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推荐]悲华禅师在中华佛教在线佛学答疑
发起人:三思~参学  回复数:10  浏览数:7991  最后更新:2007/8/11 16:06:00 by 梦幻泡影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7/8/5 20:27:00
梦幻泡影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9
经 验 值:9
注册时间:2007/4/15

网友提问10:是否要证得无生法忍,再回入娑婆世界度众生?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上师:阿弥佗佛,我回来了,不好意思,干扰了大家。这里讲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认识,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可以这样讲已经进入了末法时代,何以故,我们观察我们的内心,反观自照,真的很难很难修行,我们烦恼太深重,业障太沉重,若你能真实的忏悔自己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点,你看按照佛陀所说的,在正法时代,是信心证果坚固,到像法时代,起码是禅定坚固,那么到了今天的末法时代,是斗争坚固,我们的心充满了种种疑念,自己跟自己斗,自己跟他人斗,今天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正能趋入禅定层面的修持,少之又少,所以从这点看,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警醒自己,我们已经处在末法时代,那么要想度化如此烦恼深重的众生,是不是您自身的功德应该要有更高要求啊?所以是这样的,如同我的密宗上师告诉我的,如果没有到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最好还是不要为人灌顶,我想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的,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烦恼很痛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他往昔生中,他在佛法僧三宝面前可能他有业障,他可能过去曾经毁谤过三宝,轻慢过三宝,所以今天导致他业障很重,修行很困难,很难得遇善知识,自己想下来修行烦恼重重,坐不住,我们最通俗讲说坐不住,等等这些现象,都显现为烦恼深重,业障深重,那么当然无法度脱,但是如果没有得遇善知识,亲近善友殊胜的 因缘,我们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对不对,你说我跟着佛走,佛的法身,你没有开悟,你能见到吗?那佛的报身他是为登地以上菩萨而设的,就算是象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化身,我们如果没有福缘,我们见不到的,所以有句话说,懊恼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对吗,那也许我们有幸善根成熟时,能见到佛的半报化身,那么最值得我们信赖的就是乘着愿力而来的这些慈悲的善知识,所以说,你若能够对善知识升起深重的信心,那么我们的得度是很有希望的,那么话说回来,也许我们的烦恼很沉重吧,所以说这些善知识所示现出来,就是为了接近我们,用的更大方便善巧来度化我们,那么从这点来看,这个观点我们不能用来衡量善知识,只要说他的修行比你高,他带你走的是正道,他能够让你的烦恼日渐轻微,带你走在皈依三宝实践三宝的正确道路上,你都应该把他看做是再来的菩萨,这样对你自己有殊胜的功德,而你如果这样想,那你必然会获得十方三世诸菩萨殊胜的加持,所以我经常对跟随我的弟子们说,我是个凡夫僧很显然,我没有什么功德,但是你如果以清静的心来祈祷来供养来亲近,那么或许我所说的话,不会把你走向偏道,那么十方三世诸佛不会弃你而去的,何以故,这里实际上包含着甚深的密意,释迦牟尼佛甚至这样说,到了末法时代我现文字相度众生,到了末法时代,我加持一切的善知识,来度化众生,所以我们也不要做这样想,我们自己的烦恼众生太苦了,我们能帮多少是多少,当然了,如果你悲心切切,只要你修行成功,转动法轮,你就会早日实现度脱有情众生的悲心宏愿,对不对,因为你这种慈悲的心跟佛道相应的,你也可能比任何人快成佛,也许这种思想也来自于,不行我赶快往生净土,但是我前面说过了,往生净土也是为了度脱有情众生,所以说,你发这种要度苦难众生的愿,绝对不会错,而你这种心就是和佛菩萨心的相应,你不管往生什么净土,他都可以使你快速的积累往生的资粮,对不对,你