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词]: 欢迎来到悲华在线网站学习交流园地。法炬集限制注册,故一般用户只可以游客身份进行部分内容的浏览,无法发帖和跟帖,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弥勒尊佛!谢谢!愿您六时吉祥!


网站主页 | 宗派法门 | 法脉传承 | 法雨甘露 | 道场巡礼 | 往事如风 | 太虚法藏 | 下载中心 | 影视厅 | 图吧 | 博客 | 论坛 | 视频教室

有人问禅师:什么是佛?楞严悲华禅师答:问者即是,全体即真,一切现成,无欠无缺,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见者非见,言者非言,于无知处知,于无所得处得,是名为佛也。

古有黄龙三关,今有楞严三问:今问《楞严经》所云:何为妙明真心?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菩萨是如何假爱欲而生娑婆却又不染红尘?若通此三问三答,必为见性人也。
    
 
2005年11月20日上悲下华禅师与上智下光法师应在家居士祈请,为大众释疑解惑。
发起人:释楞严  回复数:1  浏览数:4651  最后更新:2006/4/3 9:40:00 by 妙善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06/3/9 5:43:00
释楞严
愿为释尊心子 誓与弥勒同行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798
经 验 值:5340
注册时间:2005/10/14
2005年11月20日上悲下华禅师与上智下光法师应在家居士祈请,为大众释疑解惑。
  法会主题/ 上悲下华禅师与上智下光法师应在家居士祈请,为大众释疑解惑。

法会形式/ 在线答疑(问题总计22个,因时间关系,法会开始约90分钟后问题停止搜集)。

答疑时间/ 2005年11月20日星期日。

与会人员/ 法师大德及网络佛子约60人。

录音整理/ 前1小时:舍觉梦。

 

 

 

按照计划,我们这一周应该全部结束最初期的,我们整个站管人员和网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这里当然是正式的答疑了,同时也作为我们网站的工作人员的一个训练的课程。我今天会和智光师,两个人一起给大家做详细的解答。但是对管理工作人员是个训练,要及时总结经验,尽快跟上。

好了,情况就是这样的,现在我开始进行答疑。

我看屏幕啊,第一个问题是讲:

问题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的在家人生出离心的标志是什么呢?生起菩提心的标志是什么呢?

这位同修问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特意强调在家人如何生起出离心,他认为可能出家人就算生起出离心了。其实出离心生起的标志和菩提心生起的标志,和在家出家没有必然的关系。

那么出离心生起的标志是什么呢?在佛教中讲出离心,指的是按照宗嘎巴大师完美的定论来说,生起出离心的标志就是与轮回盛世刹那间亦不生倾慕心,就是对轮回世间哪,遇到的所有境界,他不生任何的这种羡慕啦希求的心,同时对解脱圣道生起强烈的向往心,愿望心。就是一方面呢,对轮回世间的一切呢,厌弃,另一方面呢,对解脱圣道生起强烈的欲求解脱的心。这个心如果是真地生起了,那么就标志着他真实地生出离心了。这就是出离心生起的标准。那么在家人是这样的,出家人也是这样的。都是一样的。

好了,讲菩提心的标志是什么呢?讲菩提心,我们要明白什么叫菩提心。简单地说,应该是为了度化一切的,尽虚空的众生,而生起一颗,发誓,发愿,要证无上大觉果位这样一颗心。这叫菩提心。他具备有大慈大悲的发心,他具备有要证得最究竟佛果的这样一个心愿。这样完整地称大乘菩提心。站在大乘菩提心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广义上来说,生起出离心也是菩提心之一。比如说,一个人他发愿的心量,他也想度化很多很多众生,但是他最终希望自己证得象阿罗汉那样的成就,这样也可以称是菩提心,但是他不是正的菩提心,跟大乘菩提心比呢,发心还是小,不能被称为大菩提心。那就看他的内心是否真实地生起,如果一刹那生起这个心,就叫做一刹那之间发心,当然,我们要想真实完全地发起这个菩提心来,完完全全发起来,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我们先生一种欲求心,所谓的世俗菩提心。把真实生起菩提心叫做胜义菩提心。那胜义菩提心当然了,必须心性开悟,由于证悟,他的心才会达到那种无边无际,任运而在的一种境界。没有这个之前呢,要发愿菩提心,然后靠自己的行去实现,对众生对自己的诺言吧。这个就叫行愿菩提心。合起来叫做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呢有所不同。但如果不先发这种世俗菩提心,不发这个大愿行啊,想究竟证得胜义菩提心没有可能的。

好了这就是第一个问题。

 

我看有些同修,在公屏上问问题,我想今天晚上这样,只要他的问题没有为难的这种发心啊,尽量都给他搜集出来,大家稍微编辑一下,排出顺序来。

我现在看第二个问题,讲到金刚经里面两句话,如何理解。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金刚经》中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有“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何理解呢?

前面一句话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后面一句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那第一句话呢,是讲,见如来的境界,这个见字读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说如来的境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境界,是般若智慧的。如果一个人,他能够证悟到,不管一切的显相,它本质上都是虚妄而不实的。如果能够(明白)一切的显相,不过是他六根识所显现出来的,不过是他的心识所显现出来的相。他如果能够见到这个份上,那这个人可以讲是见到了如来。讲的是这样的悟的境界,应该这么来理解。

我举个例子,如果有人说,我知道什么是如来了,他说我只要对完事万物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毫不执着,比如说我看到一个人,我就说“见人非人”,然后我心不执着,他都是幻的,为什么?因为人终究要死嘛,所以说他是幻的。那请问,他这样理解就表示他是证悟了吗?显然不是。因为他仍然没有超越识的境界,因为他还是有这个人相,有这种分别意识,他见人还是人,他只不过是学着经典来暗示自己说,这是虚幻的。“见诸相非相”是当下见诸相非相,一切相就无有相可得,当下直悟实证则名为见诸相非相。所以说,他这样说不能叫见如来的,也不能名为证悟。

好了,我们看第二个,“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理解非常深刻,首先要明白什么叫信心。信心有不同层面的信心。我们如果没有信心,我们不可能学佛修行,但是信心有高有低,有真有假,有浅有深。刚刚开始学佛的人,信心表现为一种欲求的心。比如我很想学佛,我很想跟着这个师父学佛。我很想修行,我希望我赶快成就。他表现为一种欲求。那但是光光有这点是不行的。进一步他可能会生起净心来,他对任何事情,他对师父种种行为生起清净想。那么他对师父的信心就进了一步了。

我举个例子嘛,最早学佛的人,他认为,诶,这个师父不错,说话挺柔和的!好象很慈悲,对我也挺好,那我跟他学吧。这是最初的信心。然后再进一步呢,他不一定会认为,跟了师父以后,师父的所做一切都为了教化我,对师父的一切行为生清净想,他不会。但是这种信心是太弱了太弱了,这种信心往往呢,他就会去找师父的毛病,观过失,他很少去观功德。那如果只观师父的“过失”不观功德呢,他的福德善根一天天地消退。他的心还不能清净,所以说这种信心,是一种欲求,但还不行,我们应该升华到一种清净的欲求,成为净信。做清净想。

能够这样想还是不够,他还是要进一步提高信心。比如说他认为我的师父无非是境界比我高一点,无非是个好的人,那他这种信心太浅了,信心一增长,他会认为啊师父是个修行非常好的人,是有道的人。但是我师父虽然如此呢,我师父还是经常会有错的,甚至,有些地方我会比我的师父更强。所以说这种信心还是不行。

到信心再强的时候他会知道哦,我师父原来其实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他的心意就是佛的法身,而他的身体,他所做的一切行为就是佛的化身显现。那么这样的信心就非常大了。这叫诚信。那无论师父说什么,他都知道是最高无上的法。他的心完全融入消除我执,那他就离开悟不远了。所以《金刚经》里面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信心要增长,才会增长实相。

信心就是大家平常所理解的那样,对不对呢?对的,就是那样!这就叫信心。但最早,最初的层面来讲,一个“信”字,应该讲是“诚信”二字的“信”字,就是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说到做到的人,心口如一的人,这也称为信。那当然如果你不是这样一个人,那也谈不上对他人的信用和信心了。而他对师父的这种敬信之心正是他开悟,增长善根,成就佛道的最根本的保障。

这句话同时也讲出了我们如何才能证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何才能证得“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他的关键之关键在于信心清净。

好的我给大家答完第二个问题,管理员请收麦。

 

主持人:感谢上师慈悲答疑,上师刚才的问题答得太透彻了,说得很圆满,铺开来讲,讲得很细致,非常的好,第三个问题出来了: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是达到了修密法的标准呢?

刚才的几个问题问的,我觉得都问得相当好,善其问者,必善其思,善其思者,能善知礼,怎么个问问题,也非常重要。随喜赞叹。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

我的屏幕上好象也看到第四个问题,我打算把第三第四个问题同时解答。它们有内在的联系。

好那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这里面讲到怎么样达到修密法的标准。好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密法。密法就是佛法当中秘密的法门称为“密法”。既然叫密法,那么就是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内必须保密,不能轻易宣说,他只能对够格的人去讲。时机没有到根器没有到都不能讲,一概遮止。有绝对密和相对密两种不同。

绝对密,比如说现在大家所说的这个叫密宗和显宗,那么在密宗里面要求的在不同的时代,他的祖师开许的尺码不一样。象如果从密宗来讲,有些法如果没有经过灌顶,没有通过具德上师的摄受,你绝对是听闻不到的,如果你去听去闻都是盗法,对自己都不好,因为那个法绝对要保密。没有灌顶,没有这个誓言,绝对不能听闻,这个可以讲叫绝对的密。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人,没有这个条件都不能听。

还有一个相对密,什么叫相对的密呢?相对就是说比如说只有小乘根基的人不能跟他说大乘的法,跟他说者,说者也有过失。没有真实生起出离心的人你不能跟他说出离道的修行圣法,你跟他说也是有过失。这叫相对密法。这种根器的把握确实相当困难,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过失,很多师父很多修行者,都采取一种很审慎的态度。你比如说我们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的文章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慎重选择上师,如何慎重地选择师父,如何慎重地来学法。我看很多同修道友还有很多法师大德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大家去看,对自己都非常有益。但是你要知道,刚才说过“相对”二字,很多一般的我们说“吃不准把不定”的人他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你要是遇到一个真正具德的上师,真正的大德,或许你没有开口他便知你根器,难道师父还要通过那么漫长的东西来考验你吗?所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机缘这个并没有一定。这叫相对密。

