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法师开示处 → 从是否是四归依谈及关于归依之法学习的总体意义
查看完整版本:从是否是四归依谈及关于归依之法学习的总体意义
2012/7/27 15:58:00
《惭愧经》(57199833) 13:32:57 
看一些同修常说我每天念四归依,其实我们一般不叫四归依我们只说三归依。那叫礼师三宝。那是归依偈,就是说归依上师三宝和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三归依的。我们一般把这四句偈理解为“顶礼上师!弟子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祈请上师摄受并赐予无上加持!南无古鲁贝!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惭愧经》(57199833) 13:45:48 
归依上师的意思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三归依。我们一般不叫四归依,容易混淆意思。

《惭愧经》(57199833) 13:47:16 
你们现在对上师的归依不是直接归依佛陀本身。因为我们生在末法时代,没有这个福德得遇佛陀出世而成为弟子,象经中所说的舍利弗尊者那样,他所归依的上师就是佛陀本身,他的佛陀上师本身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他自己则是佛陀的声闻弟子,也叫宣闻弟子。现在你们的归依上师,其实就是归依圣贤三宝,就是经典里说的有佛子不直接归依佛陀,而归依菩萨。《惭愧经》(57199833) 13:48:10 
所以我们的赞子的后面有一句叫南无度人师菩萨摩诃萨,就有此深意在

《惭愧经》(57199833) 13:48:42 
作为总摄之意。佛陀以救度众生而言,也是菩萨,因为菩萨的事业就是度人,所以佛陀也是菩萨,很多佛陀也经常示现为菩萨身以度人,比如观音、弥勒、文殊等等,都是如此
《惭愧经》(57199833) 13:50:20 
对于信心弟子而言。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信心弱的就视为菩萨。更弱的就视为罗汉。再的就视为善知识。视为凡人的就再也称不上什么信心了。
普觉13:51:18 
顶礼上师!
普会13:51:29 
上师就是佛
普觉13:52:49 
感恩上师的开示。弟子皈依上师,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

普会13:53:42 
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

慧冰*13:53:47 
弟子每观想时:上师就是三宝的总集。上师就是佛陀。 
普明13:55:00 
上师就是佛法僧三宝
慧冰*13:56:17 
上师就是度人师菩萨! 顶礼上师! 
《惭愧经》(57199833) 13:57:22 
这个属于信心比较弱的智慧不够的认识。
慧冰*13:59:11 
顶礼上师!弟子信心实足。感恩佛陀! 
《惭愧经》(57199833) 13:59:38 
应该智慧层面观,不只是口头上说而已

《惭愧经》(57199833) 14:00:40 
首先对佛陀得有智慧观,然后说上师如佛才有意义。如果连对佛陀都不能智慧观,说上师如佛,好象信心很大似的,那不叫什么信心很大。
慧冰*14:01:57 
弟子知错!感恩上师开示! 
普会 14:02:11 
是,祈请上师开示如何观佛陀才是智慧观?
《惭愧经》(57199833) 14:02:39 
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观音普门品》云真观清净观,这个归依上师三宝意义深刻,大家莫要小看了去,要真达到了就是开悟时刻。
普会14:03:31 
顶礼上师,如何才是清净,怎样做才能清净?
《惭愧经》(57199833) 14:03:33 
未达智慧开启,你们说的那是观想而已,也可以说是虚假观硬观”,不是真实观。信心清净了才会达到如实的真观。
普会14:05:00 
顶礼上师智慧开启之时是开悟之时吗?
慧冰*14:05:27 
请上师开示怎样才知达到智慧的开启,怎样才能达到内心清净了? 
普会14:07:11 
弟子理解:以敬信心依止上师奉行三欢喜才能达到智慧的开启和内心的清净
《惭愧经》14:07:53 
所以,修归依之法,不是口头上念几下就可以了。念诵主要是为了串习这个归依的种子习气,这是善业习气,作为达到智慧的方便前导,重要的是要把身心契入到整个的归依之法中去。
《惭愧经》(57199833) 14:09:39 
在把身心融入归依法之前,需要学习和领悟什么叫归依、如何是归依、怎样来归依,然后解行相应地进行身心锻炼,这个就是基础瑜伽所要达到的目标。
慧冰*14:10:34 
请求大恩上师开示愚痴弟子、怎么做才能身心契入整个归皈来。 
《惭愧经》14:11:29 
基础瑜伽达到以后,再加以发心等等前行资粮的积累,身心就会成就大乘或小乘乃至金刚乘无上乘的修道根器,这就叫做前行瑜伽。
普会 14:12:59 
顶礼上师,弟子祈请上师开示解行相应地进行身心锻炼中弟子该如何
《惭愧经》(57199833) 14:14:45 
圆满前行瑜伽后,此人已达资粮道乃至加行道的条件,就可以开启见道的修行了,当身心完全融入定慧修行达至功德圆满的时候就会证果,获得修道位的境界,也就是获得地上的果位境界。以此再行增上则获三清净地乃至圆满佛陀境地,那是末后结行了。
 
