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十 忠 告 论 全知无垢光尊者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法界遍空智愿大云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田中三身芽,敬礼胜宝救主上师足。
虽由愿力传承师摄收,自不精进无义耗此生,
思维圣行自懊他亦然,劝心生厌说此卅忠告。
噫呀!
种种方便摄收众眷属,虽具顺缘主持寺庙等,
纠纷之源自心贪执因,独自安居即是吾忠告。
诵经祈福以及降魔等,虽自功德传扬人群中,
为贪食财自心被魔使,调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由从贫众取收高赋税,虽塑佛像发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积恶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为自得高于他传讲法,以及方便护持贤卑眷,
心生实执我慢之因故,减灭心思即是吾忠告。
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虽供邪命所积百财物,
求名行善世间八法因,修离耽著即是吾忠告。
公证中者以及断讼等,虽思调解争端是利他,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疑即是吾忠告。
虽具受用眷属民福德,悦耳之语遍于瞻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司库侍者以及主者等,虽是寺院家中骨干者,
二取心思生起挂虑因,远离散乱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经论炉灶等,虽携所需行于寂静山,
暂具用品争纷痛苦因,依无所需即是吾忠告。
浊时中于野蛮之眷众,为其面责等虽是善意,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言谈平和即是吾忠告。
毫无私欲诚心利他语,以悯揭发他人之过失,
虽思正意彼心结石因,言谈悦耳即是吾忠告。
护持自宗破除他宗者,虽思辩论清除教法尘,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禁止自语即是吾忠告。
偏私护持师传宗派等,彼等纵使以为是承侍,
赞自谤他贪嗔之因故,一切放弃即下吾忠告。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恶之因故,观修净现即是吾忠告。
恶说皆空诽谤诸因果,虽思无作乃为究竟法,
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当修双运即是吾忠告。
为三灌义修降明点等,虽思他身即道之助进,
有漏道欺众多大修者,当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虽无缘份众前施灌顶,加持品等散发于众人,
诋毁之根失毁密戒因,敦肃直行即是吾忠告。
众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
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
此处为自欲得殊胜位,虽求净行博学及贤善,
是从高顶堕于低处因,行无松紧即是吾忠告。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
于谁相触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虽受具信男女供衣食,恭敬侍奉自亦诈现行,
为护他心自受束缚因,当行平等即是吾忠告。
工巧历算药等无量书,虽是方便缘起佛果因,
然此种种散乱静虑因,放弃所知即是吾忠告。
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
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
虽以精进博学净行等,某种功德纵然已超越,
贪执何法自心受缚故,不堕边执即是吾忠告。
种种伏胜令受雷雹等,虽思能调难度之事业,
焚烧他续自入恶趣因,当居卑处即是吾忠告。
典籍教言以及记录等,虽聚种种所需深义书,
若无修持临死书无利,当观心性即是吾忠告。
一缘修时讨论与觉受,著作论典唱诵道歌等,
虽是力显而增分别因,当护离心即是吾忠告。
心生分别之时直视要,已得定解之时安住要,
修行安住无修是为要,修习无散即是吾忠告。
空性之中行持诸因果,证悟无作护持三律仪,
无缘大悲精进为利众,二资双运即是吾忠告。
依止胜师亦闻深教授,有阅甚深经续观内心,
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为我如我者说卅忠告。
由厌离心造此之功德,愿诸有情解脱得大乐,三世诸佛菩萨圣者后,等随行愿成彼长子。此三十忠告论者,由厌离心稍所促故,慈诚罗珠所造也。
译于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时至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五之中秋佳节。
好贴。谢谢。
南无弥勒尊佛!
好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做上师,能好好做个弟子就不错了。
好贴子,当然了,这点不会有争议的。
一切正法都应该是拿来衡量自心的。(我这么说有异议不?)
我不过是个初学者,即不是出家人,更不可能与人为师。我学这个贴子不高攀吧?
