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上师三宝!
6月27日周日,安达慈化院弟子们聚会议事后,在15:00开始组织法本的学习。本次学习由慧清组织,学习流程如下:
一,前行发心;二,确定学习内容为皈依法要P1-2页前四个自然段,集体读诵;三,逐个人逐句谈对字面的理解,四,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问题即:1,上师开示过三种信心是从三个角度谈,它们之间并没有次第的关系,那么你觉得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请分别举例说明你理解的三种信心。
2,根据上师开示“清净信是生起清净心的因、欲乐信是生起欲乐心的因、胜解信是生起胜解心的因”,你又有了新的理解吗?
3,假如看到上师生病了 认为这个是上师的示现和表法,这是什么信?反之若想:上师不是佛吗怎么还会生病呢?这个心显然已经不清净了,结合我们学到的这三种信心,你是怎么给这个想法定位的?(或者是因为哪种信心不具足还是压根就没信才这么认为?);五,总结出共识和疑问点;六,布置下周的学习计划;七,回向。
参与师兄为:静心 慈欣 慈波 慈会 静明 慈瑾 慧清
结合上师在群内所做的开示,大家又通过案例分析理解,讨论的非常热烈,总结出以下观点:
清净信:对上师三宝的清净有信心。
举例如,在上师调伏我们过程中,产生了烦恼,烦恼都来自于把上师做俗想,把上师等同于世俗中的人去要求,要求上师随顺满足我,不被满足时就会有抱怨 委屈不理解等等,而事实上,上师三宝始终是清净不动的,一直在动的是我们这个不清净的心,这个时候能认识到上师的清净功德,是清净信。
欲乐信:对上师三宝的修行功德有信心。因为对上师的清净功德坚定不移的相信而去依止,求得跟上师一样的清净功德,并坚信上师的指引和自己的实践,能够让我获得这种功德,这个信心是欲乐信。
举例如,在上师三宝这个根本的对境面前,遇到被调伏时所产生的不清净当下能回转忏悔,思维上师的清净功德,这个是清净信直接的体现,然而在世俗生活里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逆境,那么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如何在这个时候体现对上师三宝的清净信呢?那就是仍然象在上师三宝对境前那样,用自己清净的心,思维上师的清净功德,也追求做个清净圆满的人而来清净自己当下的内心,这就是修行;并也因为上师三宝的教导而认识苦,了知净土的妙有,更相信通过上师三宝的指引能达到跟上师三宝一样的境界,这种信就是对上师三宝的欲乐信。
胜解信:对上师不可思议的见解境界有信心。
举例如:上师生病是对我们众生的示现,又比如有同修说自己认为1+1就等于2,但是上师说1+1等于3,那么就会认为尽管我不知道1+1为什么等于3,但是上师说结果是3,这其中就一定有不可思议的缘故,因为我们众生是不可能了知有无漏智慧的上师的境界。这个就是对上师见解境界,对上师大智慧而具有的信心,是胜解信。
在现场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每个人观点的碰撞,一些心中的疑问被梳理开,但也随即产生了新的疑问,有些是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个别师兄有些新的疑问,这些枝节问题也纳入了总结中,如下:
1,不清净的当下自己不知道,过后才知道,这时候怎么办?(现场结论:因为没有形成向内观照自心的习惯,多多串习这个就是修行,发现后立即忏悔。也是业重资粮不够,当多修三欢喜)
2,如何忏悔?是念咒吗?(现场结论:忏悔就是知道自己错了,有那种懊悔 愧疚 难过的心情生起,希望求得原谅发愿再也不做,否则念几万的咒也没有用。)
3,自己发心为朋友念经超度是什么心?为朋友念地藏经不也是修法吗?(现场结论:发心为他人超度该是慈悲心吧,好像不在这三种心的讨论范围。错不在念地藏经,而是不如法在怎么为他超度,当在上师指示下去做,这才是依止上师,修上师的法而不是自己想什么就什么的自作主张,修自己的“法”。)
4,比如祈祷竞赛取消、在打麻将或玩扑克牌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生起祈祷上师加持的心,这个显然也是对上师的信心,这个信是什么信?再比如,亲人朋友因做了不善业遭受果报然后来挂牌求上师加持,这个又是什么信心?
5,上师曾开示过,三种信不是次第关系,是对上师三宝三方面有信心,但是三个信心还是要放在一起理解。那么在清净信 欲乐信和胜解信之间,前两种信心通过讨论已经得到了梳理,但是,胜解信和其他两种信心又是怎样的联系呢?
下周学习计划:
通过学习上师的开示,结合实际案例本周学习在知见上明朗了一些,但是在见解上还是有时候偏颇,也没有达到理解稳定和透彻,需要再次在深度和广度上讨论学习。所以在7月4号的学习当中,还是学习这四段内容,结合后面的两个公案而加深理解,即皈依的基础全部内容,全部纳入下周的学习,对三种信心深入学习。
探讨上周遗留问题:
1,比如祈祷竞赛取消、在打麻将或玩扑克牌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生起祈祷上师加持的心,这个显然也是对上师的信心,这个信是什么信?再比如,亲人朋友因做了不善业遭受果报然后来挂牌求上师加持,这个又是什么信心?
