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禅师与弟子们进行佛法教学和交流的网络公益平台。作业考核区 → 20130313内修班第一讲思考题
查看完整版本:20130313内修班第一讲思考题
2013/3/14 0:37:00

内容:归依四套件之第一套间归依法要之第一篇第一第二节关于归依的基础和分类。

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2013/3/14 10:13:00

弟子叩拜上师

弟子回答问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归依是一种发心,一种决定,用行动表现出来,就是依止上师学修。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不能起信,很难皈依。归依由信心才能深入,信心的深浅决定了归依的深浅。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对清净之功德有信心。(对外在功德产生信心)

欲乐信:看到恶趣痛苦,看到自己的业障和恶业所产生的过患,生起想断除的心,通过善法想改变,生起修行的心,对这样的转变有很强的欲乐,叫欲乐信。(对内在功德产生信心)

胜解信:是诚信,对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殊胜无比之处,都能了解,并产生信心,不管发生什么,有什么状况出现,始终保持对三宝的信心。坚信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地方可以指望!(对殊胜,秘密的功德产生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大、中、小的皈依从发心上区分,因信心程度不同,导致发心不同。三种皈依都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

小士道的皈依:相信佛说的善恶因果的道理,害怕造恶,五毒太深,所生恶趣,想投生善趣,获得人天安乐。(求人天福报)

中士道的皈依:知道轮回之苦,心生出离,想通过修行获得果位,(是小乘道,声闻道)

大士道的皈依:信心,发心最大。不但让自己解脱,也要让无边众生都解脱。为了救度众生,轮回辗转也在所不惜!(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要知道这是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产生的业障,让自己这样疑心,这是奇毒,是很大的罪业,要拔除掉,要止息。当生惭愧心,对师前诚心忏悔!

  弟子回答完毕,如有错误理解,祈请上师指正 感恩

 

2013/3/14 13:17:00

顶礼上师

弟子感恩上师的慈悲开示,弟子回答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是基础是根本,如果没有对归依对象具有无上的信心,那么归依就不可能持久和稳固,那只是一时的行为,归依者可能会随着外境的转变而起疑心,乃至放弃归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是对佛的大智大悲大雄力功德的信心;欲乐信是对佛法的信心;胜解信是指依教奉行亲修实证后真实解脱境界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没有差别,广度上有差别,由窄到广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弟子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弟子会忏悔自己的业障,及时坦诚的向上师汇报,祈求上师的加持和摄受。弟子相信上师是十方三世佛菩萨的代表,弟子唯有恭敬供养、祈求并依教奉行方能与上师的无上愿力感应道交。

2013/3/14 14:20:00

顶礼上师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弟子觉得皈依既是发心也是行为。因为起初要先发心随之就会有反应,有行为出现。

    只发心没有行为如同种下一颗 干瘪的种子,不会有果实。不发心就有行为,

    这不合乎法由心生,一切唯心造的规律。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1,因为师佛都是这样说的,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如宝藏,是无尽功德源泉。弟子也是这样实证的。

    2,如是因如是果,因为弟子相信饺子好吃,所以才会找机会创造条件吃上一顿饺子,

       此时的信心就是弟子吃上饺子的基础。

    3,只有对上师三宝的不共功德和加持升起信心,才会有回归依止的行为。所以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4,真正对上师三宝有信心的必会皈依。只皈依而没有信心的不是皈依。所以信心是皈依的基础。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

    1清净信是对一切善知识及事迹功德和广大悲心而升起的信心,。

    2欲乐信是对善法的功德升起的信心。

    3胜解信是对上师三宝的不共加持和功德升起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此三种皈依在信心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差别。

    1,大士道的皈依发心是要令一切有情众生出离轮回之苦,(广度)证得圆满菩提之果位。(深浅)

    2,中士道的皈依发心是要令自己出离一切善恶轮回之苦,(广度)证得寂静涅槃之果位。(深浅)

    3,小士道的皈依发心是要令自己出离三恶道之苦,(广度)欲求人天安乐之果报。(深浅)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应该是发露忏悔自己的业障,祈祷上师恒时加持,祈请上师慈悲开示,然后依教奉行。

    弟子答题完毕,请上师审批

2013/3/14 14:21:00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问题:

1皈依是在有发心的基础上的一种行为。

2因为在具足信心的基础上才会依教奉行。 

3清净信就是对凡是跟佛教有关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有清净庄严的心。欲乐信就是知道佛法的功德,想要转变马上升起修行的心的这种信心。胜解信就是对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殊胜无比之处能够了解并且产生信心。  

4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都有差别,是一个渐增的过程。 

5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 ,要及时把自己的状态汇报上师,接受调整,及时的依教奉行去做事奉行三欢喜,消除业障。

