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其他整理稿05和06年国庆北上弘法讲法录象 → 楞严悲华法师2005年北上弘法系列四
查看完整版本:楞严悲华法师2005年北上弘法系列四
2012/2/20 21:17:00

楞严悲华法师2005年北上弘法系列四

 

(上接第三部分)

 

 

问题一:我每天上座结莲花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哈气?

 

法师:我首先问你:是那一位大德教你打坐,你是根据你姐夫的师父教的

方法来打坐吗?这就离得很远了。还有一点,你这个师父是不是有正见呢?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修这个法,如果不明白这个法,自已修法的发心动机没有对,还有就是没有明白修法的真正的理趣,我为什么要这样修?修完了以后要干什么?你没有这样一种完整的摄受,只是自已在那里修是很危险的。什么时候错了都不知道,所以你这个哈气都不知怎么回事。哈气就哈气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居士:哈气时是一个接一下,有时会眼泪直流。

 

法师:所以你如果真正对这个师父完全有信心,希望按照这个修法来修直至成佛,那他这个时候就应该去问这个师父,他这个时候应怎么办?我的意思就是这样,作为一个修法者,你必须从头到尾清清楚楚明白才去修,哈气这个应该属于身体上出现的一种感受。

 

居士:念佛的时候没有。

 

法师:这个我也不太好说,因为我不太了解你这个法。但是我可以给你提供个参考的意见。这个修法从皈依,到符不符合修法的条件,这里要打个问号。因为如果你受一种不是很清净传承的法的话,或者自已理解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会导致这个结果。比如那天有个居士说带着大仙修法,那他就会一动一动地。如果你跟我学的话,那我就会问你,你是按照我说的要领修的吗?还是按照我霁的念佛法修的,如果是我就知道你为什么一动一动的,原因何在。如果你念两下又不动了,这是为什么呢?你看到哪尊佛是这样一动一动的(全身抖动),我不了解这个法,所以我也不敢乱说。但是我提醒你个要注意。刚才我说过,从最初的皈依三宝开始,按照三皈五戒十善来做,然后积累自已的福德善根,跟着一个师父修行,这样就不会错。再说,在地藏三经之一的《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也讲到,福德资粮不够,不能一下子就禅修打坐,更何况你还开始结印呢,这可是密宗法,身语意相应,与本尊相应。密宗的戒律首先要遵守,有的有灌顶的,要守十四根本戒等,在依止这师父前还得要观察具德不具德,甚至还要了解他的传承历史,这可麻烦了。你一下子就皈依了,又跑过来问师父我为什么会抖抖抖的,为什么会哈气。你这样子,如果要深入的话,你就要去找你的这位师父,要完全清楚地告诉你修这个法是怎么回事。然后还可以根据经典来看,是否符合。这个莲花功我以前听说过,不知是不是叫莲花功。

这个我就不深究了,我就讲我的法。因为我刚刚从雪山上回到福州的时候,我就遇到过一位居士,他是大学的一位讲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就告诉我,说他在跟一个在家人修一个什么莲花印,他看到我的时候一直流泪,我说你这个心该歇会了,一会儿这个教一会儿那个教,你不是正信佛教,你听我的话,好好去受皈依,每天把观音圣号播着听,先休息,不要再练那个功了,他终于战胜了种种魔障,因为他一跑到寺院,种种景象就出现了,他说为什么我一跑进佛门这种种景象就出现了,我说这是你的魔业,你要听师父的话,你就冲破这种障碍,把佛祖请到,要修行,慢慢就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他的外缘就来了。首先是带他修法的这个居士就来了,走来走去地跟我讲六祖坛经,也没听说过对佛法僧三宝要恭敬,反正我就感觉他跟我不一样,我是出家师父,讲佛教正信,而他不是,他对佛法僧三宝都不恭敬,如果你是大菩萨或登地菩萨示现来度我,那登地菩萨对佛法僧三宝应更恭敬啊。他首先电话里就对我说,你为什么抢我的徒弟,我说这是冤枉啊,我跟谁抢徒弟干什么,因为我是个出家人。这小伙子后来继续修这个功,到最后很惨,心神狂乱,最后掉到河里淹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如果他不去修行这个乱七八糟的法,(我的意思不是说你啊)他不免除这个他这种业障就不会免除,他走正道这种业障就会免除。所以他后来遇到我的时候就没有这个,他眼泪会流,是一种感伤的泪水,好不容易才好了。这点很重要。

