊者,则违《金刚手灌顶经》说。若有胜解本尊身语意与自身语意全无差别,修习坚固,则身一切行动、语一切言说,皆得等同结印及诵咒之福。若自不可入智慧尊,云可胜解智尊三密与自三业无差别者,极相违故。

  若事行两部,可入智尊,及可灌顶、部主印定,云何佛密论师与胜菩提论师俱未说耶?答:但未亲说须修,非说不须修,故不能立为不可不修。

  自宗,事续通常所化机,不自修为天,惟于对方修有本尊取悉地者,非圆满道,仅修一分道。事志正所化机修圆满道者,若不自修为本尊,则道体不备,故自生起定不容少。其入智尊及灌顶、部主印定等,是圆满支分,故未能修亦无道体缺残之失。

  又修“命力”,下三续部亦有之,然与集密龙猛派中所说之“命力”及《时轮》等余无上续所说之“命力”,三种义别。下三续部所说之命力云何?如《大日经》与佛密论师疏中所说。“命”谓根门所行之息,“力”谓分别,于诸余境散乱流转。息及分别,俱不使向外流散,于内摄持者,是防护或灭除命力之义。于何时修者,谓于有相瑜伽时修。又于彼中何时修者,谓于事行部除承事时,修六天之后,或于前生起之后而修习之。为何益修者,谓为灭除庸常之显现、耽着,故须坚固缘自身为本尊;能坚固此,须灭分别,令不外散;灭除分别甚深方便,谓息是心马,能向内摄息,则心自然能住,故修“命力”。如何修者,谓具身扼要,向内引上息,至脐而压,向上引下息,至脐而持,意缘本尊,专一安住。次息不能持时,意缘本尊,放息休憩。次仍向内持。如是而修下三续部之命力与无上续之命力,修习之时,所为修法,三皆不同。

  [科]庚二 修前生起献供养等分六

      辛初 生起所依

      辛二 请能依尊奉座安住

      辛三 显示契印

      辛四 供养称赞

      辛五 修忏悔等

      辛六 修四无量

      今初

  于自前面瓶等有无皆可,总须观想众宝所成地基,金砂遍布,诵“嗡□拉毗吽娑诃”而加持之。次想彼上有大乳海,离诸污秽,莲青莲等,香华庄严,众多宝鸟飞集其上,诵“嗡毗摩拉达诃吽”而加持之。次想海中有苏迷卢,四方四面,有金、争、琉璃、颇胝所成梯级严饰,周匝遍植如意宝树,悬饰千数尊胜幢幡。次想其上有大莲华,众宝庄严,杂宝为瓣,黄金为蕊,颇胝为珠,莲实之上,银文围绕,量有众多逾缮那量,从苏迷卢中心而出,外有百千万亿俱胝妙莲华网。从礼拜合掌,互相交叉,右手大指,压左大指,诵“南摩萨嚩?达塔迦达曩?萨嚩汾?达迦得?萨帕罗拏?嘿忙?迦迦拏康娑诃”百遍加持。上有宝盖,刹那而想。次于华上起妙宫殿完备众相,于内生起各各座具,于宫殿中亦可生起尊胜

法塔、光明塔等。

  [科]辛二 请能依尊奉座安住

  须以阏伽迎请,故应先修阏伽,其器为金银等。又适一切皆吉祥者,谓赤铜器。若求息灾及上品悉地,于内应设大麦及乳。若求增益及中品悉地,应设胡麻及酪。若求降伏及下品悉地,应设牛尿、粟米,或用自血。通一切业皆吉祥者,谓用稻谷妙香,白花茅草,胡麻净水,用熏香熏。次明于王咒三部总咒,各部一切事业咒,及迎请咒,随用一种,诵持七遍,加持阏伽。次向前方有像等处顶礼,膝轮踞地,诸指交互而仰其掌,伸竖二食指,摇召二大指,为迎请印,诵云:“由信三昧耶,世尊速降临,受我阏伽供,惟愿欢喜我。”于诵咒后,加“鄂翳醯”,捧阏伽器。若是佛部,齐头供献,于余二部,平胸及脐而献,观想召请如自之智尊。咒者,《苏悉地经》说,以明王咒召请天子,以明王妃咒召请天女,或以各各咒召请,或总用部心召请,尤为最胜。三部部心,如其次第,“即拏即迦鄂翳醯”、“阿(上艹下热黎迦鄂翳醯)”、“跋□罗底迦鄂翳醯”。又《苏悉地贩?请品》说,所请本尊,或立或坐,或曲躬立,亦应如是伏奉阏伽迎请。若未能备如经所说之阏伽,应乞忍恕,随力而请。次以座莲华印,诵“嗡迦摩拉耶娑诃”等咒,于所请诸天,献随宜座,廷请令坐。先请智尊廷令坐已,次修三昧耶尊者,二大论师皆未宣说,故不须修,非不可修。

  [科]辛三 显示契印

  次诵“响迦惹啡?摩耶?娑诃”应以右手拇指按压小指,竖余三指作金刚杵形,显示三昧耶印。次应显示三部契印,诵“即拏即迦”等三部心咒。印者,两手互交相握为拳,显示二拇指,又即彼印,将左拇指向内隐藏,示右拇指,及示左拇指,如其次第,是三部印。次结诸部大三昧耶印而为旋绕,能从一切魔碍所作损害作大防护,应如是行。若未能者,则用当时明王之咒加持芥子而驱魔碍。

