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娜出家原为两段情
著名歌手李娜忽然出家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9月27日,资深撰稿人何东在其博客上发表了《李娜的两首歌、两段情……》一文,首次披露了出家前李娜的两段鲜为人知的恋情,认为这两段感情受挫是李娜出家的重要导火索。
前日,记者电话采访何东时,他表示,撰写此文是为了纪念李娜歌声带给自己的震撼,至于文中李娜爱上的两名男子的姓名,何东表示,时间过去很久了,不必再提名字。
《李娜的两首歌、两段情……》一文中,尤以李娜的两段恋情引人注目,而且直接导致李娜选择了出家。何东告诉记者:“我写的李娜的两段感情,是听到圈内人说的,我没找她本人确认过。不过她的第一段感情结束后,我是知道的,我见过她本人,当时她整个人的神色都变了。李娜是在用生命去爱,去唱歌啊!她感情的悲绝也正在于此。”对于提笔写李娜的故事,何东说:“我听过一些佛教居士、僧人的诵经声,那是比较空明的,后来听了李娜唱的诵经音乐,我感觉她依然用情很深,很多人都说听了李娜的诵经声之后感动得流泪。李娜歌中的柔情没有变,这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现在她走进了佛门,我希望她能真正得到平静与超脱。”何东还表示,他也听过齐豫唱的佛曲,感觉齐豫的歌声跟李娜相比,就显得要超脱一些。
《李娜的两首歌、两段情……》引来了极高的阅读率,何东为什么要选择在博客上“免费”发表?何东笑着回答说:“我这是学李亚鹏。我很怕一些报纸杂志,篡改我的谈话内容,所以不如像李亚鹏公布女儿病情那样,在博客上公开写出来。”
她唱,用她凄绝碎裂的心
《青藏高原》自问世以来,已有很多人唱出很多的版本。有人问我,《青藏高原》你觉得谁唱得最好?我淡淡地答:“当然是李娜!李娜是在用她凄绝碎裂的心在唱啊!”
认识李娜,已是好久好久以前了。当时是被一群朋友拉去我平时最讨厌的卡拉OK歌厅。无意中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就注意到对面角落里坐着一位身材娇小的女性。仔细一看,那不是李娜吗?我立即起身很莽撞地走到李娜身边,主动介绍自己。因为陌生,李娜当时有点窘,她本来就长得有些憨,再眯缝眨巴着大眼睛,就更显得憨厚实诚了。我于是毫不客气地坐在李娜身边,就跟她随意聊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就跟李娜熟悉起来,也很说得来,所以经常会打电话聊。后来有好一段时间,我都没见到她本人,就只听说是去东北,给一个电视剧配片尾曲。直到那部连续剧播出,《嫂子颂》一下就唱遍了全国。
再后,我很确切地得知,李娜当时正深深堕入了情网,她爱上了一条东北汉子。而《嫂子颂》所以被唱得那般情深义重母性十足,却也跟那段恋情有直接关系。然而就在李娜与那汉子正爱得死去活来之时,却因为那汉子身边的因素,就让这段感情不得不戛然而止不了了之。这之后许久,我在北京又见到了李娜,虽然她表面上没什么改变,可我从她那眼神当中,却分明感觉她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她依然会浮着酒涡在笑,可眼睛深处却分明多了几分对人的恐惧,还有对感情的苦涩无奈。
之后,李娜因为出了《影视作品精选专辑》,专门给我发来请柬,我也去北京天伦王朝酒店,参加了她的专辑新闻发布会。那一天,有很多人都到场祝贺。我特别注意到,当时在她身边,又有一位相貌斯文的音乐家,一直都形影不离相伴在李娜身边。那位音乐家我却也一直相熟认识的。可我知道,他也像上一位东北汉子,是有家之人了。看他们当时那亲密的样子,我心里不禁暗暗替李娜叫苦,因为我根据自己也包括从侧面的了解,完全明白,那斯文音乐家虽然深爱李娜,但绝对不会因为她而弃绝家庭与李娜共赴爱情的。
再之后,果然就听到了李娜再与此音乐家情缘两断,而且精神与内心都受到了巨大刺激。而我从她的影视歌专辑出版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本人。
忘记了是1996还是1997,突然之间,李娜的一曲《青藏高原》,就天崩地裂地响遍了歌坛。我竟然无法想像,就在那首李娜面对天地高原朗朗蓝天如血红日的歌声当中,在她那撕心裂肺的吼唱里,又呐喊出了她对人间、对感情、对世俗的多少无奈与悲凉?
