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周二)值班日记
一、学习内容 上师教言--“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不得轻慢!】”。
来源网址:http://user.qzone.qq.com/57199833
预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2、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3、为什么说轻慢上师教言罪障极重?
二、管理组织团队:B2组管理同修,主持-普毅,演示-慧宁,监场-普辉
三、时间安排:8月5日19时--21时,两个课时,21时--21时30分 活动小结及每日活动安排沟通
三、学习方式方法:读诵教言、上麦交流、分享所得、深入研讨
四、人员到场情况
房间人数最多时是32人,参与交流的有18人。
(图片无法上传,因为本人空间已满)
五、学习情况记录:
(一)、第一节课 1、诵读上师教言五遍(每位通读一遍),有普光、慧莲、普觉、净然、智晴五位同修;2、结合三个思考题,师兄们上麦谈对上师这篇教言的理解,上麦交流的同修有:智照、普明、净然、智晴、慧雪
(二)、课间休息:三宝歌(普会)
(三)、第二节课:(上麦参与交流有13人)
1、智照 ,慧莲,净然,智晴,慧雪 ,智莹、普会、禅缘、 智芳、普进、普光、智海、普明同修结合自己实际在护持上师过程中一个具体事例,是如何认真对待上师当下调整的开示,谈了自己的切身体验;
2、打字参与的同修有:慧诺、普觉、会禅、禅亮、慧冰、智悟、普富、智增、智萍 慧宁
3、学习结束前,同修们一同祈请上师上麦做慈悲开示
(四)、净然、慧莲同修对当下的活动说了存在的几个问题,要守时不可拖延,读诵时间不要这么多遍,前行引导要统一等。慧莲、智增想明白自性三宝的含义;
(五)、课后小结 指出的问题有:祈请的时机把握不到位,也没有事先把安排告诉上师以方便上师来房间。
六、QQ群情况 上师同步在皈依群里提示“演示”要做的事情,在呱呱管理群提示--“上楞下严法师官方网站”这样的用法网络上是从来没有用的。
七、上师QQ空间 今明的学习内容均来自上师的QQ空间,有很多同修到空间访问学习教言。
八、小结: 需坚持的--1、大众参与性较高,2、能对照自身查摆问题,发现问题;需改进的--1、要紧扣主题而谈,2、要围绕自身而谈,3、需进一步挖掘,看到问题的根源。
(记录:智晴,汇总:普毅、补充:普辉、慧宁)
二〇一四年八月五日星期二
附件:
2014年8月5日 学习《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不得轻慢!】》师兄们公屏打字参与情况收集:
思考题:1、为什么说“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2、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3、为什么说轻慢上师教言罪障极重?
智增问: 请问师兄自性三宝应该怎么理解?
智觉的回答: 1、上师三宝是现实佛陀所以很上师教言重要。
2、 重要在可以直指当下。
3、轻教言 如轻上师所以 罪重
评价:学习不到位,答不对题。
慧诺的回答:
1、为什么说“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
答:上师三宝的作用无以伦比,远胜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乃行者最胜福田、最严厉对境、最具恩德者。 [20:32:07]
2、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
答:最胜福田---福田资粮具足,方能返本归真。
最严厉对境---破我执、去习气,方现净土。
最具恩德者---沉迷苦海,大雄大力方能救拔。 [20:32:23]
3、为什么说轻慢上师教言罪障极重?
