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功德
一、秉持五戒作人王
人位因者,即是秉持五戒。略为四品:下品为铁轮王,王一天下;中品为铜轮王,王二天下;上品为银轮王,王三天下;上上品为金轮王,王四天下。
释文:‘人位四轮者,《俱舍》云:金、银、铜、铁轮,一、二、三、四洲;铁轮王一洲乃至金轮王四洲。夫轮王者,先行七法:一、给施贫乏;二、敬民孝养;三、四时八节以祭四海;四、时修忍辱;五、六、七、除三醇。然后沐浴受斋发誓等。次神宝自应等,人主只是福中之最。为福之最,故报为人主。’
二、持五戒度生死海
《善生》五戒品云:‘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贰、犯五戒之果报
《善生》略云:‘若人犯五戒,现在不能增长财命,死后当堕地狱,抑且流祸无穷。
一、杀生罪: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贫穷,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二、偷盗罪: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是人恶果,殃流万姓。
三、邪淫罪:不能守护妻妾。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
四、妄语罪:虽说正法,人不乐闻。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减少。
五、饮酒罪:不得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
善男子!是五恶法,汝今真实能远离不?若受持五戒,名五大施。’
壹、坚持五戒
《辩意长者子经》云:‘佛告长者子辩意:“吾当为汝解说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谓为五?一者慈心,不杀群生,悉养物命,令众得安;二者贤良,不盗他物,有施无贪,济诸贫乏;三者贞洁,不犯外色,男女护戒,奉斋精进;四者诚信,不欺于人,护口四过,无得贪欺;五者不饮酒,不过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不杀得长寿 无病常鲜肥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影至
不盗常大富 自然钱财宝 七宝为宫殿 娱乐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体香洁净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气香 言语常聪明 谈论不謇吃 所说众奉行
酒肉不过口 无有误乱意 若当所生处 天人常奉侍
若其寿终后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来 光影甚炜烨
贰、舍戒
《多论》云:‘遇恶因缘,逼欲舍戒者,不必要从五众边舍,趣得一人即成。’如于舍戒后,再想受戒,亦不为难,《义钞》云:‘若自染心,将欲犯戒,宁可舍戒已为之,后还忏悔,重受,亦得。’
舍五戒文:
大德一心念!我先受得五戒为优婆塞,今对大德舍却,作在家白衣。(一说)
(《大正藏》五三·九四四中)
参、受戒后如何进修
一、既受五戒,当尽形寿,尊重珍敬,守持不犯。(如爱一子,如草系比丘。)
二、进学菩萨戒,能持则受。
三、月六斋日茹素持斋(受八关斋戒)加功修持。
四、修十善业,作诸功德。
五、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即是进修定慧,而以净土为归。)
六、奉事三宝,亲近知识,度化众生,护持佛法。(礼佛、念佛、阅经、习教、敬僧、护僧,等等皆为奉事三宝。)
肆、忏悔
于戒中若有违犯,即须向人说悔其罪,以净戒根,恢复清净戒体。
说罪文:
先礼敬佛菩萨三拜,然后找一位忏悔主(法师或同受五戒者)顶礼一拜长跪合掌作如是说。
犯者:大德一心念,我优婆塞(夷)○○,有故○○,犯(中)下品可悔恶作罪,及此方便恶作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从清净来,并皆发露,不作覆藏,由发露已,便得安乐。(三说)
忏悔主:汝见罪否?
犯者:我见罪。
忏悔主:将来诸戒能善护否?
犯者:能护。
忏悔主:善。
犯者:尔。
◎阅毕此书后,请参阅《五戒相经笺要集注》、《五戒表解》等书。
[此帖子已被 释悲华 在 2004-12-20 16:51:06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