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经典讲义 → 大恩上师开示《念身经》1-3讲
查看完整版本:大恩上师开示《念身经》1-3讲
2010/12/27 13:44:00

 

《念身经》开示(第一讲)

 

楞严悲华上师 传讲

 

    吃饭,卫生,修行, 每天时节。

    没什么事情,世尊都一人独自修行,从来没休息过。

修行,积累福德,讲法。世尊遇到无论何种众生,只要有缘,都要度化。如没缘,世尊不勉强说法,因世尊有大智慧是完美的瑜伽行者。世尊勤劳,从不懈怠,智慧圆满。世尊表现给我们的修行没有标新立异之处,表现在生活当中,佛的功德无比殊胜,神通,智慧道力,在平凡里含着无上智慧。

佛法僧三宝为众生福田,佛缘的具足感得世尊出现于世,悲心无限。爱莫能助(自身有善根,种福田),我慢疑心,贪嗔痴很重,真实的皈依之心要生起,要不无法获得佛法的甘露。

《念身经》含义甚深,末法众生刚强难化,最适合的是密乘的方法。烦恼越重,用小大密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化众生。不要小看《阿含经》,它在说什么?如有缘修四念处禅法必须依止善知识。今天的人分四种:一言半句当下开悟,利根累世修行。今世通过努力禅修,必能证果。得遇善知识,正法,非常努力修行,只增善根无法证果,来生必证果。今生不管怎么修行,只能停留在文字意上,不能证果。谁也不想成为第四种人。

念身法门是身、受、心、法四念处最简单的,能得法眼。走在八正道上才能趋入涅槃。身体禅观是最主要的,修行的起点是修身,佛法开示是中道的。是身心合一的修行,通过朴实的修行达到觉醒的目的。

四念处有大小密不同,三十七道品最初的,小资粮道的修行。修习四念处是正法的修行,应安住的地方。有了四念处的法门才能有净土的法门。迷失,否定,放弃四念处的修行?如果众生都能直接往生极乐那是庄严西方净土,那谁来庄严娑婆国土呢?这个娑婆世界是现在的僧团留下来庄严以此国土佛法。修行是如此现实的事情,真实的朴实的心来看,这段重复的话告诉我们念身法门很重要的。“甚奇、甚特”,奇在哪里?很简单的观身能获果报?“分别广布”,不厌其烦的广为说布。在佛法修行中极高的地位。

极知:彻底的知道,有一定的定力和慧力。

极观:观察观照,禅观的领域,不是普通的思维。

极修习:树立正念,走到极处,有坚定的信心,终身修行,不放弃。听闻难,修行更难。得有戒的基础,真实对善知识依止的心。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你在极恐怖的时候如何超越?如现前身心能看到十二缘起,那是辟支佛。十二因缘说我们都会说,去真实感受体验,我们做不到,只从表面化的佛法感觉中提取出来。

极护治:对治,怎样守护心不造恶,怎么护念?

直接证到般若法眼是不容易的,四念处的修习就是在护治,而且是极。我们不知道何时死亡,没有准备。烦恼,死之恐惧随时随地会出现。一开始修念身法门很难,会流于肤浅。上师说过:让众生了解本体功德和不了解本体功德……

善具善行:具备修习解脱的品质,上师说什么不懂是恶具。故而无有善行,显现的行为。放生,免除其刀下魂的命运之功德。生起了一念慈悲心,随喜放生也有善行,善具者必有善行。如果把这种善行落实到修行当中,念身法真实的功用下,一心专注之中,只修念身已具足万法,进入了知宇宙真相的大门。佛法念身有大果报,可法眼洞开,获真实法意。我们对实相不知,如瞎眼。如修习念身可得眼净。你所观察到的四谛是一切法的基础,为第一义。从平凡简单的修行进入走到极,就能善具善行得法眼第一义。

佛具备一切种智,无所不知。

世尊为什么明明知道却要问,让你自己答呢?要想修行要自己主动去问,主动先表示自己,不折不扣毫无谄曲之心,真心回答。为什么没智慧,和这有很大关系。非常诚实正求,自己事情自己做,责无旁贷。好,提示到这里。