答:因迷有障,因障造罪。遇到破迷救拔明师还不出离必会延长加重迷惑罪障 [20:32:40]
慧冰的回答:
1、为什么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
回答:我的理解是殊不知上师教言乃当下指心而言、所有经论法语亦是对相应根机而说,所以上师的教言弟子会依教奉行,在此弟子忏悔以前的轻师慢法之心。 [20:45:36]
2、 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
回答:上师当下的教言能调治弟子当下的心,把这个不定的心随时调整,让弟子们有正念。有正知,正念,才能有真正修行之心。 [20:51:26]
智悟的回答:
1、为什么说“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
答:因为“经书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而上师教言具当机针对性,所以无法取代。
2、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
答: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当下可以调整,错过当下,则难以再领悟
会禅的回答: 顶礼上师!弥勒尊佛!以上三个问题是对弟子们的根级所言上师的教言就是法宝!因为上师是三宝总代理上师是活佛!所以轻慢上师的教言!罪障极重,总知遇痴弟子因为知要从心底里,能做到三欢喜,归依心彻底,恭敬心彻底。 [20:54:13]
普富的回答: 上师的教言却是直指当下的,若只看经论等未必符合当下的契机,在当下的言辞,棒喝都能使弟子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20:54:31]
普清的回答: 顶礼上师!我觉得上师的每一句话都有其意义,指导我们修行或有助于改正自身,只是自己很多时候不能领悟。
12. 【冒泡】江苏-禅亮(331881926) 20:43:45
1、为什么说“千经万论都无法取代上师教言”?
答:经论都是与宣说的那一时刻契合的,若只看经论等未必符合当下的契机,上师的教言却是直指当下的,对弟子的教导最契合,所以经论讲的再好,也不如上师教言殊胜!
【冒泡】江苏-禅亮(331881926) 20:47:44
2、您认为上师当下的教言的重要意义在哪?
答:重要的意义在于契合弟子当下的时机与问题,是进入归依与修行最快最好的道路。
【冒泡】江苏-禅亮(331881926) 21:00:57
3、为什么说轻慢上师教言罪障极重?
答:上师的身语意是三宝总集,上师的教言就是法宝,轻慢法宝就会断送解脱的种子,上师难遇,能听闻上师的法语就更难,如果轻慢这得来不易的好机会,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不上麦的师兄答复:
妙心:我只想听,行吗?
智增(177051188): 师兄我用的手机,不支持排麦,请师兄谅解。
智觉(84868768) 对 您 说: 刚才没在 有事
慧冰(102448006) 对 您 说: 你好师兄,我不方便上麦,我可以在公屏上分享!谢谢!
净艳(2588781) 对 您 说: 我想听一会 [20
普清(106564973) 对 您 说: 我在想。还在酝酿。 [20:42:41]
净艳(2588781) 对 您 说: 我是第一天来 [20:42:43
净艳(2588781): 什么都不明白的
净艳(2588781) 说: 师兄,可以打字参与 [20:43:12]
净艳(2588781) 对 您 说: 我还什么都不懂的 [20:43:51]
2014年8月7日(周四)值班日志
一、学习内容: 《闻法方式》法本-等起、上师对《闻法方式》法本殊胜开示讲法集-第一集
预习思考题: 1、《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为什么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呢? 3、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其根本主要是依赖欲乐转变,如何理解这个欲乐转变?
二、活动安排:学习19时--21时, 活动小结及明日活动安排沟通21时--21时30分
三、活动形式: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听闻上师讲法开示,第二课时上麦探讨交流
四、管理组织团队:B组管理同修,主持-普毅,演示-慧宁,监场-普明
五、人员考勤及上麦情况 房间人数最多时是32人,参与交流的有18人。
六、上麦交流公屏打字参与情况
第一节课房间参与人员: 普明 慧宁 普毅 智晴 智萍 智莹 普进 净光 会聪 禅缘 净然 慧雪 慧心 智悟 智增 智照 普富 普会 慧诺 智海 清净 智福 智觉 会禅 24位同修 ; 第二节课增加了:慧拓 智诚 妙善三位同修,共27 位同修
七、回答思考题的交织点、疑点等
1、两种等起(发心)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净然、净光认为是共与不共的关系,普进认为是递进的关系,普毅认为是并列的关系,是一体两面。普毅认为说“不共”是因为不是人人都有缘得遇具德善知识并得到摄受,从因缘、善根、福德角度看可以认为是递进的关系,但从发心的角度看,这是每一位依师修学者必须发起这两种心,对外、显相上说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对内、秘不可说是广大秘密真言之发心。
