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法会缘起:上师应众网络佛友祈请作在线答疑
法会时间:2004年4月19日(持续3个小时)
法会地址:中华佛教在线语音聊天室
答疑法师:悲华禅师
网友提问1:请问法师弥勒净土法门的殊胜?
上师:弥勒尊佛!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是首次来到佛音大家唱 ,能够跟大家结个这样的善缘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晚上朋友们的问题可能预先都准备好了,那么我就随缘地给大家作解答吧。说的不好的地方愿在大家面前忏悔,我就如理如实地给大家作个交待。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请问弥勒净土法门的殊胜。应该这么说,可以讲每一个净土法门都非常殊胜,也可以这么说,佛法不管是什么法门都很殊胜。这首先是一个前提。那么为什么佛法会有这么多的法门呢?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他在这个世间轮回他的因缘不同。既然因缘不同引导的法门和法式必然不同。佛法分为八万四千法,这个弥勒净土法门也是属于净土法门中的一个分支。当然他早于西方弥陀净土,早一千年就传入了中国,可以讲是传入中国最早的法门,而当时提倡最厉的是我们后来都非常熟悉的道安法师,道安法师是哪位大德呢?道安法师大家很熟悉。我们现在出家人不姓在家人的俗姓,姓释,释迦牟尼佛的释,这个传统就是从道安法师开始提倡的,道安法师接下来的传法弟子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首次提倡西方弥陀净土的慧远禅师。慧远禅师他既然称为禅师,他本身也是出在禅宗门下,但感于在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有度化众生不共的殊胜之处,所以说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缘等等就创立了西方净土法门。然后,从此以后由于各方面原因,一方面也由于外道对弥勒菩萨对弥勒法门弥勒净土的利用和歪曲导致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由于后来弘传西方净土的一些所谓的法师大德们对弥勒净土的歪曲等等,原因很多,很复杂,导致兜率净土法门渐渐地衰没了。到了今天,这个法流虽然还在,但是他不作为今天的净土法门的主流,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是这个弥勒净土法门它的殊胜之处大家直接从学习《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你只要直接进入《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来了解这个弥勒净土法,你就会马上把以往种种关于对弥勒净土在我们佛教内部种种等等偏见一扫而光。而这个弥勒净土法门它之所以在这个末法时代它有它很殊胜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所包含的密意应该是很深广的。我今天只能是略举一二罢了。我们从观察从比较的角度观佛说无量寿经和这个佛说上生经,也就是说比较兜率净土和西方弥陀净土它有什么不同呢?很明显它与希求往生众生的心愿信愿和他的希望还有这种愿望有不同之处。阿弥陀佛他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和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属于贤劫的千尊佛之一,他是继释迦牟尼佛后的贤劫第五尊佛)不同,弥勒菩萨一样有他的净土,弥勒菩萨的净土因为他作为我们娑婆世界的第五尊佛,他现在先期在兜率天上建立他的净土,等到人间的众生十善业果成熟的时候,他将下生阎浮提,如同释迦牟尼佛的示现一样,然后这个时候实现了人间的净土。所以说他的指向他的目标他的希愿,很明显他就是跟我们这个欲界我们现在的这个阎浮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甚深之因缘。也就是说修习这个弥勒净土的人很显然他必然会这样想:我以我今天所行之十善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发愿亲近弥勒菩萨,发愿生在佛前,发愿生在三宝前,那么我其中一个很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个裟婆世界我们这个阎浮提世界早日地实现人间净土。所以因这种思想而导致人间净土的思想就由此而来。那么最早在近代大力提倡介绍关于这个弥勒净土的就是被称为现代三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太虚法师以他这种广博的心胸和甚深的修证他倡导了弥勒净土法门,在近代包括比较出名的印顺法师等等也都及力地提倡兜率净土法门。因为可以说它离我们这个世界是最接近的,而且我们与弥勒菩萨有非常深的因缘。也就是说在这个裟婆世界的人具备足够的信心,你具备对释迦牟尼佛的大信心,你行十善六事行法,供养,一念合掌,礼拜忏悔等等,以此善业回向愿生这个兜率净土,那是非常容易往生的,何以故?因为因缘甚深故,而且也适应于这样一批根器众生来修学。比如说那个唐玄奘大师等等他也都是发愿往生这个兜率净土。在藏传佛教中的密宗黄教格鲁巴宗其中就专门有一个兜率宗,就是提倡往生兜率陀净土的。还有包含从史料上记载的创立西方净土的慧远禅师最终他也发愿往生兜率陀净土,可能都是因为这些菩萨悲心甚切。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这样成佛应该说速度要快得多。的确,裟婆世界很苦,象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裟婆世界行善一日抵得上西方极乐世界行善一百年,这个在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非常之清楚,何以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确实是很苦的。就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人发心归依三宝,每修一份善业他都获得无量无边的果报,这是缘殊胜的缘故,修缘殊胜。今天我刚刚从外面回来,我们这里有一个师父突然肠胃出血,我刚好在场,然后就和大家一起把他送到医院去,到了医院我观察种种,因为我这里是在都市,我看到周围的居士也好,或者平常的人也好,我看到他们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的人没有表现出一种足够的恭敬,甚至有轻慢之行为,我心里感到都很悲哀,为什么呢?我觉得在我们这个裟婆世界你若能对僧人起一念的恭敬心哪怕对僧人的一片袈裟,那你的功德是无量的。就因为我们的这个世界真的很难,你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或者现在在兜率净土,那都是善人聚集之处,那么行善不为难,而我们这个世界行善甚为难,故而功德特别之大。所以讲到兜率宗净土的殊胜今天也只能略举一二,可以讲他修缘殊胜。至于其中这种不共的殊胜之处,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敞开来说明,今天只能给大家略为提示,这个问题就先说到这里吧。
Re:[推荐]悲华禅师在中华佛教在线佛学答疑(妙善发表时间:2006-5-20 15:39:19 )
网友提问2:请问法师如何念佛 ?
上师:好,这个问题问的很大,它已经涉及到一个念佛法门如何修持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简单地说。我是这样想,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之所以念佛有三个理由:一个理由,我们所念的这尊佛中,他往昔生中曾经发过愿要度我们,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我们念佛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和佛心相应,和佛的愿相应,感应道交;第三个理由,我们念佛是愿意生在佛前,生在佛前也就是要生在三宝前。所以我们佛弟子为什么首先要皈依三宝呢?你皈依三宝则来世必生在三宝前,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才能正确地得到庇护地走上这条修行的道路,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不管你念哪一尊佛,我想都有这三种理由。你念佛是为了明心见性,还是有的人说我为求往生净土,还是有的是为消障去烦恼等等,不管你这个时候的发心是处在怎样一种层次上,处于什么样的目的,我想都离不开这三点理由。所以说这个念佛法门可以讲是非常的殊胜,念念与佛心相应,而且如果从净土宗的法门来说,从持明念佛入手它更是一个非常简单非常直截了当的,也就是说非常方便地来调伏我们散乱的心的一个殊胜的办法,所以说就算你相应的心并没有完全地生起,但是你苦能称念佛名,清清楚楚地念,清清楚楚地听,清清楚楚地作如是观想,那么你将获得诸佛菩萨极大的加持力,快速地与自已这种真实的功德相应,这样这个念佛法门又成为我们下手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那如何念佛呢?现代人如何念佛我想提示几点给大家作参考。第一我们念佛是与佛心相应,什么是佛心呢?就是他的愿。比如说我们念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往昔生中发过四十八大愿,所以我们念佛必须有一颗与佛心相应的心,也就是说我们念佛的出发点是什么,按佛陀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首先一个前提是必须发大乘菩提心,所以说你能够通过念佛或者是发殊胜菩提心来念佛,他应该是以如实地生起这颗菩提心为最重要的,所以说你生起菩提心也是与佛之愿力佛的悲愿相应,我们念佛最终是为了成佛,应该没有错吧。或者我们先阶段性地先往生西方弥陀净土,或者我先发愿往生兜率弥勒净土,那也是为了最终成佛,我们往生在佛前,生在佛净土,那也是为了创造更与我们相适应的环境和因缘罢了,我们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一颗皈依三宝的心,愿意生佛前,愿意生生世世得逢佛法僧三宝,所以说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对是一个修行的人这个发心很重要,为什么讲这个呢?今天我也接触了很多念佛的朋友,我就发现了一点,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修行这个法门仅仅是给我们的心灵一点点的安慰吗?我们修行念佛法门就可以放弃努力精进这样的心吗?我想这是我们现在念佛修行之人的一种偏执吧。还有一点,我觉得念佛应该有这样的心,比如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你一切的寄托,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含摄在这个阿弥陀佛上,你如果能够这样念佛的话,你就不会说你是受持西方净土法门,或者说应我是属于哪一个宗派的而导致对其他法门对其他宗派的毁谤。为什么要说到这个毁谤呢,我这里略举一二。我听过很多这样的说法,有的朋友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唯有一念佛法门才得度脱,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了,那么他应文解义,他没有明白这个经书上所说的这个甚深的含义,他就执着于这种表象,他就觉得今天要是不是念佛的人都很危险,看到人家参禅打坐,行吗?看到人家修止观法门,行吗?他都表示怀疑,甚至他就不护他的口业,然后甚至告诉人家,我们的老师就是阿弥陀佛,他还说到了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他算了算,我们中国人口大概十几亿吧,他就断定在我们这个裟婆世界就没有一个善知识,所以他对于其他的宗派或其他的法门所显示出来的尊师重道他就非常排斥,他说这世上不会有善知识的,那么好了,你毁谤善知识,说这个时代没有善知识,这是谤法,或你怀有谤法的心,谤佛谤法谤僧这样的心,可以讲你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唯除不信与谤法,对不对,所以说甚为可惜。如果他能这样心念来念佛,念一尊佛如同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么我想他就不会有这样的偏差。好了,这个话题我可能也说远了,说到如何念佛我导到其他地方去了,呵呵。如何念佛这是个很完整的法门,而且是具有相当修行次第的法门,我想不是一句话能说的,如果讲简单的次第,我想念佛的境界也应该是这样的:第一种境界是一种皈依的心,真诚地念念地皈依佛陀三宝这样的心来念佛,以一种祈祷皈依的心来念佛;第二个层次应该是发出离心来念佛;第三个层次应该是在菩提心的加持下来念佛。这个就是念佛的层次。你要想一心不乱也好,要想达到念佛三昧也好,此是大乘道,它的核心它的宗旨与其他的法门都是无二无别的,但是他下手处不同,他所修的这个因缘不同罢了,所以应该作这样的观想,这样我们虽然修持念佛法门,但是不作逃避想,不作懈怠想,而以念佛法门来总摄我们自已,却以一切的三藏十二部,以所有的戒定慧三学来作我们的助行,那么我想,你如果能这样真实地念佛,那么这个念佛法门确实是万修万人去,非常殊胜的法门,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就很随意地说到这里吧,耽误大家时间。
网友提问3:请问法师为什么学佛要先做居士。不做居士不能成佛道吗?
