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其他整理稿网络答疑专集 → 上师随缘答疑开示录(20051211)
查看完整版本:上师随缘答疑开示录(20051211)
2005/12/17

 正式答疑前上师的开示:

    今天晚上由我来给大家进行答疑,因为最近的事务处理的比较忙,进来迟了一点,不过不要紧,今天晚上可以迟一点。不管是答疑也好,听法也好,还是作其他的善事,修种种的法,很重要一点是我们要以清净心来听,那心如何清净呢?忏悔!好好地忏悔,天天忏悔,忏悔是个法宝,一个人如果常常有忏悔的心他就会皈依了,他就能皈了,有皈依才有一切法的基础,这里我先给大家修诵这个忏悔法门,金刚萨垛如意宝珠修法仪轨,这个仪轨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广,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之伏藏品,我按照自宗传承的唱念方式给大家作个唱诵:

纳么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三遍)

一切等空诸有情,为得安慰竟乐地,
身口意之诸精勤,皆当不离菩提道。(三遍)

对面虚空观想上师体性无别金刚萨垛尊浮现于空中显而无自性,历忏悔对境猛烈忏悔而念诵下面仪轨。

啊!自前如海供云中,白莲月轮座垫上,
部主金刚萨埵尊,明现洁白皎月色。
一面二手持铃杵,圆满报饰跏趺坐,
放射智光遍十方,澄净意中观明然。
呜呼上师金萨尊,请忆往昔所立誓,
吾等痛苦诸有情,哀恳大悲以摄持。
无始以来至今生,身口意造诸罪堕,
如同已服恶毒药,深生追悔发露忏。
今后纵遇命难时,亦绝不造诸恶业,
祈汝悲眼视吾等,柔和之手赐解脱。
我与一切诸有情,失坏誓言皆令净,
一切胜共诸悉地,愿今悉皆得成办。

嗡巴札尔萨埵吽(尽力诵)

吽 此善为主三世善,回向为利无边众,
    愿诸一切能速得,金刚萨埵之果位。

嗡 诸现清净身庄严,诸声圆满密咒性,
    诸念成熟智慧中,盛德圆满愿吉祥。

接着是密乘十四根本戒的念修仪轨(略)

    今天本来是答疑时间,今天是星期天,刚才我为什么稍微念一下这个忏悔呢,忏悔咒这个是属于密乘里面的忏悔及密乘十四根本戒的念修仪轨。是这样的,密宗对于我们今天修习佛法的人来说已无秘密可言,密宗之中的一些仪规一些法一些名相对于今天我们,甚至是网络上的佛子,它的密已经使去它的意义了。那密宗有没有密法呢,当然有,密宗密法关键在哪里呢,它是任何法门任何仪规无法替代的。那就是对于上师最坚定的信心和最忠诚的跟随和信仰,依教奉行, 这些不是法本仪规所能做到的。在这一点上对于根器没有成熟的众生他永远是个秘密。那么密宗作为佛教里面最透彻最圆满的阐述,把佛法里面的东西都说得很清楚了,实际上也道出了一个很大的秘密。我们都是佛教信徒,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但是释迦牟尼佛在哪里呢,我们怎么才能实行对佛对法对僧真正的皈依呢?要想明白这个道,一个人不得不去深入密法,去了解它,他会真正地明白怎样实现对佛法僧三宝真正的皈依,从这点上来说,这也是一条必经之路。所以在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呢,善知识非常的重要,如果说佛陀有什么最大的秘密,这就是最大的秘密了。记得晋美彭措法王在临终时说了一句话,最重要的一点也说到这个,就是对善知识的信心。今天也有个缘起,在我们修习的弟子当中,今天也有个弟子说要向师父忏悔一下他的罪,他自已造了很多谤师谤法妄语绮语的罪等等,这里也无意去说这是谁,这要靠他自已。一个人比如说犯了错误,如果要忏悔,作为师父他高兴不高兴呢?如果一个人要真心忏悔,去除这种我们作为修行人的狡诈,我可以说没有一个师父会不高兴的。但是往往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的这样一个众生根器面前,真正的诚实完完全全真诚没有丝毫狡诈的人很罕见的。所以说如果真诚地忏悔,彻底地忏悔,那一切忏悔都具足了。就算犯了再大的错也有办法变为修行成佛的因。这话怎讲呢,主要把这念头一转,他就会成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但是你们也都会失去机会,全在于自已的心。我们今天是答疑啊,先不要急着答疑,为什么我们今天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呢,然后通过答疑是否能增上我们的修行呢?我们的疑是否是正疑呢?因为很多疑问也暴露出另外的一些问题,所以这里提醒大家学习佛法不要停留在表面上,学习佛法去除种种的虚伪去除种种欺骗真诚地来学佛,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佛法是很简单的,不是很复杂的。但是简单的东西是最难做到的,因为我们的心尘染已久,失去了他的自主。记得以前我在网络上起个网名叫悲华禅师,很多人说你这个人怎么叫禅师不伦不类的,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我之所以有时候还用这个悲华禅师这个字主要是想告诉一些有缘的同修,真正的佛法在于实修实证。看到这个禅字想到我们是要去实修实证的,就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就叫禅师吧。看到禅师两个字就会让人想起来,一定要有实修实证才跟禅有关,这是我们的传统。这可以显示一个人的心态,没有实修实证不能叫做佛法。所以说看到这四个字高兴不高兴有质疑有疑问我觉得都是好事,都有这缘起,就是说对佛法修行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走上实修实证的道路。另外一个,讲禅师也意味着勇气,什么勇气呢?就是说我也能够做禅师。我们今天一些学佛的人总想停于表面,很多人都认为我今天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会说,我又不能出家,很多借口很多原因说自已不能成就,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众生都有机会的,其实是我们没有走上正路,没有发勇猛的心去承担而已。因为我们的体性就是佛,一切现成,没什么了不了的,我们成佛不需要什么东西的,我们有个人在这里就能成佛。哪怕没有书了,他站在这里,只要走正道就能成佛。成佛不难,关键是自已没有勇气去承担。禅师这两个字就意味着我也要做禅师。所以大家如果能朝着这个方向去想的话,光光悲化禅师这四个字就具有很大的加持力。当然你要善想,你恶想反过来就不是这样了,反而给自已积累了业障。好了,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我们来看下今天晚上的问题。

 