修习念身为自度,分别广布为度人。

法的本源,世尊若不开示我们永远不知道。世尊问比丘的问题,比丘没有直接回答。如果世尊不开演,我们永远不知道。因世尊是法主,世尊是法本,我们谈不上修习。佛说法缘具足。我们不可能知道,所以请佛说。因缘具足的弟子相,受教而听,下面佛讲起如何念身,前边是缘起,一点点的善业都不放弃。

 

 

 

问题:比丘不回答而祈请世尊开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善具的比丘所以祈请,要知道这个法太重要了。比丘把一切都供养给世尊,说做的都做了。经常听闻法解脱的为声闻比丘。

 

 

问题:供养修行中。生起疑心,要去除自己内心,如该对自己起疑心,那是对的,怀疑自己。如对他人生起怀疑,是自己内心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业障。对外界上师生起清净心,那当下心中就会升起清净。外在的上师就是内在上师的反应,要升起为法供养之心,转世间供养为法供养,为法忘躯。用忏悔来对治疑心,自己内心如升起慈悲智慧等同,那就会感到外在上师的慈悲智慧。

                                               

 

 

                                                                弟子慧月记录整理稿

2010/12/28 11:21:00

 

《念身经》开示(第二讲)

 

楞严悲华上师 传讲

 

念的意思,一,如果推测法意,是念未来,不叫念,念是念在当下为念。把关注现前当作是念,是思维推测的时候不是念当下。记忆在流转,不能在当下的体验去趋入。二 ,念念不忘,不间断,不散乱,集中在一点上,至心一处无事不办。当下提起自觉自性,如果你有手指痛,不要被痛逃避。把感觉放在这个痛感上,只有这个觉知肯定没有其他意识。苦是最好的老师,在觉知的状态,身体的方方面面来体会,来修我们的心。一无所住的功德是在觉醒中生起。在内心中去觉悟无我的实相。离开行谈境和果就流于肤浅,睡梦中醒来的念头,走在街上看着滚滚人潮,我们的念头在哪?可有一念观照,觉性是什么?我们不断追求外尘,不能真实趋入。修习念身需要善知识耳提面命,念身法是一种觉性的深入,需要去领悟,去体验,实际操作一番。观察自己的动作时,身心的五蕴在流转而不知觉,如是观看动作是培养定心。在修习的过程中如没有正信,真实皈依的心,不能够深入。只有锻炼好信心,皈依心,才来修习禅定。没有戒德的人不能修,会出问题。

我们平时如观看呼吸的出入,能把心放在这上多长时间呢?此法门非常甚深,使我们把心收回来。对禅修的对象产生知觉,在呼吸一念之中也能悟出苦空,无我,无常,那当下解脱烦恼。通过这个训练,一切功德将会生起,对实相的觉知能力,把五蕴观察出来,增长觉性。

知:觉知以上一切身心实相。如相应达到,当觉性专注力升华的时候,就能达到知上如真。最终目的达到定心,如心不能定,观察实相就不可能。要修戒律,没有戒行达不到定心。

远离独住:远离喧嚣人群,要不六根不断攀缘外境,只有寂寞才能修行。断除外缘,那就会暂时断绝你不造恶,有时间来修行,不会随意打发时间。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要修行,训练专注的心,不放逸的心,修禅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修。

相当于这样的生活,放下对尘世的欲念贪爱,用于修道做功课多好啊。但很困难,怎么如真?不如真怎么开智慧,不开智慧怎么解脱?精进修行,断心诸患:心有种种过患,五种盖禅:贪欲 2嗔恚 3睡眠 4掉举 5疑悔。有布施的心,放下的心才能修道。心未在定,走入滚滚红尘修行不可能,因未断除心的过患。把自己关起来专心修行和在喧嚣人群中随缘修行的问题。外缘,因福报不够,要创造修道的缘。在人群中,外缘中有贪欲,所以要断除。嗔恚:现前自对当下现状不能接受,就是嗔心。

掉悔:成为障碍,使心不得定,疑心又出来了,心静下来会发现疑心很重,做事会后悔,或后悔没修行。独自一个人来修行没把握,得到定心的过程就是消除过患的过程。树立正念,从行住坐卧,睡醒开始,观察对境来深入,增强心之觉性。不信就回去体会,平常眼总是往外看,未有一念安住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感觉一下,体验。

                                                         

 

 

问题:平常心?如果按佛法说是平等永恒的心叫平常心,照平常的语言说是朴实的心。实在的,实际的,不好高骛远的心,不要拿这个平常心来卖弄。如来本心也叫平常心,这个叫佛法的语言,平平常常的做人,修行,叫世俗说的平常心。

