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法理辨正 → [转贴]彌勒法門二十問
查看完整版本:[转贴]彌勒法門二十問
2005/4/7 9:04:00

顶礼上师!

南无彌勒尊佛

2005/4/6 15:51:00

按:这篇文章题目应为关于弥勒净土法门的二十问为妥。大家参照《上生经 》认真参详,权做参考。(悲华子记)

彌勒法門二十問

問題

·  一、精勤修諸功德
·  二、何謂威儀不缺?
·  三、掃塔塗地:
·  四、以眾名香:
·  五、妙花供養:
·  六、行眾三昧,深入正受:
·  七、雖不斷結:
·  八、念佛形象:
·  九、稱彌勒名:
·  十、彌勒內院是否會有三災跟天人五衰的現象呢
·  十一、修彌勒淨土法門是否可以預知時至呢?
·  十二、修彌勒淨土法門臨終時是否有彌勒菩薩會來接引呢?
·  十三、常照法師說西方淨土一日一夜等於娑婆世界一大阿僧祇劫是真的嗎?
·  十四、若犯五逆十惡,毀謗三寶,盜僧祇物等三大重罪,經由懺悔可往生兜率淨土彌勒內院嗎?
·  十五、悲華經中有說:若犯毀謗三寶,盜僧祇物等罪,三世諸佛不通懺悔,是任何一種懺法都無法懺除的,是這樣的嗎?
·  十六、說出家人是非造口業算不算毀謗三寶呢?
·  十七、哪裡可以買到太虛大師文集跟太虛大師所寫的彌勒上下生經集註呢?
·  十八、彌勒六事法是偏重在理六事還是事六事呢?
·  十九、兜率淨土彌勒內院是否有淨宗跟天台家所判的三輩九品四土之分呢?
·  二十、《彌勒上生經》:「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堤廣修善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
·  二十、彌勒上生經的善男子當中這個「善」字需要什樣的標準才能稱之為善男子?
解答

·  一、精勤修諸功德

此功德是不是六祖壇經「功德品」的標準呢?窺基大師說此功德是敬田:供養三寶,恩田:供養父母,悲田:供養眾生,可是壇經上六祖大師是說佈施供養是為福德不是功德,見性才是功德,是以誰的標準為主?

答:不住相行於佈施,即是功德。基師題到的三田是無上福德,做到三輪體空、無住生心、離於四相,則是無量功德。

·  二、何謂威儀不缺?

此指五戒、八戒、十善、具足戒等律儀戒,再搭配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則更圓滿不缺。

佛門常講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是什麼意思?

答: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各有二百五十條戒律,四個加起來就成一千。攝三聚淨戒(或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則為三千威儀。另外再配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等身口七支為兩萬一,再加上意的貪、瞋、癡、等分等四煩惱,共八萬四千。取大數,故稱八萬細行。

·  三、掃塔塗地:

是唯心淨土的意思嗎?維摩經云:直心是淨土;金剛經、六祖註解跟口訣云:無相、無所得,是為自性塔廟,可做這兩種解釋嗎?

答:一切有情本具清淨無垢的牟尼寶珠,眾生皆有佛性,皆得成佛。但因無始劫來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於理上說,當掃除牟尼珠上的一切污穢,開顯清淨的佛性為目的。於事相上,站在不為己身求安樂,但求眾生得離苦的大菩薩精神,行掃塔塗地,莊嚴道場,以接引更多的眾生親近三寶,修持佛法,普令大眾同圓種智,同成佛道為最終目的。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前,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亦說,若有人以瞋心見岩壁上所畫的佛像,其人將值遇一千萬尊如來,況以莊嚴、恭敬之心見之。掃塔塗地之用意即在於此。

·  四、以眾名香:

是不是五分法身功德香呢?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答:成就五分法身香莊嚴自身,證成佛道。佛為福慧兩足尊,故當以種種名香,妙花供養,或以四事供養,是為敬田,獲福無量。唯需注意不住相、不執著而為佈施,甚至不住相佈施之觀念都不應有而行於佈施、供養。餘理如掃塔塗地。

·  五、妙花供養:

是不是心量廣大,心包太虛,心中的蓮花開的意思嗎?

答:北傳佛法對於經典的闡述,特重表法,正如修辭手法中的「比喻」。需要分清本體與喻本,如理思惟,餘理如上。

·  六、行眾三昧,深入正受:

(一)是不是宗門禪定的意思(六祖壇經坐禪品)?

答:不是,何以故?中國禪宗修學的目的為何?見性開悟,頓悟成佛,以修持第九次定出離三界為要。兜率天宮處於欲界散地,尚未達色界,因此無須此定。

(二)聽淨空法師說要往生兜率內院須修唯心識定才有資格往生彌勒淨土是真的嗎?