《青藏高原》对于李娜,真乃她在歌坛的绝唱———之后,她就一路出家到了美国。
至今听李娜,常以为那就是长歌当哭!
思李娜,独泪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娜如今在他乡。
李娜出家是为了回家
“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李娜出家 (释昌圣法师)
李娜,196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当年从河南戏校走向社会,走向北京,没有靠山,没有背景。但是,历经十个春秋的寂寞攀登,李娜的名字终于走向千家万户,红透神州大地。从《好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形象地描写出她一步步走向艺术之巅的艰苦历程。而荣获1995年罗马尼亚MTV国际大奖的《嫂子颂》,则是她向世界级歌星冲刺的最初尝试。近十年来,她为160多部影视剧配唱200多首歌,中国影视剧几乎一半叫响的歌曲是她唱出来的!
1997年,于湖南张家界隐居,后毅然决定于五台山出家修行,法名“释昌圣”。一时间众说纷纭……近年来,与母亲一起居住在洛杉矶的一座寺院内,潜心修学佛法。
对内地广大歌迷来说,歌手李娜的出家可算是当年的一条爆炸性新闻了。九六、九七之际,正当李娜歌唱技艺处于颠峰状态之时,她却急流勇退,毅然决然地在山西五台山削去青丝、落发为尼,后又到美国专志学佛。她的出家之举应算是演艺圈人士中学佛、向佛的代表性个案,故首先在这里予以阐述。
当时有一篇报道曾这样议论道:“这不是一盏青灯古佛,毁了一生前程么?”李娜的一位朋友则如是评论说:“李娜出家是她经过长期思考后作出的理性决定,毫无沽名钓誉之嫌,更没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学佛,就是对中国音乐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战,她是想通过学佛,从佛音中领悟音乐的大智大慧。她这样做,就是为明天闯世界积累本钱。”还有一篇文章则分析了时人揣测李娜出家的几种原因:“一是对现实不满,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扰;二是婚恋失意,看透了儿女间的情短意长;……”
面对这种种评论,真让人有一种无话可说的悲哀与无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将出家人与官场、情场失意,精神有问题,不忠不孝,别有用心,逃避责任与义务等等负面评论联系在一起。照这种观点看来,寺庙似乎是天下落难者的大本营;佛教就仿佛是麻醉人的悲观剂,让你在一种无可言说的绝望中,守着青灯古佛自欺欺人地度过一生。不想再作过多说明,谎言重复一千遍后也能摇身一变成为真理,偏见的诞生也情同此理,还是让事实本身去发言吧。
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太了解李娜,只是听别人说起过,她曾为一百六十多部影视剧配唱过二百多首歌,十年的歌唱生涯使她和无数的奖项连在一起,中国影视剧中几乎一半叫响的歌都是由她首唱的。每每听到这种介绍,我总在心底说:这些都有什么用呢?是的,凭这些可以赢得无数的鲜花、掌声、钞票,不过,再有穿透力的声音也刺不透无常、死亡的铁幕。许多人唱了一辈子歌都不明白声音的显而无自性,他们将全部的心力都放在1 2 3 4 5 6 7这几个音符上,以为那就是生命全部的秘密与归宿。
所以才为李娜的出家从骨子里叫好!
其实李娜出家之前的某些生活动向,已暗示了她未来的人生走向。有篇文章曾记叙道:出家前,李娜将户口迁到了张家界,并在天门山山顶一块有树有水的"宝葫芦"地造了几间木屋。图纸是她亲自设计的,屋后还拨了一块菜园地。小屋建成后,李娜天天缠着守林员漫山遍岭挖野菜,什么汁儿根、百合、石葱、石蒜等等,她自己说,大自然给人类最真实的馈赠,她要返朴归真,回到人的"本真"状态……
在当今这个甚嚣尘上的浮华世界中,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经到手或即将到手的一切物质享受,独自一人跑到山顶去与日月星辰、山风朝露为伍呢?有些人可能会大言不惭地拍着胸脯说:"大隐隐于市",正所谓心静自然凉,何必要赶赴山野、亲至悬崖,到别处去求得一个宁静呢?此话初听之下颇为有理,真实推究起来则根本经不起推敲。凡夫往往都倒果为因,还没成大隐时就自以为是地"没"于滚滚红尘了。李娜想必清楚这一点,故而在最终割舍世间情缘之前,先有意无意地避开了浊浪冲天的人间繁华,跑到这乡野小屋中把凡情俗虑过滤、涤荡一番。这种独赴寂静地之举,大约可算作她善根彻底苏醒之前的一次萌动吧。
还是让我们听听李娜自己的声音——
“人有四种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阶段;二是职业、仕途、名誉、地位;三是文化、艺术、哲学;四是宗教。只有进入第四种境界,人生才闪出亮点。”
“一九九五年,我的两个信奉佛教的朋友说我脸色不好,给了一本经书让我念,我当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放了许多天没去管它。几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就拿出那本经书读了起来,突然就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就喜欢上了佛。与佛结缘使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命运真的会在瞬间被改变!”
