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其他整理稿网络答疑专集 → 2006年1月1日 答疑法会文字整理跟贴处
查看完整版本:2006年1月1日 答疑法会文字整理跟贴处
2007/2/11 23:05:00

法会主持人:顶礼上师!请您先就第一个问题为我们做慈悲的开释,我给您递麦

   喂。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是哪一位负责专门给我发问题?是哪一个在主持,然后晚上怎么安排?一般来说法师如果来答疑的话主持人会很快的来做个汇报,大概我清楚了,主持可能是觉梦,然后谁负责向我发过来收集问题呢?我在屏幕上应该以谁发的问题为准呢?
   今天晚上是2006年新年的第一天,正好到了星期天,星期天是我们“悲华在线-勒讲堂“答疑时间,这周的答疑呢照常进行。但是非常遗憾,今天我们有很多同修没有到现场来参加答疑。或许是因为过节的缘故,但是这也说明佛法的修行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是很低的。世间的节日、人世间的那些盛事,在大家心目当中远远高过佛法的地位、远远高过修行的意义,也就是说大家的出离心没有生起,没有真实的发出离心来修行。所以说没有发出离心来修行与佛法所说的解脱道那根本是遥不可及的。那么该怎么办呢?很显然我们今天应该提倡人生佛教,就是说用佛法来指导人生。先做一个现实人生用佛法来受益的人,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渐渐的增上自己做为修行者的德行,然后终有一天发起了出离心,这样就可以近接佛陀所说的出离解脱圣道。所以说人天道的修行是修法的基础,我们今天很多的人忽略的人天道的基础修行,眼高手低。不管修行密宗也好修行显宗也好,不管修什么乘,已经成为今天我们修行者的一个普遍现象,非常普遍,眼高手低的人比比皆是。这不是一条正确的修行道路。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很踏实,先从做人开始然后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大家非常忽略这个人天道的修行。五戒十善是人天道的基础,也是一个凡夫走向成佛的基础。未有一尊佛、未有一个菩萨,他不修行人天道而能成就佛果、成就圣位的。五戒十善的法是整个佛法的基础,大家非常忽略这个法的修行,所以今天我觉得大家首先应该学习这些东西。至于我们在这边有的时候会讲些高深的法,我觉得是一种善巧方便,真正能够具备听这些法的人去实修的人那是凤毛鳞角。之所以有时候会讲一些比较高深的法,我想有二个目的:一个是让一些修法的人生信心罢,他不至于说认为这个师父可能什么都不懂,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想激励一些想增进修行的人,让他明白说佛法无止境还有更高的。那么至于其他的意义对于那些没有到这个修法程度的人来说,他无论怎么听他都是听不懂的,所以说这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好了,今天我们就开始答疑吧,其他就不说了。看来主持人已经做过前面的前行。我们的前行很简单就是发心正确,发广大心来听、来参与这个答疑法会,有了这个发心前行就到位了,然后至于其他前行具体的动作,就是护持道场、端身正意的进入这个听闻的状态,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他的前行。好,我们来开始今天的答疑吧,我们来看屏幕。

   问题一:一个人怎样才是因缘具足可以出家修道?
   这是第一个问题,关于出家的问题。我这里想插一下,这个答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一周以来、一段时间以来学佛修行的问题,集中在今天来向法师提出,这有具有莫大的利益。答疑法会不是一个节目,也不是一个走过场的一件事情,对于真正用心去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这个答疑是难得的机会。但平常如果不修行,很少致力于佛法闻思的人,他也问不出什么问题来,临时抓几个问题问问不会有多大的收益的。好了,第一个问题讲出家,这种问法本身是一种错误。出家修道是发心,不是因缘具足,不存在这件事情。如果你是人,你就具足出家的条件,你就具足想去出家这样一个条件。首先是发心,你有没有出家的心?那么什么叫出家?出家就是说去做一名僧人,去奉持佛陀所说的僧人的戒律。最初阶段是沙弥戒,有十戒。这十戒呢从不淫一直到最后说的不持金银身相戒,这是别解脱戒具足戒的精要的浓缩。因为沙弥年龄尚未到20岁,他能够象比丘那样具足去行持这些戒律有困难,于是就在比丘戒中扼要的提出来让刚刚出家的人去受持。那么从这沙弥十戒中看得出来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人断除淫欲的生活,若一个出家人他与异性发生两性关系他则破了根本大戒,他就失去了出家的戒体。光光从这点来看出家起码来说告诉我们远离世间男女,在外缘上断除。那么做为一个出家人他不可能再结婚,他也不会去跟一个异性发生男女关系。那么从男女之欲来说这是断掉了轮回之命根,从生活方式看一个出家人他就是这样的。所以当一个人发起这样的心去说我要出家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男女之欲是可以断除的,它是轮回的本,发愿去断除它而选择了出家的道路,这是做为想出家一个最起码最简单的一个说法,其他的先别说就光光讲这个就够了。那么当然了出家原因各种各样,有的人并不是正信出家、有的人是真正的信仰佛教而出家、有的人是被强迫的出家、有的人糊里糊涂出了家。就比如说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他当时出家的时候呢主要是为了求得神通,为了让自己身体健康,这是他最早的时候出家的发心。而且当时去受戒的时候年龄都没到,但是随后的佛法闻思让太虚大师明白为什么要出家,后来他就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大乘菩萨僧,那是后来的事,从太虚法师的传记里我们看得出来。所以说一个人怎样才是因缘具足出家呢?什么叫因缘?发心就是因缘。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发心。那么有人说我双亲还在,我就不具备出家的因缘,不对的。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他是怎么出家,你思考一下释迦牟尼佛他具备什么样的因缘出家呢?这都不是理由;有人说我已经结婚了我不能再出家,这不是理由;有人说我已经有孩子了我不能出家,这不是理由;有人说父母亲要靠我养我有责任,这不是理由,统统都不是理由。如果真的要说到出家的话很简单,就是“我要出家”,就是这样没有其他的事。那怎么办呢?有人说我出家以后父母亲要自杀怎么办?那也不要紧是吧,真的你父母亲因为你出家他就要自杀吗?父母亲爱你到这种程度吗?那这个时候你也别急着出家,不要急。因为佛经上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要真正出家而有人不让他出家,这个罪业可大了。所以你对自己的父母也要有慈悲心,不要让你的父母去造这样的业。你心存出家之心,这时候不要急着去出家,慢慢来、别急。你真的有一颗出家心的话,那迟早你会出家的。这是讲一种方便善巧,是出于慈悲心考虑,那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极少极少的,人都爱自己的生命,一个孩子出家嘛,又不是去自杀去逃河,无非就是说他的儿子选择了信仰佛教、选择了他这一生中独自一人不再取妻生子,他愿意过这种生活方式罢了,如此而已,他又不是去自杀对不对?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除非宿世当中他父子二人有特别特别奇怪的不可逆转的业,就是说他只要一出家父母亲马上就会死掉。这但种情况有没有存在呢?也许是有吧,但坦率的说一句至今为止我没有看到。所以我们平常很多人说的出家那是一种借口,其实真正衡量你到底有没有出家的心?那还有的人出家呢他完全是为了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他并不知道说出家是干什么的。如果说出家是荷担如来家业,那么何以见得这个人在家为人的时候他不能承担责任呢?他不能认真努力的工作呢?他做人他为什么不能做好呢?他如果做为一个世间的人,他都没有责任心,没有一颗慈悲的心,对现世轮回的东西这种人情,他生不起厌离心出离心,那么他怎么突然又变成一个出家人呢?这是一种谎言。所以说真正因缘成熟到了出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人?就是说他非常信仰佛教、非常尊重佛法僧三宝,然后呢他在家持居士五戒持得非常好,非常轻松就能够持居士五戒,那么他可以进一步去出家受别解脱戒,这样的人就叫因缘成熟了,除此之外呢我觉得都不是什么真正因缘成熟的出家,好这是第一个问题。

2007/2/11 23:10:00

问题二:请师父开释,我对世间荣贵日趋淡薄的同时,父母却对世间享受日益渴望,应该怎样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刚才回答过了,生死由命,人自有业,每个人善根不一样。父母这一世当中生为你的父母,那是因为有这样的缘份。那天底下一切的众生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他们的父母,你也有你的父母。佛陀也是父母的儿子,但是佛陀发心出离成无上道。凡夫众生也都是父母的儿子,或者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但是有的人会信佛,有的人不信佛,有的人会出家修行,有的人不会出家修行,这是个人的业不一样。那这里说怎样处理这种情况,我不明白问话的意思,这什么情况你要处理呢?你要处理父母亲贪图享受这种情况呢?还是要处理你对世间荣贵日益淡薄的情况?如果是你自己,那么你能够修到对世间的荣华富贵日趋淡薄,那是好事。说明你对轮回世间的贪爱心慢慢止息、善根不断增长、值得恭喜。那么你的父母对享受日益渴望,那你站在怜悯父母的角度,那你就应该更加努力的修行、早日开悟,早日具备度化你父母亲的能力,或者是你赶快出家,赶快出家修道成道,以道力来转父母的业。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我不知道。佛陀就是这样的,不顾一切的出家修道成佛,度化众生。因为只有佛法才能度化众生。那么你就要珍惜跟父母亲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因果角度去决择,让父母亲种下善根而不该让父母亲更加陷入黑暗。你应该孝顺你的父母在合适的情况下方便的告诉他,人世间的这些荣华富贵转眼成空,世间无常不可贪恋,欲望是无止息的,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暂,这样很痛苦。所以你一方面孝顺自己的父母,因为你如果不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你与父母亲结下的缘是恶缘,如果你与父母亲结下恶缘,那么你任何话,哪怕说得再好父母亲也不会去听你的,那你就更不可能去帮助你的父母了。所以我们只能力所能及的这样去做。常常祈愿常常祈祷佛菩萨的加被,能够让自己的父母亲早种善根早归三宝早离苦海,平常修法做善事,这些功德都要回向给他们,希望他能早结三宝缘,早日得度、早日生起出离心来。就是这样的,做为一个学佛修行的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愿望。如何看待?就这样看待!如何处理?就应该这么处理!

问题三:请师父慈悲开释:如何把三归依融入到日常中?
    三归依就是三归依没有什么融入不融入。三归依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心念念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师父在传授三归依的时候往往都会很详细的告诉你什么叫做三归依、什么叫三归依的行为。在平常的听经闻法中不断的在宣说三归依的道理。比如说具体落实到,如果你今天这样说:今朝有酒今朝醉,然后你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那么你就在这个念头、这个过程当中你已经破掉了三归。何以故?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那归依佛,归依释迦牟尼佛过去佛,归依现前归依上师,从真正来讲佛是什么?佛是觉性,那么自从归依佛以后应该发愿让自己成佛。人生追求的是智慧不是麻醉。你这样说一句话“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呢我先迷醉下再说,你这个念头动的当下就破掉了三归体了,你就不再是三宝弟子,你就不再有三归依这个戒体了。这就叫做融入日常生活,在三归依的本身当中就包含着。如果你见到一位僧人,你说他的是非,对僧人哪怕僧人穿着僧衣的样子生起一个恭敬心,你认为他破戒了或者说他不好不是你所恭敬的三宝形象等等,那么你就破掉三归依了,你就不再是三归弟子三宝弟子。所以日常生活没有什么日常不日常的,一切的佛法修行都是现实生活,佛教他就是现实的宗教。日常生活以佛法来看待就叫做学佛,我们平常的一切以佛法来指导就叫做修行,所以说用佛教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就叫做人生佛教,而人生佛教是我们今天开始修行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很简单很简单。所以必须去明白三归依的学处。平常的讲法当中把三归依加以贯穿,三归依功德非常之大。在这个娑婆世界,在释迦佛的教法中从来没有一个不以过三归依就可以成就的。在《佛说大悲白莲花经》,也就是《悲华经》里面世尊有说过:这个世界的众生要修行必须先众三归依开始。三归依的当下就免除了堕入三恶道的因。一个众生心念中生起三归依来,这个心就使他脱离三恶道的痛苦,他就不会再堕入地狱恶鬼和畜牲当中。我建议大家好好的学佛多看多想什么是三归依的学处。先学、把三归依应该怎么做学清楚了,然后再来说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你学都不学,学处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你怎么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呢?对不对?