那一样的,一个师父,如果他的弟子没有真实地生起信心来,没有对师父生起真正的信敬心,他是不可能给他讲更深的法。就算是甚深的法,他也是方便而说,他可以把很深的法用共同法的方式来开示。共同法里面也可以分为共同不共同。因为作为一个大德法师,他方便无量。尤其具有那种实修实证证量的师父,他更不是一般这个闻思、理论通达的法师所能够相比的。他都随机随缘而进行教化。但这一切都是相对的,所以叫做相对密。那么好了。今天我们说的就是共同的密法。

那我们来讲一下,先别说密法究竟标准是什么。有很多朋友说,没灌顶就不能听闻密法,这个也不对。象我这样修行密法,上师给我开示甚深的密法,我事先没有经过灌顶,但是我有经过拜师啊。我对我的师父生起无上的信心啊。然后师父给我讲了很深的窍诀啊。但是我还是没灌过顶。我到后来的时候才灌了一个顶。那这么说,摄受我的师父有过失吗?还是说我不够格呢?应该不是这样的,这是不符合的。没有什么过失,那都是接大欢喜的事情。那么究竟什么是真实的修行密法的标准呢?按照上师给我的开示和我的理解,修行密法的标准就是信心。有大信心的人完全可以修行密法。他的标准就是信心。从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三个来考量,如果这个人从小乘法来说,有没有生起出离轮回的心,祈求解脱的心,以出离心作为标志。那么发起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作为,那么修行密宗的信心,就是这个大信心。其实呢,信心从哪里产生,就从出离心菩提心中而产生,他没有真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他根本就不会对上师生起无上的信心。很简单啊,他根本就不理解上师为什么会这样啊。何来信心呢?那么,你能够把上师看成是佛,你把上师说的每一句话,都看成是无上的法宝。上师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佛菩萨在教化我。那么你这样的信心,那当然能够修行密法了。就是说你自身是否达到修行密法的标准,关键就在于你的信心是否清净到这个程度。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这种——大信心。这是最关键的,其他不是最关键的。那么你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最终将落实在信心这个功德上去。那当然了要想真正获得密法的功德、利益。那么光光靠自己有信心还是不行的,他还得有具德的上师。他还得有真正的法清净的传流。就是我们讲的三缘聚合。这三缘呢粗粗的讲就是上师的缘,自己的缘,和法的缘。而三缘是密不可分的。而其中最关键就是信心。

所以说我再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信心是修行密法唯一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对上师对师父有无比的信心,那么上师所现一切行为皆是清净,那么这个上师可以用一切的方便法门来教他让他开悟。那么这个弟子绝对不会生起任何的毁谤心。那当然他可以修行密法。那为什么称为密法,就是因为有些无上法门,在外表上,或许跟平常说的法门完全不一样。如果他的心不清净的话,他就会朝恶的方面去想。当然要守密了。而且越守密加持力越大。这个密法我打个比方啊,这个是经常比方的,一个小孩子呢,让他去啃那块骨头,你说他啃得动吗?一个小婴儿?对不对?修行的法必须和我们的根器相对照。如果我们没有到那种根器却去修那种高的深的法呢,就象一个婴儿啊,拿着一块骨头在啃。请问他啃得动吗?那一样的道理,如果说一个人他都是个大人了,是个年轻人了,你整天叫他喝婴儿奶粉,天天叫他吃那种小蛋糕,你说那行吗?这就是说根器必须跟法对应。所以说修密法在众生的信心,他各方面条件没有具足的时候,不为其开演,遮止。所以说,他叫密法。这是密,大致的一个涵义。我们站在大家容易理解的角度上去讲的。至于其他这方面的开示,在网络上有很多高僧大德有这方面的开示,大家不妨可以参学。

好了,我现在接下来看第四个问题。

非常感谢佛缘,已经把我们论坛的风格改了。然后我看下第四个问题。好,我看到了。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要怎么做才是实修呢,如果身为在家居士爱上了出家师父,是不是犯了邪淫戒?

问的好。在家居士和出家师父,一僧一俗,不一样。出家师父意味着他是住持僧宝,他代表着佛教,他负着神圣的使命。他具有庄严的形象,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在家居士是在家学佛的三宝弟子,不管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师父都是三宝弟子。所以说都是三宝弟子,都应该奉行佛制。都应该遵守佛教。那么因为凡夫的心啊,未免爱染情深,在各种各样的因缘当中,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但是发生是在我们的内心当中,但是我们的身语意要不要助长这种不好的念头去继续去深入呢?这就看有没有一颗持戒的心,有没有一颗学佛修行的心。关键是要如何正确的面对,那这样是否就犯了邪淫戒这话分两头。首先如果这个居士已经正式地受过居士五戒,其中包括邪淫戒,那么这当中就存在一个犯戒跟不犯戒这样一个区别。戒的开遮持犯对他来说才成立。否则的话,他如果没有受戒的话呢,他只是个普通的三归在家居士,那么他这种邪淫,他的性质呢,不能说他犯了戒律。但是这种邪淫本身是恶行,他要带来恶的果报,至于犯戒的果报这个因果他没有存在。他当然就没有持戒的功德。一正一反是一样公平的。

那么他是否犯了邪淫戒,如果他已经持了这个戒,那在居士的不邪淫戒当中说得非常明白。不正当、不道德的、非礼的这种行为称为邪淫。那么是否犯戒,有这样的行为邪染都可能犯了戒,那是否程度达到完全破这个戒体呢?我们受了戒就相当于有了一个身体一样,如果严重到把根本的戒律给破了,他破了这个体,你就没这个体了。犯戒和破戒这是两个程度不一样,那破戒是不是犯戒,那当然是犯戒,是最严重的犯戒。是这样区分来看。

那作为邪淫戒来说,一个是他的发心,他的发心有这种邪淫的心,然后还要看行为有没有,象这个犯邪淫戒他必须跟这个出家法师呢,他必须有身体上的性行为,这样发生了,那才能称为,破了这个邪淫戒,如果不是如此,那尚属有邪淫心。那其他的行为呢,可能会有邪淫的行为,那这个里面有可悔的戒有不可悔的戒,如果是微细的戒他可以忏悔清净,下不再犯。如果是有很严重的根本罪破了,那在别解脱戒里面是不通忏悔的。这里面大家要详细地,到戒师那里去受持五戒,具体情况要详细地要询问戒师,慎重地抉择,所谓因果微细,细如毫末,所以要去问自己的受戒师,这个受戒师就相当于竭摩师一样。一个具戒的出家师父是可以作为你受戒的一个戒师的。你要去问他,切不要自我主张,自己犯了邪淫戒却以为自己没有,没有破邪淫戒还以为自己破邪淫戒。自作主张。

我们修法的弟子当中,也曾经出过这样一个人,记得以前他曾经说喝酒,“师父,我犯了喝酒我破戒了”他说。当时我就跟他说了,我说酒戒是属于什么戒,酒戒是可以忏悔的戒,对不对?然后我这样跟他说他也不理我,我是他的戒师,他也不理我,不回馈我这句话,就象他自己所理解的那样去重复。好了,这就是一个微小的因果缘起,他掉以轻心,这样造成什么样呢?他到后面就犯更严重的戒,甚至犯到毁谤师父的戒,根本戒都犯了。非常严重的戒律都犯出来了,因小因而成大过失。如果当初受戒时候有这样心,不明白处要问戒师,不可冒冒然然,那何来此事呢?对吧?我们持戒是为了衡量我们自己的,不是用来去考量他人的,你说,他在我面前受过五戒,遇到这个问题也不慎重,不遵从师父的教导,自己不想受持戒律,那何来的反过来去毁谤师父,说师父没有受戒造这种弥天大罪呢?这实在是愚痴至可怜悯者。所以说大家要重视,不要掉以轻心。开遮持犯有非常严密的标准。跟这个师父受戒,他就是你的戒师,要时刻不忘你的戒师。就象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里面讲,有三种不可忘,是常常要记在心头的。因为戒为修法之基呀,如果修行先不从修持戒律开始。他哪里来的修道之基,他的定慧,又如何成就呢?所以说不可能,要相当重视。佛告诉我们,以戒为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果不以戒为师何来的修行成道?我们在家居士受的五戒,它的本质也是别解脱戒,受一条解脱一分称为别解脱。所以说不可掉以轻心。

他在本质上跟出家戒律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啊。你能守好居士戒,进而一步你能守好八关斋戒,八关斋戒能很顺利地守,那我就建议你出家吧。你受出家戒律。因为戒律受得越高,越容易成就。就是这样的。当然不是说受戒高的人他就一定会成就,应该来说,戒受得越高他越容易成就才对。好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好了现在话说回来,说到在家居士爱上出家师父,可能是男居士爱上女的师父,可能是女居士爱上男的师父。首先要想到为什么会有爱染之心,无始劫来,轮回生死六道因为这爱染之心。首先要想到这是我的无明业力。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让他泛滥成灾的话,那是无恶不造的。因为以前大德都说过“万恶淫为首”, 淫若不止,不生羞愧心,他就会无恶不作,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首先要认识。

其次要知道,爱上在家人,尚且可以原谅,如果是一个出家师父,代表神圣的僧团,代表神圣的三宝,那我千万千万不能有任何的轻慢行为,不能因为我的爱欲而毁破三宝,那这样就犯下堕入地狱之因。这个时候应该反观自身忏悔生羞愧心,切不可去纵自己的心,那更不可象我前面所讲的那样,以行密法为借口,认为我修行的是无上法门,你是不是修行的无上法门,你且看看你的信心。你对你的师父所生起的,更何况这里讲的是在家居士,爱上一般的出家师父,这个师父,不一定是他的摄受师父,那更不用谈了,如果他是你的摄受师父的话,你要想一想了,你自己对师父的信心真的达到如此圆满吗?我看也不见得,因为很多很多这样的人,一转身就会毁谤他的师父,他的行为依止当中,处处对师父没有生清净想,那么他其实对师父充满了一种爱染之心。是一种堕落下三道之中的因。根本谈不上什么修行密法,更何况修行密法一定是指这种东西吗?男女双修的密法,在圆满次第方便道中叫做他身方便,这个是有严格的标准和前提的,这个以前我们曾经做过开示,到了今天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根本就不提倡这个东西。无需这些东西,不象莲花生时代的时候,那时候具备瑜伽证量的人非常之多。数以万计,所以人家那个时候对此法充满了信心。对无上密法充满了信心。今天的时代就因为这样根本就不具器而妄谈密法,所以说很多高僧大德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讲这个,比如说曾经修学过,在亚青邬金禅修圣地,阿秋喇嘛所在的那个大圆满圣地。在亚青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东西,没有人去提倡这个。大家可想而知了。

切不可把无上密法当作自己堕落的一个借口。这个是衡量我们自己的,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的心就明白。对这种恶要生羞愧心,慢慢地把这种心转成修道的心。这样才是一个正的三宝弟子,切不可越滑越远。

好了,这个是第四个问题。

这个问题还是我来讲一讲啊,请师父慈悲开始,11月17日佛七即将来临,佛七仪轨,和佛七的重要性是什么?