“从顿悟的那一刻起,浸满身心的就是兴奋痛快的感觉,至今仍是如此。记的刚上五台山时,兴头高的不得了,就像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东西,舍不得放手。做早课时,看到有人打瞌睡,觉得简直是大逆不道。后来由于高山反应,浑身浮肿,自己却一点也没有觉察,还是别人发现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经中。”
“原来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圈子里,为名利拼搏,为金钱挣扎,现在则有了一种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觉。”
“以前的我并不快乐。我过去的生活表面上很丰富,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内涵。唱歌,跳舞,成为媒体跟踪的对象,这几乎是我过去生活的全部内容,身不由己陷入了名利的追逐之中。欢乐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还 要掩饰,戴着面具生活,永远也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干什么都比较专一,不愿意在艺术实践上保持一个风格。舞台上我虽然失去了自己,但在生活中我没有失去寻找自己的勇气。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出家,我把尘世中的烦恼和过去名利场上的经历、成绩、荣誉、教训全部抛诸脑后,我寻找原本蕴藏在我们每个人心灵之内的那么一种清静的觉醒,那么一种安宁的本性,然后潜下心来,慢慢领会自然与人类生来即已具有的和谐与真谛。”
“我喜欢清净,没有家庭和孩子,这样好,我喜欢。实际上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我喜欢新的事物,接触佛教才四年,还是个刚起步的孩子,唱歌还唱了十年呢!”
“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己才能度人,我觉得人要活的真实,活的善良,活的柔和,”
“如果一个物理学家或是其他行业的什么人转而研究佛学,人们就不会感到奇怪,就因为我是歌手,大众人物,就引得人们那么关注。而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特别,我喜欢做就去做了,就这么简单。说起还俗,我没有还俗的问题,我现在与俗就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我人就在俗中,与别人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
不用再引述更多的话语,一个基本已上道的出家人的形象,我想已经跃然纸上了。如果李娜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之人的话,那她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则表明她的实证功夫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佛法的确不是什么怪异、神通的大展台,佛法也绝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玄之谈,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动的生活长河中,处处都泛起佛法的涟漪,只不过有人意识不到,有人又太过搜奇览胜而已。在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中,我们已约略体会得出李娜拥有的那颗平常心。无一法不是佛法,能将社会当成修道场;既不同流合污,又不显山露水;既能自我修炼,又能无声润物;一方面随顺众生,一方面又不舍初衷,这并不是一个凡夫所可能做到的。
有一张相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轻便的僧衣,一双布鞋,脸上一脸的平和,还有一丝淡淡的笑意。如果说言为心声的话,尽管不闻其言只睹其形,但这形我想也会与她的心境颇相吻和吧。
李娜出家几年后,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座寺院中,姜昆邂逅了一身僧装的她。
“一身黄衣僧侣服,洁净的剃度代替了当演员时头上的发饰。面色红润,目光有神,某种纯之又纯以至于无尘的精神充溢在她的每一个举动中。这就是今日的李娜。”姜昆很激动地表述了他见到李娜时的第一感受。
姜昆问道:“当初你为什么要出家?”
李娜淡淡地回答:“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
不是吗?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脱,就是智者梦中的故园。凡夫眼中的出家,对于觉悟者,不正是回家吗?