  [科]辛四 供养称赞分二

      壬初 供养

      壬二 称赞

      今初

  诸所供物先当遣魔、清净、增威,而后供养。事、行部及瑜伽,并无上瑜伽,奉献供养之数量、次第、契印等多有不同。事行两部献供之数量、次第、契印等云何?谓向内互钩二小指与无名指,二中指并伸,钩二食指触其第三节,二大指辅其上,结此契印,诵云:“善逝薄伽梵,请来于此座,受我阏伽供,愿心垂哀愍,我敬仰于尊。”于本尊咒后,加“阿冈札底叉娑诃”奉献阏伽。又右手作拳,伸食指与大指,如钳形状,于洗送水器取华,次诸指渐放之印,仍诵前颂,惟“阏伽”处改诵“浴足”,咒云“嗡钒?迦惹?萨迦上?跋当?札底叉娑诃”,奉洗足水。次若能备者,应以镜照影,为奉洗浴。若不能备或助供者,则诸余伴,平仰其掌,食指与大指二端相合,作浴身印,诵“嗡?萨嚩?得瓦达耶钒?臻底钒?弥达?娑诃”而浴其身。次意想奉衣及庄严具、伎乐供养,意唱诸赞咏。次右手作施归依印,左手执其腕,作涂香印,诵“此妙香天物,清净从净生,受我净信供,惟愿慈爱我。阿诃啰钒?诃啰?萨嚩肺?耶反?日布集底锋?诃,”奉献涂香。除灯明外,余三供养,可依阏伽咒变改。两手诸指互相叉,二食指端于手内相触,如环形,大指辅其侧,状若莲华,结成奉华印,诵“此妙华天物,清净从净生”,后二句同前,而供妙华。两手之小指、无名指、中指等向内曲,背甲相合,二食指旁伸,二大指辅其侧,为烧香印,诵“可意林精华,妙香天中物,受我净信供”等,以供烧香。平仰两掌,微屈二食指,为奉食印,诵“可意药精华,此请密咒食”等,以供食品。大指与中指合竖,手作拳形,为灯明印,诵“摧诸害吉祥,善妙除黑暗,我以信心奉,愿受此灯明。阿罗迦耶?阿罗迦耶?尾耶?达日?布集底?娑诃”,供养灯明。又阏伽等诸供物,若非观有,经说惟以咒印过心观想而为供养;即现有诸供,亦须运心为先,故心意供养,最为殊胜(以上诸印咒,可参考《苏悉地经》及彼供养法)。

  [科]壬二 称赞

  《苏悉地经》说,应赞叹三宝及三部主。应如是赞:“敬礼诸如来,依怙具大悲,一切智大师,福田功德海。敬礼寂静法,净故离贪欲,善故除恶趣,专一真胜义。敬礼诸僧伽,解脱说解道,善住诸学处,胜田具功德。敬礼妙吉祥,奉持童子身,慧灯善严饰,遍除三界暗。敬礼常悲愍,名号观自在,诸佛极赞叹,善集胜功德。敬礼持金刚,大力忿怒身,善性持明王,降伏难伏者。”更以当时本尊别赞,赞叹本尊,更诵赞叹咒一百返,“南无萨嚩补达?薄底萨埵尼?萨嚩达啰?三咕(左口右茹)弥达芬?尾贾啰?希尼?拏摩都得锋?诃。”

  [科]辛五 修忏悔等

  当修忏悔、归依、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发愿回向等。

  [科]辛六 修四无量

  当修四无量,发菩提心。供养称赞之后,又修忏悔等,又修四无量发菩提心之义者,如上续部,奉正行供养之后,受五部戒等,是以忏悔防护住清净戒,即是最胜供养。因以正行供养,能使所供之境生最胜欢喜故。此亦如是。

  此等已修念诵之支分,次正念诵中,须具四支念诵。如《后静虑经》云:“住声、心及事。”事支者,谓将咒轮安住谁心为所依事,即天身也。其中分二:自修为天,名为自事;修前方生起之天,名为他事。此二于四支念诵中,各为一支。住心支者,谓于前方生起之心中,观想自心为月轮相。住声支者,谓于彼上观所诵咒之字形。

  次数珠者,佛部以菩提子,莲华部以莲华子,金刚部以噜挪啰叉子为最胜。此若无者,余亦可用。数以一千零八,或一百零八,或五十四,或二十一,善加持已,如法念诵。

  念诵之法分二:一、缘于字形念诵:二、缘声念诵。初又分二:一、缘前起心中之字形念诵;二、缘自己心中之字形念诵。

  今初,如前所说防护命力,由具四支念诵门中,同时俱缘前方之身及心中月轮、轮上之字而为念诵。放息之时,不应诵咒,令心安住自修为天之身。次仍如前摄息念诵。

  第二,观自前方,百距太远,较自略高处,前方生起之心中,月轮上所立咒鬘。入息之时,同时移入自己心中,乃至未放出息者,缘彼念诵。出息之时,观想月轮咒鬘,随风俱出,住前方本尊之心。次当如前移入自心,缘彼念诵。

  第二、缘声念诵:先当观想念诵之四支,次俱不缘密咒字形、月轮、天身,惟缘咒声而念诵。又非如他念而我听,自念诵时,须观彼咒自发声也。缘咒声念诵法,有意念与微念二种。《释论》中说:“若防命力,不能微念。”故先当微念。若心不散乱,次防命力为意念诵,依粗渐修。《释论》又说:“先于天、月、咒鬘三事,有三所缘;次于月轮、咒鬘,有二所缘;后惟缘声,有一所缘。”虽是一人,亦应渐修此三种。正念诵时,当如何行?如《如臂问经》第五云:“念诵不应太急缓,声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语非散乱,非缺伊邬(左口右闇)啊等。”又云:“若心不善懈怠贪,及于别境散乱转,应从彼彼速遮止,令缘密咒最胜字。”《苏悉地经》云:“正念诵时,除其本时天等所缘,虽余殊胜所缘亦不应作意。”又息灾、增益,应低缓诵,修降伏法,他能闻声诵。念诵时量,谓上千诵一时,初夜后夜各诵半时,日中或诵半时,或三分,或四分,或略念诵。念诵满后,护摩尤上。念诵数量,《苏悉地经》云:“十五字数内,总应依字数,诵尔落叉遍。三十二字者,应诵三落叉。若字多于彼,先修一万遍。”非独本尊者,则不须尔。又念诵时,若有昏沉,或口或嚏,或有謦盲欬,或放恶气,或欲便利,无间置

殊,起行彼事,作洒净法,从首重念。以上所念不入念数目。《苏悉地经》说:若由放逸误念余尊,亦应令心明了,重首念诵。若着魔障,遭诸病苦,懈怠、放逸,身心疲厌,违于法则所说时节,不防摄心,及不洁净所作念诵,夜有噩梦,若昼未诵部主百遍,所作念诵,皆不得入念诵之数。又说:若于一处念至半数,次移余处,续念半数,虽已满足一切念诵,然彼一切皆无大义。又念诵时,从出半日轮,至一人影;日中者,谓念八时,或念九时(此时甚短也);午后,从一人影,至没半日轮。从没半日轮,至半初夜分,是初夜修法时,从半明相,至出半日轮,是第二时间。于中夜分,应作猛利事,及不现身等法,并诸尸林事。违上之时,应作息灾等法。除彼诸时,余时念诵,不得入数。又供养法中引经文云:

“念诵念诵毕,于部母部主,应诵二十一,恒时而守护。”三部之部母者,谓大佛眼、白衣母及么摩计。

  [科]己三 结行

  应以瓶印,将自善根供奉本尊为成就因。有谓以此印供奉数珠者,是全未观察。然念诵毕,须将数珠置本尊前,除住洁净念诵之时,不应握持。次请忍恕及奉送等。

  于正修时,既念诵已,渐放舍之次第者,应逆修六天之次第而舍。谓缘所诵咒声者,以缘咒字而舍,彼由缘月轮而舍,月由单缘天身而舍。前六天身,由纯思自己天身而舍。自起之天身,由单思心间咒字而舍。彼由缘声而舍,声由缘本尊之智身而舍,彼由缘法身而舍。彼亦无所得,应缘我之真实。次思异熟身如幻化阳焰等显现。是渐收所缘,最后安住于安性,次如幻起。故舍放时,非不任持本尊之慢。如是修等,是代无上续时收摄之法。次应读诵《般若》等经,印塔像等。于日日中,洗诸供器,所供萎花,三时扫除。共上衣等,每日三时,或洗或熏,或为洒净。念诵、护摩、供养等时,及除眠卧,常着上衣。除眠及浴,不脱下衣,莫令尘污。及令童女为搓合红线,以俱逊婆(红紫华)染,或红花(郁金)染,结金刚结,诵“嗡钒?诃罗?阿诃罗?奔答尼沸?迦惹?答罗尼废?答惹退?娑诃”千遍,于夜睡时系在腰间,能防失精。

 

 

卷 四

 

  [科]戊二 不待念诵静虑分三

      己初 住火静虑

      己二 住声静虑

      己三 声后能给解脱静虑

      今初

  何等补特伽罗修?谓修六天究竟者修。何方法修?谓自修为天之心间,修一火焰,光明炽然,犹如脂烛,其中有自心,能证我之真实。相为所诵咒声之相。究竟之量者,谓虽不受用诸外饮食,而无沚渴逼恼,内依暖乐,生三摩地。

  [科]己二 住声静虑

  自修为天之心间,月轮之内,修一微细天身,如自身相。其心又想光明炽然,如燃灯烛。共中更修咒声自明。此与有念诵时缘字声音不同。彼是徐诵,或是意诵,缘自念诵之声。此非自诵,是缘火内咒声,如在旁听。住火定时,亦与此同。此修相是咒声之相,体是自心为体。此先缘天身等,渐令明显,次不思惟天身等相,惟持心于声。住火定时,是于火声二事持心。究竟之量者,譬如修天究竟之时,一切主伴身色印器等,无杂顿现,较眼现见,尤为明显。此究竟时,咒字声音,非次第现,顿现于意,较耳亲闻,声相尤显。此上皆是有相瑜伽。

  [科]己三 声后能给解脱静虑

  总其止观双运三摩地,是显密两乘修道栋梁。在显乘中,要先修奢他,止成就已,依之进修毗钵舍那,观成就时,即是止观双运(如《瑜伽》与《集论》亦说先观后止者,是约初禅根本定之止与真见道之观而言,释难如《菩提道次论分?观次第决定科》)。四部续咒之中,皆未别说修止方法,亦不须说,以修本尊瑜伽,即成圆满奢摩他故。在上二续部中,究竟粗细二种本尊瑜伽时,即亦成就圆满奢摩他。在事行二续部中,替代彼者,即修六天,住火、住声静虑。究竟之时,即能成办。以修住声静虑之力,能直引生身心轻安,成就圆满奢摩他故。事行续部,修身大印,修语密咒,修意真实。三密之中,初即修六天。有念诵静虑时,缘咒字声及缘字形等,虽亦是第二,正谓缘火缘声二静虑时,缘咒之声。第三谓缘意真实义及无相瑜伽,并住声静虑,后由修空性法身同类之因,能给法身之解脱,故名“声后能给解脱静虑”。彼三义同。

  有相静虑虽至究竟,然彼等中,无真对治能断生死之本。故为断除生死之本,尚须无相瑜伽。欲修此者,全不须本尊身等世俗之相,善巧空性,止修观修,如教授而修也。由修彼力,若能亲引身心轻安,即成圆满毗钵舍那。

  [科]戊三 善承事已修习地法

  若修益智廷寿等息灾、增益及降伏法,先当承事,次乃作业,此是四部之通规。若修廷寿,能至无量大劫等,诸大悉地,则须究竟有相无相二种瑜伽。仅修疗病驱魔等成就,则不须尔也。息灾增益降伏之业,当以佛部、莲华部、金刚部如次而修。上中下悉地,亦如是修。又三部中,一一皆可修上中下三品成就,及息灾、增益、降伏三种。当各以自部部主、部母及部明王,修息灾等。三品成就,有多门分别:就自性门,谓持明神通,遍知经论等,是为上品;修隐身形,采取菁华,疾行法等,是为中品;摄召他人及杀逐等,是为下品。就相状门,若物光焰、烟气、温暖,是为三品。就事体门,谓身物财宝悉地。就说者门,谓圣人说,诸天人说,地上神说。给成就者,虽是上品,然由行者不善精进念诵承事,给下悉地;若善承事,虽是下者,转从余求给上悉地。《苏悉地经》说:“若如法观梦,梦见三宝,或见本尊,或见菩萨,或见四众,或见登山,或见乘象,或见渡河,或见得财,或见得衣,梦见此等可爱梦时,当勤修行。若修本尊瑜伽之时,减少饥渴,解脱病厄,增益胜慧,威光焕发,常得瑞梦,梵事谛实,爱乐念诵,少诸疲倦,身出奇香,乐修功德,深敬本尊,是修念诵将成就相。”《后静虑经说》:“若不信,懒惰,饥渴,掉举,心极逼恼,作业疑惑,不乐念诵,不乐静虑,爱著谈说,作不应作,遭魔侵扰,常梦噩梦等,是令本尊远离之因。寂灭贪嗔骄慢谄诳等,于念诵法,心恒安住,是令本尊趣近之因。”

