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五开示放生来请师住世的道理
大恩上师楞严悲华禅师 传讲
文章的题目叫做:《代一切众生祈师住世文》
顶礼三恩德金刚上师!
愿以足尘庄严我等顶髻!
基于请佛住世之义,分外层与内层二种次第。外层义理中,我等众生有三个理由坚决请佛住世:
第一:谨遵佛制。
在释迦牟尼佛涅槃的诸多因缘中,其中一个缘起,即当佛把要离世的消息,第一个告诉侍者阿难的时候,由于众生业力的蒙昧,阿难未能当即请佛住世,因此而错过了,令更多有情,与世尊相遇的机缘,从而流离失所于轮回的苦海。这个真实且沉重的教训,源自于未能谨遵,十方三世一切佛子,所应依照的普贤行为:“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其实这段方便示现,为的就是提醒之后的所有弟子,在值遇任何大善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利益自他,万万不能不去吸取前贤的经验和教训,而应多多树立使佛住世的因缘。如果我们善于珍惜的话,其实生生世世,会遇到很多次与佛的化身相遇的机会,并且每次都会为我等,增添无量关于解脱和成就的福德智慧。所以出于谨依贤圣的教诲,我们都应该在这个正法衰微的危机时刻,以请求诸大善知识住世转法为缘起, 留请十方一切诸佛大善知识,常久住世永转法轮。
第二:为利有情。
末世众生因为远离善法而且不如说修行的缘故,造成了大批善知识无法与众生再续因缘的恶性循环。对于佛法逐渐流于智性的沿袭,众生们偏习于不肯修法之空洞佛学,因为不肯修证,见智逐渐浅薄,往往将空洞雄辩者之言,误以为具口诀者证量的表现;又喜欢将自夸高谈佛法的人,误以为具信者修法投入的可能。如此与佛法疏离错谬,使一切实修实证的大德,逐渐失去了住世的因缘。时至今日又由于实修大德的递减,众生更加缺乏正确的导引和利益,乃至身为佛陀弟子无形中却种下了,很多毁灭佛法的因。而这一切过患,皆缘至于我等众生的懈怠骄慢和破戒,所造成不实修实证的结果。所以为了重新点燃众生修行的火种,当务之急就是应该留请,以实修住世为因缘的一切大善知识,以祈请住世为缘起,可以燃起,一切诸佛长久住世,永转法轮的法炬;为了一切众生长远无涯的利益,为了住持传乘清净正确的佛法,今以至诚心坚决祈请我等上师,哀悯我等之故,切切要久住于世并转动实证之法轮。
第三:师无自性。
真正智慧的弟子永远不离殊妙的上师,真正具相的上师永远不舍慈悲的原则,只要还有一个需要他救度的人尚存于世,善知识都会不计辛劳的辅其步向成就,也就是说在众生尚未弃舍上师之前,上师决然不会先弃我等。更进一步讲,如果我们内心升起越来越多的努力,如说修行的信心和渴望,以闻、思、修为修行的构架,勤、诚、信为修法的支柱,见、戒、为修法的功德,不染、离浊、离执为修法的要素时,如此实修行为如同钩索一般,永远抓住一切善知识,他们同时便会抛出慈悲的钩索,紧紧的再把我们绑住。然后,只要彼此不再松手,我们便可获得解脱乃至成就的宝藏。所以如果说佛菩萨也有弱点的话,那就是一切师佛以慈悲故,无有自性。而我们做为众生,如今愿意听从一切师等的悉心教授,并努力修证,希望用真诚的渴求,绑住一切善知识,请留下来吧,尊敬的上师!愿您以及一切诸佛的事业遍及十方,并永住不灭,而究竟利益一切的众生!