2、智觉同修认为出离心是菩提心的一种,菩提心是建立在出离心基础上的,其他的同修均表示不认同。
3、对于“意乐的转变”,智海同修认为金刚秘密乘强调只要是依赖于欲乐转变,不同于其他教法降服欲望,将欲望减到最轻。其他同修认为这样的说法不准确,但又说不清哪里不准确。什么是秘密金刚乘?大家感觉理解不到位,想得到上师的慈悲开示。
4、言教中“上师即佛亦即法,上师亦即为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净光同修对其中“金刚持”想明白是什么意思。
-------------------------------------------------------------------------------
一、上麦分享:
净然:1.两种发心分别是心量广大菩提心之心、方便广大密咒之发心。二者区别:广大菩提心是共同发心,是每个佛弟子都要发起的,而方便广大密咒之发心,是不共同之发心,是有相应根器的弟子修持发起。
2.发心驱使了身业和语业,也决定了果报的形成
3.从对世俗欲乐的追求转变成对学佛修法欲乐的追求
智觉 :闻法方式中 一发心一是菩提心和密咒心 菩提心分世俗菩提心和清净菩提心 出离心也很难发 离清净的菩提心很遥远 离上师广大的菩提心差的很远 二 没发心出离心和菩提心学法无意 只是一种世俗的学佛心 密乘是殊胜法 只有跟着上师三宝如发修行才能转换欲乐
普进 :心量是不是广大 发心是不是正确 观想清净,不理解密乘金刚弟子的意思
智照 :什么样的心等同到什么样的地方去 等=决定的意思 发什么样的心决定什么样的过果 自私导致痛苦
智海一两种发心 是动机和发心 他们的联系是层次和种类的区别 如何转换欲乐 这个不会
普明:《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两种发心分别是心量广大菩提心之发心和方便广大密咒之发心。
两者的区别在于层次不一样,方便是诸佛菩萨对学佛的方便。行者修行境界也不一样。联系是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前者是修行者进行 修法的基础前提。
2、为什么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呢?
答:等起是一切闻法和修法的缘起和正因;闻法和修法是为了修这颗心,如何才能让善法进入到内心,发心就是一扇大门,将善法迎入自心。发心是欲得之心,是心的方向。我们修法是为了得到菩提的果位,有了菩提心的方向 才能通过修法得到菩提之果。
3、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其根本主要是依赖欲乐转变,如何理解这个欲乐转变?
答:颂云“诸法缘起故,住于欲念上。”欲乐是心的所向,我们当下所在的环境和显现也是内心欲乐外在的显现 所以欲乐的转变才能 让心安住在所朝向的境界。一切皆是我们心所造成的,心的对境对法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欲乐的转变能让我们直接进入到清垢无分别的境界。修一切的善法也是为了心的转变,所以欲乐的转变是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的根本,是诸佛菩萨大德祖师将不可思议的境界。
二、通过打字参与人员
净光:1、《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发心分两种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
(2)区别:前者属于广大的发心,不是为了自我的发心,而是胸怀十方三世一切有情的菩提心发心,后者属于密乘的发心,具有善巧智慧的发心;
联系:前者发心是基础,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进一步发后者发心.前者共同,后者不共同.
2、为什么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呢?
(1)学会闻法方式是能够听闻所讲之法的基础,发心是闻法方式的主要基础,所以发心极为重要.
(2)发什么样的心,相应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所做的事情的结果也会随之改变,结合上师开示慈宗瑜伽有四重境界和四扇门道(人生安乐道以皈依心为根本,以人天善法为行持,得人生安乐果;人生净土道以清净心为根本,以净业三福为行持,得人生净土果;人生解脱道以出离心为根本,以八正道法为行持,得人生解脱果;人生超胜道以菩提心为根本,以六度波罗密为行持,得人生超胜果)发什么样的心得什么样的果报,可见发心对于闻法,修法极为重要.
3、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其根本主要是依赖欲乐转变,如何理解这个欲乐转变?
比如一个人整天做恶事,那么他最终走进了监狱;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想着追求爱情,为之不懈的努力,那么他最终会收获爱情;那么如果一个人终日想着学佛修行,那么这个人在善知识的帮助下早晚会成就.因此欲乐转变就是将我们的思想行为转变,从追求爱情,做恶事,转化成学佛修行.