《惭愧经》(57199833) 14:17:51 
所以,我的弟子若依我所说基础瑜伽和前行瑜伽修行,则入人天善地和修道资粮地,不会堕入恶道,即身精进者则当生能证果或死后必得往生净土,唯除不信与谤法。
《惭愧经》(57199833) 14:19:50 
其实现在要求你们开展学习的、现在所学归依是法之精华,无论是外内密意皆有涉及。虽然全部都是外篇所学,但若能了然于胸则必获善地果实。
 
《惭愧经》(57199833) 14:21:59 
《诸法之精要-归依》的法义来自藏传佛教的传统,也就是来自莲花生大士的《空行教授-归依》乃总摄方便说。


《惭愧经》(57199833) 14:23:18 
此篇论看似显说外归依法,其实已经方便宣说了归依的外内密之意。

《惭愧经》(57199833) 14:26:34 
《心地法门-四归依》乃已故灵隐寺方丈慧明长老所说,长老显密圆通为圆证心地的大师,其以显教之理宣说的三归依与归依师之融合之理,抓住了心地本质之关键,看似唯心而说显然之教,其实已经透露了内归依之端倪,亦显示了密归依之痕迹。

《惭愧经》(57199833) 14:30:59 
若说归依法要此二篇论似已足堪依止了,因要对浅根和不正信根者显示教理双美之道和深入之意,一般我给大家介绍了或《善恭敬经》或《空行教授-外归依》这两篇显密典藏作为教证或提示深入之用。此两经分别为释尊所说和其密教化身莲师所说,所说可堪究竟,若得契合则可称究竟之归依也。
 
《惭愧经》(57199833) 14:37:05 
学完以上三篇者,对于戒根缺乏和信念不足、心力不够者尤显不足,故又介绍关于道德三篇重在人天之位上以戒善之行予以矫正。如此以五戒十善人生三世因果之认识和奉行塑造善地之归依法是为稳妥基础之要,也避免归依之法流于抽象、偏执和与人生不相应的神玄密之境。同时,也归依之法成为增上之法打下根基。
《惭愧经》(57199833) 14:43:40 
若说为免离恶道而安住人天善地而归依,可说是为方便,于此解脱圆满才是究竟末世众生业重根基鄙陋,若不依佛菩萨善知识直接加持摄受,恐难解脱,故归依之法全在于对善士之依止成就上。由此归依之法则总摄于尊师重道的依止法要之上,事佛敬师之道成为瑜伽修士的核心所依,为此就选摘经典中有关善知识重要和如何依止之法作为此善法之熏习之用。大家于此学习,最低程度可以达到不敢轻视此法的程度。
《惭愧经》(57199833) 14:45:47 
最后我们还列了一些选读经论供大家了解阅读,目的是通过扩大闻思,以对归依之法有更加深刻和坚定的信解,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些了解的基础。

《惭愧经》(57199833) 14:47:03 
以上为此期网络学习班和实地道场一致性的介绍学习内容,统称为归依之法-外篇。

普会14:48:04 
感恩上师,弟子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四套件和选读经典。

《惭愧经》(57199833) 14:48:14 
无论是谁只要对此有所相应,哪怕少分也获利益,不相应者,如盲如聋,因人而异。

《惭愧经》(57199833) 14:50:04 
此阶段为被动学习阶段。为何叫被动学习阶段,因为受者根器不足,无以发问请法,就算有所提示相应者也聊聊无几,然其内容为不得不学,故只能被动而学。
  
《惭愧经》(57199833) 14:53:11 
此阶段还设内篇学习内容,为信心相应者受持内篇的受持也建立在外篇的信解之上,为内众弟子所受,对归依戒法的要求也相对要高,以免非器而授的过失。内篇的学习和锻炼倾向于内密归依的层面,为弟子中中高级根机所相应。