请佛住世之内层义理之宣说。与前三理由中,谨遵佛制是表自心之臣服缘起,及远离我执之缘起,为利有情与师无自性,是表自心与臣服之对象,乃众生与佛远离所执之缘起,真理则意味着整体。所以,在我们深深向万法的本性臣服的时候,既是臣服于矛盾与相反的一切,而至始至终,致使轮回的原因,是由于有了心、佛、众生的差别。那么,当深深臣服于,由自我创造的,师尊三宝和无量众生时,当完整的向一切矛盾和相反的分别,奉献恭敬时,我们全然的抛弃了自我;而只有离开对自我的执著,才能真实体会,众生与上师的出现,是由于自我的投射。所以,就我们与上师的师徒的关系而言,认同这关系的真实性,只存在我们一方,而师尊三宝等显赫的身语意,及宏伟的事业,不过是我们自我存在时,借以证明,师等也拥有一个自我的依据。所以在我们的眼中,上师也会出现生老病死的情况。其实,假如这颗产生分别的心,失去自我的刹那,会发现亘古以来,上师的不存在。那么谁又存在呢?空寂本身是没有相状的,所以会有心佛众生的关系,以体现这无所不在的本质。因此,不经由众生的伤害,怎么可以逐渐断尽我执与我所执呢?而如果没有上师长久住世的缘起,我等又如何才能体会,万法性空的含义呢?不记得这个美妙的关系之境,又怎么知道关系之不存在呢?感谢缘起,因为唯有它可以体现性空。既然如此,尊敬的上师!我们又有什么必要,不去创立殊妙的种子,以利益导致我等体解大道的众生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演好这出生死与涅槃的大戏呢?请您留下来吧!以做为一切众生实修实证的缘起;因为只有实修实证才能真正的明白,生死与涅槃的含义;而唯有实修实证,才是解脱与成就于圆满大光明的可能。您从来就不曾存在于消失过,又何必不肯留一个虚幻的身体,给我们以增长离开妄想执著的信心与缘起呢?由于实修实证是契入空性的唯一途径,所以留请一切师尊三宝久住于世,是使众生成佛的先决条件。为了成熟令师等住世的因缘,我们孕育了,以放生为手段的,使一切师尊三宝寿延康健法流增胜,并令一切众生,具足实证因缘的如意宝之种子。以此成就上师住世的因缘,为了达此目的,我们将振奋激昂,振奋激昂于这无相无怨的法界之中,恳请住世吧!敬爱的上师!
代一切众生祈师住世文竟!
好,读完了。
第一点、应该杜绝预约放生。
预约放生应该杜绝,这是第一条。当我们与卖鱼者直接或间接明确或暗示说将要买生放生,而使卖者闻讯捕捞,则违背了施无畏的基本定义。如此可令这些众生本来几日之后才死, 如今却因预约卖者的数量品种等,而使其提早被捞。虽然你意欲为放生,然而其中势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众生。由于其提前死亡出于你的预约,使自己的善举便偏于形式了。所以第一要杜绝预约放生。
第二点、不观察地点水质等等。
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其为适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的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比如说将野兔放置在众人之处,将飞鸟放于易捕获之地, 将鱼儿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的确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等, 这是第二点,不观察地点水质而放生应该杜绝。
第三点、禁放养鱼池。
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将众生放入其内乃间接杀生也。这是第三,就是说在养鱼池里面放生。
第四点、放生时不得区分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数量。而对某部分众生远离慈心。比如说见两盆鱼,心里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者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舍贵,择小选贱。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众生,怨恨与嗔怒。殊不知躯体越大,价格越昂贵的众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选择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去买生,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这是第四个不得区分大小贵贱应该杜绝。
第五点、应该杜绝因噎废食。
什么意思呢?万勿因噎废食。有人因为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可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就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与被放生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与生死心若甘已。且由于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生之众生亦有,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危险,或见其伤落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间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盛,即为诸佛所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已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这是第五点,万勿因噎废食。
第六点、要杜绝不善于回向。
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著功德利益等等,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熟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事,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这是第六个应该杜绝的行为,就是说不善于回向。
第七点、应该杜绝未知己知彼随意劝说。
也就是说轻易不要对没有信心的人,尤其是卖鱼的人,宣布和劝化说:我买鱼是为了放生做功德的,你应该怎样怎样等等。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对于因果之取舍的观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没的时间规律,所偏重放之品种,即便每次给放生者开诸方便,放生亦流于形式而形成了弊端,使卖者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购抓某种众生,而放生者并不见得一次都能将卖者的货量都买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众生伤心埋怨,所以轻易不要让卖者知道目的通晓规律。对于有的地区已形成此局面者虽无法挽回,但应亡羊补牢,注意宣传给新的放生者这个道理,至少使这种局面保持在最小范围即可。但万万不可因为觉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众生,流于他人的口腹。总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胜。这是第七点,没有知己知彼,就随意的,劝说别人应该怎样怎样。
第八点、假如工作失误,不要轻易的自责。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倘若说放生的工作有所失误,也不要轻易的引以为咎,自咎。好,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错。记住这句话: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失。许多放生者,因为工具、因缘等种种不利的因素,使所购买的众生,不能全数尽活,便与亡者自愧有罪恶感。实际上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实属因缘所感,彼即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据说畜生之苦不但苦于死时之巨痛,死后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觉方无。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的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的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仍然具备积极深远之意义。故而应知放生因悲心之故,无有过失而言。
以上所说是八种放生行为中,应该杜绝的行为。现在给大家念一段放生仪轨以及回向:
顶礼根本上师足!