上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问题很简单,为什么学佛要先做个居士呢?我想你是个在家人,在家人如果发心来皈依三宝,我们讲的学佛应该是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了信心,我要皈依,那么你就要先做一个在家居士,这个涉及到你的发心,你的修行次第的问题,对吧,因为你是在家的,所以说你首先要做一个在家的居士,或者你做一个三皈依的居士,或者你受持五戒当中持一分或二分或多分乃至满分的戒律,甚至有的说我在家受持八关斋戒,受终身八关斋戒居士,梵行居士,也行,如果你能把一个居士做好,你要知道居士所受持的居士戒他也是别解脱戒,他也是为解脱生死轮回而受持的,但是因为你现的是居士身,我们现在所讲的居士是在家居士,区别在家的僧众,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你受持戒律的程度问题,如果有的居士能够非常好地受持这个居士戒,也许他的出离心真实地生起了,他就会去出家,受持沙弥戒或者比丘戒,依然地是别解脱戒,都是为了解脱这个生死轮回而受,所以说不一定要先做居士,不做居士就不能成佛道,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个修行次第的问题。或者有的人一念之间马上就出家了,他连居士戒都还没受,马上去出家,可以吗?当然可以。如果你确实到了出家的因缘,那当然可以了,为什么不行。从这点上来看我们就明白了,这属于修行受持戒律次第的问题,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好象成佛一定要先做居士,应该不是这么想,好了,能听的明白吗,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交麦。
Re:[推荐]悲华禅师在中华佛教在线佛学答疑(妙善发表时间:2006-5-25 15:24:18 )
网友提问4:顶礼法师,请教梵呗《三稽首》中这几句:“从真界 腾应质 悲化普 竖穷三际时”应作何解?
上师:弥勒尊佛!很抱歉,记得以前我在缅甸的时候收听卫星电视台有听过台湾佛光山的电视电节目,我记得这首歌好象是他们经常传唱的梵呗,非常好听的,可惜我对歌词不是很了解,所以说很抱歉,如果我强解意的话可能不当,既然这样问我勉强看一下歌词好吗?从这个字面看我强作解释,肯定不是很准确的。“从真界 腾应质 悲化普 竖穷三际时”这个可能是赞叹佛的法身妙力显现吧,从字面看,从真界,佛的妙力来自于真如法界,腾应质,我想这里有一个妙力无穷,我们讲如龙腾虚空,就有一种大悲智慧力,应质,我们平常有说气质,顺应众生不同的根基,这种慈悲的宏化慈悲的教化非常的普遍,可以讲十方法界皆能得到这种慈悲力的摄受,而这种慈悲力这种佛法僧所起的妙力他应该是坚穷三际,什么叫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就是超越一切时空而显现为从真如法界而来,顺应一切众生根基的无量无边的普遍广大的这种慈悲教化,我是强作解意,解释得不好,非常抱歉,这个问题我交麦。
网友提问5:请师父开示,如何观心?
上师:大家好!我发现大家问题问得都相当深刻,每一个问题都是大得不得了,呵呵,你一说出来,我如果要详细说非得三天三夜不可,我就顺便谈一下,好吗?如何观心呢?首先我们要这样理解,一切的法门可以讲最终离不开观心,何以故呢?因为如果说要成佛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所以要想明心见性,要想真实地证得与佛无别的无二无别的功德的话当然离不开对这颗心的观照,观心也就是意味着我们的心是处在无明之中,所以当我们回光返照,当我们来反求自已静下心来观照我们这颗心的时候,我们将获得非常多的启示。我们首先会发现我们对这颗心并不了解,那何谓心呢?应该这么理解,我们凡夫众生通常会把世界分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甚至会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隔裂开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微地比较彻底地来观照我们的心我们就发现这种看法不对,起码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看法,就是外界我们所感报的种种境界应该来说都离不开我们这颗心的感知,对吗?那么我们所见的一切的外界的世界离不开这颗心,那么我们的心所显现出来的一切都离不开外界的环境,也就是说这个环境和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是互为缘起的,或许他本是一体的,所以说我们佛教所说的观心首先应该坚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说心和境应该是缘缘相生,他是分不开的,当然这是一种最初的观想。这样你就会把观心法门落实在观察自已身体的一举一动。比如最近我在悲华在线语音室里讲的《念身经》,我们虽然观照的是这个色身,这个所造色,什么是所造色?如果讲种子大种色的话,就是讲这个地大他本身的本质是什么,他源自是什么?我们讲的所造色,比如我们身体的这个运动,这种色相的运动称为所造色,虽然我们细细绵绵密密观照的是身体的运动,但是培养的却是我们的觉性,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所以说,由此可见,不管你是念佛法门也好,还是天台的止观法门也好,有因缘具足的朋友可能还会接触到密宗,是修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或修大圆满等等大手印,你发现一切法门离不开心法,佛教中的一切法门如果离开了心法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所以讲一切的法门他也是观心的法门,而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的信心我们的了解,我们现前当下这个心性他从体性上来说和佛陀本来是无二无别的,所以在《华严经》中世尊这样开示:一切山河大地的众生他皆有如来德性,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说若众生能够破除妄想破除这个执着那么他就会证得这个如来的德相,所以说我们必须观心。既然说到观心,一切法门的本质其实就是在观心,那如何观呢?很简单,比如说晚上我们回去打个坐,花半个小时好不好,静静地坐下来,做什么?看下自已的心,了解了解自已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观察你的身体,观察你的感受,观察你种种心想,观察你心灵的种种欲望,心灵的种种状态,乃至观察你的思维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心相,你细细地观察你会发现很难观照,有的朋友讲我坐不住,有的或者念力比深的他看到一个景象或者恐怖的或者让他心生贪爱的,总而言之他无法超越这些心相,可见观心甚难,那好了,你如果要想对心灵展开这种慧光,那么很显然你必须先有寂止的功夫,什么叫寂止的功夫呢?你首先要渐渐去除你的烦恼,对不对,让你的心能够平静下来,也就是说你这个时候若连定心都没有,请问你如何观心?所以说在展开甚深的观照这个般若观照之前,从修行的次第来说我想你应坚实地打好这种寂止的功夫,对不对,你有了寂止的功夫有一颗定心才谈得上观心啊,不然你观自已的心都是一团糟。是的,自心本是佛,但如何是佛呢,你如何去觉破这种分别意识种种妄想无明执着呢?你觉不破,因为你的心太粗,你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到观心,说到如何观心你得有寂止的功夫,好了,再说回来,寂止的功夫我们平常讲要有定力,也就是说你打坐能不能打得住,你能不能有一颗布施的心,能不能放下世间的所有的轮回的世俗贪爱,能不能够为道而献身,比如说今天你能不能抽出二十分钟,不要说半个小时吧,来默默地静下心来修行,如果你是在尘世间,种种的外缘牵扰之中,你会发现很困难,象今天我离开我住的地方到街上去转了一圈,我就发现,确实处处存在着诱惑,当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我们的这颗心不停地随着外界流转,若这个时候无法修心无法观照,不能护持自已的心念的时候,那么我们心心念念都在造轮回的业,可见修行甚难。那好了,要想坐得住这也是不能勉强的,一个人到了他能坐得住能够静下心来想修道也就是生起出离心有一种定心的时候,你会发现也是困难的,你会发现缺什么?缺福德的力量,如果按照戒定慧的层面来讲,缺的是戒德。好了,再说回来,你如果要想使你有定心,能够定心来修道,你得修好你的戒,通过对戒的学习通过对戒的受持通过对戒的守护,你增长你的德行,也就是有相应德行的人他才能够修行,道理就在这里,一个人格不健全,一个修行戒德不够的人,请问,不用说观心,他如何能定下来修道呢?所以说这个仍然显现为修行的次第。所以说,《楞严经》中讲过这样一句话:“持心为戒,因戒得定,因定发慧。”慧,智慧的慧,我们讲的观心就是要获得般若的智慧,从粗浅的实相,到悟入细微的实相,乃至悟入真实完全彻底彻悟的实相,对吧,他有这样一个次第过程。所以说,讲到如何观心,我想今天不是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这个种种如何观照,这个是相似观照法门还是胜义观照法门,我想应该从这个次第上给大家略为讲到这里,这样可以吗,这个问题我就先说到这里。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法会缘起:上师应众网络佛友祈请作在线答疑
法会时间:2004年4月19日(持续3个小时)
法会地址:中华佛教在线语音聊天室
答疑法师:悲华禅师
网友提问6:请问法师怎样才能坚定学佛的信心?
上师:弥勒尊佛,大家好!已经有20多个问题,这样我尽量把问题简洁一些,我说话不要太罗唆,好吗,这样能有更多的朋友照顾到他的问题,我回答的不是很好,但给大家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懂多少就说多少,不懂就向大家坦白,向大家忏悔,说的不好,大家多多包涵,我很希望这个殊胜的因缘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法益,那我就非常高兴了,好吗。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信心的问题,问这个问题的朋友他肯定知道了信对修学的重要性,在大智度论中说过,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在华严经中这样说过,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说明这个信非常之重要,如果没有这个信字,佛法大海你根本无门得入,但是话说回来,什么叫信呢,信有多层次的含义,我们普通讲的信,就是相信不相信,最简单的说,比如说你交代一个人做事情, 他对你的承诺,没问题包在我身上,那你相信不相信他呢,你首先相信不相信他是不是说谎骗你的,其次虽然他满口答应,我相信不相信他有能力办到呢,他甚至还怀疑,相信不相信他虽然帮我办了这件事情,但是我能不能如愿以偿,在我们的佛教修行中里,我们的相信面临这样一个抉择,相对的是怀疑,在我们修学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善知识的指点,那么对善知识本身,我们会有怀疑,没有信心,对善知识所传的法,对我们修学所受持的法我们没有信心,最后一个 对自己能不能成功,没有信心,这三种怀疑,好了,我们要想突破这个信心的障碍,我们要懂得什么东西妨碍了我们的信心,既然信心来自三方面,怀疑也来自三方面,那我想有个最殊胜的法就是要通过检讨自己忏悔自己来树立信心,你在没有对自己深刻的忏悔,没有对自我深刻检讨的基础上,你用不着随便怀疑善知识和善知识说的法,话说回来,对经典的怀疑,对佛陀功德的怀疑,对三世因果,业力因果报应的怀疑,你若能够不断的以一颗忏悔的心,忏悔就是去寻找,去发现自己什么地方不足,什么地方不对,当你通过忏悔通过检讨去除了自己对佛法的障碍,那么你的信心自然就可以显现,所以信心是不能强求,如同当一个人和我们说话我们不相信他的时候,他怎么解释都没有用,有两个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第一我们历来都相信他,他有一个人格让我们信任,第二个通过行动来信任,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想对佛法树立真实的信心,要去除这种不信的障碍,我们有一个法宝,就是要忏悔,要检讨自己,当你不断的把自我的错误检讨出来,努力在行为上去改正的时候,我相信你的信心就增强,而且通过这种行为,如果你所依止的善知识,或者你认为他可以教导你佛法,可能因为你自身善根的显现,你会很快的发现,或许对方不是具德的上师,或许你所接触的善尤他不是善友,其实真正的功德来自你忏悔业障,善根所显现得来,何以故,因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善知识,具德的上师,一个真实的善知识,他与你对他的评价观察无关,一个善知识不需要你去观察,就象佛法,佛是究竟觉悟者,开示的佛法是究竟圆满的正道,而受持佛法圣贤圣众们,他们是究竟清静的,在这种究竟觉悟究竟正道究竟清静的三宝面前,我们的怀疑,任何的怀疑都是障碍,无需,因此要树立起这样的正见,因为对佛法生起信心,这是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它是不能强求的,所以我们要去寻找增强信心的因,我给大家推荐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忏悔法门,好吗?这个相当好,如果你没有事先对自己深刻剖析,进行深刻忏悔,那么你谈到信心问题,那就很难去除疑惑带来的障碍,这个问题还有很多深广具体的方面在,比如说如果你因为不了解而充满信心,那么你可以多阅读,多了解,但是我觉得今天我们学佛的人,你跟随善知识修行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是个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好的坏的信息太多太多,而我们自身的功德,自身的德行却远远不够,所以说这个时候若你能亲近依止善知识,那将事半功倍,等于说借了一双智慧眼睛,那你的信心也会快速升起,你的业障也能快速得到清除,好了,那关于信心的问题,我想扼要的就给大家说这两点吧,好吗?