2005/12/19 1:36:00

问题1(问题1是一组问题):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
    1)学佛为了什么?
    2)学佛要学什么?
    3)佛在那里?
    4)学佛为什么要修行?
    5)修行要修什么?
    6)教内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不知此话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说的?我认为对众生来说是有差别的,如果没差别,那就没众生了,如果说心外无佛,何以禅宗大德要说离心意识参?请禅师明示。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一连串的问题,当然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好好地去思考那是很有利益的,这也属于是你在修习过程中自已遇到的问题,问的这些问题我想如果是你自已认认真真思考过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以此来问法师,那他听了就会受益,如果不是,只是提出个问题参考参考,这里说到参考,其实我们学佛,象前面《华严经》中说的那样,清净依止真善知识是学佛解脱唯一之道,是唯一之道,其实我们今天学佛的人不见得是这样的。基本上清净依止善知识有几种态度。一种态度是认为这善知识知见和德行比我高,我把他的话拿来参考,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说这善知识有一些法有一些他知道的东西是我所不知道的,通过他多就会把那些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告诉我,然后他所知道的我也知道了,这样的人去依止善知识去学他是报着求的态度,不参,他不参求善知识,这是一种。另外还有一种呢,善知识好象是他的朋友,好象有善知识陪着我来学习,感觉很好。其实这三种人去清净依止善知识是得不到什么利益的。真正来讲,我们来亲近依止的善知识应该是被摄受的,既然是被摄受,那肯定是不在一个层面之上,我们去亲近的善知识一定要视作远远高于我们,甚至这样认为,他和我们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甚至跟我们不是一个法界的。只有这样去求去亲近我们才能实现超越才能出世间。但是往往我们今天学佛的人没有这样,也不知道这样想,当然了也很少人知道法的三味,把这个道理说出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用一百个人来衡量只有两三个人会这么想,那么百分之九十多的人不这么想。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学佛为了什么?学佛就是为了解脱啊,这些问题其实每个人想都不一样的,应该由你们自已作出回答,那我现在的回答只能给你参考,你自已去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学佛为了什么?很简单,学佛是因为我不知佛,所以我要学。学佛是为了明白,那佛是什么呢?把这体性分开来,佛陀告诉我们佛法僧三宝。讲到佛宝是指什么呢?指过去有一位完全彻底觉悟的释迦牟尼佛,然后他为了让一切众生象他一样的彻底觉悟,究竟解脱一切痛苦,他宣说他的法,他的法告诉我们每一个众生他的本性都是佛,一切众生平等,在佛性上完全平等。佛有什么,众生也有什么,众生有什么佛也有什么。也就是说佛菩萨的神通如何的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也就如何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如何不可思议,佛菩萨的神通就如何不可思议。这个说的是法。为了让众生走向这个法的道路,为了让众生能够得到这个法,佛陀又化现为僧,僧就是僧团,僧人的僧,僧就意味着去修行去净化去实践。所以说跟随着佛按这个法去净化自已去修行最终能成佛,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这个。佛法僧三宝讲到的这个法是它的核心,学佛是为了学法,僧是为了实践法,法就是最重要的核心,学佛就是为了学到法。法是什么呢,法就是戒定慧。大家要明白,学佛不是要掌握一些知识道理,不是的。有一个大纲,三个字戒定慧。我们跟一个东西学,学什么?戒定慧。戒什么?戒就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引申出所有的戒。有的说三皈五戒这么简单,从表面上看是简单。真的那么简单吗?所有的戒都摄在三皈五戒当中。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取舍因果,具体地落实在每一件事情当中实实处处他的戒是什么?我们要学,我们要跟师父学这个。学戒,学如何戒?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选择什么应该抛弃什么?这些都是戒的内容,要跟师父学。光光学这些够吗,不够。要学定。什么是定?如何修定?如何让这颗心安止下来。我们应该怎样的来安住?这颗心应如何地来调伏,要学这个。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不是说要调伏就能调伏。心也不是说我读几本经书想通几个道理就能调伏,我们必须跟师父学这个,学如何调伏这颗心达到定。好了,心得到静念具备一定的品质很高很高了,比如说达到色界四禅天,或都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到了这么高的境界还是不能解脱。因为心还有无明还没有破,必须完全打破无明完全开悟获得佛陀那样的智慧才能够解脱。所以还要学习慧。还要跟师父学慧。慧就是见,任何事物对生命实相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学戒定慧三个东西。学佛为了什么,学佛就学戒定慧。学佛再引申开来,你为什么要学佛?如果真的来讲学佛为离苦而学为彻底离苦。心量小一点为自已离苦,心量大一些为一切众生离苦。怎么才能最终离苦呢,那就要成佛。学佛就是为成佛而学,我学佛就是为成佛的。以成佛的标准来学佛,就要有这个高度。你说我学佛不是为了成佛,那学佛学来做什么?学佛为了平安,为了我今天能事业顺利,发财,那还在轮回里滚啊,对不对。我学佛是为了获得知识,好跟他人吹牛,那有什么用啊,对不对,生命还是得不到解脱。所以说学佛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成佛。只有成佛才能究竟离苦得乐,只有成佛才能让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所以你问学佛为了什么,我想应该为了这个。第二,学佛要学什么?刚才已经说了,就要学怎样成佛的一切道理,一切行为,无量法门誓愿学,学佛为学什么?普贤行愿品之二大愿有说“常随佛行”,学什么,一切当学我皆学。一切有为法我当学,一切无为法我亦当学,我都要学。我还没有成佛之前我都要学,学解脱法,学一切真理,随时随地都当学,所以没什么可选择的。第三,佛在哪里?刚才也已答了,佛就是我自已。佛在哪里呢,已经成就的佛在二千五百年前,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怎么找?跟着师父学就能找得到,通过师父这个桥梁我们可以找到佛。佛在哪里,佛就在师父所引导那里,师父就是佛,我们认识师父跟随师父就是去认识佛去跟随佛。因为师父是佛的化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千五百年前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我们看不到,哪么佛在哪里?看经书,经书一行一行一字一字的,如《金刚经》里面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对不对,我天天都读,天天都念,那佛在哪里呢?佛就在书里啊,你若能解经意,你就见到佛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就在经书里啊。佛又在哪里呢,如果一个人不修行,佛跟他是无缘的。因为所谓的佛就是自已成佛。他自已不修行哪里能见得到佛呢?所以佛就是在于修行啊,你今天如果在修行就找到了佛在哪里,由此可见,佛是无处不在。有人说,那在大街上吗?佛当然在大街上了,大街上到处都是佛。那大街上有的很坏很坏的坏蛋他今天让我很生气,他也有佛在吗?当然有了,佛的化身让你生气,你如果能修行,一念回光返照,是谁在生气啊,如果你能把生气的体性当下照破,那么你就见到佛了。难道这不是佛吗?如果你能看到自已的嗔恨心而起一念忏悔修法的心,那就是佛啊,因为修行就是佛。所以说大街上到处是佛。不要说大街上到处是佛,就是我们睡着了,晚上眼睛睁开是佛,眼睛闭上也是佛,到处都是佛。所以说你问我佛在哪里,我告诉你,只要你有心,到处都是佛。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佛的,所以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佛。第四,学佛为什么要修行?很简单,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觉悟到我是佛,所以我要修行,为什么修行他能成佛呢?因为我的体性就是佛啊,我的体性跟佛是一样的,是我搞颠倒了而已。为什么修行能成佛呢,因为我现在所修行的这些法都是佛的体性当中本来就具有的。比如说我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这些法为什么能成佛呢,因为成佛的这个本体里就自然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的功德,所以说我们修行就能成佛。有人说一分恭敬一分得,那就是说有恭敬心就能找到了,为什么呢,因为佛的体性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他本来就有这个体性,所以说要修行,不修行不行。我们现在还不是佛,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佛,当然要修行了。那要修什么呢,这就对了,修行就要修法,修佛法。刚才前面说过佛法僧三宝,我们要以僧为伴侣以感恩心来修行。我们要以法作为我们的道路,按法所指引的去做去想去行。我们以佛为师,师为佛,跟着他走,那么我们在修法的过程当中有了佛的指引,有了师的摄受,我们就知道对或是错,行还是不行,错在哪里了,下一步该怎么走等等。如果一个人已经知道我修行可能成佛,然后也明白了修行的道路就是跟着佛去修法去实践,那么他就能够成佛,一定能成佛。因为佛所说的是最真实不虚的。如来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这话什么意思呢,是让你懂得佛在说什么,佛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比如我举个例子给你,我告诉你你把电脑的机箱拆开,里面有一个主板,主板上面有一个芯片,呵,我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实的,是不会骗你的,一旦你听懂了我所说的话,懂得怎么拆开主板,你肯定能看到那块芯片,会得到那块芯片,就是这个意思。佛法也是这样,佛经所说的一切,善知识所开示的道理都是真实不虚的。你只要听懂了照做了你一定能够得到法一定能够见到佛。就相当于我刚才说的,你拆开机箱在主板上肯定能够找到这块芯片的。就是这个道理。好了,这是一个问题。下面,教内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不知此话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说的?这是站在开悟者的角度说的,站在实相的角度,就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心佛众生没有差别。所以我们修行一旦明心见性,就能看到佛,就明白众生这个体性就是佛,那么心佛众生就没有差别。如果不是站在这个角度说,那么看佛就是佛,看心是一回事,看众生又是另外一回事,那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永远不能说这样一句话。所以你认为“对于众生来说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佛了”。“如果说心外无佛,何以禅宗大德要说离心意识参?”这个没有什么的,其实很简单,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站在开悟者的角度说的,而我们修禅宗也好,去参禅去参话头目的都是为了明白在实相当中如何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这个法门这句话必须变成具体的指导我们修行的东西才有用,否则一个孤伶伶的道理放在那里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我们今天的人经常谈论这个法本身是什么,却很少去谈论如何通过修行去证得这个法。谈修行谈的少,想直接去明白佛法说什么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人却误以为学佛就是搞研究,学佛就是冥思苦想,把道理想通,这样肯定是错的。我们学佛是为了修行,通过学佛修行我们才能够成就,所以说修法也好,听闻经文思考法义这三者连在一起不能分开的,所谓闻思修三者合一,这才是真正的随佛修行。所以明白这个道理呢,刚才问的问题都可以串在一起来回答。

2005/12/22 13:19:00

问题2-6: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哪里是修行人的归宿?何为“归无所归”?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念诵的功德和作用。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吃素的功德。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做早课的意义。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唐密”?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哪里是修行人的归宿?何为“归无所归”?

