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法师开示处 → 2011.1.20上师在UC禅与人生房间做的关于回向的开示
查看完整版本:2011.1.20上师在UC禅与人生房间做的关于回向的开示
2011/1/21 16:59:00

 

 

回向很重要,回向是一种发心,靠内心的观想来实现,要重视回向之法,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如何回向,也给大家传授了一些回向文,依此来修行那绝对是正确之道,所有的回向无外乎这几种,要点要掌握,第一:要明白什么是回向,如何做回向。第二:回向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回向不应该是自私的而应该是广大无比的,那么首先要做到随顺回向,随顺佛菩萨的回向,随顺传承上师的回向,这样才不会有错,然后才能真正证悟法性而进入真实的回向,所有的回向都要带菩提心做回向,所谓回向者既是通过观想通过做意,把先前所修一切法的功德,回转回来朝向于某种最终的目的,以此来串习自己的回向心,那么回向对由内而外产生力量。

回向是三殊胜最后一关,非常重要,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里面讲了七种因缘,祖师大德再把这七种因缘再浓缩讲到这三殊胜,它涵盖了所有佛法的精华要点,而且掌握发心、正行和结行回向这三个环节也是我们作为根基锻炼、贤善人格养成的一个部分,它深奥完整同时它也最基础,为什么强调这三殊胜呢?强调发心、强调正行、强调结行,我们靠这三个环节去把握自己修行,这个对于初学者来说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我们平常随业流转,在世俗当中轮回,在六道里面随业漂流,没有注重调整三殊胜所说的三个方面,我们基本上都是随着感觉走,可以说无始至今轮回流转到现在,那这个回向,包括回向在内的三殊胜我们把当做是贤善人格养成的一个方面,我们对《瑜伽导修》所说的贤善人格不同于平常所讲的善良之人格,我们以三三三作为慈宗的要点,所谓三三三既是:三皈依、三欢喜、三殊胜,这个作为我们贤善人格的锻炼,在零散的开示当中,在随缘的开示当中会不断的提到,有些同修听到这些法会记在心里一一的对照,自然而然他的内心便有这个善根种子,他就会不知不觉的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在他的修行当中去对照这三皈依、三欢喜、三殊胜,他对这里了解很清楚,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从内到外到密这三层含义他如果融会贯通于心,那么他平常所作所谓自然就体现这三皈依,比如说佛为觉正净,那么三皈依意味着惺惺念念朝向觉,朝向正,朝向净,光光觉正净三个字去观想它,去思考它,都能带来利益,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欢喜:供养、承事、如说修行,如果真的了解它的含义,并且付诸于实践的话,那这种欢喜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源源不断,皆大欢喜,这里面差别就是真的去做,还是真的就没当一回事,这个法并没有在心中生根发芽。好再讲到这个三殊胜,从发心到任何一件事的正行到做完以后的结行回向,对这三个要点三个环节的掌握,那么对他这种养成入道之必备的贤善人格,利莫大焉,而且在这个根基锻炼上没有讲太多的法,不关怎么说来怎么说去这个精华这个要点都离不开这三三三,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同修已经掌握,然后我们再提到这个关于认知人格的养成,顾名思义是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具备学习资格和素质的人。我们知道学佛学佛就是学习,通过学习,能不能学习,非常重要,这是很重要的入道必备的人格,所谓认知人格,闻法方式等等,在听法之前要修六度波罗密等等,包括远离三过六垢等等,这些都属于认知人格。第三个就是建立修行的人格,修行人格没有建立呢他怎么看都不像一个修行的人,修行人格的养成从他能够顺利的精进的修一法开始,这样才进入瑜伽之道,那么这种叫根基的锻炼,根基锻炼是刻意在瑜伽前行的前面的加行,为根基锻炼,这个相当之必要,我打个比方,本来应该拉你到前面去,向前奔跑,结果拉你的时候发现想我前面说的,如果打你你不会跑,反而爬下,如果拉你,你这个烂兮兮的身体一拉就断,这个时候的根基锻炼就是使你一打你你就会跑,具备这个能力,然后使你能拉的动,拉的时候不会手脚断,不会那么烂,有个坚强的有动力的根基,有这个善根,有这个根,有这个基础在,所以这个进入前行瑜伽,正行瑜伽,进入瑜伽修行佛道它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有这样的加行,所谓贤善人格、认知人格和修行人格的加行,这个就是我们慈宗人生佛教教法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非常的必要,大家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说人生佛教需要讲这个,因为人生佛教所关注的就是人生建设,而我们现在修行者的根器,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这里,他的根器成问题,必须要先打磨先锤炼,不要忽略这个根基锻炼,根基锻炼也叫皈依锻炼,他这个皈依的正行能不能修的好,因为要想获得成就,这个功夫太重要了,这就好比练武术不单单靠一种悟性还要靠一种很好的练武根基,你要想上擂台去成为一个技能高手,那这个基础和悟性必不可少,这种力量的训练,这种素质的训练决定了他是否可以成为武林高手,这个武林高手是个打比喻,是说真正修行有力量者,真正修行有力量者在末法时代在他这样的业报世界里他能够获得解脱,就像一朵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才有足够的力气去超越生死,才有足够的力量导致他未来世转生净土,或者即身解脱,补充讲的这里。

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是简要的回向,平常回向一定要认真按照说的那样观想,随文起观,这里再讲一个观,观就是做意观想的意思,打个比方说我怎样培养我的慈心呢?慈心是施乐,就是爱心的意思,比如说我通过这样训练,我可以观想在我的对面虚空中浮现出现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众生,只要你能感知到的,比如我身能释放出清亮的光辉,去照耀他,我完全能舍弃自我执着,无私的无条件的把最好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他,让他得到快乐,如此等等,只要能引发自己内心这种慈心皆可成为观想的内容,这就叫观想,由观想而引发这个功德,那么回向就是一种观想修行,也是一种观想禅,今天就讲到这里。

2011/1/24 9:38:00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