网友提问7:现在有很多净宗同修求金刚萨垛百字明,我想问这个密法被法王开始普传了吗?
上师:这个金刚萨垛百字明,就是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嘛努巴拉雅,据我了解在晋美彭措法王在外面的书本上也有很多关于大多数是当生的金刚萨垛佛尊的观想的修持仪规,这种简要的仪规,是不是普传,这个我想涉及到密法的问题,算不算盗法,我想也不能这样讲,因为可能时代的因缘,因为法缘的关系,现在的这些密宗的大德们他会不同程度的随顺因缘公开一些过去是密而不宣的密法,如果他已经公开出来了,在这个层面上你不能算是盗法,那么受持都能获得功德,但是如果你不是从你的传承上师处所得到的,那这种传承加持力量比较弱,但也会有很大功德,也不能算盗法,据我了解金刚萨垛百字明是一种修行忏悔的殊胜法门,金刚萨垛佛尊从显宗来说就是东方不动如来,这位如来往昔生发过深重的誓愿,被称为忏悔之王,若能修持这个法门,或许在这个时代有一种殊胜的加持力,可以很快的来消除无始以来的业障,这个金刚萨垛的修行也不是说只有一个仪规,或许现在广传出来的是比较浅的仪规,这里金刚萨垛的修持从修行层次来讲,它有一般性的修持,还有禅定层面的修持,还有更深密的修法,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传承,比如龙亲的传承,龙萨的传承,或许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所以说要想修行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你最好能通过有清静传承的善知识,他来教你如何来修行,这样一你可以如理如法的修行,二你能获得殊胜传承的加持力,我想是这样,当然如果现在出来的大家都怀着恭敬心欢喜心去颂念,我觉得功德也是无量的,但是只是你不要认为我已经真实的得到了传承,我已经真实完全的得到了这个法,只要你不怀轻慢心,金刚萨垛百字明在网络上也非常公开,也不算什么盗法,这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理解比较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好吗?
网友提问8:参话头是否属于止观范畴?
上师:大家好!今天尽力吧,好吗。参话头是否属止观范畴?应该说一切佛法的证修都属止观的范畴,我们刚才讲止观,止是指寂止的能力,观是指慧观观照,一切佛法都离不开这个范畴,都要有止观的能力,才能契入实相,那么参话头当然这是禅宗很殊胜的法门,它从我们烦恼心中,贪嗔痴慢疑,从疑这个烦恼反其而为道用直接切入,参话头成为到了后来禅宗所普遍受持的一个殊胜的法门,也就是说若您能把这个话头参死,若你能对这个禅宗怀着极大的信心,抱住一句话头不放,当然这个首先取决于你来自真传,这里面佛法的受持很重要,要有清静的传承,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提携,我们是很难真实的明白具体怎么修行的,好了,如果你对此有殊胜的信心,你终身抱定一句话头,就如同禅宗大德所说的,天上天下任你寄居,因为因果业力是不昧的,你若今生抱定一个话头来参,从因果业力来讲,你将来具有殊胜的福报,就算今生你不得开悟,来生你必开悟,如果你确实受了这个法,已经走上了正确的佛道,那么你的成就那是注定的,那后来很多人觉得参话头开了悟,又退转,怎么样,还是算了算了,还是念句佛号,这个是顺应我们的信心不足而言的,其实从禅门来讲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宗派,只要你能受持,你能获得清静的传承,你就能契入,都是佛所开示的殊胜法门,最终都能成佛,不会有问题的,参话头是否属于止观的范畴呢,今天我想详细的如何参话头不是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范围,我们只能略举一二,那我想说一下,参话头里面包含了止观,当然包含了止观,因为最初参话头,你提起一个念头,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各种不同的参话头方式,象虚云和尚就在倡导这个,比如你念一句阿弥佗佛,在你读这个阿,这个念头起来之前,心在哪里?你往这个话的前头去观,你能念念照顾这个话头吗?这也叫参话头。第二个,你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起了疑情,这种疑情真实的在内心升起而裹住你的心,那我们说这种疑情的裹住有没有止观的存在呢,当然有,你的心念念缘于这个疑情,这不是止吗?离开一切外缘,去除散乱,它就是止。它有没有观的层面呢?你的疑团不得化解,分别思量不对,推理猜测不对,所谓的迷失苦感不对,离心意识而参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直接了当的用你的觉性去体悟这个话头所指示的实相,那么这里面有一个从无明中醒来的过程,它当然包含了圣观的层面在,也许刚开始修行,你忽而修止忽而修观,观完又止,止而又观,止观交替而修,一直到最后契入实相,你才能进行止观双运,那当然可以说参话头是属于止观的范围,对吧,那反过来说,止观属不属于参话头的范畴呢?应该也属于吧,为什么呢?因为止观的目的是什么呢?止观是为了开悟,为了明心见性,参话头告诉我们最终要达到明心见性,那么反过来当然止观也属于参话头,没有疑惑,对吗?这里面之所以不同是法门的不同,次第的不同,受持法的根器的不同和善知识他传法时候抉择的不同,应该有这样的不同的范畴,好吗?我想这个问题就解答到这里。
网友提问9:佛教里的“度”应该怎样理解?
上师:这个很好理解,佛教讲普度终生,度脱有情,超度冤魂等等都叫度,度很简单,比如说你从此岸渡到彼岸就叫度,要靠船,要有会开船的人,你坐上这个船就能驰到彼岸,那我们这个轮回苦海就是意味此岸,解脱涅槃的境界就是彼岸,度就是让众生从最初的皈依三宝到最后踏上佛法僧三宝的道路,乃至最终证得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这条皈依的道路就是一条得度的过程,那么多善知识悲心宏愿,不辞劳苦,化现在人间,一再一再不舍烦恼苦难的众生,都是为了度脱众生,但是佛法所说的度应该离不开自度二字,很简单还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度是谁呢?要成佛是你自己成佛,所以说离开自度,你只有自己愿意得度,自我得到度脱,佛教的所谓普度众生才有现实的意义,对不对?我们佛教对众生的度化不存在这个问题,就像工厂里面生产,我今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是多少,一千个还是五百个,不是这样的,它首先是自度,如果你能真实的受持佛法,心开慧解,你获得了相应的功德,那么你可以转动法轮,那么因为你的殊胜的因缘,仗着众生自己的福德之力,那么他可能在你的法轮转动下,他自身来修行,对不对,他也得到度脱,这叫度人,所以说佛教说自度度人,我想应该这样理解,它落实到每一个有情的众生,也可以这么说如同日本一位大德所说的那样,他感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法一切善知识的教化都是为我一个人而说的,我想他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因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轮回解脱的体验感受,仍然离不开我们的心,如果我们的心是无明的,我们看到的世界是黑暗的,如果我们的心是不清静的,那么所感报的国土环境是不清静的,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心能打破无明而获得觉性的光明,那么这个世界它也是光明的,如果我们的心能清静我们的烦恼,那么我们所感报的世界将是净土,对吧,所以佛法的度非常重要的,就是开启众生的佛性,不管用什么法门,是教他修止观也好,还是让他往生净土创造这种殊胜的修法的环境因缘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让众生成佛,所以我们发菩提心是这样发的,愿度一切苦恼有情众生,我愿意成佛,希望一切的如母有情皆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从这里来的,好吗?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0:是否要证得无生法忍,再回入娑婆世界度众生?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上师:阿弥佗佛,我回来了,不好意思,干扰了大家。这里讲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应该这样认识,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可以这样讲已经进入了末法时代,何以故,我们观察我们的内心,反观自照,真的很难很难修行,我们烦恼太深重,业障太沉重,若你能真实的忏悔自己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点,你看按照佛陀所说的,在正法时代,是信心证果坚固,到像法时代,起码是禅定坚固,那么到了今天的末法时代,是斗争坚固,我们的心充满了种种疑念,自己跟自己斗,自己跟他人斗,今天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正能趋入禅定层面的修持,少之又少,所以从这点看,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认为,警醒自己,我们已经处在末法时代,那么要想度化如此烦恼深重的众生,是不是您自身的功德应该要有更高要求啊?所以是这样的,如同我的密宗上师告诉我的,如果没有到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最好还是不要为人灌顶,我想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的,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烦恼很痛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他往昔生中,他在佛法僧三宝面前可能他有业障,他可能过去曾经毁谤过三宝,轻慢过三宝,所以今天导致他业障很重,修行很困难,很难得遇善知识,自己想下来修行烦恼重重,坐不住,我们最通俗讲说坐不住,等等这些现象,都显现为烦恼深重,业障深重,那么当然无法度脱,但是如果没有得遇善知识,亲近善友殊胜的 因缘,我们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对不对,你说我跟着佛走,佛的法身,你没有开悟,你能见到吗?那佛的报身他是为登地以上菩萨而设的,就算是象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化身,我们如果没有福缘,我们见不到的,所以有句话说,懊恼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对吗,那也许我们有幸善根成熟时,能见到佛的半报化身,那么最值得我们信赖的就是乘着愿力而来的这些慈悲的善知识,所以说,你若能够对善知识升起深重的信心,那么我们的得度是很有希望的,那么话说回来,也许我们的烦恼很沉重吧,所以说这些善知识所示现出来,就是为了接近我们,用的更大方便善巧来度化我们,那么从这点来看,这个观点我们不能用来衡量善知识,只要说他的修行比你高,他带你走的是正道,他能够让你的烦恼日渐轻微,带你走在皈依三宝实践三宝的正确道路上,你都应该把他看做是再来的菩萨,这样对你自己有殊胜的功德,而你如果这样想,那你必然会获得十方三世诸菩萨殊胜的加持,所以我经常对跟随我的弟子们说,我是个凡夫僧很显然,我没有什么功德,但是你如果以清静的心来祈祷来供养来亲近,那么或许我所说的话,不会把你走向偏道,那么十方三世诸佛不会弃你而去的,何以故,这里实际上包含着甚深的密意,释迦牟尼佛甚至这样说,到了末法时代我现文字相度众生,到了末法时代,我加持一切的善知识,来度化众生,所以我们也不要做这样想,我们自己的烦恼众生太苦了,我们能帮多少是多少,当然了,如果你悲心切切,只要你修行成功,转动法轮,你就会早日实现度脱有情众生的悲心宏愿,对不对,因为你这种慈悲的心跟佛道相应的,你也可能比任何人快成佛,也许这种思想也来自于,不行我赶快往生净土,但是我前面说过了,往生净土也是为了度脱有情众生,所以说,你发这种要度苦难众生的愿,绝对不会错,而你这种心就是和佛菩萨心的相应,你不管往生什么净土,他都可以使你快速的积累往生的资粮,对不对,你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在初发心的时候,这种悲心宏愿,我们看悲华经看得出来,他超胜了那些在场一切佛菩萨的发愿,所以说他老人家不舍弃我们这个五浊恶世,苦恼深重的众生,本师释迦牟尼发了五百大愿,所以示现出来的他比弥勒菩萨更早成佛,那弥勒菩萨早在四十多劫以前就早释迦牟尼佛发菩提心,可见这种发心的功德非常殊胜,所以对我们修行来说,我们要发大乘心,你这样想这样做绝对不会有错,我们看优婆瑟戒经里说的很好,如果有众生曾经一念为了解脱他人而修行,这少分的悲心即获得少分的解脱,这种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的,所以大家发愿不要怕,但是从自己的修行来说,要谦卑,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是不是已经证果了?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也就是说你有一颗帮助他人,度化他人的发心,因为己未得度先欲度人,这叫菩萨发心,你用你的愿心来守护自己,那么你老老实实修行,你坚定的走下去,这本身就在度人,因为所谓的度它离不开法界的缘起,那么在十方无边的法界中有一个众生在这个末法时代他如此诚恳的修行,我想他已经在庄严这个道场,对吧,你已经在度化众生,或许这个时候对你来说就是最真实的度化,那反过来,如果你不加强自己的修行却一心想着度化众生,我想你可能被魔境所牵走,因为所谓的众生也无所谓众生,而度尽一切众生并无众生相可言,它不是一种我们现在这样想的,所以你这种度化众生的力量应该是随缘的力量,应该是自然,你心中的功德自然真实显现的力量,所以度化众生应该是随缘而度,他没有执着于这种有为表象功用的度化众生的层面可言,所以我最后说一句,就算你发心往生西方极乐安乐国,我也劝你发大乘心,你希望以此功德来回入娑婆,度化众生,那么你乘着这样的愿力,你法缘具足时你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苦难的,与我们命运相连的众生,他将因为你的殊胜功德而获得一个得度的因缘,所以说你的功德是无量的。好吧,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1:原来听到师父说男佛子与女佛子的念佛是不同的,为什么呢?请师父开示。