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在初发心的时候,这种悲心宏愿,我们看悲华经看得出来,他超胜了那些在场一切佛菩萨的发愿,所以说他老人家不舍弃我们这个五浊恶世,苦恼深重的众生,本师释迦牟尼发了五百大愿,所以示现出来的他比弥勒菩萨更早成佛,那弥勒菩萨早在四十多劫以前就早释迦牟尼佛发菩提心,可见这种发心的功德非常殊胜,所以对我们修行来说,我们要发大乘心,你这样想这样做绝对不会有错,我们看优婆瑟戒经里说的很好,如果有众生曾经一念为了解脱他人而修行,这少分的悲心即获得少分的解脱,这种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的,所以大家发愿不要怕,但是从自己的修行来说,要谦卑,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是不是已经证果了?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也就是说你有一颗帮助他人,度化他人的发心,因为己未得度先欲度人,这叫菩萨发心,你用你的愿心来守护自己,那么你老老实实修行,你坚定的走下去,这本身就在度人,因为所谓的度它离不开法界的缘起,那么在十方无边的法界中有一个众生在这个末法时代他如此诚恳的修行,我想他已经在庄严这个道场,对吧,你已经在度化众生,或许这个时候对你来说就是最真实的度化,那反过来,如果你不加强自己的修行却一心想着度化众生,我想你可能被魔境所牵走,因为所谓的众生也无所谓众生,而度尽一切众生并无众生相可言,它不是一种我们现在这样想的,所以你这种度化众生的力量应该是随缘的力量,应该是自然,你心中的功德自然真实显现的力量,所以度化众生应该是随缘而度,他没有执着于这种有为表象功用的度化众生的层面可言,所以我最后说一句,就算你发心往生西方极乐安乐国,我也劝你发大乘心,你希望以此功德来回入娑婆,度化众生,那么你乘着这样的愿力,你法缘具足时你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苦难的,与我们命运相连的众生,他将因为你的殊胜功德而获得一个得度的因缘,所以说你的功德是无量的。好吧,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1:原来听到师父说男佛子与女佛子的念佛是不同的,为什么呢?请师父开示。
上师:弥勒尊佛,大家晚上好,我刚才有事情一下很抱歉。这个师父我不知道哪个师父开示你的,您这个问题涉及到比较具体的,可能是不是教你一个念佛法门,比如说方便结合如何调整自己意念的注意力,当然了男佛子与女佛子他在生理上心理上有不同,比如说我讲最简单的一个意守的方法,意念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是观想为一个对境,来作为你修止观的一个方便,那么在这个意守的常观对象上,他可能会有男女不同的抉择,一般来说你不是受持戒律非常清静的女众,那么就不太适合意守在下丹田的部位,因为这样跟女佛子气血不同的特点有关,那么男众可能或许这样有他殊胜之处,可能在这点是抉择,因为具体的修行,如果是一种心心相应之念佛,应该是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如果这个念佛法门如果配合的具体的止观修持,那我不知道,你这个师父具体是什么样一个传承, 他怎样教导你的,所以我想可能是在这点上有所不同吧,好吗?因为我也无法更多的说,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好吗?我想你如果真实的修行,特别到已经进入到甚深禅观修行,应该还是依止一位善知识修行比较好,这样他会为你做印证,能够让你慢慢走出修行的歧途,最终得到解脱的境界。

网友提问12:请师父开示修禅定能见性吗?
上师:那当然能见性,但是如果你纯粹的只是修习禅定,而不能进入佛法所说的慧观的层面,那是不能见性的,何以故呢?因为如果你修习禅定很好,却不是皈依三宝,走的不是佛道,不是最终趋向于菩提那么在色界天,在初禅境界可以往生梵天,甚至你进入无色界天,寿命或许有八万大劫,但是呢,业报受完依然轮回六道,对吧,这跟见性仍然是不交涉的,因为这个原故,我们在禅宗很多公案中看到,虽然有些禅师,他的禅定功夫已经很高了,甚至有的可以坐脱立往,就是出阳神,从头顶上,但是若说明心见性还未梦见在,当然了要通过修禅定,禅定有两种含义,如果从戒定慧的层次来讲,就讲的是修行自己的定心,在定心的支持下,才能展开慧观,另外,禅定从广泛讲,他也是一个修行的层次,六度菠萝蜜里这样讲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进入般若的层次,所以一个正在修行戒律层面的修行者,和一个已经进入禅定层面修持的修行者,和一个已经进入慧观层面的修行者,那不一样的,我们再看《弥勒菩萨所问经》,这本经书我看,对了你们说的净空法师他也曾经讲过,他也结合经典,讲如何在平常生活中做一个修行人,应该怎么处理生活的事情,对吧,那么他里面也有