问题四:请师父慈悲开释:经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藏覆,那我们平常应该怎样去观心呢?
    对!怎么样去观心呢,我们最近在讲《天台小止观》,有缘的同修好好的听一下智者大师是怎么阐述的,我呢只是把智者大师所做的《童蒙止观》的意思给大家稍做解释罢了。那么在《童蒙止观》里面讲如何修止、如何修观、如何次第、如何究竟,我想大家听了一定非常够用。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样去观心,我每次讲“一座瑜珈”的时候都会讲,下座以后应该怎么样来护持我们的心。很简单,当出定、当下座的时候,应该经常观察我们的内心举心动念,如果我们的内心举心动念是善的,我们当下就要做回向;如果发现是恶的,我们当下就要忏悔。以这种观善回向、观恶忏悔来护持我们的心,以这样来观待我们平常的心,先从这里做起。那这个修行的层面呢也是文字般若的层面,先从文字般若的层面做起,也就是按按“戒定慧”所说的戒的层面做起。然后渐渐深入禅定,当下心念起来的时候,以禅观对峙它,由禅观之心所产生的这样的对峙,就叫做观照般若的生起,以观照般若来观待这颗心,那就又进到更高的层面,再高的层面呢,智慧生起,所谓实相般若的生起。起心动念当下生起,当下随灭,当下契悟法性实相,就是所谓不处藏覆永得解脱。这一切都在于日常按照这样次第的对心意的观察。因为修行的关键就在调整心,这个心是罪源、心也是功德母,这颗心决定了一切。而且这颗心从最早的层面上讲是我们的举心动念,从究竟意义上来说这颗心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妄想分别的心和很有限的这种物质性的心,他应该是无有能所对待,整个法界圆融无碍的大圆满心。但这一切从自心修证当中皆能具足,因为我们的心其实本来具足只是因为迷的缘故,若能打破迷茫照破无明而开悟的话,此心一切功德本来具足。所以说这段经讲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藏覆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心的解脱和心的藏覆就是人生的解脱和人生的藏覆。所以观心法门极为极为的重要,那观心法门呢,归纳起来就是止观二法。

2007/2/11 23:12:00

问题五:什么是本性?自性还是觉性呢?明心见性是指的什么心性呢?
    本性说得意思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吧,我们在黑暗当中看到前面有一条蛇,靠近去看的时候发现它不是一条蛇、它是一根蝇子,以此做比喻,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身心实相,它本来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样有我有他有你有生有灭,它的本来的面貌不是这样的,本来的面貌是无我无人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本性的意思。那本性是不是说在很久以前我有这个本性,后来我通过修行又把它给发现出来,不是这样的。这个本不是说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对待为本,这个本可以讲是当下,也可以叫做过去未来三世平等中而言的本。所以这个本并不是原本的意思。它是本来具足的意思,它无始无终,没有来没有去,如如不动,所谓如来者为本,这样理解。性,性这个词就是体性的意思。我们中国文字虽然同样一个字含义各种各样。性有性格呀性别呀,这里所说的本性应该来讲就是本来的实相的意思。那好了下面所讲的自性本性觉性都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说的。本,正如前面所说的以此为本;自,就是区别于他,向外玄密自心具足这个角度去讲的自性;觉,就是相对于迷而言,悟就是觉,相对于无明而言那觉呢就是破除无明。所以站在三个不同的相对而言分别有不同的名相,那说的是一个东西,本性自性觉性言辞虽别所指是一。那这个明心见性呢指的就是这个明见心性,站在暗和明的角度来讲叫做明心,站在见和不见的角度来讲叫做见性。明心见性也好不管怎么说都是指去除无明证悟本来面目这样一个过程,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说是什么心性呢?他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心性,我们现在不是觉得有个我吗?觉得我是怎么样他是怎么样的吗?我们非常执着。那这个就叫做心性吗?就叫明心见性吗?不是。那怎样才能明心见性,知道什么是明心见性呢?这是反过来说的。打个比方,一个生病的人他问说什么叫健康,其实对他来说没有病就是健康。那请问健康这个状态怎么描述呢?无法描述,没有病他其实就是健康。一样的道理,觉悟、明心见性他怎么描述呢?无法描述,不迷他就是觉悟啊。所以说我们修行去看到迷的地方、破除迷之所在那他就是觉悟。一个生病的人他把病给治好了他没有病了他就健康了。所以在佛经里面,我们很少看到正面的去描述超越的本体的事情,总是从反面来说。比如说我们所讲的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为第一戒,杀盗淫妄酒都是以否定词来说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站在逻辑的层面,站在判断对错好坏的层面来说可以这么说。比如说儒家思想所说的仁义礼志信,如果一个人有仁爱之心那么必然不会杀,杀生这条戒就对应了仁;义,义则不盗;礼,礼则不淫,孔子不是说吗,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那站在人道的修行角度来说,一个人应该去奉行仁义礼信志的道路就能成为一个圆满人格的人,这是可以这样做比观的。但是站在超越的层面,讲到明心见性,讲到破除我相,讲到涅磐究竟是什么样一种境界,那么这样的引导就无能为力,用反面的这种陈述反而更为有力。因为永远无法说佛是什么,然后你照着描你就成佛了,道理就在这里,因为佛的层面是超越的层面。一个具备辩别红绿灯智慧的人,比如说他走到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亮停绿灯亮开,这容易做到。但在佛法修行到出世间智慧的时候,他要从这思维逻辑的分辩超越到禅定的层面,再从禅定的层面超越到出世间的层面。那么这样红灯绿灯的简单的辩别就如同说我们小的时候看电影,这是好人、那是坏人这样一个辩别。他有没有办法去证悟本体呢?显然这根本就做不到。所以我们有的时候问问题想问题,要看处在什么样一个层面上去想。我们今天的人很喜欢直接谈论什么叫明心见性。但很少人去谈论我对我的师父是否具备圆满的信心,我是否诚诚实实、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来修行!不谈,这个闭口不谈。好了,你对师父没有圆满的信心,你不会中踏踏实实的依教奉行,福慧不具足,那么你到哪一年哪一月去明心见性呀?没有这个因何来那个果呢?所以我们今天很多人只想谈果却不管因何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如果不从三归依开始、五戒十善、尊师重道、信心具足、依教奉行,那你就算是天天谈明心见性,天天去向每位法师请教明心见性到底是什么境界,那很显然那都是无用功。就算你终其一生到老闭上眼睛离开这个世界你还是不会懂得,对不对呀。所以说这是一种本未倒置,不是修行的正确的态度。如此之故,此问如果站在一个了解的层面上是可以问的,如果站在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他不是正问。

问题六:请师父慈悲开释:师父可以谈谈自己所走过的修行之路吗?
    很惭愧这没什么好谈的,各人的修行各人不一样,各人的发心不一样,他所走过的道路也不一样。他的因缘不同,他所经历的自然也不同。你如果一定要知道象我这样走过怎么样的修行之路,一方面呢可以看一下介绍,我看网站上有相关的介绍。这里要谈的话,要说自己走过的修行道路应该来说也比曲折,同时又很单纯。为什么这么说呢?很曲折是讲为了求佛法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曲曲折折的出家又还俗还俗又出家,找到这位师父又离开了这位师父,又找到这位师父这位师父又离开了我等等,经历过很多都是曲曲折折的。你们今天碰到的很多事情(有很多朋友跟我讲),很多我都经历过,我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我身边的人也在经历着我也都知道。那么为什么同时又讲很简单呢?因为我的整个学佛修行之路其实归纳起来就二点、就是经历过二个阶段而已了。第一个阶段是自发的,或许从很小开始,也许是大家所说的前世的因缘前世的善根吧,对佛菩萨、对佛经、对佛法、对僧人有一种天生的敬仰,一种蒙蒙胧胧的醒悟吧,乃至到后来自已去看经书,去听很多法师的开释等等,都在自己思索实践当中度过来的。这个时候主要以古代的祖师大德的开释还有我自己看的经书、自己的辨别来修。然后凡是遇到有法师遇到有师父,我都想向他请教。渐渐的就发现很多问题很多法师不能给我解答。那我修行修到这个程度无法再往前修,内心感到苦闷、感觉到有一种召唤我必需出家,我必须去寻找师父。所以说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修行,那么第二个阶段的修行就算还没有出家的时候,也是为了寻找师父,乃至说误入外道等等这些经历,都是一个心念要找到佛门中能够引导的我师父,完成我这一世的修行。所以说就那么简单,整个修行之路就分二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凭着前世自己的善根、福德力,凭着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在努力;第二个阶段依止善知识,按照善知识的教导来修行,这就是我走过的修行之路。佛法没有了解到尽头都不能离开对上师的依止。还没有究竟成佛、一切苦难的众生没有完全度尽都不能生狂妄自私之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之路吧。

问题七:请师父慈悲开释:心与色是什么关系?
    这个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平常的人对心和色的观察都没有。平常人的学佛修行都停留的思维分别上,很少的人会跟着一个师父去深入禅观,那么他没有这样经过止观的修习来辩别名和色也就是心和色的话,他又何来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心和色是什么关系呢?再说的话心和色是什么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心跟境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引导修行者修行的一个方便善巧的提问。从实相上看来说无所谓心无所谓色。那么究竟是无所谓心无所谓色还是心跟色究有其事呢,或者说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这还得有赖以修行者深入止观。所以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属于一个弟子跟随他的师父修行到一定的时候,需要寻求他的师父给他印证和提示的问题,那就不做为今天我们在这里直接的讲解。我刚才只是告诉你说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如果你把心和色的关系弄清楚了,那么你对所理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清楚了。如果你对心和色的关系没搞清楚,那么你所理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说得多好都只能停留在意识分别的阶段,你对净土法门的了解还是十分有限的。可是呢你若明白心和色的关系,你的禅观、你的定慧能力到了这样一个层面,那么你就开始进入对唯心净土的了解。那么这个时候你所理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在此之前所理解的。那是截然不同的二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2007/2/11 23:14:00