所以首先要明白修法要怎么修,不能靠一两本书或者你理解的去执着。象这样的同修大家应该劝他多听法师开示,因为他广学多闻之后自已好好思维有些自已就能解决,如果太孤陋寡闻,见到一个东西就不放,以后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所以你要讲到皈依受戒的话,有机会我跟你讲讲密宗十四根本戒是怎么说的。修行需要有很多条件。你又结手印,又这个又那个,发心已经很深入了,如果你只是随缘修修那没什么,但是你要多看点经书,就是你修的法要与你的根基相对应。再说修法又不注重这种外相,手印怎么打,如果你真的注重这种禅定的话,就算哈气的话,从中医上讲可能是气不顺,修法可能不如法。只要这个法是正的,观呼吸或者是念佛,师父就会教你怎么调,这个气机等等。到底是发心错误法不对,还是修行过程出现正常现象,这个要仔细辩别,你得懂这个才好修法。有人说:师父,我想赶快去闭关了。我说:你带着什么东西是闭关啊?他说:我把干粮带进去闭关。(众人大笑)我说:你把干粮带去,闭关又不是带了方便面,把门给关了。排除外界干扰,我一心念佛一心修禅,那是方便关,真正的闭关是要能独立地修法。你连法要怎样修怎么回事这个境界都还没有到,你就跑去闭关了。还说要把干粮带足,师父,我可以闭它两个月。两个月修法出问题怎么办,你都知道了吗?他就没办法确定了。这样他怎么可以去闭关呢?这个时候他应该多亲近善知识,哪怕是坐在寺院里天天念佛,也不要想七想八的,这样也好啊。或者天天在寺院门口打扫卫生,帮师父倒茶,你不要小看这个事情,福德不够的人就得先修德才能开智慧。福德太低,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讲到,福德不够的人不能自已进行禅坐,道理就在这里。不能单纯把打坐当打坐,不能把做功德当做是天天做功德。应该心和行相应,解行相应,这样才是实修实证,才是个真正的修行人。

所以这个现象呢,你如果老哈气,我不是建议你放弃,意思是说,如果这个师父不能完全地替你解答这个问题,那你还要考虑你现在修的法对不对,现在走这条路对不对,你自已要考虑一下。如何做这得你自已作决定,我只是告诉你一个道理,明白吗?好,这是一个问题,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二:我们这里盛行一句话,一门深入一句佛号,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不要学其他的法了。您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是否可以同时修行不同的法呢?

 

法师:这很好解释,如果你确实具备信心,懂得念佛法门这一门,就象我刚才说的,它的基道果,它的整个理趣都通达了,那可以,你一门深入很好,不要多求。一句佛号,你如果懂得这句佛号就是在修戒、修定、修慧,懂得这一句佛号是摄尽万法,为什么万法汇于我这一句佛号,那OK了,可以了,你就一句佛号可以了。如果念一部阿弥陀经,你已经深解阿弥陀经的经义,包括从三皈依到十善业,到后面的三世因果等等所有的这些佛法,你通过这部阿弥陀经你就通达了,那么你就一部阿弥陀经就已经够了。甚至你如果只要一句佛号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含摄在里面,一句佛号你能支分讲解,全部通达,那么很好,一句佛号就可以了,肯定能成就,不但能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今生证果都可以,都有可能,夫复何疑呢?如果不是,我只能打个问号。大家好好思维我刚才说的这个道理。

 

问题三:牛可以用钉桩拴起来增加它的定力,那人怎么钉桩来增加定力呢?

 

法师: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说你持在一句阿弥陀佛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尽摄六根,这样心跑了,把它拉回来,跑了又拉回来,这就象把牛钉在桩上一样,这样慢慢心就静下来了,心缘于一境而放松自然,专心修持,这就是修定。日久功深,自然会把定修好。心慢慢定下来他就会趋于平静,他就会远离这种昏沉,远离这种散乱,在这种清清明明的心相上,然后起智慧观照,去参悟悟透经上所说的,这样就开悟了。这就是钉桩来修定,是属于修定的一个范畴。就这么理解。

 

问题四:请法师讲解一下沙弥戒、菩萨戒,还有犯戒应如何忏悔。

 