最起码我于主贴有得益:知已恶思改(改不改得了另说)、见人贤思齐(能不能齐也另做一说)。所以合十多谢楼主了。哈哈呵......
[此帖子已被 浪花上的天鹅湖 在 2005-11-3 22:44:38 编辑过]
哈哈!浪花上的天鹅湖,末学向您学习!随喜!愿三世诸佛都加持您一切具齐无碍!
阿弥陀佛!!!
释题名:此论是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对当时及后来的修行人所作的忠言教诫。因论中共有三十条忠言,故而得名。所谓“忠告”,是发自内心的诚恳劝告之言,此处是指尊者针对诸已为上师摄受的修行人容易误犯的无义行,而说的深密教言或忠谏。“论”者,即具足造论功德者所作的、阐释经续密义并具有改造众生的邪见邪行、救护诸有情出离轮回怖畏的典籍。
作者:全知无垢光尊者(公元1308--1363年),是雪域诸派共同尊奉的三大文殊化身之一,是宁玛派中具无比贡献与加持的祖师,是集大班智达、大瑜伽士、大成就者之功德于一身的大圣者。尊者一生广学博闻显密经续,于显宗、密宗广有述注,凡诸修学者若能至心祈祷尊者,则无论于闻思修法、传法灌顶摄受弟子等,皆可得到无上的加持。宁玛派中很多传承上师的成就皆是源于尊者的加持,故诸后学者应励力闻思尊者的著作,恒常顶戴祈求尊者的加持。
法界遍空智愿大云中,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
令熟所化因中三身芽,敬礼胜宝救主上师足。
此为作者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无垢光尊者的根本上师是持明者革马RA札。尊者于此赞言自己的根本上师已证得了与法界无二的自然本智,因而在法界虚空中遍布了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及度尽一切有情的殊胜大愿之云。并恒时从密布的智愿浓云中,普遍善巧地降洒大悲日光、智慧法乳甘露雨水,由此胜缘,令所化有情之田中,成熟法报化三身的殊胜禾稼。在如是殊胜的三宝总集上师之莲足前,自己以清净的身口意三门恭敬作礼。以清净信心随念上师三宝的功德,恭敬作礼祈求加持,是修行人恒时应行的,也是自己的修法成就、度生事业等一切成就之根本,三世诸佛也皆是依上师而得成就。故于造论之端,忆念上师功德、顶礼祈求加持,已成为藏传佛教中诸论师的通则,也有十分必要。
虽由愿力传承师摄受,自不精进无义耗此生,
思惟圣行自懊他亦然,劝心生厌说此卅忠告。
此明示造论缘起、为谁而造及本论立宗等。尊者云自己虽由宿世福德善愿,已具足闲暇圆满,为众多传承上师所慈悲摄受,得到了闻思修习佛法、受灌顶等机会,然而因自己身心散乱放逸,未发起精进,故没有把握善缘,踏上解脱胜道,而虚枉地浪费了暇满人身。现在想起诸圣者大德们为自他解脱而精进苦行的胜行不由生起懊恼改悔心,而看周围的其他修行人,也不乏如是虚耗时日令自心悔恼者。因此,为了自他这类为散乱放逸所缚的修行人,说此三十条忠告,劝勉从内心对众多散乱琐事生起厌离,若能依言而行定能一心趋入正道发起精进。无有精进、虚耗此生、懊悔等,皆是尊者的自谦之词。无垢光尊者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本身已远离了一切过失,只是为了劝勉当时的弟子及后学者,故以大悲愍而宣此肺腑忠言。有心者诚应谛听,依教奉行!
噫呀!
种种方便摄受众眷属,虽具顺缘主持寺庙等,
纠纷之源自心贪执因,独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噫呀”是悲叹之语,尊者以无碍智亲见末法之时众多修行人,在自心尚未调伏之时,虽具有众多方便摄受很多眷属,或具足顺缘主持寺庙、法会等,这些形象的事业虽然吸引人,然而对自心不调者来说,这些都是产生纠纷诤斗之源,及令自心生起非理贪执恶念之因。内心不断除自我贪执烦恼,行管理寺院、摄受弟子等事业,则对自他很难有利益,甚至会对自他双方都有损害,故在初学阶段,佛陀也不开许行利他为主的事业。在未成就前,修行者应持守强烈的利他菩提心愿,独自安住于寂静之处,精勤修习正法调伏自心,此乃尊者对末法行人的第一忠告!