问题八:请师父慈悲开释:弟子念住呼吸的时候没有杂念了,但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总是引起新的念头,请问弟子该怎么做?
    这个问法是一种错误,什么叫做杂念?我们要理解。不是说动了念头就是杂念。如果你现在念住呼吸,除了念住呼吸当下发生的事情,其他的念头都叫杂念。如果说你已经没有杂念了,那就是说你现在除了念住呼吸当下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都没有了,那又何来所见之物所闻之声引起新的念头呢?这就叫做有杂念。有杂念就叫做你现在修呼吸还没有到没有杂念的阶段。所以从修止的角度来说你应该继续修止,你按照师父教的那样止观交修的方法。那么问这个问题的人他是否正式的正式的在我这里受过法呢?是严格的按照我教他的这种方法来修的呢?还是其他的上师教他的呢?如果是我教他的,在我印象当中在弟子当中,谁谁谁我教过他,我心里头非常清楚,教到什么程度,他是什么样一种态度我也很清楚,我可以指导他。如果是其他上师教他的,那如果他的上师能够完整的教他修行,那么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我来解答,因为我的解答会扰乱他的修行。好了,这个问题大概就是这样。大家首先要明白修止观的目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有兴趣认真听一下我们最近讲的《童蒙止观》。

问题九:请师父慈悲开释,如果念诵的时候把以缘在经文上,这里没有杂念是止吗?这样是如法的吗?
    不是这样的,根据我们在论坛上发出来的,我们每一个我们这边的进入修行的弟子我都有告诉他,就是瑜珈说明念诵(一),就是讲了一个如何修行念诵这样一个法。那这个法呢法本上面上面说得非常清楚,重在锻炼正信正念正知,是做为一个进入佛门修行弟子必修之课,就是首先要真实的去坚持不懈的去完成一种修行,以此来深入来打下修道的基础。那至于我们很多人根本就没这样去做,所以说我也谈不上更多给他开释。那把心缘在诵文上这个是什么?这个是要求,正念的要求。那达到了止吗?止不是这个意思,止是讲昏沉散乱的平息叫止,心进入平静明专注的状态这叫止。从禅定的角度来说,从粗心住到细心住乃至到未到地定最后到进入初禅定,这样一个过程叫止。那关于这个止详细的相状,一般来说我会对目前已经进入禅修的深入的弟子进行开释,平常在论坛上在语音里基本上没有开释的。如法不如法呢要看瑜珈念诵说明(一)里面所说的你是否做到,就把心缘在诵文上一心专注随文起观这就是如法。你这步都没做到,不随文起观,不日日熏习菩提善种,而追求光光读个音声没有杂念,什么念头也不起,这不叫如法这叫非法。在瑜珈念诵说明(一)里面我从来没有教过要这样修行的。所以说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所谓没有杂念、有杂念这种修行方式我不知道是谁教的,至少我从来没教过一个修行人你要有杂念还是没杂念,我从来不教这些法的。一个人修行好坏也不取决于今天杂念多和少,也不取决于烦恼多和少,我从未这样开释过。那么问这个问题的同修很显然他可能有哪个师父教他,这个师父是谁呢,或许就是他自己吧,我就不得而知了,或许他炼气功的,这不是开玩笑啊,修法有他的目的有他很明确的东西。

问题十: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释:汉族僧人可以传大圆满吗?法系传承可以这样吗?这里有传承吗?网上可以传大圆满吗?前行以及不共加行在这里可以完成吗?
    好,我就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说一下,我也不知道这问题是怎么来的。汉族僧人可以传大圆满吗?这句话是不成立的,谁可以传授大圆满呢?具德的上师可以传授大圆满、可以传授这个法。这个师父我想他本身起码修行过大圆满,而且他所传的大圆满法他自己已经通达了,而且具备传授的方便善巧这样功德力。还有呢,传授大圆满还得具备因缘,不是说这个上师想传就能传的,还得有具信的弟子,合适的因缘,各种缘份的具足才存在一个传授大圆满。如果只是把大圆满的法本读一下就叫做传授大圆满,那这个谁不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看得懂字的人都会。如果只是把大圆满的法本依文解意来解释一番,那这个谁不会?很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也都会。传授大圆满法不是这么简单的,法的传授他必须让这个弟子能够在他的心相续中生起这个大圆满的见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说具德的上师他可以传授大圆满法,而大圆满法在宁玛巴里面是最高的法,可以说是九乘之巅。有车确和脱嘎两个部分,窍诀法和极涉密的法,一般按照密宗的传统,如果没有传承上师的特别开许,就算这个人已经证悟这个未必具备传授这个法的资格,这个密乘很严格的要求。所以大家首先要明白,能传授这个法首先他自己本身最起码最起码他要证悟这个法吧,如果他连这个都不具备,他说我已经授权能传授大圆满法,那这不是很荒唐吗?好了话再说回来,这里面跟汉族僧人跟藏族僧人是没有关系的。莲花生大师他是哪一个民族的?大圆满祖师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他是印度,莲花化生,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你说他是印度族的也好,后来他从谁那里受到大圆满法的传承呢?是喜姿逊哈尊者。喜姿逊哈尊者是莲花生大师的大圆满上师,莲花生大师亲近喜姿逊哈尊者很久很久,然后圆满的得到了这个大圆满法的传承,而且自身证悟大圆满达到究竟圆满证悟。这是祖师的示现。那么这个喜姿逊哈尊者他又是哪个民族的呢?根据大圆满的传承记载他是汉族人。他是唐朝出家的一位汉族人,有名有姓的在藏地的传承库里面。那能不能说喜姿逊哈尊者是汉族僧人?就是说他是汉族人,他把这个法传给了印度族的莲花生大师,那莲花生大师又把这个法传给了藏族的僧人,那藏族的僧人就不能再把法传给汉族的僧人吗?那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佛法就是佛法不能有狭窄的民族观念,更何况大圆满法是如此深密之法,世间这些分别取舍之相都应当超越,那是不成立的。汉族僧人能不能传大圆满法并不取决于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也并不是取决于他是不是出家人,取决于什么?他具德不具德。很简单,比如说有人公开的说我就是哪个哪个法系的,我上师指授我传这个法,那么如果事实上是这样的,那他这样说是没有过失的。如果没有这样呢,他这样说不是打大妄语了吗?对不对?所以大家应该这么理解。好法系传承可以这样吗?这里有传承吗?有没有传承不取决于这个,一个信心的弟子遇到了具德的上师,接受了这个法,他就获得了这个法的传承。传承有狭义和广义之说。比如说我从一位上师那里学到了一个咒子,那上师传给我了,我就有这个传承。然后呢另外一个同修,他说:哎,你能告诉我这个咒子怎么念吗?我说好,我告诉你,我念给他听,那他也就有了传承,那我这传承是很清净的了。我的上师教我的,我又把这个教给了他,在这个传与承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歪曲不清净等。我对教我这个咒子的上师我信心恭敬,从来没有毁谤,那么我传给他的这个咒子的人,他也很相信,他也从来没毁谤我,那这个传承是清净的。这是一般所说的传承,所以说特别是藏传佛教,他非常重视这个法的传承,也就是说都是有来头,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东西,所以有的时候会念一下这个传承,有的时候来不及讲法了用藏文或者用汉语念一遍经文或念一下这个传承。你有个这个传承你修这个法你就非常高兴呀。为什么?我不妄来的法,这法是有传承的,一代一代相传的,不是我瞎编乱造出来的。这里面其实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修行的。另外一个为什么我讲还有一个狭义的传承,传承就比如说吧,这个法从这个上师那里得到,然后通过修行得到上师的印可,然后呢,这位弟子又把这个法传给下一代弟子,那这个下一代弟子得了法又修行,又得到这位师父的印可,那么这法就传下去了,如果说这位上师教的这位弟子,这位弟子的天姿有限呀,他只得到其中的一丁点,那他传下去呢,他也就只能传这一丁点法,那这个法法缘不倡盛。好,另外一位弟子他完全的得到上师的法,他也能够完全的把这个法传下去,那这个传承就非常的兴盛。那么同样是二种弟子,一个是完全得到,一个是没有完全得到,那他们传承清净不清净呀?只要这个受法的弟子对他的上师从来没有违背过誓言。也就是说对自己的上师从来不生不恭敬心,从来不生疑念心,不生毁谤没有破掉依止戒,没有破掉根本誓言,那这个传承就是清净的,这法就具备有极大的加持力,这就叫传承。如果说做为受法的弟子他违背了他的上师,上师说你不能这样,他偏要这样,他是个破戒弟子,那么这个传承就怎么样?就断了。那么硬传下去就叫传承不清净。所以说传承清净不清净是看这个的,明白这意思吗?好下面其他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必要好说了。网上可以传大圆满吗?那当然了,我想将来科技发达到受大圆满法的弟子和网络的科学的工具又遇到具德的上师,我想能通过网络传大圆满那何而不为呀?我也很高兴,我们大家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为什么?谁不愿意法传遍四方呀。问题就在于佛法当中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接受的。根器不具足的人、信心不具足的人他去接受了他不该受的法,他反而造业。所以这才有个显法密法的区分,所以才有根器不同时机不同的这样一个决择,是不是这个意思呀?所以应该这样去理解,所以并不是网上能不能传大圆满,这能不能传跟是不是网上并没有关系,网络只是个工具。就算你遇到这位上师的补特迦罗--这个肉身,这个上师通过他的发声器官,通过口腔发出来的声音,口腔这个发声机构也是方便工具呀,跟你通过电话通过麦克风是一回事的。你总不能说这个大圆满法的口诀能不能通过嘴巴说吧?一样的道理网络也是如此,这不是问题的本质。我想现在在现实当中呢,有的人就算亲自见到大圆满具德上师,他未必生信心,未必具备这个因缘。更何况在网络上,这种存在着很多很多找借口,很多很多弄虚作假的方便条件的网络呢?这就更谈不上了。所以说虽然说网上可以传大圆满是个美好的愿景,但是呢我觉得现实不容乐观。好了再看,前行与不共加行在这里可以完成吗?前行我觉得在网络上通过听闻学习我觉得那完全可以的,所谓前行讲四种出离心,为观察寿命无常人生难得因果不虚轮回是苦等等这四种情形,应该说的是这个,这是一切佛法解脱道的共同前行,是可以的。我当时曾经也问过布楚活佛--我的师父,现在这些法本公开出来好不好。当时的时候,几年以前,活佛跟我说过,说共同前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当时的因缘。那么因为不共加行后面涉及到,就是从归依呀、发心一直到上师瑜珈,即然是不共就是不共同的意思,就是进入到密法比较深微的部分,因为根器等等原因不适宜去公开。但是今天的社会发展很多原来不该公开的密法法本在网络上都被公开了,所以形势也发生变化。所以过去原来并没有开许的在今天不是说开许不开许,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有的时候这种不如法的东西到处漫延,大家已经对此非常熟悉了,那我想还是把这个公开吧。起码让一部分有缘人知道说这才是正法,那是不对的。所以公开不公开这要看这位上师他他所抉择的因缘,并没有个定法。所以这次我在看布楚活佛网站的时候,我看到就把活佛所翻译的遍智妙道的共同前行全部公开在网络上。那么比如说我们这个语音里面、我们论坛上所引用的一些密宗方面的文章,都是网络上转载过来的,比如说有的时候从宁玛资讯,有的是从其他地方,当然很深密的窍诀部分基本上是没有的。这种比如说现在哪位上师他个别讲法传授很深窍诀的时候在网络上不可能有的。所以说这里面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只是讲资料的一种公开不公开。那么在网络上能不能完成前行跟不共前行呢?我们知道不共前行从发心有的时候念10万遍的归依偈,还有的磕10万个大头,还要供曼扎等等。那有些完全按照藏传佛教的加行的修法来说,他还需要一些工具呀,也就是说需要一些条件的,那么网络上你怎么*作,显然他根本就不可能修的。那有的人说我天天对着电脑磕头,每天磕他几百个头,那又何苦呢?对不对,你可以在家里的佛堂磕,你可以在佛堂正当中摆上你上师的法像,然后佛菩萨周围庄严围绕,然后你去修磕头礼敬,对不对?你可以这样来完成你的加行,难道你到网络上去完成?当然网络可以随喜参加。比如说诵金刚百字明呀,忏悔呀,比如很多地方提倡的网络共修呀,那这是一种辅助的修行。所以说可以不可以完成是这样一个概念。网络上我估计现在的网络的技术条件也做不到很多的东西,但是呢网络也可以发挥他宣传熏陶这样一个方便的作用,未偿不可。比如说象我们这样现在建立一个道场,有的时候我也会让一些人听闻我跟他说的大圆满的共同前行乃至不共前行这样一个法意,但是这也不是对所有人都说的,就算有的时候都说的,说也是有把握的,也未必对所有人都一样的说,这是不对的。好了这个问题大概就是这样的,我想问这个问题的同修对这个法,所谓传承呀什么的,思维上还是比较混乱。所以说他才有此问。