   好了,我们来看问题二,请开示:“哪里是修行人的归宿?何为“归无所归”?修行人的归宿就是最终修行人自性成佛。什么是成佛呢?我们好好的去看佛经,佛有哪些功德?你看佛有好多好多的名号,这名号都在表示佛的功德,那这些地方就是修行人的归处。所谓归无所归还是讲开悟的境界。因为佛法究竟到尽头世尊告诉我们是究竟归无所得。不断不断地修行去了悟自已,去寻找心在哪里?什么是心?找啊找,参啊参,参到尽头根本就没办法说有个心可得,所以说归无所归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一切法毕竟空,但是我们现在修行人想要去明白去相信,不要说去证得这一切皆空这样一个深微的法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当然困难了,你把眼睛睁开,看自已的起心动念,有哪一个念头会说一切皆空呢,不可能的,看什么是什么,都在执着万事万物种种的体性,所谓的我、人我执、法我执,厚得就象千百年积累的那个垢,怎么清洗都不去,动不动就会有我相,动不动就会有我执。根本不可能达到归无所得、一切毕竟空的境界,达不到,所以我们要好好修行,修掉一切的执着,看清万事万物的究竟实相。你看我们人在强烈的我执的情况下,哪怕去想一想这一切皆空都感到可怕。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追求自我,说一切皆空我肯定是空的,他想想都感到可怕。这样的同修会不会去修行佛道呢?他肯定是不会的。他没有明白我执而起的种种烦恼导致的轮回,他多么的痛苦,所以他出离心没有生起的时候他所听闻的一切佛法都没有用。因为一切的佛法都是让你出离这个我。如果对因我而起的这种种痛苦和我执没有明确的认知和感受,你那个出离心没有生起,你如何对这个解脱充满欲望呢?你这个愿不生而想证得这一切毕竟空的解脱大圆满的境界那就完全不可能。所以说从究竟的体性上来看也决定了我们学佛修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说学佛修行就是从改变自我开始,没有其他道路的。凡是去改变自我的,凡是说通过改变自我使自我显得更强大更光亮这都是佛道。所以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一切修行人最后的归宿,成佛就是最后的归宿。没有成佛我就得修,没有成佛我就得放下我慢,舍去无明,我去修行,就是这样,人生没有归宿的,所谓看树树倒,看人人倒,没有什么值得依靠的,除非你修行,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自皈依。你说我就靠阿弥陀佛吧,没有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如果你不想修行,那阿弥陀佛跟你没关系,你在阿弥陀佛里面撒娇却不认识阿弥陀佛,所以说自已成佛是我们修行人唯一的归宿。没有什么归宿了,极乐世界也不是我们的归宿。任何净土都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成佛就是归宿。如果我们能够开悟,能够悟到毕竟空,那么就超越了生死轮回的部位,那么你不管在哪里,一切都是佛土的庄严,得自在解脱,顺逆都不会束缚你。这就是归宿,自在就是归宿。对自已完全圆满者达到自在这就是归宿。不是说哪个地方是归宿,也不是说哪个人是我的归宿,都不是,连自已都不是,我说的自已就是现在迷惑无明执着为我的自已,那也不是归宿。所以佛是归宿,所以我们必须皈依,皈依是唯一之道,一切法都摄在皈依中,只有皈依佛才能成佛。因为我们要成佛,所以我们要皈依佛,学佛修行都在实现这样的皈依。如果能够真正地皈依佛学佛修行,那一定能成佛的,这就是正道,这才是归宿。这是第二个问题。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念诵的功德和作用。

    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请开示说念诵的功德和作用。念诵的功德和作用,请您打开我们的论坛,论坛里面第五版有一个叫禅修法本,有一个专门佛教念诵说明集,这个是我专门编集的法本,你好好地去看,这个很详细地指导怎么修行念诵,这个法本你可以专门去看,我们今天就不作为答疑。念诵的功德和作用很大很大,他可以籍着念诵来修行戒定慧。初初地讲,我们每一天不去作世间轮回的事情,抽时间来修行念诵这个就是持戒。一心专注、如法地来修念诵这个就是在修定。在修念诵的过程中智慧渐渐地开发,看念诵里面的每一个文字来以文明观,去参里面的法义,这就是修智慧。所以说念诵一法摄诸六根,归在一心当中,它就是一心法门,它具有无量的功德作用,因为无量功德利益都在一心当中。那么修心念诵就是个方便,把念诵的整个都摄在一心当中去修行。修行什么?修行戒定慧,修行戒定慧他就能开悟,就能解脱。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吃素的功德。

   好了,第四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吃素的功德。吃素有很大的功德,你可以去看《楞严经》,可以看《楞伽经》、《梵网经》,可以看其它的大乘经典,在这些经典里面都说修行人不应该吃荤和吃腥,所谓的不吃肉,不吃那种菲菜、葱那样的荤菜,这个对于一个菩萨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戒律。因为吃素的人起码他不会杀生,肯定不会杀生去涵养慈悲的种子。吃素最重要涵养慈悲种子,它可以净化我们身心。另外一个吃素对于深入禅定的人非常必要,因为我们的禅修作为初学者,刚刚开始他需要通过思想意识的改造、通过行为锻炼压制控制来进行修行,那么他就先断除一些容易使他散乱这样的外缘。肉食荤食它就是使我们心神不能宁静不能集中的这样一个外因,那么他就采取吃素这样一个方式,就有助于他禅定的修习,等他内在功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才能用外在的这种缘,比如说修习种种密法、更高境界的法,那么就会成全他的功德。吃素对于一个菩萨一个发心修行的菩萨来说是一条很重要的戒律。在菩萨戒中有这么一条,他的功德很大。有的人刚刚开始吃素,因为太习惯于肉食他整个身体都适应于是种肉食,猛然吃素他身体可能会垮掉,身体好象变得很瘦,好象反而不如肉食的时候,这就是他业障沉重的缘故。他只要稍微坚持一下改过来,那么他身体就能好起来,他就能吃素了。人类并不是天生吃肉的,从我们人的肠胃来说,象素食动物草类动物他的胃肠都很长可以绕好几圈呢,比如说牛的肠胃就很长,猴子的肠胃也很长,那些肉食动物肠胃都比较短,比如说狮子豺狼虎豹,因为肉食吃进去很有毒很容易腐化,那些肉食吃肉动物他肠胃短很快地把它排泄掉了。象我们人类肠胃也很长,拉出来可以绕好多圈的,肉食对于那么长的肠胃其实都在伤害我们的身体,没有什么利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其实素食里面所包含的营养量全部都有,而且很少有肉食那种副作用。你看哪一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长跑冠军就是素食主义者。他的耐力体力都是超长的,所以没有这个说法。现在的人到医院里去医生会跟你讲最好是素食和肉食一起配合着吃,这是按照他现代医学的道理说出来的话,但是站在佛学的角度素食就是有无量的功德。应该提倡吃素,实在是没有办法吃素的人最重的比较贪吃的一时改不掉的人我们也劝他先吃三净肉,慢慢来,三净肉就是不是为我杀、不是我眼睛看着他、不是以为是杀给我吃的肉,叫三净肉。通过这样的方便善巧他慢慢地可以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吧。有的同修不能吃素还在炫耀自已吃肉,那就完全错了。所以有的同修问我说师父我能不能吃三净肉,我说不能,因为你问我我当然说不能了。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说你现在只能这样。所以说肉食者千万不要在素食者面前炫耀,当然素食者也千万不要炫耀自已素食的功德,因为素食是涵养自已慈悲心的,是涵养自已对众生的敬心的,在别人面前大加宣养这种素食功德难道不与你素食的初发心相违背吗?所以说吃肉的人还是吃素的人都不要有贡高我慢心。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做早课的意义。

   好了,我们看第五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做早课的意义。早课的意义非常大,不但要早课,还要晚课。作为在家修行的人来说,早上起床开始到全家人起来活动这段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段时间不打搅别人,而且这段时间,早上3点到5点是贤劫千尊佛成佛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叫做光明时,修法有殊胜加持力,所以做早课有非常大的加持力。有的同修做早课都到了十点半才做早课,那这个加持力就大打折扣了。早晚课要天天坚持,每天的功课都要坚持,坚持就是修行。因为我们要想修行最关键最早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作一件事情,做早课通过念诵来净化我们的身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所以一定要坚持,坚持本身就是戒。因为有了戒,乃至最终深入去修行定慧,就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根基了。所以说没有这样根基的人他怎么谈得上修行呢。这个做功课的修行远远胜过你整天坐在电脑前拿着书在看经书,在跟人家辩论佛法,都是无法替代的。真正的修行远远胜过那种空谈。然后在修行的过程中围绕着修行来研究这些经论来明白这些佛理那才有意义。所以说早课的意义很大很大,它意味着这个人真的开始修行了。当然了早课也不要变成了一个赶任务一样。因为做早课有早课的仪规方法,有它修行的要领,所以你要去问师父,怎样才能做好功课,如果你一时不明白你可以看一下在我们论坛里面的禅修法本中有这样一个法本,我对此作了一个很详细的开示。象前几天我好几次给我们这边的居士围绕这个法本讲,他们回去看感觉也都非常受用。里面的东西说起来已经把怎样做和念诵功课的道理说得很明白了。你只要照做肯定能增长功德。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唐密”?