哦,对不起,你问的问题我不太明白,是不是没有问得太清楚?佛七是哪里的佛七呀?啊?不知道?好了,现在看到屏幕上第五个问题啊,我就不做解答,管理员把麦拿过去,念一下问题,然后请智光师做一下解答吧。

 

 

主持人:顶礼上师。第五个问题出来了,我给您读一下。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亲近不善知识与罪恶友有何过失?35’59”

顶礼上师,同修们晚上好。我谈不上答疑吧,就是把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给表述出来。首先我们看这个“不善知识”,就从我理解这个“不善知识”来看,究竟什么样才叫不善知识。我认为首先是邪知见,没有纯正知见的“知识”。他会引导人违背佛法,比如他若认为不持戒呀也能获得解脱,那他会影响你走向邪的方向的那种,才叫“不善知识”。

罪恶友呢,最重的也是邪知见,关键就是在知见不正。他会染你,他的不正知见使你受影响。就等于说,你香的东西靠近臭的东西,就会变成臭的。往往都是这样,很少有臭的东西靠近香的东西能变香的,往往都是香的受臭的影响多。所以说啊,不要靠近罪恶友,就是这样。

有何过失?有何过失就是容易受他们的影响走向邪路,这是很关键的,因为你自己有时候不能判断他的知见是否纯正。不管你是师父或者是道友,都是这样,他知见不正的话,那你就容易走上邪路,如果说一个善知识,不管他其他方面显现什么,只要他知见正,传给你正确的佛法,你能够把他当作善想,各方面的显现都当作是佛的化现,那样的话,你不管怎么样都可以走向解脱。就是知见是最重要的。我理解是这样,请上师为我补充一下。因为我毕竟也是初学吧,有一些东西可能还不深透。

 

主持人:

好,顶礼智光师父,那么我们五个问题已经答完了,现在上师和智光师父已经很累了,答问题也是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体力的。长时间地说话太劳神了。我们让上师和智光师父歇一歇,稍微喝一杯水。那么下面呢,

有的同修想借法师的答疑,要给法师献歌一曲。来供养两位法师。

我看一下麦序,麦序是蓝水晶同修,那么我把麦递给蓝水晶师兄,请您接麦。

(同修供养佛乐)

(同修播放佛乐)

 

主持人:

今天是时间很紧张,问题很多,那么为了节省时间呢,我就先断了您的麦,请管理人员把第六个问题打出来。好,第六个问题出来了。我给上师念一下。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加行法有哪六种,有何作用,怎么修?

喂?好,我接到麦克了,今天晚上问题有些多,我尽量给大家一一解答。尽最大的力量吧。

那么刚才第五个问题,主要由智光师父给大家讲,接近恶友知见也会慢慢转成恶,如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近恶友,我再补充一下,还有一个坏处,如果说这个人原来好端端地修行,修行的过程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他把他的心里话呢,疑难呢,疑惑呢,如果去与恶友相交流,恶友如果给他造成逆缘,使他退失了修道的信心生起了恶念的话,那就是因为他亲近恶友的缘故。如果这个时候他处在十字路口,亲近的是善知识,那么善知识善友就会影响他,使他重新坚定修行的心,这非常重要。《华严经》告诉我们,要想   一定要亲近真善知识,不可亲近恶友。整本《华严经》不断地…...(网络状况不好)

 

主持人:上师掉线了,我们稍微等一会。

(播放佛乐)

        上师,您好,我给您递麦。

 

喂?好,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管理如果放佛乐的时候,前面一位同修在放佛乐的时候,如果管理员切麦的话,你自己不用放麦,他再递过去就不会出现卡麦的这样一个效果。当然有的时候特殊情况突然卡一下。你不要等,你就站在那边等人家拿,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卡麦。

好了,第六个问题:加行法有哪六种,有何作用,怎么修?

你说的加行法,应该是指大圆满的加行法,还是指通用的加行?首先我们来明白一下什么叫“加行”,如果按照大圆满前行的次第来修,前行就是通常说的五加行,但是各个派别有增有减,所谓的加行是什么,就是在修前行的时候,比如说四种共同前行修完了,在修正行之前呢 ,中间加一个,这叫加行。那么四种出离心的熏习,那个叫做共同前行,通常把后面的五加行称为不共同的前行,要求更深入,为进入最后正行的修法打下基础。

四种共同前行,讲到四种出离心的生起,舍弃对今生跟来世的贪着,从瑕满之身难得,到念寿命无常,念死亡,念因果不虚到轮回之过患。因为对人生难得和寿命无常的观修,从而舍弃对今生的贪着,因为对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的这种观修,舍弃对来生的希望,断绝今生的贪求和来世的愿望,那么就为今生得到解脱,从此而迈向解脱道的修行,生起真出离心。是这样的。当然细分呢,有其他的法意跟因果在,讲到人身难得,那么这个人绝对不会去虚度他的时光,他就会对宝贵的人生备加珍惜。若一个人观修寿命无常,对无常死想的观修达到一种证量,他绝对不会拖延修法,他会精进努力毫不懈怠。这是支分开来讲的共同前行。实际上讲的四种出离心的修行,因为观修这个法,而产生相应的出离心。其实虽然是大圆满的四种共同前行。也是其他密法和也是显宗各大宗派的共同前行,也是整个佛法解脱道的共同前行,是没什么差别的 。那这五加行其实指的就是归依发心、忏悔、修供啊,关键是修这个上师瑜珈,其实这里面加行的修法,其实真正来说,就是通过这样的修习,积累自己的福德资粮,能够具备与传法的上师相应这样一个要求。尤其是后面落实修上师瑜珈,成为五加行的核心,因为一切到最终都落实到了如何对授法上师生起信敬心。所以说完成了这个五加行的修行,这个人当然就具足了修习密法正行的体。所以说这个前行、正行、结行分成这三个阶段来说。

那如何修行呢?在我们这边,我刚开始都是通过种种方便的办法,渗透在大家的功课中,行法当中来进行的。因为我当时刚到网络上的时候,就发现,网络上虽然很多人都想学佛,大家知见也很多,网络上佛法的学问资料很多,当时感觉很深刻的一点就是大家虽然都这样,但是学佛上面没有走上正道,大家没理解依止善知识修行的重要性。对于符合佛法僧三宝的佛教徒他基本的正见似乎都很淡泊,所以,这样了解的缘故,没有很直接地讲一些法吧,总是通过很多外围的方便办法,慢慢地给有缘的朋友讲,他们慢慢地就会了解到这一点。其实讲的也都是四种共同前行,和五种不共加行,当然这五种不共加行在密法上修行大圆满时候要求很严格,所以有的上师呢,比如说有的活佛、堪布传法,作为他严格的传法,如果没有真实的归依摄受,他也不会随便传讲这个法。但一般对四种共同前行,都予以开许。那这次我到布楚活佛那里呢,他有一篇《辨智妙道》大圆满前行念诵篇跟我讲,这个四种共同前行的讲演稿可以在网站上公开,可以把录音怎么发,法意的宣讲可以公开,师父给我讲的时候还没有把五种共同前行公开。这一次呢,我又去祈请,师父都叫我,不管是共同前行还是不共前行的法本,那就看缘起,我也在做考量,因为就象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真正深一步的法,密一步的法,在不具器者面前不能轻易宣说。所以说我就采取这样的方式给大家讲。就是说五加行的法,你别看他这样,他是不共的法,他有不共的特点。什么叫“不共的特点”,就是说比一般性有超越之处。你比如说修习上师瑜珈,对于一个没有信心的人,他是没办法修习的,对吧,他根本不可能把上师看作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那叫做上师瑜珈吗?他以这样一种浅陋的信心来闻听、修习上师瑜珈的法,那岂不是造罪?他会越听法越增长他的罪恶。

所以说具备一定程度的密的成分,道理就在这里。但这是无上的佛法,佛法的本质都是相通的,一个对佛法真正有敬信的人,当然无有此过失,那对于这样的弟子,作为一个真正的法师当然愿意倾囊而授,因为没有一个法师不是很慈悲的,他会尽最大的可能性去教导他的弟子。所以大家要认识到这一点啊。

 

1小时04分18秒。因为网络状况不稳定的缘故,录音有些断续,整理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如有因文字录入错误影响到法意的地方,请大家即时指正。

 

顶礼上师,感谢上师慈悲开示。

为方便后面的师兄整理工作,我将当日网友提问的内容贴在后面。

 

问题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的在家人生出离心的标志是什么呢?生起菩提心的标志是什么呢?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金刚经》中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有“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何理解呢?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是达到了修密法的标准那?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要怎么做才是实修呢,如果身为在家居士爱上了出家师父,是不是犯了邪淫戒?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亲近不善知识与罪恶友有何过失?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加行法有哪六种,有何作用,怎么修?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称上师?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问修菩提心有哪些步骤?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辩别上师是具德上师呢?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跟随上师一定能得到解脱吗?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开悟了呢?悟前的修和悟后起修的区别是什么那?悟后修的是什么呢?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菩提心是要修得的,还是本来就有的,不必修呢?

