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一。有相皈依:
皈依佛:就是皈依究竟解脱的觉悟的佛陀。
皈依法:就是皈依的佛教典籍,皈依正路,正道。而不皈依其他的旁门左道书籍与教法。
皈依僧:皈依善知识,皈依上师,皈依清净修行的僧众。在我生命力建立起了皈依的人格,因为不管弟子发生什么,都会首先想到自己是一个佛弟子,什么应 该做,什么应该不该做。2
二。我所理解的皈依以后 应该在时常修观想法门,时常观想上师于心中!修供养,承事!4
三。皈依就是让我们的心念汇拢,如果没有皈依,我们的心会散乱,妄想会很多,心不能处于清净中,心就会追着我们所修的善跑,而导致对此执着,所以不能导致解脱和真是利益众生。上师三宝是福田,如不能在此播种,就不会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得到解脱与利益众生!2
四。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可以说上师是佛的化身,是继承与传承佛法的善知识,而外相显现为清净修行的僧像。无相皈依又是心的皈依,因为这些相都是心的显现与妙用,所以说上师在心中,心就是上师。3
五。三欢喜在经典中最大的体现与我的理解就是:一,阿难尊者为众生积极请法(这个是众生欢喜),二,阿难尊者不为佛陀的不理睬与模糊回答,而二次请法(这个就会令师欢喜),三,最后众生得法,阿难尊者的用心也圆满(最后他自己欢喜)。0
总分11分。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回答:归依佛是皈依上师。因为上师是大觉悟,大慈悲,和有让我们能够实现解脱能力(大雄力)的导师。值得我身心托付。
归依法是上师的开示和教研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我要学习并按照去做,作为我生生世世要走的道路。
归依僧是把清净学佛修行和真正跟随上师的弟子作为我学佛路上的道伴,互相勉励和帮助。
在我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因为时刻都想到我是上师的弟子。上师的话一定对。追随上师学佛修行是我永远不变的,一直要走的道路。3分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回答:修行祈祷,供养,礼拜,忏悔,念诵法门。5分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回答:因为归依是学佛的基础。只有真正归依了。发心才能正,才能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趋入解脱正道。做什么才能利益众生。如果没有归依,自己想的“善”和修的“善”,只是自以为是。愚痴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做到真正的“善”。归依的意思就是,我们请彻底觉悟,慈悲的佛做我们的老师,按照佛教我们的真理去做。目的是我们也会像佛一样,自己觉悟,走向解脱,把自己的光和热奉献出来,帮助和利益有缘人。2分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回答:归依三宝就是归依佛(觉),归依法(正),归依僧(净)。
因为上师是佛的传承人,是佛的化现。是大(觉)悟者。所以归依佛就是归依上师。因为上师的开示和教研是佛法深奥意思的直白解释,让我们更能容易理解和接受。教我们有(正)念,发(正)心,做(正)事。所以归依法就是学习上师的教研。
因为上师是佛的圣贤弟子,是清(净)无染的僧人。所以归依僧就是归依上师。1分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回答:三欢喜是供养,承事,和如说修行。
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
供养是培福报更是弟子应该做的。因为上师为度众生呕心沥血。我们做再多的供养也报答不了上师的恩情。所以要尽自己所能,无怨无悔的付出和供养。欢喜的供养,做到所做的供养让师欢喜。
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承事是消除业障,在承事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放下自己的我执,达到与师相应,欢喜的按照上师的旨意做事,承办好上师交代的事情,让师欢喜。
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如说修行是进入学佛修行正路,走向解脱。如上师教导的学,修,行。学会请法,学习教研。修正发心,正念,行持所学,所修的(法,心)。走向解脱,觉悟。这是上师最欢喜的。
弟子回答完毕。3分
总分14分。
顶礼大恩上师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
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皈依佛是觉.庄严的佛像.法是正.医治众生贪嗔痴三度的药方.皈依僧是净.恭敬僧众.
已经建立皈依.依止佛法僧走向解脱.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修皈依法.观想上师.修皈依能与上师的心相应.惭愧心.忏悔心.感恩心.恭敬心.认真.诚实.念诵皈依偈.修大礼拜法.
皈依以后.要发心.发愿.持戒.一切法门都在心里.皈依自心.心能成佛.心能法.心能成僧.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没有皈依只能做个好人.解脱不了.只是修的世间的福德.皈依成为佛弟子.做的善事是按着佛的意愿.
信.愿.行.证.才能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三宝的总集上师.因为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就是三宝.上师就是佛菩萨再现.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三欢喜:承事.供养.修法.要是没有实物供养.可以想象鲜花.水果.美丽的风景.一切美好清静的东西供养.