(后把所放之众生放置一旁,大家一起诵念,首先诵念归依发心偈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极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诸佛菩萨垂念我,乃至究竟菩提果 !
此等众生做供养,其意悲悯哀纳受。
如是所唱供养偈,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于诸佛菩萨,然后诵读心经一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摩诃般若波罗密多!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月莲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雷音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法海胜慧游戏神通王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王如来!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顶礼供养归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宝寂佛!
顶礼供养归依文殊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地藏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弥勒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观音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除盖障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金刚手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普贤菩萨!
顶礼供养归依虚空藏菩萨!
嗡!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嗡!嘛呢呗咪吽!舍!
嗡阿弥德瓦阿依斯德吽!舍!
嗡美镇达楞梭哈!
嗡!达列!度达列!达列娑哈!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他·阿弥唎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谛·阿弥唎哆·毗迦兰哆·伽弥腻·伽伽那抧多迦隶·莎婆诃。
南谟啰怛那怛啰夜耶。南谟吠噜左那莎弥倪。怛他噶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没驮耶。怛低呀他。唵。昧咄侣怛哩。昧怛啰乏婆悉倪。昧咄侣怛葛咤耶。三摩啰三摩啰。莎刚钵啰底倪也。娑啰娑啰。尾娑啰尾娑啰。冒驮耶冒驮耶。冒驮耨噶帝。摩诃冒地。波哩乏哩底多摩那细莎诃。
回向离垢清净圣道大乐无垢净土!
无量光佛护主尊驾莲花心蕊!
无生相好庄严一切圣道究竟愿导六趣圣界!
好,接下来讲个回向。回向的意义在哪里?回向的意义,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讲。就是外层的含义和内层的含义两个次第。 先说外层的含义,来分析一下所回向的对象及其原因。稍微做个解释,只有清净正确的佛法,才有可能为自己和众生带来解脱与成就的机会。他就是正法的核心,是佛法衰微之目前,我等最迫切的需要。如同泥土之与花果的关系一般,如果离开正确的佛法而修行,势必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为了使正法宏扬及住持于世,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担负起使他振兴的任何可能。而使正法住世的原因只有两个:
首先第一个善知识的长久住世。学习佛法的目的在于获得正知正见,并真实修行乃至成佛。而无论最初的正见到最后的佛果,如果离开了善知识的循循善诱,一切都会变得难以企及。所以善知识是世出世间一切成就的引导者,他们就是致使我等成佛的因。而正法之所以逐渐的隐没,就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善知识不再住世。致使越来越多的众生缺乏正信的佛法,乃至堕入轮回的掌骨间辗转难拔。所以当下最应为知的事情,就是殷勤留请,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识长久住世永转法轮!