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从功德上来说,这么多的处在修行戒层面的修行者,他清静供养一个处在禅定修行层面的修行者,应该清静供养,这么多修行禅定的修行者,应该清静供养依止在智慧层面是修行的人,这个一样的道理,我话再说回来,当我们修行佛教,可能你是按照不同的善知识所教导的方法来修,但它有个共同点,当我们内心烦恼升起的时候,我们皈依三宝,就意味着我们要去清静我们内心的烦恼,那么首先第一个层面应该离不开,你对三宝不断的祈祷,你不断的树立我的正念,不断的用善念来对治你的恶念,这是最起码的修行,这种修行有它殊胜的作用,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修行时,比如说你的淫欲心非常重,如果你能修行不净观,他就是一个殊胜的对治法,但是你不能说法界所显现的一切相它是干净或者不干净的,何以故?你这时是对治法门,你还没有切入实相的层面,好了,如果你有更深一个层次,你能用你的禅定力来转动你的烦恼,那么你的境界应该更高,功德力更殊胜,不管你修什么法,最后你通过这个层面你跨越过去,达到智慧解脱的层面,在智慧的心中,就如同六祖坛经所开示的,烦恼即菩提,你这种转动烦恼的力量,我们讲一个转动,我们知道小乘法门大乘法门乃至密乘法门它在处理烦恼上,目的都是一样,要清静烦恼,但是因为它的见地不同,它所达到的功德力量不同,所以它显现为对治烦恼上的,转动烦恼上有不同,那禅定能不能开悟,那当然可以,从修行次第上来说,通过禅定力进而修行般若,那当然能够见性,得到开悟,见性就是见到佛,见佛真身,法身,这是一定的,这个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3:请问法师怎么理解一门深入与博学多闻的关系?
上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可能今天我们学佛的人经常在这一点上争论不休,乃至一些复佛外道也把一门深入作为他对佛法僧三宝不清静的一个理由吧,我们来分析一下,一门深入与博学多闻应该是辩证的关系,如果你没有正法的博学多闻,你的信心树立不了,你也很难一门深入,如果你的学修不是抱着一门深入,专精,深入的态度,你的智慧开发不了,纵然你博学多闻也无法获得深刻真实的智慧,所以反过来说,博学多闻它有时树立在一门深入上,比如说你依止一个善知识修行,你心专一下来,完全的进入,你在这个完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博学多闻,集思广益,不断的发展你的闻思智慧,乃至修行的智慧,那你说这种博学多闻是不是建立在一门深入的基础上?那反过来说,如果因为你的见识的狭劣,因为你过去曾经受了世间法的污染 你对佛法僧三宝,你对佛法没有真实的信心,这个时候要劝导你要博学多闻,要多听听智者的言语,你要多看经书,多听法师开示,不要固步自封,因为你这个时候还达不到受持一个所谓专门的法门,这个时候你没必要封闭你自己,因为你这个时候停留的阶段是正信没有树立的阶段,你应该博学多闻,通过的不断的比较思考鉴别自我忏悔检讨,那么你可能树立一个正信心,然后树立或者依止一位善知识得到法以后一门深入,那这样博学多闻是必要的,就如同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说过,“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应该指的是在他修行已经具缘的情况下他的一门深入,功夫不深,太多的分心,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今天依止一个上师,明天又依止一个上师,后天再依止一个上师,在你的信心很薄弱,根器不是很稳固的情况下,可以说依止的上师越多越麻烦,不要说冲突,就在受持法门上也有冲突,有的朋友比如说他依止了一个藏地的活佛,他告诉我,“嗡达列都达列都列梭哈”,绿度母咒要颂持十万遍,你的任务是半年,一天安排多少,那么你再依止一个上师,你把,“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这个莲花生大师心咒颂持十万遍,比如你再遇到我我告诉你把瑜珈前行句,“那摩布达雅那摩达摩雅那摩桑嘎雅”,这个皈依三宝句受持十万遍,好了你肯定冲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去抉择,最后归结一句,你要想理解这个问题,你要去深刻的反观内照一下,我现在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博学多闻对我是非常必要,而不是一种障碍的情况呢,还是说一门深入对我来说过早,还是说我太懈怠了没有一门深入,这点我想根据个人的情况去做鉴别吧,我只能说到这里。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2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