法师:首先我们要明白,沙弥戒是属于别解脱戒的范围,早上我们略为说了一下别解脱戒,所谓别别解脱戒,就是受持一条解脱一条了,它是我们解脱的基础。别解脱戒是属于小乘的戒律,在佛教里面是最庄严的,如果没有这个戒的话,佛法很快就灭了。所以说三乘里面它是最庄严的戒。受持大乘菩萨戒应该建立在别解脱戒的基础上。别解脱戒重在出离心的生起,他所做的行为就是为了出离。有了出离心菩萨的慈悲心才有依据,你自已都不知道解脱是什么,那你如何去怜悯别人,人家该可怜的你不去可怜,不值得同情的你拼命在那里掉眼泪。总不能说一把鼻涕一把泪他就是菩萨吧。慈悲心并不表示象一些妇女那样动不动就哭就叫做慈悲心。慈悲也许会流泪。他要懂得解脱,懂得轮回的苦,生起出离心,然后心量变得广大,变成菩提心,菩萨心。不同的戒侧重点不一样。菩萨戒侧重在菩提心上。违失菩提心就已经犯了菩萨戒了。要时时不离菩提心。菩萨就是要天天忏悔。他有忏悔就能恢复。以出离心为基础的别解脱戒,他很强调外在的行为。就是身语。你行为错了,管你心里怎么想,就算犯戒。这是别解脱戒里面的一个特点,它要求就是这样,有强行要求。比如说我们在这里听经闻法,后面那两排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出去,一会儿进来,弄很多声音出来,也许是因为身上难受还是什么原因,你这样做就是干扰道场了。这种性质就是外在的,外面看到错就是错了。有的菩萨,比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时候,遇到了海盗,要杀死五百商人,释迦牟尼就想,我今天杀了他就犯了别解脱戒,犯根本重罪,破戒了,就再也没有这个戒体了,但如果今天不杀他,就违背了菩萨戒,我杀他可以救这么多的人,于是就把这海盗杀了救了五百商人。他说我宁可堕入地狱,我发心是纯正的,符合菩萨道,结果他不但没有堕入地狱,而且快速圆满了他成道的资粮。本来要几大劫才能圆满成道资粮的,就因为那一念发心圆满了成道资粮。六度波罗蜜是不是说我布施到天下没有一个穷人我布施波罗蜜就圆满了呢?有没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肯定已经圆满了布施波罗蜜,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有些人那么穷呢?这种圆满是指内心的圆满。并不是没有穷人就叫圆满。戒也是这样,所以快速积累了成道的资粮。刚才这个师父讲沙弥戒不通忏悔,是不是要跑到菩萨戒里去忏悔。有些罪比如说破了根本戒,就象断头一样,是不通忏悔的,你这一生别想了,所以你要护戒如眼啊。就象守护自已生命一样保护这个戒。因为犯了这个戒我就再也没有资格去做一个真正的比丘。比如在藏地里,如果已经犯了这个戒还告诉别人我是比丘去参加法会,那就是满身的罪,那就惨了。这叫不通忏悔。

刚才我已说了,一个破戒的比丘被驱逐出僧团,他努力地修行,忏悔,还带那么多人证得了圣果,可以忏悔可以挽救。按照别解脱或不通忏悔,你就戒律来做。这个忏悔说起来不是一句话就完了的。比如说犯了比这更轻一点的罪,按四分律里讲,可以以二十人的清净僧团做如法的揭摩,来清净罪业,把罪业忏悔清净,还得(复得)戒体。这要看犯戒的性质和轻重,然后分别忏悔。做为出家众很简单,我们可以学戒,戒的开遮持犯是必须明了的。不明白问戒师,揭摩阿奢黎是为了审罪定罪。教授师就是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的。戒和尚就是传递戒体的。刚才我说了,哪怕一个人犯了很多罪不通忏悔,如果对善知识有绝对的信心,在密宗里密乘戒里什么都可以忏悔。这种忏悔是指把自已心里的这种罪业忏悔清净,但是并不意味着一些定业就不受果报。也不意味着我就没事了,可以重新穿上袈裟,告诉别人我是清净比丘了。因为外在的看来,比丘是要住持佛法的。比如我长得鼻子歪,耳朵缺了一块,大家看着心里难受,更没心思去听我讲课了,那我就没有资格去受这个比丘戒。因为这就是一种硬性的东西,没有其他原因可说。因为成为一个比丘,就是要弘法利生,修行是本份,必然如此。

对菩萨戒来说,违背菩提心即已犯戒。当然他支分为很多,有瑜伽菩萨戒,有梵网经菩萨戒,这个根据自已所受菩萨戒律不同而进行对照。沙弥戒也属于别解脱戒,属于出家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十叉尼戒,比丘或,比丘尼戒,根据不同的程度而受持,不管什么戒,出家戒是以比丘戒作为一个最高的标准,向它看齐。比丘尼戒则是适于女众来受持的,和男众不同。这有戒相的不同。因此要认真地学习戒法。在过去来说,五年时间跟着师父学戒法,才能出来参学。现在有的五个月还不到就跑了,有的一出家就跑了。过去我在缅甸的时候,一个女众的女孩让我给她剃度,我哪有资格给她剃度啊,再说你连皈依五戒都没受,怎么突然就出家了。结果后来这个女的出家后就常常哭,还对着抽屉看。原来她把剃度时留下的青丝(头发)藏那了,天天看着就哭。你说这出啥家呢?(大家哄然大笑)她出家前还拼命拍照,要留下个纪念,你说这何苦呢?呵呵。这是笑话。先别急嘛,要如理不如法地,不用那么急嘛。就如同一个人匆匆忙忙地,不知道怎么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就拼命地要修这个法,这是不行的。

 

问题五:一个是我非常想供养的上师,一个是非常贫穷的人,他也非常需要这份供养,你说我是该供养这位上师,还是供养这个贫穷的人呢?谢谢师父。(师父能否在这多留一天?)