<!--EndFragment-->
2013/3/14 14:28:00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就是下定决心将身心归向依靠与之。皈依三宝就是下定决心皈依佛法僧三宝,从此以三宝为依处,全身心地归投依向于觉正净之至真至善至美之三德。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是相信愿从的心,有了相信愿从就会归投依向之,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具备清净信、欲乐信和胜解信就会导致全身心地归投依向,这是入道的初发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通过对上师事迹的了知,即想起师之悲心及功德,而引发生起的信心为清净信;听闻上师的教导,去了知觉察善恶之因果,对恶趣生起厌离断除并对善趣生起欲得修行之心,称为欲乐信;通过修行而了知上师乃唯一无有欺骗之皈依处,无论生死、病苦等均能遍知,而坚定不移地归投依向的信心称为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三者是有着差别的,小士道归依的信心是建立在:相信善恶因果,相信六道轮回,了知自己三毒深重,希求善趣而发愿出离;中士道归依的信心是建立在:以小士道为基础,进而对本质的痛苦的觉知而发愿出离;大士道皈依的信心是建立在:小士道和中士道的基础上,其发心最广最大,具有无比的慈悲之心,为了利益众生愿意牺牲自己,长久轮回苦海救度众生,这是佛弟子究竟意义上的发心。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应跪于师前,祈求忏悔累劫以来轻师慢法的深重罪业。细细思维上师与我之恩德,我今受益均来自于上师慈悲不舍的救拔深恩,反省自己的发心行为是一个跟着上师学修弟子吗?由此而奉行三欢喜,福至心开,自然感得内心的清净,在不知不觉中烦恼已被降服,内心功德的生起令师欢喜、众生欢喜、自心欢喜。

(括号内为听闻上师开示后修改之处)

2013/3/14 15:03:00

弟子叩拜上师!

弟子回答上师在慈悲讲之后所留给弟子们的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是以发心为基础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归依的信心是产生归依行为的源动力,没有归依的信心,就不能有如法如理的归依行为。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归依的信心为别为以下三种:

  (1)清净信:指对看到庙宇、佛像、经塔、僧侣及一切与佛教有关的景况等,都会产生一种殊胜庄严的功德之心,则称为清净信。

  (2)欲乐信:指对恶道痛苦产生畏惧而升起一种厌离之心,从而对解脱这种恶道轮回产生一种向往和实修的信心,则称为欲乐信。

  (3)胜解信:指不论身处顺境、逆境、美好、痛苦等,都能观想为是上师三宝殊胜加持的功德之心,则称为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分别是从深到浅,从局限到广阔的分次第逐渐上升的过程。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时,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我与所依止的上师是一师一法一条心,我应及时把自己的疑惑向上师请示,在上师的开示下找到令信心失却的根源,及时解除自己的疑惑,而不是去邪染本就在归依道上摇摇欲坠的同修,从而也令他人信心减退。更不该与信心不坚定的同修私下里议论对上师三宝不恭敬、或不利于上师三宝佛法事业弘扬广大的负面之言辞。

2013/3/14 17:58:00

顶礼上师!

弟子思考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不仅是一种发心或仅是一种行为,归依是有归依心摄持的一种归依的行为。“外皈顶严三宝尊,内皈成就三根本,密皈现前三身相 ,无等上师我顶礼。”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归依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没有信心就无法开启归依之门。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因此,归依的基础是信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即清净信、欲乐信和胜解信分别是指对清净的功德、修行的欲乐和佛法的胜解三方面的信心,也可以说是戒、定、慧三方面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三种归依都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都是具足信心的归依。但发心深浅和广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小士道归依是因畏惧三恶趣的痛苦,欲求人天安乐而归依;中士道归依则了知无论生于轮回善恶之趣,都未离痛苦的本性,为远离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磐果位而归依三宝;而大士道归依者则是为了让沉溺于轮回苦海中的所有众生都能获得无上遍知圆满真实正等觉的果位而归依。我们应依大士道而归依。因为小士道和中士道归依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并不究竟。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已没有信心存疑心时要生惭愧心。马上忏悔。祈请上师赐加持。断疑生信。以三归依行三欢喜,发三殊胜心求三清净地。积福、消业与上师相应。心本清净,无有一物。要深信因果,抉择善恶。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要一心依止,持戒修行。福慧双修直至菩提永归依。

感恩上师慈悲摄受!不如法处祈请上师慈悲指正。

2013/3/15 16:58:00

顶礼上师!

弟子思考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是依止师父。依教反黑为白的行办。进入正道的基础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世间万物。无信不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归依是入道的基础。唯有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才能得道。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1。清净信。认为上师是修行己解脱者。具大慈悲心。2。欲乐信。了知上师修行。内心深生随喜。3。胜解信。相信何时。何地。慈悲上师都能了知。加持我。师父无论何语言。都是表达甚深法义。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好比走向一二三层楼。次第向上。从浅到深。境界渐渐上升到欲求一切有情皆能获得佛果。而归依上师三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回光返照自已当下。是否在归依上师三宝。深刻向师忏悔一切过。祈求。观想归依境。上师三宝摄受加被断疑生信。以三归依行三欢喜,发三殊胜心求三清净地.感恩上师。慈悲喜舍。