                                             

 

 

                                                             弟子慧月记录整理稿

2010/12/28 11:25:00

 

《念身经》开示(第三讲)

 

楞严悲华上师 传讲

 

我们平常的心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回想过去,体会未来,都是没有意义的。应活在当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我们在业力的支配下,轮回六道。当我们修行时,可以训练自己活在当下,心不知觉,混沌,要反其道而行。开发觉性,了知身心,从混沌中走向清明。可是没人重视开发觉性,这人人皆有的,很简单。开发它,佛说可趋入涅槃。觉性的特征,明明了了,心性专一,是它的体性。但不要急,人人本具的东西,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这种觉性也有八万四千种。各种禅定状态也很多,不要操之过急。觉性是我们能把握的,皈依它,开发它,无形中强大,有力。随时随地都是一个秘密武器。

人人都有自觉自知的能力,回去体悟觉受一下,这觉性能轻烦恼,压抑烦恼。大家下功夫去体会。按照念身经从最粗重的对象去体悟,修的过程就是开发我们的觉性。

知:奋发提起,念住当下。修行的核心就是在这里。若做不到“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就不可能知上如真,要做的就是明了,反其道行之,这是要义。这句话是整个的目的,这是为修行目的,核心。

要养成一颗念兹在兹的心,就是当下,训练活在当下的心。不是平时说的“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种无意识的,这是颠倒梦想。大家要深查,要反其道修。早上醒来这一刻心念在哪里?早上起来若不看护这心,那就会随以往习气转动。看是处在无名中,还是觉醒中。醒来这一刻就串习正念,当下提起心念,进入当下。觉知中,训练觉性,打破无明。反之不管看多少经书,打坐等都是白费功夫。觉性好好体会,生起善念最初之心。如没有祈祷,念佛,都不会,没有此觉知,无法具善行。修行不在于复杂,在于正确方法串习。福德资粮到一定程度对佛,对上师是真正的皈依心,恭敬心,信心,就会非常踏实。深入一个法门修习,如何知道自己适合何法呢?很简单,当烦恼时,觉得什么修行最得力。是念佛,念咒,还是顶礼等。什么是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个了。就是对你来说最好的办法,要串习护持这功夫非常重要。不定心无法得智慧,粗浅的身心实相都不了知,怎么能知更细微的身心实相呢?

皈依心生起时,无论如何场所,面对上师,不会有放逸的心,狂躁的心。功德福报生起,这样的人可以趋入修行。能除世间一切忧悲苦恼,不能活在当下,没有定心,没有智慧,看不破。所以烦恼一直处在业力支配中。还在于身心的执着,放舍不下,表现贪嗔痴慢疑,不执着,不会有烦恼。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处在痴迷当中。过的像猪一样的不负责,吃饱睡,睡饱吃。这种向下流的生活是愚痴的。因果不爽,每天有一个抉择,要向上,每天踏实修行,这样把握自己,生命将趋向解脱。观想越来越深入,会去除恶习,超越烦恼,这种修习是简单的,但它深入串习起来,需要无量无边的福德。

我每天的生活,工作,待人处事,想的是什么。若能提起正念,反其道行之,趋入涅槃。与自己做对,与习惯做对。前行为什么重要?培养前行的功德,是正行必不可少的,这时候的心就不会流于肤浅的头脑思观想的迷途中去。

现在所说的密宗有二个歧途:一是把密宗当“迷”宗,如对一些文章说法的理论上。如果这种思路不是从修行中趋入,会深入于“迷”宗。实际当下自我身心在哪里?这是歧途,是饶远路。甚至会陷入魔境中,没有身心的实证而强调理论上的东西,解脱不要迷信,要正信,要从培养皈依的心开始。

二是认为密宗都是公开的发,人人可看,没有秘密可言,对于密宗所说对上师的恭敬啊,等等不相信。这是轻师慢法的心,也会趋入歧途,如果走入这两种极端,要注意!

今天讲的就是如何深入理解念身法门。

 

 

修道的人,如果无法远离独住,住阿兰若,只能说明我们没有福报。我要来修行,要寻求解脱苦的心,平静下来,静听法音,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现前当下身心就是现实。

                                         

 

 

 

                                                      弟子慧月记录稿整理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