第二个原因,众生之持戒精严克修实证。如果说善知识的逐渐隐没,是导致正法隐没的原因,那么众生的懈怠破戒,就是导致善知识隐没的根本。因为佛菩萨是不可能主动弃舍救度众生的机会的。除非众生使用不如说修行,及破坏戒律不实修实证的方式,而先有意无意的舍弃了善知识,使善知识感到住世之没有意义才会逐渐的隐没。失去了需要,是功绩消失的原因。没有了具相的弟子,是具相上师消失的原因。而具相上师的消失,是众生更为堕落之原因。所以为了留请诸佛及大善知识长久住世,我们需要为众生的克修实证,创造因及丰厚的福德智慧之种子。
从以上正法住世的两个原因就生出了回向的三种需要。哪三种需要呢?第一请佛住世,第二利益众生,第三为众生积累往生的资粮。
首先讲第一点,请佛住世。
大持名成就者晋美彭措法王,就曾经开示大众及其一切佛弟子,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让诸佛菩萨、根本上师升起欢喜的唯一的原因。这个也就是我们的上师所教授之根本的目的。他只在以祈请善知识,及其由佛菩萨化现,辅助成办上师事业的诸大弟子,长久住世为缘起。祈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善知识,及其弟子并世出世间一切贤者康寿健康,法流增胜,宏法利生不生障难,乃至祛除一切不乐之处,祛除一切老病之苦,而其中祈求寿延健康,全无老病是愿上师等长久住世之义,祈求善知识之法流增胜,及宏法无碍,是愿上师等永转法轮之义。其中请求住世对象中,以善知识的大弟子为首的一切贤善弟子,以仅次于佛的地位而出现在回向中。乃他们之与善知识的关系,就如同观音势至与阿弥陀佛,文殊迦叶之等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一般密不可分,融通无碍。而不论是谁,上至佛陀下至众生,没有仅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整的把度生与宏法事业,发扬光大的道理。当一尊佛菩萨出现的时候,为了成办他利生普度的事业,将会有无数尊佛与菩萨,化现成其贤善弟子的形象,来护持与发扬善知识的教法。就是由于他们具备无限的,慈悲与智慧的辛勤劳作,才能够使众生普皆受到甘露的沐浴和润泽,以至于成就佛智。可以说,没有了他们就没有了师佛的宏法事业,更没有了众生的解脱和利益。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承办,和自在的住持发扬上师的教法之因,乃由于他们实际蕴涵的智慧与师佛无二无别,只不过在度生的幻化戏缘当中,与上师相互酬唱利他之曲罢了,个中只有角色的不同,并不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我们一定要感谢佛的智慧,那就一定不能够轻视这些指引和帮助我们,获得师佛利益的贤善弟子们。他们与上师及诸佛的安康住世同样重要,也就是说,譬如我们在乎阿弥陀佛的教法有多长远,就一定要关心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等的一切行为一般。回向中譬喻说,如果一切善知识是世间最高的须弥山,那么一切大弟子,就像护持和守卫在其身边的妙高峰一般,是仅次于彼的世间最值得景仰和尊敬的对象。而使用放生做为诸佛欢喜的因,结出十方三世一切大善知识,祛除身体及外缘障碍的果,正是使佛住世的第一个步骤。
好,前面讲到第一点,那么继续再讲回向的第二个需要,利益众生。