上师:弥勒尊佛,大家晚上好,我刚才有事情一下很抱歉。这个师父我不知道哪个师父开示你的,您这个问题涉及到比较具体的,可能是不是教你一个念佛法门,比如说方便结合如何调整自己意念的注意力,当然了男佛子与女佛子他在生理上心理上有不同,比如说我讲最简单的一个意守的方法,意念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是观想为一个对境,来作为你修止观的一个方便,那么在这个意守的常观对象上,他可能会有男女不同的抉择,一般来说你不是受持戒律非常清静的女众,那么就不太适合意守在下丹田的部位,因为这样跟女佛子气血不同的特点有关,那么男众可能或许这样有他殊胜之处,可能在这点是抉择,因为具体的修行,如果是一种心心相应之念佛,应该是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如果这个念佛法门如果配合的具体的止观修持,那我不知道,你这个师父具体是什么样一个传承, 他怎样教导你的,所以我想可能是在这点上有所不同吧,好吗?因为我也无法更多的说,这个问题我就说到这里,好吗?我想你如果真实的修行,特别到已经进入到甚深禅观修行,应该还是依止一位善知识修行比较好,这样他会为你做印证,能够让你慢慢走出修行的歧途,最终得到解脱的境界。
网友提问12:请师父开示修禅定能见性吗?
上师:那当然能见性,但是如果你纯粹的只是修习禅定,而不能进入佛法所说的慧观的层面,那是不能见性的,何以故呢?因为如果你修习禅定很好,却不是皈依三宝,走的不是佛道,不是最终趋向于菩提那么在色界天,在初禅境界可以往生梵天,甚至你进入无色界天,寿命或许有八万大劫,但是呢,业报受完依然轮回六道,对吧,这跟见性仍然是不交涉的,因为这个原故,我们在禅宗很多公案中看到,虽然有些禅师,他的禅定功夫已经很高了,甚至有的可以坐脱立往,就是出阳神,从头顶上,但是若说明心见性还未梦见在,当然了要通过修禅定,禅定有两种含义,如果从戒定慧的层次来讲,就讲的是修行自己的定心,在定心的支持下,才能展开慧观,另外,禅定从广泛讲,他也是一个修行的层次,六度菠萝蜜里这样讲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然后进入般若的层次,所以一个正在修行戒律层面的修行者,和一个已经进入禅定层面修持的修行者,和一个已经进入慧观层面的修行者,那不一样的,我们再看《弥勒菩萨所问经》,这本经书我看,对了你们说的净空法师他也曾经讲过,他也结合经典,讲如何在平常生活中做一个修行人,应该怎么处理生活的事情,对吧,那么他里面也有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从功德上来说,这么多的处在修行戒层面的修行者,他清静供养一个处在禅定修行层面的修行者,应该清静供养,这么多修行禅定的修行者,应该清静供养依止在智慧层面是修行的人,这个一样的道理,我话再说回来,当我们修行佛教,可能你是按照不同的善知识所教导的方法来修,但它有个共同点,当我们内心烦恼升起的时候,我们皈依三宝,就意味着我们要去清静我们内心的烦恼,那么首先第一个层面应该离不开,你对三宝不断的祈祷,你不断的树立我的正念,不断的用善念来对治你的恶念,这是最起码的修行,这种修行有它殊胜的作用,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修行时,比如说你的淫欲心非常重,如果你能修行不净观,他就是一个殊胜的对治法,但是你不能说法界所显现的一切相它是干净或者不干净的,何以故?你这时是对治法门,你还没有切入实相的层面,好了,如果你有更深一个层次,你能用你的禅定力来转动你的烦恼,那么你的境界应该更高,功德力更殊胜,不管你修什么法,最后你通过这个层面你跨越过去,达到智慧解脱的层面,在智慧的心中,就如同六祖坛经所开示的,烦恼即菩提,你这种转动烦恼的力量,我们讲一个转动,我们知道小乘法门大乘法门乃至密乘法门它在处理烦恼上,目的都是一样,要清静烦恼,但是因为它的见地不同,它所达到的功德力量不同,所以它显现为对治烦恼上的,转动烦恼上有不同,那禅定能不能开悟,那当然可以,从修行次第上来说,通过禅定力进而修行般若,那当然能够见性,得到开悟,见性就是见到佛,见佛真身,法身,这是一定的,这个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3:请问法师怎么理解一门深入与博学多闻的关系?
上师: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可能今天我们学佛的人经常在这一点上争论不休,乃至一些复佛外道也把一门深入作为他对佛法僧三宝不清静的一个理由吧,我们来分析一下,一门深入与博学多闻应该是辩证的关系,如果你没有正法的博学多闻,你的信心树立不了,你也很难一门深入,如果你的学修不是抱着一门深入,专精,深入的态度,你的智慧开发不了,纵然你博学多闻也无法获得深刻真实的智慧,所以反过来说,博学多闻它有时树立在一门深入上,比如说你依止一个善知识修行,你心专一下来,完全的进入,你在这个完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博学多闻,集思广益,不断的发展你的闻思智慧,乃至修行的智慧,那你说这种博学多闻是不是建立在一门深入的基础上?那反过来说,如果因为你的见识的狭劣,因为你过去曾经受了世间法的污染 你对佛法僧三宝,你对佛法没有真实的信心,这个时候要劝导你要博学多闻,要多听听智者的言语,你要多看经书,多听法师开示,不要固步自封,因为你这个时候还达不到受持一个所谓专门的法门,这个时候你没必要封闭你自己,因为你这个时候停留的阶段是正信没有树立的阶段,你应该博学多闻,通过的不断的比较思考鉴别自我忏悔检讨,那么你可能树立一个正信心,然后树立或者依止一位善知识得到法以后一门深入,那这样博学多闻是必要的,就如同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说过,“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应该指的是在他修行已经具缘的情况下他的一门深入,功夫不深,太多的分心,这个道理很简单,你今天依止一个上师,明天又依止一个上师,后天再依止一个上师,在你的信心很薄弱,根器不是很稳固的情况下,可以说依止的上师越多越麻烦,不要说冲突,就在受持法门上也有冲突,有的朋友比如说他依止了一个藏地的活佛,他告诉我,“嗡达列都达列都列梭哈”,绿度母咒要颂持十万遍,你的任务是半年,一天安排多少,那么你再依止一个上师,你把,“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这个莲花生大师心咒颂持十万遍,比如你再遇到我我告诉你把瑜珈前行句,“那摩布达雅那摩达摩雅那摩桑嘎雅”,这个皈依三宝句受持十万遍,好了你肯定冲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去抉择,最后归结一句,你要想理解这个问题,你要去深刻的反观内照一下,我现在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博学多闻对我是非常必要,而不是一种障碍的情况呢,还是说一门深入对我来说过早,还是说我太懈怠了没有一门深入,这点我想根据个人的情况去做鉴别吧,我只能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14:法师讲参话头,请问禅宗参话头开悟需要资量吗?如果需要法师能为大家讲一下各宗集积资量的方便法门吗?
上师:这个问题很好。其实我刚才说到戒定慧的时候,如果说我们开悟是在慧的修行上达到的成果,明心见性,那么当然它需要资粮,智慧需要禅定的资粮,禅定需要戒德的资粮,戒德需要正信皈依的资粮,这难道不是资粮吗?资粮并不是说我家里储存了多少钱叫资粮,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你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功德,你的内心必须有相应的品质,这叫资粮,而你的行为必须达到相应的量,相应的度,这叫资粮,对不对,我们去供养三宝,去亲近善知识,研经读教,修行打坐参禅念佛,这都是在积累我们的资粮,这个《观无量寿经》里告诉我们,“不可以少福德善根因缘故而生彼国”,一样的道理,开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开悟叫做悟入常寂光净土,佛的法身,那么他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所以说修行要想真实的升起功德,实际上讲白了就是一个积累资粮和铲除业障的过程,不管你是哪个宗派,所以说每一个宗派有他不同殊胜的方便,那当然这是无疑的,或许有的人今天我忏悔,我去修百字明 “嗡班扎萨埵吽”,这个百字明,有的人可能修净宗的八十八佛忏悔文,有的可能受持另外的理他,他可能法门是不一样,但是法门的核心都一样,都要忏悔,不管你是怎么样的忏悔,什么叫忏悔,通俗的话解释,什么是忏,知错为忏,去检讨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这叫忏,悔,悔恨,我发愿以后再也不干了,所以说改过为悔,知错改错这叫忏悔,你每天修行如果都能知错改错,不断来检讨自己,清静自己的话,那你是不是可以迅速积累资粮,迅速的铲除自己的业障呢?所以说不管你受持什么样的集资忏悔的法门,你应该进入它的核心,你如果没有忏悔的心,即使你嘴巴称颂着“嗡班扎萨埵吽 嗡班扎萨埵吽”,我想他不能升起真实的功德,对不对,你怀着没有忏悔的心来念一句 “嗡班扎萨埵吽”,我想你不如我怀着深深的忏悔心来念一句南无弥勒菩萨,或者是南无宝积如来,南无宝胜如来等等,是吗,也就是要有真实的心相应,才会产生殊胜的功德,而各宗各派中他的忏悔法门因为包含着密意,或许有些我想不应该就这样说透,说透了这种加持力也就没有了,它要随着不同的人不同的法缘来进入,所以说您的问题太大了,各种集资忏罪的方便法门,不同之处,我不能和你多说,但是我想给你揭示共同之处,因为不管你修行哪个法门,它离不开忏悔,好了再讲集积资粮,那么我们三皈五戒十善的实践,这是三世一切诸佛都在做的,我们在读,《十善业道经》里,世尊为我们在龙宫中所开示的非常清楚,佛身的庄严,菩萨的庄严,这些声闻圣者,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人天之善报皆是因为积累了福德而感报而来,因为众生是随业而,随业而有种种的业报的不同,或许有的为人,有的为傍生,有的为恶鬼,畜生道,这些都是因为众生自己的心他是在造善业,还是在造恶业,因为心和物本来是不可分的,那么你起心动念,你用你的心发动你的身口意去造业,因无明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感受果报,这就成为必然的,这叫因果不爽,所以说我们任何一个修行人都要积极的来集积自己的福德资粮,来去铲除我们无始以来的罪业,因为我们修行之所以不能开悟,不能往生,理由很简单,就是一句话,资粮不够,福德不够,第二业障太重,是不是?再也没有这个了,所以说这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条道路。好吗?这个问题我想问题太大,我就先说到这里吧。
网友提问15:请问法师,我是搞网络安全的,难免要进到对方电脑查获证据,但学佛的戒律不能这样做,我该怎么摆正关系?