 

法师:我们先要明白,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讲到,供养分为上中下。对自已的师长,对自已的长辈供养是属于上供养,对于自已的同学同辈供养属于中供养,对于贫穷值得怜悯的人低下的人供养属于下供养。也就是说,不管对谁,都要怀着恭敬心去布施。供养上师供养善知识是为了消除自已的罪障,积累自已的福德资粮。当然,你如果能供养自已的上师,因为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他就是供养一点点功德甚至会胜过供养十方诸菩萨,这在真正的经续中是这么说的。这说明供养上师的功德很大,他的意义在这里。一个非常贫穷的人你说你也这样供养,这不一样,因为对境不一样。你总不能说我怀着慈悲心去供养师父,有的人说,我看着师父好可怜啊,衣服也没得穿,这种怀着很可怜的心去供养师父,哪有真正的供养心呢?那有没有功德,有,哪怕施一口饭给出家人吃也有功德。但发心不同,不一样。就是说你对着一个贫穷的人去布施,是积累自已的福德资粮,你要生慈悯心,悯念众生,这种供养只能给他暂时的利益,你真正地去供养他,他没饭去给他饭吃,他受难了你救了他,观音菩萨说的度有难救有缘,你跟他地了善根,然后对他说,你光光这样也不行,你干脆跟着我学佛吧,最后让他归入佛门,把他带到善知识面前,让他修法成就解脱,这是多大的供养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性质不一样。所以你不必为了这个烦恼,我到底该供养上师还是给这个贫穷的人供养,有这个矛盾吗?所以都应该去做的。

有的人说,现在有一个上师在我面前,我想供养上师一百块,然后我看到另一个人,如果今天不给他钱他就饿死了,那请问师父,我是该把钱给这个快饿死的人呢还是给上师呢?这个也好解决啊。这里说一个经典故事,阿难尊者有一次跟着佛陀去托钵,结果碰到一个乞丐又脏又饿,阿难尊者就说,这个人太可怜了,今生为什么这样贫穷,就是因为他前世没有供佛供法供僧,所以今世没有亲近善知识没有听闻佛法,所以产生这样的果报。因此就祈请世尊,世尊你赶快给他开示佛法吧,世尊说,阿难,你刚才吃的饼吃完了没有,因为刚才大家分了好多饼,阿难说还有半块,世尊说你就给他吃吧,给他吃完佛陀一合掌就走了。佛陀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佛陀不给他开示呢?法那么容易开示吗?他今天看到给他吃的是出家人啊,他难道不知道出家人是究竟解脱吗,这就种下善根了。你说这个功德是不是不一样。如果阿难说,不行,我留给晚上去的,你是过午不食,若说师父没吃饱就不给他吃不理他了,这就不如法,违背佛法,违背供养师父了。因为供养师父是依教奉行啊。这是法供养。你违背师父教言慈悯众生对吗?你今天少给师父一百块师父不会死吧,你回头再供养师父也不迟吧,他都等着吃快饿死了,你还不给他解决一下。所以说真正遇到这么麻烦的事,那你就按我说的按照那个师父那样去做绝对不会错的。所以都应该去修。

能否再多留一天,这个再说吧,我答应前几天就要走了的。因为很惭愧,我对法也没什么修行,要说到讲经说法,我好象不够格做一个法师,我佛学院也没上过,就凭自已瞎扯,这样泛泛地讲,这还不是我的理想。但是大家对求法很渴望,希望法师讲讲,那我也有个要求,你老是要求我讲讲,但回去也不修行,那讲来干什么啊,是吧。因此我也不太注重讲这个了。这个回头再说。

 

问题六:师父好!阿弥陀佛!请问在家居士应该怎么样下决心才能把吸烟喝酒戒掉,他唱酒的时候还说我没唱醉不算犯戒,是否比吸烟吃肉的罪过还更大?

 

法师:这里面有个问题。我昨天刚刚听一个同修说,他们那边的寺院,是在家人建的,说请了一个师父,师父告诉他,如果你有十斤酒的酒量,喝一两酒不算犯戒,这样教他。然后又说,听说这个师父好象是密宗的师父,请问要多少供养?你告诉我该供养多少,帮我请这个师父来。你说这是什么知见啊。是不是真的有十斤酒量喝一两酒就不算犯戒呢?NONONO。如果持过酒戒的话,你一滴酒一沾就算是犯戒了。是否比吸烟吃肉的罪过还更大?这里面问的问题挺多的,涉及到大家平常对戒律的学习。我劝大家经常到寺院里去跟师父学学这些戒律。但是佛陀没说过戒烟啊?你看到哪个听法的嘴里会含根烟啊。佛陀都是随缘说法的。每一个戒都有它的缘起,最初由哪位菩萨示现犯错了,跑到佛陀那里忏悔,然后佛陀说,从今以后你不要再这么干了,然后一条一条的戒律就这样出来了。当时又没有人抽烟,没有这么一回事,佛陀还说这话吗?后来为什么要戒酒呢?因酒可乱性。抽大烟,抽毒品这些都是麻醉品,它蒙蔽我们的心识,身体,乱我们的性,所以都归到酒戒这一类里去。你不能说佛陀没这个规定啊。话又说回来,现在一些南传佛教国家,有一些丛里会有一些障气,他抽的烟不是我们平常这些,是一种药,在山中打坐时可以去除一些障气。大家也要明白这点。