问题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金刚经的讲说对象是谁?为什么不是说给菩萨听的呢?

问题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密宗的本尊是什么意思?修本尊成就了是什么意思?就是见性了吗?

问题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既然皈依三宝后,不可以和外道共住。那么佛陀的时代.佛陀不是也和外道和睦相处吗?其他的宗教尽管不圆满,但其教义某些也是可取的吧?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布施的时候怎样去思维才如法,什么样的想法不应该有?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禅宗和净宗修行哪一门好?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理事不二,在日用中如何才能打成一片?

问题1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师父会错解弟子么?如果一件事,弟子没有做,可是师父认为弟子做了,这是错解么?作为弟子该如何来理解呢?

问题2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有人说净土法门是没有文化的人修的。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2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皈依上师等同于皈依三宝吗?

问题2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明妃?什么是欢喜佛 ?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切的众生看见我不会感觉我有恶意!
2006/4/3 9:40:00
妙善





研究员或教授级

角  色:超级版主
发 帖 数:1350
经 验 值:2018
注册时间:2005/10/26
Re:2005年11月20日上悲下华禅师与上智下光法师应在家居士祈请,为大众释疑解惑。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感谢上师慈悲开示!录音整理稿先贴这里,待师修正。因为中间有一个问题重复了,所以序号作了一些调整。问题11~15是心莲师兄所整理,因原来“何曾”的贴子已删,为保持问题完整性一起贴在这里。