诵经祈福以及降魔等,虽自功德传扬人群中,
为贪食财自心为魔使,调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若未调伏自心获得一定的证悟功德,而仅依形象诵持仪轨,作祈福降魔超度等佛事,虽然能使自己名声广扬,然而对自身却毫无利益。自心未断贪执烦恼,无有真实的利他之心,在行持这些事业时,自己会对施主的供养财物等生起贪染,如是为贪嗔烦恼魔所转不可能使自己获得利益。阿底峡尊者曾说过:“自利断尽之时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后方可超度亡灵。”而密宗中的降伏事业,更需要施法者具备降伏自心贪嗔烦恼魔的功德,否则自心无有大悲愍,为嗔魔所转,与诸外道行诛伏事相同。末法之时,忘失本份而陷入经忏等形象法事之中的修行人,日渐增盛,诸人当反省:若自己在行持彼等事业时,一心贪执财食,则定为魔使,所行皆为非法,以此定当堕入恶道!故五浊恶世中,诸凡夫修行,首当调伏自心,断尽私欲,此乃尊者之衷心劝告,也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善知识的忠告。
由从贫众收取高赋税,虽塑佛像发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积恶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塑造佛像、发放布施等,虽然是善法,然而对修学佛法者而言,在行持这类善法时,必须注意护持他人的信心,不能以非法手段敛聚资财损害有情。特别是身处高位的权贵,若以强制手段,从贫苦大众收取高额赋税,用以建塔寺、塑佛像、布施等这类形象上的善法无疑是不如法的,而且往往会使他人生起反感,甚而诽谤、嗔恨,自他都会因此造下恶业。所以作为一名修行人,与其以身行持这类依善积恶之因的形象善业,不如时时修观自心一心向善,生起大悲菩提心趋入清净法性,如是方可于人于己皆有大利益。以前藏地寺院在修塔像时,往往会向附近村庄的征收钱财,这使许多贫苦人家烦恼不堪。直至如今,类似事件仍在汉藏各地时有发生,有许多人以种种方法从并不富裕的信众手中取得大量资财,用以塑像建庙等形象上的善法,而将真正的讲闻正法,修治自心抛到一边。诸有智者,当谨察此等时弊,恒依尊者的忠告而守持正法之根!
为自得高于他传讲法,以及方便护持贤卑眷,
心生实执我慢之因故,息灭妄念即是吾忠告!
摄受眷属、传讲佛法,这是大乘修行人无可厚非的事业,然而在行持彼等事业时,修行人必须要具备清净的发心,以毫无私欲的清净大悲菩提心去利益他人。若不能如此而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名闻利养地位,到处讲经说法,也不观察听法者的根机贤劣,用种种不太如法的方便方法,全部摄受护持为自眷属,这种做法实质是使自己生起实执我慢烦恼之因,对自身的修行毫无利益,对眷属也很难有真正的利益。作为修行人,无论修何善法,皆应谨察自心,虽然凡夫人难免有追求世间八法的念头,然欲要做真正的修行人,定当依教时时以正知正念之武器,不断减少直至灭除这些染污心念。否则,无论拥有多少眷属,传讲多少经论,自心不清净则难有分毫功德而言!