尤其让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仅自己走上了解脱之道,还将母亲也度入了佛门。李娜自己说:"后来我就到了美国,然后把妈妈接来与我同住。第一年我们母女有很多磨擦,妈妈没日没夜地劝我还俗,但她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她,我们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后来,妈妈渐渐地感受到我的变化,渐渐接受了我的选择。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好,妈妈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斋。最近我给人看庙,妈妈也跟我一起住在庙里。"
世间有句俗话,"人正不怕影子斜",谎言虽暂时可被伪装成真理,但终究有一天,真理的灼灼慧日一定会驱散尽所有无明的云雾,因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同样,选择了追求光明之路的人们,尽管有可能一时不被众人,包括父母亲朋理解,但只要自己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同时又权巧方便,随宜施设,这世上恐怕不会再有万难轰破的保垒。我们原本就在干着正大光明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把周围的人们最终也聚拢到自己的身边呢?恰恰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修行人都将原先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又退缩了回来,仅仅因为亲友的眼泪或者愤怒。
那么你到底要什么呢?是自他的终极解脱,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迁就忍让?李娜的行持应该说给了人们颇具意义的启示。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在《仅有借鉴与研究是不够的》一文中所发的感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为这种榜样提供精神指导的是佛法。"的确,当年的弘一大师也正是凭借自己游刃有余于世间文艺的卓越才华,后又励力守持严格而又清净的戒律之举,才打动和影响了一大批人,特别是他周围的的原先同属文艺圈的一些朋友。当大师的风范越来越多地被人传扬、宣讲之后,他的影响力就更是日渐深入而广大。
希望李娜也能如大师那样,将世间才艺之颠峰当作学佛的起点,向更祟高、更究竟的生命极至继续迈进。也希望我的几声喝彩、小小文章能引来公众对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佛法的几许感悟、几束正视的目光。作为佛教徒,我们原本就应该将一切有可能导向善果之人、之事向社会广而告知,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不知道李娜的末来会怎样,但是我相信,矢志不移地走在佛道上,总有一天会迎来满天绚目的佛光。
这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在进行种种的赌注,而人们的赌资则都是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属于现世的个体只有一次。故而每个人都应该考虑考虑,我拿生命赌什么呢?对李娜来说,她把此生,也把来生完全交付给了佛法,这种举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一定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智者们的赞同。原本智者生存于世的目的就是发现并追寻真理,对赌博人生生起强烈厌离心的李娜,当她发心出家修持,并决心以佛法的终极智慧彻证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时,具智者对之所能做出的唯一反应便只有击节赞赏。
转自百度 李娜 吧
没错,就是那个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青藏高原》的李娜
“我没有出家,是回家了!”
最初看到这句话时,末学已佩服的五体投地,敬佩之心无以言表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 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从这首歌中似乎就看到了高原的亲切、质朴、纯净与辽阔,感受到歌唱者对高原的仰慕、向往和热爱,并带着一种深切的希望回归本真的情结,加上李娜高昂而深情的演绎,更让人有直达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有心灵涤荡之感。这是真正的歌唱,是心灵的热切表白!可如果说这首歌是李娜在“撕心裂肺的吼唱”,不知道是不是听的人会错了意,还是在用自己的心在“印”她人。
一个人的出家,是世俗人永远也看不懂的“迷”,然后就以种种猜测去解读,唉,叹其不能懂那种“不是出家是回家”这里面包含的欢喜和悲伤、一种完全的大喜和大悲后的淡定与从容。
道愿.
世人无明愚痴可见一斑,幸有上师这样的善知识来引导、度化。
记得2002年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在绍兴出家的东北师父,当时虽不信佛,但对出家人还是比较敬重的,攀谈中,听他讲,他们夫妻二人一同出家的,当时我愚痴的心怎么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出家,受到什么样的打击能夫妻一起出家。回到家以后,我还在跟家里人讲这件事,因为那位师父对我的问题只是回答了一句“因缘到了,就出家了”,而这句话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托辞,既然人家不说,自己也不便深问,这疑问就一直带到2007年我遇到上师。学佛以后才明白,才知道那师父夫妻二人此举是多么值得赞叹!
记得当时车上的人纷纷要这位师父给看相,师父说:“在家的时候,我的确会看一点儿,但现在出家了,出家人只看因果,不看相,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也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时我正处于人生低谷,穷途末路之际,听到这句话虽心下一震,但面对命运的多舛我却仍报以苦笑,可见愚痴之深。后来再到绍兴,我曾特意去云栖寺找过那位师父,他们正在做法事,而他,也已经不记得我了。寺门口有一位小师父,十多岁年纪,愚痴的我心下觉得他很可怜,这么小就出家了,人生的幸福都没有体验过就去出家了,于是也问他为什么出家,他也回答我说“因缘”。
两次、两位师父指点,我仍没有明白,仍固执地认为出家人可怜。现在体会到,当时这两位师父肯定看着我更可怜,他们肯定很无奈,他们无法三言两语惊醒梦中人,寥寥数语反而更加深了我的迷惑。
为从前的无明忏悔!更加感激上师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