使善知识住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怎样才能培养出承受正法住世之器的,实修实证的正信弟子。根据经典得知,一个实修实证的人,势必内涵了长期积累的智慧与福德。就是因为这两者的不断双运,导致修行者以最明确的目的,最勤奋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利用修证而得到成就。在华严经中,一位菩萨问文殊菩萨说:“经常听闻佛陀讲到,各种方法可以令众生获得极大利益,而实际见到众生,并没有因为得到这个教法而大有收获,是什么原因呢?”文殊菩萨回答:“这些值得悲悯的众生,就好象辛勤守卫宝库而贫困而死,执持佳肴却饥饿而亡,水性很好却被溺死的人一样啊。有了好的法而不去实修,犹如具备了宝藏而不去使用,当然到头来一无所获,当然,这也就是一种最没有智慧的表现了。将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就是希望,以此而可以使众生获得值遇妙法的机缘,也即是获得宝藏的福德,而产生使用妙法宝藏的实修实证,就成为享受宝藏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与福德,可以使人实修实证,而实修实证,又能让人不断的升起更多的福智。而二者存在着,意义深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既然是能够让诸佛产生欢喜唯一的原因,势必也就是,让众生产生福智的因,用这种福智,去推动实修实证的法轮,使众生都能成为承受正法住世的根器,这样上师等必然会长久住世,为正法重新与世,奠定了最为稳固的基础。而我等上师及诸大弟子,乃末世中稀有难得的实修派大德,这些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和佛的化身,住世的目的即在于住持佛陀的正法。 所以我们应该把一切功德回向给他们,也就是希望以求请实修实证大德住世为缘起。而出生出无量无边实修实证的贤妙众生,乃至法界众生皆能成就实修的利乐。
好,第三点,为众生积累往生资粮,这是回向的需要。
其实这也是前面含概的内容,但为了表示他的重要性,另外说一次。所以要回向众生的福德智慧,是因为当福智圆满的刹那,便是成佛。这是最大的理想,属于远景规划。而如果在今生今世中未能即生承办成佛的资粮,那么在临终的时候,依照实证所产生的智慧的精华,也就是信心,以及实修所升起的这种福德的验相,还有持戒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有缘的净土,也不失为快速成佛的好办法。因为在清净的刹土中,我们可以比日月升空还要迅速的成就,这个普贤王如来的果位,也就是所谓的阿弥陀无量光诸佛净土的大庄严。好,以上三点,最后结束。
所以说,因为要住持正法,所以我们要祈请一切的佛菩萨和善知识长久住世,也就是我们上请一切佛菩萨和善知识长久住世,下愿满足,一切众生因为福智具足而实修实证。以这两点产生信心与持戒的圆满,达到如意自在的目的,能够令众生获这些利益的因,便是放生的行为。所以,我们要感谢被我们放生以有限生命的众生,就是因为它们而成就了我们,乃至法界众生的无限慧命,它们一定在未来际迅速成佛。所以,让我们以所获得的功德再次回向给它们,这才是真实意义的放生,即让它们永远因为这一次有限的获取,而得到生生世世享受不尽的利乐,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放生是诸有为功德中能够令诸佛欢喜的唯一的原因,其中的一个缘故。刚才所说的是放生所包含的深意的外层含义,那么放生还有一种内在的含义,这个内在含义确实是非常微妙,内容比较深入我们不说。
说一说为什么讲这样去做放生有很大的功德。通常做为一个普通的修行者最大的无奈,莫过于自以为就是说,对上而言对师佛没有什么利益,对下而言却没有什么能力去度化众生,又因为这种不善于用心的过患,妄自菲薄,使悲心和菩提心无法扩展,而导致修行不能具备很大的进步。所以说为了改善这种,善巧方便的使用放生的这条勾索,让众生有形和无形之间增长现世及当来一切的智慧福德,使众生通过如是回向而明白,做为凡夫也同样可以真实的极大利益自己与他人,懂得修行的目的与次第,开显利益自他的具体步骤,所以说才有这样的说法,应该如是的回向。而愿每一个人通过善巧的用心,获得尽可能的最大的功德,所以说这一点要感谢上师,愿上师吉祥!