上师:哦,没有关系的,你能问这样的话,说明你对戒律是相当恭敬的,那你因为工作的关系,顺应这个因缘,你来进行调查研究,我想这个只要你抱着一颗恭敬的心,有句话说的好,戒下座从师受,就是你没有恭恭敬敬的如理如法的去受持这个戒律,应该你还没获得这个戒体,对不对,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居士,对戒律有一种神圣感,就不会勉勉强强的硬要偷看或者是硬要去了解这些戒律,我想不会有问题的,你也不必过于执着于这种形式,因为戒律也不是所谓的框框条条,戒本质的含义是一种德行,为什么讲戒德,所以你修持戒律就意味着在增长你的德行,对吧,你看我们居士的五戒,杀盗淫妄酒都没有,那么不杀盗淫妄酒的人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对不对,一样的道理,因为出家戒律它可能涉及到更深的法义,作为在家居士,或许按照我们这边佛教的传统,你的信心不够,你的恭敬心不够,你了解了以后,或许不是用来衡量自己,因为你又不是出家人,你可能用来衡量你所看到的出家众,那么可能就在你的衡量的眼光中,你看到的僧团僧宝是不清静的,这将增长你的罪业,对住持三宝,在世间发扬光大,你起到一种坏化的作用,因为此原故,一般不提倡,居士去阅读出家的戒律,我想原因就在这里,我想这一切的因果就在于你的心是否是恭敬的,当然我也不太清楚你说的网络安全指的是什么,我想如果是为了网络的安全你进行必要的这种技术,应该是不会有什么过失的,你也不用太担心,你想想看,象我们这样的网络,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缘,大家怎么会聚集在一块听闻佛法呢?如果你能够对这个起到护持的作用,那么或许你也是一种殊胜的功德,你说对吗?好了,就因为你能问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的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不提倡对佛法没有升起真实信心的,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人不要去看出家的戒律,好吗?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
网友提问16:法师如果觉得自己很卑微不配学佛?如何对治?
上师:弥勒尊佛,大家好,没有关系,因为有些朋友的问题,可能问了也就重复了,在我们前面也都有提到,我就会尽量的带过去,好吗?刚才这个朋友涉及到,从表面上看是信心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也不见得,就是你对佛法有没有正信的问题,这个学佛不学佛不是说你卑微不卑微,就因为我们卑微,就因为我们烦恼重重,就因为这个生死轮回很苦,我们在这个世间上,不管是谁,哪怕他财富就象堆满了金山的财富,哪怕他仪容庄严,甚至是具备象转轮圣王那样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但是他如果不能从轮回苦海中超拔,他还是一个卑微的人,对吧,他还是痛苦的,所以说我们是为了离苦而学佛,而佛是大慈大悲的,佛已经究竟觉悟了,他完全清楚为什么苦,如何离苦,道是什么?法是什么?所以我们学佛是寻求皈依,我们学佛是为了能够让我们解脱,能接受所谓的卑微,对吧。因为如此殊胜功德的原故,因为我们的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说我们应该学佛,它和你卑微不卑微没关,那么佛来度化众生,我想如果众生已经是佛了,何必还要来度化呢,对不对?如果地狱已经空,地藏菩萨何必发愿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如果你都已经戒定慧具足,获得真实的功德了,那么善知识何必那么辛苦的开导你呢?所以说学不学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你学佛的正信是什么?你为了什么信念来学佛,所以你回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所以你问如何对治,我就说你好好的思考一下,然后同时要多多与善友交流,慢慢的暴露自己在学佛中的错误知见,当你把这种属于不正信的错误的知见去除的时候,我相信你就会有强烈的愿望说我要学佛,你甚至会觉得今生如果我不学佛,来修行的,我今生真的是太对不起这个人身了,这个人身太难太难了,当你真实的了解三宝的功德,当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这个轮回世间,我们现在目前这种生命的这种 不可避免的悲哀痛苦的时候,那你自然而然会升起这种强烈的学佛之心,所以说你想如何对治,我想应该从根本的动机上为什么学佛,究竟佛是什么上再下番功夫,就好好的思量,与善友善知识,请教善知识,进行交流,你尽量的暴露出自己知见上的错误,然后这样我相信你的信心慢慢就会增强,那你这种求佛之心会越来越强烈了,好吗?
网友提问17:顶礼禅师,禅定不单指参禅打坐。现实生活当中的接人待物,乃至唱颂佛曲都可以在禅定中,应如何修学现实生活中的禅定,应如何理解这种境界。
上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其实应该说回来,修行既然都是修现前当下我们这颗心的话,那么你从这个广义的理解的话都是在参禅打坐,因为这种从修行的目的上来说,他并不在乎这种形式,当然通过打坐的方式来修行,这应该是你的修行深入一步,何以故呢?因为你这个时候可以讲智慧也没有真实的开启,而你的禅定的力量也很弱,如果说你用这颗烦恼的心无明的心在这种到处充满诱惑,万缘缤纷的环境下来修行的话,我想这是种妄语,因为作为一个初发心的菩萨,作为一个初修行的行者来说,他应该用戒律来守护他,寻求阿兰若来修行,等获得真实的定心,真实的功德升起以后,或许他用这个环境来历练他的心,对不对,他能增上他禅定的功德,这样才有现实的意义,所以说我们这里所谓的待人接物,应该不是指能够代替我,你的福德因缘到了,你确实能升起深重的出离心,要专门的依止善知识来修行禅定解脱,应该不是针对这个的。那么好了,那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以禅定所要求我们的这颗寂止的心,明明了了的心相应呢?我想很简单,就如同我最近给大家开示的《念身经》,就是从你念念回光返照,来关注你的身心,当下的种种现象,从这里下手,来培养你这颗定心,你这颗觉性的心,对吧,那么在现实生活的待人接物它就显现为什么,就是说你在喧嚣的尘世中,你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因缘中,你要守护观照你这颗心,对吧,它就显现为这个,你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树立你的正念,很简单,我们平常的生活你看每一举心动念都有一个善恶的问题,如果你能念念反观自己,慎重的对待自己的举心动念,如果发现自己有恶念立刻忏悔,猛烈的忏悔,来让善心如实的升起,那么可以说你就在现实生活中参禅打坐,对吧,因为我刚才前面说的很清楚,所谓的修行它是有层次的,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够养成一颗做事情工作的专注的心,请问这颗心的品质跟你参禅打坐专注的品质是不是一致的?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这颗专注的心,是不是等于在修禅定打坐呢?它将更增上你专门采取打坐姿势的禅修,对不对,你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反观内照,明明了了,培养你的觉性,那请问,他是不是在增强你专门比如说自己闭关起来来打坐修行禅定呢,他是同样的品质,我想这就叫做现实的禅定修行,所以仍然离不开戒定慧的层面,你要以戒心作为自己的基础,以禅定的锻炼作为修行的中心,以最终明明了了达到对自己彻底的认识,越认识自己,你的觉性越开显,对不对,以这个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那么你平等守护戒定慧的品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就叫做修行参禅打坐,你说对不对?所以说虚云老和尚有这样一句话,叫“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那么就如同虚云老和尚所讲的那样,“若真修行人,婊子坊中也参禅”,正是站在一个你发心修行的层面上,但是不是站在我们狂妄自大,认为我在现实生活中,在这种喧嚣的外缘中,我就能把握,不信大家试试看几乎是不可能的,否则的话,为什么称我们所感报的世界为末法时代呢?这个是很明显的事实,这点大家看《弥勒菩萨所问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个讲到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修行,他讲到一个初夜菩萨,和十一菩萨的区别,初夜菩萨就是我们还在行道中的菩萨,和已经获得真实智慧的菩萨不一样,那么获得真实智慧的菩萨,这样的行者他示现出来的顺逆因缘,方便化度修炼他是不可思议的,如同我们看《维摩诘所说经》里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无法效法,对不对?但作为一个初夜菩萨,还未证得这个圣果,智慧没有完全开启的菩萨应该选择一种谨慎的态度,对不对,按照戒定慧的修行次第来守护自己,这样就是一条真实的道路,所以说这里我想提醒一点,就是说我们不要学十一菩萨,他那种行持,所以在藏地有个故事。他说这个沟涧,狮子所飞跃国的地方,一只狗是不能效法的,狮子一跃而过到对面山头去,可是如果是一只狗的话它可能就会堕入悬崖,堕入万丈深渊去,你说对不对,所以说我们作为一个初发心,我们应该感念佛恩,祈祷三宝的加持,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福报,能够走进阿兰若处,能够走进僻静处,放下尘缘,来静心的锻炼我们的这颗心,来修行我们这颗心,你说是吗?好,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吧。
网友提问18:自他交换法不灌顶可以修持吗,有什么益处 ?