  [科]丙二 行续建立分二

      丁初 显经之差别

      丁二 学道之次第

      今初

  一切行续之主,谓《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经》。彼是谁说,于何处说?谓释迦牟尼佛圆满报身毗卢遮那佛,在华藏庄严世界色究竟天厚严宫说。《金刚手灌顶经》略说华藏庄严世界之粗相,《大方广佛经》中广说,谓总合百俱胝四洲世界(十万万四洲)为一三千大千世界,再合百俱胝大千界为一华藏庄严世界系,再合百俱胝甲系为一中系,再合百俱胝中系为一大系,再合百俱胝大系为一圆满华藏庄严世界相(十万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四洲)。

  此经是佛部之经,宣说毗卢遮那曼陀罗宫内外三院,主尊面向西门者为首,共说三曼陀罗。此有后续(即释也),略说两曼陀罗。

  行续莲华部之经,藏中未译。金刚部中,有《金刚手灌顶经》,共许无诤。其《青衣金刚手经》与《金地下经》等,补敦大师等,谓可疑处。

  [科]丁二 学道之次第分四

      戊初 为令成就修道法器受灌顶法

      戊二 成法器已清净律仪及三昧耶

      戊三 住三昧耶先修承事

      戊四 善承事已修诸悉地

       初二 以与事续共故,如前已说

      戊三分二

       已初 有相瑜伽

       已二 无相瑜伽

  初谓未修空性摄持之本尊瑜伽,次谓有修空性摄持之本尊瑜伽,非纯修空性。以纯修空性,不能成佛,说无相瑜伽,俱能成就二悉地故。修有相瑜伽前,虽已先修空性,惟尔亦非无相瑜伽。

  [科]己初 有相瑜伽分二

      庚初 外四支念诵

      庚二 内四支念诵

      今初

  先修自心性空我之真实,与本尊性空天之真实,二无差别。次于空中,修习心为月轮相,于上思惟“嗡”字金刚,从彼放光,收复自成毗卢遮那一面二臂,结入定印,身黄金色,光鬘围绕,坐白莲华及月轮座,持岁髻冠,上衣下衣,皆着绢□,是为自事,亦说刹那顿现。次于自前修一如来,如同自相,是为他事。于彼心中,修我自心,为月轮相,是住心事。其上安布所诵咒字,是为住声。缘彼低诵,或默意诵,于天持心。意念诵时,当护命力。如是部说,其念诵数,谓一落叉。

  [科]庚二 内四支念诵

  先于空中,从“□阿暗恶”四字,随一而起如前,或起释迦牟尼佛,是为自事。心中想一清净月轮,如两面镜,于此得坚固者,谓修自身乃至能见为本尊之身。次于月中修如前说毗卢遮那,是为他事。次于彼想我自心为月轮形,是为住心。次于月上,思惟咒字,是为住声。此中亦修二种念诵及护命力,俱如上说。念诵落叉为量。

  [科]己二 无相瑜伽

  以离一异等理,决定了解一切诸法自性本空,即当修此定解相续。修彼之后,由修有相瑜伽究竟,本尊身像明现于心,犹如现法,心略趣向,不待功力。空有双俱,显现如幻本尊天身,乃至能引毗钵舍那,应勤修习。修习如是无相瑜伽之法,广如《大毗卢遮那经》及佛密论师《略疏》中说。此亦顺于修中观法。

  [科]戊四 善承事已修诸悉地

  此经宣说依剑等外物,修剑持明等,及于内身诸处修地水火风诸轮,作息灾、增益等事业。修妙吉祥等,得彼菩萨摩顶授记,或赞善哉。乃至未成精勤念诵,后见彼事,得不忘失大菩提心妙三摩地,及说多种修彼等悉地方法。

  [科]丙三 瑜加续建立分二

      丁初 转瑜伽法轮相

      丁二 学道之次第

      今初

  瑜伽部成佛之相已说。瑜伽部转法轮之相,住色究竟天,毗卢遮那佛是具五决定圆满报身,除色究竟,不往余处。然彼示现毗卢遮那四面化身,往诣须弥峰金刚宝楼阁,坐最后有菩萨所化狮子宝座,不动佛等余四如来,亦坐最后有菩萨所化象王等座,转妙法轮。其一切瑜伽部经,摄为三类:一、根本经;二、解释经;三、同分经。其一切瑜伽经之根本,即《摄真实会》。初说缘起,明二利圆满毗卢遮那,今于彼果,发欲证心,发彼心已,后一切经,即开示证彼之方便。根本经说修世出世成就之共方便,分四大品:一、金刚界品;二、降三世品;三、遍调伏品;四、义成就品。其中有如来与如来种姓二类。言如来者,谓通五部如来。言如来种姓者,惟指毗卢部之菩萨等,不通余四部之菩萨等。第一品中,显示如来及如来种姓之道。第二品显示金刚种姓,即不动部。第三品显示莲华种姓,即弥陀部。第四品显示成满有情欲乐之宝种姓,即宝生部之道。具有五部,根本经中仅说四部者,佛密论师说,就成满有情意乐门,说为宝部,就作业门,即羯摩部,故将作业作者,摄为一部。此有一后续及一后后续。其后续者,为诸爱乐内三摩地瑜伽最胜所化机说,广释前四品中修胜悉地之方便,及未满足者,增补而说。后后续者,为诸恐怖内三摩地瑜伽、爱乐念诵供养等外事下劣所化机说,广释前四品中修世间悉地之方便,及未满足者,增补而说。

  问:立四续部有二理由:一、谓于沐浴洁净等外事及内瑜伽二事之中,为爱乐事所化而说者,名为事部。于诸外事及内瑜伽二事之中,为乐等分行所化而说者,名为行部。于彼二中,为诸爱乐内三摩地瑜伽所化而说者,名瑜伽部。为专爱乐内瑜伽所化而说,除此瑜伽,更无过上之瑜伽,名无上瑜伽部。今瑜伽部后后续,为乐外事所化而说,实属相违。

  答:譬如《集密经》之所化,有究竟生起次第已,全不希求诸共悉地,而更进修圆满次第,希求现法得大悉地,最胜所化,犹如珍宝补特伽罗,及有究竟生起次第,希求共同八大悉地等,中下所化,如白莲等四类补特伽罗。所摄化机,有斯二类,今瑜伽续所化机正副二者之中,是就正所化机而立,非依副者,故无过失。

  问:四品之道,为就异体四初特伽罗耶,抑就渐引一补特伽罗四位不同耶?