令师欢喜.请法.修法.令师欢喜.
弟子理解是平时我们做事就是修行.承担事物.承担责任.令师欢喜.供养上师的财和物.令师欢喜.
向上师恭敬请法.修法.令师欢喜.不违背上师的教严.听从上师的话.上师说的话就是法.
顶礼上师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
经建立了吗?
答:从有相皈依来说.皈依佛就是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脱离苦海,皈依法就是用自己正确的心态学佛,皈依僧
就是皈依净,让自己没有烦恼和痛苦。皈依.我已经建立了,就得按着佛的本性去修行。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皈依以后与上师学法。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假如不皈依,人就处于迷茫状态,没有觉正净心,就不能解脱和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上师是三宝诸佛菩萨的总集,上师是真正用善知识来度华众生的佛。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善恭敬经里长老阿难无时无刻都在尊重世尊,听从世尊的教诲,达到功德圆满。我学习了善恭敬经之后,才懂
得怎样去恭敬上师,我要向长老阿难学习。做错事情要忏悔,不打妄想,时时刻刻观想上师,与上师学法,生恭
敬之心,尽我一生的努力做到三欢喜。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皈依佛,就是让自己的身心朝向佛,朝向觉,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做为我生生世世唯一的导师,跟随佛陀学习。归依法,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努力朝向正,不要邪,以佛陀所说的一切佛法为我今生道理的指引,按照佛说的法去实行,去实践,以法作为道路和准则。皈依僧,就是让自己身心朝向净,自净其意,以清净修行,改变自己,不让身心离开修行人的团队。
弟子皈依的人格正在建立中……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不断行持皈依,供养承事如说修行三欢喜的行持;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皈依就如走向解脱的一道门,门没打开,就没进门,没进门怎么能走到终点。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皈依觉正净心,皈依自心的觉,皈依自心的正,皈依自心的经,而自心是上师三宝内在的体现,上师三宝是自心外在的显现。一切从自心上下功夫。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阿难。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亦复不名深敬于师。况敬法耶。作是敬者是名敬师。”
体现供养,将一切珍贵东西供养师父也不为过,因为师父的恩德无以报答;
“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体现承事,为师父提供一切方便,准备一切事物,承办佛法的事业,尽力圆满去做。
“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体现如说修行,按照师父教导的去做,不能违背;
<!--EndFragment-->顶礼上师!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学佛修行必须依止善知识。具德上师身为僧、语为法、密意为佛。依师学佛修行即是归依三宝。师佛不二,师法不二,师僧不二。从有相的归依来说,归依佛就是以彻底觉悟者佛陀为唯一导师,不断觉悟自已,最终达到自心圆满证悟成佛。归依法就是以佛法为唯一正道,不断调正身心,与法相应。归依僧就是如法修行,清净内心,显现佛性。上师是三宝总集,师恩胜佛恩。弟子很惭愧,反观自心,就可知道生命里归依的人格是否建立。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我理解归依以后起码要于传法上师恒常不断行持财物供养、承事供养和如说修行三欢喜。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所有的佛法就是戒定慧三学,而归依是一切律仪之根本,戒定慧都是建立在归依的基础上,假如没有归依,所修一切善终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从无相归依来说,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师是心,觉正净心,心净正觉。佛法僧都不离自心,若明悟自心,性相不二,师佛不二,师法不二,师僧不二,师心不二。因此归依三宝总集于归依师上。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依止善知识学佛修行最核心的行持方向就是三欢喜,即财物供养、承事供养和如说修行。恭敬为供,有用为养。财物积福。承事消业。如说相应。真诚地进行财和物的供养,非常恭敬地身和语承事上师,非常如法地去奉行佛法,去修持这三样东西,能令上师欢喜,令自已欢喜,令众生欢喜,令诸佛欢喜。如是皆大欢喜。故应恒常行持。
《善恭敬经》里很具体地说到三欢喜的修行。例如:
1.财物供养:“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
2.承事供养:
1)语承事:“希有世尊。世尊乃能作如是说。希有婆伽婆。如来乃能作如是说。”