上师:我刚才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因为时代因缘的关系,有一些过去完全是秘密守护的这个密法,不同程度的有所公开,有所开许,那么自他交换法能不能不通过灌顶修行?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能一味理解这个灌顶是不是某种形式,应该来说如果你对上师三宝,对佛法有真实的信心,你能修行自他交换法,你能希望我去承受一切众生的痛苦,而我把我一切的安乐我奉献给众生,这就是所谓的自他交换,对不对,反其道行之,那么它可以迅速的增长你这颗菩提心,对不对,我们最近流行的一本书是索甲仁波切所写的,叫《西藏生死书》,它里面就介绍到这样的自他交换法,你说对吗?如果你涉及到具体的修行仪规,比如说观想,如何借用四大色身的观想,如何运用象本尊等等属于密法上修行的具体的观想法,我想你应该获得具德上师的灌顶,或者说获得他这种真实的摄受,传你修行的心要,这样来修行比较好,你说对不对,平常中如果经常这样想,我愿意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而我愿意把一切的安乐奉献给众生,那么你做这样的观想,这是种非常好的观想,它可以迅速的升起您的慈悲心,可以使你的菩提心迅速的趋向于究竟圆满的菩提心,你说对吗?所以说你应该多多的受持,不要紧,我们不要相信气功所说的,什么病气如果吸过来的话,我变成就有病心了,因为这颗慈悲心实在是,它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它不是一个色身或者什么东西能够障碍的,这种慈悲心,这种菩提心真实的发起,它是超越时空的,它有殊胜的功德。好,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网友提问19:请问法师:佛的宗旨是要普渡众生,往生净土后还是要完成普渡众生这个愿。那么在发愿时就真接发要普渡众生,这不是更好吗?也可以少一个关节。这样可以吗?
上师:对呀,我刚才说过了,你如果不发这个愿,也就是说你不发菩提心,你不发菩提心,你如何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应呢?比如说我倡导弥勒净土,对不对,我如果不象弥勒菩萨一样,愿意度尽娑婆有情众生,那我如何跟弥勒菩萨心相应?那我就算往生兜率净土,我的品位也是很低的,对吧,更何况我若信三宝而修十善业,我必得感生弥勒的降临,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十善业成熟的时候,弥勒菩萨就要示现成佛,也就意味着修十善者他必见弥勒菩萨,这从因果业力来说是这样的,从我的发心来说是这样的,对不对,从我的修行来说也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不是说之初还是之后,所以说你这个可能还没有明白,真正的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讲到一个信愿行,这个信字我想不是那么简单吧,相信在我们的心灵之外,在我们的宇宙之外有一个所谓的西方净土吧,如果我们的科学够发达,我们坐着宇宙飞船不是就可以坐到西方净土去了吗,很显然,你如果是这种信心的话,那是一种邪信心,不是真实的,你越念佛你越不相应,对不对,所以说在佛经里他告诉我们众生业力如何之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的这种神通力他也是不可思议,所以他离不开这种心,所以说如果你的心不发大愿,不要发这种,什么叫菩提心啊,对不对,简单说就是为普度众生得解脱,我愿意成佛,对不对,那这叫菩提心,这叫发愿的心,它正是往生净土的正因,所以说,你怎么可以说我不发愿呢,好了,你不发这个愿,你对西方净土将信将疑,或者是有人因为有善缘的原故,在他临终的时候有善知识提醒他乃至十念他必得往生,对不对,那就因为他这种信心不清静,他可能就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夷城,对吧,你就得到这个果报,如果他有这颗普度众生,愿意往生西方净土修行念佛法门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就是你所说的普度众生的发心,那么他是不是即成佛道?是不是可以快速的积累他往生的资粮呢?我想这个问题问题就出在你没有正确的了解这个念佛法门,净土法门,所以说你应该多多亲近善知识,为你正确的开示念佛法门它的真实的要义,因为念佛法门他这种方便引导的关系,而实质上一切法门都一样的,都在修你这颗心,所以说不是那么简单的,好吗,根据不同的根器他仍然具有不同的示现,这是下手处不同吧,到究竟都是一样的,就因为究竟是一样的所以说一切八万四千法,他都应该平等的守护,都会帮助我们来修行,他没有矛盾的。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好吗?
网友提问20:请问法师一个问题:末法时代,在家修好还是出家修好,哪个更容易成就?
上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如果从功德来说,当然出家容易成就,因为你受持一天的出家戒,可能胜过你受持一百年的在家戒,对吧,佛经上在这点上做了多处开示,但是话说回来了,我们处在这样的因缘,不是说人人都能出家,你说对不对?对有的人来说,或许这个时候出家未必对他就是最好,因缘不同,你比如说最近我在论坛给大家推荐的,《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那就是说给孤独长者大家很清楚,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祈树给孤独园,这个给孤独长者他有个女儿相貌端庄,对佛法僧三宝有清静的信心,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个长者的公子,他也是相貌庄严,因为往昔生中善缘的关系,他说如果我找不到一个和我一样相貌端庄,品性高洁的人,那我就不结婚,对不对,然后人家告诉他,在给孤独长者家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善根具足的女子他可以做你的妻子,然后他就来求婚,然后给孤独长者他是佛弟子,而这个给孤独长者女她也是佛弟子,这个时候给孤独长者请示佛陀,是应该答应他还是说我要出家,释迦牟尼佛告诉他,此女将要做大佛事,这个时候她不合适出家,所以说后来因为给孤独长者女的因缘,使很多的外道因为这种缘起而得到度化,所以说不一定啊,而世尊在这样殊胜因缘的聚集下开示法要的时候,这个给孤独长者女当下证得了初果,所以从这个公案是来看,不见得你马上出家就是好的,出家还有个因缘的问题,一样的,一个东西你上去快,下来也快,你受持出家戒律确实功德无量,这个受持戒律都是这样的,但是你如果毁坏这个戒律呢,你的报应也是很惨重的,你说对不对,你比如说修行殊胜的密法,修行殊胜的法门,那么他对他相应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要么你快速的成佛,要么也快速的让你堕入地狱,所以大家要从这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你的心中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确实的如果你的心中已经如实的升起这种出离心的功德,那么世尊已经在召唤你成为佛子,成为狮子,那么你什么不考虑你马上就出家了,你不会在这里讨论了是出家好还是不出家好,对不对,所以说你也不要勉强,他自然而然会升起这颗心的,该走的时候他就走了,而不该走的时候你要随缘在世间,从当下现在开始就要好好的发心学佛,出家不出家是另外一回事,眼前当下马上开始来学佛修行,那才重要,你说对吗,所以说我的建议,如果你能把在家居士做的很好,你再来考虑出家的问题不迟吧,那么好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本来是打算说给大家回答问题到10点,那现在时间是到10点了,我们的问题到了第20个问题,我想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要紧,我想继续说下去,真的是很难得的因缘,可能往昔生中,我们真的曾经对三宝种下深深的福田,所以才感得这样因缘的汇聚,所以说我也很珍惜,好吗?
网友提问21:佛说金刚经的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我想请教法师,金刚经功德怎么会有那么大,请法师试着解释,我很想知道?
上师:阿弥陀佛,可以,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们来看一下,他所引用的经文,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注意看,“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听清楚了,“经义”不可思议,并不是金刚经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你放在桌面上这本书不可思议,当然这本书是殊胜的因缘,它会使你契入金刚经义,好听清楚了,是经义不可思议,所以说若能悟得自己的金刚心,胜读金刚经三十万遍,这也是在说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何以故,因为金刚经告诉我们这个般若实相的智慧,十方三世诸佛都是因为这个而成佛的,要想成佛必须有成佛的正因,若不能开悟菩提是不能成佛的,当然这个经义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修行六度最终是要在智慧中得到解脱,要想解脱生死轮回苦海的这种痛苦,如果你不获得正知见,不获得正见,不能悟入金刚经的经义,这个般若正见,你如何能超越轮回苦海?我们升起出离心、升起菩提心、最终是为了什么,为了开悟,对不对,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开悟吧,为了证得无生法忍吧,你有了这样的大雄大力,大悲愿你才能飞生十方世界,你才能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对不对这都是经义不可思议,对吧,当然不可思议了,因为经义不可思议,而金刚般若菠萝蜜经,先说这个经义,那么你常读金刚经,常转金刚经,常修学金刚经,当然也是功德不可思议,对吧,今天有个居士一起走,他看见我这么长时间来,他以前也是我的好朋友,他就突然想了想,拿了钱来供养我,我突然就问他,我说你知道为什么说供养僧人,清静心供养,正确的发心供养,清静心供养,他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功德,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他回答我不知道,呵呵,我说如果因为你恭敬法师,因为说对三宝的信仰,因为说希望集持福德的因缘,让我能得到成就,我说你这种发心,虽然说你还不知道他不可思议的功德,那我告诉你这个功德真的不可思议,经中经常告诉我们若我们能亲近如何如何的真善知识,他可能一言半句就会开启你的心扉,而这个殊胜的功德来自什么?佛陀法义的掌握,对不对,我们参禅也好打坐也好,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我们这里所说的经义,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说所谓的功德,真实的功德,无功就无有德,应该是来自对实相的契入,这个道理就非常清楚了,我们读金刚经是为了让心如实相契入金刚经的经义,而不是说,我们执着于我只要读金刚经就如何如何的功德,对不对,所以我们学佛就要破除有为外相的执着,在从这颗心上抉择这个因果,而不能说抛开我们这颗心的功德的如实升起,却在表面上外相上谈论功德,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我想金刚经的殊胜功德,应该最终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下的,好的这个问题就先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2:放生时给动物念三皈依或念咒,动物能理解吗?请法师指导放生时念什么比较好?
上师:怎么说呢?你说动物听懂你说话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动物很有灵性,如同生在众生业障不是很重的时代,佛经上经常讲,人能和动物进行语言的沟通,但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我怕是太难了,人道尚且如此困难,何况是动物,我也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我在高明市的时候,我陪我的师父去医院看手,回来的时候师父很高兴,在桥头对着桥下的一群鸭子,拼命的念三皈依,我也问了这样一句话,我说师父啊,我给它们念三皈,这些鸭子能听得懂吗?师父很严肃的瞪我一眼,谁说他听不懂,他听了,他心里面知道,哈哈,我当时就想这怎么回事?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相信我师父说的是对的,那我想这样理解,当你给动物念三皈依的时候,你在放生的时候,须知放生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不管你怀着什么样的心去放生,他都是有功德的,哪怕你恶心来放生都会有功德,对不对,当我们被人追杀,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果有人就算打着骂着,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出来,我们会不会感激他啊,肯定也很感激,所以说放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放生,那么必然会有功德,所以这个法门很殊胜,那么你在放生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升起出离心,因为你感到动物很可怜,你也感到人很可怜,如果这样轮回在世间,那多苦啊,所以你升起出离心,或许呢你从此而升起一颗慈悲的心,乃至升起菩提心,那么如果在菩提心的加持下,那你当下放生的功德是不是相当大,还有一点,放生时候,所放的人和被放的众生,以及你放生的行为,它具有殊胜的缘起,这种缘起是正确的发愿,正确的回向的缘起,你想想,这个动物和你缘分太深了,这就意味着你的修行功德建立起这样的缘起关系,为什么不能度他?哪怕他现在他听不懂,但是你也和他结了殊胜的法缘了,你给他念三皈依他得到法义,你呢通过这种修行你也得到增长,这个就如同我们请高僧大德,来转经来超度亡魂一样的,被你超度的人因为跟着你的学,自身也获得了善业,仗着善业和加持的力量,他得以往生善道,而在世的人也在以通过广行布施,请有道德的人来转经,那么你自己不是也得到功德了吗?所以说这是一种双赢,所以放生不是念什么好,不是的,你首先要明白,放生的时候你要如何用这个行为来用心,你如何在这种修行中正确的发心,并不是说念什么,念阿弥佗佛还是念弥勒菩萨,不是这个意思,你应该如何正确的发心,来受持这个放生法门,对不对,然后在放生的过程中,你应该如何如理如法的专注的去做这个行为,比如说放生不要放在,你放下去被别人抓起来的地方,比如说你放鱼,它这个场所有要求的,对不对,所以说放生最好呢有善知识带领下,对不对,如理如法去放生,那么这个功德就会更大,最后放生结束的时候,你应该用怎样的回向心去放生?所以最好念什么,最好怎么发心应该这么说,就如同我的上师告诉我的,如果要真实的发起菩提心,我们的心没有开悟,当然发不起,但是我们可以发相似的菩提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随顺佛菩萨来发心,就是说诸佛菩萨如何发心,我就如何发心,诸佛菩萨如何行持,我就如何行持,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就如何回向,那么这就是您所说的念什么好?你念一句南无阿弥佗佛,如果是在你殊胜的善心加持下,它就有一个善业的功德,你念一句南无阿弥佗佛同时升起殊胜的出离心,那么他就有出离菩提的功德,对吗,你在慈悲心,在大慈大悲心,在菩提心加持下念一句南无阿弥佗佛,那么你这一句南无阿弥佗佛他就含摄了一切的大乘法,你说对不对?所以说你应该在发心用心上,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如何前面发心,如何中间如理发心,如何最后回向发心,在这点上去下功夫,然后你就随着不同的仪规,不同的法门,用心去体会它,那么这样就会升起殊胜的功德来,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3:顶礼法师,学佛是不是应该有真正的善知识指导,自己修能不能成就?