吃肉这是涉及到菩萨戒,在楞伽经或楞严经等大乘经典里面都有讲到这个,不吃肉这是涵养慈悲心。是不是吃了肉就马上犯了杀生戒呢?那也不见得。所以大家要区分开来,程度的深浅。抽烟是涉及到酒戒,吃肉是与杀生有关的。怎么样下决心戒掉呢?这里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你最好在一个善知识面前发一个誓,从此以后我再了不犯这个戒了。为什么这样做比较好呢?因为旁边有很多人做证。你明天再偷偷躲在屋子里面一个人偷偷地抽,反正没人看到。如果我在一个很受尊重的善知识面前发过誓,从此我再也不抽了,我抽你就打我,这样就有力量了。这样就有办法把烟戒了。当时张学良犯了吸毒瘾,就叫人把他绑起来,捆起来,这个办法可行啊。这要靠坚强的意志,最好在一个师父面前发个愿,这样就可以有力量。除了发狠心去戒掉还有什么办法呢?就是多认识抽烟喝酒的害处。确实感觉到它有害就会发心去戒了。另外一点,也不能非常苛刻地要求每一个修行人一开始都做得很如法,马上烟酒都全戒了,不一定啊。因为烟酒戒这个在五戒里是属于往上的要求,但是自已也不要狂妄,如果一旦认识到了就一定要改。因为对佛发愿还不一定算数,如果在师父面前发愿,比如今天这样,对着这么对师父面前,说如果我破戒了师父你打我啊,那这样可能会最终戒掉,因为有人监督啊。下面这个问题一定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不能犯戒,你如果已经受了居士五戒中的酒戒的话就要一滴酒也不要沾。戒就是要你把这个东西给断了。你整天在外面跑很容易就干坏事,你躲在屋子里想干也干不成啊。因为这个主要就是创造外缘,创造不犯罪的条件。当然,持还要行善,但外缘很重要啊,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他不一定能转这个境,而持戒对他特别重要。

 

问题七:请问师父,在家居士能不能吃肉边菜或鸡蛋?

 

法师:这个不好说。因为从因果的角度来讲,恶因一定会有恶报,从这点来说就不要。但是你看到一些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有两种,一种是受过三皈依没有受戒的,一种受过戒的,要求不一样,看站在哪个角度讲。如果他是刚刚入佛门的皈依居士,他吃个肉边菜或吃个鸡蛋,这也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他现在只能这样。也没说错了,是罪不可赫。但是吃肉千万不要找借口,那他们都是济公活佛了。是有过这个说法,以前有位大成就者,他看了大乘经典,很想发心不吃肉,就和师父讲,“师父,我以后再也不吃肉了,一点也不沾,哪怕我在高原中修行没菜没饭吃了我也不沾肉。”师父对他讲,你又何苦来这个呢,象你这种人你有心去杀众生吗,你这么慈悯的心肠,不行,我不允许你这么干,为啥,你是高僧大德,你这样方便吃点去与众生结缘,以后更方便度众生。有的一听就高兴了,师父叫我多吃肉去与众生结缘啊。(众人哄笑)你要想想,你是高僧大德吗?当然,你说我就是高僧大德,走路眼睛朝天看,那我也实在没法讲你。对不对?哈。你自已要衡量一下,要有正知见,要知道修道的次第和深浅,不要那样做。当时梁武帝就提倡大家都吃素,现在南传佛教国家,你供什么师父就吃什么。有一次是这样,有居士很诚心的,又磕头又供养,给我做很精美的面食,但里面肉丝很多,那时我可执着了,我出家人是不吃肉的,虽然很饿我也没吃,后来师父抓住就把我骂了,我师父是小乘师父,他说你怎么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众人给你结这个缘,你哪怕筷沾一下,意思意思,给他念个咒回向也好,我当时不知道,因此被师父骂了一通。出家人尚且如此。因此这个菩萨戒是如此,大家要衡量,我这种心是圣者的心吗?还是修行人积功累德的心?这个大家很好辨别。所以是不是高僧大德,大家看看自已的心就知道了。

刚才这个居士问能不能吃鸡蛋?如果是饲养的鸡蛋,没有通过交配好象就没有生命,就不算杀生。如果是农村里的通过交配产卵生的就属于杀生。从修道上来讲,这种荤食吃了会增加散乱的心,从饮食营养来说吃素当然好了。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吃肉习惯的人,他一下子改成吃素他也有问题,可能身体还会跨下来,心里很难受,吃的心里不欢喜。另一方面,他的身体长期吃肉,已适应了这种肉食,一下子改成吃素,身体结构要重新调整,有这样一个过程。然后慢慢就习惯了,这是一个过程,不是营养的问题。一个人长期干坏事干惯了,现在让他学好,他担惊受怕会受不了。这样理解就对了。要正常理解这个现象。一听说吃素,马上说吃素有害,毁谤佛法。谁告诉你的?从营养角度不存在这个问题,而是习性问题。你的习惯是这样。