2)身承事:“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营助之。。。凡所须者皆应尽备。”
3)意承事:一切时一切处,念念恭敬。
3.如说修行:
1)如法闻法:“若有比丘从他受法。彼等比丘于彼师边。应起尊贵敬重之心。欲受法时。当在师前不得轻笑。不得露齿。不得交足。不得视足。不得踔脚。足踝齐整勿令高下。于彼师前勿升高坐。师不发问不得辄言。凡有所使勿得违命。勿视师面。离师三肘命坐即坐。勿得违教。安坐已讫。于彼师所应起慈心。”
2)如法请法:“若有弟子欲受法时。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诵已有疑先应咨白。若见听许然后请决。是时学者既受法已。右膝着地两手捧足。一心顶礼师所住处。地若平正即应设敬。若地偏隘即还却立。乃至师过至彼平所即便请法。若至平处礼师足已。却缩而行至十肘地。遥礼师已随意归还。”
3)如法修行:“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当得如是胜上之法。所谓爱敬诸佛世尊。敬重经法。深爱敬僧。当入是次。佛说是经已。长老阿难等及诸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感恩上师!不如法处祈请上师慈悲指正。南无弥勒尊佛!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从有相的角度来说,我理解的是以觉行圆满的佛陀作为我的导师而不皈依其他,以佛陀所讲的法作为我修行和改造自己的修行方法而不皈依其它;皈依僧团的清净行持,而不皈依其他外道和世间的不清净行持。自我感觉在我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基本建立了。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必须要恒常行持发愿皈依三宝,并念诵皈依偈、以各种形式供养上师三宝、时刻祈祷上师三宝。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因为一切世出世间,只有三宝有证得解脱轮回苦海的功德,而不皈依三宝,发心只是世间法,任何善行只会带来世间的人天福报,而不会有究竟解脱的利益。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佛法的一切修行和皈依,都是为得明悟自心,也就是觉;对内心不正的邪的方面,要加以改正转成正的,这是正;内心的一切不清净要使之用清净心来净化,这是净的皈依。以这三方面的修行内容,都是在内心上修行和取舍,以心为师,要觉不要迷,要正不要邪;要净不要染。所以,无相的皈依也就是总集起来皈依心,心就是师。觉的心,正的心,净的心就是师。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经中提到以无量无边供养之具而乃堪能供养师耶。这里指的是财物供养;以诸名字,书之竹帛是名闻供养;以恭敬行待奉师长,是身承事;以语言称赞如来,是语承事;闻佛说法,欢喜奉行,就是如说修行。
我的理解是,这部经教导我们,进入修行的前提,就是要做好三欢喜,要努力做好供养、承事、请法和如说修行。上师生起欢喜,弟子才会欢喜,众生才会因此解脱,诸佛才会欢喜。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皈依佛,就是皈依本师释迦摩尼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上师善知识的意,是皈依觉的体性,对佛陀的大智、大悲、大雄力敬信,以佛为导师。
皈依法,就是皈依世尊所宣说的佛法,皈依上师善知识传承下来的佛法及其开示,皈依上师善知识的语,皈依正道,相信佛法开示能指引自己获得佛的果位,以法为道路。
皈依僧,就是皈依按世尊开示的佛法来修行的和合僧团,皈依上师善知识的身,皈依净,和僧团一起互为伴侣、相互勉励,按照佛法开示,一共走向解脱。
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觉正净,体现为皈依上师身语意,按上师的开示和密义,跟随上师修行。
在我生命里一定要建立皈依的人格,如果哪些想法或行为没有体现皈依,也应调整为皈依,只有皈依佛法僧、觉正净,以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上师为究竟的依怙才能获得解脱,皈依别的都不行。要不然白白浪费了一生。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皈依后要修三欢喜,恒常供养、承事、如说修行。时时刻刻要有供养的心,行财物供养,鲜花、水果、好吃的食物、好用的物品供养上师三宝,让上师欢喜,美丽的风景、清澈的溪水等美好的事物也观想供养,不失供养的念头;时时刻刻主动的想到去承办上师交待的事,如法的完成,令师欢喜,不能按自己错误的意图和想法把事情做砸了;按照上师开示的法要学佛修行调整自心,不自作主张、盲修瞎练、自成一派。
三、 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皈依是学佛修行获得佛果的基础,皈依后以佛为师朝向觉、以佛法为道路朝向正、以僧为道伴修行朝向净,所做所行都是为了调整自心至觉正净,使自心发生根本转变,所做所行都成为解脱的因。若不皈依,所修一切善只是世间的形式,不能带来解脱的果报,也不能真实的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从无相皈依来说,皈依三宝是皈依佛法僧、皈依觉正净,众生本具有佛性,源本的自心就是觉正净,只不过被贪嗔痴慢疑五毒染污了,皈依三宝其实就是皈依源本自心的觉正净,而师已经证得自心觉正净的体性,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所以皈依三宝就是皈依师。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的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经文中三欢喜的体现和我的理解:
供养:体现在“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我的理解是无论怎么称赞上师三宝的功德、做再多的供养都不为过,都难以报答上师三宝的恩德,所以日常要恒常称赞和供养上师三宝,不要计较自己是否称赞过头或供养多和少。
承事:经典中多处体现承事,如如何请法、如何拜见师父、日常应怎么以慈心对待师父等。我的理解是恭敬心很重要,日常要多考虑怎么样师父欢喜、舒适,凡事要先提前考虑到师父,比如洗碗先洗师父的碗,自己如果热或冷或口渴,要赶紧想到师父现在是否热或冷或口渴,提前及时为师父做周全的照顾,而且不要按自己的意乐强行去做,要按师父欢喜的方式侍奉。
如说修行:阿难尊者请法过程的恭敬行为和言语“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等都在体现如说修行。我的理解是要愿意有决心有信心按照上师善知识的教导来修行,不违背,不自作主张。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下问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皈依佛--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唯以上师为导师,皈依法--以上师之言传身教为道路、为导向,皈依僧--以上师为修行路上之道伴;我认识到生命里的在在处处均是为了皈依上师而存在,时时刻刻均是为了体悟皈依而深入。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皈依后要恒常不断持诵皈依偈,礼拜皈依境,自心皈依并劝他人皈依。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若无皈依,一切所修将缺失可信赖的无有欺骗的究竟圆满的依祜之主,所作之善将无回向之对境,师佛、心、众生三者就会被割裂,那么导致最终的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定是一句空话。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佛是觉而不迷,觉悟自心从始觉到本觉都不离心;法是正而不邪,时时觉察自心是否为正;僧是净而不染,通过时时觉察自心是否正而使心清净无有染污,在心上下功夫;这就是佛法僧不离心。上师乃佛法僧三宝之总集,自心外在之显现,不离自心以心为宗,所以皈依三宝总集于皈依上师。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无量无边的供养之俱也难以报答上师教化之恩,这说的是财物供养;经文中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侍奉上师说的是言语承事;遇有疑问如何咨白上师祈求开示说的是请法断疑如说修行。 修持财物供养,锻炼自己皈依的心、喜舍的心,乐于承接上师交办之事,通过做事不断觉察自身的问题,接受上师的调化,提升自身品质,能如理如法地按照上师教导修正自心,达到与师相应。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佛是觉悟了的人,皈依佛就是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把他们作为我的老师,除此,天神仙人等等哪怕再神通广大那都不是我要遵从和学习的对象,只有佛才是我的老师;法是佛发现的真理,是最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皈依法,就是把佛陀的这个真理作为我学习的根本准则,一切的经律论、三藏十二部好比我学习的课本,因为这都是老师的经验,皈依法就是学习这个经验,把这个作为我坚定不移要走的路;僧,是实践真理的清净持戒者,皈依僧,就是像僧那样去去修行。
弟子觉得在我的生命中,弟子的皈依人格基本已经建立,但严格的评估,弟子还觉得不够完善和究竟,要恒常的检讨自己,趋向完善,达到彻底究竟的皈依。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恒常不断的以感恩之心祈祷忆念、恒常不断的礼拜忏悔,恒常不断的供养,承事,请法和修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因为皈依了佛,就意味着要跟从佛、学习佛、做佛,要听佛的话,佛会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当下学习的就包括“三所断,三所修”,甚至更多)佛教我们一切以解脱的因果法则来抉择,按照这个行持的都是善法,依此我们才能获得解脱;假如不皈依佛,一切都是以自己认为的善恶标准来左右自己,行持的是世间的法则,那不是真善,有些善的表面下有可能是造恶,这些行为法则造的都是轮回世间的因,所以也不会结解脱轮回的果实。所以,即便是做再多的自以为是的善事无非也就是在造人天果报的因。所以,要想解脱成佛利益众生,前提就要皈依佛,做佛的学生、弟子。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通过有相皈依了解到:皈依佛是为了成佛,然而释迦牟尼佛已离我们远去,所以,就要找到一个跟佛一样解脱轮回已经觉悟的人做我老师,因为他的意跟佛相同;皈依法是为了懂法,可是我是愚痴无明妄想分别,佛的典籍教理我也无法看懂,所以就要以这个已经获得圆满智慧的老师来传授给我佛陀真理的真实法意,不令自己邪见自专走入邪途,他宣说的都是佛陀的真理,语言跟佛相同;皈依僧,是为跟“僧”学,学僧的精勤、清净、持戒梵行、学僧的践行真理。佛陀自身就是真理的践行者,这个老师也是真理的实践者,他的身跟佛相同。这个老师具备佛的意,语为法,身为清净,与佛陀无别,所以具备和集中了佛法僧三宝的体性,皈依佛法僧三宝,归根结底就是皈依这个老师(师父),皈依他的身语意,放下自己,完全朝向他,把自己托付给她,在这个自我觉正净的道路上,一切以她的身语意为根本,修证真理,达到最后的解脱。除此无他。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在这篇经典的第28 29段中讲的是如何供养师父,如以身体供养,以最美妙的音声供养,以一切无量无边最美好的事物供养都不为过;第18 19段讲的是如何承事师父,也就是如何侍奉师父的日常起居。