   第六个问题,什么是唐密?唐密就是唐朝的时候的密宗。我们看唐密比如说《大日如来经》、《苏悉地经》,象这些经书大藏经里面也有,里面记载着很多密咒仪规。当时唐密就根据这些经典来翻译的,从印度进入中国汉地来传这个密宗,这一系的密法就叫唐密,到了今天传承已经非常衰微几乎看不到了,好象这个法几乎都断灭了,后来经过三五一周灭佛,这个宗遭到很大的破坏,后来就没有再恢复,后来听说这个法是传向了日本,当然了民间可能还保留着这样的传承,但是它不成主流了。就象今天慈宗法门也就是弥勒净土的法门虽然没有完全断掉,但大不如一千年以前了,这就是所谓唐密。唐密照现代人来讲就是宁码巴九乘次第来分,唐密很多人把它归为外三密,这个说法有没道理,我们今天就不作讨论。因为具体我没有修习唐密,对唐密只是有所了解,我修习密法没有唐密的上师,对此我也谈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你如果想进一步地去了解,你应该请教修习唐密的师父,你师父会给你作详细的开解。

    最后这位朋友在临时给我打个问题,修密有什么好处?我想这个问题回答一下。不要想修密有什么好处,你应该全面地了解佛法分为显和密的这种教法。真正的佛法应该分两类,一个是教法,一个是证法,教就是教导的教,证就是证悟的证,实修实证的证。教法和证法结合在一起这叫佛法。密就属于教法当中的部分。显教和密教,密是什么呢?密就是说显教当中蕴含着没有究竟完全地说出来的这个部份,这个部份也就是佛菩萨所证得的智慧最深入的部份最究竟的部份,所以把它叫做密。为什么要密呢,因为没有一定的根基很难接受这个法,所以说佛菩萨把它暂时的保密。如果一个人有极大的信心最终证悟了这个密义,密法就无所谓密不密了。所以从这里来看显和密都是佛法,它是圆通的不可分的。所以你不该问修密有什么好处,你应该说修佛法有什么好处。修佛法有什么好处,修佛法能成佛。什么是佛,好好去学,为什么我们要从这个角度逐步增上最终成佛,这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所在。所以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修密有什么好处,这不是好处不好处的问题,希望你能真正踏上一条学佛修行的道路,这个不是问错了,你问的这个问题说明你的心态,所以我讲出这个问题就希望大家显和密不要分开。显和密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你的信心。你信心越大你信心越清净就越具备进入密法的根器,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根器可说,因为所谓的出离心菩提心最终归结为就是圆满的信心。就象《金刚经》里面说的那句话,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那么出离心菩提心或者说小乘佛法大乘佛法他有没有信心这个问题?当然有了。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只不过密宗在后面阶段把信心提升为一个很显要的位置来说罢了。我们说的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智慧的关键在哪里,就是信心。所以说出离心菩提心信心也就是进入佛门的修行最终成佛的最关键的三个精华核心的佛法吧,可以这样理解。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好了,我先回答到这里。衷心希望大家问问题得到解答后思考早日使自已具备真正学佛修行的心,那这样答疑提出问题才有真正的意义。其实我不太愿意在网络上答很多的问题,我更愿意你怀着清净的心,我如理如法地教你怎么修行。因为现在网络上善知识大德多的是,你可以一个一个问题地去问,但是我在回答问题后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我总是在你的问题上兜回来兜回来,希望你能够通过答疑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坚定自已学佛修行的信心。这个就是我答疑要达到的结果。好了我先答到这里,我这里还有点事情,大概五分钟以后我回来。谢谢大家。

2005/12/22 17:02:00

问题7-10: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有很荒唐可笑的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忘记它,非常痛苦,祈请师父告诉我,如何才能忘记过去呢?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有很荒唐可笑的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忘记它,非常痛苦,祈请师父告诉我,如何才能忘记过去呢?

   好,我接到麦了,第七个问题,他问怎么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让他很痛苦。其实我们没有修行的人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心总是在怀念着过去,总是在想象着未来,总是不能够活在当下这一刻,其实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最有意义的。我们不由自主去追忆已经过去不存在的过去,我们的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幻想去策划那些根本学没到来的未来。我们为过去为未来感到忧伤,感到焦虑感到痛苦,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一种无明的状态,很烦恼的状态。我们通过修行只有通过修行才能够放下。要想修行先进入当下,比如说按照四念禅的修法,先从觉到自已的呼吸开始,你首先觉知这个当下身心的实相,先抓住这个呼吸,先观察它,呼吸怎么进怎么出,如果你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呼吸的进和出,那无疑就能活在当下。在你清楚你观察呼吸进出的时候你的心不会在过去也不会在未来,这是通过具体的修行能够去除自已对过去未来这种执着。当然了,在没有修行这之前我们可以运用一种思考来忘掉过去,要思考什么?思考过去的这种虚幻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都是三世因果在轮转,过去我造的因不断地当下当下地延续,能把握的就是今天,过去的一切它留下的只是业,而业就反映在当下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当下的这个身心能够去除这个业,那过去的事情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能够得到解脱,过去其实是不存在的,你何必为它去伤神呢。什么是过去的业留在现在呢?比如说你过去是一个很贪心的人是一个小偷,总想偷东西总想占便宜总想不劳而获,那么你过去的这种业习,当然过去已过去,但反映到现在你看你现在的心还是个小偷的心,总想占便宜总想不劳而获,总想付出很少得到很多。如果你能够把这个心给改了,那过去的业就脱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吧 ,你现在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你这个业习喜欢当小偷的业习,所以真正值得痛苦的是你这个当小偷的业习,你这个业习如果不改它以后就会源源不断地导致果报,未来苦是无止境的,对吧。所以说过去他什么也没有,如果有就是留在现在你心中的业习,把苦的因给断了苦就不存在了。一个人总不能这样去想吧,我昨天这个手被石头砸下很痛,我今天已经没有石头砸我的手的痛,我不能一直为过去的手的痛再痛苦吧,对不对,所以说这是一种没有必要的痛苦。你要看清实相,对吧。昨天你被人骂了一句,今天又没人骂你,你难道为了过去而伤心,你真的觉得这个骂会留在今天吗?好了,昨天骂你的人今天你再看的时候他可能就不骂你了,如果今天他已经不骂你了今天对你很好还对你笑,你还为他昨天骂你而痛苦吗?如果他今天继续地对你怀恨在心好象也没好脸色给你看,其实你是为今天痛苦而不是为昨天痛苦,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的心来对待我呢?你要学佛,学佛你就会知道,任何一个人他都是平等的,他对我不好就象我对他不好,他不喜欢我就象我不喜欢他,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允许我自已去不喜欢他人那为什么不允许别人不喜欢我呢?一样的,看的平常而已了。我就不求这个,我不求这个我痛苦又何来?对不对。所以说现在的问题才有意义,过去的问题没有意义。好了,如果你能够用一颗慈心经常在弥勒菩萨前烧烧香喝喝茶,然后看着弥勒菩萨笑哈哈地说,哎,我也要象弥勒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充满了慈爱,笑哈哈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每天都这么想每天都这么看,每天都这么想每天都这么做,那么你所谓的痛苦是来自你自已的内心的,如果内心能够用一颗慈心去转化自已原来的报怨嗔恨心不平等的心,那么痛苦在哪里?说回来了,痛苦就是我自已的心,你能解决了这颗心就解决了痛苦。没有必要去解决外在来解决这个痛苦。外在过去早就不存在了,外在只是外在的形象,还在我们的内心,所以你要这样地去想,那你就会慢慢解除痛苦。所以别管过去忘记不忘记,就算想起痛苦也行啊,关键还是现在,好吗,这话好好想一想。因为作为我们学佛修行的人,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想的角度也不一样。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

    好了第八个问题,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这个我无法开示,这个法太高深了,这个应该由报身佛来开示,很抱歉我开示不了这个问题。很抱歉啊,哈哈,初地十地,我想现在的修行人初地住地十地对于您来说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现在的修行已经到了加行位即将登地的时候,你的师父就会给你开示什么样的见解是初地菩萨的见解,什么样的见解还停留在加行道加行位菩萨的见地,当然这个要详细地去鉴别之间的差别,这个里面在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这两点上进行区别,而这两种区别是属于甚深微之法,在网络上不能开示,要找你的师父好好替你开示,你自已的修行必须到这个程度。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