问题十一:请师父慈悲开释:什么是传承,密宗有传承,汉传有传承吗?南传有传承吗?
    这个问题是相关的,这就是名词概念的理解,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从真正来讲任何佛法都有传承。你比如说我们汉地的早晚课,你说他有没有传承呀,他就是有传承嘛。汉地早晚课不是有传承吗?他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还有一点,藏传佛教也不是说纯粹都是密宗,他以密宗为特征。我们去学习佛教发展史就知道了,其实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在证悟心性究明心地这方面发展到极至,比如说代表性的有我们中国所传的禅宗,禅宗有破初关和牢关、重关和未后牢关之说,有着非常究竟的对心性的证悟。那么从佛陀这个本体起妙用这个方面来说,他发挥的极至就有现在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的密宗。所以我们过去大乘佛法流传从空宗有宗这两大方面不断的交汇,不断的发展,也就显现为这样一个佛教的发展历史。所以在整个佛法的传流过程中,这个传承二个字很简单,一个是传授传递一个是承受承接的意思,有人传有人接,这佛法才会世代相传。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要说汉传藏传,只要有佛法在的地方他都必然有传承的。只不过是说这传承清净不清净,也就是会不会传传传把东西给传没了。一个法能够无谬的传下来他需要什么条件?他是不是需要这个弟子对传法的上师不能破戒。密宗大家看过有十二条根本戒,那么在显宗当中呢?有讲过依止法。一个弟子跟师父之间要符合什么样的依止法。这都可以保证这个法的传承不会断,这个法的传承是清净的。所以这样提法,有提无提都有的,传承这二个字,我们经常看报纸,我看有些记者朋友,作家他也会写传承这二个字,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个问题问得也就这样吧,我刚才前面所说的那样,或许大家对这个比较敏感,所以说我今天就对这个问题说多了点。有的人来到这个网站,会看、会问,比如有人问我你有没有上师位呀?他其实很多概念没有搞懂,法的传承,传人和位,传法和传教,他很多概念没搞懂。好了今天这个就不多说了吧,我们看有没有相关的问题。

 

2007/2/11 23:16:00

问题十二:请师父慈悲开示:过去修过外道,这本书里最后才弄明白,佛教是真正的法,这算不算是修过人天道?现在我该从哪里修?
    这个情况我不太了解,你说得什么外道,如果外道到最后告诉你佛教才是真正的法,那我觉得这不是外道,外道哪有说告诉别人最后真正的法是佛法呢?那佛经里面也都讲过,很多佛菩萨都化生在外道中,在很多外道的典籍中都保留着过去诸佛所传下来的法,这个在三藏经典里,释迦如来有说的,所以说这个不好一一而论。不是说佛教是真正的法,佛教在人天乘方面有很多法和其他道,其他宗教是相通的。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基督都的一些思想,他和我们佛教的人天法人天道是相通的。比如说儒家提倡仁义礼志信和佛教所说的戒除杀盗淫妄酒这个五戒是相通的。从哪里修起?从三归依修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修起。

问题十三:请师父开示:我在佛法中经常能想到答案但不知道是对是错,法师您理解的方法的法门的要点是什么?
    这话怎么讲呀?不知道是对是错?首先佛法的闻思不是一个答案的问题。我们对生命的探索对生命的思考我们需要一个答案。而在佛法当中他本自具足。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已经把人生、社会、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说得明明白白,都已经有答案,无须再探索一个答案。那至于说我们不知道是对和错怎么办呢?一方面要细细的辨别抉择,另一方面很重要的要亲近依止善知识,去向善知识们问出是对是错。如果没有这样,光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想明白是对还是错那是很困难的。而且我们这样自己修行到底修到哪里去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这不是一条值得走下去的道路。我所理解的修行法门的要点是什么?这句话问得很大很广泛,每一个修行法门都有他的要点,每一个修行法门都有针对不同的根基而有所不同,每一个修行法门都有他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从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来说他的要点是什么呢?经书上经常有讲扼要起来就是三个字所谓“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是一切修行法门的要点。都从这里开始的。修净土法门,修念佛法门,修参禅法门,乃至修密宗的声缘次第等等,他的要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宗派法门他的精华他的精要都是一致的,他都离不开戒定慧这三个方面的要点,离不开这三个方面层次的修行。如果从各个法门各个宗派他的精要来讲的话,他也都离不开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里面所说的三个要点,哪三个要点呢?出离心菩提心和智慧正见,所谓缘起性空之正见。那各个宗派对究竟的证悟所描述的语言不一样,方式也就不一样。这个究竟正见呢从大乘法来说是缘起性空,按照大圆满法传统的说法就是大圆满正见,按照噶举派比如说所说的大手印,还有其他派别所说的比如说大宗光了等等,这些是语言文字描述的不同,都一样都讲得是这个空性正见。那么也可以说成是什么,要想真实的获得这个空性正见也可以讲是信心。所以说也可以说是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这是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所共同的精要。

问题十四:请师父慈悲开释,如果一个人因为没有修行而不能认识到自己时刻处在虚伪谄曲的状态,又不敢面对上师的时候,那是否要等到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忏悔的时候才可以进一步修行呢?
    这叫什么问题呀?什么叫没有修行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虚伪诌曲?什么叫修行呀?反观自心诚实做人。一个反观自心诚实的人,他自己有没有虚伪诌曲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当然了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忏悔去认知错误去改正错误,也就是所谓的忏悔,那么他又怎么谈得上进一步的修行呢?很显然不可能。因为忏悔很重要,修行从忏悔开始。一个人如果没有忏悔心没有惭愧心,他三归依都不会去做的。皈依,皈的意思就是反黑为白叫做皈,改邪归正呀,依是依止依靠呀,对不对?他如果没有这样的忏悔的心他怎么会去归依呢?他不会去归依他又谈得上怎么去修行呢?所以说很显然,问这个问题,好象这个虚伪谄曲的状态是别人说的,不是他自己认识的。我们听闻佛法也好,做什么事也好,要图个明明白白。所以说不是别人怎么说就是那样,别人说得再好,你不明白他的意思,去重复这样的一个语言也没有什么意思。就比如说你不认识到这个东西那也无须口头上说我认识到了,那是一种妄语。话再说回来了,比如说你跟着这个师父修行,师父无论跟你说什么,应该来说都是有所指的,都应该虚心的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很多同修呀忘性很大,自己刚刚说了一句话,回头他就忘了。还有一些同修呢说句实话正如这里面所说的虚伪诌曲已经习惯了,这种业已经结的很深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明明白白眼前就在虚伪谄曲,他自己还不觉得是在虚伪诌曲。他明明白白就在骗人,还告诉人家说我不骗人。这是业已经很沉重的缘故。但是不管怎么样,一个人只要返观回照老老实实的去面对他自我的心,那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会更了解了。这还是自己的事情,哈。