问题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的在家人生出离心的标志是什么呢?生起菩提心的标志是什么呢?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金刚经》中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有“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如何理解呢?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是达到了修密法的标准那?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要怎么做才是实修呢,如果身为在家居士爱上了出家师父,是不是犯了邪淫戒?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亲近不善知识与罪恶友有何过失?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加行法有哪六种,有何作用,怎么修?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称上师?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问修菩提心有哪些步骤?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是具德上师?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跟随上师 一定能得到解脱吗?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开悟了呢?悟前的修和悟后起修的区别是什么那?悟后修的是什么呢?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菩提心是要修得的,还是本来就有的,不必修呢?
问题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金刚经的讲说对象是谁?为什么不是说给菩萨听的呢?
问题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密宗的本尊是什么意思?修本尊成就了是什么意思?就是见性了吗?
问题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既然皈依三宝后,不可以和外道共住。那么佛陀的时代.佛陀不是也和外道和睦相处吗?其他的宗教尽管不圆满,但其教义某些也是可取的吧?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布施的时候怎样去思维才如法,什么样的想法不应该有?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禅宗和净宗修行哪一门好?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理事不二,在日用中如何才能打成一片?
问题1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师父会错解弟子么?如果一件事,弟子没有做,可是师父认为弟子做了,这是错解么?作为弟子该如何来理解呢?
问题2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皈依上师等同于皈依三宝吗?
问题2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明妃?什么是欢喜佛 ?
问题2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个密宗行者可以掺杂着修净土吗?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称上师?
    好了,第七个问题,如何才能称上师。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上师,为什么把师称为上,上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所以称为上,师父是至高无上的所以称为上师。在藏传佛教中自已的师父都称上师的,梵语的意思就是喇嘛,喇嘛就是上师,上师就是喇嘛的意思,他们一般把最大恩最具恩的上师称为根本上师,称为za4 yi3喇嘛就是根本上师的意思。在藏语唱的四皈依里面第一个就是”喇嘛喇嘉生qiu”, ”喇嘛喇嘉生qiu”就是皈依上师的意思,这个是藏族的传统,在我们汉传佛教当中过去的禅密包括现在大藏经的很多经典涉及到密宗翻译上的一些言词都翻译为上师,有这样一个称呼。一般来说我们汉地佛教没有称上师,但藏传佛教上师就是喇嘛,就是自已师父的意思,所以现在藏族法师堪布翻译经典传讲佛法的时候通常有小乘的上师、大乘的上师、密宗的上师这样说法。上师这个词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具恩师父的意思,因为他具备有至高无上的信心。为什么说自已的师父是具高无上的呢,因为师父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他教导你的就是佛法僧三宝,他教你走的道路就是佛法僧三宝走的道路,他最终让你证得的果实就是佛法僧的果实。上师就是中间的媒介,他就象是太阳光底下的聚焦镜,他就象是一道桥,他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因为信心的缘故,因为信敬的缘故,藏地一般都把自已的师父称为上师,就是喇嘛的意思。喇嘛仁波切,仁波切的意思就是仁中之宝,仁中之宝是非常恭敬的称呼。喇嘛就是上师的意思,顶戴于我们头面接足礼,是恭敬的意思。如何才能称为上师?师父可以称为上师,你对这位法师有一颗敬信的心你就可以称他为上师。当然,按照传统的习惯我们这里一般不称上师,在世俗当中一般是把上师作为教密法的对修密宗的师父的专门称呼,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多基本概念都没能正确树立,我们的文化正处在相互撞激中,所以我觉得这点也不需要很强调,一个学佛的人过于拘泥这些文字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说在我摄受皈依的弟子里边有的一般都称我为上师,我想这仅仅是对于皈依的弟子,对于其他的同修我根本就没说要他称我为上师,他称我什么都好,称我同修师兄也好,他喊我名字也好,这不要紧的,但问题是如何去称呼一个法师表达了我们自已尊敬的心。通过称呼可以看出一个人恭敬心的程度,所以如果说对法师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我们怀着轻慢心去直呼其名那这个因果业力是来自于我们自已,污染了我们自已这颗虔诚的心,对自已不好啊。那法师或者上师师父他本身自已什么也没有,我们这种行为就象朝着天去吐唾沫,天不会被污染,结果唾沫呢回过来掉在我们的脸上。就象是逆风在扬沙,因为是逆风在扬沙,沙反而会扑在我们自已的身上,这就是世尊佛陀来自于经典里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逆风扬沙,仰天吐唾”的含意。所以这个如何才能称为上师,你要具体地讲怎么样的上师。比如说在藏传佛教的格鲁巴黄教当中这个上师具有非常严格的授权,比如说上师位,比如说金刚阿奢黎,上师里面也分为不同的位,位格,有庄严的仪式,为传法的上师在专门的法会上予以确认。比如说我们现在说的活佛,有专门的活佛,比如说国家的活佛,地级的活佛,县级的活佛,他都要按照各种程序,有的盖一公章确认,他已经变成一种社会的行为,社会的认可行为。真正的活佛讲的是大修行者转世,其实他是佛菩萨慈悲心的化现,这个还要继续去探讨。上师也一样,比如说格鲁巴有很严格的这样,为了防止一些不具格的人用上师位这个方式去误导众生,这是黄教中的一种作法。比如从宁玛巴红教来说,就没有这样,到现在为止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红教里面有个什么授上师位的。但是一个修行的弟子他能不能传讲佛法,传讲佛法能传讲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法能传什么样的法不能传,作为他跟随修行的上师当然是有数。当然作为修行的佛弟子,如果上无师证、下无师传就妄言去称圣,认为自已具备某种德行,这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在宁玛巴里面没有象黄教那样有严格授上师位这样一个说法,但是宁玛巴红教里面依然有一种授记。比如说我的大恩上师普扎活佛在一定的机缘下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他就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授记,对上师的事业,广大如何啊都有授记,各个大成就者往往对一些特殊因缘的佛菩萨都有一种授记,这是一种方便。当然还有很多的上师没有公开地宣称出来,还有很多转世者很多其实也是活佛,他也没有被认定,这些都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为了和应这位善知识今天度化众生的因缘。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在这点上去对法师们进行分别。也不能这样说:我们汉传的佛教的法师好象个个都不具德,好象都没有活佛这样的。不能这样讲啊,大家应该等敬僧伽,平等地把每一位上师每一位法师生清净心都看作是释迦牟尼佛的化现,这样才是一个三宝弟子。这样对我们的佛法修行具有极大的利益。所以说我们认为具德者我们可以称他为上师,我们认为可以依止他为上师,但是有一点,作为一位上师来教导弟子起码他修证的证量应该比他高,这是无疑的。处在资粮道的菩萨教导他的应该是加行道位的菩萨;加行道位的菩萨应该是具有见道位境界的菩萨才有能力教导他;见道位的菩萨应该是由具有修道位境界的菩萨来教导他,也就是境界要比我们高,可以作为上师。呵呵,很显然了,他的修行境界还不如我高,他的德行不如我,我怎么跟他学呢?他又如何成为我的上师呢?是吧。所以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上师,我想是这样,具德的人可以成为我们的上师。我想作为初学佛的人他还需要很长的路,需要在佛法的正知见上去打下基础,如果你把握不准怕自已会犯错你也不要紧,你再去拜师深入地去依止是可以的,你广学多闻争取早日把佛法的正知见树立起来。这样来拜师的时候跟着师父修行那就有很大的利益,这样才能真正能明白什么是上师。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问修菩提心有哪些步骤?
    好了,现在来看第八个问题,请师父开示修菩提心有哪些步骤?这里我只能简略地讲一下,真正生起愿菩提心来是说为度有情愿成佛这样一个愿菩提心发起来,也不是说要发起来能能发起来,在《优婆塞戒经》里面讲到有各种种样的因缘使一位菩萨生起菩提心来,如果讲到步骤我稍为讲一下。一个人首先要修行悲心,看到众生的苦难他有这种救拔的心愿,这叫悲心。要修一颗慈心,要想有悲心首先要有慈心,慈就是给人予爱,学会爱别人,学会慈爱他人,对待他人要考虑到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给别人方便。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自我,对别人一点慈爱心都没有,他跟着师父修行整天到晚让师父累得不得了,他跟同修道友在一起呢,整天到晚让道友很不舒服,这样的人就没有一颗慈爱的心。因为慈爱是给人带来欢乐,让人欢喜,同时呢给他人予方便,所以没有慈心的人他哪里会看到别人的苦难,他连看都不会看,当然就生不起悲心了。所以说修慈心象弥勒菩萨那样修慈心,然后对他人要有悲心,有苦难要尽量去帮,不要懒惰,有一分的善都要去行,来锻炼自已。好,生起一分悲心就得一分的解脱,有几分悲心就得几分解脱,一个人整天想自已想他人的时候他有多少的烦恼都已经去除了,一分悲心一份解脱。好了,他有了这份悲心还很有限,他还要对自已所爱的人亲人生起悲心,然后进一步对自已的同事朋友生起悲心,然后再进一步对陌生人生起悲心,然后再进一步哪怕是对自已的仇人也生起悲心,那这样悲心就会不断地扩展,然后再扩展为无量无边就称为大悲心,这样大悲心就会生起来,对无量有情都有一颗悲心称为大悲心,所谓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这个意思。好了,有了这颗悲心还要生起一颗直心,就是正念求菩提,发愿成佛究竟觉。还要生一颗深心,深就是说哪怕是细微的善我都要去行,微善我亦行啊,有一颗很深的心。有了直心,有了大悲心,有了深心自然就具足了菩提心,这个也可以说是菩提心的大致的步骤吧。这是逐渐逐渐地开展我们的心灵。关于如何去修持菩提心呢大家也可以是闻思一些法本,对这些有详细的开示,我记得五明佛学院的一些大德堪布对这方面也作了很多开示,大家如果能够去看,可以去学如何生起菩提心。比如说过省庵大师也写了一本《劝发菩提心》,写得非常好,大家可以找来看。平常在经典里面有很多处都提到菩提心,特别是大乘经典处处都讲到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趋入佛位最根本的,所谓大悲为因,菩提为本,方便为究竟,所以这里大致说一下吧,菩提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生起菩提心,要慢慢学。好了,这是第八个问题。我先回答到第八个问题。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是具德上师?
    我刚才意思是说我屏幕上看字不太方便,主持人可以拿来读一下。先放麦。好,问题读两遍就好了。我看一下,如何辩别上师是具德上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我要说一下。首先从广义上来说具德者即可称为上师,我刚才有前面已经说过了;另外呢作为传法、法能够传得多深、能不能够传讲这样的法你还要辩别一下,这是从狭义上说的。所以说不同的法对于上师有不同的要求。刚才已经说过了,这师父必须比你高,不比你高他如何传教你啊。所以具德从广义狭义上有这样的说法。真正想要辩别一位上师是否具德,有几点大家千万要注意。第一个要知道这位上师是否具有慈悲的心,如果你感觉这位上师一点都不慈悲那你就不要拜他为上师了。或者说这位师父真有大悲心但你体会不到,也不能成为你的上师,因为他成为你的上师成为你的师父你必须对他有一颗信敬的心,你生不起这颗心来你可以去找其他的法师,但是也不要认为因为你认为是不具德的他就是不具德的,千万要注意。首先这位上师必须要有一颗慈悲的心,一颗大慈大悲的心。那么人是能够感知,真的有没有一颗慈悲的心用心去感知是能感知到的,不一定是外表显现。真正的上师他肯定关心众生的疾苦,他会善解人意,真正慈悲的上师他肯定会给众生带来一种慈爱的氛围,他肯定具备常人所不及的品质,这里你用心去体会,这样你就能够找到自已真正的上师。这是讲慈悲心。还有一个要衡量他是否是一位具备解脱的人。什么是解脱的人?比如说作为凡夫之人烦恼现在的时候经常会没有办法,为什么会烦恼,烦恼怎么断,当下怎么解决,自已都是茫茫然。如果你碰到一位上师他也是这样,整天到晚烦个不停,你认为你的上师也没有办法解脱烦恼,他不具备解脱能力,那他也不能成为上师。所以他在你心目中当然不是具德的上师,那也就是所谓的不具德吧。所以我刚才所说的具德不具德是相对于你而言具德不具德。好了,我们就站在这样一个本位上去说这样一个问题。还有你要看这位上师是否具有一颗无偏坦的诚信的心,没有偏坦的,都是平等的,很坦诚,而且讲到一种信,他说的东西很诚实,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很诚恳。这种诚恳不是有限的,不是说喜欢你就对你诚恳,不喜欢你他就没有这种品质。比如说有的众生他喜欢有的众生他不喜欢,这样就没有一颗无偏坦的诚信的心了。所以要衡量他是不是具备无偏坦的诚信之心。还得要看这位上师是否深信因果,是不是赞叹戒律,赞叹持戒。如果这位上师告诉你不要持戒,这因果没关系的,只要修我这个法就大圆满了,随便怎么样都成,那么你要注意了,不能跟这样的师父学,你这样越学越遭糕。因为没有一个善知识会告诉初学者告诉一个人说你只要修我这个法随便,不可能的。所谓的随便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禁行,禁止的禁,行为的行。禁行比如说小孩子不要进来,也就是说一些大成就者开大智慧的人他表现出来的比如象济公和尚这样疯疯颠颠的行为,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所能做的。他当然不可能这样去让你随随便便,上师的很多行为不可模仿的,因为我们自已没有这个证量,对吧,所以这个上师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这样告诉你,象《圆觉经》里讲的,这位善知识肯定是赞叹戒律,我平常一定要守戒守戒,我今天又不如法了,他甚至还经常说自已不如法的地方,哎呀我又不行了,常生忏悔惭愧的心。“终不令众生入不利”,这是《圆觉经》的原话,他不可能说希望一个众生不要守戒不要干嘛的,他自已的行为看起来经常会有毛病,但是他正见上从来不会如此,这也是他自已的体相。特别是到了这个末法年代想找一位上师真难,因为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常的烦恼,各种各样的根器。各种各样的根器各种各样的欲乐需要善知识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调伏。你如果要求这位善知识按照小乘声闻这个罗汉的境界来教化众生的话那很难,教化众生非常有限。如果你希望这位善知识能象大乘菩萨用不可思异的境界来度化众生那他的范围就广了,那他一切皆方便,归元无二路,所以这就是这个意思。具德的上师他必须具有这样一个特征,非常深信因果,不让我们入不利已当中,有这样一个特征。当然了,还有很多特征你可以去衡量,很重要的一些品质,比如说象我刚才说的这几点。还有一点就是智慧,智慧对于我们刚刚修学的人来说我们也无法衡量这个智慧的深浅。为什么还要说到这个智慧的,智慧不同于世俗所说的聪辩智慧才智,不是说这个师父特别的精明叫做有智慧。所谓的智慧是讲豁达,智者无虑嘛。他表现就是这样,对于任何问题他一看就能看到本质,说明这师父有智慧,对于烦恼,有智慧的人当下化烦恼为菩提,这是大智慧,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从这点上去寻找自已的善知识,就所谓的具德的善知识,那肯定是不会有错的。好了,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去博览经藏。在网络上也可以搜索一些什么是上师,上师具备什么样的特质这样的高僧大德的文章来看,对自已都是有莫大的帮助的。所以这就是具德上师的意思。你要明白什么是德,才知道这是德那不是德,这就是具德的上师,其他的就不讲了。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跟随上师一定能得到解脱吗?
    好,第十个问题,请开示跟随上师一定能得到解脱吗?刚才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你跟随具德的上师,自已具备真实的信心,又精进努力地全身心投入修法,那当然能够得到解脱。否则你不能得到解脱,否则你就算跟着象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上师在身边你也能不到解脱,何以故呢?你看善星比丘在阿难尊者之前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也是诚心地侍奉,但是他最后对自已的上师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生起一颗信敬的心,他认为佛陀没什么两样,在他看来这个佛陀充满了欺骗性,而善星比丘他自已可以说对佛陀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他倒背如流,他都能讲,但是他对自已的师父没有信心,然后最后的果报他堕落到恶鬼道中,因为世尊预言因为他这样的罪业以后他七天以后将堕落恶鬼道,果然如此。还有提婆达多,他也是佛陀的弟子,他对佛陀怀有恶心,佛陀他当然是具德的上师,不容讳言,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果佛陀都没有具德的话,那谁还具德呢?但是提婆达多依然认为佛陀是他的眼中钉,依然处处为难,造种种的恶业,分裂僧团等等,最后提婆达多堕落到地狱的果报。所以说即使跟着一位具德的上师,如果自已不抱着信敬的心,全身心地如理如法地去修行,那也不能说就能得到解脱。应该这样理解。如果你能这样正确地理解真正地这样去做,那你跟随着自已的上师肯定是能够能到解脱的,这是诸佛菩萨所共许的,是历代祖师大德所公认的,这是无可辩别的因果律。不了解这个情况大家可以再去学习《华严经》,整本《华严经》都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去亲近善知识,善才童子五十三参,有五十三位各种各样的上师,善才童子是如此地虔诚跟随上师当然能够能到解脱了。除了这条道路难道还有其他的道路吗?如果不跟随着善知识我们能得到解脱吗?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早解脱了,我们轮回这么久了,怎么到今天还不解脱呢,好了,这是第十个问题。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开悟了呢?悟前的修和悟后起修的区别是什么呢?悟后修的是什么呢?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菩提心是要修得的,还是本来就有的,不必修呢?
    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问题:“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开悟了呢?悟前的修和悟后起修的区别是什么呢?悟后修的是什么呢?”。这个朋友问的问题三个,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开悟呢?自己能不能知道自己开悟呢?我的理解是不知道,开悟的人不觉得自己开悟了,自己又是谁呢,怎么会来个自己开悟呢,对不对!我们这样理解,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悟得佛的心印,正法眼藏。然后一代一代的相传,大迦叶尊者把佛的心印传给了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又一代代的传下来,传到达摩祖师,东土28祖东土第一代祖师,又一代代传下来,传到六祖大师,又传下来传下来,传下来。这个讲的还只是祖师的正脉,达摩祖师底下开悟的祖师也很多,他们分别有徒,一代代的正系都在???里面。好,刚才仅仅禅宗一脉,象比如说藏传佛教大圆满,密宗,我们前面不说,从我们中国汉地,我们中国这个汉地的一位大善知识叫吉祥狮子,这个当时在唐朝时候有一位大善知识是我们汉族人,他到印度求法,然后接了大圆满极密心法,是个大圆满的一代宗师。然后他又把这个法传给了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又一代代的又传下来,传下来传下来。你比如传到现在在亚青大圆满修行圣地的喇嘛阿秋,他又传给了普扎活佛。那这个对于我来说,我是普扎活佛的弟子,我又从普扎活佛那里得到了大圆满的传承,就又一代代的传下来。那在这样的一个传承的过程当中,大家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这是要靠心心相印,要靠历代的传和承而实现的。而这样的传承当中呢必须出现,从来没有过一个弟子去违背他的上师。那因为从来在传承当中没有不清净的传承,就是说没有破毁这样一个根本誓言戒律,所以说才能保证这个法流啊,它是纯正的。我再举个再通俗不过的比方,为了大家理解。你比如说一个师父一个徒弟,如果这个徒弟从来对自己的师父都是怀着一颗敬信的心的,那他这个时候证量和修行还没有到,但他从不违背师父。你说他就算有错误的行为,师父指出来,他马上就会改正,对不对,他是个诚实的人,是个不破毁誓言的人,那么他从师父那里学到一点东西,然后再与他人来宣讲肯定是对的。这也可以叫做传承清净啊。但话说回来,如果说这个徒弟对师父呢升起一颗邪染的心、毁谤的心、邪念,你说他再来宣讲这种法还行吗?!法的传承断了。所以说这就是传承清净的意思。
其他方面我们暂且,要想像禅宗中真正获印证心印,这需要上师我们汉传佛教叫师父来印合你的。所以说,你是否开悟,真正来说师父知道,那真正来讲,应该是两个人知道,哪两个人呢?自己知道,师父知道,师父的知道和自己的知道是一个知道,这就叫开悟。所谓上无师传,下无师证,妄言开悟,这样的人是狂妄之徒。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开悟,如果从有相来说,如果你认为你开悟了,那么就象我的师父告诉我的那样,自己有没有开悟,心如何,这是无相的,但是你的功德却是有相的啊。如果你认为你开悟了,那你不妨问问你,你看看每一位众生是否觉得都是佛呢?你看到每一位的众生是否都觉得都是本尊呢?对每一位的众生是不是升起觉得都是父母一样的想法?你如果觉得自己开悟了,你是否觉得每一位上师每一个善知识他都是佛的化现呢,他都是平等无二的呢?对不对!是否如此呢。你如果觉得自己开悟了,你是不是生死无惧呢?你如果觉得自己开悟了,你问一下自己,如果说我当下一下死亡,我将生死自在吗?对不对!如果你觉得你自己已经开悟了,你自己把握一下,我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会轮回?如何涅槃?涅槃和轮回分水岭在哪里?你自己问问自己,你真的认为生死和涅槃是完全无二无别的吗?问自己,当然也能问得明白。所以说我认为啊,如果认为自己开悟了,应该是说我知道我开悟了,我师父也知道我开悟了,我的知道和师父的知道是一个知道,这个叫做开悟。这个就是我对开悟的理解。那当然了,我自己也没有开悟,跟师父学的,起码来说这样想吧。就象藏地人说的一句话,我虽然没骑过马,但是我经常看那些骑马的人,那对于如何骑马呢,我好像无所了解,所以我是站在这个角度去说的。所以大家也不要问我你开悟了吗?我肯定是没开悟的,我这个笨脑袋是开不了悟的。
好了,“悟前的修和悟后的修区别是什么?”,这个略微提示一下,悟前修和悟后修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悟跟没悟。一个是以开悟的心来修的,一个是以没开悟的心来修的,当然???不同。因为悟前的修应该来说一切修行的方便法都是为了开悟。那开悟以后呢,他以开悟的心去行持一切的法,去圆满他的功德,那当然就不一样了。一个眼睛睁开的人跟一个眼睛没睁开的人怎么会一样呢?!好,就这样说吧。
“悟后修是什么呢?”,我刚才也说完了,悟后修修什么也都说过了。修的都是佛法。没有到完全究竟证得释迦牟尼佛的究竟利益的时候,都要修,都要精进努力。我这话我是牢记在心中的。我上师这样跟我说的。有一次我问我的师父说:“师父啊,我是您的弟子,我现在还有什么毛病,我在知见上哪里不对,师父请您给我说出来,你就狠狠的骂我也好。”然后那个时候,师父很慈悲,他为了鼓励我吧,没有说什么毛病,但是上师他说,如果有毛病的话,就是你要精进的修行,为了自己为了别人,都要精进努力的修行,解怠就是最大的毛病。”,师父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应该修行。师父说你没有到真正去了悟去证得释迦牟尼佛的???而努力的修行。话说回来,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如来佛祖吧,世俗人讲的佛祖、世尊他是怎么修行的?抛王位,入在深山菩提树下,是吧,苦行啊,六年苦行啊,才示现证得究竟正等正觉。我们的根本师父,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是这么干的,都???呀,那我们自己是谁呀?!难道还不要精进努力修行吗?对不对!我刚才举了这些例子已经说回来了,不管悟前悟后都得修,都要精进努力的修法。你看那些高僧大德,其实他早就开悟了,他还是努力的修行。你看密勒日巴尊者,他通过他的苦行,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怎么样深刻的缘起啊!所以我们要长随佛学,要象佛菩萨那样精进勇猛的修行,为了自己,为了众生,早日离苦,精进的修行。不管开悟没开悟都得修行。
    好了,这个讲到第二,第12个问题:“菩提心是要修得的,还是本来就有的,不必修呢?”。这个问题很简单,菩提心从真实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本心就是菩提心,它无用修而得。但是因为无明覆藏,你必须通过修行来获得开悟的机会。而为什么你通过修行能够修成菩提心?就因为菩提心是本有的。打个比方,蓝天本来存在,乌云挡住了,把乌云拨开了,自然见到蓝天。你就不能说这蓝天是本有的还是修得的。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就明白了。好,这个问题就这样回答。今天问的很多问题都比较深入,挺好的,所以我一个人在这里答。智光师父那里也没给我提示说他能答这个问题,我就继续答下去。遇到合适的一些我想请智光师父做一个开示。不必修,所以说应该修行。我刚才的回答已经都把你的回答完了。如果你确实开悟了,你就明白了菩提心不用修。无修无得啊。但是我们没有开悟我们不能说无修无得无修无得,天天在那里无修无得,天天是懒惰,这不叫无修无得。所以说刚才前面讲过,修行的法必须跟自己的根基对照,自己不是这样的根器,你去修那样的法,说那样的话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有过失。有时候我们今天禅宗的法脉断了,如果说真的禅宗的佛法衰败了,现在禅宗的法很衰微啊,是个事实。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没有实修实证。大家都会说那些很高深的话,但是没有具体的证量,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脱离了,所说的话和自己实际的东西脱离了,当然这法就断了。因为我们受持修行禅的弟子们自己把法给坏了,???禅,禅宗当然就衰败了。禅宗衰败不是说其他人让衰败的,就象佛法一样,外在的力量不可能使它衰败。我们佛弟子让佛法衰败。??????
    好了,第13个问题:“金刚经的讲说对象是谁?”。我们看到当时讲说的对境???是须菩提,解???须菩提。为什么把须菩提尊者称为解空第一呢?他对空性的了解是第一无疑。就是说金刚经这个般若智慧非常的深奥,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所以世尊把这个法对以须菩提尊者作为当机来说。但,话再说回来,讲金刚经的对象是对有信心的人,对追求大乘的人来说,须菩提尊者是作为一个听法的对机示现。“为什么不是说给菩萨听呢?”,在座听法的还是有菩萨,法会中的对境是谁是为了表达一种东西的。在出家众当中,须菩提尊者示现为声闻相。声闻也叫做宣闻,宣讲听到的佛法。须菩提尊者,你再说你认为须菩提尊者是小乘罗汉吗?外现声闻相,内密菩萨行,他也是大菩萨,他可能还是佛陀的化现呢,对吧。所以不是说金刚经不是讲给菩萨听的、讲给解空地的须菩提。因为这里面的一个对境你看到没有?须菩提尊者说了我从往昔以来听闻世尊甚深开示,世尊,我已经获得慧眼,但是如此甚深地经典,我还从未有听说过。所以,须菩提尊者涕泪交流。你说把这个经说给文殊菩萨听会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出现吗?肯定是没有了。所以说佛陀把经说给谁听他是有很深的用意的,创造一种对机。就象有时候法师为什么对一个人开示呢?对不对,或许今天在场的没有人向法师提问请法,只有一个人提。但也许他提的问题很蹩脚,很不好,但是法师除了对他的问题进行开示他又能如何呢?!法是非请而不能说的,开示也要有因缘的。总不能法师自己滔滔不绝的在那里乱吧。这都是因缘所使然,应该这样来理解。不要认为说这个法是为须菩提说的,不是说给菩萨听,没这个说法。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我们现在看得佛经记的都佛祖的言论,那是不是当时我们没有在场,佛祖就不是说给我们听的,不能这样想。
    好了,第14个问题:“密宗的本尊是什么意思?修本尊成就了是什么意思?就是见性了吗?”。这个问题可以略微解答一下。密宗有本尊,显宗也有本尊。本尊的意思按照一位大德说的其实很简单的,就是说根本的最尊贵的称为本尊。比如说我现在要修行这颗慈心三昧,我要走这条道,以弥勒菩萨为本尊。弥勒菩萨他就整个的体现了这个法,所以说为本尊。我们可以说南无本尊弥勒如来,大家可以发这个图片。显密都一样。那么密宗讲的本尊呢?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讲到一个深入的密意。密宗里面讲到一个内皈依,把皈依佛法僧外在的皈依称为外皈依,把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护法称为内皈依。内皈依下面还有密皈依,深密皈依,对吧。那这个本尊呢应该修法主要要说到密宗的这种修法次第,升起???,其实在这里我只讲一下对于密宗它法意还有很多,如果按照宁玛巴佛法的分法分为九乘佛法:外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那如果讲到升起次第,这里就讲到这个密三乘的问题,很高境界的法,也有个本尊。前面也有本尊修法,如果讲到这个升起次第修法,密三乘修法里的本尊。本尊其实就是法的意思。???本尊、观修本尊就是为了证得这个法。它相对于外皈依佛法僧三宝的法。那皈依上师本尊空行皈依佛法僧三宝从密意上相对应,上师对应着佛,那这个本尊就对应着法,护法空行就对应着僧。身语意???,那本尊就是法,当然了,观修本尊和成就者那就是见法,见法则是见道,见道那当然是见性。“见性就是开悟?”,对的。这是讲到一个密宗的方便修行的道路,次第修行的道路。好了,这个问题我就略微的解释到这里。我有些其他的问题现在也不好说。
    好了,请专门管理员再给我个人发一下下面的两个问题吧。我想时间抓紧一点,今天快10点半了,好久了没有答疑了,第一次答疑,我想尽量地把大家的问题答完。请管理员快点发出来给我,第15个问题是什么?“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既然皈依三宝后,不可以和外道共住。那么佛陀的时代,佛陀不是也和外道和睦相处吗?其他的宗教尽管不圆满,但其教义某些也是可取的吧?”。这个问题啊,没这个说法啊。皈依三宝后自皈依僧就不要再跟外道徒众,不皈依外道徒众是这个意思。共住也好,不共住,关键是不皈依。就是对外道,外道不是指这个,比如说毁谤三宝的人,???的人,我们不能跟他打成一片,跟他同样的一个见解,是这个意思。这不是不共住,也没有这样一个说法,你是说的不是很圆满。皈依三宝以后就是说不与他们为伍,要亲近善友,就是皈依僧,与出家清净的僧团为代表。其实皈依僧的含义还应该是所有三宝弟子和和共处。因为出家弟子都是归信三宝的,也就不会破除这种正见,在里面不断的熏陶而进步。那外道都不信仰佛教啊,对不对,特别是一些邪魔外道,甚至毁谤佛法,你跟他共住,跟他同一个鼻孔出气你不是被他染了吗?这就失去了对僧的皈依,也会造很多毁谤三宝的业,轻慢三宝的业。所以说不要去做。佛陀的时代,佛陀跟外道和睦相处跟刚才说的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众是两个概念。我们走在街上,也都是和别人共住吗?我每天都要走过这个街上,那街上很多外道和不同的人,都和他们共住了吗?不是这意思。讲到对???,对宗教应该抱什么态度呢?按照佛陀说的按照尊重的态度。我们信仰佛教是如是我闻,是因为是我自己亲身感受啊,我被佛陀所感动来追寻佛陀,我尊重佛陀。那对其他宗教我又不能强迫他信仰佛,应该尊重他人。你尊重他人,他人尊重你,所以佛陀也都是尊重他人。你看到经书里面,佛陀无论怎样的人来面对他,他都非常的尊重,都用佛法与他???,都尽最大的可能性去度化他。所以说这不是说和睦相处,这是一种尊敬。我们尊重他人的信仰,就如同别人尊重我们的信仰,以心换心。你不尊重他人的信仰,别人为什么要尊重你的信仰?!对不对,这很简单的道理嘛。所以我们佛教非常和平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佛教要把别人给打击了或者是去毁谤他人。如果这样,那不是佛教徒该做的事。教义是否可取,一切善法皆是佛法,当然有可取了,做人简单道理,它也是佛法,为什么不可取?!对吧,这跟皈依不皈依是两码事,可取不可取又是另外一回事。一切善言皆要听进去,一切善???皆是法。更何况按照《妙法莲花经》里面所说的:“一切自???,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里面说到一个对其他宗教这个尊重的问题。那是肯定的。但是尊重并不表示皈依。好了,我们继续看第16个问题。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布施的时候怎样去思维才如法,什么样的想法不应该有?
    布施简单讲有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施。这个布施很简单,就是舍了,你看我们屏幕上方写着慈悲喜舍,舍,舍掉自已的贪心,把财物,把我的精力贡献出来,把我的心贡献出来,来供养,这叫布施,就这个意思。舍去我们的贪心。如果说我们布施想得到回报,想得到什么回报呢,我布施你一块砖,你回报我一块瓦,不是这样的。如果要回报,应该说我以此布施供养换得到什么回报呢,得到我能够开智慧,增长智慧的福报,希望通过我的布施,让师父吃好、穿好,希望通过我的布施让贫苦的人能够离开痛苦,希望通过我的布施让病人得到安慰,希望通过我的布施让世界和平众生安宁,这样的心都很好,布施通过自已舍的行为来止息自已的烦恼和妄念。那么与此相反的心不要有,这是不好的想法,如果你觉得布施你觉得你挺伟大的,因为你有能力布施他人而觉得高人一等,怀着轻慢心去布施就不好,布施应怀着恭敬心去布施,不管是上供养还是下供养,不管是上供还是下施,其实都是布施,都应该恭敬而施。为舍弃贪心而布施,都应该为道而布施,这就对了。这会趋入佛道。
    我的麦克风是不是离得太近了,大家可以反馈我一下,可能听的郊果不是很好。我调一下。很好是吧,没有杂音。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禅宗和净宗修行哪一门好?
    好了,看一下第17个问题。请师父开示禅宗和净宗修行哪一门好?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都好,要看是否合适你。有的人开始修习净宗,后来就修习禅宗,有的人开始修习禅宗,后来又修习净宗,有的人禅宗一直修下去,有的人净宗一直修下去,有的人禅宗净宗到后来都没修,修习其它的宗,这都要看根器啊,法门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没有好不好,合适你就是最好的,而至于怎么样修习才是最好的,这个你要去请教你自已的师父,请教正摄授你的师父,他能够带着你修习,他就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他给你作抉择,所以不要认为哪个法门好,没有什么好不好坏不坏的,不管什么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调正我们的内心,不管你什么样的法,都没有我们不明心见性就能成佛,都一样的是戒定慧的法门的修习,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时代不同,宗派不同,不同的显象而已了,不要这样区分,就是这样子。再看下一个问题。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理事不二,在日用中如何才能打成一片?
    理事不二,在日用中如何才能打成一片?要想理事不二,首先个人的修行境界中必须到达理事不二的境界,在事和理当中,他已经通达无碍,然后他定以后呢,在日用当中呢,他如何运用,就把他入定的时候证得的智慧运用于出定当中,所谓日用中和上下座这样区别如何达成一片,如果他在理上并没有悟入理事不二,那又何来的在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呢?那么退回来了,我们不从这个层面讲,就讲理论和实践吧,如何不二呢,就应该觉了理就应该去实践,实践以后反过来要深入理论,实践和理论相统一,这就叫做日用理事不二,打成一片,不要分开,按我们说的,解行相应,所以说修行应该闻思修三者合为一体而修,不可偏废。从善知识那里听闻佛法,思维法义,然后去修行,修证,这就是理事达成一片,这样呢,这个理才会变成现实,就是这样,平时修行就是解行相应,不搞虚夸的东西,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直心不二,这就是能够在日用中打成一片,那么是否在日用中打成一片,你得有功夫啊,没有这个功夫,哪来的打成一片?你入定当中都不能打成一片,出定以后在日用中又如何打成一片?不可能的。对吧。好了,来看第19个问题。
 