2013/3/15 18:54:00

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我发心皈依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假如一个人对三宝没有信心的话,就不能体会到佛陀的慈悲,解脱自在,无上智慧。进而就不会对三宝产生向往,渴求解脱的心。也不会得到三宝的护佑和加持。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指的是清净信 欲乐信 胜解信 。清净信是如论如何都不会对三宝产生邪念,恶念,及疑心。见到上师三宝,佛像,大德及一切三宝产生清净的念头。 欲乐信是知道轮回苦,无常的苦,及一切都随时可能失去,而产生恐惧的心,对解脱很向往,升起非常想修行解脱的信心。对三宝的慈悲,智慧而产生想要追随的信心。胜解信是明白无论什么考验,甚至是生死都能坚定唯有上师三宝是唯一的依祜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是的。小士道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假如真的对三宝信心很大的时候,就会明白人天福报终究会失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继而向往修行中士道,求自己解脱,在深入下去,就明白,我自己解脱了,轮回苦海中如母有情还在遭受轮回痛苦,我要发心救拔他们。就会发起上士道的皈依。弟子理解是三士道皈依是在一点点的深入,和在广度上慢慢的扩展。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弟子发现自己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就很惭愧,皈依许久还是这样子,升起很惭愧,无地自容的心。弟子就告诉自己,要加油,上师三宝无论如何示现都是为了善巧方便度化我,业障深重的我,除了跟着上师好好修行解脱,其他的都是死路一条。当我发现自己存在疑心的时候,就赶紧忏悔,疑心是很重的罪业,三宝的恩德我无论怎么做的无法报答,竟然还升起这样的念头,明白自己的心很恶,赶紧忏悔改正。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敢再产生这样的念头。

2013/3/15 20:15:00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为道源功德母,信如宝藏,是无尽功德源泉。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是指对戒定慧三方面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深浅和广度上都有差别。渐深,渐广,信心越来越深。越来越没有障碍。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应该忏悔!培养福德资粮。消除业障。精进修习三欢喜。

2013/3/15 21:23:00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问题:

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弟子以为归依既是发心,也是行为。有了正的发心,才能有正的行为。在行为的过程中又时刻牢记自己的发心,时刻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发心一致。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因为信心的程度不同导致发心的不同。在行三欢喜的过程中,如果发心随便,就会行为粗糙,不但没有积累功德,反而增加罪业。坚定的信心会令人生起无比的善恭敬心,以这种心奉行三欢喜,使自己和上师越来越相应。没有信心的人,是无法真实地做归依的。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清净信,指的是对清净之功德有信心,对与佛法有关的一切生起信心。

欲乐信,指的是对不恶趣有厌离之心,并生起通过修行善法而求得解脱之心。

胜解信,指的是对佛法的殊胜之处能了解并生起除三宝外无可依赖的坚定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都有差别。从深浅角度来说,小士道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道理,这是学佛的最低程度;中士道相信一切善恶轮回皆是苦;上士道相信一切善恶轮回皆是苦,也相信为了救度众生,轮回的苦也是不苦。从广度上说,小士道是为了自己离三恶道,求人天安乐;中士道是为了自己离一切善恶心轮回之苦;上士道是为了令一切有情离轮回之苦。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发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提醒自己,疑心的生起是因为过去生中的罪业带来的无明,自己今生能得遇佛法是多么难能可贵。自己的信心和所获得的加持力是成正比的。同时要心生惭愧,向上师忏悔,祈请上师加持,请上师慈悲开示为自己解惑。通过闻思,依教奉行。

弟子回答完毕,恳请上师指导!

2013/3/16 10:13:00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一种当下的抉择,通过行为而体现。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即信从,仰望,如果没有信从,就不会仰望,相信了,才会去做,没有信心不会有实际归依的行为。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修行的欲乐有信心,欲离恶趣,想得善果而愿修行的心,可以称为欲乐信,对于三宝的清净的功德有信心,称为清净信,对于佛法的胜解微妙之处有信心,称之为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是存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的差别,信心浅,不懂得大乘的,只想着人天福报,因此就不会有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发心,就想不到让更多的苦难的众生,一同解脱成佛。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做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是应该生起惭愧忏悔的心。惭愧由于自己业习深重,无法理解更多,因为自己的心愚昧无知,佛法的甘露不能滋润,正确的态度是努力忏悔,改正自己的习气,更加努力的修习,积累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入奉行三欢喜。

2013/3/16 11:32:00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归依是一种发心,学佛求解脱的发心。归依亦是一种行为,学佛求解脱的行为。因此,归依既要有求法的发心,又要有如法的依止三宝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归依是回归本性,归依是反黑为白,归依是依止正念。如果没有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就无法产生从无明中走出来的愿望,就无法相信回归本性就能获得智慧。如果没有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基础,黑白的标准就无法树立,对正念无法判断,就不可能真正依止善知识,在佛法僧引导下走上学佛之路。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清净信:对佛法僧的向往之信心。

欲乐信:愿在三宝指导下学习修心的信心。

胜解信:对三宝教诲指导感应道交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在发心上有差别。这一差别来源于对三宝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信心浅、狭窄就只会发求人天福报之心,信心深就会发求解脱之心,信心圆满就会发度众生解脱之心。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时,应认识到是自己的无明所致,应遵循上师的开示和指引,及时忏悔业障,行善积德,积累资粮。

弟子愚痴,祈请上师指导。

2013/3/16 15:18:00

顶礼上师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更是一种决心.也是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首先要明白信心是指对三宝的信心,对归依境的信心.信心具足者,归依的心才能稳固.无信心者,不是真实的归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对三宝的功徳.(在心中显现的清净相).

