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止善知识首先具备的心理状态(亲近善知识的意乐)
这是依止法的内容,对曾经受过法恩,特别是圆满教授,引导我们心要的善知识,该怎么依止呢?这个问题分二个,即意乐心和加行。意乐中又分三:“一总示亲近意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华严经》里提到有九种心,把一切亲近意乐的所有重点全部都概括完了。宗大师把这九个心分成四大类。
(一)弃自自在,舍于尊重——孝子心
我们现在的人都有很大的我执,我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我说了算数。要依止善知识,就要把我执丢掉,而听从善知识。善知识叫我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华严经》所说的“孝子心”。古代的孝子要做什么事情,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而要观察父亲的容颜,他做的事情父亲高兴,他就去做,父亲不欢喜就不做了。面对善知识做事情呢,也要看看善知识容颜而行。《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说:把一切自己的意思丢掉,要根据善知识的意乐去做。宗大师特别的提醒我们:在具足功德的善知识前,你要观察他的容颜,以他的意志而行,但并不是说在什么人面前,都给他牵着鼻子走,那是你自己太愚痴了,你首先要看看这个善知识是不是够格的,把前面的智慧拿出来,看一看,是真的善知识,要听话,不是真的善知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二)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金刚心
依止善知识之后,亲近善知识的心谁也不能给你离间,能够坚固不动似金刚一般不能摧坏。破坏正法、破坏你学修的“魔”也好,谤师、谤法的那些恶友也好,都不能把你跟善知识破开。即如前面经中所说:“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三)荷负尊重一切事担——大地心
要荷负善知识叫我做的一切事情,跟“大地”一样什么都能承担,而且没有懈怠,很精进地很高兴地去干,而不能嫌这个太重了我干不来,那个太繁我不想干。仲敦巴的弟子博朵瓦教示慬哦瓦的一些徒众说:慬哦瓦这样的菩萨是我的一个善知识,能够碰到他,能够以他的教法来奉行的话,你们实在是有很大的福报。今后,他的教诫你们不要当作是一个负担,应当认为是一顶“庄严”,一点也不要感到繁重,而是要很高兴地去做。
(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担子担起来了,该如何做呢?又分了六条。
1、如须弥山心,任起一切苦恼都不能动摇。
须弥山是什么大的风都刮了不动的,一切苦恼的风刮起来,心还是不动摇,就是担子再重,吃了很多苦,人家都在骂,还是不动摇。慬哦瓦在汝巴住的时候,公巴德炽嫌汝巴这个地方天太冷了,身体又不好,就向依怙童商量该怎么办,到哪里去学法?依怙童就告诉他:你嫌这里冷,要想要好的条件享受,但想想我们无始以来轮回不知多少次,住在最好的天宫里边,一切最好的我们都享受过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能够亲近大乘善知识,听闻正法,可以使我们出离的情况,现在才得到,因此应该坚稳住,不能走啊!
2、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
担子担下来了,受了苦恼、违缘,那么该怎么办?不动摇。假使做的事情很下贱,跟世间上的做差事的童仆一样,虽然做的事情都是那些下贱的事情、脏的事情,但是心里没有惭愧的心、害羞的心,也没有怀疑的心,而正规的照他去做。
在过去后藏的一个地方有一次集会,会中有一切大的译师、智者、班智达等等,那个地方有个泥滩,仲敦巴就把他衣服脱完,去扫那泥滩。扫好之后,又去找一些干净的白土把它盖起来,弄干净了,并在依怙阿底峡尊者前面作了供坛把它供起来。他这样做,再脏的事情不嫌低微,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很慎重地去做了。阿底峡尊者很高兴地笑道:奇哉,印度像你这样的人是有的,但西藏却是非常的稀有。这就是说,一切威仪不要起不好意思、怀疑的心,要好好的去做。
3、如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
如将自己视同扫垃圾、除大粪的最低贱的人心是低下的,消除一切“骄慢“以及“过慢”的心,自己对于尊重,要将自己的心要放得很低,尊重放得很高。对善知识放得高,不要起我慢心。仲敦巴有一句名言“我慢高坵,不出德水。”慬哦亦有:“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徧生,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的名言。在《老子》中也有“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的名言,这是一样的意思。总体上要求我们心要放低。
4、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
对善知识要求做的事情,虽然担子很重,而且很难做,但还是要像马一样车一样,他很勇敢地承担。
5、如犬心者,谓尊重毁骂,于师无忿。
善知识对你有过失的时候要骂,是叫你改,是好事。如果不骂的话,以过失当功德,永远改不了,脾气越来越坏,这样善知识就有过了。善知识骂就是对自己的加持,不能起忿恨心。有一个典故说:大善知识画师每一次来见他的师父朵垄巴的时候,师父都要骂。画师的弟子口娘摩瓦对他的师父画师说:这个阿阇黎对我们两个师徒好象特别不欢喜,瞋恨很大。画师告诉弟子道:你听到的是骂,我听到的是大加持,我每听一次得到师父的骂,就是师父布施我一次,教诫我一次,就像得到一次胜乐金刚的本尊“黑茹迦”的加持一样。就是说,善知识呵斥的时候,不要认为是善知识发脾气,起忿恨心,要当是大加持,有这个智慧才能看到。
《小品般若》里边有这么一句话:假使说法师于求法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骂了一顿,不睬你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对师父不要放弃,相反权更加希求正法。因为正法来之不易,自己如果没有福报或福报不够,就更要增上希求正法,恭敬不起厌疲,还是要跟师做,要依师而行,不能退。
6、如船心者,谓于尊重事任载几许,若往若来,悉无厌患。
善知识要你做的事情再怎么重,再怎么多,一会儿来,一会儿去,来来去去,一点儿也不要厌患。密勒日巴传中,善知识叫他造房子,造了之后拆掉,拆掉之后哪里取的石头还要在原处摆好,一点也不能摆错,摆好之后,再造,造了又拆,来来去去,不晓得多少次数,背都磨破了,骨头都露出来,还要造,不厌烦,密勒日巴就获得了大成就。船心也是这样,船能负担,且来来去去,再重的东西载在上边,一会儿来,一会儿去,一会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不怕烦,就是跟船一样,愿意承受。
只有用什么样的心去依止善知识才有可能获得成就。