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1]福建:大院山-专版分享 → 2013.03.31一日禅日记
查看完整版本:2013.03.31一日禅日记
2013/4/3 2:02:00

周六晚上,我和同修一起来到云林寺。弟子们在上师的指导下,一边干活一边体会着上师在当下的教导。

回忆一下两个场景:

一是,上师让我把饭菜热一下,并告知不要以我的爱好,为上师安排要吃什么不吃什么,以及所要需要的量。上师说每种菜只要一些,量不要多一点就好。我在添舀白粿的时候,一个轻微的念头闪过,“这个不错”稍微多添些。当白粿奉到上师手上时,上师说这给多了。舀汤的时候,我把素蛋给遗忘了,因为素蛋我曾经吃过,一点味道都没有,就没有上师添上,从心里已经把这素蛋给屏蔽了。上师后来问明明看见有素蛋的,咋就没影了呢?我这才想起,赶忙给上师添上。上师说你觉的不好吃,我却很喜欢吃的。上师明察秋毫,我当场无语,因为我没有看住自己生起的念头。

二是,周日中午给上师盛饭的时候,看到安排午餐的师兄为上师蒸了双份的数量的面食,还蒸了白米饭,估算了一下上师所需要的量,就把份量减去了一半,小半碗的白米饭加上一块菜包或者馒头,上师午餐的量够了。后来上师将多余的馒头分给了大众。

对比一下,我反省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两件事也反映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我做事时,是处在自己的状态中还是处在当下?是被动的等待安排还是主动地去表达请示?这无不是在表明自己修行的状态,与师相应的程度。

周五的时候,我生起过强烈的念头--这周一定要积极主动来参加一日禅。就在马上做出一个行为的时候,我静下来和自己对话,问自己我的发心是什么?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需要这样自我表达吗?看清楚了以后,冲动消失了,并在本周一日禅中,我体验到了当“班长”要做的事。

在本周一日禅下午上师集中开示的时间里,我祈请上师开示了来寺院前要做好请示沟通的问题。我认识到“这个自我主张”无处不在,需要时时观察,细细辨别,这一切都必须以皈依上师为前提,不然无法承办。

2013/4/3 2:20:00
看了师兄的分享,心也体会到在云林寺和在平日生活里的区别,都是因为自己的心弱,在云林寺专心修行容易体会,在生活里各种环境容易分神,不在环境的差别,全在自心的粗糙。虽说环境复杂更好锻炼与检验,但是没有一定的功夫,难以做到。需要更努把力啊!
2013/4/3 12:21:00

普觉忏悔周日禅修问法时的轻师慢法行为。


普觉对所问问题没思考清楚,便匆忙提问,“归依导师通过什么而成就无相菩提?”问题也没记清楚。

这一轻师慢法行为,普觉已是第二次犯了。上次在问上师《四念住》法本后的解释中提及“行走的念头生起时,即产生了风大,而风大即以动作为其表现。”如何理解念头生产风大,风大表现为动作时,也是没记清楚表述,又无事先记好问题笔记,没做好准备就问。

问题是什么,都没有想清楚,问题都记不清楚,就匆忙提问。是普觉对上师的不恭敬、对法的不恭敬,普觉忏悔!

普觉反省这两次行为,均有“贪念”和“我执”的生起。第一次问四念住时,有带头提问和表现自己的念头,将未准备充分的问题匆忙提问,而将起码的对上师的恭敬,对法的恭敬忽略了。此次提问,第一个打坐的问题是自己确实想问的,上师慈悲开示后,普觉见其他师兄不提问,就想自己是组织法务工作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于是,匆忙提出一个自己还没仔细思考的问题,没有直心面对当下。再次犯下轻师慢法的罪业。

弟子忏悔!

2013/4/5 22:01:00
随喜赞叹师兄!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