   欲乐信:对恶道升起厌离之心,通过佛法的修持,而得到安乐的结果.

   胜解信:胜解信可称为"坚定不移"的信心.无论何时都能体会到三宝的功徳.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是有差别的.由浅入深,也是次第逐渐上升的过程.小士道发心,只是求人天福报的发心,因为恶俱,所以归依.中士道发心,出离世间,求解脱,超脱世间.上士道的发心是广大圆满之发心,而且让无边有缘人能学佛,求解脱,无论多苦,也在所不惜.(佛弟子应发上士道发心)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时,存在凝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没有信心时,弟子认为首先要有惭愧心.内心要反思,我是真心想学佛的弟子吗?如果在有凝心时,罪业更是深重.应及时忏悔.因为无明(愚痴)所至.该有的态度是,应该精进依师奉行三欢喜,消除业障,积累福徳资粮,自归依并劝他人归依.

弟子回答完毕.祈请上师指教

2013/3/16 22:52:00

顶礼上师!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发心也是行为,发心是通过行为体现的。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皈依是一切正法之精要,要打开皈依之门,必须有稳固的信心做基础。皈依好比是要盖的楼房,信心好比是地基,地基打了却不牢固,楼房是盖不好的。硬盖到最后也会倒塌。要达到究竟皈依必需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信心犹如宝藏。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此题做了补充)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三宝的清净功德有信心;对修行所有的欲乐有信心;对佛法的甚深微妙,对不可思议处,对不共功德与加持有信心。

   如亲遇上师,听闻上师的开示或看到上师的法相及教言等,能当即想起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妙、庄严、神圣、清净、美好;对所有的一切做清净想;再如听到或看到六道中众生的痛苦,立即生起出离的心,听到或看到能够脱离六道并获得解脱的方法,马上生起要得到之心,并付诸于行动,而且是恒常不断,坚信这样做了一定能趋向解脱,看见由于贪嗔痴慢疑所造的一切过患,生起断除之心,也就是对修行有信心,对修行的种种善行,如忏悔、唱诵、礼拜、供养、承是等有信心;第三:于一切时一切处,相信上师是唯一怙主,今生要趋向解脱只有坚定不移的依止上师,无论上师有什么样的行为,都相信那是一种方便。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世道、中世道和大世道的皈依没有信心的差别,但在广度上是有差别的。这三种皈依都是在具足信心的基础上的皈依;弟子理解是发心有差别。小世道的皈依,只求人天安乐,就这也得具足信心,才能感应道交,否则也不能实现人天安乐,这种皈依缺少悲心,只为自己且只是求安乐。中世道的皈依是为了远离轮回之一切痛苦并获得佛的果位而皈依。这种皈依不是最究竟的皈依,还是只为自己。大世道的皈依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并获得解脱。所以弟子理解是发心有差别,是信心的广度不同。大世道皈依是最究竟之皈依,应依大世道皈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是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什么原因使我成为这样的,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恶果。

顶礼上师!愚痴弟子回答完毕,请上师斧正。

2013/3/17 1:47:00

顶礼上师,弟子作答: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是心的取向和决定,但皈依的态度和程度却以行为来体现。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弟子认为信是因,有信心才会对三宝产生恭敬、向往、依从、归投的愿望,继而取得与三宝等齐的佛果。如果没有信心,就没有了解和追随三宝的前提,所以,信心是皈依的基础,是根源。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对三宝的清净功德有信心;

    欲乐信--对三宝的解脱力、修行境界有信心;

    胜解信--对三宝殊胜见解和不可思议之智慧有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弟子认为在信心深浅上没有差别,只是发心大小的区别。发心小但信心大的也可以成就自己的发心愿望,只是前者心比较狭隘,后者是推己及人,心更加无私慈悲广大。因此弟子觉得取得结果的不同是发心不同而非信心不同。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信疑不两立。信心是因往昔中积累的善业果报,反之疑心则是恶业果报,是业障。若对三宝的慈悲怀疑,无异于畜生类不知感恩,若对三宝的智慧雄力不信,就是无比的傲慢狂妄。所以当发现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时,当提起正念,善加思维,这是大不敬,是罪过,是往昔中不懂感恩轻师慢法的罪障,当猛力忏悔,并精勤修习善业增上信心!

 

 

2013/3/17 15:32:00
顶礼上师!<div>

思考题弟子的答案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首先是一种发心,再次供养承事学思修是作为归依行为,一种具体的行动。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归依是归依佛,归依上师三宝,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越大,越能进入皈依的状态,从而进入归依之门,进入真正的修行状态,此是基础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信心分为三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弟子目前具有一定有清净信,听闻到佛法僧的事情能引起共鸣,能赞叹人和事,欲乐信比较强烈,听闻堕恶趣之事,造业之事,无不叹息,听闻往生解脱之事,起欢喜心和赞叹,反观自己,离解脱差十万八千里远,胜解信理解不是很透彻,但是坚信一点只有跟随师父才能解脱,让师父点化弟子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弟子目前处于中士道发心,弟子已经不甘于追求人天福报,求解脱往生,求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弟子希望修行上进步,多积累资粮,早日发大士道发心!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内心祈求菩萨加持,祈求上师加持,即是此刻心存疑心,当即放下疑心,生起信心!