  答:最胜《大疏》云:“修持念诵五如来者,本性仁贤,三毒等分行。佛部行者,贪欲增上。第二品之所化(即金刚部行者)嗔恚增上。第三品之所化,愚痴邪见。第四品之所化,悭吝增上。”是约异体四类补特伽罗。其说第四品所化为悭吝者之文,则此论师与佛密论师所说,意极符顺。又《大疏》中,以自性、异熟、受用、变化之四身,如次配合四品之种姓。如是又以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四智,如次支配。又以菩提心、布施度、般若度、精进度,如次支配。是就所得果说。若如是者,则一一所化皆须具足四部,故等分行等四类所化,一一皆是四品所化之机。

  现证毗卢遮那位者,四大品中,一一皆为乐广、中、略三类所化。说最初加行、胜曼陀罗、最胜事业、三三摩地,各有广、中、略三种修法。其广修法,各有四类三三摩地,谓于各品大曼陀罗、陀罗尼曼陀罗、法曼陀罗、羯摩曼陀罗时,各说初加行等三三摩地故。一一品皆有四类广修三三摩地法。其四中修三三摩地者,谓各品四印曼陀罗时所说三三摩地。其四略修三三摩地者,谓各品一印曼陀罗时所说三三摩地。(略)

  《真实光明论》以四品之四部配为四印,谓身是大印,意是三昧耶印,语是法印,业是羯摩印。故四品与四印,如次而配。又将四曼陀罗如次配合四印,以大曼等四曼陀罗,如其次第,特重于身语意业故。此等是以毗卢、不动、弥陀及余二部为身语意业,例如金刚界品曼陀罗,虽特重其自部佛身大印,然非无佛意三昧耶印,故说四印,印定余品。诸曼应知亦尔。毗卢遮那虽重其身,然非无语意业三,故有四印印定。不动虽重其意,亦有身语业三。弥陀虽是语,亦有身意业三。所余二部,虽重其业,亦有身语及意,故皆以四印而印定。《阿嚩达惹论》云:“以此次第,重明身等四故。虽说四曼陀罗,然多无离身之心及离身心之语,故各曼陀罗,应知皆有身等四分。故于四部一切曼陀罗,皆有身等标帜。如其次第,即此所说大三法业之四印也。”(总观上说,谓四大品一一品中,皆有四曼而配四部,一一曼中,各有四印而配四部。换言之,即一一品皆包四部四曼四印,一一曼亦皆通四品四部而包四印,一一印亦皆通四品四部四曼,一一部亦通四品而有四曼。四印以身语意业不相离故。约其四互通摄,虽其如是,然亦非全无独胜侧重之点。故四品四部四曼四印,亦可各别支配圆融,无害于特胜故。)

  若能详知彼等差别,则能了知《最胜大疏》将四品之道有时说为一补特伽罗成佛之缘,有时说为各别补特伽罗之道,皆不相违。

  瑜伽续中但不顺依果位之修法,而无依顺所治染品受生次第之修法。

  圆满五相证菩提后,修成毗卢遮那佛(此指仪轨中之修法),一一别配往昔成佛之事迹者,三大论师,皆未宣说。然圆满五相证菩提后,乃至成毗卢遮那佛之次第等,谓十地菩萨之事。以后诸事谓成佛后之事(指仪轨中之修法),则是庆喜藏论师《真实光明论》之意趣,顺成佛后之事。修本尊时,若无四印印定,则缺修道之支分,故略开说也。

  [科]丁二 学道之次第分五

      戊初 四印之训释

      戊二 差别

      戊三 次第

      戊四 印定之所为及胜利

      戊五 如何印定之相

 

      今初

  印定谓不可违越义。修本尊法须四印印定者,谓不可违越彼修法也。

  [戊二]差别

  有大印、三昧耶印、法印、业印之四。又有三种:一、所治根本印;二、能治道印;三、治已果印。一、所治根本印中,凡俗之身意语及彼等之所作,如其次第,即大印、三昧耶印、法印、业印之正所治事。又贪嗔痴悭四,如其次第,别配大印等四所治事。其理由者,即如上说贪增上等四类有情,如其次第,即四品所化之机,四品如次配四印故。又地水火风四界,如其次第,别配四印这所治事。其理由者,以四印别配四品四部,以地界清净即毗卢,水界清净即不动,火界清净即弥陀,风界清净即义就故。二、能治道印中,四品别配四印,以初品所说诸道,重在佛身大印之道,二品所说诸道,重在佛意三昧耶印之道,三品所说诸道,重在佛语法印之道,四品所说诸道,重在佛事业印之道故。又一一品中,大曼等四,别配四印,以大曼所说三三摩地等诸道,重在佛身大印之道,如是陀罗尼曼陀罗、法曼、业曼所说诸道,如其次第,各别重在佛意三昧耶印、佛语法印、佛事业印之道故。又一一曼陀罗中,毗卢遮那第一一尊,皆印四印。一一印中,皆有所表义与能表印之二。能表印中又分外能表印与内能表印之二。故一一印,各有三种:其大印中毗卢遮那等各尊色身之相,是所表义。依顺彼身安住之相,结手之行,是外能表印。与彼同时明了观想自为彼尊之身者,是内能表印。三昧耶印中,观想彼尊佛意无分别智,现为标帜之相者,是内能表印。于法印中,彼彼诸尊演说八万四千法蕴之六十种音声,是所表义。修彼彼尊,舌喉等处,安布诸字,是外能表印。观想彼彼诸尊之语,现为字想,是内能表印。三、治已果印中,果位身意语业之四,如次配合大印第四。又四智与四印亦如次支配。其理由者,以四智配合四品,四品配合四印故。又四身与四印亦如次支配,理由谓四身配四品,四品配四印故。