答:這問題也是訛傳,老和尚用意為何?我們不探討,但請詳細研究《上生經》自無疑慮了。 基師教導我們,凡夫修聞、思、修等行門,聖人能入正受。因此我們依此修學,無須理會「唯心識定」之說。

·  七、雖不斷結:

這個「結」可當作煩惱障的意思來解釋嗎?

答:在佛典中,關於結,有五上分、五下分的分類。或者,就名詞解釋而言,可解釋為「漏」、「煩惱」。當明上生經中的意義,這說的不斷結,是存著慈悲利他的心,做種種利眾的事業,不為個人求斷除煩惱。若求斷除三有煩惱,為聲聞乘,則出離欲界,超越三界,生不了兜率天宮了。因此,這裡提到的,不但不斷上二界之煩惱,連欲界見、思二惑都不須斷,才能上生兜率,是不同於往生極樂,至少得伏住煩惱的。

·  八、念佛形象:

(一)是跟十六觀經觀想法門一樣嗎?

答:跟觀經教導觀日落等不盡相同。《上生經》云:「兜率陀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一一天子皆修甚深檀波羅蜜。為供養一生補處菩薩故。以天福力造作宮殿。各各脫身栴檀摩尼寶冠。長跪合掌發是願言。我今持此無價寶珠及以天冠。為供養大心眾生故。此人來世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彼佛莊嚴國界得受記者。令我寶冠化成供具。如是諸天子等各各長跪。發弘誓願亦復如是。時諸天子作是願已。是諸寶冠化作五百萬億寶宮。一一寶宮有七重垣。一一垣七寶所成。一一寶出五百億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億蓮華。一一蓮華化作五百億七寶行樹。一一樹葉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寶色有五百億閻浮檀金光。一一閻浮檀金光中。出五百億諸天寶女。一一寶女住立樹下。執百億寶無數瓔珞。出妙音樂。時樂音中演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其樹生果如頗黎色。一切眾色入頗梨色中。是諸光明右旋婉轉流出眾音。眾音演說大慈大悲法。一一垣牆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五百億龍王圍繞此垣。一一龍王雨五百億七寶行樹。莊嚴垣上。自然有風吹動此樹。樹相振觸。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爾時此宮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即從座起遍禮十方佛。發弘誓願。若我福德應為彌勒菩薩造善法堂。令我額上自然出珠。既發願已額上自然出五百億寶珠。琉璃頗梨一切眾色無不具足。如紫紺摩尼表裏映徹。此摩尼光迴旋空中。化為四十九重微妙寶宮。一一欄楯萬億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楯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萬七寶蓮華。一一蓮華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天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眾樂器。競起歌舞。所詠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時諸園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億寶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湧游梁棟間。於四門外化生四花。水出華中如寶花流。一一華上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諸菩薩莊嚴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億寶器。一一器中天諸甘露自然盈滿。左肩荷佩無量瓔珞。右肩復負無量樂器。如雲住空從水而出。讚歎菩薩六波羅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寶大師子座。高四由旬。閻浮檀金無量眾寶以為莊嚴。座四角頭生四蓮華。一一蓮華百寶所成。一一寶出百億光明。其光微妙化為五百億眾寶雜花莊嚴寶帳。時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持一梵天妙寶。以為寶鈴懸寶帳上。時小梵王持天眾寶。以為羅網彌覆帳上。爾時百千無數天子天女眷屬。各持寶華以布座上。是諸蓮花自然皆出五百億寶女。手執白拂侍立帳內持宮四角有四寶柱一一寶柱有百千樓閣。梵摩尼珠以為絞絡。時諸閣間有百千天女。色妙無比手執樂器。其樂音中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如是天宮有百億萬無量寶色。一一諸女亦同寶色。爾時十方無量諸天命終。皆願往生兜率天宮。時兜率天宮有五大神第一大神名曰寶幢。身雨七寶散宮牆內。一一寶珠化成無量樂器。懸處空中不鼓自鳴。有無量音適眾生意。第二大神名曰花德。身雨眾花彌覆宮牆化成花蓋。一一花蓋百千幢幡以為導引。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旃檀香。其香如雲作百寶色遶宮七匝。第四大神名曰喜樂。雨如意珠。一一寶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顯說無量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及說五戒。無量善法諸波羅蜜。饒益勸助菩提意者。第五大神名曰正音聲。身諸毛孔流出眾水。一一水上有五百億花。一一華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諸毛孔。出一切音聲勝天魔后所有音樂。佛告優波離。此名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今為汝等略而解說佛告優波離。若有比丘及一切大眾。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為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應當繫念念佛形像。稱彌勒名。如是等輩若一念頃受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加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樂。持天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華。以散其上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提廣修福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彌勒。汝當歸依。應聲即禮。禮已。諦觀眉間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之罪。是時菩薩隨其宿緣為說妙法。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心。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是諸大眾。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但得聞是彌勒名者。命終亦不墮黑闇處邊地邪見諸惡律儀。恒生正見眷屬成就不謗三寶。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未來世中諸眾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繒蓋幢幡禮拜繫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佛告優波離。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佛告優波離。佛滅度後四部弟子天龍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當作是觀。」
「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見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却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
此為彌勒行者欲上生兜率應作的觀法,明顯與觀經不同。此觀觀想兜率的依正莊嚴,兜率天宮的種種教化者、聞法者的情況,觀想兜率天宮的形成。最為特殊的地方是教導觀想修持法,作此觀成,令心不忘,銘記在心,易於成就。