</div>
2013/3/17 16:56:00

顶礼上师

1,归依是一种行为。

2,因为没有信心 则不为归依。

3,是对佛外表的信心,是对佛深入的信心,是对佛觉行圆满的信心

4,主要是在广度上有差别。

5,发现没有信心时 要观察根源 努力忏悔。

2013/3/17 21:33:00

思考题弟子的答案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在思考中归依,在归依中思考。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弟子这一点做得非常不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弟子很惭愧,有时候也在反省自己。也许是弟子自己经历不够,所以心不能定下来。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只有信了才能有归依的想法,不信而归依是投机取巧。弟子反观自己当年归依上师之时,基础不够牢,所以有时候反而变得不坚定。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欲乐信、清净信、胜解信。

清净信:听闻各种奇闻异事,高僧大德的大愿大行,深感敬佩,深感定要向往学习。弟子认为这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印象,并不持久。

欲乐信:觉得人世间的东西不想搞了,的确是这么一条同流合污的路,很不喜欢这样下去,希望可以解脱。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观念是一种执着,一切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生活中出现了不快乐,觉得不好不应该的事,才会产生这样的信,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违学佛修行的状况。这种信本来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弟子觉得并不究竟。听得善法,觉得想去修行,想去进行这样正确的事,也想去断除烦恼与不善。

胜解信:弟子理解的是对上师三宝的坚定信心,认定上师就是唯一的归处除此之外决无他法,弟子对此的信心的确不足,而且迷茫,弟子认为是弟子在佛法教理等基础上的认识与学习不足。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弟子前段时间与智悟师兄聊的时候,才认识到自己其实的发心大多数时间是一种自我求解脱的心,并不是真正愿舍自我而付出大众的心。偶尔会冒出一些舍我而为度众生的念头,但是这个心并不坚定,在遇事的时候,总会难以保持。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弟子以为应该认真思考,究竟疑惑的是什么。弟子惭愧,弟子其实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总是在疑惑这个疑惑那个而不解。弟子希望能够也借助于这些疑惑而追求到最终真正的那个。

2013/3/18 9:15:00

顶礼上师三宝!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发心是心里的内在活动,行为是内心的外在体现,二者既有内外差别又是辩证统一的。所以,皈依既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是二者的统一,发心落实在行为上,行为体现为行者的发心。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皈依的基础是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内在的愿望和动力,也就没有外在的行为体现。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清净信、欲乐信和胜解信。清净信是对三宝的功德升起的信心;欲乐信是对解脱修行升起的信心;胜解信对三宝生起真实的、无可替代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中、大在信心的深度上是由浅入深,在信心的广度上是有狭隘到宽广。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在当下应猛利忏悔,知道自己是错的,三宝是对的,祈求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净除业障。当如过街老鼠,露头便打。

 

2013/3/18 10:05:00

顶礼上师!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弟子对于思考题的回答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明了三世因果,对于佛、法僧升起无上的敬信心和渴望,心向往之,渴求通过自己的修行也达到这样的境地,然后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皈依是修行的基础,信心是一切的基础,故也是皈依的基础,没有对上师三宝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大雄力的敬信心(恭敬心、信心),则生不起清净信,也生不起向往修行的欲乐信,遑论最深的胜解信,而这三者则构成了信心。没有信心,则根本就不存在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指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者的深度递增。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中、大士道的皈依在信心上依次加深、广度上依次更广。小士道明了三世因果,不愿堕入三恶道;中士道更进一层,有出离心,愿跳出六道轮回,但都是自己求解脱,没有生出广大的帮助有情众生的菩提心,大士道则具足出离心和广大的菩提心,不但自己求解脱,也愿慈悲助无量有情众生都能得到解脱;不愿自己先得到解脱,而是愿意无量众生都成佛了自己再成佛。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这个时候,弟子都会祈请上师三宝诸佛菩萨慈悲加持,忏悔自己深重的罪业,想象上师三宝的无漏功德和自己的短浅愚痴,愿接受上师的调教,消除自己的恶习,皈依三宝,修行三欢喜。

2013/3/18 11:18:00

顶礼上师!弟子回答问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愿意这样做,接受;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只有完全的信任才能接受,愿意改变自己朝向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对修行的信心,对上师三宝功德的信心,对佛法不可思议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应该是,也和发心有关系。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祈祷上师,忏悔内心,反省自己。

2013/3/18 11:57:00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有了信心才能从内心真正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得到的加持就不同。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应马上提起正念,回到当下,惨悔业障祈请上师加持。

