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可大师得付法已,广宣流布,度诸有情。于天平年中,后周第二主孝闵已卯之岁,有一居士,不说年几,候有十四[四十],及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侮。”居士曰:“觅罪不可见。”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宜依佛法僧宝。”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亦受具戒,师告曰:“如来以大法眼付嘱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将此法眼付嘱于汝,并赐袈裟以为法信。汝听吾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花亦不能生。
说此偈已,告璨曰:“吾往邺都还债。”便去彼所,化导群生,得三十四年。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在城市、随处任缘,或为人所使、事毕却还。彼所有智者,每劝之曰:“和尚是高人,莫与他所使。”师云:“我自调心,关汝何事?”时有辩和法师,于邺都管城安县匡救寺讲《涅槃经》。是时大师至彼寺门说法,集众颇多。法师讲下人少。辩和怪于师,送往县令瞿仲侃说之:“彼邪见道人,打破讲席。”瞿令不委事由,非理损害而终。葬在磁州涂阳东北七十余里。寿龄一百七岁,示于时灭,当隋第一主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之岁。唐内供奉沙门法琳撰碑文,德宗皇帝镇号大弘禅师大和之塔。
觅心不可得,觅罪不可得!罪与心缘自一处,说罪者是心,说心者是心,此心本妄,觅不可得!说可得者,即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弟子谨记老祖师那句话:“明道者多,行道者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历代传承祖师!南无传承大恩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