我们刚才学过前面的内容,知道这个文章通过这样讲说,可以说把放生的因果分析的是淋漓尽致,分析的太透彻了。好,下面再讲一件事情。放生还有一件内层含义,想跟大家说一下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看待现在诸多大成就者,大善知识显现出来一种生老病死之相,我们不能因此而退失信心。下面跟大家做个讲解。
善知识是一切功德出生之处的缘故,他们是我等法身父母,因此当我们欢喜悲伤困难危机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祈祷师佛,而且只要信心坚定凡是伸出的要求索取的手从来就不会空过。如同父母生养了我们,由于被爱护的成了惯性,就把他们任何的付出看做是非常的心安理得,其实做为一个听话,并且把悲喜危困,都教给这些如母般温和慈悲善知识的孩子并没有错,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很听话的话,就一定不会忘记,所有大德所教导的一个原理就是悲心。谁都知道,悲心是菩提心的母亲,而菩提心,是信心的母亲,信心又是成道的源泉,成佛功德的母亲。所以决定我们所能收获智慧与成就的要素,取决与关于悲心的理解和体会。然而悲心是一种很圆满的性质,他不仅仅是一个刹那或长久以来的一种心念,他代表着万法最为根本的共同体性。因此会说容易成就慈悲的人,就是最容易产生智慧的人。也许你是一个对一切众生充满着悲悯和爱意的人,但你不见得是一个明白悲心性质的智慧者。悲心是一种平等,既然平等,则佛与众生都需要我们的关怀。不然有关于我们起修悲心的方法一定是残缺的,而你并未能平等及圆满的进入和体会这种性质,残缺也许会导致产生的功德,从这个部分遗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那么为了弥补这种起修悲心时,无形中产生的漏洞,就需要对无量的师尊三宝,升起无伪的悲心。由于发心和证果的刹那,可以证得相同的功德,所以你大可不必,为自以为帮助不了贤圣和众生而伤心,把悲心的功德回向给他们,是最殊胜的供养与布施,也是可以令他们获得喜乐的根本。每一个真实的修行者,皆无一不在念念悲心的驱动下,发下代受一切有情业障与之痛苦无明的心愿,并同时希望把自己的光明、智慧、福德,交换到他人身上去。普贤菩萨称其为代众生受苦,简单的说叫做自他交换。身为凡夫能与妄想中发此念心就非常的难得,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一切善知识因其以悲心而成就,证量自然要比凡夫巨大无比,他们念念之间的自他交换,只是真实确凿的把众生的一切痛苦换为己有,把所证的一切光明智慧福德健康布施与众生。然而,因果是不昧的,善知识代受了众生的因果,通过修持和自身受苦的方式,才能将众生的过失转化成为功德。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众生的业力在善知识的身上体现出来,或者化为宏法利生当中的障碍与违缘,或者就是上师等呈现老病之像,人们看后却认为善知识遭受不乐境地,或者身体不佳,是令人退失信心的地方,在维摩诘所说经中里同,佛陀示现小疾时,阿难说世尊有病,被维摩诘菩萨呵斥说,直指阿难莫做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劳,莫住阿难,勿傍如来,莫使一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灭,及他方净土,诸佛菩萨,得闻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德故,尚得无病,何况如来无量的福慧普圣者哉!醒以阿难,勿使我等,受之此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做是念,何名为师,自己不能救,而能救诸及人,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及是法身,非是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所以,一个真实的成就者,势必业障净除才能成就,怎么会有轮回中的老病和诸多障碍呢?所以文殊代表佛陀看望示现疾相的维摩诘菩萨,问及疾病等的原因的时候,维摩诘菩萨回答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比如长者,惟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菩萨亦愈。”谈到菩萨的病因时,维摩诘说:“菩萨几者,以大悲起。”因而,凡是善知识身上所体现出身体及外缘的障碍,都应该明智的考虑到其承受业障的原因,乃至代我等受苦啊。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生起老病死苦,佛菩萨因为众生有苦而示现于世,从精神上成为统领大众的导师,从身体及外缘上拔苦予乐。所以这个著名的故事,为佛子对修行慈悲以勇气的心,真实理解一切大善知识,设立了最好的典范和楷模。因而回向中祈求诸佛菩萨大善知识们,全无老病和祛除不乐,意是变相回向自己与一切众生来远离无明轮回,以众生病愈,菩萨亦愈,故而想想善知识们为我们所吃过的任何的苦,亦如思念我们的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不计酬劳的付出,所以为了报答这些恩德及无微不至的,对他们尽到关怀的目的,我们放生的更为深远的意义,也在于为一切诸如善知识,创造尽可能多的良好缘起,好,这个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