2013/3/18 15:57:00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是一种行为,是从归依世俗到归投依靠佛法僧三宝的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只有具有信心,才会有恭敬心,才会对三宝行善恭敬行,才会供养承事三宝,亲近三宝,跟师父休学,没有清净信心就不会恭敬三宝,没有欲乐信就不会去修行,没有胜解心对师父佛法老是怀疑,既不恭敬三宝,也不想修行佛法,还老是怀疑佛法那怎么可能去归投依靠依止三宝,所以说三种信心是归依的基础。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对三宝清净的功德方面的信心,对佛法有很想修行心,在欲乐方面的信心,对佛法的不可思议之处和殊胜之处很了解从而产生的信心,对佛法没有细毫怀疑,对佛法坚信方面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小士道只相信佛说世间的善恶因果的道理,害怕造恶业太多堕入恶趣向往人天善道的安乐,中士道比小士道信心要更深更广一些,不仅相信善恶因果的道理,还认识到既是是在人天善道只要还处在轮回中,那痛苦根本就还是没有解除的,对痛苦的本质有所认识,渴求出离,希望通过修行佛法获得解脱,大士道比中士道的信心又更深更广,不仅相信善恶因果的道理,认识六道轮回痛苦的本质,还有无比的慈悲心,不但令自己得到解脱,还希望无边有情也获得解脱的果位。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应该感到惭愧,感到自己业障深重,自己要好好的忏悔,并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

2013/3/18 16:14:00
感恩上师慈悲开示
2013/3/18 16:18:00
顶礼上师,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
2013/3/18 17:41:00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只有对上师三宝具有足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归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是指清静信,欲乐信,胜解信。清静信是指听闻三宝的功德而生起的信心。欲乐信是指听闻恶趣而生起的厌离之心,听闻善趣生起的欲得之心。胜解信是只对三宝的依赖和指望,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来说更深更广。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时,存在凝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弟子惭愧,弟子经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当失去信心的时候应该相信上师三宝的力量,好好依师修行。

弟子忏悔,弟子懒惰,这么晚才跟帖。祈请上师指正。

2013/3/18 21:16:00

顶礼上师!

弟子智娟的思考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弟子认为皈依是一种发心,并是一种在行为上体现的发心。用皈依的发心来指导自己行为做到如法。发心的程度决定了行为符合皈依的程度,没有皈依的发心,就没有相应的如法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只有对佛法僧三宝升起三种信心,即对佛法僧三宝时时刻刻心中都充满了恭敬心;对上师三宝一切不可思议之事都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坚决的相信;对迈向解脱的向往之心,并相信只有三宝才能带领自己迈向这种解脱,此时才能真正做到皈依,才是名副其实的皈依,是(内)心指导行(为)并且二者高度一致的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清净信,相信清净的功德,对佛法僧三宝时刻升起恭敬心,这是对三宝中僧的信心;胜解信,对一切不可思议之处都能了解,并相信,相信上师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并且除了佛法僧三宝之外,没有别的可以依赖和信任,这是对三宝中法的信心;欲乐信,对世间的痛苦升起厌离心,了解佛法的功德后向往解脱之心,这是对三宝中佛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三种皈依在信心的深浅上有差别,小士道信心最弱,这种皈依只是畏惧世间的苦厄,向往人天安乐才皈依的,只是为了一时的安乐,并未看到轮回的苦;中士道信心居中,这种皈依已经看清世间六道轮回之苦,为了自身远离轮回的苦,获得果位而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仍然是为了自己摆脱痛苦,迈向解脱,是以自己为核心,并不是大乘佛法;大士道信心最强,这种皈依是为了让众生得到解脱,远离轮回之苦,是大乘佛法;在广度上,小士道皈依是为了享一世安乐;中士道皈依是为了远离六道轮回,生生世世安乐,获得果位迈向解脱。小士道和中士道都只是为了自己一人,范围只是自己,仍然是狭隘的皈依,;而大士道皈依的目的是让众生获得解脱,为让他人远离痛苦并获得果位迈向解脱,遍及所有世间众生,并不是自己一人解脱。

总结:小士道信心最弱,范围最小;大士道信心最强,范围最广。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或疑心时:首先观想上师,祈请上师加持弟子;其次,问自己是否在皈依的状态,问自己是否有三种信心,是否愿意追随上师,迈向解脱。及时调整自己,让自己时刻在皈依的状态。


感恩上师的慈悲和耐心指正弟子的错误!!!

2013/3/18 21:54:00

顶礼上师。弟子对这五个问题的理解是: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既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发心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通过行为又可以检验自己的发心是否正确,所以归依既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是不可分开的。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是一种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有成就,否则遇到挫折时就会不坚定,就会不在正确的归依状态。如果没有信心和恭敬心,就得不到三宝的加持。如果有上品的信心和恭敬心就能得到上师三宝上等的悲悯与加持。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清静信、欲乐信、胜解信。这三种信心是一个次第而发的过程。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差别。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是归依的三个分类,是层次逐渐提高的,也是次第而发的。下士道是自己畏惧三恶道苦,欲求人天安乐而归依,中士道是知道无论生于轮回善恶之趣,都未离痛苦的本性,为了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寂静涅盘果位而归依,都是针对自己的,只有上士道才是发的菩提心。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正确的观念是:首先明白自己的观念是错误的,要升惭愧心和忏悔心,没有信心就偏离了正确的皈依,因为信心是皈依的基础,皈依是一切一切的基础。正确的态度是:检讨自己的发心,生起强烈的惭愧心和忏悔心,树立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回到皈依状态上来。

祈请上师校正,弟子感恩上师的教诲!