问题十五: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师和师父称乎是否有区别,对弟子意味着什么?
    很显然这是我们这边缘起的,因为从最早的时候在网络上开始有悲华禅师这样的称号出来开始,这个问题就存在。因为平常法师都会说法师法师,没有一个人说是禅师。那为什么要说是禅师呢?这也是有原因的,也是为了破除大家对法师禅师这种错误的分别执着。如果按传统来说法师讲法、禅师讲禅、律师讲律、论师等等,过去有这样的分类。修禅为主的师父称为禅师,学法讲为主的师父称为法师。那么今天随着文化的发展,现在比如说台湾或者其他一些地方我们习惯的把出家人称为法师。也就是说这些名称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人心对文字的运用的变化,那这点在我们汉民族,尤其明显。因为我们汉族人很聪明呀,不是说是文殊菩萨的后代吗?什么东西都会拐拐拐的,都要变一变,所以这样而来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说。那比如说我今天有个名字出来叫做楞严法师,然后那天讲《童蒙止观》呢用悲华禅师,那很显然大家就懂了为什么要这样区分。那很显然了,悲华禅师,肯定这个师父要说禅,讲这个法师这师父要说法,是为这样而来的。那么同样的所谓上师师父称呼有什么不同,这个呢也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很简单,因为今天很多人把上师和师父加以区分。所以说为了这样的对峙,才会有这样的事情产生。也要看对谁而言哪,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曾经开释过。但如果这里说到的问题对弟子来说那就很简单了,对普通修法的弟子来说,他会以他最恭敬最神圣的称呼来称呼自己的上师、来称呼自己的师父、来称呼自己的授法恩师。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有信心的弟子,他肯定会这样的。那么任何在他心目中他觉得不是很恭敬的称呼对他来说都不好。那好了,这话说出去,那所有的人都喜欢用最高尚最好的称呼来称呼自己的师父,他肯定会变成这样,因为人是虚伪的、是表面文章的、是为了迎合某种东西而来某种称呼的。所以说从称呼上看当然可以看出一个人他的心,是否有恭敬心,看他怎么称呼。他是否虚伪,看他怎么称呼。他是怎么样一种心态,看他怎么称呼。否则的话怎么会来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要问呢?上师和师父有没有区别,否则的话为什么会原来叫上师现在又叫师父呢?对不对,所谓名称的不同无非就是为了对他人而言。比如说做为一个弟子,他向他人介绍他的师父的时候,他通常会根据这个人而说。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是楞严法师的弟子,我平常称我的师父楞严法师称上师,那是因为我是楞严法师的弟子,法师摄受过我,我自己也拜这个师父为师,我是他的亲弟子。那么我向他人介绍的时候,这位同修他并不认识我们的师父,他问你的师父谁呀,我会跟他说我的师父是楞严法师呀,你知道吗?或者有的恭敬说上楞下严法师,或者我在上楞下严法师座下听法的,他是我的授法恩师呀,他是我的上师呀。但是他就不会这样说:我的师父是楞严上师呀,他不会这样说的,为啥呢?啥叫楞严上师,对于对方一个根本就不知道的人,他又不是上师,上师又不是一个位置。所以这种称呼很显然不如法,也不可能的,做为一个弟子不可能这样讲。一个弟子真正面对自己的师父的时候,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从来不直呼上师的名讳的,在我依止过的师父当中,我从来没有在师父面前以师父的法号相称。比如说我跟随过布楚活佛,我从来没有在布楚活佛面前,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说布楚活佛您好,或者说布楚上师您好,或者是说布楚师父您好,从来不会。无论对哪个师父我从未有过,因为很显然,当我说出这种话的时候,我心里格登一下,多难受呀。这话是对上师多大的轻慢呀,我的傲慢心有多重呀。我不可能对其他的人说:啊这事情我问过他了,他说这不对。我说的他是谁呀?就是我的师父楞严法师。我从来不这样说的。他,他是谁呀!他是我上师呀!他是我的师父,在我心目中师父、上师多么神圣呀,我怎么可能用他这个语言去描述呢?这是一种恭敬心,这是我们做为弟子对师父的一种恭敬心,由此而体现出来。那么对其他的同修,那我为什么要要求他人跟我一样,是我师父又没有一定要求你要拜为师父,从广义上来说任何一位出家人都是我们在家居士的老师呀。可以的,佛陀告诉我们在家居士应该顶礼供养出家师父,应该等敬僧伽,这样做法绝对不违背佛迦佛的教导。而且你一个在家要对出家人顶礼磕头乃至供养等等,不管这个在家人好与坏都会积累无量的福报,这是佛陀说的呀,没有任何的问题。更何况是深入的来摄受我们修行的师父呢?那地位更不一样。大家也知道有归依师,授戒师忏悔师还有依止师。依止师很重要哦,对不对?所以说从广义狭义来都应该恭敬,一切从恭敬角度去做。向他人介绍那是为了一种方便。比如说对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本来就对你能不能称做上师你称做师父就有很多想法的,你何必再向他介绍说什么什么上师呢?就没有必要,对不对?平平常常就好了。好了,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样的,没有很复杂的。如果一个人内心当中他没有真实的一种心,他只是停留在名相的一种分别,那他永远解释不清楚这个问题。比如他甚至会这样问他自己的师父说:师父我写了一首赞美您的诗,我可以写吗?请师父开示。那师父怎么回答他?师父说:可以,你可以赞美我,哈。请问天底下有这样的师父吗?那么师父怎么回答?师父说:不可以,你不可以这样赞美我,我没有这样的德行,你说的过份了。那么这个弟子赶快就想:哦师父开示不能赞美。那么他永远再也不赞美他的师父了。但是佛陀告诉我们要赞颂功德呀,要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呀,一切世间灯嘛。当然了,你的师父当然是世间灯了,如果不是你的师父,你的信心到不了,你不说他是世间灯也罢,那你自己的师父那当然是世间灯了,当然象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所说的了,对不对?所以说他内心中没有这种心,他当然会问这个问题。象平常弟子这样来赞颂上师的功德、赞颂师父的功德,那都要看具体情况的,有的时候不能说他对和不对,那有些说得很离谱呀,自我乱扯一通,那我们这样对上师的赞颂和说法,你要考虑到有没有利于善知识的功德的宣扬,有没有利于来守护众生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有没有利于这个教法的更广泛的流传,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所以说需要有智慧抉择,当下问题当下处理。好了“代表什么?”就代表这些东西。这个问题就不多开释了。

问题十六: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修行可以开悟的可能性有多大?
    能不能开悟这个问题不取决于在家出家。当然了出家受戒,戒受得越高应该讲更容易开悟,修行成就的希望更大,更容易成就,是这样的。但是也未必呀,开悟不开悟的关键不在这里,在信心,在于有是否全身心的、满怀信心的投入到修行当中,在于你有没有亲近依止具德的善知识,在于这位善知识有没有完全的摄受你,在于你现在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所修行的正法当中,修习正法精进不精进,如法不如法。象这种自已一个缘,师父一个缘,法一个缘,三缘具足,那即身开悟完全有可能,取决于这个。

 

2007/2/11 23:18:00

问题十七:请师父慈悲开示,我工作的时候不能想修行,修行时不能再想工作的事,这二个问题摆在一起感到极度痛苦。这样思维是一个学佛人吗?学佛人对工作对修行是怎么的心态?
    这个问题很简单,首先什么叫修行?修行从最初的阶段讲做人。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有没有以佛法来要求、来衡量自己?我们也曾经讲过八正道,身口意三门应该是怎样的行为才是如法。比如说工作很简单,如果这个人邪命自活呢?天天在贩卖毒品呢?那这个时候他该怎么修行呀?要怎么样?要放弃这个工作,不要邪命自活,放弃这个工作就叫修行,这就是所谓修行的事。好了他现在不是这样,他在做一种比如说商店的服务员、推销员,怎么样,跟修行有没有关系?有!世尊不是告诉我们吗?三归五戒,我们既然身为佛弟子,就应该奉行遵守。不管这世界是怎样如你所说的败坏,不管社会道德人心是怎样的下滑或者是非常不好,你是学佛修行人,你要做一个佛弟子,你要奉行三归五戒。所有人都去偷东西,你不能跟着偷呀,所有人都跑去杀生,你总不能说我也跑去杀吧?所有人都在打妄语,你也跟着打妄语去欺骗人?所有人都跑去喝酒,你也跑去喝酒说是没办法?不对这是借口。一个三归五戒的弟子他奉行三归五戒而这样生活着,凭良心活在这世上。请问他的福德一天天衰耗吗?不会的。我们今天无论是物质方面的丰足还是居住方面的安宁都取决于业力因果。其实呀,我们今生能得到这个人生,也是过去生中我们行持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这样五戒的功德感来的。就正是因为持这五戒的功德才使我们获得人生,那么人生一切的福祉增长就取决于我们对这五个方面法行持的深浅,如是因如是果。那么如果今生我们因为过去恶业的感招使人们生在边地,或者说恶劣的非佛法的环境当中,我们行善,没多少人鼓励我们,我们行恶很多人赞同我们。如果我们这时候屈服于这个生死业力而不再行持五戒法,也就是去干坏事了、去杀生了、去偷盗了、打妄语了、邪淫了,去做这样的事清。那么很简单,我们今生就在造一个因,造将来衰败的果报的因。那么不行持五戒法就宣告着我们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很简单,就象很行里有一百万块钱现在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能持五戒法而走完我们的一生,以此来修行,那么很显然就象我们银行里原来只有二十万块钱,现在升值了变五十万、一百万甚至更多。所以说这不存在一个工作摆在那里。我们是在家人,在家人肯定要去工作的,要养活自已的家庭,养活自己的色身。佛陀也告诉我们,做为一个在家居士应该怎么样合理的分配自己的财物。大家看这相关的经典没有?那是叫善生经吧大家看看,一个用来支付我们日常的生活照顾家人等等,还要把财物留一份做应付不时之需。还要把一份财物拿来做好事,存在银行里了,还要去布施给穷人,这也象存在银行里一样,造福荫呀,供养僧侣呀,施求病人呀,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家人应该如何去工作去生活等等。佛教徒绝对不是一个偷懒的人,不是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说逃避人生的人。而是一个在人生当中是值得信赖的人,是个能做成事情的人。高楼大厦从平地起,你总不能告诉我说泡沫塑料可以把他堆的那么高吧,钢筋水泥有质量问题将来这个大楼就有隐患。一样的道理,我们工作也好,做人也好,在家庭中生活也好,如果都不能符合佛陀所说的做人的标准,那我们根本就谈不上是一个修行的人。太虚大师告诉我们,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陀是个人格最圆满最高尚的人。我们要想修行成佛就得一步一步来,从人天道的规格修上去。成为一个世间人所谓的圣贤。然后进一步求象阿罗汉象菩萨圣者那样出世间的果报,乃至最后圆满象佛陀这样的果位。那都是这样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这个问题摆在这里痛苦是不是学佛,跟这个学佛没有关系。所谓的学佛就是去学佛的德行,学佛教导我们的佛法,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叫学佛的人。所谓修行是把学佛得来的东西来对照,来修去我们的恶、修去我们的错这叫“修”。行是什么?就是行持善法,去付诸实践去积累福报资粮,所以这叫学佛修行的人。我怎么学佛呢?看经书也好、亲近善知识、依教奉行等等都叫学佛,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觉悟的人,那就叫学佛。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他是不能逃避世间的,他必须当下眼前现实生活开始学佛,所以我们为什么跟大家讲人生佛教就是这个道理,用佛教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人生,用佛眼看世间用佛眼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来洞察我们的生命,这叫做人生佛教。学佛人对工作是个什么心态就是我刚才说得这个心态。
(“如果不方便不要发,自己请教师父问题不好”,不要紧,问题没有什么好和坏,能够确实是你心中想的问题发出来,在这里做个解答是非常好的,同时呢你的问题,如果刚好其他同修也有那他也受益了。今天是专门的答疑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的问题集中到今天来解答)

问题十八:请师父慈悲开释怎么辩别世俗心和道心?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区别很广泛的,我略举一二。比如说一个修法的弟子,他很在乎师父怎么评价他,他每天在观察,这个师父对他自己是亲热的还是冷漠的,然后他所做所为一直想迎合这位师父,获取师父的欢心。那这种心是道心吗?不是,这就叫世俗的心。比如说一个弟子会认为,唉呀这师父很喜欢这位弟子,这师父又不喜欢那位弟子。他会觉得这师父看起来是不是那个弟子钱供养的很多他就特别关照他,而我是个穷人师父就不关照我。或者说这师父呀是不是看这个弟子很漂亮,愿意多教他法。而这位弟子呢他长得又不英俊师父看他都讨厌,所以不愿意教他。以这种心来理解来衡量这就叫世俗的心。比如说一个人去跟着一个师父去学法,他非常在乎师父怎么评价他,如果有一天师父跟他讲你现在的修行知见一无是处,你要老老实实把你的知见放下,他就很在乎,他就再也不敢去问他的师父。他又一直想着哪一天也能够象他的师父那样能够转法轮,当然这种发心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世俗的心,他也不会说出来。那么有一天师父去训了他或者不给他带来这种喜欢的时候他就反目为仇,那这样人就叫有世俗的心。还有的人来亲近师父比如说是异性的弟子,他因为喜欢这个师父的神采风采,或者按照世俗上来讲她爱上了这位师父,他希望能够师父对她最关照,所以她非常在乎这些,那么有一天她终天发现这个师父不可能对她有这种世俗的爱的时候,她就反过来完全不是一个人,所谓爱不成反成恨,这就叫世俗的心。反过来如果是道心呢?不存在前面所说的任何这个问题。如果有道心来跟师父学佛,师父所讲的一切就是对我的教导,师父今天对我好对我不好都是教导。师父好,会想为什么今天师父对我这样好呢?师父不好,他会想为什么今天师父对我不好,我哪里地方做错了,我哪里不对了。如果我说出这个理解师父说不是,不管是沉默还是直接说我们都要反省,以前师父曾经告诉过我吗?我有没有认真对待呢?他就会这样想,他绝对不会生我刚才前面所说的那样的念头,这就叫有道心,我来跟师父修行是为了求法得解脱的,我不是来找其他世俗的东西的,这就叫做有道心了。但是有时候我们往往分不清道和俗,原因何在?原因他没有真正来学佛修行。其实这样的问题平常的时候一直在开导,在看佛经也好,在学佛的各种各样的佛法也好,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道什么是俗。相信因果以因果的道理来抉择我们的行为,这叫做道心。不相信因果只是以世俗人所说的那样来解决人生的问题,这就叫做俗心。无论是人天道上修行的行者还是解脱道上修行的行者还是菩萨道上修行的圣者,他们都有一个道心跟俗心的区别。如理如法的名为道心,不如理不如法的名为俗心。这种道和俗我刚才只是举个例子,一位弟子你面对师父的时候,他什么心态,就直接的显示出他的道心和俗心。如是因如是果,道心所生必成道果,俗心所生必成俗果。所以说很容易区别的,平常要多留意。他们的区别呢就在于他的发心不一样,他的行为不一样,他最后回向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考察这个人他做事的动机他的发心,他怎么做的,他做完这事情最终是为了什么?这就是道心和俗心的区别。好了这个问题是很广泛的就略微说到这里吧。