    好了,第九个问题,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如果你真实的成为一个具器的弟子,够格了,那上师完全摄受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上师是怀有慈悲心的,这个慈悲心不是一般人的那种慈悲心,只要任何一个众生成全了修法的根器,他不可能不教修行的,他不可能不完全摄受。所谓的完全摄受一方面来自于上师的悲心意愿,另一方面来自于上师自已本身的修证和智慧,他可以全程地带领你走,所以说这不存在这个问题。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上师肯定是能够完全摄受,但是能不能够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实际上说的是你自已,作为一个弟子是不是真的成为一个弟子了,这话的理解还要倒过来理解,至于作为弟子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原因不在上师身上,应该这样理解。比如说你原来跟着一个师父修行,因为开头的时候你是以一时冲动,是一种虚伪甚至狡诈甚至不是真正为了修行成佛而来找上师的,为了种种理由原因甚至借口来亲近上师,这个原因各种各样。比如说有的女弟子找一个上师他是为了感情,真正来说如果真的说穿了她想找个伴,想找这种感觉,在她内心根本就没有说我要修行。她在这个修行的根本点上都没有,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弟子不存在上师摄受还是不完全摄受这种问题。怎么个摄受,完全两码事。如果有的上师很慈悲把他引导进来,但最终真正的上师都会告诉她你要修行你要怎么做。如果她这样来真实地面对自已的时候,她采取了一个逃避的态度,因为从欲起这样的动机本身就不纯,它会毁谤上师,甚至会借着这种按世俗说装腔作势吧来达到她想要的东西。这个人性的这方面的现象我作为一个出家师父不一一列举了,我想大家很清楚。呵呵,大家这方面的东西比师父明白的多,师父就不多说了。一个人真心地学佛真的很难。对吧,人不习惯于真心地面对自已,所以说做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很少很少,所以说这里不存在上师能不能完全摄受的问题,是弟子不会真正明白上师的悲心。这是没问题的,真正慈悲的上师肯定会完全摄受弟子,但是取决于你自已必须完全地真诚必须具器,我相信所有的上师都是这样的,无一例外,不然他就不是上师了。你想想看,如果没有很深的慈悲心谁愿意去当上师,呵呵大家觉得这很奇怪,你才瞎说,当上师不是很好吗,那么多人恭敬你,给您磕头有钱有住。我说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上师他每天做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把佛法都流露入你的心中,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希望你消除罪业,增长善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会你懂得如何学佛如何做人如何可以修行,他每天都在关心这个,这是很累的一件事情。真正的上师谁愿意去做呢?所以说只要有善知识愿意这样去做,我想他就是佛菩萨,对于我来说我都是非常的恭敬,对于这样的上师都是恭敬的五体投地的。那么就请问您是这样的上师吗,如果是的话我会恭敬顶礼您的。因为您实在是众生的怙主,苦恼众生唯一的依靠,您也是佛菩萨的化现,佛菩萨的悲心具体地显现在你的身上,除了您以外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佛菩萨了。所以说一个真正的上师谁愿意当呢,既然是上师他肯定具备这种悲心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就象人家说你是菩萨,哎哟你不要称我为菩萨啊,太谦虚了,其实真正讲起来有什么好谦虚的呢,你真正地愿意去做一个菩萨那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话说回来,在这个世上有几个众生愿意做菩萨?有几个众生愿意说我可以吃尽一切苦让一切众生开悟成佛?谁啊?对吧。所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说第九个问题应该这样想,这就对了。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

    好了,第十个问题,请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好了,我们来理解什么叫亲近?看亲和近两个字,亲近按世俗上来说,儿子亲近父亲,母亲亲近女儿,情人之间互相亲近,亲亲爱爱而靠近这叫亲近,对不对,按世俗讲是这样,对不对。但佛法上所谓的亲近上师修行是这个意思吗?完全不是,刚好相反,首先要正确地理解什么是亲近善知识,比如说在《圆觉经》里面就讲这样一个法义,大家可以去看。《圆觉经》上说什么,亲近上师什么?他说你如果碰到这样这样的善知识,你要去亲近承侍,尽力供养承侍,这就叫做亲近。所以说这不是说什么样的弟子,就是说有哪一个弟子可以亲近上师而尽命侍奉承侍供养呢,没有,所以说不是说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亲近不亲近不是一个权力,所以说你理解为靠近当然这个问题就出来了。所以说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第二个问题问的就好。好了如何亲近上师,很多教言都有,大家都应去看都应听从,包括我们这个论坛里面象藏传佛教这个荐文专栏,还有论坛荐文里面所讲的那么多教言,都是教你如何亲近善知识来修行。看经书你可以去看《华严经》,看看善才童子他是怎么亲近善知识修行的?你可以看《善恭敬经》怎么亲近善知识修行的?你可以看任何一本经书那些弟子向佛陀请法的时候他是如何亲近上师修行?到处都有,如何亲近是如法的?按照经法上说的,按照祖师大德所说的那样去亲近依止善知识就是如法的。为了修行为了解脱为了清除自已的业障为了积累自已的资粮而亲近善知识是如法的。以极大的信敬之心来亲近善知识是如法的。以自已清净的供养以自已勤奋的承侍以自已严谨的依教奉行令上师生欢喜,这样去亲近上师是最如法的。这就是所谓的令师心欢喜,令师心欢喜你要明白这师心是什么?不是说你今天化妆化得很浓看起来很漂亮令师欢喜;不是说你今天做生意发了拿二十万块钱供养师父师父欢喜;不是说你年轻力壮很会替师父干活师父欢喜,都不是。因为你要让师心欢喜,什么是师心呢,师心就是智慧的心,师心就是慈悲的心,师心就是这个平等的心。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位上师他遇到一个垂垂老已的老者,那么他怎么会有那样的耐心去教导他呢?就是悲心,这就叫做师心。按照世俗的心谁愿意去接受一个老人呢?你看我们现在社会上其实很多孩子都不孝顺,记得早几年的时候我没出家的时候,我那时候陪着我妈妈到诊所去看病,那医生感觉很奇怪不停地赞叹,他赞叹什么?他跟我妈说:哇~你这孩子真孝顺,他说我在这里行医这么久都没有看到哪个年轻小伙子会陪着妈妈来看病。也许这个医生他看的很少,但是同时也说明了我们今天的人并不孝顺自已的父母,不要看这样的行为很普通,但如果没有孝心是做不到的,是这样的。什么叫师心?如果不是出于慈悲心谁愿意那么耐心地去给一个没有什么用的人丑丑的老老的这样一个人去耐心地给他传讲佛法呢?所以说慈悲是看得见摸得着是有相的功德,功德是会显现出来的,只要你真心地去想都能发现,所以我们要经常这样感念佛陀的功德。以这样的心来亲近上师,这样来闻法修行,那就是如法的,很简单的,越简单越好。

2005/12/25 17:18:00

问题11-18: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理论多了,修止却难了,常常想起以前的难过的事,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处理?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您在慈氏论坛所贴布楚活佛关于“如何修定”一文中,说到心有所缘,这和念住呼吸的修行有区别吗?
    问题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步步跟上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清净离欲啊?
    问题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切过去善恶的种子,种在六识田中,当行者尝试把心安静下来的时候, 所谓的思绪(想), 却会把这些东西给翻出来, 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呢,还是业感? 行者对这个现象,该如何作?
    问题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听有的法师说诵经时不能想经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为什么?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一回事吗?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猴子看到一个阿罗汉禅坐,就跟着打坐,猴子能解脱生死吗?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理论多了,修止却难了,常常想起以前的难过的事,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处理?