问题1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师父会错解弟子么?如果一件事,弟子没有做,可是师父认为弟子做了,这是错解么?作为弟子该如何来理解呢?
   这很简单呀,如果你认为师父错解了你,你就问他,师父啊,这件事情你是不是错解我了?这事情我没有这样的错,那师父就告诉你了,师父说你这件事情就是有错,那你自已看看确实不是这件事情,那你就想,可能是师父错解你了,那错解就错解了,错解也很正常,又无关要紧,可以这样理解,但各种情况不一样,那这时候师父根本就不管你了,你说错解不错解他根本就不在乎,你这时候就要反省,为什么师父会对我这样呢?我还有哪些师父说的话我没有听呢?还有哪些错误我没有好好地去改正呢?去表现出来呢?要去反省自已。如果他自已不想去反省自已,师父跟他说的那些话,也不想改正师父说他的种种毛病,而继续一如继往地坚持他的毛病,然后再去问,师父在这点上错解了我还是没有错解,那是没有任何的意义,都可以不跟你讲话都可以的,就这样理解。如果从真正的信心上来讲,师父会错解弟子吗?不会的。错解你什么呢?你有一颗慈悲心,师父会错解你吗?不会的。你有那样的智慧,师父会错解你吗?不会的。你对和错,师父会错解你吗?不会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怎么算师父呢?这是从信心角度来讲。那我觉得这个同修问这个问题应该不重要,如果这个错解很严重,严重到他不能听这个师父听经闻法,那师父就不想教他了,认为他是个十恶不敕的人,他检讨来检讨去,没发现自已有任何的毛病,那他好好地跟师父讲一下,这重大的事情是不是师父错解我了,要及时沟通,这个误会就会消除,那将还是会皆大欢喜。这一般从一般层面上是这么理解的,那具体情况呢还得具体分析,所以说最关键一点是不管师父表现什么,你首先要检讨自已,检讨到自已没有任何毛病了,然后再说话。象我就是这样,如果师父说我哪里不对了,我绝对不会去怪师父你哪里不对,我首先怪我自已,先看我自已哪里不对,实在找不出哪里不对,我再来问。如果我确实有不对的,我问都不要问,一两句话算什么,我身上的毛病更严重,因为我是个学佛修行人啊,对不对,这个我有印象的。当时有一个活佛,我跟着他修行,他跟我讲经,突然说了一句话,你一件衣服那么重要吗?这话我听了一下子“轰隆”一下,因为我在藏族地区啊,我看到很多人,就是说看到穿喇嘛装的就非常恭敬,看到穿汉传佛教服装的师父他就不恭敬,所以我就觉得这些人这样不好,这个因果种下去非常不好,所以我就故意穿汉装,才不想穿喇嘛装,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这个道理。但结果师父回头就告诉我一句话,一件衣服那么重要吗?我当时就一下子觉得,师父是不是不理解我啊?但马上我又想,不对,师父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的。确实啊,我为什么执着在这件衣服上面呢?难道跟这件衣服有关系吗?所以我感到师父说话很有智慧。所以我的一念疑心马上就消除了,马上就忏悔。就是这样的,修行的过程是很艰难的。真正地深入依止一位师父修行,我刚才前面已说过,信心要逐步增长,哪有那么容易。要不断地忏悔反省自已才能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就对了。作为弟子应该理解,我是一个弟子,我该怎么做?这就是最正确的理解。拼命地去找师父什么毛病,这不是一个弟子该做的事情,这也不是弟子。弟子和师父不是一种关系,也不是说你盖了一个章盖了印就叫弟子师父,当你的心对师父没出有信敬心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弟子了,他哪来的师徒关系啊,没有的,对吧,如果你对这个师父真实地生起了信敬心,那他就是你的师父,你就是他的弟子,那非要口头上说说什么?对不对,关键在信,在行为。好了,这方面应该去广学,好好去学,学《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去学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平常尽一切处境一切时来学如何来跟随师父修行。好了,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这个问的是弟子与师父的关系问题。
     你这个同修名字是一杆枪啊,呵呵,你对我发文字的时候就是朝我开了一枪,呵,谢谢你的子弹。20个问题全部回答完了吗?好了,下面还有问题。我基本上答到11点好不好,其他同修,今天就这样好不好?我争取把问题答完。