问题十九:请师父慈悲开释。如果不知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而以我喜欢来学佛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对了,这就是学佛的动机发心不对,没有正见、没有正信、没有正念,而只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学佛。我喜欢这个我就学,我不喜欢这个我就不学。比如说听这个法师讲法,我喜欢听我就听不喜欢听我就不听;跟着这个师父修行,今天这个师父说得还深合我意我就听,今天师父不合我意我就不听。这得什么结果?结果很显然,他很难得到这个师父的法,他心不相应。如果发展到严重了已经偏离了学佛。如果没有严重偏离,比如说师父说你现在应该去学习学习《金刚经》,他说他以前一直委有喜欢看《楞严经》的,他不听他师父的话,他去学《楞严经》,那这点呢,学也好不学也好,他毕竟还在学经书,他还不至于有什么恶果,只是说他的这个修行程度速度会很慢很慢的,他就错失这种因缘。但是如果说师父教他这事情你不能干了,一个学佛人不能这样,他非要这么干,比如说师父教他你不能去修这个护法,这个外道护法,他偏要去修,什么后果呀?可想而知对不对?发心很重要,特别是一个刚刚初学佛的人更要全身心的来依止善知识来修行,自我固执的成份要少之又少,乃至没有。等你修法修到了一定和程度能够自我修行了,那个时候自我主张一些自我固执多一些也好或许有利益吧。六祖大师尚且还这么说:迷时师度,悟者自度。我们问问自已吧,我现在是迷还是悟。如果是迷你不求师度求自己度那是什么结果,这问题可想而知了。

问题二十:请师父慈悲开释,怎样才能快速的去除自己的恶业令善根增长呢?
    去除恶业的同时就在增长自己的善根,努力的去行持善法的同时就在战胜恶业的力量。有些同修他不行善,我们知道修行这二个字,修是修去恶,行是行善,行对的东西,行好的东西呀。他只是一味就是想想忏悔忏悔,可是他平时不修行的、不修行善法,那么他能够去除自己的恶业吗?不会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很多修行人是很吝啬的,一涉及到财布施呀他就很难,因为他放不下。你说他天躲在房间里面讲我要忏悔忏悔呀,忏悔什么?忏悔吝啬的业障,好了他从来不到寺院里面去丢个功德钱,他从来不供养师父,他从来不舍他的物质去救济他人,去牺牲,你说他怎么忏悔恶业呀?那善根又怎么增长呢?所以行善就是在除恶,除恶则善根必然增长,这不就是一回事吗?所以要想快速的除去自己的恶业,应该猛烈的忏悔、精进的修行,这样就能够快速除去自己的恶业令善根增长增长再增长,这才是现实的。

问题二十一:请师父慈悲开释,在修行的道路上为什么要忏悔恭敬承事供养,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对呀,你好好的想一想为什么要忏悔?难道你不需要忏悔吗?你不需要忏悔就是说你的身口意完美的如同佛陀,所以你不需要忏悔,你就是佛你干吗要忏悔呀?好了,现在不是,我是个生死凡夫,我心生惭愧,我要忏悔。忏悔了你才能归依呀,你才能依师修行呀对不对?这带来什么结果,这带来成佛的结果,免堕三途脱离轮回的结果。反之,反之就不用说了,业只能越集越深、堕落会越来越堕落、苦会越来越苦。今生今世短短几十年而已,也就是那么几个月呀,未来世却是漫长的。投生在恶道当中漫长的、非常漫长,所以说是什么结果?是未来无止境的轮回。那为何要恭敬呢?这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恭敬心法怎么进入心中?如果没有恭敬心福德从哪里来呀?一个法师给一个弟子讲法,弟子升高座法师就低座,弟子跷着腿叼着一根烟,爱理不理的看着讲法的法师,那你说法师讲的法弟子能听进去吗?能听懂吗?这还要问吗?佛法从恭敬中求对不对?你看你去接一杯水,水从高处倒下来杯子是不是在低处去接呀?有没有谁看见过说我杯子放得高高的、倒水的在低低的,然后一边倒水就自动跑到他杯子里去呀?不会吧!佛法为什么恭敬求呀?佛法僧三宝他是我们的归依处呀,他是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不恭敬我们能从佛法僧三宝中生出吗?我们会成为父母的儿子吗?会成为师父的法子吗?不可能吧!好了另外的承侍供养等等都一样的道理。怎么叫承侍?承,承接任务,师父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尽力去完成,把他做到最圆满;侍,是侍奉啊,侍奉师父。你想一想看在承侍的氛围当中,他与一个弟子的修行是多么的相应,在承侍师长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他积累了多大的福德资粮。人是不容易低头的,人是不容易磕头的,人是不容易牺牲自我为了法的。那么你承侍师父的过程当中师父是法父,你为了佛法做种种的承侍供养,这是什么心呢?这样的心跟佛陀所说的法是多么的相应啊?这点你不理解吗?这很简单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如果一个弟子对师父生不起承侍供养的心,那这个师父讲的法他能听得懂啊?能把法传给他吗?不会吧。从古到今哪一位高僧大德他不是这么依止他的师父的?这还需问吗?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带来速疾成佛的结果。好好思考一下,这问题我想我不需再多做回答。你一边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一边自己去比较,你就会发现为什么。过去阿底峡尊者曾经有一位弟子对尊者信心很大,他做的事情只是一心的承侍供养他的上师,就在上师身边做下人等等,上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另外的二个弟子呢,他去闭关去修行,后来过了好几年大家聚到一起的时候,其他二位弟子就说:“哇尊者,我们的证量和您无没相比,奇怪呀,你也没到山中去闭关,你怎么证量这么高?”那为什么会这样的区别呢?因为很简单,另外二个虽然到山中闭关修行,但是他对他的上师、对师父的信心那跟这位尊者比差太远了,证量到不了,所以说他的修行证量不如这位尊者。虽然这位尊者没有去闭关修行,他看起来好象没修行,可是却在做最大的修行。米拉日巴尊者当时的玛尔巴上师折磨他,你知道吗,他在这样侍奉供养上师的过程当中,他消除了多少多少的罪业,可以讲是快速消除罪业,这种诸佛菩萨的加持力非常之巨大。一个弟子为了修行为了求法生起如此猛烈的心,这个心本来就在冲破无始以来因为悭吝、因为傲慢而造的无数无数的恶业,就是在清除这个罪业,所以说去实践去体会,这个不难理解。

2007/2/11 23:21:00

问题二十二:请师父慈非开示,杀生是恶业,那么从事屠宰工作的人发心了应该怎么修行呢?如果辞去屠宰的工作家人又没有生活来源该怎么办?
    这要看这个从事屠宰工作的人他是怎么样发心的。如果他非常的坚定的认识到屠宰杀生是个不正业,那他就会辞掉这个工作不做了、再也不作了。那么他辞去屠宰工作家里就没有生活来源了,那很显然这家里人或者是没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或者是生病呀是没有这个生活能力只能靠他来养活,那么他如果没有收来源家里的生活就成问题了,可能会饿死对不对,所以说这时候赚钱养活家人对他很重要。但是你一定要去当屠夫才能养活家人吗?这个情况又是很特殊的,把这些特殊的东西都排除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他注定只能是当屠夫,他又发心了,过去不是讲过一个公案吗?有位屠夫他天天杀猪为业,他有一天生忏悔心,他说不行呀,太恐怖了,我天天杀这些动物,这动物在梦中都纠缠我,将来死的时候我怎么办啊?后来他就跑到寺院里面去见老和尚,老和尚告诉说,这样吧你好好修行,你每天晚上一定要念佛,后来他就这样,白天杀猪晚上拼命念佛念经,后来他死了,死了以后往生为什么呢?上生到天界当中,半天享受天人的果报,然后另外半天堕入到地狱中受苦,是这样一种果报,那就是说这个杀生之业带来的果报,他没办法消除,而行善念经念佛这样的果报依然是不*的,所谓因果者不虚。所以说在这个不虚的因果面前该怎么抉择呢?就是这个问题所说的,这个屠夫他怎么发心的,看这个。