2013/3/18 22:39:00

顶礼上师!弟子回答问题如下: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弟子理解归依是发心,也是由发心引出的必然的行为,也是发心的外在体现。没有发心 就不可能有行为上的体现。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弟子理解归依是一切佛法的前提,通过三方面 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而建立起来的对上师三宝的恭敬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对有形的上师三宝能升起的大悲心,或做出的功德就能引出的信心是清净信。

        对恶趣之苦而生起的厌离心,对善趣和安乐所升起的的欲得心,通过修行而得安乐之心是欲乐信。

        对时时刻刻均想到唯有上师三宝能知道能依赖的信念是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三种士道的归依都是具足的归依,没有深浅的差别,但在广度上有差别,不能将归依的信心仅为了自己的安乐,求人天福报,也不能仅为了自己远离轮回之苦才升起信心,要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能得解脱而归依才能是真正的归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弟子如果发觉自己产生了疑心时,问到自己:上师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告诉我?我会问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一定是承事,汇报,学习中有错误了,应即刻提起恭敬心,请上师对自己开示,如果上师指出自己不对的地方,就一定要心存感激发心忏悔。立即改正!记住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

2013/3/18 23:16:00

顶礼上师!

弟子回答问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是一种行为。因为行为是思想、发心的体现。归依最终还要体现在行为上。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没有信心,就不会归依三宝,依止师。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是向往三宝的信心;欲乐信是离苦得乐的信心;胜解信是对三宝坚定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是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发现没有信心和心存疑心的时候,是自己业障深重的体现,应该忏悔自己的业障。应依师来解决问题。

弟子回答完毕!

 

 

2013/3/18 23:17:00

顶礼上师!
弟子答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发心也是行为,皈依的发心有了,还要有皈依行为的锻炼。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只有相信才会去皈依。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清净信是对三宝的清净功德升起信心,欲乐信是对出离轮回而修行升起欲乐的心,胜解信是对三宝不共的功德升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是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小士道只为求人天安乐,信心最浅,大士道发心为救度众生,信心最深广殊胜。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忏悔自己的愚痴我慢,轻师慢法的业障,和往昔来的业障。并祈祷上师加持。

2013/3/19 13:39:00
顶礼上师,弟子回答问题:<div>
</div><div>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div><div>

答:皈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因为有行为即为有发心,有发心也必会有相应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只有信心才能获得加持,才能有恭敬心和虔诚心,才能信受奉行,趋向佛法、迈向解脱。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欲乐、胜解三个方面。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有差别。

小士道只是相信世间的因果,而中士道不仅相信世间的因果,还相信出世间的因果,并且认识到了一切都是苦的。

大士道不仅解脱自己还解脱众生。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这是一种罪业,说明自己业障深重,应该多做功德,忏悔轻师慢法的罪业。

</div>
2013/3/19 18:33:00

顶礼上师,刚才点错了,忏悔!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弟子的回答:弟子的认知是,皈依既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两者相生相济,皈依的发心需要用皈依的行为去落实,而皈依的行为需要有皈依的发心去引导。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弟子的回答:皈依必须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没有信仰就谈不上皈依,无信则不立。如果没有信心,哪怕我们在皈依学修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障碍都会背离皈依,所以皈依的基础是建立在切切实实的信心之上。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弟子的回答:三种信心分别指的是:清净信—相信佛法僧三宝的不可思议之功德和慈悲,相信佛法僧三宝是我们众生脱离轮回恶趣的唯一依靠;欲乐信—指的是听闻上师三宝的功德后,相信上师三宝能带领我们走向解脱的信心,从而生起渴望皈依上师三宝的心。胜解信—在认识到上师三宝的功德事迹、皈依上师三宝后,愿在上师三宝的指导下如说修行,相信在上师不断的调教和锻炼下,最终会通过修行达到解脱的目的。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弟子的回答是:小、中、大三士道的区别是三类人对佛法僧三宝所认知的程度不同,所生起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差别,没有认识到轮回的恶趣、对佛法僧三宝的认知而产生的信心和愿依止三宝修行解脱的信心存在不同,所生起的愿力不同,在学修过程中所得到的加持不同,最终所得的成就也会有巨大的差别。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弟子的回答是: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时,应提醒自己时刻意念上师三宝的广大圆满功德,提醒自己上师三宝是大智慧大慈悲之善知识,唯有依止上师学佛修行才能清除自己的业障、在上师三宝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才有可能脱离轮回恶趣。自己也应该通过供养、承事和修行逐渐让自己从疑心的烦恼中走出来。

2013/3/20 0:31:00

顶礼上师,弟子回复师父布置思考题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归依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以发心驱动行为,以行为印证发心。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弟子理解信心的信代表着相信,心代表自心自性的本来样子就是上师,所以信心的意思就是相信上师没有任何的怀疑,上师就是归依的对境,如果对归依的对象相信无疑那就是一切归依的基础。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清净信是指对一切外在代表三宝功德的事物产生的信心、欲乐信是指对离苦得乐的真实功德产生信心、胜解信是指对三宝难以相信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产生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没有差别,因为小、中、大的分类是在具足信心的基础上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是反省自身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向上师请教答疑。