    好,第十一个问题,请师父开示,学佛理论多了,修止却难了,常常想起以前的难过的事,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处理?好了,这位同修问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修止难了不是我学的理论多了,是你平常胡思乱想多了然后思维这个业力太重,一下子坐不下来,业障重,思想奔腾不息控制不了,对不对?止就是让心念寂止,止就是让烦恼起伏的心停止。比如说我们念呼吸的进和出,我心能安止在呼吸的进和出上,不会去想想过去想想未来,想想左想想东,修止难了不是因为学理论学多了,理论怎么学?你要如法闻思啊,你要亲近善知识,返观自已的内心,以忏悔业障和积累资粮修行的姿态来学习理论和对照,这样随着你业障的减轻,福德的增长,善根功德就会显现,止就很容易了。人家说今天好事做多了一坐下来就很容易坐得住。善业越多心越安定,恶业越多心越狂乱,所谓能不能止最初阶段在于善恶业力量强弱。所以说学佛学的理论多了不是止不下来的因。话又说回来,修止难不是因为理论学得多了,而是不懂得修止的理论,不懂得如何修止,所以你要亲近依止善知识去学这个如何定如何止,这样就不难,否则的话当然难了。你说念呼吸一会儿念这个一会儿念那个一会儿又念这个,思想乱跑的时候怎么办--不知道。情绪狂乱的时候怎么办--不知道。昏昏沉沉的时候怎么办--不知道。那这样就不能修止,这样就叫难。所以你会想起以前的事啊难过的事啊,这是什么,刚才我已经说了不存在难过的事情。是隐藏的记忆导致你当下的身心难过,而你现在的心被这个难过所束缚不得自在,所以应怎么处理呢?只有通过当下的修行,通过修行的定慧之力可以最终把你的身心对这种烦恼痛苦的束缚切断得到解脱自在,就这样处理,除了修行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说修行功力越来越强的人当下烦恼就能放下就能断,所以要以这个来衡量,不是衡量我现在烦恼多还是少,烦恼很多不是说你修行的不好,你今天烦恼很轻并不表示你修行修的很好,要知道这个。而修行好坏在哪里?在于你转这个烦恼的能力高低上,在于你对烦恼的认识对心性的认识见地的深和浅上,是这样衡量的。所以说要真正踏上修行的路而不是还是停留在每天找感觉每天找理论这样一个阶段,这样学佛这样修行就算经过了许多许多年你也得不到实际的利益的。好了,这是第十一个问题。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您在慈氏论坛所贴布楚活佛关于“如何修定”一文中,说到心有所缘,这和念住呼吸的修行有区别吗?

    好了,我们来看第十二个问题,请师父开示,慈氏论坛所贴布楚活佛关于“如何修定”一文中,说到心有所缘,这和念住呼吸的修行有区别吗?有区别。心首先要有所缘,以此来修止,修止有修有相止修无相止等等次第,念住呼吸和念住其他都是念住这个缘,心有所缘,只有先通过心有所缘的修习能最终心无所缘而证悟。那这个念住呼吸和心缘在佛像上,或者缘在一个不净物上,筷子调羮或者外在山河大地等等,有没有区别?当然有区别了。这是禅观对境的不同,方便的不同。比如说我现在把心缘在一个佛号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缘在佛号的声音上和把心缘在佛号的观想上,比如说我把阿弥陀佛这个佛像观察熟练,我的心不松不紧地来观想这尊佛,这就不一样,一个从耳根上一个从眼根上,还有一种我现在把心缘在当下的呼吸的进和出上,它又不一样。而且把心缘在当下的呼吸的进出上,刚开始的时候远远比把心缘在佛像和佛号上来得困难,而且你看这个呼吸它是对当下实相进行觉照,而且这个呼吸它和我们的心及心的情绪密切相关,这个呼吸又是介于能被我们控制和不能被我们控制,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是一种特殊的背景,当然蕴含着特殊的方便和善巧,世尊把安那般那也就是呼吸法门念呼吸法门作为两大甘露法之一。很多佛教的瑜珈修行都注重呼吸的调整,包括现在社会上很多瑜珈馆所谓意念冥想呼吸调整跟这个呼吸都有关系。象我们这个常规修行的九节佛风也是个呼吸调整的关系,还有宝瓶气等等。好了,所以说是有所区别的。那具体详细的区别这要详细的讲,好好地一边修行一边求得印证,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出来才行。

问题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步步跟上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清净离欲啊?

    好了,第十三个问题,请开示说一步步跟上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清净离欲啊?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同修问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修行是不是最终离欲,是的,修行是最终离欲。怎么样,还想修行吗?呵呵,有的说完了完了,修行要离欲,我不想修行了,他这样跟我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现在觉得欲是一种快乐,当然无法想象离欲的寂静清灵,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凡夫很难理解阿罗汉的自在解脱。如果站在凡夫以欲为乐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阿罗汉,阿罗汉无异于木头石块,是很恐怖的。所以为什么有的说佛门青灯伴古佛,好恐怖啊,一想到和尚想到尼姑想到出家心里就非常痛苦,说师父啊你好苦啊住这种地方。可是真正师父修行住在那个山洞中他看法就不一样,他说不会啊,我在这里清净离欲很快乐啊,你混在红尘中对这个贪爱对那个贪爱难道不苦吗?看法完全不同。所以这里面关键在于要去明白欲为苦啊,去思索四谛的道理。人生是苦的,苦的原因来源于欲,贪欲,自我的贪欲。要想离苦就得离欲,要想离欲就得踏上解脱之道。解脱之道就是要断除对欲爱的执着,这就是一条离苦之路。这个整个说起来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所包含的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这个要生起一个正念。以前说过出离心生起就那么一下,你的心中还想着我通过修禅定可以获得快乐什么的,你还是不能超离欲界,还是不能解脱。你只有树立起离欲寂静涅磐为乐两个心才能生起出离心,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问的也很好。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你每天的修行是以渐渐离欲为目标呢还是欲望越来越多呢,如果你欲望越来越多欲求也就越来越多。就算你修行成佛了我看你也是痛苦,当然这不是真正的佛。好了,到了真正解脱境界的人,他生起的烦恼一切解脱的欲望都不妨碍他,这些烦恼欲求当下用智慧都能转为道用,这是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在这种究竟解脱的境界当中不是欲不欲之说了。它完全不是凡夫的法界。总而言之涅磐寂静常乐我净且暂时把它称为清净离欲的境界吧。但是也不同于凡夫所理解的有欲和无欲。因为我们平时所讲的无欲无非是暂时的离欲,无非就是欲望少了点,所谓的有欲很快乐无非就是一种无明。欲怎么会有快乐呢?欲本身就是痛苦。但是没有智慧的人就是看不破,我们学佛修行的人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去闻思佛法,去真正地树立起一个正见,欲是苦,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去明白这个道理。好了这是第十三个问题。

问题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切过去善恶的种子,种在六识田中,当行者尝试把心安静下来的时候, 所谓的思绪(想), 却会把这些东西给翻出来, 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呢,还是业感? 行者对这个现象,该如何作?

    好了,我们来看第十四个问题。请师父开示,一切过去善恶的种子,种在六识田中,当行者尝试把心安静下来的时候, 所谓的思绪(想), 却会把这些东西给翻出来, 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呢,还是业感? 行者对这个现象,该如何作? 这位同修问题问的比较混乱,往昔所造一切善恶种子是埋在八识田中,不是埋在六识田中,我们平常所说的六识是分别意识,不是说这是凳子这是桌子,是凳子高还是桌子矮,不是这样种种分别叫六识。善恶种子比如说六识所造的这些业影射在八识田中,构成习气,业缘在现前当中,人怎么会来到这世上,八识田当中种子的现前,然后逐渐地向外发展,由细变粗由无意识变有意识,然后又逐渐地衰退,一会儿在无常的演变当中,有生必有死嘛,所以它渐渐渐渐地往回缩,由粗变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对,退到八识田中去,经过中阴,随着业力,业缘现前又转回去,投生在世界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循环不断称为生死轮回,是一种不由自主的痛苦境界。那体现在什么呢?就体现为八识的运转,哪八识呢?第八阿赖耶识,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眼耳鼻舌身五根识,所以称为八识。所以这不是什么反射作用,也不是什么作用,这是一种业习。什么是业习,比如说抽烟抽久的人烟瘾很大,一下子把烟给戒了,他看到烟又想抽,它是一种业习,不是什么反射。反射也是业习起作用,生物学上叫条件反射,有这个条件他就会反射,自动的。就象一个贪吃的人一看到吃眼睛就瞪大,这也叫条件反射,这是一种业习。所以行者该如何做?该修行。初步的修行,比如说我们业习上来的时候,就有一个恶念,善想就应用我们学来的佛法来观想,让他生善想去对治这个恶想,用意识思维改造的方式来对治,这样可以修行。通过对治安心让心清净下来这是初步的修行。再进一步用禅定的力量用空的力量当下觉照它把它转过来。再高的境界是用所证之相的清净的智慧在烦恼现前的时候当下转为道用。所以看你的见解证悟高低程度决定了你当下如何进行修行。

问题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听有的法师说诵经时不能想经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为什么?

