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转帖文章网络文摘 → 法鼓山文化
查看完整版本:法鼓山文化
2007/2/5 5:38:00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共识,涵括内容有:理念、精神、方针、方法,每一项皆有两句话勾勒出其意义。

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人的质量是指品格、品德和质量,人在经过了教育的薰陶,和社会的历练之后,人品会有所改变,即为提升人的质量。要提升人的质量,应先从自己开始,进而再帮助他人提升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也要从每个人做起,在平凡和历练中向上,除了建立自己的净土,同时也要把人间净土的理念,推广到周遭环境里的他人,让人人皆能够得到佛法的滋润。

法鼓山的精神──「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

「奉献」表示我们已拥有,且有能力成就他人。人人若能够奉献自己、成就别人,则人人都能更好,自己相对地也会更好,人人都能获得利益,自己本身也能受益。


法鼓山的方针──「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

佛陀本怀就是慈悲和智能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及发扬这两种精神。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再拓展至其它的人、其它的地方,乃至全世界。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

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个层面的提升人品、关怀人间的教育,内容则包括精神层面、学问层面、生活层面、工作层面等。每个人不仅都应该是教育家,也都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人。

 

友善打印

法鼓山的愿景

法鼓山属于世界人类,属于整体佛教,不仅是台湾的,也是国际的,

不但关注现在,更要放眼未来。


法鼓元年就象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的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鼓山的核心主轴

《维摩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佛法是「心」法,是释迦牟尼佛得道后,留给世人的观念和修行方法,使人心不受烦恼污染,不受环境与挫折干扰,随时保持安定、纯净。以现代的语言诠释,就是「心灵环保」。

「心灵环保」是法鼓山提倡的「四环运动」的核心思想,强调以具体行动从心出发,由内而外,推己及人扩大到对社会、人类、环境、自然、生态的整体关怀。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教育

法鼓山以建立「世界佛教教育园区」为目标,从学术研究、海内外禅修、弘法,到针对安顿人心所设计的各项教育、文化与关怀工作,都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扮演以身作则的角色,建立社会善良风气。

具体的实践之道,归纳成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等「三大教育」,从「三大教育」中衍生出多种启蒙心灵的方法,搭起一座一座通往净土的桥梁,接引了更多人在学佛路上欢喜同行。

大学院教育
法鼓山的大学院教育是以正规的教育,造就高层次的研究、教学、弘法及专业服务的人才。包括1985年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1998年教育部核准筹设的法鼓大学,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学。

大普化教育
法鼓山运用传统佛教修行活动与现代文化活动,为现代人建立多种生活化、实用化的管道来认识佛法,引领大众从内心和生活行为的改变做起,让每个人小小的好,累积成整个社会大大的好。举办各项禅修、念佛、法会等修行弘化活动,并藉由文化出版与传播媒介,使佛法精义普化人间,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智能指南。

大关怀教育
大关怀教育的目标,是以人间化的佛法,普遍而平等的关怀社会大众。人的一生,从怀胎、出生、婴幼儿、少年、成年、老年到临终与死亡,每一个阶段与层面都是大关怀教育的范围。

                                              友善打印

鼓山的学佛与修行

法鼓山的学佛与修行-四众佛子共勉语

「四众佛子共勉语」总共有二十句,兹分述如下:

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
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知恩报恩为先、利人便是利己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
慈悲没有敌人、智能不起烦恼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
为了广种福田、哪里怕任怨任劳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

将这二十句共勉语熟读背诵,并了解其中涵义,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实践这些理念,并广为传播,就是自利利它的菩萨行。

<友善打印

法鼓山的实践

法鼓山的实践-四种环保
为了因应现代社会的变迁,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法鼓山积极提倡四种环保运动,就是心灵环保、生活环保、礼仪环保、自然环保。


心灵环保
环境污染不离人为、人为不离人心、所以环保要从心灵的净化做起,用慈悲心对待众生,用智能心处理事情。保护自己的心,不受困扰及污染。


生活环保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要养成少慾知足、勤劳、简朴、整洁的生活习惯。能不浪费资源及能源,能不制造垃圾污染及各项污染。


自然环保
知福惜福、感恩大地,体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任何资源必须珍惜使用,不可浪费污染,自然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尊重,才能长长久久覆育万物。维持永续。

礼仪环保
从个人观念的净化开始,使礼仪由内心发起,形诸于外,透过行为的净化,以心仪、口仪、身仪促进人我和谐,社会祥和。


法鼓山的行动方针

心五四运动
心五四运动是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主张,也是四种环保的具体落实。其基本精神是把佛法普遍地运用在生活中,以「实用为先」,是人间化、人性化。生活化的佛法。

 

「心五四运动」的要点:

 

「四安」提升人品的主张─

安心:在生活中少慾知足。

安身:在生活勤劳简朴。

安家:在家庭中相爱相助。

安业:在身、口、意的清净精进。

「四要」安定人心的主张─

需要的─才要

想要的─不重要

能要、该要的─才要

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

 

「四它」解决困境主张─
面对它:正视困难存在,不自欺欺人。
接受它:接受困难事实,不怨天尤人。
处理它:用智能处理事情,用慈悲对待他人。
放下它:尽心尽力就好,不计成败得失。

 

「四感」与人相处的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感恩:使我们成长的一切顺逆因缘。
感谢:给我们奉献、服务的机会。
感化:用佛法感化自己。知惭愧、常忏悔,以慈悲智能来感化自己。
感动:用行为感动他人。从自己做起,以自己学佛的悲智来感动人。

「四福」增进福祉的主张─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知福;知福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种福:成长自己、广种福田、人人有福。

 

友善打印

法鼓山的共识

法鼓山的共识,涵括内容有:理念、精神、方针、方法,每一项皆有两句话勾勒出其意义。

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

人的质量是指品格、品德和质量,人在经过了教育的薰陶,和社会的历练之后,人品会有所改变,即为提升人的质量。要提升人的质量,应先从自己开始,进而再帮助他人提升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也要从每个人做起,在平凡和历练中向上,除了建立自己的净土,同时也要把人间净土的理念,推广到周遭环境里的他人,让人人皆能够得到佛法的滋润。

法鼓山的精神──「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

「奉献」表示我们已拥有,且有能力成就他人。人人若能够奉献自己、成就别人,则人人都能更好,自己相对地也会更好,人人都能获得利益,自己本身也能受益。


法鼓山的方针──「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

佛陀本怀就是慈悲和智能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及发扬这两种精神。先从自己开始做起,再拓展至其它的人、其它的地方,乃至全世界。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

全面性的教育是指各个层面的提升人品、关怀人间的教育,内容则包括精神层面、学问层面、生活层面、工作层面等。每个人不仅都应该是教育家,也都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人。

 

友善打印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