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竹有感
第一次见到竹林,
云林禅寺周边的翠竹清秀挺拔。
枝干之间分布错落有秩,密而不挤,清而不淡。
上面的枝叶自然联搭,叠而不厚,连而不绑。
竹的质地于内空净,于外金刚。
这如同我们共修的团体,
某种层面上看是独立的个体,
而某种层面看又是连在一起的整体,
常与内心做清净想,常与外界做不染不坏观
独立时俊秀挺拔,
连起时会支撑起一片别样的天。
而这一切在上师的造化下是那么的自然。![]()
(二)行山路有感
这是我第一次去云林禅寺
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长的山路
大山曾给我神秘的遐想
对于山我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
但是一条狭窄而平坦的山路
却把我带向了大山的深处
路顺山势弯曲却绵延前伸
纵经千折百回却可达到最终的目的
路到之处都有人烟,都有生机
这让我想到
上师所弘的法就是在布道
上师三宝所到之处
就如同这山路因势利导,不屈不挠
无论众生的心多麽的封闭和崎岖
因为有了道,
有了上师三宝
就有了生机,有了引导
尘封的大山从此就有机会开显它本有的宝
师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片净土”
而通向这片净土的道
要靠谁来指导?
感谢您我的好上师---红尘中的布道者
六道众生的好向导![]()
顶礼上师!
读该作者的诗--显现的是大诗人和文豪巨匠的大手笔,彰显了一个才女的文学天才,在诗歌的表面是写人和写场景,在作者的心灵深处更体现了上师的伟大和团体的力量,同时,也不难看出作者如荆溪大院山的小溪清清哼唱,缓缓流淌,清澈见底透明,像云林的青山翠竹,经过风雨的洗礼更见毅力挺拔,在上师阳光雨露的沐浴之下茁壮成长,恭敬上师--虔诚祈祷--布施忏悔--承事上师--求法修法,运用到每一个当下。大院山是由上师和徒弟,寺院的实体建筑,竹林小溪,山体和村庄构成,每每都在在庄严着,庄严在每一个点。
师兄啊!
“大诗人和文豪巨匠的大手笔,彰显了一个才女的文学天才”。
这些我就太不敢当了,很惭愧,我只是初中毕业,没有什么逻辑思维,感觉到什么就如实的说什么,如果说我表达的还算清楚,那就是上师三宝开启了我的智慧。
     阿弥陀佛![]()
一切顺缘皆是来自上师的恩泽!!!一切美好都是来自上师的加被之威力!!!虔诚祈祷上师三宝三次以上皆会吉祥!!!
与其说是诗歌,可能是散文诗会更恰当,外散神不散,外散内密,回味无穷。。。与其说是在讴歌“云林”之秋实,却分明展现在眼帘的却是“云林”之勃勃生机的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