《惭愧经》(57199833) 14:55:02 
这里还要再讲下此阶段的修法为如何。
《惭愧经》(57199833) 14:55:24 
这个涉及到每日定课和日常修持的范畴。

《惭愧经》(57199833) 14:56:54 
举个例子:关于归依偈的修习,就并非只是口念四个归依句而已。修法都会涉及到发心问题,如同礼拜法一样都涉及发心问题,发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环。如何发心呢?
普会14:57:28 
发菩提心
《惭愧经》(57199833) 14:57:48 
如果没有对整个归依之法的掌握和融会贯通,这个阶段的发心就发不起来,发心发不起来修法不具实义。
《惭愧经》(57199833) 14:59:37 
平日里口念和礼拜由于不具备发心的功德,所以仅仅起到一点善法熏的作用,不能深入心地,起不到熏习心地法门之效,更达不到圆照心地法门之功。

《惭愧经》(57199833) 15:02:20 
任何修法仪轨若不具闻思和起行功德,则同样如此。所以,一个完整的修法必须了达三殊胜的具体落实,必然需要掌握一座瑜伽的要点,并且始终不能离于归依。
普会 15:03:42 
顶礼上师,如何修一座瑜伽,瑜伽的要点是什么?

《惭愧经》(57199833) 15:04:03 
现在应该知道真正的修行离大家以前所受的教育和理解大不相同,此间的转换就在于归依之法。

《惭愧经》(57199833) 15:04:33 
不修归依之法者,妄图登高和了脱,一无是处!

《惭愧经》(57199833) 15:07:51 
砍柴不误磨刀功玉不琢不成器,归依之法不可不受持。如何受持呢?归依之法归根在心行,心行则体现在当下的每个细节和应对中,故必须在当下细节中学习和练习每一个转变转换,离此之外别无他功。因此,你们不可忽视日常面对上师、进入道场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的是否归依之内观和检查。

《惭愧经》(57199833) 15:10:20 
因此,提醒各位,归依之法之受持莫要欠债,得一个个地改过来,把还了。如果背债越来越多,则不成归依,于事无补,了无实益也。

《惭愧经》(57199833) 15:11:48 
一定要解行相应、信实诚意,归依之道乃返朴归真之法,莫欺心,不欺心者能见佛也


</div><!--EndFragment-->
2012/7/27 16:21:00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弟子要做到解行相应、信实诚意,归依之道乃返朴归真之法,莫欺心,学好皈依,把皈依融入自心中。
2012/7/27 19:18:00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弟子精进努力修归依之法。
2012/7/27 20:29:00

顶礼上师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弟子努力修归依之法,尽快达到解行相应。弟子谨记:不欺心者能见佛

2012/7/27 20:56:00

顶礼上师!

感恩上师耐心慈悲开示,弟子定按上师指导修归依之法。

2012/7/27 21:38:00

感恩上师,弟子定当依教奉行;

弟子愿依师解行相应、信实诚意,欺心

2012/7/28 9:33:00

顶礼上师!

一、关于皈依:弟子理解是面对上师的对境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听从上师的教导去理解上师的意图,明白上师的法意;皈依法,按照上师开示的佛法去行持,对照自己,觉察自己是不是按照上师开示的去做,去行的;皈依僧,与同门师兄互相帮助,以上师(僧)的清净德相要求自己,净化自己。

、“现在你们的归依上师,其实就是归依圣贤三宝,就是经典里说的有佛子不直接归依佛陀,而归依菩萨。”

这句弟子理解:上师是针对弟子的根性信心而说的,皈依圣贤三宝?或者可以说,菩萨也是佛法僧三宝?

三、对于“熏习心地法门和圆照心地法门”能否请上师再做开示?

<!--EndFragment-->

 

2012/7/28 10:42:00

顶礼上师!

  弟子会精进修持皈依之法,谨记恩师的教导.感恩上师.

2012/7/29 21:53:00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弟子一定要努力依师指导修学皈依之法。
2012/8/4 6:18:00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深妙法意!弟子顶礼
2012/12/30 14:45:00

感谢上师慈悲开示

今天再看到这段上师的开示,更理解皈依法的重要,不但要深入的学好法本,明白法理,更要付诸于实践,观察自己在每个当下是不是处在皈依中,所言所行有没有离开皈依?弟子努力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