  [科]戊三 次第

  观想三昧耶尊,入以智慧者,乃印四印,非印单三昧耶尊,或单智慧尊。以印四印之义,是令智尊之身语意业与三昧尊之身语意业和糅无别,随于一尊无可和故。自起前起,二者皆然。《最胜经》云:“于彼印此印,彼即成此性。”《金刚顶经》云:“一切上或下,少分应弃舍。”一切上谓智慧尊,下谓三昧耶尊。少分谓一切分,不应印定也。

  庆喜藏论师派以三昧耶印、法印、业印、大印次第而印,佛密论师与释迦亲论师二派,以大印、三印、业印、法印次第而印。藏地先觉说彼二师之意者,多是未解彼二论师之意。有说彼二论师所说非理,如《大疏》上云:“以三昧耶印修,以法印安立,以业印令作业,以大印令久住相而为安立。”又一一尊皆以四印,及召入缚爱灌顶,加持三摩地,供养印、心、咒、明,共十六门而生。彼二论师派中,不具十六门故。此说非理,以未能宣说三昧耶印修等之义为何。次第决定应尔之理由,等同说云:“彼二师派,不应道理,不顺庆喜藏故。”若尔,反难庆喜藏派,亦不应理,不顺佛密故,当如何答?又须宣说依彼二师派修,不具十六门之理由也。

  问:若尔,于汝自宗,彼二论师所许云何?

  答:如《入中论》云:“心灭彼当以身证。”须依圆满报身而证法身,故先以佛身大印而印。未证法身,不能任运作诸事业,故第二印三昧耶印。证法身已,事业任运无功用转,故三印后而印业印。六十种音演说正法,是事业之主,故业印后印以法印。

  问:若尔,汝宗庆喜藏论师所许云何?

  答:由三昧耶印,自与本尊,先未无二。新令修成,住真实义故,当先印三昧耶印。若能专一住真实义而语无威力,犹不能策出世诸尊作诸事业,故法印第二。若意安住真实,语有威力,乃能作诸事业,故业印为第三。由大印故,于自与本尊无二之义,安住等至。若先未成无二,则不能住无二深义,故印大印,于最后说。

  问:若尔,自宗当依谁修?

  答:二者皆可,然依曼陀罗仪轨《金刚生论》修者,则须依顺庆喜藏师派修。

  [科]戊四 印定之所为及胜利

  所为之主要,谓将凡庸之身语意事,变为佛陀之身语意事。

  [科]戊五 如何印定之相

  此有生印之因、印之自性及结法、成就之因、成就自在之因。出生之因者,经说一切三昧耶印,皆从金刚缚出生。有说《阿嚩达惹论》、《憍萨罗庄严论》说金刚缚是一切印因者,意在疏因;庆喜藏论师说非定为因者,意在亲因。次说先结金刚缚,从彼而结毗卢遮那三昧耶印。次不放解先结之金刚缚,即从毗卢遮那三昧耶印,转结余尊三昧耶印,从彼依次转结余印。此不应理。经及《金刚生论》皆说:“一切三昧耶印从金刚缚出生。”又云:“结金刚缚已”加于一切三昧耶印之前,故有说诵“班□(左口右惹)(嚩日罗)萨埵”,结金刚缚而加持眼,不应道理。“班□(左口右惹)萨埵”非加持眼咒,是结金刚缚之咒故。《金刚生论》说“班□(左口右惹)堤利札底茶”为加持眼咒。故一切三昧耶印,若一一印前,不须一一结金刚缚者,则一一印前,亦应不须一一别诵“班□(左口右惹)萨埵”咒。故诵“班□(左口右惹)萨埵”,当结金刚缚,诵“班□(左口右惹)堤利札底茶”,当想加持自眼,或智慧眼,观瞻智尊毗卢遮那现住自前。次诵“嗡班□(左口右惹)达底穴(左口右惹)”,结毗卢遮那三昧耻印,诵“□吽鑁贺”,依此召入缚、爱,自与智尊成无分别。次诵“班□(左口右惹)萨埵”,想毗卢遮那后有日轮幢。诵“班□(左口右惹)萨埵三昧耶当阿贺”,自与智尊住无二体之慢。印此诸印之后,有说印讫一切尊之后,想一切尊心间,各各有一最初五股金刚。然修行时,彼不完足,应于印完之后,即修毗卢遮那佛意无分别智,于月轮上为白色五股金刚之相。缘彼心一境性,诵三总咒及三别咒。缘彼久住,是成印之因。次以正理分析自内蕴等皆空而修习之,是成就自在之因。

  出生法之因,谓念诵声音之行。印定之法,谓想彼尊喉中,从“纥哩”字,变成八叶红莲,向舌一叶,变成舌根,上有白色五股金刚,顺舌而卧。诵“嗡班□(左口右惹)唧贺”加持。于金刚脐上,有“班□(左口右惹)贾拏”等各各法印之字,安布缠绕。语诵法印诸字,是印定法,尔时身印结作大印,是补敦大师及具善山派之轨则。有人难云:“法印之时,全无宣说,须结身印。”此不应理。《最胜经》云:“或立或安坐,或即如是住,一切贪瑜伽,得一切悉地。”《大疏》释云:“由诵真实当修自尊之形,或立或坐。言一切贪瑜伽者,此谓本性清净自性。由如是修,何所成耶?曰得一切悉地,谓一切部诸尊法印,当能成办一切悉地。”言“诵真实”者,谓语中持诵法印诸字。“自尊”者,谓所印之尊立坐等形。当顺彼等,结身相印,心当安住真实空义。彼三同时和合,乃是出印之因。或不结大印,则不完备成印之因。故于此中,破结大印,极不应理。法印自在之因,谓身当明了观所尊相,意当专缘真实深义。从甚深明显无二之中,舌及金刚合触上腭,从彼放出微细金刚,量如小麦,住鼻端上,乃至可见可触之相,应久修习。依止法印,能成诸大悉地,是为法印自在之量。