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虽依邪命所积百财物,
求名行善世间八法因,修离耽著即是吾忠告。
修行人应在寂静寺院中,远离五种邪命而清净自活。营商、放利以及欺诈等属于邪命,依此所获之财物,虽然用来供养福田,从表面看也象是善法,但因其财物不清净,无有丝毫功德可言。若为了希求名闻而行持这类相似善法,仍然属于世间八法之因,最多也是获得有漏人天之乐。所以为了获得解脱,应该修持出离心,远离一切对世间法的耽著,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虽思公平作证断讼等,调解争端乃是利他众,
依彼生起欲望之因故,无有希忧即是吾忠告。
藏族全民信仰佛教,出家人的威望地位较高,所以很多地方官所无法解决处理之争端官司,经常会依靠寺院中的活佛僧人进行调解和决断。一旦活佛进行决断后,双方都会接受,因为藏人家中祈福消灾以及超度等佛事全靠僧人办理。然而作为修行人,虽然最初考虑自己做为中间公证者决断讼事,调解双方的争端是为了对他人利益,但往往会依此陷入五毒烦恼之中,生起种种非理的欲念,依此减少自己闻思修的功德,相对于解脱方面毫无意义。所以应该无有任何希望和忧虑为决断诤讼能否获得酬劳等,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虽具受用眷属名福德,悦耳之语遍于赡部洲,
然自临死之际无毫益,精进修持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因已经获得生死自在,不会被轮回所转,虽具有众多眷属与广大富饶的受用,其美名传遍于世界,对其也无有任何损害,而对众生会有广大的利益。但尚未获得此境界的普通出家人,不应该重视外表形象的事业,虽然由于前世之福德因缘,自己也许会具足种种受用,摄受成千上万的眷属,对自己赞叹的悦耳之言也遍于整个南赡部洲,但因为已没有内证功德对自他都无意义;尤其临死之时,一切眷属受用以及财物都对己无有丝毫利益,反而会增加自己因贪执而生起的痛苦。所以为了解脱生死剧苦,应该远离这些形象,精进修持妙法是我的忠告。
司库侍者以及家主等,虽是寺院家中骨干者,
二取分别生起挂虑因,远离散乱即是吾忠告。
真正的高僧大德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专门为他管理财务的司库,服侍起居饮食的侍者,以及处理事物的主者等都需要具足,以此可以更增盛利生事业。但如果是无有任何修证功德之假相高僧大德,自己也毫无修证,而舍弃修心为其做事,不仅无有意义,只会增加恶业而已。虽然他们在庞大的寺院或家中属于骨干成份,可以说一呼百应,但真实修行人不应该去为这些琐事忙碌。因为这些会使自心经常处于散乱,常常挂虑执着,增加二取分别恶习,所以实修者应如作者本人,无需任何名位,远离一切散乱,这即是我的衷心教言。
佛像供物经论炉灶等,虽携所需行于寂静山,
暂具用品争纷痛苦因,依无所需即是吾忠告。
佛像、供物以及众多经书论典,虽然不是有漏财产,对我们修法有益。但如果去寂静山林中安住修法时,仍然携带诸多佛像经论及炉灶等一大堆生活用具,也会很累赘,而且这些财物用品会成为引起争夺与纠纷痛苦的因。所以真要住山修行者,应该将上师窍诀牢记心间,如同弥勒日巴尊者、无垢光尊者一样无有任何所需,独居静处,就连小偸去找也得不到任何可偸的资财,这样便可以毫无牵挂争斗精进修持,这也是我的忠心教言。
浊世中于野蛮之眷众,为其面责等虽是善意,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言谈平和即是吾忠告。
善知识直接指责弟子的缺点过失,对弟子可说是最甚深的窍诀。但五浊烦恼深重之时,众生根性顽劣,非常野蛮,做事大都是任意而行,违背世出世间之规。虽然善知识以大悲心摄受他们,对于他们的过失以善意当面进行指责,但对于这些刚强野蛮的眷属却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有些眷众对上师生起忿恨之心,以此会使善知识自己也生起烦恼,所以我奉劝善知识尽量不说弟众之过失,言谈语气平和是我忠心的教言。