所以说到这个吃素吃肉的问题,我劝大家应发心持戒。特别是在家居士,不管你怎么学,一定要三皈五戒行十善。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你不三皈五戒你修道就没有基础,你不知道自已对错好坏,整天到晚就造业。另外,为什么要行十善呢?十善十恶你联系起来就明三世因果。什么意思?就是说我这种行为我得什么果报,你要明确,学这个就有这个好处。你说没事没事,不事的依据是什么,要有理据。它提供一种轨范,告诉你对和错,这样善择因果,就会使自已未来的人生逐步走向光明。道理就在这里。我这里也感到挺高兴,这是我首次回答关于吃素的问题。师父以前在成都,活佛讲完开示的时候,叫我补充一下,我讲的时候回答的最多的就是关于鸡蛋算不算素,应如何吃素啊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一个学佛人整天在这些问题上过不了关他会很烦恼,应该正学,好好地从三皈五戒十善开始,慢慢受持,这说明这里的居士修养和素质都比较高。当然我不是说刚才的问题问的比较低,你别看这问题简单,它很深刻,你想想,要真正把问题搞清楚,佛理就通达了。

 

问题八:请问师父,有人说吃肉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这该怎么办?

 

法师:我刚才说了不信佛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邪见,一个是心生贪爱。他真的想保持生态平衡吗?我们应当打个问话,因为世俗人,谁都可以说的很亮,特别是我们北方人,说话就敢说了,说得亮堂堂的,今天早上说得好好的,谁知道明天早上会怎么样呢?说到做到有时候很难啊。他有时候随口说一句为了生态平衡,有的没正见的就会想了,有这么一回事吗?如果真的讲生态平衡,我们国家讲保护生命,杀来杀去还生态平衡。这是一种邪知见。能说服他当然最好,不能说服也不要勉强。他的善根福德没有到。但千万不要乱来。我们学佛不是为了生态平衡,再说人人都学佛,奉行三皈五戒十善,这是天下太平啊。世界越来越美好。人的十善义圆满的时候弥勒佛就出世了。我们的裟婆世界就是龙华三会,就是净土了,所以我们今天的行愿就是为了让我们尽快实现净土。你看弥勒菩萨,十善业成熟他就来了。释迦牟尼佛在我们最苦难的时候来接引,然后剩下弥勒菩萨又把我们接出来。你行十善业可往生兜率天,将来这个裟婆世界果报成熟圆满的时候弥勒佛就下生示现成佛。所以自身修行很重要。至于生态平衡不平衡,你好好修行必然会平衡,而且还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最终是为了保护生命啊,对不对。你说你保护这个石头不让它破掉,这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态平衡也好,环境保护也好,最终是为了保护生命,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情生命皆有佛性,皆要平等尊重。难道我们为了好吃就可以杀生吗?因果不虚。如果生态平衡要这么干,我还是不平衡的好。大家要善知诀择。我们为什么今生多病,因为前生杀业太重,所以一般人有病我们劝他放生为上。善知识为什么会长久住世那么久,我们也可以通过放生回向希望善知识长久住世,都是因为这个因果缘起的缘故。因为杀生太重,恶业缠绕,所以我们很难走上解脱修成的道路。没有福德,怎么修成?积累福报,按因果来诀择善恶,这一直是修行人天天要做的,要明白这个方向。

 

问题九:师父我的条件不允许这样做怎么办呢?

 

法师:有的家里没条件,不一定能做到完全吃素,可以象六祖大师那样吃肉边菜。杀生是讲起意要断众生命,然后这种行为去实施,去把从生命给断了。从广义上讲,你不尊重这个众生,拿鞭子去打他,他也是属于这种杀心的缘故,发展到严重就变成杀生了。吃肉边菜是属于这种缘的缘故,你不能说你杀生了就拼命向师父忏悔,师父我杀生了破戒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广学戒律的缘故。作为在家居士,以戒为基,以戒为师。佛陀说的很清楚,有三皈五戒十善。但是大家是否都通达三皈五戒十善呢?我看不一定。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戒律的缘故。这个居士问的就是因为没有通达这个。我们受三皈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重视,仪式其实并不重要,仪式是为了庄严,最重要是为了让你明白什么叫三皈,三皈依以后应学什么,应怎么做?这要真正圆满受这三皈五戒。受戒的时候不要只在于一个形式,我缦衣一穿我就是菩萨了,你菩萨什么呢?菩提心是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南方有个居士他也受过菩萨戒,我问他什么是菩提心,他说菩提心是菩萨树的心吧。你说什么叫菩萨戒?他说你说简单点嘛不要这么复杂。你说我该怎么办?受过菩萨戒他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菩萨戒以菩提心为体啊,所以要学戒。也不要赶个形式,你受戒的时候要清清楚楚,受戒前要学,受戒后还要学,时刻不要忘戒师。戒的开遮持犯都要去学。大家平时很少去学戒吧,天天就说大圆满,密宗,灌顶,这里灌顶可能不是很多。