  出生业印之因,谓金刚拳。印定之法,谓于左手金刚拳上置右手金刚拳,以莲绕为先,结彼彼尊无标帜之大印,诵各各咒,解印弹指,观想作业。成办之因,谓结印时,想彼诸尊心中,各各有一羯摩金刚,信解彼印成所作智自性。自在之因,谓身一切威仪,胜解由舞跃等事,天供诸尊;语一切言说,胜解由歌唱等事,天供诸尊;一切饮食等事,胜解以诸尊与空性无二为体,现为色声等相,无供诸尊。应依正念正知,恒常修习。由如是修,串习坚固,则身语一切威仪,皆能成办诸尊事业,是为自在。

  出生大印之因,谓正为金刚拳。印定之法,谓结安住本性大印,即大菩提印等。成办之因,谓于彼彼诸尊心中,各各修一五股最初金刚。自在之因,谓于深显无二之本尊瑜伽,乃至获得坚固而修。意谓此等易知,故论未明说。

  问:毗卢遮那印定之后,以不动印时,为即自修毗卢遮那相而印耶?为变为不动相而印耶?若如前说,是印毗卢遮那,非印不动;若如第二,为东面不动至中,东位空修耶?为修二不动耶?

  答:谓自不改毗卢遮那相,而结不动之契印,观不动智尊住于面前,并于自修召入缚、爱。如是不动与智尊和杂无别,亦即自与智尊和杂无别,以修自与不动为一体故。由是余根本诸尊,亦当了知。

  [科]丙四 无上瑜伽续建立分三

      丁初 分为二续

      丁二 别分之义

      丁三 修所诠义

      今初

  《修仪生经》、《金刚幔经》、《佛顶经》等,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为瑜伽续及瑜伽母续。《时轮经》等,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为方便续与般若续。《金刚心庄严经》等,分空行父续与空行母续。此等之中,瑜伽续、方便续、空行父续等,义同名异,又瑜伽母续、般若续、空行母续等,亦同义异名也。故瑜伽与无上续二未分别,共云之瑜伽续及于无上总续,名大瑜伽续,与以无上续为所分事分出之瑜伽续,其名虽同,义各差殊,当善分别。

  [科]丁二 别分之义分二

      戊初 破除他宗

      戊二 安立自宗

      今初

  有说无上续为所分别事,分为父续、母续、无二续之三。三续互违,是此即非彼。由能诠文之差别,别分三续。由所诠义之差别,别分三续。由请者之差别,别分三续。初者就无上续,凡于序分以“如是我闻”起首之经,定是父续,如《集密经》。凡于序分以“最胜密欢喜”起首之经,定是母续,如《胜乐经》。其根本续(欢喜金刚之根本续也)第二会中,有“如是我闻”,不共之释续《金刚幔》中,有“最胜密欢喜”。共同释续《三补札》中,俱有“如是我闻”与“最胜密欢喜”,故是无二之续。为证其意,谓是黑行论师所说也。

  (总之,此家心意,以无二续为最高深捷密,自所宗仰为欢喜金刚,故宛转完成彼为无二之续。亦如天台家之崇《法华》,贤首家之尚《华严》,皆出一己信乐之所好,非堪严密理智之观察耳)。

  破:此极非理,胜乐之经,亦应成无二续,以彼根本续中,有“最胜密欢喜”,其不共之释续中,有“中是我闻”,共释续中,俱有彼二故。若云许者,应不应理,以汝先许彼为母续,又许母续与无二续互乖违故。又《欢喜金刚经》,亦应成父续等(以“如是我闻”为起首故),妨难甚多。

  第二,由所诠义之差别别分三续中,有以生起次第之差别、以圆满次第之差别、以随行清净之差别别分三续。初者,以无上续为所别事,若曼陀罗凡五如来现天女相,或以天女为其正尊,或眷属中天女数众者,即是母续。若曼陀罗凡五如来现天子相,或以天子而为正尊,或眷属多是天子者,即立为父续。引证《金刚幔》云:“一切诸佛陀,空行母胜众,为成五空行,说空行母经。”“诸佛”谓五如来,“空行母胜众”谓显天女众多,“为成五空行”谓显五佛现天女相,义谓演说能成彼事空行母经。彼读虽未直说父续,然由宣说母续之力,亦说父续之义。

  破:为证彼说,引如是文,极无系属。彼经之文,是为开示修行金刚幔中,略部曼陀罗五尊而说。言空行者,非惟指天女。

  以圆满次第之差别安立三续,谓凡正诠说曼陀罗轮圆满次第之经,即是父续。凡正诠说空点及微细瑜伽圆满次第之经,即是母续。凡是俱重诠说二种之经,即无二续。举例如前,许互乖违。

  破:其曼陀罗轮圆满次第,谓依外印修圆满次第,则《胜乐经》亦应是无二续,以依外印修圆满次第,《胜乐经》、《欢喜经》二无差别,空点及微细瑜伽之圆满次第,《胜乐经》中尤广说故。若云许者,则与许互乖违,而成相违。

  以随行清净之差别安立三续,谓若无上经,凡正宣说蕴界处清净之经,即是父续。凡正说脉清净者,即是母续。凡俱正说二清净者,即无二续。举例如前。

  破:其《胜乐经》与《欢喜经》,立不立为俱非父续、母续、无二续之差别,不应道理。以《胜乐经》说脉清净,是汝已许,如《欢喜经》宣说修无我天女十五尊,为蕴等自体之清净。《胜乐》亦说修色蕴等十七,为十七尊之自体,是蕴等之清净,更过此之清净,即《欢喜经》亦未说故。若许如前(能自许相违),故以彼差别,不能安立。

  第三、由请者之差别安立三续,谓男尊请问,如《集密经》,即是父续。由女尊请问,如金刚亥母请问之《胜乐经》,即是母续。如第一会由金刚藏请问,是男尊请,其第二会由无我天女请问,是女尊请,以男女尊俱请问故,是无二续,亦许互违。

  破:若尔,《集密经》亦应是无二续,以根本经是男尊所请,其四天女所请释经,是女尊所请故。若许如前(成自宗相违),又二会中,初会应是父续,次会应是母续。

  又以能诠文之差别安立三续,说是黑行论师所许,亦不应理。彼所许义,谓诸经首,虽有“如是我闻”及“最胜密欢喜”等文然不同,然缘起(即序分)文皆诠空乐无别。为显自性清净无差别故,说云:“意金刚宣说,自性无差别。”汝欲以彼说作以序分安立三续之理由,全无系属。