问题2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皈依上师等同于皈依三宝吗?
    好,第20个问题,请问皈依上师等同于皈依三宝吗?对的,皈依上师等同于皈依三宝,而且,比皈依三宝有更深入的一层皈依,为何这样讲呢?因为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那皈依上师当然是皈依三宝了。那皈依三宝呢,最初的皈依三宝就表示我已入了佛门,一切的出家师父都能做我的师父,那么同修道友都要合和相处,一起向佛,一起学佛,一起修行,这叫皈依僧。那么,一切经书法宝都要恭敬,这叫皈依法。看到任何佛像,代表佛的,都当佛宝想,都要恭敬,这叫皈依佛宝。那么皈依了佛,皈依的是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功德,无上的庄严,福慧两具足的佛陀。皈依法就是佛陀开示的了解生死的法门,皈依僧就是实践佛陀的道路,清净的僧伽,这就是最初的皈依。那么为什么皈依了上师就是皈依了三宝呢?这当然了,上师代表了佛法僧三宝,上师教你佛法,对不对啊,上师教你的是修行啊,是僧伽啊,上师让你明心见性,让你开悟,这是佛,当然是皈依三宝了,对不对,更何况上师的心他的意就是佛啊,他的言语就是法啊,他的身,身体就是僧啊,对不对,所以说,上师不要说是三宝的总集,我的根本上师普巴扎西活佛说,上师是九宝之身啊,更何况是佛法僧三宝,这是方便说啊,当然了,佛法僧三宝已经摄含了一切。所以说,这是理解的层面问题。所以有的人呢去拿皈依三宝和去皈依上师进行比较,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以这个法去毁谤那个法,如果你皈依三宝,你肯定会皈依上师啊,你皈依上师肯定是皈依三宝啊,对不对,有区别吗?没区别,大家好好地去理解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入的,多思,多想,对自已有非常大的利益,而且呢皈依三宝最初的皈依外象上的皈依终归要落实到去亲近一位善知识,皈依和依止一位善知识去修行,这样才能够把自已的皈依进行到底,对不对?深入下去,这样今生才能够解脱。所以要想真正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除了皈依佛法僧三宝还有其它道路吗?要想今生证得解脱,要想得智慧,除了一心依止上师,那还有什么道路吗?没有了。这个是第20个问题。好了,还有问题吗?