2013/3/21 17:34:00
    顶礼上师!<div>   <div>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div><div>     答:弟子认为皈依即是一种发心,也是一种行为。因为皈依,说明自己愿意以佛为导师、以佛法作为自己解脱的道路,愿以僧为自己的修行伴侣,有这种发心和这种行为,才证明是皈依。</div>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因为对佛、法、僧三宝具备了信心,才会去寻求皈依。因为相信佛陀是大觉者,所说的都是真理,能让自己也走上解脱之路,而依靠僧作为自己的同伴让自己清净、精进。正是这种信心,才让自己在获证菩提之前皈依。因此,皈依的基础是信心。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信心分别是:一是因听闻对佛菩萨功德事迹、佛像等而升起的信心,即清净信;二是欲乐信,指听闻因果道理,相信自己依佛法而去修行也可成就佛菩萨那样的功德。三是胜解信,指无论遇到佛菩萨如何示现、遇到什么威胁诱惑,自己都能不动摇自己的皈依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这三种皈依在信心的深浅、广度上有差别。小士道皈依的信心在于相信因果,今生愿皈依三宝为自己来世修福报。中士道皈依的信心比小士道更深广,他的信心是相信皈依三宝,希望自己通过修行出六道轮回,获得自在解脱。大士道皈依的信心更深广,他没有考虑到自己出六道,他不惧六道苦,愿劝导一切众生皈依佛法僧三宝,让他们能脱离苦海,获得自在解脱。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问的时候,应该马上忏悔自己这种愚痴、无明、有罪过的想法,杜绝这有这种恶念的升起。应该常想想佛陀应化、祖师大德应化的事迹,让自己保持正念。

</div>
2013/3/25 15:00:00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答:皈依是一种因殊胜的信心而产生的依止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答:信心是善根功德的体现,没有信心,犹如干枯的树木,发不出生机。信心也是功德之源泉,有了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功德增如上弦月。所以信心是非常关键的,贯穿整个学佛修行的脊梁。有了信心才有一切。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答:三种信心:
1,清净信:对于三宝任何形象都心生欢喜,有清静之信心。
2,欲乐信:对于三宝一切之功德显现都升起想要之心,欲望想得到的信心。
3,胜解信:对于三宝一切之显现,不管好的不好的,都能升起不共的胜解信心。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答:小士道皈依只想获得人天安乐而皈依,中士道皈依因厌离三界火宅而欲求解脱之心而皈依,大士道为解脱一切痛苦有情而皈依。大士道的皈依发心最大,最广,以菩提心皈依功德力最大。所以我们应以大士道而去皈依。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或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是:我是愚痴众生,业重众生,我不能了知到三宝的功德而生不起信心,这是我的愚痴傲慢导致的。我应该忏悔,定是我往昔轻师慢法的果报!我不能再愚痴了,不能再如此傲慢了,要忏悔!

2013/3/26 10:54:00

顶礼上师

一、归依是一种发心还是一种行为?

归依需要发心,是一种决心,更是一种长期的行为。

二、归依的基础为什么是信心?

信心犹如种子,能生一切善法功德,若无信心即同种子被火烧焦。如经云:“若无信心者,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岂能发青芽?”所以信心是归依的基础,是功德的显现,是归依学修的长久动力。

三、三种信心分别是指对哪三方面的信心?

信心总分三: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

在进入有诸多佛像、经典、佛塔的殿堂,或亲遇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或者听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等因缘,当即想起他们的广大悲心及功德等,由此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

听闻恶趣之痛苦而生起厌离之心,听闻善趣与解脱之安乐则生起欲得之心,了知善法之功德而生起修行之心,现见恶业之过患而生断除之心等,即为欲乐信。

若识三宝之不共功德与加持,从内心生起信解,并知三宝乃一切时处,均无欺骗之皈依处。无论是苦乐、病痛,或是生死等,任何之事无欺三宝都能遍知。除三宝之外,无有他处可依赖和指望,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称为胜解信。

四、小士道和中士道、大士道的归依是否在信心的深浅和广度上有差别?

“若畏惧地狱、饿鬼、傍生三恶趣的痛苦,欲求善趣人天安乐而皈依,称为下士道皈依;若知无论生于轮回善恶之趣,都未离痛苦的本性,为了远离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果位而皈依三宝者,称为中士道皈依;若见沉溺于轮回苦海之所有众生,遭受各种痛苦逼迫,为了让他们获得无上遍知圆满真实正等觉的果位而皈依,称为上士道皈依。”信心是渐深渐广的。

五、当发觉自己没有信心存在疑心的时候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应该是什么?

信心是功德的体现。若信心不足,或存疑心,应忏悔业障,精进修行,培养福德资粮。

2018/1/20 14:47:00
ringintheinternationalstandardsisrecognizedasthesilverstandard.completeloginafterbothsidesloginsuccessfullydeformationorabrasions.softhairbrushnetavailableslot,usingoxidantBraceletPandoraBoutiqueEnLignedeepensilversurfaceoxidation.[details]ask17:28.pandorajewelryoutletstoreandthenrinseoffwithclearwater.PandoraOutletFrancefirePandoraFactoryOutletStorelighters)bakingsilverjewelrydamageonthesurfacepandorachristmascharms2017structureofhttp://www.pandorauk.biz/bakingassilverjewelry;pandorabraceletsuksale2.youcanusethethingreasypandorajewelryaustraliatowelorclothasusual.Second.[url=http://mamaread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