2,上师曾开示过,三种信不是次第关系,是对上师三宝三方面有信心,但是三个信心还是要放在一起理解。那么在清净信 欲乐信和胜解信之间,前两种信心通过讨论已经得到了梳理,但是,胜解信和其他两种信心又是怎样的联系呢?
3,当如何来培养或增强对上师三宝的清净信 欲乐信和胜解信呢?
4,理解后面的两个公案,说说其中的清净信 欲乐信 胜解信都从哪里体现?
请广大师兄们做好预习准备,准时参加!
顶礼上师!
随喜师兄发帖,慈化院的学习如果能和UC房间的学习同步开展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UC房间学习后对疑留问题再进行讨论能加深学习。
对于闻思不够的我们,盲目的精进是不可取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知见才能去如法修证,而对于懈怠闻思修的人来说,更是在“皈依”上发生了问题,所以上师指示我们目前最重要的是对法本的学习,皈依基础不打好就无法谈其他,所以皈依法要的学习成为重中之重。
敬请师兄们提早预习,珍惜共修机会,不使学习时间空过,方为真学佛人。
顶礼上师!
在7月18日的学习中,先是安排对第一次所学内容的回顾,在对三种信心的含义温习的基础上,进行对三种信心的辨别,即在“狗牙变舍利”和“工布奔的故事”中找出三种信心的体现。
师兄们并列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辨别,发现在对实际应用中还是有困惑,存在分歧:
一方认为:“浅的就是清净信,深的就是胜解信”。比如说上师要我们供养吃的穿的,而坚定的认为这是上师在度我们给我们培植福报,这个是胜解信;又假如看见上师喝酒吃肉,也坚定的相信这是上师的一种示现,是方便度化众生的手段。此方师兄认为因为这么想才依旧坚定的追随上师,这就是深的信,是胜解信。
而另一方认为:清净信就是对上师的清净有信心,反之就会把上师当做俗人,这个就是辨别是否有清净信的标志。也比如上述两个例子中,如果对上师的清净没有信心就会觉得师父怎么会跟我们要东西、怎么会破戒吃肉喝酒等等,这就是把上师当成了俗人凡夫,对上师的清净功德没有信心的缘故,所以这个是属于清净信的范畴。而胜解信是因为对上师有坚定的清净信、欲乐信,从而坚定的认为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这个是胜解信,胜解信强调的是因对上师不可思议功德的坚信而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比如故事中的老母亲和工布奔,最后都因为胜解信获得证果。
这是弟子们困惑的地方,祈请上师慈悲给予开示!
随后弟子们又进行“皈依之分类”的学习,列出如下问题研讨:
1,皈依的分类是依据什么而分的?你认为是什么在决定着这三种皈依的层次?
2,第一句话“具足信心的皈依分为三种”中,为什么在前面加这样的定语“具足信心的”?难道下士道的皈依也是需要具足的信心吗?如何理解?
3, 在对下士道皈依的描述中,你是如何理解的?这种皈依能决定什么结果?在对中士道皈依的描述中,你是如何理解的?此种皈依能决定什么结果?在对上士道皈依的描述中,你又是如何理解的?这种皈依能决定最后怎样的结果?
4, 你能找出三个不同的例子来说明这三种皈依层次吗?
5,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你如何来辨别这三种皈依?根据你对这三种皈依的认识对照自己,知道了自己处在哪种皈依层次上吗?
6 ,三种皈依是否是次第生起?你认为从下士道皈依可以直接上升到上士道皈依吗?请说明理由。
7,比如经常有师兄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丈夫或妻子的障碍不能参加UC学习,也不能按时去道场共修,更难以去云林寺参加一年一度国庆的密集禅修法会,此时家人的意见直接影响了自己的抉择,这种行为你认为处在哪种皈依层次?或者处于皈依当中吗?
8,自己解脱离苦后再去度人是上士道发心吗?
因为时间的关系,师兄们对第一和第八个问题进行了交流。
第一个问题基本达成共识。
在第八个问题上出现了疑惑点:
师兄们认为:既然发了度众生的心就是上士道的发心,自己先解脱再去度人这个是自度度人,否则也没有能力去度众生,这个属于上士道发心。这时有师兄列举了上师经常讲到的一个公案:一个修行人发大愿度众生,宁可粉身碎骨也誓愿不去净土要留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可这个人死后却往生到净土,是不求净土反生净土的故事。这个公案又让师兄们对第八个问题的理解产生了困惑和动摇,即上士道发心是不是要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苦而是完完全全的利他和付出才是。
此处有疑,祈请上师慈悲给予开示。
下周学习计划:将继续深入理解和学习皈依之分类,围绕这8个问题讨论,师兄们在预习后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