问题2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明妃?什么是欢喜佛 ?
     什么是明妃?什么是欢喜佛 ?这个问题属于密宗修行上的一些概念,这里我略为解答一下,既然你问了,我就方便答一下。欢喜佛也是我们世俗的一种说法,可能是指佛菩萨的一种双身像,简单地告诉你,佛菩萨的双身像并不是哪位菩萨的双身像,这个双身像就代表一个本尊,一个佛的两个体性,代表阴和阳,我们中国人理解的叫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自性具足啊,方便和智慧两具足,便是双运的意思,表法的,你只要这样理解那就对了,这个是本尊双身像。好了,什么是明妃?明妃他说的可能是讲在圆满次第修行的时候,到了一定智慧,一定修行的瑜珈师,他通过他身方便,我刚才说过在这个时代,他身方便根本不是一个末法时代的众生的解脱方便啊,没有这回事,真正能够具格修行这个法门的人廖若晨星啊,就象早上白天看星星一样,没几颗,可能一颗都没有啊,对不对,历代的祖师大德也不见得都走这条路,更何况这是一条险道,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因缘,没有非常特殊的具格的人来修行这个法门,也没有必要多探讨这个明妃,明妃有实体明妃和意想的明妃,不一样,实体明妃可能就是指现实中大家认为的人,那就是某种已经具备空行特征的异性。这里稍举一个例子,比如晋美彭措法王,他当时在授记预言当中有说,如果你当时遇到那位空行母,如果你摄授她为明妃,就是他不再做比丘,就是说摄授这个明妃,因为这样善妙的缘起,你将开启神山的法藏,将会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法王考虑到末法时代的众生根器下劣,他要给众生示现一个清净比丘的形象,他毅然决然地决定不摄授这个明妃,拒绝了,这位明妃即这位空行母就对他说,你会后悔的,当然了,到后面的时候,由于众生共业的缘故,因为缘起等等缘故,也是我们众生福薄啊,法王后来开取那座神山没有取得成功,那么相应的缘起当然不会到来,但是这说明法王是多么的慈悲。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来感恩呢,这个大家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了。这大概就是明妃的意思,没有多大的必要去探讨。如果你看你自已的心啊,充满了杂染,半点信心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自以为自已是个明妃,那你是白日做梦吧,对不对,也不要这样想。你看我从藏地回来以后,我也很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是个密宗的师父,传法的师父,我甚至在这里象这种衣服我都不愿意穿,很简单,因为我遇到了太多的人,他们对密宗的兴趣,不是真正地对佛法的兴趣,他认为密宗有多方便道,行为很随意,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好象这也叫修行,用世俗心来理解佛菩萨的双身像,用世俗心来理解所谓的方便道,等等,为了这样的缘故,我不愿意告诉人家我是修这个的。而且我的弟子又称我为上师,为了表示恭敬信,结果上师又是修密宗的,他这个人又不是,所以搞的一片混乱。其实是吗,一点也不混乱,因为我所说的法很简单很简单,刚才已经说的非常明了了,我们修行的法必须跟我们的根基相对照,就象我的上师反复告诉我的,修行的法必须与根基相对照,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我们对于一些比较甚深的佛法,在网络上我们看情况不会随意地去开讲的,好吗,这是第21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也欢迎大家来到弥勒讲堂,我们悲华在线--弥勒讲堂经过这段时间的重整,争取在下一周正式对大家开放,今天开始的这个虽然是答疑时间,也同时是我们的工作管理人员的训练的时间,如果在哪些方面服务不到,如果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如法,请大家多多包涵,也给他们鼓励,也欢迎有志向有意愿的同修报名参加我们的工作管理,来踊跃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活动,最主要的活动有四大块,一个是佛艺表演,比如说歌咏比赛、朗诵比赛、唱歌这些佛艺方面的。还有一个是话题时间,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放开来讲,只要你恭敬三宝,尊师重道,只要你不对我们的网站进行攻击,尊重我们,我们都欢迎你。然后,还有正规的第三个,比如说答疑,象今天这样,我们可能还会请其他的很好的法师来为大家作答疑,欢迎大家参加。另外还有第四个正式的就是讲经说法时间,我们会开讲某个经典,或者是作随缘的开示等讲法时间,那这样就是作为我们这个语音最主要的内容。平常这个佛菩萨的庆祝活动,大家随缘的参加,如果有同修制作出精美的节目,他申请了,他依然可以在我们的网站去锻炼,去表演,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修佛法,在这里开心欢乐。所以说,我作为这个悲华在线网站临时的站长,给大家表白这个意愿,欢迎大家的到来,祝大家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好了,今天我的话就说到这里。我把麦克风递给管理员,今天的答疑就到这里,我就下线好吗?好了,屏幕上来了一个问题,我最后讲一个结束了吧,因为他既然问了。

问题22:顶礼师父, 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个密宗行者,可以掺杂着修净土吗?
    一个密宗行者.可以掺杂着修净土吗?很简单,你可能不了解密宗。密宗行者,他对法对上师有无上信心的称为密宗行者,他有密宗的誓言,那么密宗的法,很多都是净土之法,从一个人修成的果报来说依报来说就叫净土,从正报来说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和外面的这个成就净土它是正报和依报不同侧面去讲而已了。禅净是无二的,密律是无分的,所以这样来理解就不存在掺杂不掺杂的问题,所以呢这位同修对佛法还要进行深入的闻思。

    好,今天晚上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祝大家吉祥!

 


[论坛小贴士]:
一、悲华楞严禅师者,内名体澄,外号光觉,中国佛教法眼宗第十一代传人,得法于福建龙岩中华山性海寺已故老方丈寂照慧瑛禅师。禅师还兼具临济宗、曹洞宗法嗣和南传四念处内观禅及藏传大圆满传承。禅师由净入禅,又由禅入净,由净又入密,直至禅净密三者融会合一。
二、有关法眼宗知识简介:
1、法眼宗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是最后出现的禅宗集大成宗派,乃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传到三祖永明延寿禅师时远播海外,时人视永明为弥勒下生,永明后法眼不重法嗣,到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才重续法灯,虚云老和尚自续为法眼宗第八世,悲华光觉体澄禅师则续为第十一世。
2、“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3、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三、悲华楞严体澄光觉禅师云:总之,法眼宗的宗风灵活、顺机、直接了当又细密无间。它是禅宗最后出现的派别,他融合了前面的各宗派所长而带融通性,并对当时代宗门极具批判性,对今世亦不过时,被誉为是佛门“僧值”、“纠察”。1943年虚公正式接续法眼宗,将法传于祈请传宗的本湛青持师祖,1946年师祖圆寂,为续法眼师祖又将法代传于寂照慧瑛恩师。1991年吾值遇寂照慧瑛恩师,恩师复又传法予我,5年后恩师圆寂(1996)。恩师也是虚公的戒子,在师祖圆寂时虚公又亲自代传法卷给恩师。恩师又于91年时将法眼之法传于吾,吾之法眼派号:体澄光觉,是为记。(文/释悲华)

| 返回首页 | ※※※迈向解脱!※※

信息备案号: 闽ICP备16026213号
  • 联系我们 -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1 14: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