    好了,我们看第十五个问题,请师父开示,听有的法师说诵经时不能想经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看你今天诵经用什么方式来诵经,我前面说过,如果你想把经一路读下去不去想经义,用这种读诵作为你修定的一个方法,他这样说的。比如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这样心里不起念头,不想经的意思,那就是说你不知道经读到哪里,读到前面读到后面,读到上面读到下面都无所谓,最后你读成啊啊哦哦一一路路,好了,能不能起到修定的作用?当然可以,有点象念咒语,对吧,你反复地把心缘在音声的滚动上,缘于一物心渐渐得寂止,这只是一个修止的一个方法而已。当然我们平常所说的诵经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吧。如果说诵经仅仅是为了这样而修行,那么我诵什么都可以。我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不错啊,睡不着的时候数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你疲倦的时候也会睡着的,也起到安神养气的作用,但这不是修行。我想有的法师这样说他是运用念经的方式使自已的心定下来,不过我觉得这种念经的方式没多大的必要,你说什么都不想也不对,你好好去看一下我在论坛里面写的佛教瑜珈念诵修法说明,随文起观。比如说我念这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这个使我内心中快速地生起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敬仰之心,祈祷心,恭敬之心,忏悔之心,观想我们的种种功德一刹那之间起来,这是我念这句佛号的时候,甚至不想经的意思,最多是用一种通读唱念的方式,以此诵经,当下能生起就生起不能生起就过,而不是说读到这里的时候坐下来去研究去想,那就变成在研究经典而不是在诵经,最多是这个,而不是丝毫不想,想最多想一次那这样就有效果。比如说你今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很平淡,最早皈依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句话在他心中,他修行这句话我们把它比喻作念经,他无非只是说这个佛教徒念诵这个气氛很好啊,很庄严。好了,等他去看了释迦牟尼佛传,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无上的信心,这个时候他再念一次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同样读这一句话,同样的这么一念一想就不一样了,所以所谓的念经想什么就在于你平常的修行,他最后落实在读这个经上,否则的话怎么会出现智者大师读那个《法华经》读到某句话(?)的时候豁然入定,当下开悟,对不对,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难道说智者大师读经就从来不想经义?那最容易成佛的就是录音机了,你看录音机天天在播放,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天天都这样重复,它们都开悟吗,都容易开悟吗,显然不是,好了,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想。要对修行的理趣全面通达,不应该满足于一点一滴,你应在这个层面上以一个整体的层面上去把握它,如果有不明白就应该去问,平常最关键的要依教奉行,如说而行很重要。我发现网络上很多人都想要找一种感觉,踏踏实实去修行去做的很少,很多人满足于在网络上的一种搜索,他不是真实地去修的,这样智慧增长就很慢很慢,好了这个问题就答到这里。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好了第十六个问题,这是不是最后一个问题呢,我们今天答疑答到十一点吧,好吗?我们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这个问题问的就很好。这就需要我们学佛修行的人穷尽一生乃至未来发长远心要搞懂这个问题。生命的真相就是佛,我们就是佛。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所以我们要学佛,要修行,你首先要理解这个。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就是我本是佛。但是现在却不,这个不是是说这个鼻子这个耳朵这个口这个身子不是,如果你这样理解还是没明白,所谓的我本身是佛是说我现在是睡着了,我醒来的时候我就是佛,要理解睡和醒,要理解迷和悟。打个比方,一个眼睛有病的人,他看那个烛光他感觉那个烛光边上有很多光圈模模糊糊的,一个眼睛没有病的人他看这个烛光是什么样就怎么样,很清楚。所谓的佛就是眼睛正常,所谓的我不是佛就是眼睛有病。我们现在学佛修行,无明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迷迷糊糊就是无明。比如我们刚才说的相对于第六意识来说是分别意识,第六意识他就是超越的一种觉照。那第六意识相对于第七意识就是一种无明,那第七识对第六识来说就是一种清明。第五根识相对于第七识又是一种清明,反过来又是一种无明。第八识相对于第七识和五根识又是一种清明。智慧的清明对八识来说是真正的清明。对于必须达到超越这个意识境界分别识的境界达到无分别的智慧这才叫做知道了,所以生命的真相就是这个究竟的觉悟。也就是佛的生命的真相,除此以外没有生命的真相。除此以外都是妄觉,我们的妄觉多了,我们觉得有个我,我们觉得人生的这些追求会得到快乐,我们整天在这里喜怒哀乐轮回在六道中,不知不觉。我们觉得这是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的意义,但这些都不是。只有佛才是生命的意义,只有佛才是生命的真相,那什么是佛,人人是佛啊。心佛众生都是佛,区别在哪里,就是迷和悟,在于睡和醒,所以我们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知道生命的真相,所谓《楞严经》里说的,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那是个在做梦的时候。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感觉什么都是真的,但是梦醒过来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梦中执着,把这些虚幻的当真的,今天我们眼睛睁开了,我们生命一天一天地过,也是充满了执着,执着越深越痛苦。比如说地狱的众生执着于非非想,那么他碰到任何一个东西都给他带来痛苦,那是因为他太执着的原固。他执着越浅,比如说天道的众生,他就没有这样的痛苦。但是六道之中的众生都离不开这种执着,都痛苦。所以我们学佛要了悟生命的真相那就是佛。去了悟达到不再执着,不再执着有个我,不再执着有个人我,不再执着有个法我,不再执着-一个所谓的佛,不再执着有个所谓的法,不再执着有个永远安宁的所谓的净土,有个永远不变的净土,都不是的,只有这个佛才是生命的真相。反过来说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就讲到苦和乐,苦是生命的真相,乐是生命的假相,无知是我们现在生命的真相,清醒是我们生命的假相。佛说我们众生妄想颠倒,我们现在颠倒妄想真相。我们现在无挂碍无有恐怖是假相,我们现在怕死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不怕死无所谓死不死是假相。我们现在赶快要学佛修行啊,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真相,认为学佛修行以后再说吧,我有好多事情要做这是假相。所以说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什么是生命的假相这个说来话真多。真的说起来颠倒是生命的真相。所以说要了悟佛,学佛修行最终成佛,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好了,今天晚上十六个问题就答到这里吧。
    今天只有十六个问题没了吧,看大家耐心地在这里听我说,下面还有其他问题吗?有没有,没有就到这里吧。可能我这掉了还是什么,没有任何信息,有把问题直接发出来,没有就这样吧,今天已经十一点,这样吧我给大家做一个回向,结行回向。我们修行很重要的是前行发心要纯正要广大,中间正行修行修止观要无缘要专注要如法,最后结行回向要随佛菩萨发愿,这样才会使我们所修一切善法不落空,否则就只能得人天福报的有漏功德。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一回事吗? 

    好我到了,什么非你们团体提的问题,我们这里有什么团体,我们都是三宝弟子。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一回事吗?这个不能这么问,什么是一回事两回事,不是这样的。如来藏和阿赖耶识它体性是一样的,是觉与不觉的区别,觉悟了是如来藏,不觉悟就是阿赖耶识。这是对佛理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了解对于我们行道中的修行都没有什么意义。我刚才说了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本来就是觉与不觉的区别,那给我们什么指导意义呢?有一种意义就是说我们现在修行如果记住禅宗祖师说过的这句话就是走在正途当中--不悟本心修法无益。不悟本心修法无益,为什么?因为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上,悟本心这是修行的正途,最终要达到这个。六度般罗密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最终圆满这个般若般罗密,六度的般罗密才全部圆满。所以这个对我们才有意义。然后去明白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然后去说这个我觉得都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这个,因为这样才能坚定我们的信心,而如何把阿赖耶识的境界和觉悟如来藏的境界给辩别开来区分开来,这样深微的法只有深入地去依止善知识,深入地修法印证它才能够区分开来,否则不可能,因为它这个必须靠越超分别思维意识,必须积累这个修行的资粮,根器成熟的时候才能了悟,不是口头上理论上或者思考能得到的结果,所以真正的意义是要走这样的路。比如说你能够得遇象我那样的一些师父成就者,你跟着他们就可能明白,否则的话不明白。因为你自已要明白你早明白了,是不是,何必要等到现在才明白。有人说我自已会明白的,我是独觉佛啊。哈哈,独觉佛也叫缘觉佛,你知道独觉佛是怎么回事吗?他是辟支佛,经书上说没有佛在世的时候辟支佛看着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或者是看到无常的因缘显现悟到这个缘起是空的道理,十二因缘,而得悟成了辟支佛,这样的人都是什么人呢?他都是过去世在佛面前听过正法修过正法只是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不会一个人无缘无故成了辟支佛的。也就是说辟支佛也是有师父的,除非你本来就是佛,你就是原始本尊第一佛,从来没有轮回在世间,那你当然不用有师父,对不对,你自已就是师父,而我们一定要有师父。除非我们成了佛证到法圆满了自身,我们自已本身就是皈依境,这当然不用师父了。好了,这看起来扯远了,其实也不扯远啊。这也是一点。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猴子看到一个阿罗汉禅坐,就跟着打坐,猴子能解脱生死吗? 