我真正深入依止过两位师父,一个师父从来不打卦,一个难得看到他灌顶,结果害得我密法修得很深了还没灌过顶。我就跟师父讲,我都没受过灌顶密法怎么修啊,师父就是这样啊,后来有一天终于赶上了自已师父的一次灌顶,长寿佛顶,总算满了这个愿了。你说我这样怎么办啊?你有真正的信心就是趋入密法了。你在这个师父面前受过很深的法,其实你就要遵守这个誓言,不可违背,有灌顶也好,没灌顶也好,灌顶最后也是为了成熟你的根器,让你能接受这个法。过去灌顶,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去修这个法,在信心具足,仪轨具足,其他各方面都具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当下就开悟了,他是一种传法,是一种表示传法。现在这个时代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这个灌顶开悟并不是最主要的。但话说回来,你真正去灌一个顶,回来后过几天又去毁谤三宝,那这个太可怕了。不能这样,因为灌顶要有一个誓言。所以说修法要明白这个真正的意义。

 

问题十:如果曾经依止了某一位上师,但在实践中又觉得这位上师不能使自已究竟解脱,。。。。。。这是否算犯戒呢?

法师:这话要说回来了。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因为缘的不同,他可能会依止很多善知识,也可能只依止一位上师就成就了。五明佛学院的晋美彭措法王就说过,如果你的信心很大,对所有的上师信心都很大,那么你多依止上师是很好的,如果你信心不大,还是少依止为好。就象我刚才说的,你如果实在找不到上师,就找家乡的,大家都信得过的,看起来又很清净的老和尚,找他依止一定不会有错。就算这个师父无法使你开更深的智慧,但是因为这种善妙的缘起,你生生世世都会遇到佛法,更何况很多善知识外现僧宝相,内密菩萨行,看起来颠颠倒倒,实际上是真正的大菩萨行者。因为你表示太高,别人看到就吓死了,天天就朝着磕头,感觉离得太远了,还是和光同尘更好。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的心。你说觉得这师父不能使自已解脱,那只是你自已觉得,你永远都不可舍弃这个上师,你都得恭恭敬敬这个上师。藏传佛教中叫上师,汉传叫师父,上师和师父是一回事。上就是无上,至高无上,这是尊师重道。你如果在显宗面前违背了这个师父,不尊重轻慢的话,我告诉你,你不管到了哪个上师面前,你如果不在这师父面前忏悔清净的话,我可以给你担保,担保你是不会成就的。我不妄语,大家可以多多去参,看哪一位大德不是这样说的。因为尊师重道是我们成就的根本。如果没有善知识,没有师父,我们连佛名都听不到,所以这个恩德实在大。这么大的恩德,就象是一个孩子不能到处去说父母亲的坏话,一个孩子如果天天到外面去说自已老妈老爸的坏话,人家一听虽觉得有道理,但你老妈那么坏,你也不见得好啊。

一个人天天说自已师父如何如何好,是不是说在说自已好呢?我原来遇到一位同修,经常说我怎么怎么好,胜过原来师父什么什么的,其实是在毁谤原来的师父,无论怎么样你都不能说这种话,哪怕是外道,你已经觉醒了进入佛门了,也不要轻易说原来的师父的坏话。上天有好生这德,因此要尊师重道。显宗不能毁谤密宗,密宗也不能毁谤显宗。这些都是不尊师重道的缘故。如果你修到后面,上师有教你修上师瑜伽,你要把所有的一切的教过的上师观为一体来观想,不断地祈祷,那你该怎么办呢?你说你对以前师父可讨厌了,讲了很多坏话,那你如何修这个上师瑜伽法呢,如何把所有的上师观为一体呢,你欠缺一块,你上师瑜伽法能成就吗?永远不可能。所以要记住我一句话,如果你今生轻师慢法的罪业没有忏悔清净,哪怕释迦牟尼佛亲自现身给你传法,你也开不了悟,绝对不会成就,起码今生今世不可能。那也是根本,你把根本给断了。所以说,若不再依止,若出于进一步修法或其他缘因的缘故,你可以远离,但千万不要毁谤,还要怀感恩之心。那算不算犯戒?如果你确实已经依止了,其实不是因为不适合依止,或者见不到这位师父,往往大多都是因为对这位师父生起邪见。如果觉得师父好,只是修行境界不够,你可以直接跟这个师父讲,或直接去问他,然后师父就说。。。。。。这些话都可以说,你有信心跟着我,我明年就教你念阿弥陀佛,然后你才知道,原来师父还有这一招啊,这时候你反而生起信心,不会失去依止。  其实我们今天的人很多都是因为生起邪见,觉得师父是不是犯戒了,其实跟这个无关。你既然跟了这个师父,你对他一切都应作清净观,应该看作是对我的方便教授,要么是为了破除我执,让你莫执着,要么就是为了去除我的恶业,都应该这样清净想。对师父清净想,必得三世诸佛无上加持。这是经典里面无谬的教授。所以说你如果因为这种原因不算犯戒。上次在宝安寺也讲过。如果一个师父善待你,给你一个正法,那你千万不要离开他。你可以进一步去寻求佛法,按我的原则很简单,你可以跟师父讲,师父啊,我去跟这个师父学好吗?有的师父很好,你赶快赶快去,哪里有佛学院,但是你要知道,他永远是你的师父。你只要有这颗心就很好,剩下的事情自已看着办。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能代替你诀择。