上师:这个问题问的好,我今天晚上说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我想最早的时候在“佛学交流”,“佛学讲堂”,我给大家讲解《金刚经总持论》的时候,我想说的最多的是这个问题,是有针对性而开示的,真的,我们学佛从开始发心到走上解脱的道路,乃至最后获得真实的功德,说句实话离不开善知识,根本离不开善知识的提携指导,在佛经中曾经这样,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尊者,你说你修行中获得的一切功德和善知识是什么样一种关系?阿难尊者认真的思考后回答说,他说我觉得我修行的大部分功德都是因为善知识的加持,如果没有善知识就不会有我,佛说你说错了,应该说在你整个的成长过程中,你的所有功德都离不开善知识的加持,甚至在密续中有这样说过,如果你不能得遇善知识,或者没有善知识的原故,你连佛名都难以听闻,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我再讲一个例子,大家念南无阿弥佗佛很多的,我问你如果没有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舍我们这个苦难娑婆世界的众生,为我们开示佛法,没有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善知识,我们连阿弥佗佛的名号都听不到,对不对,这个殊胜的净土法门又从哪里去得闻呢,所以从这个简简单单的例子就得看出来,善知识的恩德很大,善知识的重要性很大,那好再说回来,有的人说有的人好像没有依止善知识修行他都开悟了,比如说禅宗永嘉玄觉禅师,这点大家不要误会,我们看永嘉玄觉禅师所说的永嘉证道歌里面明明说的很清楚,他说我已经多生多劫的修行了,我今天是不打诳语的,那什么叫多生多劫的修行啊,他的多生多劫的修行还是不依止善知识得来的吗,在佛经中处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如何的亲近善知识,为法而忘躯,为了得到无上的正法,他布施一切,供养一切,妻子财物乃至生命一切都能布施,都能供养,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无上的佛法,为了从善知识身上得到这个法,这个善知识非常重要,好我们来阅读《华严经》,《华严经》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就无上的菩提,那么清静供养真善知识,它是成就无上菩提的最初之因 ,对不对,说明它是完全离不开善知识的提携,有的人或许今生相应的有些功德,那么我想是他前世修行的功德,那么你在今生修行的基础上,你要想再往前走,请问你要不要依止善知识?所以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离不开善知识的提携,而在这个末法时代,可以说,我刚才前面说过,佛的法身你怎么见,佛的报身你没有这个的功德,佛的殊胜化身你已经错过了,那么更殊胜的化身,最最慈悲的化身就是现在住持在这个世界上的善知识,你应该把他当作是佛,应该把他当做恩深无比的上师,那你这样就会从此获得真实的功德,对不对,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靠自己修行不会成就的,不管你是自力法门还是他力法门,都无法成就,因为众生的烦恼心他会想很多,但是他很难缘于般若智慧,你看你从早上想到晚上,如果你不受持佛法,请问你能想到佛法上去吗?想不来,那么这个法靠谁来转动,就是靠善知识来转动,而这个善知识也是广义的,讲到善知识也可以分为三种善知识,一种是传授佛法给你,或者是你的上师你的师父,对不对,一种可以讲是同行善知识,他跟你是同修道友,互相劝谏互相鼓励,一起来修行为你提供殊胜的助伴,还有一种善知识他不断的帮助你成全你来修行,可能他在物质上供养你,他可能在精神上支持你,反正总而言之为你创造了修学的因缘资粮,那这样三者都叫善友,都称为善知识,而我们整个的修学过程中,你说是不是离开善知识呢?很显然肯定是离不开的。好吗,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吧。
网友提问24:请问法师如何放心?您是如何放下心的?您的经验是什么?
上师:呵呵,放心,这个我倒没有听说,我想你如果说依止了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来修行的话,我想我就很放心了,呵呵,对不对,比如说我们惜福法师经常在网络上为佛子们开导,真的是难得的善知识,我想你如果对惜福法师升起真实的信心,如理如法的依止他,我可以说我就很放心了,呵呵,这也是放心,当然这个朋友说的放心不是这个放心,他就是说如何放下种种对世间的贪爱执着,那我想简单的这样告诉你,有一句话说的好,看破放下,你如果看不破,你就放不下,如果你没看破,你拼命说要放下,那其实他也放不下,所以你要想真正放下,你应该按照善知识所教导的那样,你要观想,如果你已经对三宝升起了皈依信心了,应该观想人生如何的难得,这个遐满之身如何的难得,对吧,你要观想,我这个区区生命,短暂的生命是无常的,我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死亡,不管众生处在什么样的命运中,谁也逃不脱死亡阴影的缠绕,这个死亡他正一步一步的逼向我们,而且我们不知道我们何时会死掉,所以你能够对无常死进行不断的观想就会帮助你升起一颗出离心,放下就是升起出离心,那你就会精进的修行,你就会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人身,对不对,你还要观想去学习去体会,这个因果他是不虚的,如是因如是果,这个世间从来没有谁逃脱过因果的束缚,你动恶念必得恶报,当我们动一个恶念的时候当下身心就烦恼,现前就会有报的,更不用说为未来久远世造远因了,对吗,而且这种恶念还会念念增长,所谓因系果出,当初的一念很简单,如同一个人原来只是当小偷,慢慢慢慢发展他就变成当强盗了,一样的道理,我们的烦恼我们的恶念虽然起初一动很微小,但是如果你不把它转为善念,那么它无限的发展下去的时候,如果我们用放逸心来对待它的时候,它就会不断的茁壮成长,对不对,所以叫因系果出,所以说我们要守护这颗心,要观想,要善于抉择因果,在因果面前我们不要马虎,谨慎为好,好,配合着观想六道中如何的痛苦,做人他苦的本质,乃至天道他都有无常之苦,对吧,天人死亡的时候还有五衰相现前,对不对,就算是将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十善业果成熟,感得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那时众生寿命八万四千多岁,快乐无比,但是仍然离不开生老病死的摧残,所以它本质上还是痛苦的,我们所贪爱的一切最终都是一场梦,你说他怎能不痛苦,所以说有人说我不觉得苦,那是骗人的,因为他不知苦的原故,并不是苦不存在,对不对,而且你细细观察我们这颗心的时候,因为无常的逼迫,因为我们还在颠倒梦想之中,这种苦是与生俱来的,你不修行,你不获得真实的智慧,你没有相应的功德,你如何超越它,所以说当你如是观想的时候,你甚至对未来生都不报希望,你今生就想修行,所谓的今生不向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这时你放下的心就来了,所以你要想放下,先看破,看破就是这个方法,因为刚才所说的这种观想这种体会还有你常常的祈祷自己的上师,祈祷三宝,天天忏悔,天天发愿,这样就会更快的加持你,那你的这种出离心迅速的升起,所以说如是则必能升起这颗放下之心吧,这可能就是我的经验,我想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就这样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网友提问25:学佛的人能有爱吗?如果能有爱,那么爱是什么样的范围?如果没有爱,应该怎么割舍?
上师:好的,这个问题说的好,这里说到一个爱字,在佛经中通常爱与爱欲相连,指的是众生的自私之心,占有之心,爱欲之心无疑是痛苦的,所谓的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对吧,你只要有一念的贪爱心在,你的痛苦将不能止息,因为世间本就无常,本就无我,你因为自我而起的贪爱,你对无常的梦想寄托皈依,他最终怎么能得到幸福呢?这种肯定是苦,那是话说回来,这个爱跟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跟如同我们所说的弥勒菩萨这个慈爱的象征,这个爱那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对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乃至有缘无缘也好一切众生,生生慈爱悲悯,这种爱是好的,这种爱会积累你成佛的资粮,你只要能净化你的爱,最终将变成慈悲心,而你的慈悲心扩展了,成为大慈大悲心,那么你成佛做祖有份了,他可以成为你超越生死苦海的无上的助缘,这种爱你不要去割舍,而且还要大大的加强它,所以说有人说出家是一种大爱,我们平常男女之间的因为互相想拥有而来的爱,他跟这种大爱比,他差太多了,也就是所谓的象基督教所说的博爱,对吧,它具有不一样之性质,一种是付出之爱,一种是索取,一切的索取为了占有的爱,可以讲他都是痛苦的,都是在我们佛经里面,都被称为是众生的烦恼,应该去除,应该对治,应该割舍,但是割舍我刚才说过,不是说用压抑强制的方法是去割舍,割舍它应该循着正法的道路来割舍,循着修行的道路来割舍,你这样的爱,反过来如果是对众生的慈爱我觉得应该大大的加强,所以说再套用一句话,我以前常说这句话,唯有佛陀是真爱,只有菩萨是真情,仿世间平常世俗人所说的,爱与情我们用在佛菩萨身上,以前有个禅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我们如果能够把一颗对男女情爱的心,这种精进的心,稍稍有一分用在追求佛道上,转向皈依,这个禅师说你可能早就成佛了,成佛多时了,也早就成佛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要做详细的鉴别,分清这种爱是爱欲之爱还是属于慈爱之爱,好吗?然后你就善加抉择,好吗?第25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6:佛家讲的圆融与世间的圆滑有何区别和因缘?