    好了,看最后这个问题,猴子看到一个阿罗汉禅坐,就跟着打坐,猴子能解脱生死吗?
能的。因为那个猴子仅仅靠模仿完全模仿完全领悟了阿罗汉禅坐的姿势而证悟,了解生死,这是一个公案。一个人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能够悟道他就能解脱生死,他是人还是一只猴子或野干也都会成佛,关键是他有没有根器这种因缘,要想当下成佛的因缘必须具足这三缘,师自和法这三缘,你看这个猴子仅仅靠模仿阿罗汉打坐这七支坐,他就能解脱,他是具备了这三缘的。阿罗汉他就是师父,猴子开始全身心地去打坐修行怀着极大的信心吧这个就是他自身的缘,然后他看阿罗汉怎么打坐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领悟了这个法,他修这个法,那这就是法的缘,所以说三缘具足圆满他就开悟了脱生死。那就是注定无疑的。这个公案就告诉和启发我们其实修行的关键所在,只要你这些关都过了你必定成佛,不可能不成佛的。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是佛,佛是已经成就的佛,我们是没有成就的佛,那么已经成就的佛和没有成就的佛,一个教一个修一相应就成佛了,就这么简单。好了今天晚上答疑就到这里吧,方便随缘跟大家谈一些佛法,大家有心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把自已学佛的思路理清,祝愿大家早日能够学法修行,能够完全依止,早日实现皈依踏上解脱生死之路,远离一切的修道歧途、偏道,最终能够成佛。

    好了,最后给大家做个回向,结束今天的答疑。这个回向在我们论坛上有贴出来--《显密瑜珈念诵集》,我这里按这个方式做个回向,怎么回向我上次在讲《小止观》的时候有讲,回向很重要先观想,观想好了再念诵,因为我们现在直接念诵直接观想很难,所以先观想好,把我们今天听法讲法思考法修法所聚集的一切功德,我所造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善法,所积造一切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无漏功德都聚集在一起,回向法界回向一切如母有情,愿他们都能够速成佛陀果位,向菩提回向。好了,一一观想,还要把自已的身体,把身体的衣服受用物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拿来回向,希望都能拿来做佛事,时间上是贯通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遍虚空尽法界,这样地观想回向。这些的回向是随顺着佛菩萨回向,好了,今天就不多说,我来念诵个回向文。

(回向文)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
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愿我能遇善知识,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
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
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憍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苏伉尊者住世祈祷文
如来所化无量比丘众,辗转相承清净法身扬,
四念禅法世尊亲口宣,恒沙有情获得解脱福。
南传法脉传承永不断,苏伉敏达尊者足下祈,
外显声闻内秘菩萨行,解脱妙道精华为众启。
唯愿一切生生世世代,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
祈愿圣尊长寿久住世,法音传遍十方无量界。
 
布楚尊者住世祈请文
出没生死悲愿深,示现今生一沙门。
恒常慈爱心不动,一言一行具威仪。
逢人皆是谦卑相,谁识莲师密意心。
唯愿恒常住我顶,寿比日月更久长。
为我开示深妙道,亦愿众生皆得闻。
我今祈寿愿享年,换我慧命日日长。

普巴扎西尊者住世祈请文
莲师绍圣妙持明,意之化身胜四魔。
生死无畏净法界,彼化名为普巴尊。
如海地道德自圆,祈请大圣持明尊,
吾等乃至菩提间,怙主恒住金刚座。
二利无勤自成就,持执极密空行教。
愿熟具缘之有情,无欺至宝诸发心,
莲师长寿众谛力,如愿无障获成就!
 
祈愿世代摄受颂
南无格日贝
三宝三根本众护法神,吾等三门至诚作祈祷。
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代,愿能生于怙主上师前。
如来甚深三藏之法宝,闻思修而增长诸功德;
无误引导取舍善知识;愿能依彼趣入解脱道。
依于一切佛子之善法,救度无边有情之怙主,
宣说清净妙道善知识,愿能值遇依止令师喜。
密咒金刚乘之深密道,修持成熟解脱吾自续,
实相窍诀如理作宣演,愿能依止具相胜怙师。
密宗之密极密无上法,三传密意修持之究竟,
甚深加持无谬作修习,愿能值遇具德阿奢黎。
无欺三宝殊胜谛实力,因果不昧甚深加持力,
吾等意乐清净之妙力,祈愿速得此等一切愿!

获得利乐唯一处,大觉教法久住世,
受持佛教圣者等,唯愿长久如宝幢。

威德上师长寿永无尽,无边有情获得快乐福,
自他众生积资断诸障,愿得捷径大觉之胜地。

对于具德上师诸事迹,纵一刹那亦不生邪见,
所作皆观为善而恭敬,祈愿上师加持入我心。
生生世世愿遇清净师,不离殊胜妙法恒受用,
五道十地功德胜圆满,祈请速得金刚持果位。
 
大觉导师降临世间处,教法如日普耀十方界,
受持教法僧徒相和合,教法长久住世愿吉祥!
 
后得转为道用:
外显佛及文字等净相 内熟气脉明点呈佛像
密净觉性妙力融法界 愿具六别法证童瓶身

    刚才我念这个念诵文念长了,平时不一定全念,我念这个的目的也是给受持这个念诵集的同修也可以说是一个传承吧,念过传承,大家如果能受持,那太好了,都可以去受持,不存在开许不开许,就象我的上师说的,如果你怀着信敬心去念诵这些金刚语句,那么诸佛菩萨都开许,还有比谁更大的开许呢?呵呵,所以大家学佛要懂得这个道理啊。我们今天很多网络上学佛的人就是说经常到网络上闻思佛法的人都存在一些问题,大家在学佛上都存在很多很多的问题,特别现在网络资讯发达了,显宗密宗到处都是,但是很少真正明白怎么回事,所以我们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信心最关键,清净心最关键,看这个信心和清净心有多大来衡量自已的功德智慧高低深浅,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你根器成熟了就一定能够得到佛菩萨的摄受,今生解脱都不会成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自已了,一切全在我们自已。好了。这个就说到这里,大家晚安!弥勒尊佛!

录音整理:妙善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不当之处,恳请上师和同修指正。感谢上师慈悲开示!顶礼上师!

 

[此帖子已被 妙善 在 2005-12-25 17:24:42 编辑过]

2005/12/25 23:38:00
随喜!
2005/12/13 13:41:00

法会缘起:应众网络佛子祈请而作在线答疑

法会时间:2005年12月11日20:30-23:00

法会地址:悲华在线——弥勒讲堂(网址:http://t4575.bliao.com/

答疑法师:上楞下严法师(梵名:啊力亚.温撒;藏名:贝玛向丘)

网友所提问题:

问题1:问题1是一组问题: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1)学佛为了什么?2)学佛要学什么? 3)佛在那里?4)学佛为什么要修行?5)修行要修什么? 6)教内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不知此话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说的?我认为对众生来说是有差别的,如果没差别,那就没众生了,如果说心外无佛,何以禅宗大德要说离心意识参?请禅师明示。

问题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哪里是修行人的归宿?何为“归无所归”?

问题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念诵的功德和作用。

问题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吃素的功德。

问题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做早课的意义。

问题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是“唐密”?

问题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有很荒唐可笑的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忘记它,非常痛苦,祈请师父告诉我,如何才能忘记过去呢?

问题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请法师开示初地的入地与住地乃至十地。

问题9: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作为弟子应如何做才能得到上师完全摄受呢?

问题10: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什么样的弟子可以亲近上师修行?如何亲近上师修行是如法的呢?

问题11: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理论多了,修止却难了,常常想起以前的难过的事,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处理?

问题12: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您在慈氏论坛所贴布楚活佛关于“如何修定”一文中,说到心有所缘,这和念住呼吸的修行有区别吗?

问题13: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步步跟上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清净离欲啊?

问题14: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一切过去善恶的种子,种在六识田中,当行者尝试把心安静下来的时候, 所谓的思绪(), 却会把这些东西给翻出来, 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这是一种反射性作用呢,还是业感? 行者对这个现象,该如何作?

问题15: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听有的法师说诵经时不能想经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为什么?

问题16: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问题17: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一回事吗?

问题18:顶礼师父,请师父慈悲开示,猴子看到一个阿罗汉禅坐,就跟着打坐,猴子能解脱生死吗?

 

[此帖子已被 妙善 在 2005-12-25 16:55:34 编辑过]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