问题二十三: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释,在工作中自己争取做又苦又累的活,这样的人如何呢?有时总想工作能轻松些,这样的人是修行人吗?
    这个没什么如何,如果你想自己多做又重又累的活为大众服务的话,那么很好哇,随喜你了。你又总想工作轻松些,最好别人干又苦又累的活,你自己呢工作又轻松收入又高,别人收入又低,干活又辛苦,那么你这样发心是不是修行人,不是!你这心不善,不好的发心。如果你说我很累很苦让别人很好,那这个发心就很好,除非说这个人是你儿子或者是你家人,你越这么纵容他他越偷懒,那这不便于教育,你不要把他所有的活都揽过来,象有些父母一丁点都不让他的孩子去吃苦去,那么这孩子长大以后依赖性非常的重。其实这样做是帮助孩子吗?不是,是在害他。所以说一个修行人不但关心他人的疾苦还关心他人的善根,关心他人的心灵,不但给他人带来物质的幸福,还要给他人带来精神的幸福,这样才是真正修行的人,而且这样的修行人还是修行菩萨道的人,不是一个只为了自己解脱而修行的小乘行者,这样的修行就是值得赞叹的。所以你刚才问题所说的这样人又如何,这样人是修行人吗,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如何,也没有什么是不是修行人,就这么一回事呀。其实这种对他人有一颗慈爱关怀的心,这可以处处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说象我们语音室里面也能体现这些东西。你对他人真有一颗慈心吗?我觉得很多我们修行的人根本就不是这样,他比如说在师父面前他会表现得他很积极,然后有责任呢?其实是他的责任,他推到别人身上,我们这样的人非常多。我记得是去年吧,我们有一部分同修到原来那个寺院来,那我在边上看这种人看太多了,他们欺骗师父、阳奉阴违,这可是大有人在,他觉得这师父傻傻的,从来不管,那你说师父有什么办法。每个来找师父的人都想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都想以他自己所认为舒服的方式想修行。他对师父说的话又不是真正的尊重、想听。那师父咋办?师父不管这些人吗?每天也说,他不听怎么办?你说对不对?那师父去接受这些人吗?那肯定的身边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什么情况都有。那有的弟子就说了这师父什么样的人都接受,这师父也是不清净的,这师父也是不好的,那你说这师父该咋办?这不是师父的问题,是我们学佛人自己的问题。要去好好去问一下自己的发心,其实很简单很简单的,你只要问你自己你做这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你究竟是你自己所做的所表现的这样一个人吗?不就完了吗?事情全解决了,没那么复杂吧?所以说要想修行呢,平常就从做人开始吧,完善人格,这样才会是个修行者的根器。否则的话谈修行那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问题二十四: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释,念南无弥勒尊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念阿弥陀佛能往生兜率天吗?
    可以是可以,你对弥勒尊佛有极大的信心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当然是很好。无量寿经,世尊在后半部的时候讲法的对象就是弥勒菩萨对吧,而且把这个法交托给弥勒菩萨。那么弥勒菩萨,当然了你如果念弥勒尊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会在西方极乐世界看到弥勒菩萨,这个弥勒尊佛是讲未来佛,就是说你看到弥勒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反过来,念阿弥陀佛能往生兜率天吗,能啊,当然可以,你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回向往生兜率天。因为往生兜率天净土还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他的信愿行。但是话说回来,那又何必啦?如果你能做到这种境界的话,说明你已经了悟了。弥勒尊佛、弥勒菩萨、阿弥陀佛乃至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大菩萨都一样的呀,他都是佛陀的化现。一个本尊的功德就涵摄了所有本尊的功德,没有区别。既然你已经知道没有区别,那又何必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弥勒尊佛,念阿弥陀佛却想往生兜率天呢?很简单,你想往生兜率陀天,你就念南无弥勒菩萨,或者念南无弥勒尊佛不就完了吗?或者当来下生弥勒尊佛,随你念呀对不对,这个心也相应了,你何必绕着弯呀?你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念阿弥陀佛吧对不对?这取决于你的信心,取决于你现在对净土的信愿行,你信、信到什么程度,你是站在哪个层面上理解净土这个法门的,你的信心到什么程度;愿,你的愿望是什么;行,你修什么行,修什么净业得将来净土的果报,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戒定慧分别修得是什么,就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问得我觉得没有多大的意义。过去印光法师提倡老实念佛,他一天吃的也很少,他每天佛号不断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很多祖师大德的修行都非常的踏实。那其实包括怎么念佛怎么修行以前给很多同修也讲过,但是问题是我觉得很多同修其实都不修行,他平常根本也没有认真去做,那没有认真做呀,话讲得再多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的。所以我最近就一直讲老实修行很重要的,这个好象特别的难,“老实”这二个字太难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老老实实去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他的思维呢却想得很多。而所提的问题,所想的东西因为他没有去修行、没有老实的去做,所以都是妄想出来的,所以问出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说老实修行很重要。你念佛就老实念佛,你坐禅就老实坐禅,你跟着师父学法就老实的跟着师父学法,其实很简单没有太复杂。当我们对阿弥陀佛怀着信心、对极乐世界怀着向往。当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开了,就是这样,我们所处的世界、法界本来是圆融无碍的,我们就在极乐世界里,但因为我们的业力,我们没看到。极乐世界在我们眼中变成的山河大地,变成了娑婆世界,对不对呀,那极乐世界是什么呀!好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兜率天吗?不知道,我们现在处在的法界不是兜率天,我们现在好象看到地球、阎浮提、人类,我们执着于这一切。那我们心中行十善呢?十善的业会感报什么?会感报弥勒的降生,或者再说回来,会感报我们往生兜率陀天,会感报我们见到弥勒菩萨,为什么?弥勒佛是在众生十善业成熟的时候,示现做佛度化我们的。如果我们有信心,充满了悲愿,就在当下我们是释迦佛的遗教弟子,释迦佛过去发大愿要度化五浊恶世最刚强难化的众生,那我们心中一念生起悲心、一念生起忏悔心,我们就会见到释迦佛,就会感受到释迦佛的加持,那其实我们也就生活在释迦佛的净土当中。大家看过《诃摩诘所说经》吗?佛陀阻止暗地海印发光,所以说这世间怎么高低不平,梵天说不呀我看释迦佛国土清净庄严从来没有灭过,是我们自己的心不清净,并不是什么其他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净土呢唯心净土,所以这点很重要,所以说念佛能不能往生佛的净土,这很重要就是信愿行三个字。信什么?信有佛,信有净土,信自己的功德力能感生,信因果的力量;愿,愿我生净土,愿我见佛,愿我成就,愿我度化一切众生;行,持名念佛也好,观想念佛也好,实相念佛也好,打座也好,出家也好,不出家也好,反正修一切善法功德回向往生净土。信愿行如是行去,万修万人去千修千人去,没有说不往生的,是一样的道理。从方位上看,释尊方便说西方有个极乐国,我要往生极乐国,厌离娑婆的苦。从时空上时间上来说,未来有弥勒佛出世,我要念弥革佛,我将来要往生到弥勒佛净土,我现在要往生弥勒佛所在的地方兜率陀天,那是一个概念呀,对不对。而且佛陀示现的这种不同的化身,这话怎讲?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那反过来,释迦牟尼佛也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化现,这点在经书上都有讲的,那弥勒佛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的化现,都是诸佛的化现,诸佛在本体上是一致的,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上是平等无二的,因为往昔所发愿,因缘不一样才有不同的因缘,如是而已了。所以说在佛法当中说哪个法门好,哪个法门不好,这都是不对的,只有对机不对机没有说好和坏。所以说大家如果能这样理解的话就不会毁谤任何的法门,就不会以佛法来毁谤佛法,就不会以僧来毁谤僧,就不会以佛来毁谤佛,其心就会平等,这点正见非常重要。特别是今天我们修行的人因为不遇善知识我们修行没有正见,所以说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每天争论不休,耽误了自己的行程。其实专心修法,一个本尊涵摄了所有的本尊,一个本尊修成就了,一切本尊都修成就了。用不着那么分别,用不着那样的去拆分。这样子很难深入的去修行,你与何有缘就修什么,这个不要这样去区分。好了,后面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没关系,只要你能听下去你就给你讲,把后面的三个问题都打出来。今天是2006年第一天,我们晚上用答疑来度过这样的一个夜晚非常不错。

问题二十五: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释,第八识横转如瀑流相续无间断,既然相续无间断,那么观念头起灭时,即使念头刹那到极短那么也不可能切入到空性,而第八识不间断已成定论,无数大德证入空性也成事实,这从理上如何解?
    这个问题是思路上的问题,我记得在解生密经里头有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大致的意思是这样。就是这个法甚深微细,就是阿陀那识也叫阿赖耶识吧,在唯识当中呢我们知道把心意识分为八识,何为八识呢?五根识:眼耳鼻舌身,第六识,分别意识,第七末那识,那么第六第七意识通常的理解就是把第七意识呢看做是耽着意识,把第六意识看做是分别意识,举个例子吧,我们到商店里面去了,哦,这是商店,要买个东西的念头,哦有个东西在这里,这叫第七意识,好了细细的分别里面都有什么什么,这叫第六意识,这是意识从明显到不明显,从粗到细这样一个不同来区分的。那五根识呢,比如说眼根见至色尘,当下马上生起也没个什么耽着没个什么分别这就叫五根识,那么第八意识就更深微更深细了,他这个分别意识根本就够不到这个,那么对这个八识的了解呢,普通人是不了解的,普通人能够观照到这个所谓的第六意识他如何生起这个粗略的相征,至于微细的这种刹那之间随生相灭,这种人非有禅定功深、止观力到相当程度不能成办。所以说问这个问题的同修,如果他现在的止观修行到了这个层次,其实这个问题他也就不难回答,问题就在于他没有到这个层次,他是理论上去理解去想这个的,然后他这里说已成定论,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定论。法无定论,佛法无定,哪来的定论,什么叫定论呢?是不是啊《金刚经》不是学得很熟练吗?什么叫定论,没有定论,诸法无定随缘而现而已,说什么不间断也好间断也好,我相信都是一种方便的的说法,那所以说何来的理解念头刹那极短不能证入空性。那我请问你什么叫证入空性呢?空性他又是什么,那也了无数大德证入空性成了事实,那事实又何在呢?所以说这个问题就说不清楚了,扯到这里去,那叫我怎么回答你呀?明白这个问题吗?而这八识的见解,你不要说八识普通人你只要问他,这非常深了。五根识跟第六意识区别在哪里呢?你知道吗?你能在你的止观禅修当中能够辨别出来吗?当我们打坐的时候,心念随着妄想动,不是过去即是未来,连念住在当下都做不到,就算让自己的心比如说随着对呼吸的观察对念头的观察他念住在当下的时候,他那个微细浮想意识还是不能止息,更何况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没有什么,没有得到师父的修行窍诀去进行深入的修行,这问题更谈不上。所以说这里说得定论啊,不能契入空性啊,这个我也听不太懂啊。你说的这个空性,空性也有不同的支分的,你这空性是权且安立的空性呢?还是究竟的空性?按照次第的修行来说,通过意识的转换、通过改造意识而创造出一种空性,若你执着这个通过改造意识而创造出一种空性的话那是一种修行的偏道。那如何从这偏道走出来,你得懂这个辨别呀,对不对?那辨别这个法很深。如果说证入如来藏觉性的话,如来藏觉性和你刚才说的意思如何辨别?在禅宗最后的这个证悟当中的时候就讲到这个心与识的辨别,要到这个份上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种空性叫证入到究竟的空性,所以小乘的佛法来说,他所证入的空性还基本上停留在人我空上,他对法的空性还没有相当的证悟,或者说小乘阿罗汉缘觉声闻,他对法我空的证悟不是说没有一定的见地但是并没有透彻。要真正打破到最后阿赖耶识的这种分别执着,要证入能所双忘明空不二的这种究竟空性,那这个呢还要有段过程。这个小乘声闻还达不到。大乘菩萨,他的见地他必须达到象登地以上菩萨那样证悟这个空性的见解,他才有办法彻底破除。所以他刚才这个同修所说的怎么个理解,我也不知道怎么理解。“念头刹那到极短”,哈,念头无所谓长跟短,你又何来的念头长跟短呢?这是我们的觉性明显不明显,比如说我们四念处修行,念身念受念心念法,从观察呼吸开始,观察思维的生起,观察身体的感受观察思维念也好等等任何一个生起的现象,观察他如何生如何灭,越观察越细越观察越细,到了你能够刹那随观生灭相,这个时候开始怎么样,也不是也不可能契入空性,他就趋向契入空性。这个你好好的去再重新看一遍或重新听一遍我们前一段时间讲的“七净门与禅观诸境”对你可能有所帮助。那这个问题如果不涉及到实修上谈这个东西是毫无意义的。那是一种空花水月、了不可得,所以说这个问题很抱谦,我也回答不来。因为这个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什么叫做大德证入空性成事实,什么又叫做不可能,这话都谁说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所跟随的善知识,他们从来都没跟我说过这种东西,我也没从这里面遇到这种问题过,所以说我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好了,大概上就是这样子给大家略微的讲一下。