虽无私欲诚心利他语,以悯揭发他人之过失,
虽思正意彼心结石因,言谈悦耳即是吾忠告。
此颂与上颂意大致相同。在烦恼深重之浊时,虽然自己毫无私欲,只是诚心诚意以利他之语言,以悲悯心揭露他之过失;虽然发心纯正,但听者内心却会为此烦恼,对你心生厌烦,如同心中有一块结石一样,一直难以消除。所以与他人交往时,言谈悦耳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护持自宗破除他宗者,虽思辩论清除教法尘,
依彼生起烦恼之因故,沉默禁语即是吾忠告。
修学佛法者一定谨慎,在弘扬自己所学之宗派时,对于其他宗派之观点不要进行破除。虽然认为此种辩论是为了清除教法中一些邪见微尘,使佛法正知正见可以树立,但这往往会使自己生起烦恼,造众多罪业。尤其是闻思过因明中观教理者,没有很大必要不应随意破斥他宗。我们凡夫智慧低劣,闻思修都未获究竟,自己所认为的正确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与他人进行辩论对于自他诸众有利有弊也很难说。以前如麦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与他宗辩论时,通过本尊开许对众生有利才进行辩论。我们可以赞叹自宗殊胜,但不应该对他宗高僧大德毁谤,妄说他宗无有解脱道,在刹那之间便会造下深重恶业。不但对佛教中其他派不应进行辩驳,对外道宗派也不应随意诽谤,否则会触犯密乘戒。依靠辩论往往是使自己对自宗贪执,对他宗生起嗔恨等烦恼之因,所以不具备很高智慧与方便者,禁语不谈论是非即是我忠心的教言。
偏私护持师传宗派等,彼等纵使以为是承侍,
赞自谤他贪嗔之因故,一切放弃即是吾忠告。
由于内心怀有偏私,没有站在公正的角度,而是一味地维护自己上师所传之宗派观点,将暂时方便不了义之说法也认为是究竟了义观点,上师这一系传承为最清净,而其他教派传承没有如此清净等等,这是很不应理的。我们应该依法不依人,通过圣教与理证抉择自他宗之观点,将了义观点安立为究竟见,暂时方便之说法应知对应其相对之根基,犹如醍醐,实为高僧大德无伪大悲之示现。如果认为这种维护自宗对他宗诽谤是对上师教派之如理承侍,但赞自谤他为引发贪嗔烦恼之因,与解脱道之意趣相违,所以应放弃一切不如法行为,这是我忠心的教言。
广闻观察诸法之类别,了知他过虽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恶之因故,观修净现即是吾忠告。
广闻如海三藏经论,经常观察诸多法门类别,如果未将此智慧内观,却用来观察上师或道友,了知其他道友有过失,上师一些行为似乎也不如法,有些高僧大德论典中观点不太应理等等。虽然自己觉得智慧很深,但从修行角度方面却是无利有害,堕入了邪慧之中,依靠这种邪慧只是使自己多造恶业。修行不好者,常常寻求他人过失,认为他人所做一切都不如法。而修行比较好的人,从不观察他人过失,见到一切都观为诸佛菩萨的清净显现,整个器世间也是清净刹土,如是而行方与解脱道相应。所以我忠心劝告:一切修行者,应将一切都观为清净的显现。
恶说皆空诽谤诸因果,虽思无作乃为究竟法,
若舍二资断绝修行缘,当修双运即是吾忠告。
有部分愚昧浅学者,只听闻过一些空性名相,自己并未证悟法界本性,而妄说一切诸法皆是空性,做顶礼、供灯与布施等善业也无功德,杀生、偷盗等恶业也无任何过失,因为一切都是空性,如是诽谤世俗因果。虽然自己思维无作是最究竟的法,但自己未证此境界之前,则不能如此妄言诸法皆空。虽然一切诸相皆是虚妄,一切即是离戏,大圆满中讲一切不执着,大手印认为一切执着皆有过患,法界实相中无作乃为究竟,但在世俗众生前,因为二取分别尚未融入法界,所以世俗因果仍会无欺显现,故不应舍弃福德资粮,世俗中的善业还需继续行持。如果舍弃福德与智慧资粮,则会断绝自己修行的缘分,所以应当修持智慧与方便双运,即有时修持空性,有时观修大悲心,积累福德资粮,此为我忠心的教言。(无作:无有任何勤作与相状执着。)