 

问题十一:如何依止善知识?

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主要以三欢喜来承侍善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人只想听师父讲法,然后一点事情也不肯为师父做,也不肯舍,他这个舍心生不起,与法不相应,更不可能说真正地按师父说的依教奉行。有的说,我皈依法,依法不依人,是不是有人这样提出过?师父是人嘛,我依法不依人。佛经上说的。你错了,佛经是教你依法不依人,没教你依法不依师啊,他是你师父啊,师父是一般的人吗?只能这样方便地讲。如何依止善知识,关键要有诚心和恭敬心,要有布施供养的心去依止善知识。这样慢慢心就调柔了,慢慢就真的能做到依教奉行。我再说一句,你说依法不依人,教法怎么说,教法教我们尊师重道啊,那你为什么不依教奉行?你能不能把依法不依人当做自已不尊重师父不依从师父的一个借口?因为法里面就教导我们要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依谁的教,依善知识的教,依佛法僧三宝之教。关键是这个。其实这个法很深奥。我刚才说了,要想真正深入修行,最终落实在依止善知识身上。你说这个法是不是值得广学呢?

 

问题十二:请师父开示不会观照怎么办?

 

法师:不会观照怎么办?第一,你要学会观照,观照这个属于修禅定,要想调整自已的身心得解脱,就要修禅定。禅定就包括止和观。止,简单讲就是让我自已昏沉散乱的心慢慢地寂止寂止下来,然后心灵慢慢变成平静静息的状态。观,就是去往内心观,去看,看出生命的实相为观。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眼睛看到瞧瞧瞧开了叫开悟。都不是。所以叫观照。观从内心里面观,建立在前面止的基础上才能起观。如果心不能止,很狂乱的话那不能观。所以止观也是一个修道的次第。最终你的止和观达到双运,就是同时具足,即止即观,就是开悟的时候。

这样该怎么办呢?你要好好地系统地去跟着师父学习,修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能靠听一两下懂一点就可以照着起修了。所以一定要按照刚才说的,从最初皈依三宝到深入依止善知识求解脱这样的一条道路来做。

 

问题十三:寺院结缘的书结缘品可以卖吗,不给钱是不是白拿了?

 

法师:不可以卖。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既然是从寺院里请的,那是给你结缘做功德的,他布施经书,就是不希望收你的钱,做为经书流通,那是无价之宝,不可以以钱来衡量。这不是钱的问题,应多多来感恩,感谢这些道友对我的成全,我更应该发心去护持三宝。哪一天我有钱我也去印经书。这是以感恩的心去做。师父教你要好好去修,不是光口头上去说,要去做,这就不是白拿,不是白学。结缘品不可以卖钱,书上写着,此书结缘,你看到他在那卖,那不完了。现在有的人也不管,寺院里结缘品照样卖。为什么要钱,或者他这个结缘来之不易,或者他不是真正地结缘。这还是个因果。这个居士提这个问题也是怕犯盗戒。什么叫盗戒呢?不与取叫盗。别人不给,不属于你的叫盗。有人说,我在地上看到一个破杯子,把它拿起来,去养花,这算不算犯盗戒呢?真正来讲,要看他发心。戒要具备五缘,全部具足叫做犯。如果你觉得这杯子肯定是人家落下的,是有主之物,那你拿了肯定犯盗戒。如果你觉得这个杯子是人家不要了,是丢在垃圾堆里没人用,我废品利用回收把它拿起来,这叫惜福,不叫犯盗戒。这发心很重要。还有的人虽然这样想,这东西真的好,想着想着手就去拿了,然后又放回去了,你说这算不算犯。算犯,他已经有发心有行为,他只要离开本处就算犯了。他只要有想有行就是犯了,就要忏悔,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忏悔。他有想着有这种发心和行为就是犯。不能说没拿回家就不算。刚才问的问题,经书结缘品能不能白拿等,你要注意这种因果诀择,因果的理趣在哪。

 

(下接第五部分)

 

(闻法弟子恭录)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