慧诺 1、《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弟子理解:1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2,区别:观想对境不同。(1)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观想轮回六道苦海中的如母有情,为救其出离而发菩提心,成就善根三殊胜。(2)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观想五种圆满(佛境,本尊,眷属,时间,法)转变娱乐得到甚深方便;(3)联系:顺序是渐进次第,但两者都是闻法修法时极为重要的部分。
2、为什么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呢? 答:弟子理解:(1)、只有相应于心量广大菩提心之等起;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才像一个敢于承担众生解脱大任的勇士,只有生起五种圆满的观想才像一个至诚的佛子。具足这些才能闻法得法,修法成法。(2)、有广大菩提心又有转变娱乐方便法就能圆满另一切如母有情出离轮回之愿。所以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
3、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其根本主要是依赖欲乐转变,如何理解这个欲乐转变?
答:弟子理解: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相由心生,心能造地狱,心能造天堂。心生污垢则现地狱,心生清净庄严佛法僧则佛国现。各自娱乐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上师一中示方便,极密上根乃自得。
禅海 顶礼上师!弥勒尊佛。弟子在外地!信号太差。弟子惭愧。随喜师兄们闻思。12号回去一定努力依师学修。感恩上师。
会聪
1、《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为什么等起对闻法、修法极为重要呢?
3、秘密金刚乘弟子学修其根本主要是依赖欲乐转变,如何理解这个欲乐转变?
道如
1、《闻法方式》中的两种发心(等起)分别是什么?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两种等起分别是心量广大之菩提心之等起和方便广大密咒之等起。区别是:第一种是广大菩提心;第二种是清净的信心。联系是在修法中这两种等起是同样不可或缺的发心。弟子对这题理解有疑问。
三、房间互动
禅缘对 大家 说:(上麦同修说:若欲乐是买彩中大奖......)现在中奖还是值得欢欣的 ,
净光对 大家 说:因此欲乐转变就是将我们的思想行为转变,从追求爱情,做恶事,转化成学佛修行。
净然对智海 说:对啊,因为我业重,所以看不到佛菩萨,而上师也是佛菩萨,上师慈悲,化人身来度化我,要不我接触不到,上师因我而堕落,我惭愧又感恩
智晴对普毅 说:我理解要修密法,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根基,如果不具备,能称为秘密金刚乘弟子吗?
慧心对 大家 说:我们现在肯定算不上秘密金刚乘弟子
净然对 大家 说:1.两种发心分别是心量广大菩提心之心、方便广大密咒之发心。二者区别:广大菩提心是共同发心,是每个佛弟子都要发起的,而方便广大密咒之发心,是不共同之发心,是有相应根器的弟子修持发起。
智晴对 净光 说:我的一颗心都是充满迷惑的,怎么可以想当然地去暇想无上甚深的密法呢。
净光对 普明 说:刚刚发的“能够得到三昧耶戒的灌顶,我想就是密乘弟子了。”中我想两个字是个人习惯,我要阐明的是能够得到三昧耶戒的灌顶,就是密乘弟子了
普明对 净光 说:得到方便慈悲的灌顶的前提是弟子有甚深的信心,能与师的清净的心相应,
净光 说:得到方便慈悲的灌顶的前提是弟子有甚深的信心,能与师的清净的心相应,师兄,不要太泛泛而言形式
普明对净光 说:师兄了解什么叫灌顶吗
普明对净光 说:什么是三昧耶戒,上师目前有传授这些吗
智晴对普明 说:去年法会时,法本中上师有提三昧耶戒。
普明对 智晴 说:他知道吗
智晴对普明 说:我的理解是:任何一个被上师摄受的皈依弟子,与上师之间自然就形成了三昧耶戒,而不是特别要上师作此灌顶。
普富对 大家 说:欲乐转变-想到菩萨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
智诚对 大家 说:欲乐转变我理解和烦恼即菩提一样,毒药就是解药
智诚对 大家 说:欲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菩提,就是对镜,欲望升起,及时观,能止住转变。
2014年8月7日
整理记录:慧宁、智福、普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