(二)是觀彌勒菩薩本尊相還是布袋和尚像呢?

答:依兜率天王,頭戴天冠,手結說法印,持龍華樹心及寶瓶作觀。並依《上生經》經文作觀。「其身舍利如鑄金像不動不搖。身圓光中有首楞嚴三昧般若波羅蜜字義炳然。時諸人天尋即為起眾寶妙塔供養舍利。時兜率陀天七寶臺內摩尼殿上師子牀座忽然化生。於蓮華上結加趺坐。身如閻浮檀金色長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悉具足。頂上肉髻髮紺琉璃色。釋迦毘楞伽摩尼。百千萬億甄叔迦寶以嚴天冠。其天寶冠有百萬億色。一一色中有無量百千化佛。諸化菩薩以為侍者。復有他方諸大菩薩。作十八變隨意自在住天冠中。彌勒眉間有白毫相光。流出眾光作百寶色。三十二相一一相中有五百億寶色。一一好亦有五百億寶色。一一相好豔出八萬四千光明雲。與諸天子各坐花座。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經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九、稱彌勒名:

是否需須要念到事一心不亂呢?

答:理事皆不需要,彌勒法門跟極樂淨宗的念佛求生淨土不同,前邊說過兜率是欲界散地,不同極樂是大乘不共淨土。兜率是五乘共土,舉凡天、人、鬼、神、畜牲皆得上生。


·  十、彌勒內院是否會有三災跟天人五衰的現象呢

兜率陀淨土為彌勒菩薩的教化區域,凡上生者即刻花開、聞法、得證不退。今為住劫第九小劫,彌勒於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因此,兜率天宮的所有眾生都不會值遇到水災、火災與風災的問題。
《上生經》云:「(所有上生兜率陀淨土者)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亦得值遇諸佛世尊。於諸佛前受菩提記。」
《大成佛經》也說到,彌勒佛世時,人間已成淨土,眾生生活有如三禪般的快樂,並且下生者皆能面奉彌勒佛尊,聆聽法教,解脫生死。兜率陀淨土是階段性的暫時淨土,所有的天眾,於彼天聞法,壽四千歲,壽盡自當結束此期生命。因此,不能說沒有五衰,但,世尊亦沒有告訴我們兜率淨土有五衰。重點不在這問題上,試想,經中說到當彌勒下生時,所有兜率天眾都必須下生,都必須赴上龍華三會,並且都能值遇賢劫、星宿劫千佛,更能值遇盡未來際的一切諸佛,而且佛佛必為這些佛子受記作佛,就算此期報盡有五衰現象,又有何苦來哉!必定滿心歡喜,共赴人間,攜手度生,此為大樂矣。

·  十一、修彌勒淨土法門是否可以預知時至呢?

《上生經》:「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譬如壯士屈申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於蓮華上結加趺坐。」「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如前無異。」「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又云:「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受記。」
《正法華經》亦云:「千佛授臂,臨壽終時面見千佛(賢劫千佛)不墮惡趣,於是壽終生兜術(率)天,在彌勒佛所成「菩薩身」。三十二相莊嚴其體,億千玉女眷屬圍繞……。」 如上幾段經文說明,修彌勒淨土法門者,只需遵照上生經釋迦牟尼世尊
所開示的條件去行持,無須在意執著有沒有辦法「預知時至」。在彌勒法門的經典當中,沒有提到相關慈宗行者預知時至的問題。唯《大成佛經》提到:「時世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行詣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取盡。」因此,現生當中的彌勒行者就不必把腦筋執著在要不要「預知時至」才能往生的問題上,不能將彌勒兜率陀淨土當成是極樂世界來看待,是不一樣的。在皈依彌勒菩薩的當下,您就得證不退;在皈依三寶的同時,將來便一定得赴龍華見如來、聞法解脫;只要依照著上生經的修學次第行持,當您往生時,必得千佛、慈尊、天子們接引,於屈申臂頃、一彈指、一剎那間,就已上生兜率,花開見慈顏矣。
不過,在《兜率龜鏡集》、《兜率龜鏡集續編》當中還是有不少預知時至的事例,但,若執著於此,則非佛法也。

·  十二、修彌勒淨土法門臨終時是否有彌勒菩薩會來接引呢?