开篇中阿难尊者赞佛 敬佛 请问佛,遭佛陀拒绝后再次发愿请法最终获得佛陀的殊胜开示,到最后结束大众闻法后欢喜奉行,这个是体现三欢喜中的请法和如说修行。
弟子理解包含在善恭敬经中的三欢喜修行,并非只局限在经中的表面所说。揭示的是更深层和细致的道理。
供养,是为了让师父安住,不令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而分散度众的精力。那么师父衣食住行中所需要的一切,比如衣服药食物品器具等等都是我们的供养之源;令:勇于奉献自己的身体,不怕吃苦受累去为师父做事,这个是身供养;称赞师父,口说爱语,非法非正的事情不说,这个是语供养;恒时祈祷师父加持,祈祷忆念师父不离左右,心心念念想的都是佛陀的慈悲和事业,这个是意供养。身语意供养,是大供养,请法如说修行,是法供养。还有金钱供养,这些都是弟子理解的三欢喜中供养之意。承事,是替师父做事情,做好师父交代的事到师父满意为止而令师父欢喜。平日里为师父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每日请安后请示师父是否有事情要去办,这些都是承事,包括承担道场里的一切工作,这都是承事;在整个的承事过程当中,面对师父的当机调教,时刻以师父的法语为旨来调整自己而去相应于师父;做事中不懂的问题时时请问于师父,做得对不对时时的汇报请师父评价,知见上的困惑也时时的请教等等,这些就是在如说请法、修行。
仅从阿难尊者随侍佛陀来看,就体现着阿难尊者对他的师父即佛陀修行三欢喜。阿难为佛陀拖钵乞食是供养;无微不至的照料佛陀的饮食起居是承事;阿难尊者适机的代众请问佛法,并去奉行佛法,就是如说修行。
这部善恭敬经中就可以看到阿难尊者作为弟子所表的三欢喜修行之法。
所以弟子认为,三欢喜整个就融合在对师父的侍奉当中,很多经典教言及大善知识都教导我们要时常的亲近善师父,因为师父处就是我们福慧双修的大源泉,是迅速积累菩提道资粮的无上法门。
顶礼上师!弟子智芳答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皈依佛指的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切主持世间的大善知识,高僧大德,历代祖师,上师三宝!
皈依法是指的皈依一切经书法本,历代祖师的教言,上师三宝的开示及佛陀所指出的宇宙的真理!
皈依僧指的是皈依清净的僧伽。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弟子理解的皈依后起码要恒常不断的行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皈依修行法门,祈祷,大礼拜。弟子理解的皈依是修行的基础,在没有解脱成就之前,一直不断的就要修持皈依,祈祷上师加持,忏悔业障,依教奉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弟子理解的解脱需要依照师父的教导而修行,假如没有依教奉行,自以为是的修行,就不能得到解脱,在上师三宝的教导下,也是在皈依的前提下,闻思修佛法,而得到真正智慧和福德,这样才能脱离轮回苦海。弟子理解的真实的利益众生,是让众生也能脱离轮回苦海,得到永久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他们,那自己都没有皈依,也不会让众生得到真正的利益。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从无相皈依来说,皈依三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上师具备三宝的体性,上师的身是佛,是觉。上师开示的教言是法,是正道。上师也是出家的师父,是清净的僧伽。是净。那就是皈依了上师就皈依了佛,法,僧。弟子理解的上师也是自心,心就是佛。心努力的朝向觉正净,皈依觉正净,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三宝,皈依自心。这样就能与师相应。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
弟子理解这里体现了承事,我理解是这段经典描述了,佛欲要做事情时候,弟子当以虔诚恭敬的心为师准备所需做的事情,这是承事。
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阿难。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报师恩。
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
这些体现了供养。弟子理解作为弟子,要时刻有供养上师佛的心,看到美好的风景,心里念着上师。看到美妙的佳肴,供养上师。感恩上师。心里想,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上师佛的恩德。
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归依佛-觉
归依法-正
归依僧-净
归依佛,就是归依本师释迦摩尼佛,归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归依上师,上师是"觉"的体性.归依法,是世尊所宣说的佛法,同上师所传的法,以法为修行的道路.归依僧,就是世尊开示的佛法来修行的僧团,和僧团一起互为伴侣,跟随上师修行,走向解脱.