上师:好的,大家难得能够聚在一起,我看在线的人数达到93人,再加上那边悲华在线语音室的今天晚上在线的人可能不少,我也不想辜负大家,所以说没关系,我也不是说很累,这个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和大家一道来探讨佛法,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不要紧我用不了多少力气的,好吗?但是可能就是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也不想耽误大家太多的时间,所以就回答到第30个问题,好吗?其他的朋友就非常抱歉了,我们来回答第26个问题。佛家讲的圆融与世间的圆滑有何区别和因缘?有很大的不同,佛家所讲的圆融是从方便度化众生的角度去讲的,为了对自己的修行增上,为了度化其他的有缘的众生,而不拘一法,在智慧心中的加持下,进行圆融的这种方便的抉择,这就是所谓的圆融,他是为了这样的目的,那么世间的圆滑呢,很显然他为了自我的私利,为了成全自己的名闻利养,然后就圆滑了,说话不诚实,骗人等等,甚至行杀盗淫妄种种的罪业,这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圆滑,这个人很圆滑,如果在单位里这个员工很圆滑,作为单位的老板怎么信任他,如果在单位里觉得这个老板很圆滑,那我们怎么信任他,因为这样所从事的事业不管是出世间还是世间,那他这种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说这种圆滑的品性不好,我想区别就在这里,所以说你说善知识方便善巧的度化你,这能叫圆滑吗?这我想起《妙法莲花经》里的一个公案,世尊在《妙法莲花经》中把我们这个三界六道轮回比喻做火宅,我们就如同因为贪恋火宅中火焰,在里面贪玩不已的孩童,世尊就如同说孩童的父亲,父亲已经看到了火宅马上就要倒塌了,如果这些孩子还贪恋在里面贪玩,不尽快的从里面出来,那真的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就想了个好办法,平常他们有的人喜欢种种的玩具,这个时候父亲就说了,他说你们出来吧,我给你很多很多的玩具,你们要的东西我都有,结果那些孩子听了很高兴,个个都争先恐后就跑出这个火宅,然后在街道上安隐而住,好那释迦牟尼佛就给了他所谓的牛车,羊车,鹿车,这就是著名的《妙法莲花经》的三界火宅,牛车,羊车,鹿车乃至大白牛车,这样一个公案,最终世尊平等无二的都给他们大白牛车,世尊就问了你能说这是在欺骗众生吗?那肯定不能这样讲,对不对,这就叫做圆融,从方便角度去说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多的说法,这种圆滑的品性,心性谄曲不真实,这不是修行人的品质,我们应该远离它,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7:师父您好请问您怎么看带业往生啊?
上师:这个问题非常之简单,我举个例子,西方净土法门,阿弥佗佛净土法门,往生是有不同的品位的等级的,有的是阿罗汉往生,有的是悟到无生法忍后再往生,有的是往生以后再去悟到无生法忍,再获得解脱,对吗?这就是所谓的带业往生,那我们所谓的带业就是我们并没有完全的消除这种业障,并未达到业尽晴空,没有达到解脱,当然是带业往生,因为他这个发愿,他这个善业福德的力量和净土往生所要求的资粮因缘福德相称,那么他当然可以往生,比如说信心不足的,往生在西方世界的边地夷城,他也往生了,带业这个业是说这个众生他的业还没有净,他的修行还没到这个境界,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个就涉及到净土他的因缘不同,你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来说他最重要的是摄受大乘的众生,发菩提心的众生,然后他兼顾乃至十念也必得往生的众生,对不对,这点我们看无量寿经看的非常清楚,发菩提心很重要,就是大乘佛法,那好我再做个对比,比如说兜率陀天,弥勒净土,弥勒菩萨因为往昔生中所发的这种特殊的愿,我们修行往生弥勒净土,他是一种五乘共土,他或许没有这样的要求,他对修积福业的众生,可能根器层次,甚至他还没有真实发起,他只是爱近菩提心,我们在看《佛说观弥勒菩萨上升兜率陀天经》,看到这样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厌生死,爱敬无上菩提心”,他达到一种爱敬菩提心的层次,他也能仗着业力,仗着弥勒菩萨的接引顺利往生,所以说他这个净土是五乘共土,也就是他对这种浅根基的众生,浅发心的众生,他是主要的,同时他又兼摄大根器的众生,如果你发大愿,一样可以往生,而其实十方净土也都是互相没有障碍的,他因缘不同,所以他同样殊胜,同样适应于不同的众生,可能因为这个原故,象近代的印顺导师他就非常劝导大家有缘的话应该受持兜率净土法门,因为确实它离我们这个世界最近,也很容易往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我想应该这样看待带业往生的问题,其实我也引申开来说到另外方面的含义在,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8:请法师慈恩开示密宗里身口意三密相应。
上师:好,这个问题我可以说一下,这个我们通常因为我们外面所看到的书,一些学者,或者一些流传出来的所谓关于密宗的介绍文章或许等等 ,有些书写的也不是很如法,经常有提到身口意三密相应,现在大家对我们唐密所讲的大日如来,也讲了一个身口意三密相应,这讲到一个密相应,这里面很清楚一个叫秘密,也就是说修持这个法门,他必须具备有秘密的特征,也就是没有这个资格,没有这样条件,他是不能受持,象前面同修所说的盗法了,没有灌顶了,都属于密的要求,因为它法门本身的要求,所谓身口意三密相应,那就是说让我们的身口意和佛的身口意相应,话说回来了,在显宗中,也是这样的,这种相应也被称为做瑜珈,那我们要想修行,我刚才说过,我们要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和佛的愿力相应呢?所以我刚才说了,若你能发大心,越接近佛菩萨发的愿,那你的身口意是不是越容易与佛相应,与佛相应,是不是越容易往生佛的净土呢,因为很简单,这个净土是你相应的清静心而感报的,所以你修这颗心,发这个愿,不是就得这个果吗?所以不管显宗还是密宗,其实修行的道路都是与佛菩萨的,如果你依止上师修行,就是与上师的身口意相应,只是因为密宗他因为秘密受持的方式,被称为三密相应,而他所包含的道理,显密是没有区别的,在这个法义上,显密是圆通的,好吧,能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吗?好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29:请问法师我打坐时有时候会害怕,是什么原因?
上师:哦,这个原因很复杂,但是不管怎么害怕,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你往昔生中的业障,可能或许在佛经经常有这样开示这样的因果,在前世的时候 这个众生经常受到人的追杀,一直处在恐惧中,所以他心灵比较脆弱,到今生感报他心中仍然有这个业习,这从因果角度讲,另外一个从害怕根本原因来讲,众生因为贪生必然怕死,因为执着一个我,必然会害怕未知的世界,这是因为没有智慧的原故,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你真的想进入打坐禅修的修行,我的建议是根据古往今来那些修行大德的经验,你应该好好依止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来修行,这样呢会使你不容易走入偏道,再说你修习禅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智慧的解脱,而智慧的解脱是甚深微妙的,那你更离不开善知识的摄受,所以我建议你平常如果把打坐当成自己静心调整的一个方便未尝不可,但是我祝愿你尽早的能够有福缘进一步依止善知识来修行为好,当然如果你因缘没有成熟,我想你可以多看些经书,多听经闻法,多与朋友交流,尽快的树立你的信心,这样也未尝不可,你也可以边打坐,不要紧,你这时打坐其实并没有进入里面禅观的训练,当然了,如果你以前练过气功或者曾经受到一些不究竟的邪师乃至邪师对你的教导,那我建议你来正学吧,放弃,因为我们是皈依三宝的弟子,应该依止,起码你对住持三宝应该生生恭敬,而乐于清静供养,对吧,其次你就更进一步的去落实到趋向于你内心的自性三宝,对吧,这样会比较稳妥一些。所以这个什么原因我就给您说到这里好吗?
网友提问30:灌顶有什么用呢?
上师:这个就涉及到密宗上的仪规,灌顶有什么用,因为这涉及到密宗的问题,我想具体的讲灌顶意味什么,到底怎么回事,不适于在这里开解,但是我讲一句话,这个灌顶它是一种传递佛法,传承佛法的方式,我可以这样说,传承佛法,弘传佛法,通过这种善知识与弟子的互相摄受关系他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心印传承,以心印心,它甚至没有任何的形式,直接用这个心与受持法的人直接相应,这个甚深微妙,一种就是表示传承,象灌顶就属于一种表示传承,通过一种仪式,那我们进入密宗修行知道有“四灌”,对不对,有的甚至还方便说有结缘灌顶,有成熟灌顶,有授权灌顶等等,不一而足,就是有不同层次的灌顶,有不同类型的灌顶,但是灌顶他都是为了通过殊胜的加持,通过这种具有密意的形式来成熟你的根器,清除你的业障,这就是所谓灌顶的作用,它这种也是能够让你得到法义,所以你能受持法义,因为这种形式而开悟,得到法,那才是真正的灌顶,对不对,灌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所以这种灌顶,也就是表示灌顶,这种表示的传承的佛法,在禅宗中也有,比如说一句知和尚,人家问他法义的时候,他竖起一个指头,当下他就开悟了,这种方便缘起,若不遇到明眼人,开悟的禅师,你是不懂的,我们只能是看热闹,你没有进入这种传承当然不理解,你的智慧没有开,那还有很多很多的这种表示的传承,那都属于表示传承,那还有一种传承是口耳传承,比如说我们听经闻法,法师开示或者你的上师给你讲经,给你传授这个口诀,通过语言他说你听,你用你的耳朵,所以这叫口耳传承,这三种方式是传承佛法的重要方式,那么灌顶就属于第二种方式,表示传承,通过表法,通过一种形式来达到这种法义,这三种方式必不可少,当然如果直接获得清静传承,这确实有点困难,而实际上这个心印传承也包含在表示传承中,也包含在口耳传承中,口耳传承也未必不会有心印传承,所以当我们依止善知识修行的时候应该是全身心的依止,这样就会升起殊胜的功德,因为这种的加持,就会广博无边甚深,就是这个道理在,好了,这个问题暂时就说到这里。
网友提问31:既然本觉空性,缘何生起山河大地来呢?
上师:大家好,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是很尖端的问题,这个问题问的很高,这个是在《楞严经》中有这样的法义宣说,尊者起立问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个法义问的甚深,这个我想并不属于我们用思量分别的方式可以了知的,所谓此法不可思议,本觉空性,缘何忽生山河大地,这个在楞严经中有对他这种升起的缘起有做如实的阐述,但是,最终楞严经引导的是什么,就是让众生契入楞严大定,去悟得这个清静本如的自性法身,也就是树立这个开悟的因缘,只有心契入了实相,他才能明白这种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甚深法义,今天我想因为时间的关系,因为这种所问的方式层次的问题,我想这里不是我在为您开示这个《楞严经》中这段如何开示的理解,好吗?所以最后一个问题也无所谓答与不答,最后说一句话,在我们所祈祷的大悲咒里有这样一句话,无为心内起大悲,诸佛菩萨悟入了无为心地,何以在无为心中又升起了大慈大悲的功用呢?反过来众生本性皆空,那何以又生山河大地呢?好,无为心内起大悲,因为大慈大悲本来就是觉性的功用,众生为何会生出山河大地种种果报,因为众生的无明,所以你若能断除无明,那将是大地平成,虚空粉碎,就是这个道理,对不对,你如果不能得到这个真实的智慧,依然是对实相无知,无明,那么好了,山河大地的流转,六道轮回的命运你将不可避免,好吗?最后一个问题我站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个法义上给大家稍微做个解释,好吗?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我跟大家见面的这个因缘,这个问答的因缘就到此为止好吗?非常抱歉,有些问题没有回答到,以后我们有缘再相续,好吗,谢谢大家,弥勒尊佛,请交麦。
(佛子供养歌曲)
楞严法师做回向:
南无古鲁贝,南无布达亚,南无达玛亚,南无桑嘎亚(三称)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
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愿我能遇善知识,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
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
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憍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好,如是做简单回向,谢谢大家弥勒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