《上生經》:「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花。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彌勒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於未來世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  十三、常照法師說西方淨土一日一夜等於娑婆世界一大阿僧祇劫是真的嗎?

常照法師絕對不會自己妄說,這說法是出自釋迦牟尼佛說的《佛說佛名經》中,因此無須置疑。 但是,您聽錯法師的說法了,是一大劫,非一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意為無量數、無央數。三大阿僧祇劫為菩薩修行成滿至於佛果所需經歷之時間,一大阿僧祇劫是三大阿僧祇劫的三分之一漫長的時間。《佛名經》所指的是地球成、住、壞、空的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也。

·  十四、若犯五逆十惡,毀謗三寶,盜僧祇物等三大重罪,經由懺悔可往生兜率淨土彌勒內院嗎?

《上生經》:「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依佛所言,決定得生。

·  十五、悲華經中有說:若犯毀謗三寶,盜僧祇物等罪,三世諸佛不通懺悔,是任何一種懺法都無法懺除的,是這樣的嗎?

依小乘法,犯上品不可悔罪,則永棄佛海,名為邊罪,不通懺悔。不得更受五戒、八戒、沙彌戒、苾芻戒、菩薩戒。當依大乘法修取相懺,必須見好相,方得懺除。詳見《梵網經懺悔行法》、《佛名經》。
依律,犯根本罪者不可懺悔。但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眾生沉淪,故《大佛頂經》云:「若造五逆四重無間重罪,誦此咒者,悉皆除滅,更無毫髮。」
《大悲心陀羅尼經》云:「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懺除。」「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上生經》:「佛告優波離。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眾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懺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
不只如此,舉凡尊勝、方等、占察等皆有此義。不犯者,則無此慮。

·  十六、說出家人是非造口業算不算毀謗三寶呢?

謗--不如實,稱作謗。如果就事論事,則非謗,是非法,(不是誹謗三寶之罪)。若真為三寶弟子者,連是非都不會去說,當常見己過,莫論人非,遵守佛制「不說四眾過」的戒律。

·  十七、哪裡可以買到太虛大師文集跟太虛大師所寫的彌勒上下生經集註呢?

太虛大師全集可到善導寺或新文豐出版社買,大師的上下生經可到華嚴蓮社請。

·  十八、彌勒六事法是偏重在理六事還是事六事呢?

自古祖師大德將六事法判為一、持戒行,二、敬塔行,三、供養行,四、等持行,五、誦經行,六、讀經行的事六事。今人當由事六事而趣入理六事,再由理六事還出行事六事,方為至極究竟圓滿也。

·  十九、兜率淨土彌勒內院是否有淨宗跟天台家所判的三輩九品四土之分呢?

諸經當中皆找不到佛說兜率陀淨土跟極樂世界一樣劃分為三輩九品。

·  二十、《彌勒上生經》:「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於閻浮堤廣修善業來生此處,此處名兜率陀天…………………。」

(一)此經未提及善女人,是否就像西方淨土一樣全部都是善男子呢?

答:依據《上生經》而言,凡上生者皆為善男子,天女則是諸佛菩薩所化。

(二)往生去的眾生是否面貌都相同呢

答:《上生經》經中並未提及上生後是否都同相貌的問題,《大成佛經》說到,彌勒佛世時,人民因為彌勒佛的慈心訓導,持不殺戒、不噉肉故,而得諸根恬靜,面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

(三)往生去的眾生是否都和彌勒菩薩一樣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

答:《正法華經》云:「千佛授臂,臨壽終時面見千佛(賢劫千佛)不墮惡趣,於是壽終生兜術(率)天,在彌勒佛所成「菩薩身」。三十二相莊嚴其體,億千玉女眷屬圍繞……。」

(四)往生去的眾生他們的神通受用是否都和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是一樣的呢?

答:《上生經》:「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天因緣。佛滅度後我諸弟子。若有精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如是等人應當至心。雖不斷結如得六通。」 兜率天宮是彌勒菩薩教化的淨土,彼天眾生上生之後皆證不退,在彌勒佛所成「菩薩身」,三十二相莊嚴其體。既名淨土,必然神通自在,無須疑慮。亦無須與極樂法門作誰勝誰劣的比較。

·  二十、彌勒上生經的善男子當中這個「善」字需要什樣的標準才能稱之為善男子?

符合《上生經》佛陀教導的方法行持,即合乎上生「善」的標準,故上生之時,即稱之為「善男子」。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