在我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归依上师后,才知道自己有好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要时刻检讨自己,使自己归依的人格达到彻底究竟的归依.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弟子归依后,要不断的行持4种心;1.感恩上师的心[生生世世]
2.恭敬心[学完善恭敬经启发很大]
3.三欢喜心[供养.承事,如说修行]
4.忏悔心[做错的事情,及时改过]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没有归依,所修一切善只是世间的福报,只是世间的形式,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也不能真实利益众生,只有归依三宝后,以佛为师[上师]觉,以佛法为道路是正,以僧为伴侣,是净,既,觉,正,净,使自己的心发生根本的转变,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和真实的利益众生.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
顶礼上师,学习了无相皈依后,看到从有相皈依来说三皈依,好像不会回答了。细细想来,我愿意把它理解为落实到具体行为的:皈依佛就是承事、供养、修行三欢喜,归依法就是听从上师教诲改善自己、如说实践,皈依僧是持戒、护持心。
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顶礼上师,弟子每一次思考这个问题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此时此刻,则是认为自己为皈依的人格做好了准备。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善恭敬经》里提到“承事”的部分有每天问候师父,为师父准备衣食洗具等;提到“供养”有对恩师以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去供养才能说得过去;“如说修行”有每天去拜见师父,先请问能不能、方便不方便问法,被开许了再问,另外,求法时“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诵已有疑应先咨白”,以及“请决所疑”。
学了《善恭敬经》,我觉得自己以前承事做得太差了,为上师做饭、洗衣服这类能做的事都做得很少;供养上心态也受到启发,不要纠结供养的数字多或者少,供养后心里坦荡或者不坦荡,正确的思维是上师慈悲摄受给予教诲,无量无边的供养都是远远不足的,永远都应该谦卑地供养自己的恩师;修行上应该不能懈怠,忏悔不积极求法,应该恭敬亲近上师请决所疑,日常努力修法、及时反馈。
顶礼上师,弟子答题如下: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从有相的皈依来说,皈依佛就是决心以本师释迦摩尼佛以及十方三世诸佛为榜样,成为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皈依法是决心按照佛陀证悟的真理为人生指引,走解脱之路,皈依僧是决心用修行来清净自己的内心。很惭愧在我的生命里皈依的人格还没有建立。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皈依以后应恒常不断的行持三欢喜法门,对上师名闻利养的供养,身语承事和如说修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皈依才是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的因,没有皈依,所修的善只能带来人天福报,福尽还会堕落。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因上师是大善知识,是修行上的过来人,具有清净的佛法传承,福德智慧具足,戒律清净,有能力代替佛来教导摄受众生,指引众生找到自性上师,上师的身为僧,上师的语为法,上师的意为佛,因此皈依三宝总集为皈依上师。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善恭敬里身语承事的例子讲的很多,如: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财物供养的例子: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
如说修行的例子: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三欢喜行能让上师欢喜,让诸佛欢喜,从而把这种行为推广到众生,令众生欢喜。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有相角度来说,我所理解的皈依佛是看见佛像升起恭敬心和欢喜心。从内心升起皈依佛的坚定信心,而决心从此不再皈依外道。归依法是皈依正行,行持与思想都要与佛法一致。归依僧是皈依清净,把僧团当做解脱路上的助道之友。敬重僧侣,皈依僧侣的清净。弟子觉得我生命里皈依的人格以前建立过,现在退转了,还没建立。工作的时候想不到上师三宝,脾气缺点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很大的转变,这是弟子一定要超越的。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1,生活中心中要念念慈悲,不能总是看到他人的过错,因该常思己过,宽容他人。2,时刻保持心得温和,不能以强大的世俗心和强大的自我生活。3,念念不忘上师三宝。4,要恒常念修无常,发起出离心。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皈依是解脱之源,只有依靠上师三宝的功德,才能让自己有功德。皈依上师三宝了,有了解脱的资粮和法宝,才能把把所修一切善转化为解脱和利益众生的功德。只有三宝才有解脱的无尽功德,我们没有皈依三宝,做善事 也只是世间法的功德,只能给自己积累人天安乐的资粮,跟解脱并没有联系。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承事与供养,如说修行,让佛师欢喜。财务供养得福田,有福德才能修行。承事能够得加持,上师加持了,修行精进,生活顺利。依靠师父的功德关照摄受自己才能解脱。三欢喜让我们把世俗的利益转化为解脱的资粮。
顶礼大恩上师!弟子答题如下: 一,答:从有相的皈依来说,皈依佛应恭敬佛陀圣像,不为后世而皈依世间鬼神。 皈依法,不能恼害众生,应恭敬经典。 皈依僧,应恭敬僧众,不能与外道共侣。在我的生命里皈依的人格已建立,时刻铭记自己是佛弟子。 二,答:皈依以后要恒常不断地祈祷忆念上师,时时观想上师于头顶,时时忏悔自己的罪障。
三,答:因为上师是桥梁,是通道,是护持者,是功德福田之源。只有皈依上师后,所修一切善才能导致解脱。
四,答:皈依上师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佛法僧就是觉,正,净,佛是上师,佛是以上师才与我们最亲近,上师与佛是同体的关系。可见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五,答:三欢喜:财物供养,身语承事,如说修行。供养能积福,承事能消业,如说能相应。经中举例: 又复弟子若参师时。至彼师所若不见师。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若当见师在房室内。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向师顶礼尔乃方还。
17若不见师众务皆止不得为也。除大小便。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师坐卧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
18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19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涕唾。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骨*专]。不得笼头。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取师应器洗治令净。若师与洗先洗师器乃及己钵。若与应洗。如不与者不应再索。何以故。有因缘故。阿难。有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来往昔钵无人洗。彼等学佛应当自役。虽然如来许彼。天若热时应具冷水。天若寒者应备暖水。凡所须者皆应尽备。亲在师前勿嚼杨枝。于他人处勿说师过。若遥见师寻起迎接。
顶礼上师!