这里讲到一个,前面经常讲的,为什么这些成就者和善知识们,要示现这种病相,这里面站在缘起的角度,非常深刻的讲到这些道理,所以藉着这种放生的行为,导致这种甚深之缘起,这也不失为一种殊胜的方便,所以大家如果能够善用其心,来修这个放生。乃至于修一切的善行,同则获胜妙功德。这就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中所说的那样,经文上说:“文殊言: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爱,住去来今,诸佛知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相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这就是华严经里所说的:“于诸行,善用其心者,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所以推荐给大家看的叫《华严经》的《净行品》,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善用其心,乃至于我们升楼阁穿衣服等等,放生以及在放生过程中用出离心还是用菩提心所加持,以及回向用怎样的心,怎样的意来回向,他所产生的功德和这些因果关系,以及联系到祈请善知识住世,和自己的真实的实修实证,对正法的住世有多么大的意义。
另外再给大家说一下,放生和因果之间的关系,增加大家的欢喜心。刚才念的是密续中的法本,那么我基本上是方便的按逻辑上串起来,把精华抽出来给大家演说一番,这个也不是照文全念。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在过去的古印度有个外道的国王叫做车今,他特别喜欢吃那种温热的血肉,他杀了非常多的有情的生命,然后他的果报,就陷入到了十八地狱中的无间地狱中,承受这种百生百死这种痛苦的恶境。那佛陀的弟子阿难看清楚了他的痛苦,然后就请求世尊开示,他所受这种痛苦的原因,佛陀开示说,因为他的饮食,喜欢那种鲜血鲜肉,而杀害了无数有情的生命,所以说他堕入到这种无间地狱中。所以阿难陀,就走到阎罗王尊驾面前,请求法王说:“有没有脱离痛苦的方便?”阎罗王说如果想脱离这种恶趣,那么在世间放生就能得到解脱,从此以后,阿难陀就广行放生,清净他的业障,把他从无间地狱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这个故事听完大家也就知道了,放生具有这样的功德,能够帮助恶道中的众生,拔离恶道得到解脱,然后我们在来看一下放生的功德。可以说放生家畜的功德,和持戒比丘相似。我们知道持比丘戒、出家戒的功德大的不得了,那么这种放生家畜的功德,和这种持戒比丘很相似,可见放生功德有多大。再看,放一只绵羊,可以清净一次堕入恶趣的因,放一只山羊,可以清净七次堕入恶趣的因,在世间杀死100个人和100匹马的罪恶,通过放一只或者说是一条生命就能够清净罪障。放十三只或十三条生命,就能清净万劫的罪障。众生在寿终之时放生,能够延长他的寿命,如果他三天之内必定寿终。那么你放生十三只或说十三条生命,就能够真实的延长这个人三年的寿命。杀一只或杀一条放生的畜生,就如同杀100个人罪恶相似。这是反过来说,那么这种无量的过患,在佛经上就广为的讲述。这是讲到放生的功德和杀害生命的罪业有多大,大家听的明白吗?
如果我们通常在特殊的日子里,那么放生就具备有特殊的功德。我们来说一下:一般每个月的初一是定王佛的节日,不管你在今天做任何的善行,都成百倍的增长。但反过来如果在这个日子里,做任何的恶行,果报也是成百倍增长,所谓无论做何善恶皆成百,这是讲初一。那初八是药师琉璃光佛的节日,不管你做何善恶皆成千,初十是千佛的节日,是贤劫千佛的节日,不管做何善恶皆成十万倍;十五是无数佛的节日,不管做什么善恶皆成百万;十八是观世音菩萨的节日,不管做什么善恶皆成千万;二十一是地藏王菩萨的节日,不管做何善恶皆成亿。二十五是莲花生大师的节日,做任何的善恶皆成十万倍。而在三十日是释迦牟尼佛的节日,做任何的善恶皆成九亿倍。在这八个殊胜的日子,必须要非常小心的护持自己的心,重视修行一切的善事,而且防止一切乃至是微尘许的罪恶,这是很多善知识所开示的道理。这里面说到一个在特殊的日子中,不管你是做善还是做恶,都会增长不得了的增长。大家注意这里讲的是节日,没有说圣诞日。初一,初八,初十,十五,十八,二十一,二十五, 三十,这八个日子。今天略举一二,好,今天说了很多就说到这里吧。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