为三灌义修降明点等,虽思他身即道之助进,
有漏道欺众多大修者,当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密乘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不仅具备了显宗中的高深见解,而且还有很多不共殊胜方便法,加上门法与下门法等很多修法,解脱道与方便道等殊胜道。对于利根者,依靠她身方便修持双运,能增上证境迅速成就。但对于钝根者,自身圆满此第尚未修持圆满,不能依靠她身方便,否则会堕入地狱。进入密乘需先获得灌顶,得到第三灌顶之后,即可以修持双运。但修此双运之前,自己必须获得解脱道中任意降持逆融明点的能力,如果自己未获此境界,而娶一个凡夫女子修持双运,不可能获得密乘证悟。如果为了获得第三灌顶之意修持明点,而自己还没有真实证悟空性,虽然思维她身为助道之缘,但此仍为有漏之道,此有漏道曾欺骗过诸多大修行者,使他们堕入恶趣,所以应当修持比较稳妥之解脱道,这是我忠心的教言。
虽无缘分众前施灌顶,加持品等散发于众人,
诋毁之根失毁密戒因,敦肃直行即是吾忠告。
末法时代的有些人妄称自己为金刚上师,自己不具备密法传承,却任意为他人灌顶。有些虽然具有传承可以灌顶,但密乘中对上师与弟子法相要求严格,莲华生大师曾说:“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不对弟子根机进行观察,不知此弟子与法有无缘分,在无有缘分之弟子前也施予灌顶,并且将灌顶中加持品随意在众人之前散发,这无疑是失毁密乘戒的非法行。如今能恭敬上师,守护密乘戒律之弟子非常稀少,所以随意为无缘弟子灌顶传密法极容易成为被诋毁的根缘,因此而失毁密乘三昧耶戒律,故应敦肃直行,这是我的忠心教言。
众人之中露体奔跑等,狂妄诸行虽思即禁行,
世间俗人不起信心因,当依谨慎即是吾忠告。
密法之中有一些不共同的禁行,特别是无上密法中,如修持区分有寂时,为了表示赤裸觉性,有时要进行裸体奔跑等六道众生的各种行为。这样对瑜伽士修法有很大的助益,但这些行为必须在无人深山静林中行持,应极为保密,否则不易获得成就。如果你在众人之中露体奔跑,还自认为是行持密宗禁行,实则属于狂妄行为,世间俗人会对你不起信心,认为你是精神病而进行诋毁,如果为了名声而如此行持,则为堕落恶趣之因。我们应该内修大圆满深法,外依小乘别解脱戒小心谨慎地行持,这是忠心的教言。
此处为自欲得殊胜位,虽求净行博学及贤善,
是从高顶堕于低处因,行无松紧即是吾忠告。
有些人在某处为了获得殊胜的高位,表面上修法很精进,守持清净的戒律,使人认为自己行为清净学识渊博、心地善良,但此为狡诈行为。虽然可以蒙蔽众人,一时得到一些名声地位,但纸包不住火,因为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本性并非贤善,最终自己假相会被识破,从高高的顶层而堕落低处。如《萨迦格言》亦云:“劣者有时变善良,此为即是伪装相,玻璃涂上珠宝色,遇见水即露本相。”所以修行人不应急于求成,使自己心行不松不紧是我忠心的教言。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
于谁相处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
修行者不论住在村落当中、寺院里或深山寂静等地方,都不应交接亲友。不论与何人交往都不应过分亲密,太亲密则易生起贪染之心等烦恼而障碍修法。我们与人相处关系要融洽,在凡夫比较执着的财产方面一定要分清楚,不能错乱混杂使用,否则容易引起纠纷而产生烦恼。对一些有困难者应给予帮助,一旦他自己可以自立时则应分开。与谁人相触都既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而不应如同墙头上的草随风倒,这即是我忠心的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