外三篇的归依法要考题: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归依佛就意味着,把最圆满,最究竟,慈悲,解脱,大智慧,大雄力,觉悟到了宇宙人生实相的佛陀做为我们的唯一导师,让我们能够达到佛陀的境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导师。除了佛的话,其他与无佛无关的话,我都不听;归依法就意味着,以佛陀所发现,所证悟的法做为我们唯一的道路,其它与佛法无关的,非佛法的道路,都不能走,以佛法来调整身心,去除邪见、妄想和恶念。归依僧就是以清净持戒的僧众修行者为道伴,努力的修行佛法,来净化身心,清除业障,显现佛性,追随佛陀,按照佛法去修行,去净化自己。
在弟子自己的生命中,皈依的人格还没有建立,每天愚痴妄想,邪见恶念不断,对于三宝的功德认识还不够,弟子需要重新学习皈依法要,进一步认识三宝的功德,争取早日建立贤善的人格。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弟子所理解的归依以后需要恒常不断地行持,三所断,即不拜不求外道鬼神,不伤害众生,并且勤加放生,不与外道不恭敬三宝者为伍,尽量避免与他们相交,不与其同见。三所修,发自内心的恭敬佛陀圣像,见佛礼拜,口中常常称诵佛号;恭敬法宝,对于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句的佛经,亦生起恭敬心;恭敬僧众,见到出家人应当恭敬,对一角袈裟,也应恭敬,做清净想;三同分:将上师视为佛,并进行财物供养,身语承事,如说修行,将上师的话视为真正的佛法,努力去对照自己的行持,尽可能多穿戴红黄色的衣服,或者佩戴红黄色的丝线。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归是归向,依是依托,没有归依,就没有方向,没有归依就谈不上信仰佛教,虽然也在做善事,但是由于认识和发心不到位,因此所修的善并没有功德,也就没有力量导致解脱和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因为佛法僧离不开自心,归依佛即是归依自心觉,归依法即是归依自心正,归依僧即是归依自心净,自心,玄妙的本心,就是三世诸佛的果体,上师就是自心,所以归依师就是归依自心做师父。但是自己内在的上师,即是自己的心,由于被无明蒙蔽,需要靠外在的上师去唤醒,归依上师就是要找到这颗心,断除无明,去掉尘劳,让佛性显现,通过外在的上师加持,使得自心开悟,就是以心印心。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经中所说的关于供养有很多,摘录一句:“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这是供养的体现,承事则体现在:“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这一段。如说修行体现在:“尔时佛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欲得读诵。彼等众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应问诸佛法言。……”等等。
弟子的理解,三欢喜是非常重要的,以此三欢喜依止,可以令上师欢喜,令诸佛欢喜,令众生欢喜。三皈依就包含在三欢喜中,做好三欢喜,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弟子本人关于三欢喜,做得并不太好,只是供养有做,在承事,依教奉行方面,还欠缺的很远,因此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年初也曾发愿以三欢喜来依止上师,可惜由于发心及认识不到位,做得很不好,以后还需要加倍努力。
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归依佛就是皈依上师;归依法就是上师的教言;归依僧就是在学佛的路上的僧伴。
没有建立归依的人格。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修三欢喜。供养、承事、如说修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因为归依是获得解脱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心没有真正的归依就不能按照根本上师的教言去做,更不能朝向那个方向去走,一切都是背道而行。所做的一切目的都不正确,都不是正行,更不能利益众生,而是自私的。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佛已灭度,只有我们眼前的根本上师是我们归依的怙主,是我学佛的导师,上师的教言就是法的体现。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经文中供养体现在“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平时要多称赞上师三宝的功德。承事:例如怎么样做事,对上师交待的事情如何做好。我理解是护持上师要恭敬,考虑周到,让上师欢喜,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去做。如说修行:阿难尊者请法过程的恭敬行为和言语“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等。我理解是按照上师的教导去做,不违背上师,不做损害上师的事,不做不利益佛教事业的事,不做利已不利他的事,不做一件空事,不说一句空话。
