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
如是已说无心地决择。闻所成慧地决择我今当说。
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
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由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
问归依有几种。何缘但有尔所归依。齐何缘故说能归依。
云何修行归依之行。何等归依所得功德。
答归依有三种。
谓佛法僧。四缘故有尔所归依。
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
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
三具大悲故。
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兴供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众皆可归依。
齐四缘故说能归依。
一知功德故。
二知差别故。
三自誓愿故。
四更不说有余大师故。
当知归依有四正行。
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
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归依。
当知复有四种正行。一诸根不掉。二受学学处。三悲愍有情。四应时时间于三宝所勤修供养。
受归依者获四功德。一获广大福。二获大欢喜。三获三摩地。四获大清净。
复获四德。
一大护圆满。
二于一切种邪信解障。皆得轻微或永灭尽。
三得入聪睿正行正至善士众中。所谓大师同梵行者。
四为于圣教净信诸天欢喜爱念。谓彼天众心生欢喜唱如是言。我等成就三归依故。从彼处没来生此间。是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归依。亦当来我众同分中。
复次由六种相。佛法僧宝差别应知。
一由相故。二由业故。三信解故。四修行故。五随念故。六生福故。
云何相故三宝差别。谓自然觉悟相。是佛宝。觉悟果相。是法宝。随他所教正修行想是僧宝。
云何业故三宝差别。谓转正教业。是佛宝。舍烦恼苦所缘境业。是法宝。勇猛增长业。是僧宝。
云何信解故三宝差别。
谓于佛宝应树亲近承事信解。于法宝所应树希求证得信解。于僧宝所应树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
云何修行故三宝差别。
谓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受财法正行。
云何随念故三宝差别。
应以余相随念佛宝。应以余相。随念法宝。应以余相随念僧宝。谓是世尊乃至广说。
云何生福故三宝差别。
谓于佛宝依一有情生最胜福。于法宝所即依此法生最胜福。于僧宝所依多有情生最胜福。
这真正的三皈依我也不用多解释了,究竟依中佛具足三宝。究竟与方便是一体皈依。所谓理事不二。性相不二,缺了表相僧怎么可以
一切有情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乐者。
应当归依佛法僧宝。以是因缘令诸有情归佛法僧。;;;;;;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
言僧宝者亦有三种。
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祐福田。虽为福田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一义僧。
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
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净无染。能灭众生贪嗔痴闇。如十五日夜满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
是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
应作是说当令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自证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归依三宝品第一
善男子。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
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
如捨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
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
雖未能得無漏戒定及慧解脫。而供養者獲無量福。如是三種名真福田僧。
復有一類名福田僧。於佛捨利及佛形像。並諸法僧聖所制戒深生敬信。自無邪見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讚歎一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過犯悔除業障。當知是人信三寶力。勝諸外道百千萬倍。亦勝四種轉輪聖王。何況餘類一切眾生。
如欝金華雖然萎悴。猶勝一切諸雜類華。正見比丘亦復如是。勝餘眾生百千萬倍。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養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無有窮盡。供養前三真實僧寶。所獲功德正等無異。如是四類聖凡僧寶。利樂有情恆無暫捨。是名僧寶不思議恩。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聞佛法音。得悟三寶利益世間。然今不知以何義故。說佛法僧得名為寶。願佛解說顯示眾會及未來世敬信三寶一切有情。永斷疑網得不壞信。令入三寶不思議海。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顶礼上师!
感恩上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