问题二十六: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释,如何才是被上师摄受了呢?
    被上师摄受了很简单很简单,这个上师摄受你以后呢,从你最早修行一直到最后明白,他上师都教你、都能教你。你呢,比如说你要上第一个台阶,到上最后一个台阶,那么你现在已经到第二个台阶,你的上师就会不可能让你到第十个台阶,因为这个不现实的。你一直去问,这个从第九个台阶到第十个台阶到底要怎么走,上师不会告诉你,因为很简单,上师很清楚,你现在正在第二个台阶到第三个台阶,你现在需要从第二个台阶走到第三个台阶。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想问第九到第十怎么走,而对上师教你从第二走第三从来兴趣。那么这样也谈不上上师对你的摄受,上师想摄受你也没有用处。所以说有没有被上师摄受是双方面的,从一个真正具有慈悲心的上师来说,他不可能不摄受人的,他不可能不摄受你,他都平等报摄受,问题不在这里。他所平等摄受的弟子当中信心不一样,真正对上师有信心有恭敬心有精进修法心的人,那这里面不存在什么摄受不摄受的问题。另外呢有些师父传法、授徒也非常慎重的,他个人各人发心不一样。象我这样我也说不清楚,你说很慎重吧,我也挺不慎重的,你说我不慎重吧,我又挺慎重的。应该来说现在目前情况就是这样的。对是否想依止学习或者说拜师的弟子我觉得都可以,只要你有信心都可以。但是呢,教你怎么修行,如何的来传法给你、教法给你指导你这我非常慎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不可能说你的信心恭敬心都没有到,我就给你说你不可能接受的东西,对不对?所以说你说在这点上不摄受你那没办法。那什么叫摄受呢?要想这样,必须明白什么叫依止法,要抉择思考什么样才叫做跟着一位师父修行了,什么是做为弟子该做的,什么话是弟子该说的,什么是我必须做的东西。你只有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了才谈得上去研究上师有没有摄受你了。你既然跟着这师父学,当然是必须得对这师父有信心的,你总不能说今天跟着这师父学,明天又觉得这师父又不想摄受你了,那你对这师父的信心太弱太弱了,你甚至根本就不理解这个师父的心,那你这个时候去研究师父是否是摄受你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对吧?这个都在具体的事情体现出来。对了,顺便提到一个事,我发现现在这个提问的模式都是顶礼师父,为什么叫顶礼师父呢?比如说今天不是我在这里做答疑,是行心师、心觉师或者其他的法师,我觉得应该顶礼法师,因为今天在这里讲法的法师是最大的,任何听法的人都可以顶礼法师,可以这么说嘛三世诸佛都会顶礼法师的,你信不信?《入菩萨行》里面说得很清楚,如果有上师他坐的车,车陷入了泥泞当中推不动,如果没有一个人替他去推,那么三世诸佛都会出来替这位上师推车的,诸佛都是以法为师的,法由师来开演那当然是最尊最贵的,对吧?这不违背佛陀所说的。所以怎么又来个顶礼师父呢?师父既然被你们称做是对出家人的一种统称,那我觉得不合适用在这里。请师父慈悲开释那可以,顶礼干吗叫顶礼师父?平常还顶礼法师,今天怎么又跑出来变成顶礼师父?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他就是不知道这个依止法是什么,何为尊何为贵不明白,所以这才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这是略举一二,好了。


问题二十七:顶礼法师,请师父慈悲开释,刚才第二十二个问题里面的那个屠夫已经觉知杀生是罪过,发心修行了,他发觉如果自己不做屠宰工作,还有别人做,那么别人也就有罪过了,与其别人受恶报不如自己承担这恶报吧,这样发心以对吗?
    有这么想问题的吗?唉!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还扯得上发心吗?这还是慈悲善良吗?根本谈不上,你这是什么逻辑呀!你想做屠宰工作,你呢对众生没有慈悯心,你希望杀生,这是你的罪过。其他的人想做这个工作也是一样的,他有这个杀生的动机,他想做杀生工作,他要邪命自活,那是他的罪过。而他想不想杀生跟你想不想做屠夫有这样的必然关系吗?是你叫他去杀生是你叫他去做屠宰工作的吗?还是他自己要这么干的?那你又如何替他去承担恶报然后自己去造恶呢?不会吧,你总不能这样说吧:偷自行车,小偷是有罪过的,那为了不让小偷去偷自行车偷小车,那我就发心吧,我也去偷小车自行车,然后替这些小偷们承担罪过。嗳哟,好慈悲的心肠哟!有这样的逻辑吗?哈,此言差矣!怎么会这样想问题呢?对不对?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去做杀生屠宰业了,那这世界多好啊。那起码你也应该这样想,少了我一个杀生的罪人这世界也太平一点,你应该祝愿让所有的人都不要去杀生,你要祝愿世界和平、众生平等是不是呀?怎么会这样想呢?这不是好心也不是慈悲心。这是一种什么逻辑我也不知道。很抱谦呀,这个事,我就只能针对你的问题呀直接的跟你做讲示,好了这是最后一个问题吗?对,我想最后说一下,最后一个问题,佛经上有公案:释迦牟尼佛前生的时候为了不让五百商人被黑面强盗所杀,他自己杀了这个强盗,因为这样而快速积累了几大劫的成佛资粮,结果却没有堕入到恶趣中。这才是真正的宁可自己堕入恶道也要去行善。跟你刚才所说的这个我不杀生必然有人杀生,为了让其他人不杀生,那我就自己杀生来承担罪业吧,不是同一个逻辑,这个完全是二回事,发心也好,行为也好都不正确。好了,对于今天的答疑就到这里吧,我们来重温一下佛陀的教导,所谓的七佛通偈,这是我们佛教基本的教义,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好了,今天的答疑就到这里,我给大家念一下回向偈就结束。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我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胜妙光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愿我能遇善知识,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以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骄慢,慈悲喜舍利人天,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如来所化无量比丘众,辗转相承清净法身扬,四念禅法世尊亲口宣,恒沙有情获得解脱福。
南传法脉传承永不断,苏伉敏达尊者足下祈,外显声闻内秘菩萨行,解脱妙道精华为众侣。
唯愿一切众生世世代,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祈愿圣尊长寿久住世,法音传遍十方无量界。

获得利乐唯一处,大觉教法久住世,受持佛教圣者等,唯愿长久如宝幢。
威德上师长寿永无尽,无边有情获得快乐福,自他众生积资断诸障,愿得捷径大觉之胜地。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大觉导师降临世间处,教法如日普耀十方界,受持教法僧徒相和合,教法长久住世愿吉祥!

外显佛及文字等净相,内熟气脉明点呈佛像,密净觉性妙力融法界,愿具六别法证童瓶身!

    好刚才跟大家一起读诵回向文,做了回向。那这里说到回向我跟大家再说一下,做为一个修行人,非常重要要注意三种行,也可以称为是三种殊胜行,就是:前行发心、正行无缘和结行回向。前行发心要发菩提心,发以出离心为根本的菩提心,要发这个心,当然要发这种大乘菩提心为好,端正我们修行的动机,以此缘起;然后正行要无缘,无缘就是不攀缘、专心致致、如理如法的修行止观;那结行回向呢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这个回向,本来,我们应该好好的观想一下一下回向,然后再念下回向文比较好。因为刚才开始的时候读这些回向文很难依文随即起观。所以说重在发心,要做回向。怎么个回向呢,就是把我们今天所做一切,乃至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造集的以及一切众生所造集这些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在三世十方所做的功德聚集在一起回向,回向什么,回向愿众生成佛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母有情,让他们都能够走上佛道成佛,以这样的发心来回向。然后呢,甚至包括无数生的身体,其身体所穿的衣饰了、衣服了、以及自己所碰过、所受过、所接触过的一切,希望他们都来做佛事,都去来回向。如此以来,这样的回向呢,集聚无量的功德,会把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法,所做的一切有漏功德转成无漏功德,所以说回向非常非常重要。今天就再略为提示一下。好了今天晚上的答疑时间就到这里,顺便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吉祥,新的一年呢能够蒸蒸日上,也劝祈一些同修能早日的发真实心学佛修行,早日的走上学法的正道上来,不要再沉迷于眼前的这种虚幻的得失恩怨是非扑朔迷离,看过去好象很好,其实呢,你若贪着于他,今生失去了这个修行的宝贵人生呢,真的是太可惜太可惜了。好了,这也是我给大家新年的祝福,祝大家新吉祥如意,福智增长、福慧圆满。(完)

2006/1/1 21:19:00

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个人怎样才是因缘具足可以出家修道?怎样才能因缘具足出家修道?
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对世间荣贵日趋淡薄的同时,父母却对世间享受日益渴望,自己该怎样来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把三归依融入到日常中呢?
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经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观心呢?
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本性.自性.觉性呢?明心见性是指的什么心性呢?

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师父可以谈谈自己所走过的修行之路么?
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心与色是什么关系?
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弟子念住呼吸的时候没有杂念了,但所见之物所闻之声总是引起新的念头,请问弟子该如何做?
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念诵的时候,把心缘在诵文上,这里如果没有杂念是止吗?这样是如法的吗?
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汉族僧人可以传授大圆满吗? 法系传承可以这样吗? 这里有传承吗? 网上可以传大圆满吗?前行与不共加行在这里可以完成吗?

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传承?密宗有传承,汉传有传承吗?南传有传承吗?
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过去修过外道,这本书里修到最后才认你明白佛教是真正的法.这算不算是修过人天道?现在我该从哪里修起?
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在佛法中经常能想到答案,但不知道是对是错,法师你理解的修行的方法法门的要点是什么?
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果一个人因为没有修行而不能认识到自己时刻处在虚伪谄曲的状态,又不敢面对上师的时候。那是否要等到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能够忏悔的时候才可以进一步的修行呢?
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上师和师父的称呼是否有区别对弟子来说代表什么?

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修行可以开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工作的时候不能想修行的事,修行时不能再想工作的事,这两个问题摆在一起我就感到极度痛苦,这样思维是一个学佛人吗?学佛人对工作与修行是什么心态。
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怎么辩别世俗心和道心。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1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果不知学佛的究竟目的是什么,而以我喜欢什么来学佛,这种发心会导致什么结果。
2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能快速的去除自己的恶业,善根增长呢?
2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上师慈悲开示,在修行的道路上为什么要忏悔、恭敬、承事、供养?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2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杀生是恶业,那么从事屠宰工作的人发心了,该怎么修行呢?如果辞去屠宰的工作,家人又没有生活来源,该怎么办呢?
2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工作中自己争取做又重又累的活,这样的人如何呢?有时总想工作轻松些,这样的人是修行的人么?
2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念南无弥勒尊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念阿弥陀佛能往生兜率天吗?
2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第八识恒转如瀑流,相续无间断,既然相续无间断,那么观念头起灭时,即使念头刹那到极短,也不可能契入空性。而第八识不间断已成定论,无数大德证入空性也成事实。这从理上如何解?
2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才是被上师摄受了呢?
2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刚才第22个问题里面的那个屠夫,已经觉知杀生是罪过,发心修行了,他发觉如果自己不做屠宰工作,还有别人做.那么别人也就有罪过了,与其别人受恶报,不如自己承担这恶报吧.这样发心对吗?

[此帖子已被 菩提念珠 在 2006-1-1 22:40:44 编辑过]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