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从有相的归依来说,我现在所理解的皈依佛就是皈依佛陀,并决定把佛作为自己的导师,佛陀是我的最终依靠,因为佛陀有究竟的慈悲,究竟的智慧,究竟解脱,大雄力。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所觉悟、所证到、所宣说的一切的法,那是我所唯一要走的道路。皈依僧就是皈依僧众,把僧众作为同修道友,并自己要努力的行持佛法,净化自己的身心。在我的生命里我觉的自己基本建立了皈依的人格,但还需要加强。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时刻祈祷三宝,要常常诚心供养三宝,要常诵皈依偈,修皈依礼拜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答:没有皈依,就不会信佛,学佛,就不知道有究竟的解脱,就没有脱离轮回的因,所以所修一切善法得到的果报还是在轮回中。自己还在轮回中那就更不可能真实的利益众生了。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答:从无相皈依来说,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心觉,皈依自心正、皈依自心净。而上师就是自心觉正净的外在显现,所以说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上师。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答:经文中“阿难。若从他闻一四句偈。或抄或写。书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干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时背负或以顶戴。常负行者。复将一切音乐之具。供养是师”。“阿难。若有无量无边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体现了供养欢喜,供养欢喜就是用财或者物真诚的供养上师。经文中“师经行处应常扫拭。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体现了承事欢喜,从侍奉照顾上师的饮食起居到协助上师做事,完成上师交办的事情都是承事欢喜。经文中“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体现了修行欢喜,如说修行欢喜就是如教言如上师说的那样修行,按照上师的要求去求法,问法,去行持,令上师欢喜,令自己欢喜,令众生欢喜,令诸佛欢喜。
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佛,是觉悟的意思。归依佛是走觉悟的道路。把归依佛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纵遇命难也不舍。归依法,就是按照经典里的去。将所有的经典都当做无价之宝。归依僧就是对所以的出家众绝对恭敬。都看做是佛陀在世。生命中归依的人格正在上师的教化中更好的去完善。(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归依后要经常观照, 广修供养,忏悔业障, 听经闻法, 身语承事,祈祷三宝,发菩提心。依教奉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顶礼上师!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答:佛,是觉悟的意思。归依佛是走觉悟的道路。把归依佛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纵遇命难也不舍。归依法,就是按照经典里的去。将所有的经典都当做无价之宝。归依僧就是对所以的出家众绝对恭敬。都看做是佛陀在世。生命中归依的人格正在上师的教化中更好的去完善。(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答:归依后要经常观照, 广修供养,忏悔业障, 听经闻法, 身语承事,祈祷三宝,发菩提心。依教奉行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一、从有相的归依来说,你现在所理解的归依佛是何意?归依法是何意?归依僧是何意?在你的生命里归依的人格已经建立了吗?
我皈依的有相佛是释迦摩尼佛和弥勒尊佛。皈依的法 是可以确信是释迦摩尼佛所著的经典,即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不能拘泥于 现代语录,今人假说。皈依僧 要有甄别能力,不是 只要剃度了都是僧。持有 法,并遵守 戒律的才是真僧。皈依的意愿早就有,但是选择了很久。目前弟子正处理初建阶段。
二、你所理解的归依以后起码要恒常不断地行持哪些法门?
目前弟子着力"修行十要"。最突出的是 追求清净的皈依生活,杜绝杂学。
三、假如没有归依,为什么所修一切善不能导致解脱和真实利益众生?
没有正修,不会有正果。犹如 锅里有水,下面有柴,但是你煮的东西没有放进去,火力大小,鼎沸否,遍与你无关。
四、从无相归依来说,归依三宝是如何地总集于归依师上?
“师”是佛陀的代言者,是引导我们开悟的引路人。但是我不能确信,师 是不是佛陀那样开悟者,师为什么也接受生活考验,为什么也受苦——这意味着什么?以及“开悟”与“成佛”的界限。
五、善恭敬经里说了三欢喜的修行,请简略地举例谈谈你对三欢喜在经典中体现和你的理解。
做到善、净、心,洗涤心,就能使人的善根解放。智慧就会像莲花一样开放,开放出来的花,就能让师欢喜!令诸佛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