  又有随学《时轮经释》,矜为彼宗,谓无上续中分父续、母续,是不了义,不可如言取义。凡是无上续,定是无二续,乃是如言了义。既如是许,而又于无上续分父续、母续、无二续之三。安立彼三之理,谓若曼陀罗表示昼夜相等清净,故说一切主伴诸尊面臂相等之无上续,是为父续。如《集密经》。若曼陀罗表示前后节气清净,故说主伴诸尊面臂多不相等之无上续,是为母续,如《胜乐经》。由上说力,若曼陀罗主尊父母面臂不等,眷属父母面臂相等之无上续,是无二续,如《时轮经》。谓彼皆是《时论》所说。

  破:此不应理。《集密经》亦应成无二续,以凡是无上续,定是无二续,乃是如言了义故。若云许者,应主尊父母面臂不等,眷属父母面臂相等,是所许故。故《时轮经》非说无上续中,分父续、母续为不如言不了义,是说彼经自分父续母续之法,以无上曼陀罗中,召入智尊之时,说男尊动作、瑜伽母不动者,立为父续;若有曼陀罗中,召入智尊之时,说瑜伽母动作、男尊不动之无上续,立为母续者,是为引导以彼相教化之所化,暂就他故,作彼建立。故彼非如言,是不了义。又《时轮》说,由昼夜相等清净,说一切尊面臂相等,及由前后节气清净,说一切尊面臂不等之曼陀罗。以彼安立父续母续,实无系属。彼经义者,谓彼经所说,集密曼陀罗及幻网曼陀罗,一切诸尊面臂相等者,以彼支配时分清净时,谓表昼夜相等清净,故面臂相等。又彼经所说,胜乐大小曼陀罗中,诸尊面臂不等者,以么支配时分清净时,谓表前后节气清净,故面臂不等。是说曼陀罗清净也(非说以面臂相等不等而安立父续母续,故引彼为证,全无系属)。

  [科]戊二 安立自宗

  无上续中,方便智慧无二续之“方便”与父续为方便续之“方便”,二名虽同,义实不同。二中单分之“智慧”与母续为智慧续之“智慧”,二名虽同,义亦各殊。何为二中单分之“方便”、“智慧”?答:其方便者,谓大乐俱生智慧,谓通达一切诸法无自性智,故凡是无上续,定以如是方便智慧无别为所诠义。《集密后续》说诸菩萨众请问大师:“云何无上瑜伽续之瑜伽义?”大师答曰:“方便慧等转,说名为瑜伽。”故以如是之方便智慧,不能安立为父续母续。以是因缘,《时轮经释》与《金刚心释》说:“《集密经》应非父续,《欢喜金刚经》应非母续,以么二经,俱诠无二无差别故。”如前说之“方便智慧无别”,不各别计,即以彼为所别事,而分父续母续为二也。何为父续与方便续义同之方便?何以母续与慧续义同之慧?

  答:当先明其慧。《金刚幔》第十品,诸眷属等白大师言:“世尊!瑜伽续之名,云何而转?”持金刚告曰:“般若度方便,此谓瑜伽母,大印善和合,转入真实故,名瑜伽母续。”当释其义。大印者,谓此中大乐俱生智。彼于何和合?谓由转入真实门中而善和合。如是乐空无分别之和合,说名瑜伽(瑜伽即相应、和合等义)。其中“母”者,谓二身之中,法身不共之同类因,以是显品方便分与空品慧分二中之空品慧分,故名曰母。由以如是空品慧分之乐空无分别智为正所诠,特重宣说,而不特重宣说显品方便分色身不共同类因之幻身,及修彼之方便,故说名瑜伽母续。由是因缘安立母续者,谓正诠空品慧分乐空无分别智,而不特说显品方便分幻身及修法等之正续,或彼类摄之无上续。

  问:何为父续与方便续义同之方便?

  答:如《空行海经》云:“瑜伽续王中,知彼彼轨别,光明幻幻身,我为世间说。”今释彼义,先当云说。由谁说?谓我持金刚说。说何事?谓修幻身之方便。为谁说?谓为诸所化世间。何中说?谓于无上续所分瑜伽续与瑜伽母续之诸瑜伽续王中说。如何而说?谓特重宣说明相增长,证得光明,顺规生起,逆规起时,从四空智所乘五色光息修幻身之法等。由如实了知彼彼轨则之差别,从光明定起幻身之法也。总说其义,谓虽亦是广说空品乐空无分别智之经,然尤重广说显品方便分,从四空智所乘五色光息修行幻身之正续,或彼类摄之无上续。略明彼例之经,如《集密经》是正父续,如《黑红阎曼德迦经》、《毗卢遮那幻网经》(即无上幻网,因幻网有多种故)、《金刚心庄严经》等,是父续类摄之续。《胜乐》、《欢喜金刚》、《时轮》、《幻顶座大印点》、《佛平等和合》等,是为母续。父续《集密》为上,母续《胜乐》为上。如《集密经》广说之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及事业等,诸余父续,皆未说故。如《胜乐经》广说之生起、圆满及事业等,诸余母续,皆未说故。

  如是分为父续母续之无上续中,又分二种:一、能诠声续;二、所诠义续。其能诠声续,谓持金刚所说一切无上续之教。所诠义续又有三种:一、因续;二、方便续;三、果续。因续与事续同,方便续与道续同。事续者,如拏热巴许为“无上续正所化机,如珍宝之补特伽罗”,寂静与无畏论师许为“具客尘心上,自性清净之法性”。果续者,谓究竟所得持金刚位,或“无学双运”或“七支结合位”等,同是一义。方便或道续者,谓能证彼究竟所得之方便,即二次第道及诸支分。总谓因续或事续,如宝之补特伽罗,为证究竟所得,无学双运位故。所修道之一切方便或道续,略摄为四:一相续未熟,先正成熟之灌顶续,成熟守护不坏之三昧耶及律仪续,正所修体之生起圆满续及近因行续。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切的众生看见我不会感觉我有恶意!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14 7: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